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及资料分析讲义

数量关系讲义(1)

数学运算 第01讲直接代入 一、题型评述 数学运算试题都是四选一的客观单项选择题,将选项直接代入进行验证,显然是一种准确、高效并且易于操作的重要方法。很多试题,正面求解相当困难,但结合选项来看却相当容易。“答案选项”永远是整个试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孤立地看题干而忽略选项是考生答题时最大的误区之一。 二、破题密钥 “直接代入法”广泛运用于多位数问题、不定方程问题、同余问题、年龄问题、周期问题、复杂行程问题、和差倍比问题等等。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达到一招制胜的效果,还可以与其它方法进行结合使用。 三、例题精析 【例 1】(深圳 2013-47)小王的旅行箱密码为 3 位数,且三个数字全是非 0 的偶数,而 且这个三位数恰好是小王今年年龄的平方数。则小王今年()岁。 A. 17 B. 20 C. 22 D. 34 【例 2】(浙江 2013-50)某市场运来苹果、香蕉、柚子和梨四种水果,其中苹果和柚子 共 30 吨,香蕉、柚子和梨共 50 吨。柚子占水果总数的 1/4。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吨?( ) A. 56 吨 B. 64 吨 C. 80 吨 D. 120 吨 【例 3】(江苏 2013B-91)三位数 A 除以 51,商是 a(a 是正整数),余数是商的一半,则 A 的最大值是 A. 927 B. 928 C. 929 D. 990 【例 4】(山东 2013-62)甲、乙两仓库各放集装箱若干个,第一天从甲仓库移出和乙仓库集装箱总数同样多的集装箱到乙仓库,第二天从乙仓库移出和甲仓库集装箱总数同样多的集装箱到甲仓库,如此循环,则到第四天后,甲、乙两仓库集装箱总数都是 48 个。问甲仓 库原来有多少个集装箱? A. 33 B. 36 C. 60 D. 63 【例 5】(河北 2013-44)一个金鱼缸,现已注满水。有大、中、小三个假山,第一次把小假山沉入水中,第二次把小假山取出,把中假山沉入水中,第三次把中假山取出,把小假山和大假山一起沉入水中。现知道每次从金鱼缸中溢出水量的情况是:第一次是第二次的 1/3,第三次是第二次的 2 倍。问三个假山的体积之比是()。

行测复习资料-资料分析讲义

资料分析讲义 一、试题概述 资料分析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 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二、统计术语 “◆”表示“掌握型术语”。要求考生对其定义、性质、用法及其变形都能有比较熟练的掌握。 “◇”表示“了解型术语”。只要求考生对其定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即可。 ◆百分数 量 A 占量B的百分比例:A÷B×100% 【例】某城市有30 万人口,其中老年人有6 万,则老年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几? 【例】某城市有老年人6 万,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请问这个城市共有多少人? ◆成数 几成相当于十分之几 【例】某单位有300名员工,其中有60人是党员,则党员占总人

数的几成? ◆折数 几折相当于十分之几 【例】某服装原件400 元,现价280 元,则该服装打了几折? ◆倍数 A 是 B 的N 倍,则A=B×N ◆基期(基础时期)、现期(现在时期) 如果研究“和2006 年相比较,2007 年的某量发生某种变化”,则年为基期,年为现期; 如果研究“和2007 年8 月相比较,2007年9 月的某量发生某种变化”,则为基期,为现期。 ◆增长量(增量)、减少量(减量)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减少量=基期量-现期量 ◆增长率(增长幅度、增长速度)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 【例】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000 人,今年招生人数为2400 人,则今年的增幅为? 【君子言解析】2400-2000=400,400÷2000×100%=25% ◆减少率(减少幅度、减少速度) 减少率=减少量÷基期量×100% 【例】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400人,今年招生人数为1800人,则今年的减幅为?

