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简介素材
量子通信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量子通信技术的原理与应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通信技术的革新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近年来,量子通信技术也逐渐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门话题。
与传统的通信技术不同,量子通信技术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信息传输,具有不可复制、不可窃取、安全可靠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量子通信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前景。
一、量子通信技术的原理量子通信技术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因此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是理解量子通信技术的前提。
量子力学是一门研究微观粒子行为、能量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量子力学中,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是常见的现象。
量子叠加指的是一个粒子的状态可以处于多个状态之间,而不是单一的确定状态;量子纠缠则是指两个粒子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使得它们的状态是相互关联的。
量子通信技术的原理就是基于这些特性,利用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来实现信息传输。
在量子通信中,通信双方会使用“量子密钥分发”进行保密信息的传输。
这个过程可以看成是双方之间共享一个密钥,通过这个密钥来加密和解密信息。
而这个密钥的生成过程,则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来实现的。
具体来说,量子通信技术的密钥生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量子态发送:发送方将量子比特送到接收方,这个过程包括对量子比特进行编码和传输。
2. 量子态接收:接收方接收到量子态,然后进行解码。
3. 挑选暗码:对于接收到的量子态,接收方将其中一部分留作测量,另一部分则存储在本地。
4. 测量随机值:接收方对留存的量子态进行测量,得到一个随机值,并将这个值发送回发送方。
5. 公开验证:发送方和接收方会比对测得的随机值,以确定两端是否在传输过程中存在干扰和窃听。
6. 量子密钥生成:如果双方认为传输过程是可靠的,那么两端就可以使用测得的随机值生成密钥,用于后面的信息加密和解密。
通过上述流程,量子通信技术可以在通信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保密性。
由于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等特性,任何尝试对量子信息进行干扰或窃听的行为都会被双方发现。
量子通信简介素材课件

量子通信的未来应用前景
信息安全领域
利用量子通信的不可破解性和安 全性,可以构建绝对安全的通信 网络,应用于军事、政府和金融
等领域。
远程医疗
利用量子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远程 医疗和手术,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 和高效的治疗方案。
物联网领域
利用量子通信技术,可以实现物联 网设备之间的绝对安全通信,提高 物联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9世纪末期,物理学界开始 研究量子力学,奠定了量子通
信的基础。
20世纪初期,研究者提出量 子纠缠的概念,为后来的量子
通信奠定了基础。
20世纪末期,基于量子纠缠 的量子通信理论逐渐成熟。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量 子通信实验和实际应用逐渐取
得重大进展。
量子通信的应用场景
01
02
03
保密通信
量子通信可以用于实现绝 对安全的保密通信,适用 于军事、政府、金融等需 要高度保密的领域。
量子纠缠通信可以实现安全密钥分发和 安全直接通信,不需要第三方中继节点
。
量子态传输的关键技术
量子态传输是利用量子态的特性实现信息传输。
量子态传输协议主要包括GHZ协议、BHK协议等。
量子态传输可以实现安全的数据传输,同时还可以实现安全密钥分发和 安全直接通信。
04
CATALOGUE
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分析
实验结果
展示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 分析和解释。
量子态传输实验演示
实验目标
演示量子态传输实验的目标,包括验证量子 态传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实验步骤
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包括准备实验环境、搭 建实验系统、进行实验操作等。
实验原理
阐述量子态传输实验的基本原理,涉及量子 态的制备和测量、量子态的传输等。
量子通信简介以及原理

量⼦通信简介以及原理中国科学家⽇前曾经创造了97公⾥的量⼦远距离传输世界纪录,引起轰动,不过⻓江后浪推前浪。
新浪科技援引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的报道称,维也纳⼤学和奥地利科学院的物理学家凭借143公⾥的成绩再创了新⾼,朝着基于卫星的量⼦通讯之路迈出了重要⼀步。
