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合集下载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如何诊断鉴别,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血小板计数(PLT)、骨髓象分析
*一、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形态无变化,血小板计数减少。

2、骨髓象巨核系统可无变化。

抗体检测到肝素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

发生短暂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体内无肝素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

*以上是对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应该如何鉴别诊断,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易混淆疾病。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如何鉴别?:
*一、鉴别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应该做哪些检查,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刘中洁,李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400016摘要: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使用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药物免疫介导并发症,其特点是血小板计数下降,以体外循环设备反复凝血及动静脉内痿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影响透析生命线,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由于既往诊断金标准限制,患者诊断较困难并018年我国HIT专家共识提出4Ts评分M6分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临床即可诊断为HIT o HIT患者必须停止使用肝素类药物,使用替代抗凝药物(阿加曲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等、、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等方式进行治疗。

关键词: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血液透析;肝素;血小板计数;4Ts评分;阿加曲班;利伐沙班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0.33.029中图分类号:R558R69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0)33-0108-04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肝素类药物可防止血液在体外透析通路中凝固,保证透析充分性,从而减少尿毒症并发症发生,提高透析患者生存质量。

随着肝素类药物的广泛使用,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出血、血小板减少等药物不良反应。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使用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药物免疫介导并发症,其特点是血小板计数下降,出血风险较低反而体内高凝,易形成血栓⑴。

HIT患者以 体外循环设备反复凝血及动静脉内痿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影响透析生命线,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HIT发病率不高,主要原因是HIT的诊断金标准是血小板功能检测,其需在特定的实验室内完成,检测难度较大并临床未能普及,致使确诊病例较少,临床医生对其重视不足,认为只要无肝素抗凝即可,忽视了预后抗凝方式的选择及血栓并发症的处理,致使患者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影响生活生存质量。

近年来,有关HIT诊治的研究报道较多,现综述如下。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干预护理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干预护理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肝素诱导性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接 受肝素治疗过程中出现 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能 出现出血、血栓形成等 并发症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 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 行诊断,包括血小板计 数减少、肝素相关性血 小板减少症的特殊诊断 标准等
疾病发展和预后
疾病发展:肝素诱导性血小板 减少症是一种由肝素引起的免 疫反应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严 重的出血风险。
促进患者的康复
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加速患者的 康复进程
降低患者的 死亡率
干预护理的方 法
药物治疗护理
药物治疗是干预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预后。
药物治疗护理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确保患者按时服药,不擅自更改药物剂量 或停药。
药物治疗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和调整治 疗方案。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 减少症干预护理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此处汇报人员内容 03 干预护理的重要性 05 干预护理的效果评价
02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概述
04 干预护理的方法
06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预防和 保健
汇报人员:XX 医院-XX
肝素诱导性血小 板减少症的概述
定义和发病机制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定义 发病机制:肝素与血小板结合导致血小板减少 病理生理:血小板活化、聚集和消耗增加 临床表现:出血、血栓栓塞和血小板减少
肝素诱导性血小 板减少症的预防
和保健
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及时发现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 避免使用高剂量的肝素,尽量减少肝素的使用时间 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抗凝药物代替肝素 患者在使用肝素期间应避免过度运动,避免受伤出血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相关性疾病,通常由肝素引起。

肝素是一种抗凝血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然而,一些患者在接受肝素治疗期间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并发症,这就是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

病因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免疫反应:肝素可能会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破坏,从而引起血小板减少症。

2.骨髓抑制:肝素可能对骨髓造成抑制,抑制血小板的生成,导致血小板减少。

3.其他因素:个体差异、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影响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临床表现患者患上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后,常常表现为以下症状:•流血倾向:患者出现皮肤、黏膜、消化道等不明原因的出血。

•瘀斑:皮肤或黏膜上出现紫癜、瘀痕等。

•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伴有出血时间延长等。

诊断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通常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病史:了解患者用药史、过敏史等,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检查等。

3.肝素致敏试验:通过肝素致敏试验判断患者是否对肝素过敏。

治疗对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停用肝素:停止使用肝素治疗,尝试其他抗凝药物。

2.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包括输血、止血药物等。

3.免疫治疗:对免疫相关性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等治疗。

预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预后通常较好,停用肝素后血小板计数会逐渐恢复正常。

然而,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再次发作,因此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症状变化。

