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电解质溶液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化学(全国)大二轮课后评估:专题七 电解质溶液

K课后作业评估1. [2014·内蒙古模拟]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 mol·L-1,该溶液可能是()①二氧化硫水溶液②氯化铵水溶液③硝酸钠水溶液④氢氧化钠水溶液⑤硫酸氢钠⑥碳酸氢钠A. ①④⑤B. ①②⑤C. ②③⑥D. ④⑥解析:该题考查电解质的电离、盐的水解。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 mol·L-1,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在水中加酸或加碱都可抑制水的电离。
①二氧化硫水溶液即亚硫酸溶液,⑤硫酸氢钠电离出H+呈酸性,故选A。
答案:A2. [2014·江西三校联考]把Ca(OH)2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Ca(OH)2(s)Ca2+(aq)+2OH-(aq)。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中Ca(OH)2的浓度增大B. 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C. 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Ca2+浓度减小D.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解析:该题考查溶解平衡。
A.恒温下饱和溶液中Ca(OH)2的浓度不变,A错误。
B.给溶液加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溶液的c(OH -)减小,pH降低,B错误。
C.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由于CO2-3与Ca2+结合成溶解度更小的CaCO3,Ca2+浓度减小,故C正确。
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中OH-浓度增大,Ca(OH)2固体增加,D错误。
答案:C3. [2014·湖北联考]25 ℃时,已知弱酸的电离常数:K(CH3COOH)=1.8×10-5;K1(H2CO3)=4.4×10-7;K2(H2CO3)=4.7×10-11;K(HClO)=4.0×10-8。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5 ℃时,0.1 mol·L-1的醋酸溶液比0.01 mol·L-1的醋酸溶液的K值小B. 25 ℃时,甲基橙滴入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溶液呈黄色C. 新制氯水与碳酸氢钠不反应D.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醋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溶液的pH: pH[Na2CO3(aq)]>pH[NaClO(aq)]>pH[CH3COONa(aq)] 解析:该题考查电离平衡常数、指示剂变色范围、水解的程度比较。
物理化学电解质溶液PPT课件

总 反 应 :12O2H2H2O
6
可编辑课件PPT
负极 正极
正极
负极
7
可编辑课件PPT
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正极(positive electrode)——电势高的电极 负极(negative electrode)——电势低的电极
34
可编辑课件PPT
4.求难溶盐的溶解度和溶度积★
难溶盐本身的电导率很低,这时水的电导率就不能忽略
κH溶2O液————难所溶用盐水饱的和电溶导液率的。电导率;
盐 溶 液H2O
Λm
c
Λm
35
c
盐
Λ m ,盐
可编辑课件PPT
步骤:
1.用已知电导率的高纯水配制难溶盐的饱和溶液; 2.测定此饱和溶液的电导率,从中扣去水的电导率后即为盐的 电导率; 3.用难溶液盐的 Λm∞ 代替 Λm 计算难溶盐的溶解度 c; 4.求 KSp 。
14
q V 1 q V
可编辑课件PPT
通入4mol电量
迁移过程:q+ + │q-│=q
15
q V 3 q V
可编辑课件PPT
定义:电解质溶液中各种离子的导电份额或导电百分数, 用tB 表示,tB无量纲。
def
tB
qB / q
qB—B种离子传输的电量 q—通过溶液的总电量
对于只含有一种正离子和一种负离子的电解质溶 液而言,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
由于溶液中导电物质的量已给定为1mol,所以,当浓度降低 时,粒子之间相互作用减弱,正、负离子迁移速率加快,溶液的 摩尔电导率必定升高。
物理化学电解质溶液

温度、浓度、同离子效应等。
02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平衡
离子平衡的概念
离子平衡是指电解质溶液中正负离子浓度之间达 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离子平衡状态下,正负离子的迁移速率相等, 溶液中不存在宏观电流。
离子平衡是动态平衡,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 状态会发生改变。
离子平衡的建立
电解质溶解在水中后,正负离 子会受到水分子偶极的吸引,
02
电导率的计算公式为:K=σS/L ,其中K为电导率,σ为电导, S为横截面积,L为长度。
03
电导率的大小反映了电解质溶 液中离子迁移的速率和数量, 是电解质溶液的重要物理常数 之一。
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加,离子浓度也相应增加,导致电导 率增大。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呈线性关系,可 以用Arrhenius公式表示:K=K0exp(-Ea/RT),其中K0为 常数,Ea为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
202X-12-30
物理化学电解质溶液
汇报人:
目 录
