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急诊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急诊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为处置疾病突发、危及生命的病人提供了必要的医疗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急诊科护士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病人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保障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但是,急诊科之所以被称为“最危险的科室”之一,是因为其具有高风险性、高复杂性、高不可预测性的特点。
为此,本文将从急诊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急诊科护理风险分析1. 病人急情突发风险因为急诊科主要是负责救治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急重症等特殊情况的病人,这样子的病人都存在着急情突发的风险。
即使是在进行初始评估时,病情往往还没有得到明确的诊断,但是急诊科护士是必须要对这里的情况随时准备做出迅速反应的。
2. 病人体位性低血压风险由于急诊科病人的急诊情况,这里的病人大多是处于卧床体位的。
由此带来的风险就是,体位性低血压。
因为病人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诊治,加之病人体位往往处于卧床状态,血流量相应地受到了抑制,因此导致了低血压的情况。
3. 营养不良风险急诊科这样特殊的医疗环境下,病人都存在极大的压力,而且还存在精神上的抽离。
这样产生的重要影响就是病人饮食不良,乃至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4. 疼痛管理风险因为急诊科病人的这种急性情况,疼痛成为了难以避免的。
由此导致的问题就是疼痛的诊断和治疗,对于这样的诊治药物,能不能有效地控制引导和治疗疼痛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急诊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1. 及时开展患者初步评估急诊科护士第一时间需要了解病人的病情状况,做出诊断和处理方案。
在应尽量让患者避免出现意外情况,在预订的时间内完成手术、进行特殊治疗。
2. 提高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急诊科护士可以通过提高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来减少病人的不安情绪和疼痛,增加一定的抵抗力。
同时,可以通过患者的声音来判断疼痛程度,帮助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3. 安全隔离措施为了避免在急诊科传染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的情况,护士需要分配不同的病人,保障他们的病情不会相互妨碍。
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作者简介]林建峰(1975-),女,专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急诊护理。
急诊部门是医院较为重要的科室,其主要接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的患者,具有节奏快、患者多等特点,其对急诊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急诊部门的急诊水平和能力是医院医疗质量的体现,如若出现错误极容易造成患者死亡的后果。
此外,患者家属大部分伴有恐惧、易怒等情绪,一旦出现上述情况会造成较多数量的医疗纠纷,不利于医疗事务的正常进行。
在救治和护理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风险因素和事项,如若不进行风险管理会加剧医疗风险。
为了降低急诊风险事件的发生,该院实行了风险管理标准。
风险管理标准能够对急诊期间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从而采取相关措施保障急诊顺利进行。
该文主要分析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标准的临床效果,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急诊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该院进行急诊的患者纳入实验对象,随机抽取70例。
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应用组,每组35例。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男23例,女12例;年龄最小为20岁,年龄最大为75岁,平均年龄(48.14±4.12)岁;其中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有12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有13例,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有10例。
给予应用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年龄最小为18岁,年龄最大为72岁,平均年龄(47.85±4.01)岁;其中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有11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有12例,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有12例。
对DOI:10.16659/ki.1672-5654.2021.03.069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林建峰莒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山东日照276500[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标准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急诊的患者纳入实验对象,随机抽取70例。
急诊科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急诊科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
方法该院2015年1—12月未对急诊科护理实施风险管理时作为对照组,从2016年1—12月,急诊可护理实施风险管理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急诊科护理,观察组行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方案如下:健全急诊科护理规章制度、加强对急诊科护理人员技术培训、强化风险意识、急救用药与仪器强化管理、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
