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随堂练习)

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随堂练习)
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随堂练习)

公务员资料分析乘法速算技巧(超强)

乘法速算技巧乘法速算技巧 一、十位数是1的两位数相乘的两位数相乘 乘数的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相加个位与被乘数相加个位与被乘数相加,,得数为前积得数为前积,,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相乘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相乘,,得数为后积得数为后积,,满十前一满十前一。。 例:15×1715×17 15 + 7 = 2215 + 7 = 22 5 × 7 = 355 × 7 = 35 ------------------------------ 255255 即15×17 = 255 15×17 = 255 解释解释:: 15×1715×17 =15 ×=15 ×((10 + 710 + 7)) =15 × 10 + 15 × 7=15 × 10 + 15 × 7 =150 + =150 + ((10 + 510 + 5))× 7× 7 =150 + 70 + 5 × 7=150 + 70 + 5 × 7 =(150 + 70150 + 70))+(5 × 75 × 7)) 为了提高速度为了提高速度,,熟练以后可以直接用练以后可以直接用“15 + 7”“15 + 7”“15 + 7”,,而不用而不用“150 + 70”“150 + 70”“150 + 70”。。 例:17 × 1917 × 19 17 + 9 = 2617 + 9 = 26 7 × 9 = 637 × 9 = 63 连在一起就是255255,,即260 + 63 = 323 260 + 63 = 323

二、个位是1的两位数相乘的两位数相乘 方法方法::十位与十位相乘十位与十位相乘,,得数为前积得数为前积,,十位与十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得数接着写得数接着写,,满十进一十进一,,在最后添上1。 例:51 × 3151 × 31 50 × 30 = 150050 × 30 = 1500 50 + 30 = 80 50 + 30 = 80 ------------------------------------ 1580 1580 因为1 × 11 × 1 = 1 = 1 = 1 ,,所以后一位一定是1,在得数的后面添上1,即15811581。。数字数字“0”“0”“0”在不熟练的时候作为助记符在不熟练的时候作为助记符在不熟练的时候作为助记符,,熟练后就可以不使用了熟练后就可以不使用了。。 例:81 × 9181 × 91 80 × 90 = 720080 × 90 = 7200 80 + 90 = 17080 + 90 = 170 ------------------------------------ 73707370 1 ------------------------------------ 73717371 原理大家自己理解就可以了原理大家自己理解就可以了。。 三、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相乘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相乘 被乘数加上乘数个位被乘数加上乘数个位,,和与十位数整数相乘和与十位数整数相乘,,积作为前积积作为前积,,个位数与个位数相乘作为后积加数相乘作为后积加上去上去上去。。 例:43 × 4643 × 46 (43 + 643 + 6))× 40 = 1960× 40 = 1960

江苏省考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

二、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本次考试16-25题为数字推理,共10道。以基本数列及其变式为主,并出现创新规律,难度中等偏上。3类试卷均考查了数位组合数列,强调对作差和作商的应用。 (二)数学运算 本次考试26-40题为数学运算,共15道。难度高于B、C类试卷。如果说2011年江苏试卷考点分布向当年国家公务员试卷靠拢,2012年则保留了江苏与中央两套试卷的特色,是二者的折中。以几何问题为例,既包括江苏省偏爱的以割补法为主要解决思路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包括国家公务员考试曾考查的正多面体。总体来说本次江苏省考传统题型(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浓度问题、平均数等)与新题型并重,难度中等偏上,更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 江苏省公务招考根据职位不同,笔试阶段分为A、B、C三类,C 类试卷主要针对江苏省录用考试中划分的专门针对乡镇一级的职位。 C类试卷行测部分依然分为4大版块,依次是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所涉及的基本题型有片段阅读、选词填空、文章阅读、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类比推理、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资料分析等。2012年江苏省考C类试卷最大的特色为题量不变,难易程度适中。

