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调查报告
自控力心得报告(优秀10篇)

自控力心得报告(优秀10篇)自控力心得报告篇1有人说看心理学书籍的人不是专家就是神经病,而我作为一个异类存在于两者之间,有感于心理学书籍对我的巨大帮助,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摒弃这种观点,为自己的心灵施肥,让自己的精神世界雨露丰盈。
假期时候我借到了《自控力》这本书,当时拿着这本书与表妹和同学分享,结果被一顿鄙视,后来一口气读完全书,感慨颇多。
不仅感慨于现今社会大多数人对心理类书籍的排斥,也感慨于这样一本好书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书中不仅仅告诉了我们自控力是什么,良好的自控力是什么标准,更从生命科学、解剖学的角度去诠释了自控力在人身体里是由那一部分主要操控的,继而从我们身体自我出发,并以此为基础去告诉我们意志力为何会有惰性、意志力受什么影响、怎样锻炼自己的意志力等多种方向来描绘出一个健全的“意志力”。
我自己一直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是不错的,因为我能在所有要紧时刻到来之前全心全意的为目标而奋斗。
可我也为我的自控力而不满,我时常会因为压力过大而放弃,因为压力过小而荒废,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让自己的人生不会碌碌无为的虚度。
读《自控力》让我从多个层次认识了我自己,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待我的懒惰,看待我那幼稚的烦恼。
我相信心理学,也相信我们的社会问题都会从一种理论的角度去解释,《自控力》让我从一个爱好者的角度体验了一把掌控自己人生的快乐。
自控力心得报告篇2从没有清晰的认识到,改变从现在开始,不要期望明天。
我曾有很多美好的念头在脑袋里匆匆走过,可都没有实现。
是因为我把他们都寄托在明天去行动,明天复明天,明天何其多,最后的结果是不了了之。
坚持的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想起唐僧取经,他的目标是取经,他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可是没有放弃他的选择取得真经的信念,相信一路走来,他面对种.种磨练,他也胆怯过,可是信念让他一路走到最后,战胜了自己,取得成功。
记得小郭说过鸡蛋的哲理,从里面打开是生命,从外面打开是食物。
我们要想让自己的美好念头去实现,就要从现在开始,让自己充满正能量,挑战自己的掌控力。
关于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课调查报告报告题目:关于***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调查报告学院: **学院姓名: AMIRCK班级: *专业*班学号:目录调查概况说明2一、调查的容与目的2二、调查方法2三、调查结果2正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大学学自我控制能力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拖延症〞现象较多错误!未定义书签。
2、消费盲目随意33、缺乏主动性,学习生活无方案4二、大学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原因41、高中与大学教育严重脱节42、家庭教育包办太多43、学校环境自由5三、对于提高大学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建议51、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52、学校加强教育引导53、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素质教育工作54、家长应该注重对子女独立性的培养5四、结语5附:调查数据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提要]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卜连柯所说"不仅善于期待并获得*种东西而且也善于迫使自己在必要时拒绝*种东西没有制动器就不可能有机器,没有抑制力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自我控制力是指一个人控制自己感情和行为举止的能力。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人,感情容易冲动,不冷静消极处事,自制力强的人在厄运和不幸面前不屈服,不动摇,顽强的同命运斗争,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大学是青年通往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大学生常被称为天之骄子,拥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学习工作也是相当有益的,但当前大学生的现状却让人们看到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自杀、成心杀人、打架、偷盗和教师发生矛盾等事件频繁发生,大学生的犯罪率也不断攀升。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校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进展了调查,以此了解大学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现状,并对此进展分析,最终归因结论,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措施,以便当代大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更加沉着的应对学业竞争与生活压力。
调查概况说明一、调查的容与目的容:1、调查大学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现状。
2、分析影响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
目的:为提高大学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二、调查方法该调查报告围集中于大学部,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通过问卷星(.sojump./)进展在线问卷调查和通过平面媒体进展线下问卷调查的方法。
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控能力的调查报告(教师中心稿)