结果观察组实施急诊科风险护理管理发生护理缺陷1例(0.83%),对照组为7例(5.83%),观察组发生率低(P<0.05);而急诊科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6.12±2.09)分、急诊科抢救物品情况完好98.33%、患者家属满意度99.17%,对照组分别(91.08±3.17)分、93.33%、94.1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正确认识急诊科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开展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保证抢救物品情况完好、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提升护理护理质量评分,保证急救护理过程中的护理安全,患者家属满意度也随之增加,值得临床应用。
标签: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护理缺陷Evaluation on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XU Feng-xiaDepartment of Emergency,Nantong Sixth People’s Hospital,Nantong,Jiangsu Province,22600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isk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5,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such as improving the nursing regulations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enhancing the technical training of nursing staff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intensifying the risk awareness,emergency medication and instrumental enhancement management and establishing the nursing quality monitoring group.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nursing defec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 case vs 7 cases)(0.83% vs 5.83%)(P<0.05),and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perfect rate of emergency articles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and satisfactory degree of patients’fami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96.12±2.09)points,98.33%,99.17% and(91.08±3.17)points,93.33%,94.17%(P<0.05). Conclusion The accurate awareness of nursing safety risk factors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can ensure the perfect rescue article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nursing defect,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and ensure the nursing safety in the emergency nursing course and also increase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family,and itis worth application.[Key words] Department of emergency;Nursing risk;Management model;Nursing defect護理风险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护理治疗期间,因受不同因素导致伤害而可能引发的不安全事件,常常表现为不确定性、复杂性及风险性征[1],医院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科室,医院整个急诊急救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作为医院服务窗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关系着医院的外在形象和医疗服务的信誉,职责重大,其医疗护理主要面临的是病情复杂且多变、病情急且重,存在不确定因素的各类疾病患者,以及因意外灾害事故受伤的突发性伤员,具有较高风险性。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和控制,识别和减少可能造成患者伤害的因素,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具有患者来诊数量大、治疗急迫性高、风险多样化等特点,因此在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急诊科护士的角度,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可以通过建立护理风险评估体系来识别患者的风险因素。
急诊科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主诉、疾病状况、既往病史等信息,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同时,急诊科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伤害的发生。
其次,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帮助急诊科护士制定并执行安全的医疗措施。
急诊科护士在接诊患者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体格检查和风险评估。
在处理各类疾病和伤病时,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诊断结果,针对病情的不同和危险性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同时,在执行医疗措施的过程中,急诊科护士应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如消毒操作、手卫生等,减少医源性感染和其他医疗风险的发生。
此外,护理风险管理还可以帮助急诊科护士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护理中的问题。
在患者接诊过程中,形成有效的患者沟通,通过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中的问题,避免出现患者不满、投诉等情况的发生。
同时,护理风险管理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药品管理体系,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减少药品相关的风险。