二、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本次考试16-25题为数字推理,共10道题。以基本数列及其变式为主,难度中等偏上。3类试卷均考查了数位组合数列,强调对作差和作商的应用。解题时一定要开阔思路灵活处理。 1.和数列变式:强调相邻两项间关系 【例题1】1,0,9,16,(),48 A. 33 B. 25 C. 36 D. 42 【解读】此题答案为A。两项和依次为1、9、25、49、81,分别为1、3、5、7、9的平方,49-16=(33)。 2.等比数列变式:强调作商的应用 【例题2】2,3,7,(),121,721 A. 25 B. 17 C. 19 D. 11 【解读】此题答案为A。2×2-1=3、3×3-2=7、7×4-3=(25)、25×5-4=121、121×6-5=721。 (二)数学运算 本次考试26-35题为数学运算,共10道。难度均比A、B类低,与B类较多重复。重在考查基本题型,难度偏低。掌握传统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可有效作答。

资料分析练习及答案

行政能力测试专项训练-资料分析练习及答案 (一)根据下面文字资料回答1~5题。 目前,北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88万,占总人口的14.6%。据预测,到2025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416万,占总人口的30%。目前全市养老床位达到3万张(据2000年统计资料)。 1.2000年北京市的总人口为多少? A. 188万 B. 1288万 C. 1175万 D. 1346万 2.到2050年老年人口增加多少? A. 416万 B. 188万 C. 228万 D.无法确定 3.2025年全市总人口将达到多少? A. 416万 B. 1387万 C. 1346万 D. 228万 4.到2025年增加的总人口比增加的老年人口少多少? A. 129万 B. 23万 C. 93万 D. 175万 5.2000年全市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的多大比重? A. 1.6% B. 0.7% C. 5.2% D. 3.1% (二)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第6~10题的问题。 据2002年11月某报载,全国有现货商品交易市场93085个,比上年下降了2.6%,其中,消费品市场86454个,下降2.7%,生产资料市场6631个,下降1.5%;市场成交额为32826.9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为24949.6亿元,增长2.8%,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为7877.5亿元,增长8.7%。 6.全国现有商品交易市场( )个。 A. 6631 B. 93085 C. 6000 D. 90000 7.全国现有消费品市场86454个,比上年下降了( ) A. 2.7% B. 2.7 C. 2.6% D. 2.6 8.目前,全国有生产资料市场( ) A. 86454个 B. 90000个 C. 93085个 D. 6631个 9.目前,全国拥有的生产资料市场数量比上年下降( ) A. 2.7% B. 1.5% C. 2.0% D. 8.7% 10.资料显示,全国有现货商品交易市场数量比上一年下降了( ) A. 1.5% B. 2.7% C. 2.6 D. 2.6% (三)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第11~14题的问题。 水,是生命的摇篮,也是重要的动力资源。据估算,地球上大约有14亿立方公里的水,其中海水占97.5%,淡水仅占2.5%,而且在淡水中又有70%是冰,实际上真正可以直接利用的江河湖泊的水量是不多的。估

行测资料分析十大速算技巧

★【速算技巧一:估算法】 要点:"估算法"毫无疑问是资料分析题当中的速算第一法,在所有计算进行之前必须考虑 能否先行估算。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 方式,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估算的方 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与掌握。 进行估算的前提是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并且这个差别的大小决 定了"估算"时候的精度要求。 ★【速算技巧二:直除法】 李委明提示: “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直除法”在资料分析的速算当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并且由于其“方式简单”而具有“极易操作”性。 “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 一、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 二、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 一、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 二、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 三、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 【例1】中最大的数是()。 【解析】直接相除:=30+,=30-,=30-,=30-, 明显为四个数当中最大的数。 【例2】32409/4103、32895/4701、23955/3413、12894/1831中最小的数是()。 【解析】 32409/4103、23955/3413、12894/1831都比7大,而32895/4701比7小,因此四个数当中最小的数是32895/4701。 李委明提示: 即使在使用速算技巧的情况下,少量却有必要的动手计算还是不可避免的。 【例3】6874.32/760.31、3052.18/341.02、4013.98/447.13、2304.83/259.74中最大的数是()。

