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歌的儿歌
中班语言公开课《对对歌》教案反思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幼儿的语言感知与表达能力,使幼儿能够理解并记忆《对对歌》的歌词内容,通过歌唱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提高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现力,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3.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集体歌唱活动,使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4.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幼儿在歌唱过程中自主创新,激发幼儿的思维潜能。这些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符合新教材对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针对本次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期让孩子们在语言和音乐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对对歌》的教学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孩子们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表现得相当不错,他们很快就能跟上歌曲的节奏,记住歌词内容。这让我意识到,通过有趣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可以大大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孩子在节奏把握上还存在一定困难。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一点,通过更多有趣的节奏游戏和练习,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节奏感。同时,我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进来,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歌唱实验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对对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亲情儿歌童谣

亲情儿歌童谣亲情儿歌童谣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
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亲情儿歌童谣,希望对你有帮助。
亲情儿歌童谣 11、干净的小丫——幼儿园里一朵花,她的名字叫小丫,手儿脏了自己洗,脸蛋脏了自己擦,从小养成好习惯,干净娃娃人人夸。
2、走路——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我们不学小螃蟹,横冲直撞真糟糕。
3、数数歌——咚咚咚咚咚,小兔学打鼓。
小鼓气呼呼,瞪眼问小兔:打我几声鼓?小兔忙回答:一二三四五。
4、年夜饭——噼噼啪啪什么响,噼噼啪啪鞭炮响,叮叮当当什么响,叮叮当当锅瓢儿响,嘻嘻哈哈什么响,嘻嘻哈哈笑声响,我们一家团团坐,又吃菜,又喝汤,年夜饭,喷喷香。
5、我和爷爷来比个——我和爷爷来比个,爷爷好像山一座。
爷爷是山我是树,我在爷爷肩头坐。
6、剪指甲——小剪刀,喀嚓嚓,大家都来剪指甲,指甲长了藏病菌,咱们坚决消灭它。
7、看花灯——正月十五月儿明,妈妈领我去看灯。
大宫灯,红彤彤,走马灯,转不停,金鱼灯,摇尾巴,孔雀灯,开彩屏,金灯银灯五彩灯,一盏一盏数不清。
8、勤理发——我们小朋友,从小勤理发,个个爱整洁,真是好娃娃。
9、花儿好看我不摘——公园里,花儿开,红的红,白的白,花儿好看我不摘,大家夸我好乘乘。
10、逗弟弟——小淘气,真滑稽,阿姨做事他看弟,又扮猴子又装鸡,逗得弟弟笑嘻嘻。
11、爬石阶——一只手,拉爸爸,一只手,拉妈妈。
小娃娃,爬石阶;石阶高,他不怕。
爬呀爬,爬呀爬,爬上石阶笑哈哈。
12、跑步——北风北风呼呼呼,娃娃娃娃去跑步,绕着院子转圈圈,脸上淌着汗珠珠,小狗一看摇铃铛,一二三四帮计数。
13、讲卫生——太阳眯眯笑,我们起得早。
手脸洗干净,刷牙不忘掉。
饭前洗洗手,饭后不乱跑。
清洁又卫生,身体长得好。
14、我长一岁了——新年好,新年好,我送布娃娃,一顶小红帽。
布娃娃,眯眯笑,伸手要我抱。
哎呀呀,不抱不抱,咱们都大一岁了,你呀知道不知道。
儿歌童谣

100首童谣一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飞呀,飞呀。
二只小耗子呀,跑到粮仓里呀,吃呀,吃呀。
三只小花猫呀,去抓小耗子呀,追呀,追呀。
四只小花狗呀,去找小花猫呀,玩呀,玩呀。
五只小山羊呀,爬到山坡上呀,爬呀,爬呀。
六只小鸭子呀,跳到水里面呀,游呀,游呀。
七只小百灵呀,站在树枝上呀,唱呀,唱呀。
八只小孔雀呀,穿上花衣裳呀,美呀,美呀。
九只小白兔呀,竖起长耳朵呀,蹦呀,蹦呀。
十个小朋友呀,一起手拉手呀,笑呀,乐呀。
1什么1,棍子1。
2什么2,鸭子2。
3什么3,耳朵3。
4什么4,帆船4。
5什么5,钩钩5。
6什么6,大肚6。
7什么7,拐杖7。
8什么8,眼镜8。
9什么9,汽球9。
10什么10,棍子打棒球。
一根棍子轻轻打,二双筷子里外扒,三人小组爱说话,四个小兵不害怕,五个朋友力气大。
起床歌-小宝宝,起得早,睁开眼,眯眯笑,咿呀呀,学说话,伸伸手,要人抱穿衣歌-小胳膊,穿袖子,穿上衣,扣扣子,小脚丫,穿裤子,穿上袜子穿鞋子。
小镜子-小镜子,圆又圆,看宝宝,露笑脸。
闭上眼,做个梦,变月亮,挂上天。
小铃铛-叮铃铃,叮铃铃,一会远,一会近。
小宝宝,耳朵灵,听铃声,找到铃。
学画画-小宝宝,学画画,大蜡笔,手中拿,画小鸭,叫嘎嘎,画小马,骑回家。
大鞋子-大鞋子,象只船,爸爸穿,我也穿,一二一,象前走,走呀走,翻了船。
逛公园-逛公园,宝宝笑,东看看,西瞧瞧,花儿香,鸟儿叫,小草绿,小树摇。
看画报-小娃娃,看画报,睁大眼,仔细瞧,布娃娃,哈哈笑,伸伸手,要你抱。
搭积木-大积木,红黄兰,小宝宝,最爱玩,搭火车,钻山洞,盖高楼,连着天。
小汽车-小汽车,嘀嘀嘀,开过来,开过去,小宝宝,当司机,送妈妈,上班去。
斗虫飞,斗虫飞,斗虫飞,飞到南山吃露水,露水吃不到,回来吃青草。
妈妈抱宝宝坐在膝上’用手拉起宝宝的两手’将他的两个食指对拢再分开’边唱这个歌谣.慢慢地一说“斗虫飞” 宝宝就会自己对拢食指.摇煤球,摇啊摇,摇煤球,煤球大啊装不下,煤球小啊装不了。
《对对歌》教案