•••••••••••••••••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控能力的调查报告(教师中心稿) 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控能力的调查报告(教师中心稿)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控能力的调查报告提要为了解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控能力的现状,分析学生学习自控能力的差异,寻求初中学生自控能力与学习效果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初中三个年级267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课外阅读、课堂小结等学习过程中自控能力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初中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自控能力对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具有好的学习效果的学生自控能力强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因此,有必要对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有效的培养。
较强的自控能力是学生学好功课、发展才智的重要条件。
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正在处于发展智力,增长知识阶段,同时也是自控能力最差的时期,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不仅在学校有用,对于他们离开学校后,走上社会,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为了研究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控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我们对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课外阅读、课堂小结等环节自控能力进行了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一调查目的1、了解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控能力的现状;2、分析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控能力的差异;3、寻求初中学生自控能力与学习效果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效途径二调查对象从初中三个年级中各抽8个班,共267名学生。
三调查方法和步骤调查采取问卷和谈话法。
问卷采用学生问卷。
谈话法是由实验教师对本班三类不同学习品质的学生进行抽样,并对他们分别进行谈话。
四调查结果1、预习情况和方法调查表明,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处在“老师要求预习才预习”的状态,占总数的40%,还有“老师要求预习也不预习”的,占总数的30%,而经常自学预习的学生只占30%。
学生课前预习的表现(如表一)表一(附图 {图})从以上统计数据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大部分处于“把要学的内容看一遍”的状态;而通过预习找难点、找重点或解决疑难的比率较低,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只停留在简单的自我约束上,根本没有在无外界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的能力。
自控力调查报告资料

自控力调查报告资料自控力调查报告一、引言自控力是指个体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情绪和认知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能力。
自控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学业成绩和职业发展等方面。
为了深入了解自控力的相关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针对大学生的自控力调查。
二、方法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大学生为对象,选取了三所高校的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调查工具采用自制的《自控力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和自控力相关题目两部分。
自控力相关题目包括自我认知、情绪调节、行为控制和时间管理四个维度,共计30个题目。
3.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
三、结果1.自控力总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控力总体情况较好,平均得分为75分(满分100分)。
其中,自我认知维度得分最高,为82分;行为控制维度得分最低,为68分。
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的学生在自控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2.自控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自控力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自控力越高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具体表现在焦虑、抑郁和自尊等方面,自控力高的学生焦虑、抑郁得分较低,自尊得分较高(P<0.01)。
3.自控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自控力与学业成绩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自控力越高的学生,学业成绩越好。
具体表现在GPA、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等方面,自控力高的学生GPA较高,学习时间较长,学习效率较高(P<0.05)。
4.自控力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自控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个人特质和社交环境等方面。
其中,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对大学生的自控力影响最为显著(P<0.01)。
