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的学说

合集下载

《生物进化的学说》PPT课件

《生物进化的学说》PPT课件
———被国际上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 现之一”
课堂小结
自 然
过度繁殖
生物的生殖能力很强, 后代数量庞大
选 择
生存斗争
个体之间为争夺有限的生存 条件而斗争
生 达尔文的 物 生物进化 进 学说

学 遗传变异 后代中有各种可以遗传的变异类型 说 适者生存 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能生存下来
意义
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的 学 说
生物进化学 说在发展
生物进化理论在不断发展、完善 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
课堂练习
1、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不正确理解是( B)
A.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 B.选择是不定向的 C.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D.生物的有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 出生物的新类型
课堂练习
2、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发现灭虫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
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
02
生物进化说 在发展
新课探究
生物进化说在发展
1.综合进化学说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材料,自 然选择保留适应性变异。
2.分子进化学说
——所有生物的基因在代代相传 中积累微小的有利变异。
昆虫远祖的远祖 抚仙湖虫生态景观
新课探究
• 澄江动物群
保存在澄江县级及其周围地区距今大约5.3亿年 的寒武纪早期泥浆中的大量栩栩如生的动物化石 群。
第十六章 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
第 3 节 生物进化的学说
-.
学习目标
1 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2 描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 3 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
01
达尔文的进 化论学说
新课探究
1831年,达尔文结束剑桥大学的 学习后,以学者的身份跟随“贝格 尔号”舰艇参加了对他一生具有重 要影响的环球考察。

生物进化的学说

生物进化的学说

• 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而形成新物种
自然选择学说 2
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某种现存生物的一 般要点: • 祖先在遗传时本来就存在……的不定向变异, • 由于在……环境中,在生存斗争中具…变异的 适应而生存,具…变异的不适而被淘汰。有利 的…变异逐代得到积累加强. • 所以…
祖先在遗传时本来就存在……的不定向变异, 由于在……环境中,在生存斗争具…变异的适应 而生存,具…变异的不适而被淘汰。
自然选择学说 1
• 创立: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
• 内容: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 进化基础:不定向变异提供原始的选择材料; 进化内因: 遗传、变异,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加强; • 进化 外因: 不断变化的环境 • 进化动力:生存斗争 • 进化方向:定向 (适应环境的方向) • 该学说能解释: 进化的原因、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 不能本质上解释:遗传变异本质
生物 进化图片——达尔文地雀
岩鸽的 人工选择
生物 进化有关名词
• • • 标本:把生物整体或部分固定保存起来; 化石:经自然界长期作用保存在地层的古生物遗体、 遗迹和遗物。 活化石:起源古老现还存活的。 孑遗生物:起源古老,曾经很繁盛,现代大为衰退,只1、 2种孤独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灭绝之势的生物。 如:熊猫、银杏、水杉等。 孑遗生物一定是活化石,如:熊猫、银杏、水杉 但不是所有活化石都是孑遗生物,如:腕足类舌形 贝,起源寒武纪现还很多未有灭绝趋势。来自• •生物进化学说
生物 进化图片——五界进化图
生物 进化学说
• • • • • • • • • 特创论: 生物都是神一次创造,彼此无亲缘关系 进化论: 生物是由共同祖先经漫长时间进化而来, 彼此间有 或远或近亲缘关系。 1)用进废退学说: 法国 博物学家 拉马克(1744-1829) 2)自然选择学说: 英国 博物学家 达尔文(1809-1882)

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的教案

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的教案

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理解生物进化的意义。

2. 使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如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观察生物现象,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

4.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能够运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界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是指生物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发展、演变、改变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2.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等。

3.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4. 生物进化的原因: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和隔离。

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的证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原因,特别是自然选择和隔离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证据。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证据。

4.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进化的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对生物进化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证据。

2. 讲解:讲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的证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3. 展示: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实例。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证据,分享讨论成果。

5. 案例分析:分析生物进化的实例,运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进化的意义和证据。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生物进化的概念、理论和证据的理解,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生物进化的学说》