实验中,奥地利物理学家安东-泽林格领导的⼀⽀国际⼩组成功在加那利群岛的两个岛屿——拉帕尔玛岛和特纳利夫岛间实现量⼦态传输,距离达到143公⾥,⽐中国的远了46公⾥之多。
其实,打破传输距离并不是科学家的⾸要⽬标。
这项实验为⼀个全球性信息⽹络打下了基础,在这个⽹络,量⼦机械效应能够⼤幅提⾼信息交换的安全性,进⾏确定计算的效率也要远远超过传统技术。
在这样⼀个未来的“量⼦互联⽹”,量⼦远距传输将成为量⼦计算机之间信息传送的⼀个关键协议。
在量⼦远距传输实验中,两点之间的量⼦态交换理论上可以在相当远的距离内实现,即使接收者的位置未知也是如此。
量⼦态交换可以⽤于信息传输或者作为未来量⼦计算机的⼀种操作。
在这些应⽤中,量⼦态编码的光⼦必须能够传输相当⻓距离,同时不破坏脆弱的量⼦态。
奥地利物理学家进⾏的实验让量⼦远距传输的距离超过100公⾥,开辟了⼀个新疆界。
参与这项实验的⻢⼩松(Xiao-song Ma⾳译)表⽰:“让量⼦远距传输的距离达到143公⾥是⼀项巨⼤的技术挑战。
”传输过程中,光⼦必须直接穿过两座岛屿之间的湍流⼤⽓。
由于两岛之间的距离达到143公⾥,会严重削弱信号,使⽤光纤显然不适合量⼦远距传输实验。
为了实现这个⽬标,科学家必须进⾏⼀系列技术⾰新。
德国加尔兴⻢克斯-普朗克量⼦光学研究所的⼀个理论组以及加拿⼤沃特卢⼤学的⼀个实验组为这项实验提供了⽀持。
⻢⼩松表⽰:“借助于⼀项被称之为‘主动前馈’的技术,我们成功完成了远距传输,这是⼀项巨⼤突破。
主动前馈⽤于传输距离如此远的实验还是第⼀次。
它帮助我们将传输速度提⾼⼀倍。
”在主动前馈协议中,常规数据连同量⼦信息⼀同传输,允许接收者以更⾼的效率破译传输的信号。
量子通信演讲PPT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在量子通信过程中,噪声和干扰可能来自各种因素,如环境中的其他粒子、信道中的损耗和退相干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量子态的塌缩和信息丢失,从而影响通信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一系 列措施,如量子纠错码、信道编码和信道容量优化等。
安全性问题
要点一
总结词
量子通信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 威胁和攻击方式。
目前,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已经在金融、政务、军事等领域 得到广泛应用,为保障信息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
量子隐形传态实验
量子隐形传态是一种利用量子纠缠实现信息传输的先进技术。在量子隐形传态实 验中,通过将一个量子比特的状态传输到另一个远距离的量子比特上,可以实现 信息的超远距离传输。
量子隐形传态实验的成功实施,为未来的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提供了重要的技术 基础,有望在未来的信息传输和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05
CATALOGUE
量子通信未来展望
量子通信网络建设
01
02
03
全球量子通信网络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 来将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 通信网络,实现安全、高 速的信息传输。
卫星中继
利用卫星作为中继,将量 子信号传输到更远的距离 ,扩展量子通信网络的覆 盖范围。
城域量子通信网络
在城市范围内构建量子通 信网络,为政府、企业和 科研机构提供安全、可靠 的信息传输服务。
星地量子通信实验的成功实施,证明了量子纠缠在远距离通 信中的可行性,为未来的量子通信网络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 术支撑。
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应用
量子密钥分发网络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实现密钥分发 的网络安全通信系统。通过利用量子态的不可克隆性和测 量坍缩原理,量子密钥分发技术能够保证通信双方在传输 过程中密钥的安全性。
量子通信技术是什么?量子通信的起源和发展及未来展望

量子通信技术是什么?量子通信的起源和发展及未来展望量子通信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是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
其带来的高效安全的信息传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基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并因此成为国际上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学的研究热点。
去年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原定两年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纠缠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三大科学目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通信又称量子隐形传送是指一种无影无踪的传送过程。
量子通信是由量子态携带信息的通信方式,它利用光子等基本粒子的量子纠缠原理实现保密通信过程。
量子通信是一种全新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是未来量子通信网络的核心要素。
按照常理,信息的传播需要载体,而量子通信是不需要载体的信息传递。
从物理学角度,可以这样来想象隐形传送的过程:先提取原物的所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接收地点,接收者依据这些信息,选取与构成原物完全相同的基本单元(如:原子),制造出原物完美的复制品。
