(环境监测)第五节颗粒物的测定

合集下载

第12课 TSP监测

第12课 TSP监测

(2)高效压液相色谱法
图3.38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流程示意图
第六节 降 水 监 测
一、采样点的布设
根据我国《大气降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GB13580.2—92)标准中规定: (1)采样点数目,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来确定。 一般常规监测,人口在五十万以上的城市布三个点, 人口在五十万以下的城市布设二个点,采样点的布设 应兼顾城区、农村和清洁对照点。要尽可能照顾到气 象地形、地貌。 (2)采样点位应尽可能的远离局部污染源,四周 无遮挡雨、雪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

(一)灰尘自然沉降量的测定
加热 收集物 500ml烧杯中 瓷坩锅(恒重) 浓缩至10-20ml 105±5℃烘箱干燥恒重 蒸干 水洗烧杯壁
电热板
降尘量 [ t/(km
2
30d )]
W1 W 0 W a S n
30 10
4
(二)降尘中可燃物的测定
将上述已测降尘总量的瓷坩锅于600℃的马福
(三)水样的保存 采样后应尽快测定;如需要保存,一般不主 张添加保存剂,水样密封后放于冰箱中。
三、降水组分的测定
(一)测定项目和测定频次

I级测点为:pH、电导率、K+、Na+、Ca2+、Mg2+、
NH4+、SO42-、NO2-、NO3-、F-、Cl-。每月测
定不少于一次,每月选一个或几个随机降水样品分
图3.32 采样器流量校准示意图
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

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是指通过人的咽喉进入肺部的 气管、支气管区和肺泡的那部分颗粒物,具有 D50(质量中值直径)=10μm到上截止点30μm的粒径 范围,常用PM10表示。

颗粒物测定知识点

颗粒物测定知识点

《环境监测》电子教材颗粒物的测定一、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项目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自然降尘量的测定、颗粒物中化学组分的测定。

PM2.51、自然沉降量的测定自然沉降量(降尘)是指从空气中自然降落于地面的颗粒物。

颗粒物的降落不仅取决于粒径和密度,也受地形、风速、降水(包括雨、雪、雹等)等因素的影响。

降尘量为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从大气中沉降的颗粒物的质量,以每月每平方公里面积上所沉降颗粒物的吨数表示(t/km2.30d)。

监测方法采用重量法(GB/T 15265-1994)。

2、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范围为0.1-100μm。

它不仅包括被风扬起的大颗粒物,也包括烟、雾以及污染物相互作用产生的二次污染物等极小颗粒物。

监测方法采用重量法GB/T15432-1995。

总悬浮颗粒物中主要组分的测定:a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化合物的测定:颗粒物中常需测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化合物有铍、铬、铅、铁、铜、锌、镉、镍、钴、锑、锰、砷。

硒、硫酸根、硝酸根、氯化物等。

它们的含量很低,一般需采用分光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灵敏度高的仪器分析方法进行含量分析。

b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颗粒物中的有机组分很复杂,受到普遍关注的是多环芳烃,如蒽、菲、芘等,其中许多物质具有致癌作用。

3,4苯并芘(简称苯并(a)芘或BaP)就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强致癌物质,采用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或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

: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10µm的颗粒物。

3、PM10: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2.5µm的颗粒物。

4、PM2.5二、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重量法)1、原理总悬浮颗粒物(简称TSP)是指空气中粒径在100μm以下的液体或固体颗粒。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目前多采用重量法。

环境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测定重量法

环境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测定重量法

实验一环境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测定——重量法(一)实验意义及目的环境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如TSP、PM10、PM2.5等)是一种常规的污染物,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大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它们对人体健康、植被生态和能见度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因此,对这类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测定是大气环境污染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实验在校园中以及附近的工作区、公路旁进行采样分析。

通过本实验,达到掌握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如TSP、PM10)浓度的目的。

(二)实验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空气中某一粒径范围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可再进行组分分析。

本方法适合于大流量或中流量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方法的检测限为0.001mg/m3。

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时,本方法不适用。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1台,应按HYQ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2)大流量孔口流量计:1个,量程0.7~1.4m3/min,流量分辨率0.01m3/min,精度优于±2%。

(3)中流量孔口流量计:1个,量程70~160L/min,流量分辨率1L/min,精度优于±2%。

(4)U形管压差计:1个,最小刻度0.1hPa(5)X光看片机:1台,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6)打号机:1台,用于在滤膜及滤膜袋上打号。

(7)镊子:1个,用于夹取滤膜。

(8)超细玻璃纤维滤膜:10片,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 h,1cm2滤摸失重不大于0.012mg。

(9)滤膜袋:10个,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栏目。

颗粒物鉴定

颗粒物鉴定

颗粒物鉴定颗粒物鉴定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监测手段,用于检测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和成分,以评估空气质量并指导环境保护工作。