《生物进化的学说》

其形成原因的正确解释是( D )
A.只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学说
本节目标
1、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2、概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 地雀进化的原因。 3、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学 说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
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舰的考察路线
神创造万物 航海 观察
坚信生物不断进化
大量丰 富事实
论证、解释生 物是不断进化
《物种起源》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这一学说被恩格斯赞
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
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经过漫长的进化,有利的变
自然选择→生物进
异被逐化渐→生积物累多保样存性,原来的物种由此演变为新物种。
一个长期的、缓
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慢的的结、果连续。的过程
观看视频,说一说四个内容各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内容
自然选择
选择者是自然环境, 前提是过度繁殖, 动力是生存斗争, 基础是遗传变异, 结果是适者生存。
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进化
达尔文的推断
1.这些地雀可能拥有共同的祖先。 2.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3.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地雀喙的形态和大小具有选择作用。
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
自然选择学说——生存斗争(生存竞争)
达尔文之后,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一方面进一步完 善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其他生 物进化学说,如着重从分子水平探讨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其他的生物进化学说
1.现代综合进化论——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材料,自然选择 保留适应性变异。 2.分子进化中性论——所有生物的基因在代代相传中积累 微小的有利变异。

生物的进化的学说知识点

生物的进化的学说知识点

生物的进化的学说知识点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的理论,他认为个体间的差异会导致个体在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不同,进而影响其生存和繁殖的成功率。

适应性较高的个体会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将其适应性的特征传递给下一代,从而导致种群在时间中的逐渐进化。

2. 突变与遗传:突变是指在基因组中发生的变异,可以导致生物个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突变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从而在种群中引起遗传变异。

一些突变可能具有适应性优势,使生物更能适应环境,因此这些有利的突变在进化中可能得到保留。

3. 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指在小种群中由于随机的遗传变异而引起的基因频率的变化。

这种随机性通常发生在较小的种群中,对演化过程有较大的影响。

4. 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不同种群之间基因的交换。

当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动发生时,这些种群之间的基因池将合并,从而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基因流动可以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在进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5. 岛屿生物地理学:岛屿生物地理学研究了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物种如何适应和演化。

在孤立的岛屿上,物种可能面临不同的选择压力和资源利用竞争,从而导致物种的适应和演化。

6. 放射适应:放射适应是指一种物种分化为多个相关物种,以适应不同的生态位和资源分配方式。

放射适应通常发生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如岛屿或山脉,物种之间的分化可以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来促进。

7. 共同祖先:进化理论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祖先。

通过对现存物种和化石记录的研究,科学家可以推断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和共同祖先的存在。

8. 进化证据:进化理论得到了大量的科学证据的支持。

这些证据包括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胚胎发育、生物地理分布等。

通过这些证据,科学家可以了解到生物在地球上逐渐演化的历程和规律。

9. 分子进化:分子进化研究通过比较基因和蛋白质的序列来揭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通过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科学家可以了解到基因变异如何影响物种的适应和演化。

《生物进化的学说》PPT

《生物进化的学说》PPT

有短颈短前肢的 缺乏青草的环境下
生存斗争 动力 自 然
长颈长前肢生存
适者生存,

不适者淘汰

逐代选择
逐代遗传积累 内因
现代长颈鹿
适应环境新类型
思维拓展
环境 未污染区
污染区
实验 放出只数 重新捕捉只数 重新捕捉百分比 放出只数 重新捕捉只数 重新捕捉百分比
灰色桦尺蛾 黑色桦尺蛾
496
473
62
30
12.5%
❖ 澄江动物群
保存在澄江县级及其周围地区距今大 约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泥浆中的大量栩栩 如生的动物化石群。
—被国际上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 一”
发现的意义:将脊椎动物地质年代推前到寒 武纪早期,被誉为“人类重塑地球生命史 的一项惊人成就”。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 寒武纪早期水下生物景观图
(D)生物的有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 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本 谢课 谢到 各此 位结 !束

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 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人生道路虽很曲折,却很美丽。只要你细心观看,就能饱尝沿途美景。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爱,比维持我们生存需要的多得多,我们应该把它分散给别人,追求是生命之光。 相逢的故事多似流星,唯你与我,以眼认眼,以身还身。 认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生物进化学说教案