2020年行测指导: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2020年行测指导: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作为国家公务员,避免不了要面对大量繁杂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就目前公务员行测考试趋势来看,这种针对考生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理解和分析的综合能力的考查也变得尤为突出。公务员行测教研中心对历年考情的调查发现,大部分考生已经足够重视资料分析的复习,但在行测考试中这部分的得分仍较低。经过大量的研究与辅导,针对这种情况教研中心经过大量的沉淀与研究提炼出一种新型速算方法:口算终极六步(最后只需其中一步即可)。希望能对各位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资料分析口算终极六步法则 第一步:定位; 第二步:选取百分数规则; 第三步:五舍六入法则; 第四步:分子分母大小关系,引起的差与和问题; 第五步:倍数关系转化; 第六步:百分数为此类运算的最终结果。 案例分析 (1)349.34/(1+23.06%)、349.34/(1+3.06%) 第一步:任何百位数(十位、千位数)除以1+百分比,所得的结果仍为百位数(十位、千位数);运算前期,可将百分比写成小数,以便后续对位作差或和。案例(1)最终结果为三位数。 第二步:选取百分数的基数为“分母”,分为三个层级,层级越细,精确程度越高; 案例(1)百分数选取如下:层级一,100%对应123.06;层级二,10%对应12.306;层级三,1%对应1.2306。

第三步:四舍五入规则在此类运算中小改动,6则进位、5则舍掉;如,349.34可当做349;123.06可当做123;因为最终的运算 时允许一定范围的误差,而作为公考要求已经远远足够。 第四步:参照分母选取的百分数,目的是使分子、分母之间的差值接近,以便于三个层级的依次运用;而考试未必用到第三层级, 往往第一层级已经足够。 案例(1)分解初期:100%对应123.06,则把300%对应369,与分 母349最为接近(第一层级已经选择完毕,而且与我们的要求相符, 此种选择暗含整十、整百的思想,望谨记);分解中期:369与349 相差20,选取百分数的分母比分子大,因此我们应该在初期百分比 的基础上减去20所对应的百分比,而10%对应12(12.306当做12 处理),则20%对应24(第二层级则在此步分解终结);分解末期:我 们本需减掉20所对应的百分比即可,减掉20%之后,多减了4,所 以应该再加上4所对应的百分比,因1%对应1.2306,所以3.5%约 等于4,(此不需要简单的倍数关系估算,在熟练后即可灵活运用)。 第五步:得到答案。300%-20%+3.5%=283.5%,此时百分号即可省略,283.5即为我们所求的最终结果。 注意事项: (1)此类运算,如此繁琐的文字解释是为了阅读者方便,并且自 己可以分解并不断推演,随着熟练程度的不断提升,中间的若干环 节直接可以省略; (2)第一类允许的误差范围为1-2,此为运算的最大误差;而资 料分析本身所提供的数据,差距在3以上。 (3)分子、分母以前三位直接对应(作差),最终注意结果小数点 即可。如,349.34/(1+23.06%)可写作349.34/123.06; 349.34/(1+3.06%)可写作349.34/103.06。 同理解决349.34/103.06,100%对应103.06,则300%对应的是309,349比309多40,则在300%的基础加上40所对应的百分比,

数据分析练习题(解答)

E X 1-0 设来自样本观测值如下表: T EX1-1 某小学10名11岁学生的身高(单位:cm)数据如下: (1) 计算均值、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偏度、峰度; (2) 计算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四分位极差、三均数; (3) 作出直方图(范围130~145,a i-1≤x

资料分析速算顺口溜

资料分析速算顺口溜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经验)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