量子隐形传送所传输的是量子信息,它是量子通信最基本的过程。
人们基于这个过程提出了实现量子因特网的构想。
量子因特网是用量子通道来联络许多量子处理器,它可以同时实现量子信息的传输和处理。
相比于经典因特网,量子因特网具有安全保密特性,可实现多端的分布计算,有效地降低通信复杂度等一系列优点。
而量子密码技术是量子通信的一个重要部分。
量子密码技术与传统的密码系统不同,它依赖于物理学作为安全模式的关键方面而不是数学。
实质上,量子密码术是基于单个光子的应用和它们固有的量子属性开发的不可破解的密码系统,因为在不干扰系统的情况下无法测定该系统的量子状态。
同时量子加密术在公共的键值密码术中又是连接键值交换的一种相对较容易方便的方式。
量子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量子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前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智慧时代。
在智慧时代中,信息的安全性越发重要。
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科学家们提出了量子通信技术。
量子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通信方式,它能够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量子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一、量子通信技术的概述量子通信技术的核心是量子密钥分发。
互联网上所有的通信都需要加密,加密的关键是密钥。
密钥的传输必然涉及到通信,为了确保密钥的安全,必须采用一种通讯手段,这就是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技术的最大优势是可以确保密钥的安全性。
量子通信技术将通信所采用的光子拆分成单一光子,对其状态进行测量,以此来传递比特或者量子比特。
由于光子是不能被复制的,所以量子通信技术在传递密钥时会受到拦截,因此它能保证密钥的安全。
二、量子通信技术的特点1. 安全:量子通信技术采用量子密钥分发方式,对密钥的传输进行了加密,使中间节点无法获得密钥,减少了黑客的攻击机会。
2. 高效:量子通信技术传输数据的速率快,最高速度可达到光速。
同时,量子通信还可以同时传输多个信息,也能在不同的频道传输不同的信息。
这都能极大地提高通信效率。
3. 大容量:量子通讯技术的媒介是光子,光子之间没有明显的对抗,容易实现多通道和多用户同时传输数据,且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实现广播方式下的数据传输。
4. 长距离:量子通信技术能够在长距离上进行通信,即便在1000公里左右的传输距离上,其安全性仍然高于现行的加密通信网络。
三、量子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量子通信技术是未来信息交互的发展方向,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并且有着诸多的优势。
1. 保密通信:在政府机关、银行、军事和交通等领域,都需要进行保密通信。
使用量子通信技术可以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性,避免机密文件、资金和信息被黑客攻击。
2. 医疗领域:在医疗方面,量子通信技术可以用于医疗数据的传输。
这对于患者的安全和保密具有重要意义。
3. 购物平台:互联网购物平台将成为最终的智能市场,而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和量子通信技术可以保证购物平台上经济交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量子通信基础

2019/10/18
主要通信方式
量子隐形 传送
量子密码 通信
2019/10/18
量子隐形传态
2019/10/18
量子密码通信
2019/10/18
量子通信网
2019/10/18
量子通信相关公司
安徽量通
浙江东方
中天科技
中国信安
2019/10/18
量子通信应用
未来应用 领域
2019/10/18
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 电子医疗
我国量子通信发展 2016
“京沪干线”建成交 工。这是世界第一条 量子通信保密干线, 传输距离达2000多公 里,途经北京至上海 多个城市,主要承载 重要 信息的保密传 输。
2019/10/18
量子通信与经典通信的对比
• 容量大 • 速度快
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教授主持的量子隐形传态研究项目组2013年测出, 量子纠缠的传输速度至少比光速高4个数量级。
2
能够应用于信息对抗, 改进军用光网信息传输 保密性,提高信息保护 和信息对抗能力;能够 应用于深海安全通信, 为远洋深海安全通信开 辟了崭新途径
3
利用量子隐形传态以及 量子通信绝对安全性、 超大信道容量、超高通 信速率、远距离传输和 信息高效率等特点,建 立满足军事特殊需求的 军事信息网络,为国防 和军事赢得先机
生物特征传输
智能传输系统
量子通信应用
涉密数据 电信、证券 保险、银行
未来应用
工商、地税 财政 金融
2019/10/18
量子通信应用
量子卫星
国防军事
量子互联网
量子通信应用
1
在国防和军事领域,量 子通信能够应用于通信 密钥生成与分发系统, 向未来战场覆盖区域内 任意两个用户分发量子 密钥,构成作战区域内 机动的安全军事通信网 络
量子通信PPT概况

10.量子通信的应用
在网络信息安全威胁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 量子通信作为能够在物理层提供无法被窃听和破 解的绝对安全信息传输的通信技术手段,对于网 络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同时随着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量子通信必 将作为常规通讯手段,走入寻常百姓家。
16/17
Thank you!