公考数量关系试题分析技巧与经验汇编

公考数量关系试题分析技巧与经验汇编数量关系试题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数字推理,另一部分是数学运算。数字推理部分是给出一些数字,其中缺少一项或两项,要求考生研究出数字间的规律,选择一个符合规律的答案。数学运算部分是给出算式,或者是表达数量关系的文字,要求考生利用基本的数学知识计算出结果,这部分试题类似于中学数学课本中的计算题和应用题。 一、数字推理备考 数字推理的备考,考生要制定出一个时间表。因为数字推理要求考生对数字本身以及数字间的关系有极强的敏感性,这一敏感性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来养成,很难在几天之内速成。下面是我为考生总结出的一些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第一阶段,培养数字敏感性。建议考生不要在复习的一开始就急于大量的做题,最好先通过少量做题来培养数字敏感性。建议考生背诵30以内数字的平方数、10以内数字的立方数、6以内数字的四次方,4以内数字建议背到五次方、六次方。熟悉200以内质数表。熟记一些经典因数分解,例如:209=19x11,133=7x19。熟记一些数字间的联系,例如:可把1,4,9这个数列,看作是1,2,3的平方,也可看作是50,41,32,或者是9=(4?1)2等等。这类素材可以在《数量关系模块宝典》上大量的找到。 第二阶段,精做习题。在经过一定练习题的训练之后,考生在这一阶段的复习重点是把每种类型的试题都做几遍,达到做透、做熟练的程度。 第三阶段,归纳方法。在第二阶段做习题的时候,考生可能发现跟着参考书的类型走,拿到题目后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可是一旦试题脱离了归类,考生就会出现不知从何下手的情况,或者错误地尝试太多次之后,才能找到正确的规律。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考生把平时自己做过的各种类型试题的特征进行归纳,例如数列在8项以上的,通常是多重数列;有“0”出现的,通常不是等比数列;数字靠近幂次数的,可能是幂次修正数列等等。 第四阶段,真题演练,总结方法。在这个阶段考生主要是做真题,把之前已经掌握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通过大量真题的演练,系统、全面的总结各类试题的方法和技巧,达到熟练的程度。 以上四个阶段中,第一、二阶段属于基础普及阶段,第三阶段是决定考生能否快速做题的关键所在,请考生重视这一阶段的练习,通过第四阶段对真题的演练,考生最好能熟练掌握一套科学的解题方法。 二、数学运算备考 对于数学运算部分如何备考,我建议考生从考试大纲出发,真正认识到出题者的意图。如果考生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发现某一道题解方程就需要花费10分钟,那么肯定是在解题方法上出了问题。数学运算的备考需要考生注意的是,

资料分析做题技巧分析讲义

资料分析做题资料分析做题技巧技巧技巧

例:2008年,某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5451.5亿元,增长13.2%,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1256.3亿元,增长14.1%,则该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 16718.8亿元,增长13.2%< 例1:2008年,某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现增加值16718.8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5451.5亿元,增长13.2%,则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1256.3亿元,增长 例2:2008年,某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现增加值16718.8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1256.3亿元,增长14.1%,轻工业实现增加值5451.5亿元,则增长 【真题精析】 例1.2009年北京应届真题

2007年我国对韩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约比上年增长: A.15.6%B.19.1%C.26.1%D.44.2%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2007年我国对韩国进出口总额为561+1038=1599亿美元,2006年为 亿美元,则前者比后者增长20%,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2008年黑龙江真题 据统计,2007年1~8月份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进出口实现69.8亿美元,增长72.3%,高于全国对俄进出口增幅31.1个百分点,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的63.1%,占全国对俄贸易进出口总值的23.2%。其中对俄出口52.5亿美元,增长95.1%,高于全国对俄出口增速13.9个百疑点,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出口总值的69%,占全国对俄贸易出口总值的30.9%;对俄进口17.3亿美元,增长27.1%,高于全国对俄进口增速17.4个百分点,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进口总值的50%;占全国对俄贸易进口总值的13.3%。 根据统计资料,2006年1~8月份黑龙江对俄出口总值是: A.13.6亿美元B.26.9亿美元C.40.5亿美元D.52.5亿美元[答案]B [解析]根据“对俄出口52.5亿美元,增长95.1%”可知,2006年1~8月份黑龙江对俄出口总值为亿美元。因此,选B。

优酷全套资料分析视频配套讲义答案

第一章列式能力培养及训练 第一节必须掌握的概念 一、增长 (二)能力培养 例1.【答案】①3185.0-371;②371÷(3185.0-371) 例2.【答案】①2744+289;②289÷(2744+289) 例3.【答案】①1387.4÷(1+9.2%);②1387.4÷(1+9.2%)×9.2% 例4.【答案】①235.6÷(1-11.1%);②235.6÷(1-11.1%)×11.1% 例5.【答案】①D 。直接做差得到2007到2010年每年比上年增长的量分别是50527.1,48863.7,26126.8,61858.5,所以最大的是2010年的增长量;②C 。增长率最大的就是分数比较大小,50527.148863.726126.861858.5215883.9266411.0315274.7341401.5、、、 ,显然是2007年的增长率最高;③(403260-215883.9)÷4;④19 .2158834032604-例6.【答案】①4 %)9.101(8 .126+例7.【答案】①直接将四种收入作差,总增量最大的,年均增量也是最大的,明显是工 资性收入。②=1-年份差 末期量年均增长率基期量,由于年份差一致,所以只需比较四种收入末期量与基期量的比值大小,四种收入末期量与基期量的比值分别为137081714520509288973762093940 、、、,明显第二个分数的比值最大,即经营性收入的年均增长率最大。(三)强化训练 例1.【答案】①3.13-0.11,②0.11÷(3.13-0.11) 例2.【答案】①1.56+0.32,②0.32÷(1.56+0.32) 例3.【答案】①549.1÷(1+11.2%),②549.1÷(1+11.2%)×11.2% 例4.【答案】①61579.1÷(1-13.5%),②61579.1÷(1-13.5%)×13.5% 例5.【答案】①C ,2007-2010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量分别为756,845,4031,1007,很明显2004年的增长量最大