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A.3,2 B.3,4 C.5,2 D.5,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平均数为(a?2 + b?2 + c?2 )=(3×5-6)=3;原来的方差: ;新的方差: ,故选 B. 考点:平均数;方差. 2.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A.7,6 B.7,4 C.5,4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可知a+b+c=5×3,据此可得出1 3 (-2+b-2+c-2)的值;再由 方差为4可得出数据a-2,b-2,c-2的方差. 【详解】 解:∵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a+b+c=5×3=15, ∴1 3 (a-2+b-2+c-2)=3, ∴数据a-2,b-2,c-2的平均数是3;∵数据a,b,c的方差为4, ∴1 3 [(a-5)2+(b-5)2+(c-5)2]=4, ∴a-2,b-2,c-2的方差=1 3 [(a-2-3)2+(b-2-3)2+(c--2-3)2] = 1 3 [(a-5)2+(b-5)2+(c-5)2]=4, 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方差,熟练掌握平均数以及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3.对于一组统计数据:1,1,4,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位数是1 B.众数是1 C.平均数是1.5 D.方差是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依次计算可得答案.【详解】 解:将数据重新排列为:1、1、1、3、4,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A选项正确; 众数是1,B选项正确; 平均数为11134 5 ++++ =2,C选项错误; 方差为1 5 ×[(1﹣2)2×3+(3﹣2)2+(4﹣2)2]=1.6,D选项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4.2022年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季奥运会,很多学校为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下表记录了某校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平均数x和方差S2,根据表中数据,要选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 A.队员1 B.队员2 C.队员3 D.队员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方差的意义先比较出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稳定性,再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

2020江西省考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2020江西省考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经常听到考生吐槽:“资料分析我会很多计算方法,但是一到考试就什么也不会了,真奇怪”、“哎呀,我资料分析就是计算速度慢,要不肯定得高分”、“一看到计算就头疼,有没有简便算法?”……诸如此类的声音。其实,资料分析大家只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就可以保证在考试时快速求解答案。今天中公教育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 技巧一:结合选项得答案 A.1735.9 B.2810.8 C.3489.4 D.4004.4 【答案】C。中公解析:算式为A/B型,这类算式在计算时只需分子不变,分母取前三位有效数字(第四位四舍五入,且小数点、零、百分号等对计算结果无影响的均忽略)。即为:4284.3÷123。再结合选项可知:选项首位不同,计算时估出首位3即可,故选C。 【中公点拨】此类题型主要训练分母快速取三位有效数字的能力,可通过大量练习提升一步除法运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A.753.2 B.781.4 C.816.3 D.913.7 【答案】B。中公解析:算式为A/B型,这类算式在计算时只需分子不变,分母取前三位有效数字(第四位四舍五入,且小数点、零、百分号等对计算结果无影响的均忽略)。即为:689.2÷882。再结合选项可知:选项首位“7”居多,故计算时猜测首位为“7”,然后估算第二位5太小,故选B。 【中公点拨】计算过程中要巧妙利用选项,减少自己的思考量,快速得出答案。 技巧二:巧妙作乘提速度 例1.24×11=( ) A.244 B.254 C.264 D.274

【答案】C。中公解析:24×11=24 ×(10+1)=240+24=264,故选C。 【中公点拨】乘法计算中,当其中一个乘数为11时,列竖式可以看成错开一位相加。 例2.18×25=( ) A.290 B.360 C.410 D.450 【答案】D。中公解析:18×25=9×2×25=9×50=450,故选D。 【中公点拨】乘法计算中,当其中一个乘数尾数为5且另一个数为偶数时,可以用尾数为5的数先乘2,从而快速计算。 中公教育提醒大家,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时刻关注所要计算的算式及选项,很多时候是并不需要我们浪费脑细胞去思考的。只要学会观察,相信能够做得又对又快!