2.1993提出量子隐形传送的方案
基本思想:将原物的信息分成经
典信息和量子信息两部分,它们 分别经由经典通道和量子通道传 送给接收者。
经典信息:发送者对原物进行某 种测量而获得的。 量子信息:发送者在测量中未提 取的其余信息。
13/17
9.中国贡献
3.1997年潘建伟与荷兰学者波密斯特等人首次实现了未知量子态 的远程传输。 4.中科大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首次实现了具有存储和 读出功能的纠缠交换,实现了“量子中继器”,向量 子通信网络的最终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5.2010年,中国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的自由 空间量子通信实验将通信距离从数百米记 录一步跨越到16公里。 6.2012.08.09,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再 次创造了新纪录,将通信距离扩大到了97 公里,横跨中国的一个湖泊。
17/17
量子通信
电信工(1)班 秦善达 方诚
1/17
1、量子通信的起源
爱斯派克特和他的小组成功地完成了 1982年,法国物理学家艾伦· 一项实验,证实了微观粒子“量子纠缠”的现象确实存在。
在量子纠缠理论的基础上,1993年,美国科学C.H.Bennett提出 了量子通信(Quantum Teleportation)的概念。
10/17
7.量子通信传输的信息
经 典 信 息
用于 量子密钥的传输 但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 不允许精确地提取原物的全部信 息,这个复制品不可能是完美的。 因此长期以来,隐形传送不过是 一种幻想而已 幻想 所谓隐形传送指的是脱离实物的一 种“完全”的信息传送。从物理学 角度,可以这样来想象隐形传送的 过程:先提取原物的所有信息,然 后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接收地点,接 收者依据这些信息,选取与构成原 物完全相同的基本单元,制造出原 11/17 物完美的复制品。 量 子 信 息 用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子通信现状:
去年,一个由奥地利、英国、德国研究人 员组成的小组在量子通信研究中创下了通信 距离达144公里的最新纪录,并认为利用 这种方法有望在未来通过卫星网络实现信息 的太空绝密传输。这一成果还被广泛评为 2007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量子通信由于其广泛的应用范围和各种优 越的性能,正成为一个发展前景广泛的新科 目。
的目的,同时使储存、传输信息的人立即发觉被窃密。
• 随着量子力学理论的提出和逐步完善,1993年, C.H.Bennett 提出了量子通信的概念。 • 所谓“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 通讯方式。 • 量子通讯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是 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目前量子 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和量 子密集编码等,近来这门学科已逐步从理论走向实 验,并向实用化发展。
量子隐形传送
1997年年底奥地利的一个研究小组首先在实验上 演示成功了量子隐形传送,论文发表在《自然》上, 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兴趣。此后,有若干研究小 组也相继在实验上实现了量子隐形传送。
量子隐形传送所传输的是量子信息,它是量子通 信最基本的过程。人们基于这个过程提出了实现量 子因特网的构想。量子因特网是用量子通道来联络 许多量子处理器,它可以同时实现量子信息的传输 和处理。相比于现在经典因特网,量子因特网具有 安全保密特性,可实现多端的分布计算,有效地降 低通信复杂度等一系列优点。
