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华为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华为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华为解决方案架构师

华为,解决方案架构师 篇一:华为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分为6大体系,分别是销售与服务,产品与解决方案,财经,市场策略,运作与交付,人力资源。其中销售与服务体系下在全球设有7大片区,分别是中国区(国内市场部,下设中国国内27个代表处),亚太片区,拉美片区,欧美片区,南部非洲片区,独联体片区和中东北非片区,各片区下还设有代表处驻扎在各国家,在代表处工作的员工同时受所在代表处及所属体系部门双重领导。华为公司还拥有一些子公司,包括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终端公司,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华为软件技术公司,安捷信电气有限公司,深圳慧通商务有限公司,华为大学,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等。 华为公司的组织架构 由上至下分别是董事会(BOD)-经营管理团队(EMT)-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IRB) -六大体系的办公会议组织变革从产品线变革开始,以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及战略与客户常务委员会作为实现市场驱动的龙头组织,强化 Marketing 体系对客户需求理解、战略方向把握和业务规划的决策支撑

能力。同时,华为通过投资评审委员会(IRB)、营销管理团队、产品体系管理团队、运作与交付管理团队及其支持性团队的有效运作,确保以客户需求驱动华为整体的战略及其实施。 华为在全球设立了包括印度、美国、瑞典、欧洲(德意法等)、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成都、西安、杭州等多个研究所,89000名员工中的48% 从事研发工作,截止XX年年底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9000件,已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 XX年5月8日,华为启用新的企业识别系统CIS XX年9月,华为与3Com合资设立的网络通讯设备品牌“华为3Com”(Huawei-3Com)改名为H3C”。XX年华为与赛门铁克合资成立存储与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XX年,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下面简称:华为)于近日与朗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面简称:朗新)签署合资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名称为北京华为朗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面简称:合资公司),总部所在地北京,由朗新董事长徐长军任合资公司的董事长。合资公司立足原朗新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市场的现有产品和应用经验,结合华为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及资金优势,加大投入,进一步为

《车联网体系架构分析》

《车联网体系架构分析》 车联网体系结构与解决方案 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道路承载容量在许多城市已达到饱和,交通安全、出行效率、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在此大背景下,汽车联网技术因其被期望具有大幅度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运输效率、提升现有道路交通能力等功能,而成为当前一个关注重点和热点。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较早进行了智能交通和车辆信息服务的研究与应用,xx年3月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与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共建车联网联合实验室,4月在重庆建立国内首个“智能驾驶与车联网实验室”等,充分表明当前国内外对车联网研究的迫切性和广泛性。 车联网与物联网 物联网是一个以互联网为主体,兼容各项信息技术,为社会不同领域提供可定制信息化服务的具有泛在化属性的信息基础平台。物联网的概念和内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不同阶段人们信息化需求的不断演进,因其接入对象的广泛性、运用技术的复杂性、服务内容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理解和追求上的差异性,很难用已有概念和标准来准确完整地给出权威定义。然而,车联网概念的出现,因其服务对象和应用需求明确、运用技术和领域相对集中、实施和评价标准较为统 一、社会应用和管理需求较为确定,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已

被认为是物联网中最能够率先突破应用领域的重要分支,并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源于物联网的车联网,以车辆为基本信息单元,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拓展信息交互方式,进而实现智能交通管理,使物联网技术这一原本宽泛的概念在现代交通环境中得以具体体现。本文立足物联网基础理论和模型,以构建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智能交通系统为背景,对车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通信架构及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车联网基本概念和分类车联网概念是物联网面向行业应用的概念实现。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网络体系,实现任何物体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物联网不刻意强调物体的类型,更多的是强调物理世界信息的获取和交换,以实现当前互联网未触及的物与物信息交换领域。车联网是物联网概念的着陆点,将这个具体的物理世界限定到车、路、人和城市上。车联网利用装载在车辆上电子标签rfid获取车辆的行驶属性和系统运行状态信息,通过gps等全球定位技术获取车辆行驶位置等参数,通过3g等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信息传输和共享,通过rfid和传感器获取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状况,最后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对车辆运行监控以及提供各种交通综合服务。 从技术角度区分,车联网技术主要有电子标签技术、位置定位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数字广播技术、网络服务平台技术。