结语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重要的临床问题,尤其在使用肝素治疗的患者中需要引起重视。

及时识别并处理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这一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一、简介HIT 多见于肝素治疗第 5~14 天,血小板计数相对值下降 50%或绝对值降至50~80 × 109/L,停药后 4~14 天恢复正常。

若合并血栓形成,称为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伴血栓形成(HITT),可致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肢体坏疽、急性心梗、脑卒中等致命性并发症。

二、分型HIT 分为两种类型:Ⅰ 型为非免疫介导的,无需停用肝素制剂,血小板即可自行恢复。

Ⅱ 型即临床上通常所说的 HIT,为免疫介导的抗体反应。

除非特别说明,目前文献中、临床上和共识中所指的 HIT 是HIT Ⅱ 型。

三、诊断HIT 的诊断首先基于病史及临床表现,如既往或正在使用肝素、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伴或不伴血栓栓塞并发症。

目前,国际上对于 HIT 的主流诊断思路是,在4T’S 评分和血小板数量动态监测基础上,联合 HIT 抗体检测和(或)血小板功能试验进行排除诊断和确诊。

(一)4T’S 评分4T's 评分是由血小板减少的数量特征、血小板减少的时间特征、血栓形成类型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四个要素构成,四项评分相加,根据得分多少确定 HIT 的临床可能性:≤ 3 分为低度、4~5 分为中度和 6~8 分为高度临床可能性。

建议疑似 HIT 患者首先使用 4T's 评分进行临床危险度分层,为排除诊断和早期临床干预提供初步依据。

循证证据表明,4T's 评分诊断 HIT 的敏感性较高,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低度临床可能性患者可以排除 HIT,不需进一步行 HIT 抗体检测和连续监测血小板计数;对于 4T's 评分为中、高度临床可能性患者,推荐检测 HIT 抗体,并持续监测血小板计数。

(二)实验室诊断●5-羟色胺释放试验(SRA)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是目前公认的参考标准。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活化试验(HIPA)与 SRA 相近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缺点是检测过程复杂、成本高、耗时长,且结果判读依赖检测人员主观,使结果可靠性降低。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诊断与处理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诊断与处理
• 四、出血 • HIT导致的自发出血少见。
HIT的诊断
• 1. 4Ts评分法
• 2.实验室检查
4Ts评分法:
高度可能: 6-8 分;中度可能:4-5分;低度可能:≤3分 。
指标
Thrombocytopenia 血小板减少
2分
血小板计数降低>50% 且最低值≥20*109/L
1分
血小板计数降低30-50%或 最低值10-19*109/L 应用肝素后5-14天存在降低 但是不明确起始时间;发 生于应用肝素后第14天或 <1天(在过去30-100天内 接触过肝素)
Thrombosis or other sequelae 血栓形成或其它后遗症
oTher causes of thrombocytopenia其它 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
再发血栓或血栓加重;非 坏死性(红疹)皮肤损伤; 无 有可疑的(不确定的)血 栓形成 可能存在 明确存在
实验室检查
• (一)血小板计数
0分
血小板计数降低< 30%或最低值< 10*109/L
Timing of platelet count fall 血小板数量减少的时间
明确发生于应用肝素后 第5-14天或<1天(在过 去30天内接触过肝素)
明确的新血栓;肝素注 射部位皮肤坏死;大剂 量注射肝素后发生过敏 反应 无
应用肝素4天内出现 且近期无肝素接触史
华法林
• 患者诊断HIT时没有服用华法林,需要立即停用肝 素类药物,给予非肝素类抗凝药,待血小板计数 升高至150×109/L或恢复至基线水平,给予华法 林与非肝素类抗凝药物重叠至少5d,待华法林起 效后停用非肝素类抗凝药物,继续口服华法林。 • 诊断HIT时已经使用了华法林,在启动初始抗凝治 疗的同时,建议使用维生素K中和华法林的作用。 • 华法林还会通过延长APTT,使得根据APTT调整的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应用的剂量偏低。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抗体的检验方法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抗体的检验方法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抗体的检验方法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抗体(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Antibodies, HIT)是一种由于对肝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而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现象。

