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1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柏拉图一、单项选择题。
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D)A、亚里士多德B、贺拉斯C、王尔德D、柏拉图2、《会饮》作者是( C )A、亚里士多德B、布瓦洛C、柏拉图D、康德3、迷狂说的提出者是( D )A、尼采B、雨果C、朗吉弩斯D、柏拉图二、多选。
柏拉图的美学与文论作品有( A、B、C )。
A、《大希庇阿斯》B、《会饮》C《理想国》D《诗学》E《九卷书》注意的问题:1、柏拉图在雅典城外建立了学园派。
2、柏拉图的著作有《大希庇阿斯》、《伊安》、《高吉阿斯》、《会饮》、《斐得若》、《理想国》、《斐利布斯》、《法律》等。
三、名词解释:迷狂说或(灵魂回忆说)A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明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B、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C、迷狂说(灵魂回忆说)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理念说:这是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提出的文学本体论范畴。
理念,即真理。
柏拉图认为现实是对理念的模仿,文艺是对现实的模仿,相对于理念,文艺是模仿的模仿,与真理隔着三层,如果说现实生活是理念的影子,则文艺就是影子的影子。
四、简答或论述。
简述柏拉图的迷狂说与灵魂回忆说。
A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明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B、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C、迷狂说(灵魂回忆说)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净化说的是( D )A、柏拉图B、康德C、巴尔扎克D、亚里士多德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 B )A、完全一致B、不一致C、相似D、在似与不似之间二、多项选择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六要素是(ABCDE)A、情节B、性格C、言词D、形象E、歌曲注意的问题:悲剧六要素: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与思想。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1.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
2.当代西方文论两次转移:从重点研究作家到重点研究作品,从重点研究文本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3.两次转向:非理性转向、语言论转向。
4.波德莱尔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象征主义“应和论”,称为“象征主义宪章”。
5.叶芝把象征主义分为情感与理性的。
6.表现主义主要文论代表: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论;科林伍德作为巫术与娱乐的艺术,作为表现与想象的艺术。
7.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莫斯科语言小组雅各布森;彼得堡小组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艾亨鲍姆科学验证。
8.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重人格:自我,本我,超我。
9.直觉主义代表人物:法国柏格森。
10.新批评派的奠基者首推艾略特(非个人化)和瑞恰兹(语义学批评),兰瑟姆是新批评派论的真正奠基者:文本中心论《新批评》11.原型批评的创始人:弗莱(加);理论基础:荣格精神分析说,弗雷泽人类学理论12.维姆萨特提出了“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说13.英伽登结构划分为:字音与高一级的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式化方面和其方面连续体;再现客体。
14.英伽登主要将阅读方式概括为:前审美阅读,审美阅读,后审美阅读。
15.结构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让·皮亚杰,列维·斯特劳斯16.语义学批评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瑞恰兹,此外查尔斯·奥格登,詹姆斯·伍德也是重要理论家。
17.结构主义代表:前四子:列维-斯特劳斯,福科,阿尔都塞,拉康(加巴尔特称为五巨头);后四子:巴尔特,格雷马斯,托多洛夫,勃瑞蒙。
文论背景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18.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以卢卡契发表《历史和阶级意识》为标志,影响最大是法兰克福学派和法国的萨特。
19.接受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姚斯,伊瑟尔。