物联网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畜牧业的应用 随着饲料配方筛选、动物育种分析及牧场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荷兰于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数字化奶牛场;以色列阿菲金公司1984年研究出阿菲牧管理系统;西班牙Agritee软件公司1989年开发了奶牛肉牛管理软件,实际开始畜牧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随着计算机互联网通信技术、二维码识读、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从虚拟走向现实,融入人类生活,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各个行业,畜牧业也进入物联网时代。 一、动物溯源及管理 1.追踪溯源 继美国疯牛病后,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首先将RFID用于肉牛生产、销售的溯源跟踪,以保证肉品安全。2003-2004年我国上海科芯、烟台威尔、杭州力汇等开始动物识别器等射频技术的研发。较早形成产品的常州高特使用RFID耳标,能快速有效查询牛品种、来源、免疫、治疗、用药、健康状况以及饲养、生长情况等,可以开展畜产品的来源追踪。2004年农业部在北京市、上海市、四川省、重庆市开展动物标识溯源试点,2006年4月提出建立我国畜产品溯源系统,2006年6月农业部发布第67号令《畜禽标识及免疫档案管理办法》开始在全国应用。数据传入农业部数据中心,对动物运输、屠宰检疫的追踪追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养殖户及企业档案记录不全,耳标录入不完善,读写设备缺乏等问题,全国性动物溯源徘徊不前。 2.动物管理 通过植入RFID对马和试验动物跟踪在国外早有报道。我国通过温度传感器、生物观察仪、病菌监测器等物联网技术,成功进行野生动物管理和监测,如大熊猫定位跟踪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目前,物联网广泛应用于宠物管理,如北京市、上海市、大连市等对地犬(鸽、猫)等宠物佩戴二维码标牌+后台管理+GPS,不仅可定位追踪,还可连接智能手机,方便主人查找,同时便于宠物管理,如北京的犬冠以010开头,八位数编号,信息涵盖宠物主的联系方式、防疫等信息。目前二维码、RFID耳标、瘤胃芯片、肢环、颈环等电子标识及读写设备研发生产企业众多、甚至产品出口国外,动物管理信息化正纵深发展。 3.牧场管理 RFID技术对规模养殖场进行个体识别和记录,自动统计动物数量,不仅可以进行场内、外追踪管理,还可进行生长发育的自动测定、记录、分析,数据传入管理中心,结合育种软件进行选种、选配,突破动物传统选育技术。在牧场管理中,有关发情、配种、分娩、防疫、驱虫、消毒、出售等个体档案管理及汇总,可借助物联网技术大幅度减小工作量,数字化牧场管理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物联网在农业的应用及其解决方案

物联网在农业的应用及其解决方案 农业物联网,即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的物联网。可以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大棚控制系统中,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物理量参数,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远程控制的实现使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监测控制。采用无线网络来测量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 农业物联网一般应用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 农业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一、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系统简介 温室大棚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因此对种植作物生长环境的要求要精确的多。 大多数农户加温、浇水、通风等,全凭感觉。人感觉冷了就加温,感觉干了就浇水,感觉闷了就通风,没有科学依据。农业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对温室内部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CO2浓度及光照等农业环境信息的采集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引入温室大棚中

来,实现温室种植的高效和精准化管理。 农业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图为:温室大棚种植图片 在温室环境里,单栋温室可利用物联网技术,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和具有简单执行机构的节点(风机、低压电机、阀门等工作电流偏低的执行机构)构成无线网络来测量土壤湿度、土壤成分、PH值、降水量、温度、空气湿度和气压、光照强度、CO2浓度等来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通过模型分析、自动调控温室环境、控制灌溉和施肥作业,从而获得植物生长的最佳条件。 对于温室成片的农业园区,通过接收无线传感汇聚节点发来的数据,进行存储、显示和数据管理,可实现所有基地测试点信息的获取、管理和分析处理,并以直观的图表和曲线方式显示给各个温室的用户,同时根据种植植物的需求提供各种声光报警信息和短信报警信息,实现温室集约化、网络化远程管理。 此外,物联网技术可应用到温室生产的不同阶段,把不同阶段植物的表现和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反馈到下一轮的生产中,从而实现更精准的管理,获得更优质的产品。 二、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1、数据采集 通过物联网系统可连接传感器采集土壤温度、湿度、养分含量(N、P、K)、PH值、降水量、空气温湿度、气压、光照强度等来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并根据参数变化实时调控或自动控制温控系统、灌溉系统等; 农业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智慧农业物联网的概念和意义