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是影响大学生自控力的重要因素;教育背景中,学校教育和教师素质对大学生的自控力影响较为显著。
中学生自控能力差的调查数据报告

中学生自控能力差的调查数据报告以中学生自控能力差的调查数据报告为标题,我们将通过分析数据来探讨中学生自控能力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引言自控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外界诱惑和压力时,能够自我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和冲动的能力。
中学生作为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群体,其自控能力的差异对其学习、生活及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数据分析根据我们对100名中学生进行的调查,以下是我们得出的数据分析结果:1. 中学生自控能力普遍较差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中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经常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另外,有30%的中学生表现出偶尔缺乏自控能力的情况,仅有10%的中学生能够较好地自我约束和控制自己。
2. 自控能力差的表现对于自控能力差的中学生,他们常常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而放纵自己;在学习上,他们缺乏自律,容易分心和拖延;在生活中,他们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和发脾气。
3. 自控能力差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自控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a) 家庭环境因素: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和纵容,缺乏规矩和约束,使得孩子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
b) 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c) 社交环境因素:社交媒体的普及和诱惑,使得中学生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无法自我约束。
三、解决方案为了提高中学生的自控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应意识到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和纵容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家庭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家规家训,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 学校教育的改进学校应该将自控能力的培养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或活动,引导学生培养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
同时,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关注知识的灌输。
3. 社会环境的引导社会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少对中学生的不良诱惑。
中学生自控能力差的调查数据报告

中学生自控能力差的调查数据报告一、引言自控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诱惑、冲动和困难时,能够自我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中学生作为处于成长阶段的群体,其自控能力的发展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探讨中学生自控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调查数据分析1.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了100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问卷主要涵盖了对中学生自控能力的评估和对可能影响自控能力的因素进行了调查。
2. 调查结果(1)中学生自控能力整体较差根据问卷结果统计,有60%的中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自控能力较差或一般,仅有4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良好或优秀。
这表明中学生的自控能力整体较差。
(2)原因分析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自控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分心和拖延:超过7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分心和拖延,导致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 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近80%的中学生表示自己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容易失控,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对他们的自控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 缺乏目标和计划:约6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没有清晰的方向和行动计划,导致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
- 情绪管理困难:超过50%的中学生表示自己在面对负面情绪时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陷入消极的情绪状态。
三、解决方法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集中注意力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避免分心和拖延的问题。