20.女权主义批评奠基人:英:弗吉尼亚·沃尔夫;法:西蒙;德:波娃。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四川大学)

柏拉图和贺拉斯继承一、模仿说1、柏拉图的模仿说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最高等级的是“理式”;第二等级的是现实世界,称为影子;第三等级的则是对于现实世界的反映,他称为影子的影子。
柏拉图认为理式的世界是最真实的,现实世界摹仿了理式世界,而艺术世界又是摹仿了现实世界,尽管文艺摹仿理式,但是文艺没有直接地摹仿理式,所以,文艺的摹仿只能是摹仿的摹仿,因此就是远离真实的摹仿。
仅仅只是对外在的一种公里的、被动的、忠实的抄录。
“从荷马起,一切是人都只是模仿者”在他心中,艺术不是自然的照相,更不等同于自然。
2、贺拉斯的模仿说贺拉斯大体上接受了传统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
但是贺拉斯不赞成对自然做单纯的摹写,他明确提出艺术可以创造,但创造要合式。
艺术可以虚构,但是虚构要合理,必须切近真实(67页)贺拉斯提出诗的本质是对生活的摹仿,他劝世人“向生活和习俗里去找真正的范本,并且从那里吸收忠实于生活的语言”。
贺拉斯还认为文艺作品的对象除了涉及生活中可视可触的人物、事件外,还包括作家的理性判断力:“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
贺拉斯把理性当作创作的源泉,他不但主张文艺摹仿社会生活,并且还增加了合乎理性作为艺术真实性的标准。
(72页)二、诗歌创作的方法1、柏拉图的艺术创作方法柏拉图主张艺术要靠对立因素的调和,提出了有机统一的原则。
一与多,部分与整体是对立统一关系,他们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有机的连接在一起。
“每篇文章的结构应该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完全调和”(30页)柏拉图强调艺术作品应该是有生命的整体,其内部构成诸因素不能随意增减,随便拉长或缩短。
否则会破坏整体的内在有记性和外在的完美。
2、贺拉斯的艺术创作方法进一步发展了柏拉图的说法,提出了“和谐统一”和“自相一致”的“合式”原则。
这是有机统一在首先要求注意作品的整体美和总效果,和柏拉图一样同样主张作品结构要首尾一致,恰到好处,艺术家要善于使细节没服从整体美。
两者不同之处一、灵感与现实的努力1、柏拉图的灵感说柏拉图认为神灵凭附到诗人或艺术家身上,使他处在迷狂状态,把灵感输送给他,暗中操纵着他去创造作品。
西方文论复习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重点:一、古希腊文化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从数而产生,数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他发现了万物都存在某种数量关系,提出了数和谐的基本思想理论,毕达哥拉斯的数理精神成为理论创新与技术变革的内在动力,极大促进和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
2、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赫拉克利特是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者。
他把“火”看作宇宙万物的本源。
整个天体就是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的运动过程,其运动变化的动力是事物对立面的冲突和斗争。
(1)“对立和谐”理论。
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者之一”。
(2)首次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
3、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说”德谟克利特是西方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
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4、苏格拉底的模仿说与功用说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1)“艺术模仿自然”,不是摹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强调描绘出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
(2)美的标准就是“功用”的结论,即有用即美,无用即丑。
5、柏拉图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1. 理式论摹仿说。
柏拉图的“理式”是指不依赖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他认为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
“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首先,理式论摹仿说从本体论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
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的要求。
文艺的社会功用说。