• 电解质溶液的基本概念 •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平衡 •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 电解质溶液的酸碱反应 • 电解质溶液的电化学性质
01
电解质溶液的基本概念
电解质的定义
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 的化合物。
导电原理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自 由移动的离子,这些离子在电场 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使 电解质溶液具有导电性。
02
酸碱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反应的快慢程度, 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计算得出。
03
酸碱反应的速率与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通 过改变这些因素来调控反应速率。
专题检测七电解质溶液(高三化学人教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七电解质溶液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4·江苏卷)水是生命之源,2014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像,模型见右图。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弱电解质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D.0 ℃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解析: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不是水,B错误;氢氧两种元素除组成水外,还能组成H2O2,C错误;水结成冰后密度减小,D错误。
答案:A2.(2014·江苏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则可以减缓海轮外壳的腐蚀B.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C.加热0.1 mol·L-1 Na2CO3溶液,CO2-3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D.对于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ΔH<0),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解析: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会形成原电池,海轮外壳作负极,会加速海轮外壳的腐蚀,A错误;常温下能自发进行的反应ΔH-TΔS<0,该反应的ΔS<0,因此ΔH<0,B错误;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加热时CO2-3的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增大,c(OH-)增大,pH增大,C正确;加热使反应速率增大,酯化反应的ΔH<0,升温时,放热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D错误。
答案:C3.(2014·天津卷)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pH=1的NaHSO4溶液:c(H+)=c(SO2-4)+c(OH-)B.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c(Ag+)>c(Cl-)=c(I-)C.CO2的水溶液:c(H+)>c(HCO-3)=2c(CO2-3)D.含等物质的量的NaHC2O4和Na2C2O4的溶液:3c(Na+)=2[c(HC2O-4)+c(C2O2-4)+c(H2C2O4)]解析:因为NaHSO4溶液中存在c(Na+)=c(SO2-4),依据电荷守恒:c(Na+)+c(H+)=2c(SO2-4)+c(OH-),可知c(H+)=c(SO2-4)+c(OH-),A项正确;AgCl的溶解度比AgI的大,所以c(Ag+)>c(Cl-)>c(I-),B项错误;CO2水溶液中存在:H2CO3H++HCO-3,HCO-3H++CO2-3和H2O H++OH-,H2CO3的第一步电离远大于第二步电离,所以c(H+)>c(HCO-3)>c(CO2-3),C项错误;假设NaHC2O4和Na2C2O4均为1 mol,则n(Na +)=3 mol,依据物料守恒n(HC2O-4)+n(C2O2-4)+n(H2C2O4)=2 mol,同一溶液中存在2c(Na +)=3[c(HC2O-4)+c(C2O2-4)+c(H2C2O4)],D项错误。
《电解质溶液》PPT课件_OK

氧化数:整数、分数,可能超过化合价的值。
决定电子得失数,如:Fe3O4→ FeO
Fe:+(8/3) → +2 , (8/3) -2 = 2/3 , 3×(2/3) = 2
Fe3O4 + 2e- + 2H+ === 3FeO +H2O 氧化数高的状态:氧化态
氧化数低的状态:还原态
6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解质的溶液的电导,用Λm表示。
Λm
c
在SI制中摩尔电导率的单位是S·m2·mol-1,c的单
位为mol·m-3,而物质的量浓度习惯上常用
mol·dΛmm-3,故:c103
注意:摩尔电导率是指摩尔电荷的电导率;
摩尔浓度是指摩尔物质量;
两者可能不相等。
23
如:浓度为1mol·dm-3的MgCl2水溶液,其正、负 离子(Mg2+,Cl-)所带的电荷均为2mol·dm-3,故
3. 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其电子 偏移个数,电负性大的元素的氧化数为负, 电负性小要氧化数为正。
4. 结构未知的化合物中,某元素的氧化数可 按如下规则求得:中性分子中各元素氧化 数的代数和等于零;复杂离子中各元素氧 化数的代数和等于该离子的电荷数。
5
例:K2MnO4、KMnO4、Cr2O72-、HClO中各原 子的氧化数各为多少?