2. 限制社交媒体使用时间中学生可以设定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限制,避免过度使用,从而减少对自控能力的负面影响。
3.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中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志向,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行动步骤,有条不紊地朝着目标前进,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4. 学习情绪管理技巧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积极思考、寻求支持等方式,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完整版)关于小学生自控力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自控力问题的调查报告姓名:李丽学号:1112001205828指导教师:张跃组别:第一组院校:蓟县分校关于小学生自控力问题的调查报告李丽自控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
自我控制的概念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为传统得描述,认为当两个行为发生冲突时,以儿童采取社会能接受的行为方式为自我控制的标志;另一种则强调儿童是控制环境的积极动因,也就是强调自我作为动因的自我控制。
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的素质教育,实小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我曾在2010年做过三年级学生自控力的调查并获取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如今我又对嘴头中小的98名五年级学生进行了自控力的问卷调查,旨在掌握小学生自控力程度,及其形成的内在因素的影响,更好地与家长合作,共同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自控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学生向更好地认知自己并约束自己的行为的方向发展,搞好学业,使其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一、调查问卷的内容调查问卷的内容有以下几类,1、自我行为与自我意识。
2来自伙伴的行为。
3、父母及其他成员的行为。
4、家长的评价和奖罚标准与方式。
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一)自我行为与自我意识方面。
1、在学习方面,能自主地控制在课堂上、家庭中专心致志学习的占67%,他们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尤其是在课上,不因室外的异常声音,其他同学与课堂无关的举动而分散注意力。
有时由于授课内容产生联想,也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是思路回到正常的学习进程中。
在家庭中做作业时,不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不会答应和伙伴去玩耍。
还有8%的同学,在准备期中或期末检测复习时,还能主动复习相关知识,并自主的调整各科所占的复习时间,均衡进度。
2、在物品的占有问题调查中,从同学或伙伴家借来的玩具、体育用品,自己非常喜欢,非常爱不释手,但能如期归还的占88%,根本不还的占2%,找借口不还的占4%;在家庭成员中食用特色食品或水果时,有礼貌懂敬老爱幼的占35%,强吃多占的占11%,其余的只享用自己应得的那一份,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由于受到在家庭或学校的思想教育的熏陶,学生在物品占有欲与道德观念之间,更多的选择的是后者。
自控实验报告

自控实验报告自控,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面对的一个大挑战。
自控是指我们通过自我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达到合理的目标。
自我掌控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和提升的能力,它与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我们不具备自控的能力,常常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情绪失控,无法克制诱惑,不能按时完成工作,等等。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锻炼自己的自控能力,使其达到足够的水平,以应对各种挑战。
为了更好的理解自控这个概念,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自控能力,我参加了自控实验。
此次实验采用的是习惯改变的方法,我需要尝试改变一个坏习惯,以此来磨练自己的自控能力。
我的目标是戒掉糖果的吃法,并坚持三天不吃糖果,这对我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因为我平常非常喜欢吃糖果,而且习惯性地吃了很多年。
实验开始后,我开始意识到,与减肥或者戒烟这类拖延症状不同,糖果成瘾所带来的诱惑更加强烈。
要想改掉这个习惯,靠个人的控制显然是不可行的。
于是,我采取了下面的方法:1. 明确明确自己的目标:坚持三天不吃任何形式的糖果。
我确定了目标时间,这种时间感使我感觉非常有紧迫感,这会帮助我集中注意力和执行力。
2. 准备好应对挑战的方法。
我知道,戒糖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于是我特别准备了糖果变相替代品,如香蕉和苹果。
当我感到口渴或想吃东西的时候,我会选择吃这些水果,来满足我的口腔需求,减轻因为无糖果而造成的不适之感。
3. 自我监督。
我故意在自己锁定目标时告诉一些身边的人,这能够确保我保持承诺,并鼓舞自己的心态。