数量关系之数学运算讲义

数量关系之数学运算讲义 第一部分--题型综述: 一、数字运算趋势:综合、分析、 生活化 二、数字运算分类: 1、数字运算 2、多位数 3、页码问题 4、循环问题 5、整除问题 6、方阵问题 7、端点问题 8、青蛙跳井9、方程10、比例问题11、浓度问题(增加平均数)12、百分比13、利润问题 14、工程问题15、行程问题16、相对行程17、时钟问题18、鸡兔同笼 19、牛吃草问题 20、年龄问题21、等差数列(增加等比数列)22、排列组合23、概率问题24、抽屉问题 25、集合问题26、分段计算问题27、几何问题 三、5年以来云南省考分类 1234567891011121314 10111 091112111 0821111 071112 06211311 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1011122 09211111 0812111 071111113 0611 四、复习技巧:紧抓基本、反复练习 五、解题思路:1、把握特点 2、精巧思维 3、小心陷井 六、解题方法: 插值法 基准数法 尾数计算法 乘方尾数估算法 弃九 直接代入 列方程 整除 比例 公倍数 数字特性(凑整、奇偶)十字交叉

精巧思维 例题1:某校初一年级共3个班,一班与二班人数之和为98,一班与三班 人数之和为106,二班与三班人数之和为108,则二班人数为多少人? A.48 B.60 C.50 D.58 例题2:某学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3分,其中语文、 数学平均成绩90分,语文、英语平均成绩93.5分,则该生语文成绩是多少? A.92 B.95 C.88 D.99 例题3:排成一排的13个皮包的平均价格为130元,前8个皮包的平均价 格为140元,后8个皮包的平均价格为90元,问中间3个皮包的平均价格 是多少元? A.100 B.120 C.50 D.80 例题4:飞行员前4分钟用半速飞行,后4分钟用全速飞行,在8分钟内一 共飞行了72千米,则飞机全速飞行的时速是( )千米/小时。A.360 B.540 C.720 D.840 例题5:某月刊杂志,定价2.5元,幸福村有些户订了全年,其余户订 了半年,共需5100元,如果订全年的改订半年,订半年的改订全年,则 共需3000元,幸福村共有多少户? A.190 B.170 C.200 D.180 例题6:三位采购员定期去某市场采购,小王每隔9天去一次,大刘每隔 6天去一次,老杨每隔7天去一次,三人星期二第一次在这里碰面,下次 相会将在星期几? A.星期一 B.星期四 C.星期二 D.星期五 例题7:从装满100克浓度为80%的糖水杯中倒出40克糖水,再倒入清水 把杯子倒满。这样反复三次后,杯中糖水的浓度是多少?( )A.48% B.28.8% C.11.52% D.17.28% 例题8:A、B两座城市距离30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座城市同一 时间出发,已知甲和乙的速度都是50km/h,苍蝇的速度是100km/h,苍 蝇和甲一起出发,然后遇到乙再飞回来,遇到甲再回去,直到甲乙相遇 才停下来,请问苍蝇飞的距离是( )km?A.100 B.200 C.300 D.400

联考季——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讲义

联考季——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讲义

————————————————————————————————作者:————————————————————————————————日期:

花生十三资料分析 单项讲义 一:资料分析总体概述 (4) 1、考试大纲描述 (4) 2、考试时间安排 (4) 3、重点考察内容 (4) 4、做题思想 (4) 二、资料分析基础概念与解题技巧 (5) 1、资料分析核心运算公式 (5) 2、资料分析常用基本概念 (6) 3、资料分析读题方法 (9) 4、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11) 三:资料分析高频考点梳理 (20) 1、ABR类问题 (20) 2、比重类问题 (26) 3、比较类问题 (34) 4、比值类问题 (40) 5、综合类问题 (42)

一:资料分析总体概述 1、考试大纲描述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包括条形坐标图、圆形百分比图、坐标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应该说,这种类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应试者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 2、考试时间安排 分题型分析,文字材料:6-8分钟;单纯统计表、统计图:5分钟;综合题:6-8分钟。 若四个资料分析,一般会有一个文字材料,两个综合题,一个单纯统计表或统计图;所需时间为23到29分钟。平时练习控制好时间,考试时一定要预留出充分的时间以便保证准确率。 3、重点考察内容 绝大多数考生都有误区,认为资料分析就是考查计算能力,我做不完只是因为计算的不快,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没有考官只是想招个计算器,资料分析更侧重的是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资料分析考察内容有三:一是读题:如何选取关键字,如何快速准确的在大量复杂的数据中选取有用的数据。二是分析运算:如何通过分析或列出有效的计算式子计算答案,资料分析常用的公式不多,通过练习,要深刻理解,必须做到如条件反射一般。三是计算:没有人想找个计算器,计算往往都是通过各种巧算估算结合选项来分析出答案,所以,平时的练习就需要我们养成速算的习惯,从而在考试中节省出时间。 4、做题思想 一、读题找出数据与列式计算同等重要:切忌忽视分析,陷入到复杂繁琐的计算当中,不仅速度没有保障,也会影响状态,造成思维混沌。 二、技巧是为做题服务的:学习技巧不是为了卖弄技巧,而是为了提高做题速度。有些题目本身已经非常简单,完全没有必要再去使用技巧,直接计算反而更节约时间并且准确率可以得到保证。 三、估算必然产生误差:在估算前一定要先注意选项,只有当选项差距足够安全时才可以估算,必要时候可以在估算之后估计误差范围,以免出错。 四、有舍才有得,心态决定正确率: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要做对所有的资料分析题,做之前按照自己平时的水平做好预计,适当放弃永远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