最后,急诊科护士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掌握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护理风险管理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班等学习活动,急诊科护士可以了解最新的护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实践经验,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应用。
此外,急诊科护士还应参与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加强用药安全核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感染控制策略
手卫生规范
制定手卫生规范,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交叉感染风 险。
消毒隔离制度
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对接触患者的环境和物品进行定期消 毒。
感染监测与报告
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并控制感染源。
人员配置与培训方案
合理排班制度
针对护理质量指标的风险应对策略
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针对护理人员素质指标的风险应对策略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沟通能力;建立护理人员考核机制,激励优秀护理人 员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01
实施严格的身份识别流程,确保患者身份信息准确无误,防止
误诊、误治。
患者转运安全
02
制定患者转运操作规程,确保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意外事
件发生。
防跌倒、防坠床措施
03
提供安全的病床和环境,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教育,降低患
者跌倒、坠床风险。
医疗设备管理措施
设备定期维护
建立医疗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制度, 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 施
目 录
• 急诊护理风险概述 • 常见急诊护理风险 • 风险防范措施 • 风险防范实施与监控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急诊护理风险概述
风险定义与特性
风险定义
急诊护理风险是指在急诊护理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事件或事 故,包括患者伤害、医疗纠纷等 。
风险特性
急诊护理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潜 在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可能出现 在任何护理环节,且后果较为严 重。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常见方法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常见方法作者:赖长征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11期急诊科是医院抢救危重紧急患者的主要部门,是医疗护理的前线,也是最易出现医患纠纷的部门。
急诊科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时,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医患矛盾。
本文分析了急诊护理风险,提出了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常见方法。
1.高危患者。
有吸毒史、酗酒及不愿意配合治疗的患者以及“三无”患者最易出现安全隐患;猝死患者护理风险最高。
2.高危护理人员。
资历浅、知识老化、情绪易激动护理人员以及聘用制护理人员。
3.高危阶段。
交接班前后、夜班、节假日、急诊工作繁忙时间段是最易出现医患纠纷的阶段。
4.高危环节。
就诊手续的办理和危重患者转运是急症护理中的高危环节。
1.加强急诊护理风险意识。
医院要开展应急护理观念的培训,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组织急诊护理人员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组织观看急诊护理的相关视频,提高其护理风险应急反应能力;定期举行急诊相关操作程序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熟悉各种急诊操作流程;提交周结、月结、特殊情况的护理报告,查找错误,跟进改进;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分组或集体讨论,回顾分析工作,改进并制定计划。
2.提高急诊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专业技术水平能力是减少及避免护理风险的保障。
护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急诊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常规的插管、吸氧、吸痰、心电图监护、配液和洗胃等操作,熟练使用各种急救仪器,掌握危重患者的急救技巧,保证急救程序操作规范化和专业化。
3.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急诊科负责人应根据护理安全管理的规定,结合本科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应制订履行告知程序、患者移交病房或手术室的签名制度、紧急情况事故應急方案,完善值班制度,制订护理规范和标准。
4.实行弹性排班制度。
护士长可以根据医院出诊率的相关统计数据和急诊患者的就诊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科学合理实行24h值班制的弹性排班制度,优化人力资源,避免人员超负荷工作,提供持续24h的急诊护理服务。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寻 求 处 置 对 策 和 科 学 管 理 J 风 险 管 理 的 过 程 包 括 4个 方 。 面 : 理 风 险 的识 别 、 护 评估 、 理 、 理 效 果 评 价 。 随着 公 众 医 处 管 疗 知 识 水 平 和 法 律 意 识 的增 强 , 人 对 医疗 服 务 的 要 求 也 越 病
强培训 , 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 加强风险监控 等。结 果 : 病人满意度及全 院护理质量 检查 合格率均有所 提高。结论 : 在 急诊科应用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 提高病人满 意度和护理质量 , 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 、 优质 的服务 。 关键词 护理风险 ; 急诊 ; 管理 di1 .9 9j i n 17 o:0 3 6 /.s . 62—9 7 .0 0 1 . 4 s 6 6 2 1 .5 0 2