行测资料分析练习试题及答案专题

行测资料分析练习题及答案专题 根据下列文字材料回答1-5题。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0年底,全国党员总数已达6451万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2%;女党员1119万名,占党员总数的17.4%;少数民族党员401.1万名,占党员总数的6.2%。 党员队伍结构不断改善,分布状况更趋合理。目前全国35岁以下的党员有1439.1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2.3%。党员队伍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3237.4 万名,占党员总数的50.2%。其中,大学本、专科学历1319.3万名,占20.5%;研究生学历41.1万名,占0.6%。 2000年底,党员队伍中有工人、农牧渔民3166万名,占党员总数的49.1%;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76.3万名;机关干部592.3万名;事业、企业单位管理人员618.2万名。 据介绍,近年来,全国发展党员数量保持均衡,1990年至2000年,全国共发展党员2175.9万名,平均每年发展党员197.8万名;新党员的构成、分布明显改善,去年全国发展的党员中,35岁以下青年占73.95%,生产、工作一线的党员约占50%;同时女党员在党员队伍中所占比例明显增长,1995年全国发展女党员数占新党员总数的20.9%,2000年达到26.7%。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壮大,到2000年底,全国共有入党申请人1395.4万名,入党积极分子764.6 万名,分别比10年前增加了315.2万名和211.6万名。 1.截至2000年底,我国男性党员人数为: A.5332万 B. 1439万 C、6451万 D.3794万

2.2000年底党员队伍中,具有大学本、专科学历以上的党员约有:A.3237.4万 B.2157.2万 C.1360.4万 D.784.8万 3.2000年底事业企业单位管理人员中的党员人数占全国党员总数的比例约为:A.9.2% B.9.6% C.9.3% D.9.8%4.2000年全国新发展的女党员占新党员总数的比例与1995年相比,高出了几个百分点: A、5.6 B、7.2 C、6.4 D、5.8 5.1990年底全国共有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各多少人: A.1080.2万 627.8万 B.897.6万 627.8万 C.1080.2万 553万 D.897.6万 553万 【答案】1、A 2、C 3、B 4、D 5、C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练习题及答案(24日),根据下列文字和图表回答6—10题。 “九五”期间(1996—2000年),我国全面完成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部署:1996—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为67884.6亿元,74462.6亿元,78345.1亿元,81910.9亿元和8940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为22913.5亿元,24941.1亿元,28406.2亿元,29854.7亿元和32619亿元。附:“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和商品零售价格增长率图:

资料分析五大速算技巧

资料分析五大速算技巧 ★【速算技巧一:估算法】 提示 “估算法”毫无疑问是资料分析题当中的速算第一法,在所有计算进行之前必须考虑能否先行估算。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 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估算的方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与掌握。 进行估算的前提是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并且这个差别的大小决定了“估算”时候的精度要求。 ★【速算技巧二:直除法】 提示 “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直除法”在资料分析的速算当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并且由于其“方式简单”而具有“极易操作”性。 “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 一、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 二、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 一、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 二、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 三、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 ★【速算技巧三:截位法】 提示 所谓“截位法”,是指“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将计算过程当中的数字截位(即只看或者只取前几位),从而得到精度足够的计算结果”的速算方式。 在加法或者减法中使用“截位法”时,直接从左边高位开始相加或者相减(同时注意下一位是否需要进位与借位),直到得到选项要求精度的答案为止。 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为了使所得结果尽可能精确,需要注意截位 近似的方向: 一、扩大(或缩小)一个乘数因子,则需缩小(或扩大)另一个乘数因子; 二、扩大(或缩小)被除数,则需扩大(或缩小)除数。 如果是求“两个乘积的和或者差(即a×b±c×d)”,应该注意: 三、扩大(或缩小)加号的一侧,则需缩小(或扩大)加号的另一侧;