项目类-数资-关于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的几点备考建议

关于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的几点备考建议 华图教研中心师杰 提到行测考试,大家总会不自觉的想到数量关系,认为这个模块太难了,所以很多考生在考试时都会放到最后来做,由于时间关系,很多考生都是连蒙带猜,导致最后大量丢分。而提到资料分析这部分内容,很多人又认为虽然题目不难,式子很容易列出来,但是计算量太大,很难拿到高分。下面就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谈谈几点备考建议。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考生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这几年常考的题型有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经济利润问题、排列组合问题、几何问题等。大家在复习时要注意把握每一种题型的核心,如行程问题的基本核心就是路程=速度*时间,无论多复杂的题型,只要抓住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正确求解。那么如何复习数量关系这部分内容呢? 首先,建议每天定时定量的做真题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注意归纳总结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其次,要抓住每类题目的内在本质规律,做题同时注意对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保证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得到稳步提升。最后,要注意调整心态,戒骄戒躁,切不可急于求成。 而资料分析每次都会放在行测考试的最后位置,很多考生在做这部分题目的时候会遇到以下问题:第一,时间分配不合理。很多考生都是按照试卷的顺序来完成题目,因此往往导致在做到这部分题目时,时间不够,影响做题精度。第二,不会读资料。很多同学在读资料时,没有掌握快速有效的阅读方式,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数据,影响了后面的做题。第三,考生计算能力欠缺。资料分析中的数据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数值,且数值之间关系复杂,考生很难找到所需数据。同时,即使找到数据,列出式子后,又很难保证计算的正确性。这都影响了考生在考场中的答题能力。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大家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调整行测部分的做题顺序,可以将资料分析这部分内容放到中间位置去做,并且先做简单的和容易找到答案的题目。其次,学习并掌握结构阅读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快速提高阅读速度。再次,针对计算能力欠缺的考生,一定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速算技巧,如估算法、直除法、插值法、公式法等,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解题速度和精度。最后,平时一定要多进行练习,提高对数字的敏感性。 相信大家通过以上的备考,能很快掌握一些基本技巧,对大家提升速度有一定的帮助。也预祝大家能取得好成绩。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上课讲义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 整理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1.能被2,3,4,5,6,整除的数字特点。 2.同余问题。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这个数字是?(4,5,6的最小公倍数60+1) 3.奇偶特性。奇±奇=偶奇±偶=奇偶±偶=偶奇×偶=偶奇×奇=奇偶×偶=偶;例:同时扔出A、B两个骰子,两个骰子出现的数字的奇为偶数的情形有多少种? 解析:偶×偶 C3.1*C3.1 + 奇×偶C3.1*C3.1+偶×奇C3.1*C3.1=27; 4.一个数如果被拆分成多个自然数的和,那么这些自然数中3越多,这些自然数的积越大。例如21拆分成3×3×3×3×3×3×3,比其他的如11×10要大。 5.尾数法。 ①自然数的多次幂的尾数都是以4为周期。3的2007次方的尾数和3的2007÷4次方的尾数相同。 ②5和5以后的的自然数的阶乘的尾数都是0。如2003!的尾数为0; ③等差数列的最后一项的尾数。1+2+3+……+N=2005003,则N是(); A.2002 B.2001 C.2008 D.2009 解析:根据等差公式展开N(N+1)=......6,所以N为尾数为2的数,所以选择A。 ④在木箱中取球,每次拿7个白球、3个黄球,操作M次后剩余24个,原木箱中有乒乓球多少个? A.246 B.258 C.264 D.272 解析:考察尾数。球总数=10M+24,所以尾数为4,选C。 6.循环特性的数字提取公因式法。