量子隐形传送:
量子隐形传送与量子远程通信密切相关。 “teleportation”一词是指一种无影无踪的 传送过程。从物理学角度,可以这样来想象 隐形传送的过程:先提取原物的所有信息, 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接收地点,接收者依 据这些信息,选取与构成原物完全相同的基 本单元(如:原子),制造出原物完美的复 制品。遗憾的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 不允许精确地提取原物的全部信息,这个复 制品不可能是完美的。因此长期以来,隐形 传物只不过是种幻想而已。
根据量子纠缠的特性,窃听者利用局域操作无法得到任何信息, 并且,产生密钥的双方可以通过测量贝尔(Bell)不等式的方法 来判断是否存在窃听。在理论上,这种方法也是绝对安全的。 而且这种利用纠缠对的量子密钥分配方法在远程通信过程中可 以设立很多中继站,利用纠缠交换的方法,可以让光子衰减变 成线性衰减,这样就可以克服单光子密钥分配的缺点。
• 通信的方式:
古代的烽火台、击鼓、驿站快马 接力、信鸽、旗语等,现代的电信等。 古代的通信对远距离来说,最快也要几 天的时间,而现代通信以电信方式,如 电报,电话,快信,短信,E-MAIL等, 实现了即时通信。
可是,仅仅有这些是远远 不能满足需要的
先来看一个密码攻防战中的典型范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人和英国人成 功破译了德国著名的“恩格玛”密码, 因此,盟军提前得知了德国的许多重 大军事行动;美军破译日本的高级密 码———“紫密”,从而击毙了日本 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扭转了美军太 平洋战场的被动局面。保密通信的原 理在于,唯有掌握密钥的人可以轻易 重现传递的信息。信息的安全性主要 依赖于密钥的秘密性。而密钥,就像 两人通信的暗号,双方预先设定协议, 即便外人知道暗号的形式,却不知道 它代表的含义,正所谓“天知、地知, 你知,我知”。
下面开始讨论正题,一些实际的问题:
Point 1如果量子计算机是‘利剑长矛’,那量子密码技术就是抵御它的一 面‘盾牌’.量子密码提供了一种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新一代密码技术。 因为,若从经典物理的范畴,密钥本身被非法用户复制,可以“神不知,鬼 不觉”,不被人发现;密钥在传递时被他人窃听,合法用户也无法识破。但 是,量子密码却能确保保密通信的“万无一失”。
量子密钥:
• 制作方法:
一 利用单光子极化编码:
把随机信息赋予单光子的极化,根据量子 不可克隆定理,使用经典 通信的方法可以保证绝对的防止窃听。但在实际应用中,因为噪声的 存在和环境对光子的吸收,导致光子数呈指数衰减,所以远程通信势 必要求高亮度的单光子源,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是不现实的。
二 利用纠缠源来做密钥分配:
• 左图为中国科大研究人员 提出一种具有非常好的单 向传输稳定性的量子密钥 分配实验方案。该保密通 信系统实现了单向长期稳 定的量子密钥分配。解决 了国际上一直未解决的长 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统一 问题,解决了量子密码技 术由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的重要难题,使我国量子 保密通信在国家信息安全 中的应用迈出了关键的一 步。
Point 2量子力学中的海森伯不可确定性原理和不可克隆定理说明,量子世界 中的任何事件都是不可能被窃听的.只要窃听,就会留下痕迹.正是这些基本原 理确保了量子密钥分配的安全性。具体来讲,单个粒子的量子态———偏振 或相位等,可以用来编码、储存和传输信息,如果有一个窃密者想要窃取这 些信息,就会在截获粒子的一瞬间改变其量子态,使信息失真,达不到窃密
• 量子通信系统的基本部件包括量子态发 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装置。 • 按其所传输的信息是经典还是量子而分 为两类:
前者主要用于量子密钥的传输 后者则可用于量子隐形传送和量子纠缠的分发。 (所谓隐形传送指的是脱离实物的一种“完全”的 信息传送)
量子密钥:
• 原理:在普朗克提出的量子理论中,量子的不可复 制性是一项基本定律。如果一枚旋转着的硬币是量 子世界中一个物体,一旦你要复制它,势必要对它 进行测量,这种外来的行为就会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也就是说,任意量子的状态,在受到复制或测量时, 都会发生变化。换个角度说,量子一旦被测量过, 就不再是原来的那个量子了。所以,利用量子的这 一特性制作的密码,从理论上讲是一种最为安全的 密码。一个量子物质的传送过程就像光在光纤里传 输过程一样,如果一个偷听者想在某一个地方偷听 信息,或者将该信息内容复制下来,这就是一种测 量行为,这种测量对量子体系来说意味着对整个体 系的破坏,其结果是被测量的信息将全部消失
• 量子纠缠又译量子缠结,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其定义上描述 复合系统(具有两个以上的成员系统)之一类特殊的量子态, 此量子态无法分解为成员系统各自量子态之张量积(tensor product)。 • 具有量子纠缠现象的成员系统们,在此拿两颗以相反方向、同 样速率等速运动之电子为例,即使一颗行至太阳边,一颗行至 冥王星,如此遥远的距离下,它们仍保有特别的关联性 (correlation);亦即当其中一颗被操作(例如量子测量)而 状态发生变化,另一颗也会即刻发生相应的状态变化。如此现 象导致了“鬼魅似的远距作用”(spooky action-at-adistance)之猜疑,仿佛两颗电子拥有超光速的秘密通信一般, 似与狭义相对论中所谓的局域性(locality)相违背。这也是 当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与同僚玻理斯·波多斯基、纳森·罗森于 1935年提出以其姓氏字首为名的爱波罗悖论(EPR paradox) 来质疑量子力学完备性之缘由。
•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往往加密者设计出一种密码, 解密者很快就找到破译的方法。当凭借智慧解密已“无药可施” 时,利用穷举法进行“蛮力攻击”的电子计算机又登上了解密 的主战场。为对抗功能强大的联网计算机,RSA等公钥密码奋 力反击。著名的RSA公钥系统由Rivet、Shamir和Adleman3 人提出,它是目前银行、网络等广泛使用的公开密钥体制。它 的安全性就基于大数因子分解,因为对于经典计算机,后不 存在有效的多项式算法。这下,似乎“万事大吉”,保密安全 了。 • 但是,20世纪90年代,著名数学家Shor又对传统密码学进行 了一次彻底颠覆。他提出量子并行定法,并证明量子计算可以 攻破目前广泛使用的公钥RSA体系。也就是说,为了对一个 400位的阿拉伯数字进行因子分解,目前最快的超级电子计算 机将耗时上百亿年,所以相对来讲,公钥体系是安全的。可是, 一旦出现具有相同时钟脉冲速度的量子计算机,只需大约1分 钟便可计算完毕。
量子通信简介 Quantum Teleportation
0510290 于陆浩 0510292 遇玺 0510293 曾剑
Transitional Page
通信是人与人之间同过某种媒体进行的信息 交流与传递,从广义上说,无论采用何种方 法,使用何种媒质,只要将信息从一地传送 到另一地,均可称为通信。
量子隐形传送:
1993年美国物理学家贝尼特等人提出了量子隐形传送的方 案:将某个粒子的未知量子态(即未知量子比特)传送到另一 个地方,把另一个粒子制备到这个量子态上,而原来的粒子仍 留在原处。其基本思想是:将原物的信息分成经典信息和量子 信息两部分,它们分别经由经典通道和量子通道传送给接收者。 经典信息是发送者对原物进行某种测量而获得的,量子信息是 发送者在测量中未提取的其余信息。接收者在获得这两种信息 之后,就可制造出原物量子态的完全复制品。这个过程中传送 的仅仅是原物的量子态,而不是原物本身。发送者甚至可以对 这个量子态一无所知,而接收者是将别的粒子(甚至可以是与 原物不相同的粒子)处于原物的量子态上。原物的量子态在此 过程中已遭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