项目类-数资-关于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的几点备考建议

关于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的几点备考建议 华图教研中心师杰 提到行测考试,大家总会不自觉的想到数量关系,认为这个模块太难了,所以很多考生在考试时都会放到最后来做,由于时间关系,很多考生都是连蒙带猜,导致最后大量丢分。而提到资料分析这部分内容,很多人又认为虽然题目不难,式子很容易列出来,但是计算量太大,很难拿到高分。下面就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谈谈几点备考建议。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考生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这几年常考的题型有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经济利润问题、排列组合问题、几何问题等。大家在复习时要注意把握每一种题型的核心,如行程问题的基本核心就是路程=速度*时间,无论多复杂的题型,只要抓住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正确求解。那么如何复习数量关系这部分内容呢? 首先,建议每天定时定量的做真题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注意归纳总结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其次,要抓住每类题目的内在本质规律,做题同时注意对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保证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得到稳步提升。最后,要注意调整心态,戒骄戒躁,切不可急于求成。 而资料分析每次都会放在行测考试的最后位置,很多考生在做这部分题目的时候会遇到以下问题:第一,时间分配不合理。很多考生都是按照试卷的顺序来完成题目,因此往往导致在做到这部分题目时,时间不够,影响做题精度。第二,不会读资料。很多同学在读资料时,没有掌握快速有效的阅读方式,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数据,影响了后面的做题。第三,考生计算能力欠缺。资料分析中的数据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数值,且数值之间关系复杂,考生很难找到所需数据。同时,即使找到数据,列出式子后,又很难保证计算的正确性。这都影响了考生在考场中的答题能力。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大家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调整行测部分的做题顺序,可以将资料分析这部分内容放到中间位置去做,并且先做简单的和容易找到答案的题目。其次,学习并掌握结构阅读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快速提高阅读速度。再次,针对计算能力欠缺的考生,一定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速算技巧,如估算法、直除法、插值法、公式法等,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解题速度和精度。最后,平时一定要多进行练习,提高对数字的敏感性。 相信大家通过以上的备考,能很快掌握一些基本技巧,对大家提升速度有一定的帮助。也预祝大家能取得好成绩。

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某校九年级数学模拟测试中,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表所示,下列关于这组数据描述正确的是() A.众数是110 B.方差是16 C.平均数是109.5 D.中位数是109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求出众数和中位数,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求出平均数和方差. 【详解】 解: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10,A正确; 1 6 x=×(110+106+109+111+108+110)=109,C错误; 21 S 6 = [(110﹣109)2+(106﹣109)2+(109﹣109)2+(111﹣109)2+(108﹣109)2+ (110﹣109)2]=8 3 ,B错误; 中位数是109.5,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众数、平均数、方差、中位数,掌握它们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一组数据2,x,6,3,3,5的众数是3和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众数的定义求出x=5,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解答. 【详解】 解:∵数据2,x,3,3,5的众数是3和5, ∴x=5,

则数据为2、3、3、5、5、6,这组数据为35 2 =4.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和中位数,根据题意确定x的值以及求中位数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如图,是根据九年级某班50名同学一周的锻炼情况绘制的条形统计图,下面关于该班50名同学一周锻炼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平均数是6 B.中位数是6.5 C.众数是7 D.平均每周锻炼超过6小时的人数占该班人数的一半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概念分别求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由图可知锻炼时间超过6小时的有20+5=25人.即可判断四个选项的正确与否. 【详解】 A、平均数为1 50 ×(5×7+18×6+20×7+5×8)=6.46,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一共有50个数据, ∴按从小到大排列,第25,26个数据的平均值是中位数, ∴中位数是6.5,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C、因为7出现了20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7,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D、由图可知锻炼时间超过6小时的有20+5=25人,故平均每周锻炼超过6小时的人占总数的一半,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概念等知识,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错误地将这组数据最中间的那个数当作中位数.