Th p fc fo fnu sng rs n g m e t i d pa t n fe e g n y. e a p a n o r i i k ma a e n i i n e r me t o m r e c
M E hn—cn , U I e S o g X Yu—fn KONG X a e, io—xa C a ghuC ne opt ,h nzo 230 ) i ( hnzo acr silC aghu 10 1 H a Abtat O jci :oivsgt tei lmet i ehd n nt no s a ae etndpr n m rec. tosE autdter k src bet e T etae h e na o m tosadf co fi m ngm n i ea met e egny Me d : vla i v n i mp tn u i rk t f o h e h s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 2 心理护理应贯穿全程 : . 患者从就诊 到手术 、 愈合 , 间会 期 遇到许多新 问题 , 绪时 有波 动。应 针对不 同 的阶段不 同的 情
心理状态开展适 时适宜 的心理关 注。因此 医务人员 的言行举
风 险管 理 在 急诊 科 护 理 管 理 中 的应 用 效 果 分 析
陈 莉, 吴 萌, 关丽娜 ( 广东省 中医院芳村分 院急诊科 , 广东 广 州 5 02 ) 1 10
[ 要] 目的: 摘 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 分析急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相应对策。
将纱布 的上端 固定 在 阴阜上部 , 纱下端 自然垂 挂 。 以达 油 到保护切 口的 目的 , 每天用碘伏 涂抹 , 保持干燥避免尿湿 。
2 4 术后护理 : 后 当天 患者应 卧床 休 息 , . 术 防止 剧烈 运 动。
衣裤宽松 , 可能避免龟 头与衣 裤摩 擦 , 尽 防止水肿 、 血肿 , 禁忌
条不紊的工作 态度 , 对患者会起到一个心 理暗示作用 , 有利于 心理护理的开展。 医护 人员应 加强 心理学 知识学 习 , 建立 一 个 良好 的医护患关 系 , 善于理解和同情患 者 , 给予有 针对 性的 护理。提高 自我调控情绪 的能力 , 保持健 康的心态 , 更好 的为
患 者 服务 。
吉林医学 2 1 年 1 第 3 第 3 01 2月 2卷 4期
・
77 ・ 35
没有接受过正规 的性教 育 , 缺乏必要的科学 知识 , 大部分人往 往是 出现 了躯体症状 才来就诊 。有关调 查显示一 般人对该病 的有关 知识大 部分来 源于 网络 、 电视 、 播 、 刊等上 面的广随时都 会影 响患 者的情绪 , 密切 注意 患者 情绪 , 必要 时端正患者 的认识 , 及时 给予心理疏 导 , 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
方法 2007年以来,我科通过组织业务和法律知识学习,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学习讨论,加强护理管理的各种措施,落实各项护理操作规程。
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结论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增进护患理解,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诊科风险管理方法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1]。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已成为医疗护理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作为窗口科室的急诊科,急诊医疗护理行为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的人群,以及被动面临的偶然事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致突发伤,批量伤病员的救治,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2];具有对护理要求高,患者及家属期望大、无心理准备、承受能力差,社会矛盾集中的等特点,是护理事故、纠纷的高发区。
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急诊科护理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
我院急诊科2007年起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积极寻求其防范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急诊科共收治病人3797人,院前急
救1615次,参加突发公共卫生及意外事件十余起,抢救病人916
人次,年龄0-92岁,年龄差异大,文化程度不一,人群结构复杂,涉及社会关系广,有公安、消防以及各级政府部门。
2 方法
2.1加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2.1.1制定培训计划,加强护理业务学习,定期组织护理技术操作训练;作为抢救病人的前沿科室,急诊科面临年龄不一、病种多样且复杂的病人群体,要求护理人员有较高的应急处置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做出判断,对病人施以合理的救护措施。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和护理技术培训内容,每月组织学习和训练,使护理人员掌握心肺复苏术、除颤技术、洗胃技术、呼吸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等抢救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同时每次指定不同年龄段、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在科内进行业务授课,培养护理人员必须学习、自觉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业务能力;同时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各种业务知识考试和护理技能竞赛,不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
2.1.2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护理安全意识;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显著提高,以及患者和家属对医疗服务的高期望值,在突发疾病和意外死亡面前,患者和家属情感抵御能力大大降低,转嫁和发泄情感是患者和家属缓解压力的不自觉行为;正确面对工作中出现的这些情形,考验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护理人员思
想教育以及法律知识的学习,用实际案例启发和教育护理人员,增强法律意识,树立职业道德感,把热心和关爱融入自子的职业操作中,在疾病和死亡面前,适时表达理解和同情,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2.2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每月组织召开护理组会议,通报当月科内存在的护理缺陷,提出讨论、如何防范并制定相关防范措施,营造人人参与防范护理风险的管理氛围;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护患矛盾,特别强调护理人员参与针对个人投诉事件的处理中来,使护理人员在参与中得到学习和教育,总结经验教训,防微杜渐,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2.3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注重抢救能力的管理