200820082008=2008×100010001(把重复的数字单独列出;列出重复次数个1;在这些1之间添加重复的数的位数-1个0) 7.换元法,整体思维。 8.等差数列。a1+a5=a2+a4; a11-a4=a10-a3; 9.逻辑推断。例:一架飞机的燃料最多支持6小时,去时顺风1500千米/时,返回逆风1200千米/时,飞多远必须返航? A.2000 B.3000 C.4000 D.5000 解析:中间值为3小时,但顺风时间<3,逆风时间>3;即去<4500,返回>3600,所以只有C项符合。 8.排列组合。 ①定义:N(M)-有序排列->排列问题;N(M)-无序排列->组合问题; ②计算方法:分类用加法,分步用乘法; ③调序法:顺序固定为题。例如6名学生站队,要求甲、乙、丙三人顺序不变,排法有多少种?解析:A6.6÷A3.3 ④插空法:如上题。第一名学生有4种选择,第二名有5种选择,第三名有6种选择,所以答案120。 ⑤插板法:适用于分配问题。例:10台电脑分给5个同学,每人至少一台,多少种分法? 解析:10台电脑9个空,在9个空中选4个板即可分成5份,所以C9.4即是答案。 ⑥其他公式:Cn.m=An/m!(n.m为下标n和上标m) Cm.n=C(n-m).n 9.集合问题。集合是无序的。 ①▲A+B=A∪B+A∩B

联考季——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讲义

花生十三资料分析 单项讲义 一:资料分析总体概述2 1、考试大纲描述2 2、考试时间安排2 3、重点考察内容2 4、做题思想2 二、资料分析基础概念与解题技巧3 1、资料分析核心运算公式3 2、资料分析常用基本概念4 3、资料分析读题方法7 4、资料分析速算技巧10 三:资料分析高频考点梳理18 1、ABR类问题18 2、比重类问题23 3、比较类问题31 4、比值类问题37 5、综合类问题39

一:资料分析总体概述 1、考试大纲描述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包括条形坐标图、圆形百分比图、坐标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应该说,这种类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应试者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 2、考试时间安排 分题型分析,文字材料:6-8分钟;单纯统计表、统计图:5分钟;综合题:6-8分钟。 若四个资料分析,一般会有一个文字材料,两个综合题,一个单纯统计表或统计图;所需时间为23到29分钟。平时练习控制好时间,考试时一定要预留出充分的时间以便保证准确率。 3、重点考察内容 绝大多数考生都有误区,认为资料分析就是考查计算能力,我做不完只是因为计算的不快,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没有考官只是想招个计算器,资料分析更侧重的是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资料分析考察内容有三:一是读题:如何选取关键字,如何快速准确的在大量复杂的数据中选取有用的数据。二是分析运算:如何通过分析或列出有效的计算式子计算答案,资料分析常用的公式不多,通过练习,要深刻理解,必须做到如条件反射一般。三是计算:没有人想找个计算器,计算往往都是通过各种巧算估算结合选项来分析出答案,所以,平时的练习就需要我们养成速算的习惯,从而在考试中节省出时间。 4、做题思想 一、读题找出数据与列式计算同等重要:切忌忽视分析,陷入到复杂繁琐的计算当中,不仅速度没有保障,也会影响状态,造成思维混沌。 二、技巧是为做题服务的:学习技巧不是为了卖弄技巧,而是为了提高做题速度。有些题目本身已经非常简单,完全没有必要再去使用技巧,直接计算反而更节约时间并且准确率可以得到保证。 三、估算必然产生误差:在估算前一定要先注意选项,只有当选项差距足够安全时才可以估算,必要时候可以在估算之后估计误差范围,以免出错。 四、有舍才有得,心态决定正确率: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要做对所有的资料分析题,做之前按照自己平时的水平做好预计,适当放弃永远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

数量关系五大解题思想

数量关系 大纲解析: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从大纲中我们可以看出数量关系部分不仅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还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所以数量关系不是仅仅需要计算的模块。 从大纲中我们可以看出数量关系部分不仅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还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所以数量关系不是仅仅需要计算的模块。 【题型概述】 数字推理的题型很单一,它的出题形式是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2、4、8、16、() A.16 B.24 C.32 D.36

答案:C。原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后一项是前一项的2倍,故正确答案为C。 数学运算的出题方式是每道题给出一个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报考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利用其他基本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或推出结果。 例题: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 A.8 B.10 C.12 D.15 答案:D。根据题意可知,甲教室每次培训可坐50人,而乙教室每次培训可坐45人。由此可计算出甲教室举办的培训次数为15次。 数学运算的细分子题型很多,具体来说包括计算问题、初等数学问题、比例问题、行程问题、计数问题、特殊情境问题、最值问题、几何问题这八个大类。 计算问题是指没有过多的文字说明,直接计算式子的一类题目。这种题型在近几年的考试中都没再出现。 初等数学问题是研究数字的初等特性的问题,通常只需用到初中

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讲解(珍藏版!华图+中公精华)