《对对歌》教案3、对对歌建瓯市第一小学林育佳[教材分析]这是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识字二》的第3课,处在学生进入一年级以来第四次进行集中识字的单元之末。
它是一首由反义词组成的儿歌,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对子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让学生在儿歌朗读、趣味识记的过程中识写生字,积累词汇。
[学情分析]本课《对对歌》跟已学的对联有相似之处。
关于对子,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如:猜谜、对话等活动中都有涉及到。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还学习过识字课《我看对联识汉字》,对于“对子”有一定的了解。
学习本课,进一步了解对对歌的内容及形式,孩子们编自己喜欢的对对歌,可以丰富词汇,积累运用语言。
在本课的学习中,对于“明—暗、正—反、开—关、进—退、新—旧、长—短、粗—细、深—浅”这些可感的词语,孩子较易理解,但对“虚心—骄傲、容易—困难、胜利—失败、复杂—简单”等较抽象的词,教师要调动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借助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课中要认识并掌握13个生字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孩子们自主性创造性地学习生字新词,适时地帮助孩子总结一些识字方法,以利于孩子课后识记更多的汉字。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设计以游戏形式导人新课,上课伊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在小组内读、师生合作读、互相拍手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懂儿歌,还通过“师生合作对歌、闯一闯、猜一猜”等游戏让学生认识、巩固生字,学生在“动一动、做一做、玩一玩”中尝到了识字的乐趣,并积累了语言,拓展了思维。
[教学目标]1、朗读儿歌,认识一些常见的反义词,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积累词汇。
2、认识“反、退、关、短、旧、深、浅、胜、利、失、败、简、单”这13个生字,并会写其中的“失、反、单、旧、新、进”这6个生字,认识新出现的部首“斤”。
3、初步懂得对对歌也是识字的好方法,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中班语言教案《对对歌》附反思

中班语言教案《对对歌》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歌唱中的语言游戏》,详细内容为《对对歌》的学习与演绎。
《对对歌》是一首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儿歌,通过描述生活中的各种对应现象,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歌声中学习语言,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正确地演唱《对对歌》,并理解歌词中的对应关系。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歌唱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歌词中的对应关系,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学会正确地演唱《对对歌》,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歌词卡片、图片、录音机、音乐磁带。
2.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的对应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
教师出示图片,如:手套、鞋子、太阳和月亮等,让孩子们说出它们的对应关系。
2. 歌曲学习:a. 教师播放《对对歌》录音,让孩子们聆听并感受歌曲的韵律。
b. 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学唱《对对歌》,注意指导发音和节奏。
c. 分组练习,让孩子们相互纠正、相互鼓励。
3. 例题讲解:a. 教师出示歌词卡片,讲解歌词中的对应关系。
b. 通过例题让孩子们理解对应现象,如:男生和女生、左耳和右耳等。
4. 随堂练习:a. 教师提出生活中常见的对应现象,让孩子们用歌词中的句子进行回答。
b. 孩子们自由发挥,用歌词中的句子描述生活中的对应现象。
a. 教师邀请孩子们上台展示,演唱《对对歌》。
b. 孩子们相互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歌词卡片:将歌词中的对应关系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
2. 例题:用板书展示例题,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对应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演唱《对对歌》,并解释歌词中的对应关系。
b.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对应现象。
2. 答案:a. 演唱《对对歌》。
一年级反义词儿歌