柏拉图从他对文学本质的认识——诗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以及培养城邦保卫者建立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出发,指出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a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b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c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伤感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是“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

填空:1审美关系,2《诗学》,3德谟克利特,4赫拉斯,5《论崇高》,6阿伯拉,7《诗艺》,8屈雷顿,9温克尔曼,10莱辛,11诗力说,12维柯《新科学》,13康德,14歌德,15德国古典主义美学,16华兹华斯,17《克伦威尔序言》,18《拉辛与莎士比亚》,19别林斯基,20时代、环境、种族名词解释1、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M.N.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即世界、艺术家、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2、灵感说:对文学艺术特征的最早概述,柏拉图将灵感说运用到文艺创作过程中,体现了柏拉图理论的矛盾性及其理论价值,灵感说的理论总倾向是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其揭示出文艺的一些基本规律价值,对中世纪的神学文论,浪漫主义文论,现代派文论都有影响。
3、卡塔西斯说: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提出来的,感情并非人性中的低劣部分,感情也并非与理智绝然对立,感情的适中就是美德。
悲剧的作用恰恰能陶冶人的情操,有助于这种美德的形成。
4、贺拉斯诗体:认为诗歌对人类文明有开化功用,还具有传达神的意旨,指示生活道路,激励将士奔赴战场,给劳累的人们带来欢乐等功用。
主张诗的道德教化功用和审美娱乐功用的统一5、太一流溢说:普罗提诺的“流溢说”是一套神造世界的理论,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太一”。
由于太一是完满的,充溢的,流溢出来的东西能形成别的实体,所以万事万物都是它创造出来的6、语象: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提出的,他认为“语象”指象征语言中的形象,他认为象征语言能给读者带来乐趣,象征语言具有形象性,象征语言不是直白地表述含义。
7、四义说:但丁提出的关于文学语言的重要理论,包括:字面义、寓言义、哲理义、奥秘义。
8、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由卡斯特尔维屈罗提出,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9、巧智:蒲柏把“巧智”当成是自然的恩赐之物。
西文文论期末复习资料-1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考试题型:1、填写10%2、名词解释20%3、论述题30%4、材料分析40%“这就是因为你解说荷马,不是凭技艺知识,而是凭灵感或神灵凭附。
”苏格拉底《伊安篇》—论诗的灵感“说句知心话,你可千万不要告诉悲剧诗人和其他摹仿者们,在我看来,凡是这类诗对于听众的心业是一种毒素,除非他们有消毒剂,这就是说,除非他们知道这类诗的本质真相。
”苏格拉底《理想国》—诗人的罪状悲剧六要素: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歌曲情节成分:突转、发现“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
”《诗学》亚里斯多德崇高:伟大心灵的回声。
——郎加纳斯《论崇高》“我们与神性相似之处就是兼爱和爱真理。
”——《笔记》意大利达芬奇“没有一个真有见识的人会认为财富、名誉、光荣、势力或为荣华富贵所围绕着的一切是幸福;他深知,仅仅鄙弃它们就是一种福气;事实上,享有它们的人也远不可有机缘获得它们但由于心灵伟大而漠视它们的人受人尊敬。
”——《笔记》意大利达芬奇“画家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永远把它所反映事物的色彩摄进来,前面摆着多少事物,就摄取多少形象。
”——《笔记》意大利达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各特征必须同时作用,才能产生使观都往往如醉如痴的和谐比例。
”——《画论》意大利达芬奇“绘画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每一个人物的动作都应当表现它的精神状态,例如欲望、嘲笑、愤怒、怜悯等。
”——《画论》意大利达芬奇“风格却就是本人。
”——《论风格》法布封“诗里的真实是一回事,哲学里的真实又是一回事。
”——《论戏剧诗》法狄德罗“悲剧是对一系列彼此连系的事故(一个完整无缺的行动)进行的诗意的摹拟,这些事故把身在痛苦之中的人们显示给我们,目的在于激起我们的同情。