资料分析: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正确方法的引导下进行机械化、流程式操作。(做题顺序,排在前二或三位) 主要考察应考人员对各种形式的统计资料(包括文字、图形和表格等)进行正确理解、计算、分析、比较、判断、处理的能力。 解题步骤: (1 读题干(30s )对象“ ”;陷阱“ ”) (2)以题定位 (3)准确列式 (4)合理估算 计分(0.7-1),17个/20以上 一、统计术语 (一)掌握型术语 (1)百分数<一个是量的比较>:A/B*100%。解答与百分数有关的试题时,要明确是以什么作为标准来进行比较(和谁比,就是以谁为标准)。如:去年的产量为a ,今年的产量为b ,今年的产量比去年高10%,则b-a=10%a (以去年的产量为标准);去年的产量为a ,今年的产量为b ,去年的产量比今年低10%,则b-a=10%b (以今年的产量为标准)。 百分点<一个是率的比较>: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相对指标的变动幅度,没有百分号。如:今年的产量提高了17%,去年的产量下降了12%,则今年比去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但是不能说今年比去年提高了29%。 成数:一成即十分之一。 折数:一折即十分之一。 比重:整体中某部分所占的份额。 (2)基期、现期(报告期) 基期:作为对比基础的时期,现期:相对基期而言的一个概念。 如:“和2003年8月相比,2003年9月的某量发生的变化”,则以2003年8月为基期,2003年9月为现期。 (3)倍数: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对比。如:去年的产量为a ,今年的产量是去年的3倍,则今年产量为3a ;去年的产量为a ,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长了3倍,则今年产量为4a 。 翻番:即数量加倍,翻一番为原来的2倍,翻两番为原来的4倍;依此类推,翻n 番为原来的2n 倍。 (4)指数 用于衡量某种要素相对变化的指标量,通常将基期的指数值定为100,其它量和基期量相比较得出的数值即为该时期的指数值。如:a=60,b=40,若b 的指数为100,则a 的指数为150。 (9)平均数=总数量和/总份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重新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即为中位数。若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值就是中位数。 (10)进出口总额、顺差、逆差 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 当进口额大于出口额时,进出口贸易表现为逆差,又称“入超”,逆差=进口额-出口额; 当进口额小于出口额时,进出口贸易表现为顺差,又称“出超”,顺差=出口额-进口额。 (二)增长相关速算法 1.发展速度:增长量、减少量; 增长速度:增长率(增速、增幅)、减少率。 发展速度(%)=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增长率=增幅=增速= 基期量 增长量×100% (减少率=基期量减少量×100%) 增长的绝对量(也作增长量)=末期量-基期量 减少量=基期量- 现期量 在资料分析中,常用的是如下几种变换形式: 估算: 现期量=基期量×(1 + 增长率); 现期量=基期量×(1 - 减少率) 基期量=增长率现期量+1 基期量 =减少率 现期量-1 2. 同比:对量(百分数)的增加。主要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如:去年5月完成8万元,今年5月完成10万元,同比增长就应该用(10-8)/8×100%即可。 同比发展速度= 本期发展水平×100% 环比增长速度=?? ? ? ?-上一期发展水平 上一期发展水平本期发展水平×100% 环比发展速度=上一期发展水平 本期发展水平×100% =环比增长速度+1 3.平均增长率(如,年均增长率),如果第一年为A ,第N+1年为B ,间隔为N ,这N 年的年均增长率为r , 阅读法(材料结构)II 最难III 最简单 通用重点 略读 分类重点 参考时间 文字型材料 30%(难在阅读) 总分型 材料主旨 (即标题)、 时间表达、 单位表述、 注释(图示) 具体数据 关键词法(其中) 30-60s 并列型 主旨中心法 表格型材料43%(难在计算) 横标目,纵标目 15-30s 图形型材料 27%(两者之间) 柱状趋势图18% 横轴,纵轴 10-25s 饼9% 类别名称 10-20s

1.资料分析讲义

1.资料分析讲义 资料分析讲义师说教育集团考试教学团队编录 一.试题概述资料分析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二.统计术语“◆”表示“掌握型术语”。要求考生对其定义.性质.用法及其变形都能有比较熟练的掌握。 “◇”表示“了解型术语”。只要求考生对其定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即可。 ◆百分数量 A 占量B的百分比例:A÷B×100% 【例】 某城市有30 万人口,其中老年人有6 万,则老年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几? 【例】 某城市有老年人6 万,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请问这个城市共有多少人? ◆成数几成相当于分之几【例】 某单位有300名员工,其中有60人是党员,则党员占总人数的几成? ◆折数几折相当于分之几【例】

某服装原件400 元,现价280 元,则该服装打了几折? ◆倍数 A 是B 的N 倍,则A=B×N ◆基期(基础时期).现期(现在时期)如果研究“和xx 年相比较,xx 年的某量发生某种变化”,则年为基期,年为现期; 如果研究“和xx 年8 月相比较,xx年9 月的某量发生某种变化”,则为基期,为现期。 ◆增长量(增量).减少量(减量)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减少量=基期量-现期量◆增长率(增长幅度.增长速度)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 【例】 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000 人,今年招生人数为2400 人,则今年的增幅为? 【君子言解析】 2400-2000=400,400÷2000×100%=25% ◆减少率(减少幅度.减少速度)减少率=减少量÷基期量×100% 【例】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400人,今年招生人数为1800人,则今年的减幅为? 【君子言解析】 2400-1800=600,600÷2400×100%=25% 【注】 很明显,“减少率”本质上就是一种未带负号的“增长率” ◆现期量.基期量增加N 倍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N=基期量×(1+N)基期量=现期量÷(1+N)减少M 倍增长了x%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x%=基期量×(1+x%)基期量=现期