本文将从颗粒物鉴定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颗粒物鉴定的基本概念颗粒物是指空气中的微小固体和液滴,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燃烧排放、建筑施工等活动。

颗粒物鉴定是通过采集空气样品,利用物理、化学和光学等方法对颗粒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了解颗粒物的来源、组成和浓度等信息。

二、颗粒物鉴定的方法颗粒物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采样、样品预处理、颗粒物分离和分析等步骤。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和采样时间,以获取代表性的空气样品。

然后,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如去除大气中的水分、杂质和有机物等。

接下来,利用过滤、沉降、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将颗粒物从样品中分离出来。

最后,通过质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颗粒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颗粒物鉴定的应用领域颗粒物鉴定在环境保护、健康评估、工业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通过对空气中颗粒物的鉴定,可以评估空气质量是否达标,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颗粒物鉴定可以揭示大气中的污染物来源和传输途径,有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扩散。

此外,颗粒物鉴定还可用于监测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粉尘和有害气体,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

同时,颗粒物鉴定在疾病预防和健康评估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识别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物,以保护公众健康。

颗粒物鉴定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监测技术,可以评估空气质量、揭示污染物来源、保障工作环境和保护公众健康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颗粒物鉴定的方法和应用也在不断发展,将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更有效的手段和保障。

5 颗粒物 污染源监测

5 颗粒物 污染源监测

3.7.1 固定污染源的监测
压力计 1、U形压力计:是一个内装工作液体的U形玻璃管。 用于测全压和静压。 2、斜管式微压计:见P208图3-47,由一截面较大的 容器和一截面积很小的玻璃管组成,内装工作液, 玻璃管上有刻度。测量时微压计容器口与系统压力 较高的一端连接(接受全压),斜管端与压力较小 一端连接(接受静压),斜管上的刻度即为动压。
3.7.1 固定污染源的监测
(3)烟尘浓度的计算 a、滤筒采样前后重量差—即烟尘的重量G b、由温度、压力计算出标准状况下采干烟气体 积VNd:按P214公式计算 c、烟尘浓度计算:按P215公式
ρ(mg/m3)=106G/ VNd
式中: G-滤筒中烟尘的重量,g
Vnd-采集的烟气体积(标准状态下干烟气体积)L
3.7.1 固定污染源的监测
4、烟尘排放速率计算: 排放速率(kg/h)=ρ.Qsn.10-6 式中: Qsn—标准状态下,烟囱干烟气流量 m3/h ρ –烟气中烟尘浓度 mg/m3
3.7.1 固定污染源的监测
七、烟气黑度的测定: 是一种用视觉的方法监测烟气中有害物质的指 标。适用于反映燃煤型烟气污染。 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林格曼黑度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林格曼黑度1 工业窑炉污染物排放标准:林格曼黑度1 监测方法: 林格曼黑度图法 测烟望远镜法 光电测烟仪法
3.7.1 固定污染源的监测
一、监测目的 1、监控污染源,防止超标排放; 2、评价处理装置的效果; 监测要求: 生产运行要正常;
3.7.1 固定污染源的监测
二、采样点的布设 1、采样口设置原则: (1)避开:避开湾头、变径管、三通等易产生涡流 的地方,选在均匀稳定的平直管段上。 (2)位置:采样断面应设在阻力构件下游方向大于 管道直径6倍管道直径处,或上游方向大于3倍管 道直径处。条件限制,至少不能小于管道直径1.5 倍。 (3)流速:采样断面的流速最好在5m/s以上。 (4)水平管道中气流速度和污染物分布不均匀,优 先考虑垂直管道上

颗粒物测定标准

颗粒物测定标准

颗粒物测定标准
颗粒物测定标准是指在大气污染监测中,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测定的一套标准。

颗粒物是指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微小颗粒,也称为PM10,它们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颗粒物测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颗粒物测定标准通常包括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三个方面。

采样部分需要确定采样点的位置、采样时间和采样方式等相关要求,以确保采集到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分析部分主要是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或物理测量,以获取颗粒物的数量和组成。

数据处理部分则需要对采样和分析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以便监测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做出决策。

针对颗粒物测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各国和地区都有相应的法规和标准。

例如,美国环境保护署制定了《大气颗粒物(PM)标准》等相关法规,欧盟则制定了《大气质量框架指令》等相关标准。

此外,还有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如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等,也对颗粒物测定标准进行了相关规定和指导。

总的来说,颗粒物测定标准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环境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加强颗粒物监测和管理,以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事业的发展。

- 1 -。

固定污染源监测中颗粒物的测定,你知道多少?

固定污染源监测中颗粒物的测定,你知道多少?