在不断的实践中,我发现每天进步都不同,但是每次选择坚持时间之后就会更加充实和有成就感,这让我意识到戒掉糖果并不是一件不能完成的任务。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相关的经验和教训,例如控制口腔需求的替代糖果需要选择应季的水果,控制好所摄取的热量,避免对身体产生负面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次自控实验让我深刻认识到自控能力的重要性,对提高个人内在素养、应对各种挑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青少年自控力研究的调查报告姓名:刘晓霞、黎亚文、张容榕、杜雅玲、钟彩凤、何林兰学院:教育学院年级: 13级公共事业管理班科目:青少年人生规划与指导日期: 2015年11月目录摘要: (3)关键字: (3)一、绪论 (3)二、文献综述 (3)(一)青少年自控力相关概念的研究 (3)(二)青少年自控力表现的研究 (5)(三)青少年自控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6)(四)青少年自控力影响的研究 (7)(五)提高青少年自控力对策的研究 (7)三、调查结果分析 (10)(一)青少年自控力表现 (10)(二)青少年自控力的影响因素 (12)(三)提高青少年自控力对策 (13)四、结论与建议 (14)(一)结论 (14)(二)建议 (15)参考文献 (15)摘要: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之一,就在于人是有思想的,因而可以按照一定的目的,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动。
可现在的青少年缺少的就是这种自控能力,他们往往在许多方面难以把控自己,例如学习的倦怠、生活节奏的混乱等。
而这些都是有多重原因的,包括青少年自身性格懒惰、意志不坚定,或者是外界的诱惑、同学的干扰、父母教育方式等。
要克服自控力不强就要从自身和外界获取力量,正确的认识自我,增强自身的意志力。
向周围的教师、朋友、父母寻求帮助都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青少年自控力对策一、绪论自控力,对于人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青少年。
在媒体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青少年走自杀、青少年变成混混、青少年吸毒等等不良现象,在学校,也可以经常听到“某某同学上课打瞌睡”、“某某同学逃课上网吧”等话语,这说明当代青少年的自控力较弱,没有控制自己、青少年自控力低下现象已经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通过对中学生(包括初中、高中生)自控力偏弱的相关表现、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的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当代青少年(主要是中学生)自控力的现状,并为提升青少年自控力提出可借鉴的策略。
通过对中学生自控力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警醒父母提升对孩子的关注度和责任感,提高家庭教育的效率;另一方面,为加强社会及学校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提供帮助,改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此外,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自控力,减少青少年学习低效现象的出现、降低青少年犯罪率、引领青少年往正确的道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一)青少年自控力相关概念的研究1.自我控制(自控)国外学者Karoly指出,自我控制是个体为了理想的长远目标而能够抵御眼前快乐的诱惑或承受眼前的痛苦、不愉快。
(Karoly,1993)国内学者张叶云认为,自我控制是以自我为主体,根据情境需要和主体意图来制定某种标准或规范,并以此为评估依据,对行为作出执行或停止,放弃或坚持;学习控制力是个体为实现自身学业上的发展目标,以自我为主体,以个人身心和行为外在环境和事件为对象,以社会要求和自身观念为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整的能力。
(张叶云,2006)陈艺华将自我控制界定为:以自我为主体,以个人身心和行为外在环境和事件为对象,以实现个人发展为原则目标的,自我觉醒、自我规划、自我执行、自我评估、自我激励、自我校正的动态变化自组织系统。
(陈艺华,2007)2.自控力(自我控制能力)社会认知心理学家Kopp认为,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它能引发或抑制特定行为。
(Kopp,1982)王红姣等人则提出,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按照社会标准或自己的意愿,对自己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活动等进行约束管理的能力。
(王红姣,2004)周小李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自控能力是个体对自我心理控制的能力;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自控能力是个体将社会道德的外在监督作用内化为控制自我行为的能力;从哲学的角度看,自控力是人的能动性的理性调控。
(周小李,2004)姬知明认为,自控力又叫自制力,或者自律,指人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不是由外在强加制订,而是由理性的存在者——人“自己为自己立法”。
(姬智明,2008)李琳、杨之毛、孙丹娟提出自控力是个体通过采取各种策略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高自我调节和管控的一种能力。
(李琳、杨之毛、孙丹娟,2015)3.学习自我控制(学习自控)Nancy提出学习自我控制是指个体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设置目标,运用策略,并监控行为表现的一个过程,包含个人特质、自我检验和反馈等成分。
(Nancy,2000)Myonghee认为学习自控包括认知、行为和动机三个方面。
(Myonghee,2005)Wegner和Pennebaker认为,心理控制是一种注意的功能。
( Wegner, Pennebake,1993)谢薇提出学习自我控制的操作定义:学习自我控制是指学生调节自己的行为,维持自己的注意于学习活动上。
(谢薇,2006)孔鹭娟认为,学习自控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主的素质教育的学习理论,学习自控力主要表现在课内学习集中注意和适宜行为以及课外学习的自觉性两个方面。
(孔鹭娟,2010)4.学习自控力(学习自我控制力)张灵聪在Wegner和Pennebaker的基础上提出学习自控的操作性定义: 学习自控力是指学生按照社会要求和自身观念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整的能力。
(张灵聪,2001)Myonghee认为学习自控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自我控制能力,称为学习自我控制力。
(Myonghee ,2005)郭梅华认为,学习自控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实现学业目标, 自觉按照一定的内在标准和社会要求对自己的情感、欲望、行为等加以控制的能力(郭梅华,2009)(二)青少年自控力表现的研究谢薇将青少年自控力在行为上的表现分为以下三类:(1)矫正型自控行为许多研究者关注自我行为控制过程的矫正功能或自动平衡功能。