生物进化学说教案

生物进化学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进化理论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概念:种群、基因频率、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流。

2. 生物进化学说的发展历程:拉马克进化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3. 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自然选择、突变、基因流、遗传漂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2. 教学难点:自然选择、突变、基因流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进化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理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进化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生物进化树,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现象和原因。

2. 讲解:讲解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阐述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生物进化实例,如细菌抗药性的产生,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物进化相关问题,如人类起源和演化,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物进化理论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授:评价学生对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分析生物进化实例的能力,以及运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和学术论文,加深对生物进化学说的理解。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化石产地等,直观地了解生物进化过程。

3.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开展生物进化相关的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生物进化的学说》 讲义

《生物进化的学说》 讲义

《生物进化的学说》讲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生物的多样性令人惊叹。

从微小的细菌到巨大的蓝鲸,从娇艳的花朵到参天的大树,每一种生物都有着独特的形态和特征。

然而,你是否曾经思考过,这些生物是如何形成如今的模样的?这就涉及到了生物进化的学说。

生物进化,简单来说,就是生物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并非是随机的,而是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驱动。

一、拉马克学说拉马克是最早提出比较系统的生物进化学说的学者之一。

他认为,生物具有一种内在的“向上发展”的趋势,即生物总是朝着更复杂、更完善的方向进化。

拉马克提出了两个著名的原则: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指的是生物经常使用的器官会变得发达,而不使用的器官则会逐渐退化。

例如,长颈鹿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不断伸长脖子,久而久之,脖子就变得越来越长。

获得性遗传则认为,生物由于环境的影响或自身的活动所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然而,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表明,获得性遗传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成立。

尽管拉马克的学说存在一些局限性,但他的工作为后来的生物进化研究奠定了基础,激发了人们对生物进化现象的深入思考。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无疑是生物进化理论中的一座丰碑。

达尔文观察到,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比如,一条鱼可以产下成千上万的卵,但这些卵最终能够成长为成鱼的却寥寥无几。

这是因为生物生存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生物之间为了生存和繁殖而进行激烈的竞争。

在这种竞争中,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

有些个体具有更适应环境的性状,比如更敏捷的身手、更鲜艳的颜色、更强大的防御机制等。

这些具有有利性状的个体在生存和繁殖中更有优势,能够更容易地存活下来并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而那些具有不利性状的个体则更容易被淘汰。

自然选择就像一个无形的筛子,不断筛选出适应环境的个体,使生物逐渐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

达尔文还提出了渐变论,他认为生物的进化是一个逐渐积累微小变异的过程,而不是突然发生的巨大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3 生物进化的学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同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2.描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

3.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
1.知道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质。

2.能够较准确判断达尔文地雀的进化顺序。

3.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达尔文细心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认识主流的进化学说,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世界观。

3.领悟科学没有绝对的真理,科学知识只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培养科学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教学难点
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自然选择的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2.达尔文环球旅行的视频。

3.达尔文地雀喙进化的图片。

学生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资料、网络等查询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用多媒体展示《爬行动物时代》短片。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了爬行动物时代的视频。

恐龙曾经是地球上的霸主,长达1亿多年,但是,它们却在距今6500多万年前神秘地灭绝了,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是大行星撞击地球引发火山喷发造成的,还是因为恐龙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而逐渐消亡的……)
究竟哪种说法更正确呢?为什么总会有一些物种灭亡,新的物种又是怎样形成的?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设计思想这样设计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学生容易接受,又能引发兴趣,容易打开学生思路。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物种灭绝,生物进化的原因,激发求知欲以及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过程
师生互动1:学习科学家的故事,引入自然选择学说。

教师: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和旧物种的灭绝,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