中国农业物联网领航者——托普农业物联网 智慧农业物联网的概念和意义 所谓“智慧农业”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及实现智能自动化。除了精准感知、控制与决策管理外,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础支撑、更透彻的农业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数据资源、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更贴心的公众服务。“智慧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于一体,对提高世界农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托普仪器开始专注于“智慧农业”方面的研究,五年来不断摸索前进,通过吸纳专业的研究人才、和高等院校合作及相关政府领导的方向性指导,使得托普仪器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在时间的打磨下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贴近用户需求。2014年,托普仪器联合中国工程院孙九林院士团队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使公司研发水平更加精进,更具实力。5年来,托普仪器先后完成农业物联网系统10余个,在全国各地成功搭建的项目不胜枚举。其中,长春农博园、慈溪海通时代农场、山东兰陵(苍山)农业物联网示范园、江西凤凰沟物联网生态餐厅等项目更是被广大用户所熟知,成为众人津津乐道的农业物联网成功案例。 紧跟时代,助力农业,托普人在追求自身“农业梦”的同时,也一直都在帮助别人实现他们心中的农业梦想。相信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托普农业物联网技术必将惠及更多的农业人。

车联网技术全面解析及主要解决方案盘点

车联网技术全面解析及主要解决方案盘点 车联网(IOV:Internet of Vehicle)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 【慧聪汽车电子网】 车联网概念解析 2004年中国提出“汽车计算平台”计划,防范汽车工业“空芯化”现象;巴西政府强制所有车辆2014年前必须安装类似“汽车身份识别”的系统并联网;欧洲、日本的ITS(智能交通系统)计划中也都有“车联网”的概念;印度甚至要求所有黄包车都装上GPS与RFID;2011年初,中国四部委联合发文,对“两客一危”运营类车辆提出了必须安装智能卫星定位装置并联网的强制性要求……这些都是车联网的雏形。 美国国家网络可信身份标识战略白皮书NSTIC则是一个里程碑,它要求所有移动终端、包括汽车都必须安装“安全ID芯片”;美国DOT进一步要求,2012年所有运营类车辆都必须遵从M911。显而易见,车联网已经不只是一个汽车业信息化的问题了,而已经上升到了国家信息安全和国家战略层面,很多国家已经开始立法实施了。 什么是车联网 车联网(IOV:InternetofVehicle)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它可以通过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收集车辆、道路和环境的信息,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多源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计算、共享和安全发布,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监管,以及提供专业的多媒体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 从网络上看,IOV系统是一个“端管云”三层体系。 第一层(端系统):端系统是汽车的智能传感器,负责采集与获取车辆的智能信息,感知行车状态与环境;是具有车内通信、车间通信、车网通信的泛在通信终端;同时还是让汽车具备IOV寻址和网络可信标识等能力的设备。 第二层(管系统):解决车与车(V2V)、车与路(V2R)、车与网(V2I)、车与人(V2H)等的互联互通,实现车辆自组网及多种异构网络之间的通信与漫游,在功能和性能上保障实时性、可服务性与网络泛在性,同时它是公网与专网的统一体。 第三层(云系统):车联网是一个云架构的车辆运行信息平台,它的生态链包含了ITS、物流、客货运、危特车辆、汽修汽配、汽车租赁、企事业车辆管理、汽车制造商、4S店、车管、保险、紧急救援、移动互联网等,是多源海量信息的汇聚,因此需要虚拟化、安全认证、实时交互、海量存储等云计算功能,其应用系统也是围绕车辆的数据汇聚、计算、调度、监控、管理与应用的复合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GPS+GPRS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网,也不是物联网,只是一种技术的组合应用,目前国内大多数ITS试验和IOV概念都是基于这种技术实现的。笔者以为,简单基于这样的技术来发展车联网,对国家战略领先和技术创新是非常不利的,会造成整体落后国际竞争的被动局面。 什么是GID IOV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是根据车辆特性,给汽车开发了一款GID(GlobalID,相对于RFID)终端。它是一个具有全球泛在联网能力的通信网关和车载终端,是车辆智能信息传感器,同时也具有全球定位和全球网络身份标识(网络车牌)功能。 GID将汽车智能信息传感器、汽车联网、汽车网络车牌三大功能融为一体,具体表现为: 车辆状态的信息感知功能:GID与汽车总线(OBD、CAN等)相连,内嵌多种传感器,可感知和监控几乎所有车辆的动态与静态信息,包括车辆环境信息和车辆状态诊断信息等; 泛在通信功能:GID具有V2V、V2I和自组网(SON、移动AdHoc、AGPS等)的能力,具有车内联网以及多制式之间的桥接与中继功能,具备全球通信、全球定位与移动漫游能力;