资料分析满分速算技巧

资料分析满分速算技巧 补充技巧1:两年混合增长率公式: 1、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增长率分别为r1与r2,那么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为:r1+r2+r1× r2 2、如果第二期的值为A,增长率为r,则第一期的值A′:A′=A/1+r≈A×(1-r)(实际上左式略大于右式,r越小,则误差越小,误差量级为r2) 3、平均增长率近似公式: 如果N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r3……rn,则平均增长率:r≈r1+r2+r3+……rn/n(实际上左式略小于右式,增长率越接近,误差越小) 4、“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缩小型分数”变化趋势判定: ①A/B中若A与B同时扩大,则①若A增长率大,则A/B扩大②若B增长率大,则A/B 缩小;A/B中若A与B同时缩小,则①若A减少得快,则A/B缩小②若B减少得快,则A/B 扩大。 ②A/A+B中若A与B同时扩大,则①若A增长率大,则A/A+B扩大②若B增长率大,则A/A+B缩小;A/A+B中若A与B同时缩小,则①若A减少得快,则A/A+B缩小②若B 减少得快,则A/A+B扩大。 5、多部分平均增长率: 如果量A与量B构成总量“A+B”,量A增长率为a,量B增长率为b,量“A+B”的增长率为r,则A/B=r-b/a-r,一般用“十字交叉法”来简单计算: 注意几点问题: 1.r一定是介于a、b之间的,“十字交叉”相减的时候,一个r在前,另一个r在后; 2.算出来的A/B=r-b/a-r是未增长之前的比例,如果要计算增长之后的比例,应该在这个比例上再乘以各自的增长率,即A′/B′=(r-b)×(1+a)/(a-r)×(1+b)。 6、等速率增长结论: 如果某一个量按照一个固定的速率增长,那么其增长量将越来越大,并且这个量的数值成“等比数列”,中间一项的平方等于两边两项的乘积。 【例1】2005年某市房价上涨16.8%,2006年房价上涨了6.2%,则2006年的房价比2004年上涨了()。 A.23% B.24% C.25% D.26% 【解析】16.8%+6.2%+16.8%×6.2%≈16.8%+6.2%+16.7%×6%≈24%,选择B。 【例2】2007年第一季度,某市汽车销量为10000台,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增长了12%,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增长了17%,则第三季度汽车的销售量为()。 A.12900 B.13000 C.13100 D.13200 【解析】12%+17%+12%×17%≈12%+17%+12%×1/6=31%,10000×(1+31%)=13100,选择C。 【例3】设2005年某市经济增长率为6%,2006年经济增长率为10%。则2005、2006年,该市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多少?() A.7.0% B.8.0% C.8.3% D.9.0% 【解析】r≈r1+r2/2=6%+10%/2=8%,选择B。 【例4】假设A国经济增长率维持在2.45%的水平上,要想GDP明年达到200亿美元的水平,则今年至少需要达到约多少亿美元?() A.184 B.191 C.195 D.197 【解析】200/1+2.45%≈200×(1-2.45%)=200-4.9=195.1,所以选C。 [注释]本题速算误差量级在r2=(2.45%)2≈6/10000,200亿的6/10000大约为0.12亿元。 【例5】如果某国外汇储备先增长10%,后减少10%,请问最后是增长了还是减少了?() A.增长了 B.减少了 C.不变 D.不确定

资料分析专题练习及答案

资料分析专题练习及答案(1) -------------------------------------------------------------------------------- 作者:发布时间:2009-02-25 17:40:10来源: (一)根据下面文字资料回答1~5题。 目前,北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88万,占总人口的%。据预测,到2025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416万,占总人口的30%。目前全市养老床位达到3万张(据2000年统计资料)。 年北京市的总人口为多少 A. 188万 B. 1288万 C. 1175万 D. 1346万 2.到2050年老年人口增加多少 A. 416万 B. 188万 C. 228万 D.无法确定 年全市总人口将达到多少 A. 416万 B. 1387万 C. 1346万 D. 228万 4.到2025年增加的总人口比增加的老年人口少多少

A. 129万 B. 23万 C. 93万 D. 175万 年全市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的多大比重 A. 1.6% B. % C. % D. % (二)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第6~10题的问题。 据2002年11月某报载,全国有现货商品交易市场93085个,比上年下降了%,其中,消费品市场86454个,下降%,生产资料市场6631个,下降%;市场成交额为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为亿元,增长%,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为亿元,增长%。 6.全国现有商品交易市场( )个。 A. 6631 B. 93085 C. 6000 D. 90000 7.全国现有消费品市场86454个,比上年下降了( ) A. 2.7% B. C. % D. 8.目前,全国有生产资料市场( ) A. 86454个 B. 90000个 C. 93085个 D. 6631个 9.目前,全国拥有的生产资料市场数量比上年下降( )