事业单位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总结

数字敏感度训练 1、现在有10颗树,以怎样的栽植方式,能保证每行每列都是4颗?(画出种植图) 化学与数学的结合题型 2、水光潋影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后人追随意境,写了对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在以下两式的左边添加适当的数学符号,使其变成正确的等式:我们首先应该掌握的数列及平方数 自然数列:1,2,3。。。。。 奇数数列:1,3,5。。。。 偶数数列:2,4,6。。。。 素数数列(质数数列):1,3,5,7,11,13。。。。

自然数平方数列:1*,2*,3*。。。。*=2 自然数立方数列:1*,2*,3*。。。*=3 等差数列:1,6,11,16,21,26…… 等比数列:1,3,9,27,81,243…… 无理式数列:。。。。。。等 平方数应该掌握20以下的,立方数应该掌握10以下的;特殊平方数的规律也的掌握:如,15,25,。。的平方心算法。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测验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 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的双重性质。解答数量关系测验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数字的直觉能力,还需要具有判断、分析、推理、运算等能力. 知识程度的要求:大多数为小学知识,初中高中知识也只占极少部分。 一、数字推理 数字推理的题型分析: 1、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2、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3、等差与等比混合式 4、求和相加式与求差相减式 5、求积相乘式与求商相除式 6、求平方数及其变式 7、求立方数及其变式 8、双重数列 9、简单有理化式 10、汉字与数字结合的推理题型 11、纯数字排列题目 二级等差数列的变式 1、相减后构成自然数列即新的等差数列 25,33,(),52,63 2、相减后的数列为等比数列 9,13,21,(),69 3、相减后构成平方数列 111,107,98,(),57

华图数量关系讲义 很有用

数量关系讲义整理 行测解题逻辑 以选项为中心:注意选项的布局 题目难度分析 数字推理5=3+2、10=5+3+2 数学运算10=5+3+2、15=8+4+3 资料分析4=2+1+1 不要奢望全部都会做,先扫视一遍题目重点做熟悉的题,适当放弃。 题目越难越没有陷阱,简单题要注意陷阱。 两则理论:一、条件反射要强化记忆基本公式、技巧,提高熟练程度,形成条件反射。 二、内外兼修通过反复的练习,化为内在素质。 上篇数学运算 第一节代入排除思想 代入排除法: 是指将题目的选项直接代入题干当中判断选项正误的方法。这是处理客观单选题”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广泛应用到各种题型当中。可以与数字特征等其它方法配合使用。 例九比例问题答案还是比例,甲付出比乙多,甲比乙大 例十消化的三倍是五的倍数 第二节特例思想 如果题中比例关系较多,可用特例法去做。设当满足条件的一种情况代入计算 如果是加水溶液浓度是减小的,且减小幅度是递减的;如果是蒸发水,溶液浓度是增加的,且增加幅度是递增的。 第三节数字特性思想 数字特性法是指不直接求得最终结果,而只需要考虑最终计算结果的某种数字特性”,从而达到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掌握数字特性法的关键,是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字特性规律。 (下列规律仅限自然数内讨论) 奇偶运算基本法则 【基础】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 【推论】 一、任意两个数的和如果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如果和是偶数,那么差也是偶数。 二、任意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奇数,则两数奇偶相反;和或差是偶数,则两数奇偶相同。 整除判定基本法则

一、能被2、4、8、5、25、125 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2(或 5 )整除的数,末一位数字能被2(或 5 )整除; 能被4(或25)整除的数,末两位数字能被4 (或25)整除; 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末三位数字能被8(或125)整除; 一个数被2(或 5 )除得的余数,就是末一位数字被2(或 5)除得的余数一个数被4 (或25)除得的余数,就是末两位数字被4(或25)除得的余数一个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就是末三位数字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二、能被3、9 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3 (或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和能被3(或9)整除。 一个数被3(或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相加后被3(或9)除得的余数。 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 如果a :b= m :n (m,n互质) ,则 a 是m的倍数; b是n的倍数。 如果a= m n b(m,n互质) ,则 a 是m的倍数; b 是n的倍数。 如果a :b= m :n (m,n互质) ,则a ± b 应该是 m± n 的倍数。 求3个连续自然然数的最小公倍数,用它们的乘积除以其中两个的最大公约数。 第四节方程思想 广泛适用于:经济利润类问题、和差倍比问题、行程问题、牛吃草问题、比例问题等。 一、设未知数原则 1 以便于理解为准,设出来的未知数要便于列方程; 2 设题目所求的量为未知量。 二、消未知数原则 1 方程组消未知数时,应注意保留题目所求未知量,消去其它未知量 2 消未知数时注重整体代换 三、在实际做题时,还可以用有意义的汉字来代替未知数,这样会使题目更加简单直观 定方程(一般求其中的一个数量),主要运用整体消去法。 不定方程(一般求整体),我们可以假设其中系数比较大的一个未知数等于0,使不定方程转化成定方程,则方程可解。 第一章计算问题模块 第一节裂项相加法 裂项和=(1 小— 1 大 ) × 分子 差 (“小”指分母中最小的一个数,“大”指分母中最大的 一个数,“差”指分母中一组的大数减小数) 第二节乘方尾数问题 乘方尾数问题核心口诀 1) 底数留个位 2) 指数末两位除以4 留余数(余数为0 则看作4)