Knaefr指出当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某些不良反应由环境刺激诱发时,会通过减少这些环境刺激对于自己作出良好反应的干扰作用的方式监控自己的行为,他把这种行为控制获得叫做矫正型自控行为。
个体实施矫正型自控行为时,个体的努力方向在于恢复已被分裂的心理和行为功能。
(2)改良型自控行为Knaefr(1981)认为改良型自控行为通常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拒绝诱惑或是延迟满足的情景。
当人们实施改良型自控行为时,人们的努力方向指向改变他们意识到的不利甚至有害的习惯性行为模式。
(3)成长型自控行为人们要在复杂的充满应激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身心健康协调的重要条件时进行必要的自我行为控制。
个体控制行为的能力使个体摆脱情景的重压,并使他们能应付和对抗应激。
人类机能还有一个重要方面,也就是经由各种经历而成长和发展的能力。
人们不仅费力地应付生活的艰辛,他们也有能力在曾经面临的不寻常经历中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认知。
人们需要通过他们的行为获得一方面使他们能维持习惯和保持稳定,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改变和发展。
Rosebnaurn把个体经历不寻常的经历发展自己的个性、观念和能力,促使自己心理和谐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自我控制活动叫做成长型自控行为[。
这类自我控制行为的动机在于追求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需要,而不仅仅是被动消极地应付应激,适应社会生活。
成长型自我控制希望能帮助个体通过克服各种干扰使自己内心充满积极的体验,这对于促进个体心理和谐健康成长和发展很有利。
(谢薇,2006)对于自控力差的青少年通常会有以下几种常见表现:(1)不专注: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注意力很难集中,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做事常有始无终,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容易分心。
(2)冲动任性:自控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变化,常冲动做出错误答案,不能较久控制自己的反应,无法克制说话或动作,想要什么就去拿,无法遵守规范或指示或是无法按照社会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
(3)活动过多:除了动作之外,也包括语言,在任何场合下,都无法安静、动个不停,平时走路急促,经常无目的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
自控力差:不遵守秩序和规则,不听教师的指示,如插嘴和干扰大人的活动,常引起大人厌烦,做事乱无章法,随随便便,自卑心理强,缺乏自信,一切听之任之,不能与别人很好合作。
(4)学习困难:学习成绩极不稳定。
在功课、作业或考试中常如此,常被认为是偷懒。
(三)青少年自控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关于青少年自控力影响因素,许多学者通过研究都从内部和外部或是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国内外学者有比较一致的看法.1.中学生谢薇提出,学习自我控制力与学习动机以及外部归因方式紧密相关,其中内、外部学习动机与学习自我控制力存在显著的相关,但相关水平内部动机大于外部,而外部归因方式与学生的学习自我控制力有着显著的负相关。
(谢薇,2006)王艳喜认为,影响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因素有内在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有生理因素(主要是指神经系统的发展)、认知发展和情感,外在因素包括父母控制模式、惩罚与榜样及言语指导。
(王艳喜,2007)郭梅华提出中学生的学习自控力受生理因素、父母教养方式、言语指导及人格因素的影响。
(郭梅华,2009)孔鹭娟认为,初中生的学习自控力受三个因素影响:性别、年级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
(孔鹭娟,2010)张灵聪认为,影响学生学习自控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环境来看,与家长教养方式、课堂管理有密切关系;从学生自身的内部条件来看,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业自我概念、自控的愿望、自控的方法和自控效能感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张灵聪,2011)2.大学生国外学者Pieschl 和 Stahl(2008)通过对不同认识论信念的生物学科和人文学科学生进行的分层超文本学习研究,发现学习自控与认识论信念、事先领域知识存在关系;Alex和 Oliver(2009)研究发现高校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和他们的认知需求的动机正相关;Tobias(2010)的研究支持了 Pieschl 和Stahl(2008)的观点,认为认识论信念影响学习自控。
国内学者安慧认为,环境改变,缺乏自我判断的能力;思辨能力差,缺乏自我判断的客观性;惧怕艰苦,抗挫折能力差是导致高校普遍自控力缺失的原因.(安慧,2015)(四)青少年自控力影响的研究当今对青少年自控力的影响研究中,有两种观点,但主要还是集中于青少年自控力低下对学生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1.青少年自控力对学生成绩没有影响学习自控力培养对学生学业成绩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
但实验组底自控被试的自控力分数显著下降,实验组高自控被试和控制组被试的自控力分数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
(郭梅华,2009)2.青少年自控力对学生成绩有影响当今学者主要对青少年自控力低下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青少年缺乏自控力将会导致不好的影响。
①缺乏良好的治学习惯。
比如反思习惯、主动探究习惯等等。
②缺乏坚韧的意志品质。
包括知难而进的精神、吃苦耐劳的意志、跨文化的适应力等。
(姬智明,2008)青春期的中学生易受成人社会的忽视或压制,情感动荡、不稳定,缺少一种情感、意志上的自我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