一年级反义词儿歌
1.《反义词歌》
上对下,小对大。
前对后,左对右。
多对少,老对少。
来对去,男对女。
黑对白,里对外。
高对低,粗对细。
远对近,古对今。
明对暗,早对晚。
有对无,出对入。
宽对窄,买对卖。
南对北,首对尾。
西对东,始对终。
2.《大小多少》
一个大,一个小,一头肥猪一只猫。
一边多,一边少,一群大雁一只鸟。
数一数,瞧一瞧,大小多少记得牢。
3.《地球大,月亮小》
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4.《反义词对对子》
安全对危险,优点对缺点。
晴天对阴天,寒冷对温暖。
喜欢对讨厌,复杂对简单。
胆小对勇敢,早晨对傍晚。
责备对称赞,坚硬对柔软。
现实对幻想,软弱对刚强。
暗淡对明亮,缓和对紧张。
迅速对缓慢,乐观对悲观。
干净对肮
脏,喜悦对悲伤。
沉着对慌张,凶恶对善良。
轻巧对笨重,繁重对轻松。
火热对冰冷,浪费对节省。
对对歌教案

对对歌教案对对歌教案对对歌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猜谜语的游戏,学唱歌曲《虞山对歌》。
2、根据图谱学唱歌词,感受对唱的特点。
3、体验对歌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重难点:根据图谱学唱歌词,感受对唱的特点。
活动准备:图谱、《对歌》歌谱,教师创编童谣《虞山对歌》活动过程:一、创设猜谜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T:沈老师是来自虞山脚下兴福幼儿园的,今天沈老师带来了一些谜语,谜底都是我们虞山上的特产,你们想不想猜一猜?二、学唱歌曲《虞山对歌》T:看老师带来了几个谜语?(4个)先听我来说一说吧!T:什么结果像刺猬?什么结果像钩子?什么结果酸又甜?什么结果圆又紫?你想猜第几个?(回答时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请你把这个谜语说一说!板栗结果像刺猬。
金钩钩结果像钩子。
(你会这样念吗?)杨梅结果酸又甜。
葡萄结果圆又紫。
你们真厉害!虞山上的谜语你们都能猜出来!老师把这几个谜语编成了一首儿歌,请你听一听,(师念歌词一遍)你们想试一试吗?请您们用响亮的声音,有节奏地念一念吧!(幼儿念歌词一遍)T:像这种有问有答的谜语儿歌,还能唱出来,你们想听吗?听的时候要仔细,找找老师唱的和刚才我们说的有哪些地方不一样?(教师随钢琴演唱)T:你发现了吗?(反复)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师幼一起唱一遍)T:你们唱得真好!刚才后两句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请你听听前两句(教师随钢琴唱前两句)多了什么?(嘿!“我们平时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嘿”喊人的时候,所以这个声音要稍微长一点,我们加上手的动作来试试看,还多了什么?像刺猬、像钩子)那你觉得还有哪里也要加上它们(教师手拿图片,让幼儿摆放)那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把这两句来唱一唱(演唱第二段前两句)那现在老师来唱前两句,你们来唱小尾巴的部分。
(师幼配唱清唱)T:你们真棒!这次老师要加快速度完整地把这首歌曲唱一唱,想唱的小朋友也可以轻轻跟着老师唱!(教师完整轻唱一遍)现在轮到你们了!幼儿唱!(随钢琴)T:你们表现得真好!像这种有问有答的歌曲还能这样唱,听(播放录制好的音乐)他们是怎么唱的?一个人唱问的部分,另外一个人唱回答的部分,他们的这种唱歌方法叫对歌。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对对歌》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对对歌》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对对歌》是一首富有节奏感和趣味性儿歌,旨在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和合作精神。
本节课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第三章第一节,主要包括儿歌学唱、动作创编以及合作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对对歌》歌词和旋律,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提高他们动作协调性。
3. 培养幼儿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词记忆和旋律掌握。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节奏感和合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歌词卡片、动作示范道具。
2. 学具:小乐器(如沙锤、手鼓等)、画有儿歌角色头饰。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动物对对碰”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与配合。
2. 歌词学习(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朗读歌词,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分组进行歌词接龙游戏,巩固歌词记忆。
3. 旋律学习(5分钟)(1)教师示范演唱《对对歌》,让幼儿感知旋律。
(2)教师弹奏钢琴,幼儿跟随学唱。
4. 动作创编(5分钟)(1)教师示范动作,让幼儿跟随学习。
(2)幼儿自由创编动作,进行展示。
5. 合作游戏(5分钟)(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角色头饰。
(2)幼儿根据角色头饰,合作完成《对对歌》表演。
6.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独立演唱《对对歌》。
(2)教师随机抽取幼儿进行动作表演。
六、板书设计1. 歌词:《对对歌》歌词。
2. 图画:儿歌角色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演唱《对对歌》,并进行动作表演。
2. 答案:根据课堂学习,完成演唱和动作表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对对歌》歌词、旋律和动作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合作游戏中,部分幼儿配合不够默契。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幼儿合作训练。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创作自己《对对歌》,培养他们创造力和表现力。
同时,组织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增进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