资料分析的一些估算速算心得

最后一星期,资料分析的一些估算速算心得。 管理提醒:本帖被麦子执行加亮操作(2010-10-20) 嘿嘿开心的周末,先听听歌↓ 点击播放多媒体 资料分析在省考的比重,还有其重要性,我就不再罗嗦了,之前在那个笔记帖里面已经有说过一些。题目一般是文字资料、表格和统计图3种,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自然是追求最快的速度来解题,所以口算心算、还有计算能力很重要。剩下的一个星期里面一定要好好把握,资料分析的进步空间其实是相当大的。表格还有统计图这些比较直观一点,容易处理,难度最大的还是在文字资料题,这里也主要说这部分的。 做题的时候一般都是直接跳过材料看问题,然后再回去材料中找了。要特别注意所求问题的年份、具体内容(非常重要也非常容易弄错的字眼,我的习惯是问题标记,材料也标记一下)然后一般也是几种类型题: 文中直接可以找到信息的那种题目就不说了,细心一点一般都没问题的; 第一种是计算某个具体数值(如今年1000,比去年增长10%,求去年具体多少)或增额、增幅,占多少比重等(注意谁比谁,年份依然要非常小心) 第二种是比较数值大小(草稿纸用自己明白的符号或字简单列出各个需要比较的项) 第三种是选正确或错误的(最麻烦,我碰到这类题型都喜欢从D项开始看起,因为我觉得后面选项概率大一些,当然要是碰到答案刚好是A项会比较郁闷一些T_T...) 首先要明白,我们做资料分析题大多数的时候都并不是傻傻地直接计算出准确的数值,而是尽量把它转化成简单的计算,然后求出一个最接近正确选项的值,这也就是最常用到的估算。其实几乎每道题都能用到估算,但是估算总会有偏差,所以我觉得每一道题目拿上来就应该先看一眼选项,然后再决定后面题目的处理方法,假如选项之间相差大一些(相对于具体数据来说)则可以进行大幅度的估算,如果相差不大估算的时候就要小心一些。 第二,直接引用材料的数值计算实在太过复杂,看到每个需要计算的数,就要尽量有意识地在脑海里或者稿纸上把它转化成整数来求,比如原来是要计算2647*33.8%,一眼看下来, 就是差不多2700/3=900,当然具体还是需要跟前面说的一样结合选项来取值,尽量减少误差

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含解析

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图所示,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分别是( ) A .15.5,15.5 B .15.5,15 C .15,15.5 D .15,15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为: 132146158163172181 268321 ?+?+?+?+?+?+++++=15岁, 该足球队共有队员2+6+8+3+2+1=22人, 则第11名和第12名的平均年龄即为年龄的中位数,即中位数为15岁, 故选D . 2.某实验学校女子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分布如图所示,则这12名队员的年龄的众数、平均数分别是( ) A .15岁,14岁 B .15岁,15岁 C .15岁,156 岁 D .14岁,15岁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众数、平均数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即可. 【详解】

观察图表可知:人数最多的是5人,年龄是15岁,故众数是15. 这12名队员的年龄的平均数是:123131142155161 1412 ?+?+?+?+?=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平均数,熟练掌握众数、平均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3.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竞赛,进入决赛的共有20名学生,他们的决赛成绩如下表所示: 决赛成绩/分 95 90 85 80 人数 4 6 8 2 那么20名学生决赛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85,90 B .85,87.5 C .90,85 D .95,90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85分的有8人,人数最多,故众数为85分; 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第10、11两个数, 为85分,90分,中位数为87.5分. 故选B . 考点:1.众数;2.中位数 4.在某次训练中,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各射击10发子弹的成绩统计图如图所示,对于 本次训练,有如下结论:①22 s s >甲乙;②22 s s <甲乙;③甲的射击成绩比乙稳定;④乙的射 击成绩比甲稳定.由统计图可知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从折线图中得出甲乙的射击成绩,再利用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