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农业具有对象多样,地域广阔,偏僻分散,远离都市社区,通信条件落后等特点,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农业数据信息的获取非常困难,随着电子技术,无线网络催生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把物联网关键技术应用搭建在一个农业物联网智能化监控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民以食为天,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农产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加工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缺失,是产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基于物联网搭建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能提高生态农业园内部的管理效率,加强农业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等全流程数据共享与透明管理,实现农产品全流程可追溯,对提高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进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此外,农业生产过程中,避免不了天气因素的影响,如何做到恶劣天气的预警机制,从而做到提前防范进而减少损失?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产品生产者和市场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使农产品滞销,或人为的炒作,政府有关部门时候花很大力气去帮助促销或平抑也于事无补,如何规避这一信息不对称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都凭经验生产,缺少专家指导,在遇到病虫害,天气因素,土壤生态变化等环境参数改变时如何应对?如何在这个时候引入专家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配合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和满足市场需求等?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3 次浪潮。近年来,随着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智能感知芯片、移动嵌入式系统等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逐步拓宽,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和对农田环境的影响,获取精确的作物环境和作物信息,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足不出户就可以监测到农田信息,实现科学监测、科学种植,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笔者将物联网应用于农业,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控制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利于实现农作物的高产稳产,提高土地的产出率,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也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农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将会为中国农业发展与世界同步提供一个国际领先的全新的平台,也必将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何为物联网

车联网解决方案(智能终端)

车联网解决方案(智能终端) 深圳车联网解决方案公司《酷点网络》提供车联网智能终端开发,app开发,汽车协议解码、汽车电子开发、汽车电控系统改装专用模块。 模块将汽车CAN总线数据解析后通过UART输出,供用户二次开发。模块体积小巧,易集成于用户系统,同时使用UART输出极易于二次开发。 功能描述I 可采集汽车OBD接口CAN总线上的所有原始数据,并将数据解析出其具体意义(汽车内部电控系统的各项传感器数值)后通过串口输出,供用户读取、解析、开发等使用。用户可以通过串口指令或模块自动发送的方式,将读取到的汽车内部运行数据通过串口直观的输出。功能描述II 用户无需深入了解汽车CAN总线或CAN数据,只需将模块集成到用户开发设备的硬件系统中,就能将用户自身的产品(各种单片机、PC串口、GPS、DVD、PND等设备)与汽车CAN 总线快速连接,可以非常方便、快速的实现自身产品二次开发及功能扩展。 功能描述III 模块目前可支持标准的ISO15765协议、OBD II汽车故障诊断功能,支持DTC诊断请求、故障码输出、故障码清除。 模块集成自动打火启动、熄火休眠功能,系统休眠时消耗电流为微安级,满足低功耗标准。还可自动识别带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的车辆,即使汽车在怠速状态发动机自动停止也不会误认为汽车熄火而停止工作。 性能特点 ●标准OBD II接口支持 ●覆盖所有主流汽车CAN协议 ●CAN总线信息主动转换到串口发出(可定制发送命令读取参数) ●车辆点火自动唤醒,车辆熄火自动休眠 ●自动匹配带“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的车辆 ●支持瞬时油耗、平均油耗及耗油量数据 ●支持车辆故障码诊断,两条指令即可完成故障码的读取和清除 ●支持实时故障码扫描 ●支持急加速、急减速等驾驶习惯统计 ●模块化设计,高集成度 ●车辆级抗干扰设计 ●车联网定制“解决方案” ●接口协议数据简单易用●孔型焊盘设计,超小尺寸16mm*10mm