固定污染源监测中颗粒物的测定,你知道多少?目前,在国内固定污染源监测中,主要有三种测量低浓度颗粒物的方法,即重量法,微振荡平衡法和β射线法。

这三种在污染源监测中的原理和用途是不同的,我们必须仔细选择。

颗粒物是中国控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它是大多数固定污染源监测都必须测量的污染因子。

颗粒物是指在燃烧,合成,分解以及机械加工中的各种物质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

颗粒物的产生分为自然和人为两种不同的来源。

人为来源主要来自燃煤,机动车排放以及一些工业生产过程。

随着环境管理的日益严格和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全国空气污染源监测已全面启动。

针对脱硫后管道中颗粒物浓度低,温度低,湿度高的“两低一高”情况,环保部发布并实施了《固定污染源低浓度颗粒物测量方法》。

2017年。

现阶段,污染源监测中的颗粒物的监测和分析方法包括《固定污染源尾气中颗粒物的含量测定和取样法》,《锅炉烟尘试验法》和《低浓度重量法》。

河北省等省市发布了有关便携式颗粒物监测方法标准《固定污染源颗粒物β射线法的测定》,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还制定了地方环境标准《测定来自固定污染源的颗粒物的β射线方法的测定》,现已发布征求意见稿。

β射线吸收法已被广泛用于环境空气中PM10的监测,污染源监测的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重量法、微量振荡天平法和β射线法的原理及比较1重量法目前,在污染源监测领域内,中国大气颗粒物的测定主要采用重量法。

原理是使用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定速度提取固定体积的空气,以便将环境空气和PM10捕集在质量已知的过滤器上。

根据采样前后的过滤器质量和采样量,用PM10计算浓度。

必须注意,分母的体积单位为ug / m3的被测颗粒物,其体积应为标准条件下的体积(0°C),并且应将所测温度和压力下的体积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环境空气监测的采样环境和采样频率应按要求执行。

2微量振荡天平法微量振荡天平法在质量传感器中使用了一个振荡的空心锥形管,并且在其振荡端安装了可更换的滤膜。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以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和测定过程。

一、引言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可见颗粒物和细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准确测定环境空气中的TSP浓度是必要的。

二、测定方法重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环境空气中TSP浓度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将空气中的颗粒物捕集到滤膜上,然后将滤膜称重,计算出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测定点位,安装好采样设备并校准。

2. 采样:将预先准备好的滤膜安装在采样器上,打开采样器开始采样,一般采样时间为24小时。

3. 滤膜处理:采样结束后,将滤膜取下,放置在恒温恒湿条件下等待静置,以消除静电等影响。

4. 称重:使用精密天平将滤膜进行称重,记录下质量值。

5. 计算:根据测定时间和滤膜的有效面积,计算出单位体积的颗粒物质量。

6. 数据分析:根据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得出空气中TSP的浓度。

四、注意事项1.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采样器的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数据不准确。

2. 在滤膜处理过程中,要避免手指直接接触滤膜,以免污染样品。

3. 在称重过程中,要保持天平的准确性,避免外界因素干扰称重结果。

4. 在数据分析中,应注意对测定结果的合理解释和评价,避免片面或错误的结论。

五、结果与讨论通过重量法测定环境空气中TSP的浓度,可以得到准确的数据,用于评价空气质量和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同时,这种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的监测工作。