”德席勒《论悲剧艺术》“诗的精神是不朽的,它决不会从人性中消失;它只能同人性本身一起消失,或者是同人的感受的能力一起消失。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西方文论导论西方文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亚里士多德《诗学》于公元前4世纪成书并得以广泛流传以后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西方文论的分期(一)古代文论(古希腊时期到17世纪):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二)近代文论(从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到19世纪中后期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三)现代文论( 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四)后现代文论(20世纪70年代后):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西方哲学从研究重心来看,从古希腊直至现在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向”:一次是从古代的自然本体论转向近代的认识论一次是从近代的认识论转向现代的语言论。
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自然美学:美在和谐。
(2) 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等人的艺术美学:模仿自然。
(3) 苏格拉底的伦理美学:美即功用。
一、自然美学:美在和谐首先,美在于数的和谐。
其次,提出了“天体音乐”的概念。
二、艺术美学:模仿自然(1)“对立和谐”理论。
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者之一”。
(2)首次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
三、伦理美学:美即功用(1)“艺术模仿自然”,不是模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强调描绘出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
(2)美的标准就是“功用”的结论,即有用即美,无用即丑。
第二节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柏拉图的文艺思想一、理式论摹仿说——文艺本质论1、理式“理式”(Ide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柏拉图1、柏拉图灵感说:(1)基本含义。
“灵感说"源自古希腊酒神祭者和女祭司在迷狂状态中宣示阿波罗的神谕的神话传说。
希腊语中“灵感”原意是“神灵的附体”、“神灵感发”,柏拉图把它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认为一个艺术家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关键是他是否能获得灵感。
(2)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
第一,对灵感的源泉的解释主要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附".第二,灵感的表现是迷狂。
第三,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即诗人创作时,经神灵附体后,灵魂陷入迷狂状态,回忆起神灵降临人间前在天上所经历的生活,反映的是理式世界.(3)灵感说显示出柏拉图理论的矛盾及其价值.矛盾:既有唯心主义的神性色彩,又包含着对文学艺术活动特征认识的真知灼见。
价值:第一,柏拉图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特有现象,优美的文艺作品就是灵感的产物。
第二,柏拉图看出了文艺创作与技艺制作的区别.第三,他在论述灵感获得的过程中,强调灵感是人的不朽灵魂“见到尘世的美"而回忆起“上界里真正的美”。
2、柏拉图对文艺规定的三条罪状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为摹仿的艺术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3、柏拉图主要文艺思想柏拉图的文艺思想可分为本质论,价值论创作论三方面:(1)“理式论”摹仿说.柏拉图的“理式”是不依存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他认为最高理式是神,“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而“自然"以“理式”为蓝本,故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其摹仿“都只是得到影像,并不曾抓住真理”.(2)文艺的社会功用说。
要求文艺“不仅能引起快感,而且对于国家和人生都有效果”,即有意义建设“正义"的城邦和培育“正义”的人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论一、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1、悲剧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他用的是语言,具有各种精心雕琢的装饰,个就其位地在剧的各个部分,模仿的样式是戏剧表演,不是一味叙述;通过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而是这两种感情得到净化。
2、悲剧的四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3、悲剧的六个成分: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和歌曲。