21
κ/(Sm-1)
80 H2SO4
60 KOH
KCl 40
20
MgSO4
CH3COOH
0
5
10
15
c/(moldm-3)
298K 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强酸、强碱的电 导率较大,其次 是盐类,它们是 强电解质;而弱 电解质, CH3COOH 等为最低。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七电解质溶液教案鲁科版

专题七电解质溶液【考纲点击】1.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2.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3.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4.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5.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
【命题规律】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化学平衡的延伸和应用,也是高考中考点分布较多的内容之一。
其中沉淀溶解平衡是新课标中新增的知识点,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其考查主要内容有:1电离平衡。
2酸、碱混合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pH的简单计算。
3盐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及盐溶液蒸干(或灼烧)后产物的判断。
4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5沉淀的溶解平衡及沉淀的转化。
从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来看,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及沉淀的溶解平衡和转化是主流试题。
此类题目考查的内容既与盐的水解有关,又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关。
题目不仅偏重考查粒子的浓度大小顺序,而且还侧重溶液中的各种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关系的考查,从而使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灵活性和技巧性。
【知识网络】【重点知识梳理】一、电解质1.强、弱电解质与物质分类的关系2.强、弱电解质与化学键的关系一般电解质的键型不同,电离程度就不同,已知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如强碱(NaOH、KOH等)、大部分盐类(如NaCl、CaCl2)以及强极性共价化合物(如HCl、H2SO4),在水分子作用下能够全部电离,我们称这种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物质为强电解质。
而含弱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如CH3COOH、NH3·H2O、H2O等,在水中仅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
但是,仅从键型来区分强、弱电解质是不全面的,即使强极性共价化合物也有属于弱电解质的情况,如HF。
3.弱电解质的判断在中学化学电解质溶液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常常需要根据一些性质对强弱电解质进行有关判断和分析,属于高考的热点。
电解质溶液课件

性,或碳酸钠的碱性。
二、酸碱质子理论
(一)酸碱的概念
酸:凡是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HCl,H3O+ ,H2O ,HCO3-) 碱:凡是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Cl-,H2O, OH-,CO32-)
H2O + Ac-
HAc + OH-
结论:一种酸和一种碱发生反应,总是伴随着一种新 酸和新碱的生成。酸1 和碱1是一对共轭酸碱对,同2.