六、结论重量法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测定环境空气中TSP浓度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实验步骤和仪器设备的选择,可以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为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监测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七、展望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要求越来越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空气质量指数计算
• 空气质量指数(AQI)是一种向社会公众公布的反 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标。它将常规监测的 几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经过处理简化为单一的 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质量和污染程度,具有 简明、直观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AQI与原来发布的API有什么区别?
AQI与原来发布的空气污染 指数(API)有着很 大的区别。AQI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是新的环境空 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参与评价的污染物为 SO2、NO2、PM10、 PM2.5、O3、CO等六项;
采样结束后,剔除集尘器中的树叶、小虫等异物,其余 部分定量转移至1000mL烧杯中,加热蒸发浓缩至10~ 20mL后,再转移至已恒重的磁坩埚中,用水冲洗粘附在烧 杯壁上的尘粒,并入瓷坩埚中,在电热板上蒸干后,于 105±5℃烘箱内烘至恒重,按下式计算降尘量。
降 尘 量 [ t/k (2 m 3 d ) 0 ] m 1 m 0 m a 3 1 0 40 A t
按下式计算TSP浓度:
TSP(mg/ m3) m qv,s t
式中: m——阻留在滤膜上的TSP质量,mg; qv,s——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3/min); t——采样时间(min)。
2、 中流量采样器
中流量采样法使 用中流量采样器 (50~150L/min), 所用滤膜直径较大流 量的小,采样和测定 方法同大流量法。
(一)重量法
1.大流量采样质量法
分尘器或切割器
原理:使一定体积的大气 通过采样器,先将粒径大干 10μm的颗粒物分离出去,小 于10μm的颗粒物被收集在预 先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 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 即可计算出飘尘的浓度。
注意事项:使用时,应注意 定期清扫切割器内的颗粒物; 采样时必须将采样头及入口各 部件旋紧,以免空气从旁侧进 入采样器造成测定误差。
(环境监测)第五节颗粒物的测定
一、总悬颗粒物(TSP)的测定
总悬浮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0µm 的颗粒物。
一次颗粒物——由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释放到大气 中直接造成污染的物质。 二次颗粒物——通过某些大气化学过程所产生的微粒。
危害:影响人的健康;城市大气能见度降低(沙尘暴); 全球气候变化;大气光化学烟雾事件;臭氧层破坏;在大 气中可以停留7天到30天,能长距离传输造成大范围污染 来源: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尘、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 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沙扬尘以及气态污染物经过复杂 物理化学反应在空气中生成的相应的盐类颗粒。
大气可吸入颗粒 分割器(PM10-100型)
(二)压电晶体差频法
原理:
Af
注意事项:应注意定期 清洗石英谐振器。
图3.34 石英晶体PM10测定仪工作原理
(三)光散射法
三、细颗粒物PM2.5的测定
• 空气中粒径小于2.5μm的细颗粒物又称为可入 肺颗粒物,常用PM2.5表示。
• 测定方法:重量法、 β射线吸收法、微量振荡 天平法。
2.小流量法
小流量法使用小流量采样器, 如我国推荐使用13L/min。使一定 体积的空气通过具有分离和捕集装 置的采样器,首先将粒径大于 10μm的颗粒物阻留在撞击挡板的 入口挡板内,飘尘则通过入口挡板 被捕集在预先恒重的玻璃纤维滤膜 上,根据采样前后的滤膜重量及采 样体积计算飘尘的浓度。滤膜还可 供化学组分分析。
资料:景德镇自然降尘量曾达70多t/(km2·月)(工业),大连市区自 然降尘均值是43t/(km2·月)(沙尘暴),丹阳市自然降尘是21.62t/(km2·月), 桂林市年平均值约为8.36t/(km2·月) 。
2、其他物质的测定
降尘是大气污染的参考性指标。
五、总悬浮颗粒物中主要组分的测定
(一)某些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颗粒物中常需测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化合物
而API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是老的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GB3095-1996),评价的污染物仅为SO2、 NO2和 PM10等三项(后增加到五项),且AQI采用 分级限制标准更严。因此AQI较API监测的污染物指 标更多,其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图3.33 采样器流量校准示意图
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
• 空气中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 粒物,又称飘尘。常用PM10表示。
• 测定方法:重量法、压电晶体差频法、 β射线 吸收法及光散射法。
重量法根据采样流量不同,分为大流量采样 法和小流量采样法。大流量法使用带有10μm以 上颗粒物切割器(惯性切割器、重力切割器)的大 流量采样器采样。
• 要可靠 、准确地采集到 PM2 . 5 , 切割器至关重要。 目前切割器的类型主要有 3 种 : 惯性冲击器 , 虚拟 冲击器和微粒捕捉器 。
四、降尘量及其组分的测定
自然降尘简称降尘,系指大气中自然降落于地面上的 颗粒物,其粒径多在10μm以上。
自然降尘的能力虽主要决定于自身重量及粒度大小,但 风力、降水、地形等自然因素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把自然 降尘和非自然降尘区分开是很困难的。
有铍、铬、铅、铁、铜、锌、镉、镍、钴、锑、锰、 砷、硒、硫酸根、硝酸根、氯化物等。它们之中多 数含量很低,需选择灵敏度高的方法测定。
1.样品预处理方法
湿式消解法; 干灰化法; 水浸取法。
2.测定方法
铍、六价铬、铁、砷、 铅、铜、锌、镉、铬、锰、 镍均可采用原子吸收分光 光度法测定
(二)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降尘是大气污染的参考性指标。在降尘的测定中,除测 定降尘量外,有时还需测定降尘中的可燃性物质、水溶性 物质、非水溶性物质、灰分以及某些化学组分如硫酸盐、 硝酸盐、氯化物、焦油等。通过这些物质的测定,可以分 析判断污染因子、污染范围和程度等。
1、自然降尘量的测定
首先要按照本章第二节介绍的有关布点原则和采样方法进行布点采样。
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
用抽气动力抽取一定体 积的空气通过已恒重的滤膜, 则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被阻 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 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样体积, 即可计算TSP的质量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可进行化学 组分分析。
TSP采样器
1、大流量采样器
大流量采样(1.1~1.7m3/min)使用大 流量采样器连续采样24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