华为eLTE-IoT解决方案

华为eLTE-IoT 解决方案 2017

行业物联的需求与挑战 在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要战略的推进下,物联网正快速成为行业市场关注的焦点。据IoT Analytics的分析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球将有250亿个联接,5倍于2015年的50亿联接,其中超过55%的联接将来自于行业市场,尤其是行业物联市场的M2M(Machine to Machine)。 2015年Gartner报告指出,未来52%的行业物联网网络将由企业自建,物联网将会在垂直行业广泛应用。针对快速增长的行业物联需求,现有的行业专网技术越来越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现有园区大部分采用有线接入,其在移动性和扩展性方面的缺陷越来越制约行业业务的发展。对于广泛应用的无线Wi-Fi接入,其具备了免授权频谱快速部署以及高带宽的能力,但其在接入能力、功耗水平以及覆盖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挑战;而RFID、ZigBee、蓝牙等则是短距通信网络,移动性这一关键需求无法保障。为了更好地支持行业物联专网的需要,我们急需一个在覆盖能力、功耗水平以及接入能力等方面更为全面的接入技术,满足日益增长的行业物联需要。 不同行业对于物联网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化,以如下四个典型的行业物联网场景为例,其关注的重点各有不同: ·生产数据采集:制造园区生产数据采集业务的典型特点是密度极高,以典型的RRU生产车间为例,每平方公里约有20万个联接需要管理,高密度的接入能力成为关键·物料跟踪:该场景下除了海量高密联接以外,还会关注移动状态下的联接和定位能力,保障物料查找、盘点等业务的部署·智能抄表:电力和水务的远程抄表,重点关注的是广覆盖场景下的低功耗联接能力。以水表为例,按照中国国家标准,每4~6年才会更换一次水表,这对通信模组的功耗水平提出了要求·传感监测:以化工园区为例,传感监测将会涉及到成百上千种不同的终端设备,行业物联网需要能够适配多样化的终端设备 并有效采集数据 生产数据采集 每平方公里约20万个联接 高密度的移动联接 每4~6年更换一次表 匹配多样化传感监测设备 物料跟踪 智能抄表 传感监测

物联网发展趋势和农业应用展望

在科学发展史上,个人计算机(PC)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无疑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之一,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影响,几乎很少有其他能与之媲美。前者产生于上个世纪的60年代,而后者的普及应用则仅仅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在近20年的时间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并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各个角落,进 入21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IPv6”、“Cloud Computing”、“M2M”、“网格技术”、“WSN”、“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推出力,因此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投入研究,“物联网”已经成为未来高科技领域国际竞争的热点。 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全面实践这一新技术体系的转变,网络信息化技术将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管理技术发展现代化农业,同样成为当今各个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以欧美为代表的世界发达国家,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技术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利 用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农业网络信息化的步伐,利用“5S”技(GPS、RS、GIS、ES、DSS)、环境监测系统、气象与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等,对农作物生产进生产规模小、时空变异大、量化与规模化程度差、稳定性和可控程度低等行业性弱点。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普及和应用,使“电脑上也能把地种”的愿望变为可能,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管理调控理 念梦想成真。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建立中国传感信息中心的战略设想,物联网再度成为热点,也为发展“农业物联网”或“物联网农业”提供了契机和动力,农业网络信息化建设似乎又迎来了新的春天。 本文试图对网络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的发展做简要回顾,并针对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进行分析和展望。 1基于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众所周知,互联网(Internet)可以说是上个世纪美苏二个超级大国冷战的产物。1969年美国国防部为了研制抗核打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提出“ARPANET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计划。1983年,ARP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了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此后随着该协议的不