酸碱反应实质是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
酸碱反应的 方向:
总是由较强的酸或是较强的碱作 用,向着生成较弱的酸或较弱的 碱的方向进行。
HCl+NH3 NH4++Cl-
强电解质 完全电离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 不完全电离 弱酸、弱碱、部分盐
一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可逆的
HAc + H2O
Ac- + H3O+
解离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当分子解离成离子和离子结合成
分子的速率相同时,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即
达到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解离平衡。
两性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酸碱质子理论中没有盐的概念
一般来说:共轭酸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强, 酸性越强,它的共轭碱接受质子的能力 就越弱,共轭碱的碱性就越弱;共轭碱 越强,它的共轭酸就越弱。
如:H2OH++OH水为最弱的酸,它的共轭碱是最强的碱。
(二) 酸碱反应的实质
❖ 按照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 的传递,酸碱反应是两对共轭酸碱对共同作 用的结果。
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7模块4热点题型三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含解析)

专题7 模块4 热点题型三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一、化学中物质导电情况:(1)自由移动的电子(金属、石墨)(2)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溶液、熔融态离子化合物等)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1)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2)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决定的,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
离子浓度大小受电解质的强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决定。
(3)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浓度可不同);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4)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是水溶液或高温熔融液(熔液)。
共价化合物只能在溶液中导电,离子化合物在熔液和溶液均可导电(区别离子与共价化合物)。
典例一、【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酸碱混合溶液的PH判断,溶液的导电性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2015重庆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B.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pH=7C.25℃时,0。
1mol·L-1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D.0。
1 mol AgCl和0。
1mol AgI混合后加入1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答案】C典例二、【考点定位】考查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水的电离程度,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常温下,向10mL0。
1mol·L—1的HR溶液中逐渐滴入0.1mol·L-1的NH3·H2O溶液,所得溶液pH及导电能力变化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a~b点导电能力增强,说明HR为弱酸B. b点溶液pH=7,此时酸碱恰好中和C. b、c两点水的电离程度:b<cD. c点溶液存在c(NH4+)〉c(R-)、c(OH-)>c(H+)【答案】C典例三、【考点定位】考查限制条件下的离子共存问题、水电离的影响因素,水的离子积的计算,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等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 电解质溶液一、选择题1.在一定温度下,Na 2CO 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O 2-3+H 2O HCO -3+OH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c (HCO -3)c (CO 2-3)减小B .通入CO 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稀释溶液,Na 2CO 3水解程度增大,水解平衡常数增大D .加入NaOH 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pH 减小 2.有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0.1 mol·L -1的2种溶液混合而成:①CH 3COONa与HCl ;②CH 3COONa 与NaOH ;③CH 3COONa 与NaCl ;④CH 3COONa 与NaHCO 3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 )A .pH :②>③>④>①B .c (CH 3COO -):②>④>③>① C .溶液中c (H +):①>③>②>④ D .c (CH 3COOH):①>④>③>②3.某温度下,pH =11的氨水和NaOH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 溶液的pH 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 .a 的数值一定大于9B .Ⅱ为氨水稀释时溶液的pH 变化曲线C .稀释后氨水中水的电离程度比NaOH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D .完全中和相同体积的两溶液时,消耗相同浓度的稀硫酸的体积V (NaOH)<V (氨水) 4.烧碱、醋酸和碳酸氢钠等是生活中的常见物质。
下列有关它们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将醋酸逐滴加入醋酸钠溶液中至溶液呈酸性,则该混合液中:c (Na +)>c (CH 3COO -)> c (H +)>c (OH -)B .将0.1 mol·L -1 CH 3COOH 溶液加水稀释,在此过程中,醋酸的电离程度、溶液的pH 都逐渐增大C .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烧碱,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O 2-3和OH -D .常温下,将pH =12的烧碱溶液与pH =2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7 5.已知某温度时CH 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