2.3.1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熟悉和掌握各种抢救流程和制度;护理管理制度的认真落实执行,可以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工作中加强护理人员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应急预案等医疗规章制度的学习,增强工作责任心,同时对各种抢救流畅的熟练掌握,面对急危的抢救病人和复杂的院前抢救环境,护理人员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地执行各项抢救措施,并能较好的面对和处理抢救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如患者死亡或家属出现情绪激动等过激行为时,护理人员能够正确面对并根据流程进行报告处理。
2.3.2加强抢救药品和设备的管理;抢救物品做到定数量品种、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补充维护,定期消毒灭菌,使抢救设
施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4加强护患沟通,减少护患纠纷;急诊科由于病员构成成分复杂、流动大,,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在工作中多观察护理人员语言和情绪表达情况,针对不足,个别指导,不断提高护士在待人接物方面的表现。
适时掌握交流的时机,诚恳、细致、反复的病情告知,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时,随时将治疗情况和病人病情变化告知家属,保持与患者家属沟通信息的畅通,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2.5 加强对“重点护士”和“重点时刻”的管理
2.5.1 在护理工作中,对基本功不扎实、综合能力业务素质较差、服务意识不强的“重点护士”,要加强带教、加强指导,同时对实习护生的带教管理必须严格认真,培养实习护生良好的职业理念。
2.5.2 在危重病人多、治疗任务重的时候,或是发生群体意外事件时,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监控,并做好应急情况下护理人员的安排,充分调动科内护理人力资源,以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必要时请求护理部的支持。
我科曾多次参与重大交通事故、重大煤气中毒以及集体食物中等事件的院前和院内救护,均因组织得力,都很好的完成护理急救工作。
3 效果
从2007年我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来,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护理纠
纷,没有接到一起护理投诉,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明显提升。
4 讨论
4.1 通过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保证安全有效的护理急救措施
护理技术的规范化操作,是实施护理过程的必要基础。
对急诊专科护士的要求,是必须具备规范、快捷、熟练的护理急救技术。
科室通过选派外出学习和科内组织学习,不断提高和更新急救知识,定期进行护理急救技术的演练,达到科室护士对洗胃技术、徒手心肺复苏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呼吸机、电除颤等技术的掌握,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和体现了护理人员的急救水平。
4.2 强化安全意识,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病人安全是医院的生存之本,而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24小时不间断地在病人身边,而每一项护理工作又都与病人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护理人员具有护理安全意识和行为,确保护理质量是新形势下对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3]。
我国的护理人才教育和培养缺乏风险教育计划[4]。
因此,从2007年开始,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认真落实管理制度和各项护理操作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加强应急预案的学习,以及利用护理组会议,对科内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同时也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共享,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树立护理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4.3 加强护患交流,增进沟通和理解
急诊科本身就是一个处理紧急、突发事件的场所,在实施各种抢救和治疗的过程中,适时而不间断的护患沟通尤显重要,随时在第一时间内将患者病情和抢救情况告知家属,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关心和人性,同时也争取到患方家属的理解。
2007年以来,在我科所有抢救的危重病人中,没有发生一起医疗纠纷。
安全是护理工作的主题,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保证[5]。
由于我科较好地执行了各项医疗护理制度,重视护理安全教育,重视护理业务的提高,使护士在职业活动中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6]。
在近几年的护理活动中,我科护理不良事件得到较好的控制,护患关系显著改善。
参考文献
[1]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5.
[2]席淑华,周立,严爱萍。
加强急诊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预防护理纠纷[j]。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46
[3]党小丽.护理教学中护理安全教育初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7):75-76.
[4]穆纳新,燕云,李丽红,等.我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8,8(7):20-21.
[5]周文琴,吴荣.中医护理文书书写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8,8(7):31
[6]霍世英,黄叶莉,蔡伟平,等。
加强护理人员的病人安全教育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9(10):681-682
作者单位:553000六盘水市首钢水钢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