二、贺拉斯:1、生平:屋大维统治下的著名诗人,写讽刺是和抒情诗;2、古典主义三原则:(1)模仿说(借鉴原则):在秉承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模仿人生急促上提出文艺模仿古典(古希腊典范)的原则,主张向前人学习;A、沿用古典题材(讲古希腊诗篇改为戏剧);B、提倡发现新体裁;(2)合式原则:恰如其分的表现诗中描绘的人物,艺术上的协调一致、恰当、得体,符合自然、情理、观众心理和艺术的原则;具体要求:A、结构上虚实参差,毫无破绽;B、人物性格自相一致,合乎类型,合乎特征;(类型说,定型说)C、要有高贵的内容和优雅的形式:要求文艺必须是高贵的、优雅的,要有阶级内含,是雅俗文化划分的滥觞;(3)理性原则:作家素质论:A、认为作家最重要的素质是判断力,即艺术家正确的思辨能力(如何判断改写什么和怎么写的能力);B、技艺训练的三个方面:a、模仿古希腊作品,将其作为范例;b、要敢于创新c、敢于接受批评,不断修改作品;作家正确判断力的源头:思想、道德、知识。
3、寓教于乐说:教:诗的教化功能乐:娱乐(1)认为诗的教化功能和娱乐作用并举(寓教于乐说的核心);(2)认为诗人给人益处(教化功能)和乐趣(娱乐),将乐看作是教的手段,使其为政治、法律服务。
容易走向极端。
三、朗基努斯《论崇高》:1、《论崇高》:西方文学史上最早谈论“风格论”的著作,“风格”是指“崇高的风格”,认认为崇高的作品能给人以惊叹和狂喜,不容判断而必然接受,感染力是不可抗拒的,使读者陷入迷狂状态,文学上的崇高是指伟大心灵的回声。
2、崇高的五大来源:(第一个文论思想)(1)构思庄严、伟大观念的能力(崇高要求的首要条件);(2)强烈的灵感和激情(除开卑微的情感);(3)词格的是当形构(运用藻饰的技巧);(4)高雅的言辞(措辞);(5)结构的堂皇卓越(指高贵、优雅的结构);3、文艺创作论:(第二个文论思想)两个要求:A、题材的选择与组织;B、借助于意象(虚构性);4、作家修养论:崇高作品的创作意象,要求:a、做大自然的竞赛者;b、做古代伟大作家的竞赛者(在借鉴学习的同时要敢于超越和创新)5、文学批评论:读者鉴别,时间考验;四、圣奥古斯丁:(生平)《忏悔录》《上帝之城》1、美丑对照理论:认为美丑在对立和谐中显现出来,丑是相对不美,人应该追求美的本身——上帝(确定了丑在美学中的地位和意义);2、对世俗文艺的批评:认为文学艺术是精神信仰的敌人,(1)文学艺术亵渎神灵;(2)文学艺术败坏道德,宣扬七情六欲;(3)毒化人的灵魂(虚构形象是文艺堕落)3、给“光”下定义:人的理性与上帝相通的凭据,是内在之光,超自然之光;4、创造:对模仿说的驱逐,上帝通过语言创造万有;5、时间:认为时间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现在,过去是记忆现在,认为时间是上帝创造万有之后才有的;五、托马斯.阿奎那:1、生平:经院哲学家,神学、哲学、美学集大成者;2、文论观点:(1)信仰与理性:信仰高于理性,理性为信仰服务;五个途经证明上帝存在;(2)模仿自然和真实的标准:模仿自然的过程就是上帝创造自然的过程;(1)善:欲念的对象,目的的满足,凡是能引起人们欲念的都叫善,使人产生目的性和功利性,作用是目的因;(2)美:与欲念无关,是认识的功能,只与形式有关,与知识对应,只引起人们的快感,体现直觉性,具有非功利性,作用是形式因;(3)美的三要素:A、完整性与完美型 B、适当的比例或和谐 C、鲜明(色彩)宗教内含;(4)隐喻理论:来源于圣经是否要运用隐喻:四义说:A、字面义(以言指物);B、道德义(表率是基督教指示的事物)C、寓言义(以《旧约》物指《新约》中之物)D、神秘义(永恒荣光的事物)六、但丁:1、隐喻说:核心是四义说:字面义、寓言义、道德义、譬喻义;2、人文主义文论观:《神曲》经过苦难的考验达到真理和至善;(1)《神曲》主题是写人,不是写神,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2)创作目的:是人的幸福,而非神的需要和教会的利益;(3)表现的主要内容:强调作品表现人自由选择的意志,体现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倡文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制度和教会束缚的要求;(4)主张文艺如实的表现世俗和现世的人,主张善恶有报,不分政治地位和教会品级;3、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名称的双重性:(1)表现形式的双重性:A、文章的形式,注重篇章结构;B、作品的艺术表现方法;a、虚构:真理隐藏在虚构中,幻想与真实相结合;b、诗的处理方法,讲究韵律和修辞;c、描写对象要逼真;d、散论:借题发挥,抨击时弊;e、譬喻:象征手法;(2)名称的双重性:《神曲》本意“神圣的喜剧”引申义“以纠结开始,以圆满结束的喜剧结构来传达以痛苦开始以欢乐终结的艺术精神”。
4、俗语是最高贵的语言:《论俗语》(1)定义:不凭借任何规律,从模仿乳母而学来的语言;(2)特点:光辉的(高尚、优美),中枢的(标准型),宫廷的(未来统一国家的官方语言)法庭的(语言的高准确度和规范、准确)(3)优势:A、俗语交流是人类交流的信号与中介;B、自然地,广泛的;C、俗语与主题风格的关系倡导了俗语写作;七、柏拉图的文艺创作理论:(灵狂说或灵感说)1、柏拉图认为:灵感是“神凭附后的神力驱遣”,没有摆脱巫术色彩,原始思维色彩浓厚,失去自主,陷入迷狂;2、迷狂说:认为迷狂不失为一种伟大的艺术,是神灵的恩赐,言神之所言,清醒言人之所言,二者孰高孰下,一目了然,,是灵感的表现,是对未来的预知,诗人在神灵凭附后才能写出令人激动的诗来,这种迷狂是诗兴的迷狂;3、迷狂的分类:(1)由疾病引起的迷狂;(2)由于神灵凭附:a、寓言的迷狂,b、教义的迷狂;c、诗兴的迷狂;d、爱情的迷狂;4、文论著作:《伊安》、《会饮》、《裴德》、《理想国》、《高吉阿斯》、《大希庇阿斯》5、文艺本质论:以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