HIT抗体通常是由治疗中使用的肝素或其他肝素类药物引起的,而这些药物是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和预防血栓形成的。

检测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抗体的方法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检验方法:1.血小板因子检测法:这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它基于病人的血小板被肝素诱导的抗体所激活后的凝集现象。

医生会将病人的血样与肝素加入的血小板因子混合,然后观察血小板是否发生凝聚的现象。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诊率。

2.血浆因子检测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特定的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浆中是否存在肝素诱导的抗体。

这种方法相对准确,但需要较长的测试时间和专业的实验室操作。

3.免疫阻断试验法:这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它基于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的原理。

医生会将病人的血样与已知抗原进行反应,然后观察是否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免疫阻断现象。

这种方法对于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有很高的要求,但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4.血小板活化试验法:这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检测方法,它基于病人的血浆与血小板共同反应后的凝集现象。

医生通过特殊的试剂盒将病人的血浆与血小板共同反应,然后观察血小板是否发生凝聚的现象。

这种方法较为复杂,需要专门的实验条件和设备。

总的来说,检测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抗体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临床医生在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时,需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实验室条件来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病人在接受检测前也需要咨询医生,了解适合自己的具体检测方法,并按照医嘱进行检测。

希望通过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并治疗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抗体的问题,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目录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概述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预防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案例
研究
01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概 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 是一种由肝素引起的免疫反应,导 致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
总结词:有效预防
详细描述:患者在接受肝素治疗前,通过检测血小板计数和肝素依赖性抗体,提前诊断出肝素诱导的 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根据预防指南,采取小剂量肝素、增加监测频率等措施,成功预防了该病的发 生。
案例三
总结词:妥善处理
详细描述:患者确诊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后,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通过紧急输注血小板 、应用止血药物和必要的手术干预,成功控制出血,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血浆置换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 血浆置换进行治疗,以清除体内过量 的肝素。
03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 预防
预防措施
定期监测
在肝素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以便及时发现血小板 减少的情况。
避免使用高剂量肝素
使用低剂量的肝素可以降低发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血小板减少症的 案例研究
案例一: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过程
总结词:成功治愈
详细描述:患者因心脏病接受肝素治疗,随后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确诊为肝素 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通过停用肝素、给予免疫抑制剂和输注血小板,患者的血 小板计数逐渐恢复正常,未出现出血等并发症,预后良好。
案例二: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预防措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血小板破坏
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导致血小板破坏 和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期发生HIT,唯一可选择的抗凝药物为()
比伐芦定
阿加曲班
磺达肝癸钠[正确]
新型口服抗凝药
华法林
不能用于HIT初始抗凝的治疗药物是()
低分子肝素[正确]
比伐芦定
阿加曲班
磺达肝癸钠
新型口服抗凝药
HIT伴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症状类型是()
肺栓塞
急性肢体缺血
深静脉血栓[正确]
急性血栓性卒中
注射部位皮肤坏死
HIT患者行介入治疗首选的抗凝药物是()
华法林
新型口服抗凝药
磺达肝癸钠
比伐芦定[正确]
阿加曲班
()与肝素分子1:1结合形成复合物后,可刺激免疫细胞产生应答,释放HIT抗体
PF1
PF2
PF3
PF4[正确]
PF5
属于HIT特异性抗体的是()
IgA
IgG[正确]
IgM
IgE
IgD
HIT的维持抗凝治疗多选用()
阿加曲班
华法林[正确]
低分子肝素
新型口服抗凝药
磺达肝癸钠
关于HIT的治疗,不正确的是()
停用肝素类抗凝药物
非肝素类抗凝药物替代抗凝
血小板≥150×109/L或恢复至基线水平用华法林
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正确]
孤立性HIT抗凝1个月,HITT抗凝3个月
HIT患者血小板计数最常见的变化特征是()
下降至其基线值的80%以上
下降至其基线值的50%以上[正确]
降低30%~50%
下降至其基线值的60%以上
血小板计数≤20×109/L
关于HIT,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出血是导致HIT患者死亡和病残的主要原因[正确] I 型为良性过程
I 型一般不会导致血栓或出血事件
II型为免疫相关性
是暴露于肝素类药物后免疫介导的血小板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