2020国考华图第二季-资料分析六点半讲义

六点半课堂讲义资料分析 主讲人:朱亚楠、孔茹钰、左宏帅、李玲玲

目录 第一讲特殊分数在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3) 第二讲平均数增长率计算 (7) 第三讲增长率之大小比较 (12) 第四讲十字交叉法巧解资料分析 (19)

第一讲特殊分数在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核心知识梳理 经典例题讲解 【例1】(2019吉林乙) 初步核算,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0.0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4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万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6万亿元,增长7.6%。 2018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约增加了: A.1.3万亿元 B.3.3万亿元 C.2.9万亿元 D.3.8万亿元 【例2】(2019广东乡镇) 2018年,B省新登记企业最集中的三个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新登记企业数分别为36.14万户、15.19万户、9.25万户,分别同比增长0.23%、增长22.98%、下降6.8%。

2018年,B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新登记企业数较上年增加约()万户。 A.2.8 B.3.8 C.4.8 D.5.8 【例3】(2017联考) 2015年全国共建立社会捐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3.0万个,比上一年减少0.2万个,其中:慈善超市9654个,同比下降5.1%。全年共接收社会捐赠款654.5亿元,其中:民政部门接收社会各界捐款44.2亿元,各类社会组织接收捐款610.3亿元。全年民政部门接收捐赠衣被4537.0万件,捐赠物资价值折合人民币5.2亿元。全年有1838.4万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同比增长8.5%,增长率较上一年下降27.5个百分点。全年有934.6万人次在社会服务领域提供了2700.7万小时的志愿服务,同比减少10.4万小时。 2015年,全国建立的慈善超市较2014年约: A.减少519个 B.增加519个 C.减少686个 D.增加686个 【例4】(2018广州3.25) 我国2017年粮食种植面积11222万公顷,比上年减少81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399万公顷,减少20万公顷;稻谷种植面积3018万公顷,减少0.2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3545万公顷,减少132万公顷。 全年谷物产量56455万吨,比上年减产0.1%。其中,稻谷产量20856万吨,增产0.7%;小麦产量12977万吨,增产0.7%;玉米产量21589万吨,减产1.7%。 三种谷物中,2017年产量比上年增加最多的谷物,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 A.12% B.21% C.27% D.32% 【例5】(2019上海A) 2013—2015年长江经济带主要指标对比

巧用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巧用数量关系,提高五、六年级学生 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小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的数学作业情况变得日益糟糕,尤其是数学应用题有近一半的学生作业有空题现象,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甚至随意写上一些数据进行加减乘除计算出答案来应付 老师,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给我们的常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惑。而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它可以培养学生解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教学。学生为了应付作业、考试只有简单地套用“类型”解题,缺乏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及对解题策略的掌握,老师忽视了对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培养,造成解答应用题错误率之高,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之浅,解决实际问题策略之弱的现状。很难实现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目标。而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也处于一种核心地位。然而许多教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仍运用传统方法,学生往往凭生搬硬套就能解决基本概念问题,教师无意之中强化了学生机械模仿与不深入思考的思维习惯。虽然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学生解题正确率仍很低。因此,改变老师对应用题教学策略、注重学生解答应用题方法的指导及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核心概念界定

我们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数量关系运用的思考与实践是指 以人教版教材中的解决问题内容的教学实践为依托,重点研究如何通过教学来提升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数量关系:是从一类有共同规律的数学问题中总结出来的揭示某些数量之间的本质联系,并以数量关系式来表示这种联系。它为小学生解决同类数学问题指出方向,提供基本方法,形成一种策略,是一种有数学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模式。 数量关系运用:小学阶段以数量关系的算术运用为主,涉及简单的方程运用。主要包括简单数量关系的运用、复合数量关系的运用,以及特殊数量关系的运用。 五、六年级,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特殊数量关系的结构(把一般的份总关系运用到特殊情境之中,如:购物、工程、行程等问题情境,产生以下一些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工效×工时=工总,速度×时间=路程),从简单运用到变式运用。 (二)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通过现实生活情境创设,把数量关系的运用问题渗透到平时的日常教学之中。缺乏了结合情境的教学过程来渗透数量关系的运用问题。特别是对数量关系适时抽象概括与专项训练更是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对解决问题望而生惧,乱猜乱撞解题方法。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只能停留在具体情境上。 实际上,重视数量关系的训练是传统应用题教学的重要经验之一。基本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模型的基础,只有掌握基本的分析综合的方法,积累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结构,才能使学生在获取信息之后迅速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