2020年华为汽车智能网联分析报告

2020年华为汽车智能网联分析报告 2020年6月

目录 一、战略布局智能网联,华为打造新增长极 (5) 1、切入万亿蓝海大市场,华为寻找新的增长点 (5) (1)全球乘用车市场增速放缓,汽车电子成为结构性增长点 (5) (2)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汽车电子中的蓝海市场 (7) (3)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华为中长期新的增长点 (8) 2、定位增量部件Tier 1,一个架构三个平台战略 (9) (1)2013年自车联网切入,2018年后加速布局,定位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 (9) (2)创建“计算+通信”架构,软件定义汽车 (10) 3、左手技术右手资金,华为优势突出 (11) (1)中国最大芯片设计厂商,世界5G通信技术领导者,ICT技术优势明显 (11) (2)芯片是汽车智能化中最核心的增量部件,是构建计算产品、上层软件和应用的底座 (12) ①AI芯片昇腾 (12) ②CPU芯片鲲鹏 (13) ③通信芯片巴龙 (14) (3)5G通信技术先行者,车路协同成为可行解 (15) (4)资金实力雄厚,研发投入巨大 (16) 二、华为智能网联解决方案,助力车企造好车 (17) 1、MH5000模组,打造5G+C-V2X网联系统 (17) 2、依托L4级MDC,打造可伸缩的智驾平台 (19) 3、先CDC平台后鸿蒙OS,逐步构筑IoT生态 (21) (1)车机是华为“1+8+N”IoT生态的重要环节 (21) (2)华为CDC智能座舱平台,将引入与手机类似的硬件、软件和应用生态,实现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全产业链的无缝共享 (22)

(3)先推出轻量产品HiCar以尽快“上车” (23) (4)计划2020年推出鸿蒙OS 车机版,未来逐步构筑IoT生态 (24) 4、打造VDC电动平台,助力车企差异化开发 (24) 5、Octopus+OceanConnect,高效开放云服务 (26) (1)Octopus八爪鱼,提供高效、便捷的自动驾驶云开发服务 (26) (2)OceanConnect车联网云服务,打造开放的端、云智能网联解决方案 (26) 三、扩大合作朋友圈,产品有序落地 (27) 1、积极开展对外合作,2018年后加速扩大朋友圈 (27) 2、智能网联、智能座舱和智能电动多款产品已落地,华为助力汽车智能网联化 (29) 四、相关企业简析 (30) 1、广汽集团 (30) 2、比亚迪 (31) 3、德赛西威 (32) 4、伯特利 (33)

车联网解决方案 - 华为解决方案

车联网解决方案 早期的功能型车联网,无法满足车企在全球不同区域的用户使用场景和个性化出行服务的需求,以至于造成客户续约率低、建设/运营成本高、装配率低下等问题。最典型的问题为:没有统一平台,不同车型接入不同的业务平台,割裂的烟囱式系统,维护复杂,管理成本高;平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高并发、高频率接入需求,20万车辆就已经出现严重性能瓶颈;系统已经运行了多年,系统老旧,难以叠加新的业务,扩展困难。 同时,在新能源车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企业对汽车制造及无人驾驶技术的探索,大众对共享经济的接受度以及国家监管政策颁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汽车行业开始制定新四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自动化)的战略,并通过实现自身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与多样化市场需求接轨。

车企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一大关键是构建一个生态型数字云平台,通过平台聚合生态开发者、行业应用合作伙伴,在全球市场环境下满足跨国销售其产品和服务,共同向车主及车辆使用者提供个性化出行服务需求,并满足当地政府强制性监管的要求。 华为车联网解决方案 华为车联网解决方案主要基于OceanConnect 物联网平台,并依托华为全球公有云、或者和运营商的合营云,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OceanConnect 物联网平台的定位是:帮助车企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将车内的信息以安全、可靠、高效的方式传递到云端,形成以车为核心的数字化资产,再开放给丰富的上层应用,同时具备C-V2X/AI等未来演进能力。