其中,达尔文在吸收前人进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个发现”之一。

(播放达尔文环球旅行的视频)
教师:达尔文从小有什么爱好?
学生:喜欢采集矿物、植物和昆虫标本。

教师:这种爱好对他后来的巨大成就有什么影响?
学生:这种爱好贯穿他一生,并成为他事业取得成功的强大动力和基础。

教师:达尔文是如何总结出生物进化的学说的?
学生:坚持自己的正确爱好,并为之努力,在搜集了大量的证据后整理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教师:我们应该学习达尔文的什么精神?
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设计思想了解达尔文的生平以及发现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习达尔文细心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活动一:探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教师展示达尔文地雀喙进化的图片)
学生4人一组,结合有关加拉帕戈斯岛上地雀的进化材料,尝试提出有关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假设。

学生通过观察达尔文地雀喙进化的图片,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和辩论,达到一定的统一。

尝试用图的方法,论述4种达尔文地雀如何从取食昆虫的地雀发展而来的。

[讨论]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教师指导:加拉帕戈斯雀的形态等的改变与取食的食物类型有关,也不是一两代就能完成的。

设计思想本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探究实践有效地参与学习,去亲自体验过程,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实验结果,同时要将探究活动深化和细化。

师生互动2:学习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达尔文地雀进化的原因分析)。

教师:后人把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下面我们对这四点进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学生说出自己查找的资料)
学生:我们看过加拿大一枝黄花可产生上万粒的种子。

杨树、柳树等植物的繁殖力很强。

学生:大象是一种繁殖很慢的动物,假如一头雌象一生(30~100岁)产崽6头,每头活100岁,而且都能繁殖的话,750年后,一对象的后代是1900万头。

教师: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为什么到现在为止物种生存下来的个体数并没有那么多?而且自然界里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稳定呢?(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进行回答)
学生:因为生物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有限,而且有天敌的控制,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必然有部分生物个体被淘汰。

学生:在生物生存的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

教师:综合学生所说的答案,那些适应新的环境的变异个体是怎样产生的呢?即生物进化的基础是什么?
学生: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教师: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怎样理解?
学生: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环境淘汰,这便是自然选择。

教师:自然选择在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并且连续的过程,只有经过许多代的选择,逐渐积累有利变异,才能形成新的物种。

教师:生物进化是不是进化到人类就停止了呢?
学生: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这样就使生物在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断进化,而且是永远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

所以,生物进化是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的,即使进化到人类,将来还要不断进化下去。

教师:下面我们以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为例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请同学们分组观察达尔文地雀的进化图片并讨论。

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进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设想一下如果达尔文地雀不改变取食的食物种类,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学生:达尔文地雀的喙发生了变化,有的粗而尖,有的尖而长,有的变得粗壮。

学生:我们发现角质喙的变化都和它们要食用的食物有关,都是为了有利于取食。

学生:可能是达尔文地雀太多了,昆虫不够了,一部分达尔文地雀不得不改变所食的食物种类。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可能达尔文地雀的喙就不会发生改变。

学生:我们认为如果有些达尔文地雀的喙没有变化,又找不到它们原来食用的昆虫,它们有可能会被淘汰。

学生: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能适应环境,生存能力强的达尔文地雀。

教师总结: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都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大自然能是一个和谐的世界,原因之一是自然选择。

在现实生产中人们用人工方法培育出了许许多多的动植物新品种,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与自然选择相比,人工选择有目的性强、速度较快的优点。

有关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探究一下。

设计思想本部分以师生互动为主,学生通过看书找到答案,主要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一活动的安排目的在于让学生归纳、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使知识更具有条理性,以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

师生互动3:其他的生物进化学说。

教师: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就是最终的学说了吗?
学生:不是。

因为任何人都无法再现46亿年前的历史变迁,出现许多生物进化学说都是十分正常的。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生物进化学说,请学生进行分析总结。

1.其他生物进化学说,如着重从分子水平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2.我国科学家在云南省澄江县发现“澄江动物化石群”这一发现发现表明,有关生物进化的研究仍有许多谜团有待进一步破解。

教师总结:真理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和充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

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上发展出来的新的进化论,使人类的生命科学理论更丰富、更完善。

相信在你们青少年的努力下生命科学之谜会逐渐被揭开。

设计思想在此过程中,意在向学生渗透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对的。

鼓励学生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用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

活动二: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实验、探究、观察与学习,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和收获。

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活动三: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利用课件展示反馈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