该温度下向20 mL 0.1 mol·L -1 CH 3COOH 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 -1 NaOH 溶液,其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 点表示溶液中c (CH 3COO -)=10-3 mol·L -1 B .b 点表示的溶液中c (CH 3COO -)>c (Na +)C .c 点表示CH 3COOH 和NaOH 恰好反应完全D .b 、d 点表示的溶液中c (CH 3COO -)·c (H +)c (CH 3COOH)均等于K6.已知:25 ℃时,K sp [Mg(OH)2]=5.61×10-12,K sp [MgF 2]=7.42×10-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 ℃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B.25 ℃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C.25 ℃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1氨水中的K sp比在20 mL 0.01mol·L-1 NH4Cl溶液中的K sp小D.25 ℃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2 7.常温时,将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若混合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下列有关所得混合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混合后溶液pH=7B.所得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c(H+)>c(OH-)C.所得混合溶液中存在c(CH3COOH)+c(CH3COO-)=0.05 mol·L-1D.混合后溶液中存在c(Na+)+c(H+)=c(CH3COOH)+c(CH3COO-)8.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H+)+c(M+)=c(OH-)+c(A-)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c(NaOH)<c(Na2CO3)<c(CH3COONa)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c(CH3COO-)+2c(OH-)=2c(H+)+c(CH3COOH)D.0.1 mol·L-1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二、非选择题9.常温下有浓度均为0.5 mol·L-1的四种溶液:①Na2CO3、②NaHCO3、③HCl、④NH3·H2O。
(1)上述溶液中,可发生水解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上述溶液中,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又能和硫酸反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④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此时c(NH+4)/c(OH-)的值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若将③和④的溶液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③的体积________④的体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5)取10 mL溶液③,加水稀释到500 mL,则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__。
10.10甲同学认为,该溶液的pH升高的原因是HCO-3的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Na2CO3的水解程度______(填“大于”或“小于”)NaHCO3,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认为甲、乙的判断都不充分。
丙认为:(1)只要在加热煮沸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若产生沉淀,则乙判断正确。
为什么?能不能选用Ba(OH)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若溶液的pH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8.3,则__________(填“甲”或“乙”)判断正确。
(3)查阅资料,发现NaHCO3的分解温度为150 ℃,丙断言不用再做任何实验也可判断,请你分析谁的观点错误,为什么?11.有A、B、C、D四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时可产生下列离子:(每种物质只阳离子K+、Na+、Ba2+、NH+4阴离子CH3COO-、Cl-、OH-、SO2-4已知:①A、C溶液的pH均大于7,B溶液的pH小于7,A、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D溶液焰色反应显黄色。
②C溶液和D溶液相遇时只生成白色沉淀,B溶液和C溶液相遇时只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溶液和D溶液混合时无明显现象。
(1)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写出C溶液和D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5 ℃时pH=9的A溶液和pH=9的C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较小的是________(填写A或C的化学式)。
(4)25 ℃时用惰性电极电解D的水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
(5)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溶液和C溶液混合,反应后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室温时在一定体积0.2 mol·L-1的C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0.1 mol·L-1的盐酸时,混合溶液的pH=13,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C溶液与盐酸的体积之和,则C溶液与盐酸的体积比是________。
12.氯化铁是常见的水处理剂,无水FeCl3的熔点为555 K、沸点为588 K。
工业上制备无水FeCl3的一种工艺如下:(1)取0.5 mL三氯化铁溶液滴入50 mL沸水中,再煮沸片刻得红褐色透明液体,该过程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 0 10 20 30 50 80 100 溶解度 (g/100 g H 2O)74.481.991.8106.8315.1525.8535.7从FeCl 3溶液中获得FeCl 3·6H 2O 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室温时在FeCl 3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当溶液pH 为2.7时,Fe 3+开始沉淀;当溶液pH 为4时,c (Fe 3+)=__________mol·L -1(已知:K sp [Fe(OH)3]=1.1×10-36)。
(4)吸收剂X 是__________;吸收塔中吸收剂X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eCl 3的质量分数通常可用碘量法测定:称取m g 无水氯化铁样品,溶于稀盐酸,再转移到10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取出10.00 mL ,加入稍过量的KI 溶液,充分反应后,用淀粉作指示剂并用c mol·L -1 Na 2S 2O 3溶液滴定(I 2+2S 2O 2-3===2I -+S 4O 2-6),共用去 V mL 。
则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2.B 3.C 4.B 5.C 6.B 7.C 8.D9.(1)①② (2)c (Na +)>c (HCO -3)>c (OH -)>c (H +)>c (CO 23-) (3)增大 (4)小于 c (NH 4+)=c (Cl -)>c (H +)=c (OH -) (5)10-12mol·L -110.HCO -3+H 2OH 2CO 3+OH -大于2NaHCO 3=====△Na 2CO 3+CO 2↑+H 2O(1)若原因是HCO -3水解程度增大,则溶液中几乎没有CO 23-,所以可用BaCl 2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O 23-来推知乙的观点是否正确,但不能选用Ba(OH)2溶液,因为Ba 2++OH -+HCO -3===BaCO 3↓+H 2O ,若用Ba(OH)2检验,无论哪种观点都会有沉淀产生(2)等于 甲(或大于 乙)(3)乙的观点是错误的,常压下加热NaHCO 3的水溶液,溶液的温度达不到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