解决方案亮点 面向上层应用(车联网应用平台和第三方应用),提供丰富的业务使能套件,比如出行服务、保养服务、车队管理、分时租赁、UBI等;面向未来,提供预测性维护,ADAS 分析、AI(比如个人助理)、车路网协同服务、故障定界等能力的支持。 提供丰富的开发API,帮助应用开发者降低开发成本,满足业务灵活定制及个性化,实现新业务快速上线;提供全球一体化的车辆接入和管理能力,比如车辆的安全接入和鉴权、双方通信的双向证书加密、设备管理、远程控制、FOTA/SOTA等能力;支持千万级别的终端接入,200万消息并发处理;通道端到端加密,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车厂通过控制基础平台来掌握核心技术资产和数据资产;同时,提供IoT大数据分析能力,将应用数据的价值最大化,包括车辆运行状况、位置追踪和驾驶行为分析等等。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发展与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发展与应用 顿文涛1, 赵玉成2,袁帅3,马斌强1,朱伟1,李勉1,袁超1,赵仲麟1(1.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河南郑州450008; 3.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本文研究并论述了智慧农业的概念、特点和架构,结合物联网技术,分析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与典型应用,事实表明,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关键词:物联网;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智慧农业;应用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6251(2014)12-0009-04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Wisdom Agriculture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DUN Wentao 1, ZHAO Yucheng 2,YUAN Shuai 3,MA Binqiang 1,ZHU Wei 1,LI Mian 1,YUAN Chao 1,ZHAO Zhonglin 1 (1.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nan Zhengzhou 450002; 2.Henan Agricultural Mechanical Test Appraisal Station,Henan Zhengzhou 450008; 3.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Sichu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Sichuan Ya ′an 625014)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and discussed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architecture of wisdom agriculture,and analyzed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search situation and typical applications of wisdom agriculture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The fact showed that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had bright development prospects in the field of wisdom agriculture.Key words:Internet of Things;sensor;wireless sensor network;wisdom agriculture;applicatio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100067);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编号:30200345)。 作者简介:顿文涛(1980-),男,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安全、传感器技术。通信作者:赵仲麟,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化学生物学、蛋白质工程、信息技术。收稿日期:2014-11-04 农业网络信息 AGRICULTURE NETWORK INFORMATION ·农业信息化· 2014年第12期 在传统农业中,灌溉、施肥、喷药,农民全凭经验和感觉。而如今,在智慧农业中,农作物浇水、施肥、打药时间,农作物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酸碱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水分,做到按需供给,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的问题,都有信息化、智能化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智能感知芯片、移动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逐步拓宽,作用显著,具体表现为:在监控农作物灌溉情况、土壤空气变更、畜禽的环境状况以及大面积的地表检测,收集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有关土地的湿度、氮浓缩量、土壤污染和土壤 pH 值等方面实现科学监测、科学种植,帮助农民抗灾、减灾[1]。 在智慧农业中,可运用物联网的温度传感器、湿 度传感器、PH 值传感器、光照传感器、CO 2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 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 2浓度等参数,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采用物联网,特别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来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可以为智慧农业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增收、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及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 联网、移动通信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器节点(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等)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

物联网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物联网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摘要:物联网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 如无线射频识别( RFID) 装置、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作为一种最能体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网络模型, 物联网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 从多个方面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农业作为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其信息化、智慧化的程度尤为重要。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科研中的引入与应用,将是现代农业依托新型信息化应用上迈出的一大步,可以改变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从而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农业、应用、建议。 Abstrate:Things will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network is sensing equipment, such as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device, and outside sensor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laser scanner wait for a variety of devices and the Internet combine a huge network formed as a kind of can best embody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 model, the thing networking will show in the near future the powerful vitality, let all the items are joined together with network from several respects, change our work and life. Agriculture as the foundation industry in relation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e informationization, the degree of wisdom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Content networking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the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will be made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of new leap forward, can change the extensiv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mode, improving animal or plant epidem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bility,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Keywords:The Internet of Thellongs、Agriculture、Apply、Suggestion 引言: 物联网被预言为继互联网之后全球信息产业的又一次科技与经济浪潮,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重视。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迫切需要着眼于我国国情,早一点谋划未来,制定我国的物联网发展战略,突破大规模产业化瓶颈,深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切实解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物联网将带动我国相关领域科技水平的提升,保障经济安全甚至国家安全,推动信息产业新的发展浪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1999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5 年的年度报告中对此概念的涵义进行了扩展。通过对物联网的跟踪研究,我国提出的物联网定义是:对物体具有全面感知能力,对信息具有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能力的连接物体与物体的信息网络。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是物联网的特征。“全面感知”是指利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GPS、摄像头、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等感知、捕获、测量的技术手段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可靠传送”是指通过