式论为基础,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概念,西方用理论阐释模仿说的第一人;6、文艺价值论:功利主义价值观与其政治纲领和教育思想有关,文艺要有利于建立正义的城邦,培养正义的人格;7、柏拉图批判希腊文论的五大罪状:(1)没有抓住真理;(2)亵渎神灵,丑化英雄;(3)说谎(罪严重的错误)(4)迎合人性中的低劣成分;(5)悲剧助长人的感伤辟环绕哀怜辟,喜剧使人染上小丑习气;八、卡斯特尔维屈罗:1、生平:1505——1571年,意大利文学批评家,1555年受到缺席审判,开始流亡,1570年发表《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诠释》;2、文论思想:(1)诗的目的和功用:“诗原是为了娱乐和消遣的”舍教取乐,对象是广大的没有修养的平民大众,追求大众化的语言,方能使人获得快感,得到娱乐。
(2)诗的本质特征:和历史相比,历史所写的都是已经发生且不可改变的事件。
而诗所写的是未曾发生的可以改变的事情。
所以诗是创造性的模拟,是想象的虚构;3、悲剧理论:(1)悲剧的“三一律”:情节、时间、地点一致论;(合理之处:集中性、舞台性、直观性)A、悲剧时间的界定:悲剧表演的时间和所表演的事件的时间必须严格的相一致;B、事件的地点:必须不变,而且仅限于一个单位的地点,同一个城市,同一个房间,并以一个人能看见的区域为范围;C、悲剧事件的时间:应该不超过12个小时;(2)悲剧人物的性格:A、认为悲剧如果不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就不能认为是尽了悲剧模仿人类行动的职责;B、认为人的性格和动作是不可分割的,没有性格,动作就不能完成,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显示出来;C、把行动是否表现性格看作是悲剧成功与否的关键;(3)悲剧的目的:舍教取乐,以快感、娱乐为主,剔除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教化思想,抛弃“净化说”的功利性,划清了“为艺术而艺术”的界限,明确表示悲剧的主要目的是给人以快感,而不是实用;(4)悲剧的快感:悲剧中特有的快感来自于一个由于过失、不善也不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所引起的恐惧和怜悯,认为由恐惧和怜悯而来的快感是真正的快感,比教师的灌输更能使我们喜悦,这是一种相当强烈的快感,是一种经过领悟后产生的心理愉悦;九、高乃依:1、生平:剧作家、诗人、律师;2、著作:戏剧三论《论悲剧》、《论戏剧的功用及其组成部分》、《论三一律》3、文论思想:(1)古典主义戏剧:宣扬理性;(2)戏剧理论:“戏剧三论”反驳戏剧规则,对于戏剧的教化和娱乐功能,他只强调唯一目的:给观众快感;认为教益功能是在给观众带来快感的基础上自然而生的;(3)戏剧发挥教益功能的四种方法:A、在戏剧中散布格言和教训;B、朴素的描写善与恶;(忠于现实,不过于夸张、虚构,客观描写)C、惩恶扬善,符合人们的心理要求;D、借助怜悯和恐惧使观众得到净化;(4)戏剧应该具有的四个特点:善良、适合、一致、相似;(5)“三一律”:A、情节(行动)一致律,强调主从,倡导用悬念和等待把故事情节的内在联系建立起来;B、时间一致律:延长时间或采用模糊剧情的时间;C、地点一致律:同一个城市,不局限于同一个房间或同一个地点;十、布瓦洛:1、《诗的艺术》1669--1674年:第一章:总论,把理性作为文以创作和批评的前提,论述了文艺创作、批评的一般规律,讨论韵与义理、结构、章法等问题;第二章:论次要诗体,如牧歌、挽歌、颂歌等,突出诗歌内容,反对无病呻吟;第三章:论主要诗体,如悲歌、喜剧、史诗,全书的核心部分;第四章:论作家修养(思想,道德)2、文论思想:(1)崇尚理性:把理性作为文艺创作的最高法则,是他本人诗学的出发点,也是整个新古典主义文论体系的基础,倡导情感服从理性;新古典主义理性:A、“良知”--抽象的、普遍的、永恒的、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B、:常情常理“--天生的、自然的人性;C、政治上--秩序与规则;理性的作用:A、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看到事物的关系,程序和条理;B、是作家创作出有条理、合乎情理的文章;C、帮助人们获得真理;(2)模仿自然:A、布瓦罗的“自然”:合乎常情常理的事物,不包括自然界和情感世界;B、模仿自然的内容:a、凭借理性,刻画自然人性;b、艺术要表现理想化的现实(作品可信的内容);c、要认识城市、研究宫廷,反对市井和村俗,反对表现过于真实的现实;(3)模仿古典:布瓦罗认为古典即自然,是对自然人性的模仿;A、“人物类型化”和“人物定型化”;B、“三一律”强调艺术规范化;(4)作家修养论:呼吁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修养,重视文艺的教化功能;3、《诗的艺术》在西方文论中的地位:(1)在政治上,新古典主义文论促进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念,从而有力的推动了君主集权制的作用;(2)在文艺理论上,倡导亚里士多德的观念,促导传统文论的传播与发展,扩大了古典传统文论,扩大了古典型态,现实主义文论思想;(3)缺点:将古希腊、罗马文艺理论推向僵化,束缚论文创作;十一、今古之争;1、保守派:明屠尔诺,主张恪守古训,厚古薄今;革新派:钦提奥,马佐尼,古为今用;2、三个论争焦点:(1)如何对待亚里士多德、贺拉斯为代表的古代文艺的传统问题;(2)关于文艺体裁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3)关于具体作品的问题;3、诗的教化功能:(1)诗发自上帝的心灵;(2)诗的热情能产生崇高的效果;(3)诗用虚构的华丽外衣隐藏着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