智慧农业物联网数据云平台解决方案

xx农业物联网+战略 ——基于大数据xx应用的解决方案目录 一、农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1) 二、智慧农业战略平台基本架构 (2) 三、平台的基本功能模块 (2) 四、平台的智能化控制 (3) 五、生产管理服务平台 (3) 六、农户智能管理系统 (3) 七、农产品溯源服务平台 (3) 八、移动可信查询终端 (4) 一、农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1.农业 1.0时代(原始农业): 以人力为主,辅以简单的生产工具实现劳作。 2.农业

2.0时代(机械农业): 以大型农机具替代人力生产,提供效率。 3.农业 3.0时代(现代农业): 以自动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养殖)增产增效。 4.农业 4.0时代(xx农业): 以物联网为依托,结合移动互联网实现大数据和云应用,通过精准把控风险、监管过程、追查结果来实现智慧农业的平台化战略。二、智慧农业战略平台基本架构 通过基础设备、核心技术、平台服务、服务范围和终端用户实现整体平台的假设。 1.基础设备包括物联网传感器、控制器、数据存储和通信单元实现对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的假设。 2.核心技术包含标准化接口平台、数据安全加密传输存储、数据建模应用和服务器端、web端、PC端、手机端的客户端应用。 3.平台服务包括管理服务(种植管理、行政管理、加工管理、专家坐堂、决策分析)和监控服务(远程监控、自动化监控)。 4.服务范围包括种植业、林业、水利、畜牧业、渔业等。 5.终端用户包括行政管理端、生产种植端、产业链和消费端。 三、平台的基本功能模块 1.行政管理端可供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企业使用,保护大数据采集监控平台,智能化控制平台。

2.生产种植端包括农业合作社、农户使用的农业生产管理服务平台和农户智能管理服务平台。 3.产业链在生产加工和仓储物流时使用的专家库云平台,政务管理服务平台。 4.消费端供渠道和消费者使用的农业溯源服务平台和移动可信查询终端。 四、平台的智能化控制 1.实现对特定设备的接管。 2.通过阈值配置及预案管理实现全自动化。 3.声光电一体化异常触发警报。 五、生产管理服务平台 1.合作社间独立账户,信息安全保密,可实现产供销业务流程,降低手工记账风险。 2.农机调度系统可实现农机实时位置监控和历史轨迹查询,农机手与指挥中心实时通讯,机手、地块、农机、作业动态绑定,根据实际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六、农户智能管理系统 1.农务信息自查。 2.常见病情回复。 3.疑难杂症会诊。 七、农产品溯源服务平台 1.溯源(静态溯源、实施溯源)。 2.检验报告。 3.各类证书。

物联网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终稿)

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摘要 人类历史进入新的时期,农业生产也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有了巨大的飞跃。从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的不断更新中,我们的农作物产量不断提升。刀耕火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进入21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动着农业技术的革命。农业生产与现代网络联姻,将农业和因特网技术联系在一起,创新了生产方式,也催生了现代的智能精确农业。本文试着将所学的物联网技术用于现代农业,名为“精确农业”的高科技农业工程,即利用卫星、遥感、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农业生产,以提高产量,降低能耗。这项国际先进的农田耕作技术成熟后将向全国推广,以解决我国地少人多的农业发展瓶颈、减少污染和浪费,走农业持续发展的道路。 高科技可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智能管理可以实现各类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也可以实现改善环境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不但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农村农业现实生产力,而且是实现优质、高产出、低能耗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型农业的高效途径。 关键词:精确农业; 物联网; 智能农业 目录 引言 (3)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3) 1.1研究的背景 (3) 1.2 智能精确农业实例介绍 (4) 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5)

2 研究目标 (5) 2.1 无线网络监控平台 (5) 2.2 农业灌溉控制系统 (6) 2.3 农业大棚信息系统 (6) 3 农业应用中各类传感器简介 (7) 3.1 各类传感器产生背景 (7) 3.2 各类传感器简介 (8) 4 研究内容 (9) 4.1 精确农业物联网监测平台 (9) 4.2 精准农业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10) 4.3 物联网感应的智能农业灌溉系统 (10) 5 在农业中的应用 (12) 5.1 典型应用之智能农业大棚 (12) 5.1.1温室信息环境采集 (12) 5.1.2无线传感器网络自动灌溉系统 (13) 5.1.3 系统功能特点 (14) 5.2 智能农业在应用领域的未来 (14) 5.3 智能精确农业的特点 (15) 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