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我们使用计算机的同时,你是否曾想过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呢?本文将向你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一、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是指计算机的实体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软件是指计算机用来控制和管理硬件的程序。
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它负责执行所有的计算和控制任务。
CPU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控制单元负责指挥各个部件的工作,算术逻辑单元负责进行各种数学和逻辑运算。
2.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用来存储数据和指令的地方,它分为主存和辅存两部分。
主存储器(RAM)是计算机运行时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辅助存储器(如硬盘)用来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
3. 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用来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互。
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摄像头等,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给用户。
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个步骤:取指令、解码指令、执行指令和存储结果。
1. 取指令计算机从内存中依次读取指令,并将其保存在指令寄存器中。
指令寄存器会记录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2. 解码指令控制单元会对指令进行解码,根据指令的类型和操作码确定下一步的操作。
3. 执行指令根据指令的类型和操作码,CPU会执行相应的运算或操作。
例如,如果指令是加法运算,则CPU会将指定地址中的两个数相加并将结果存储在指定寄存器中。
4. 存储结果执行完指令后,CPU会将计算的结果存储起来,以便后续使用。
结果可以存储在寄存器、内存或其他设备中,取决于指令的要求。
总结: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包括取指令、解码指令、执行指令和存储结果四个步骤。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运算器主要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实现对数据的加工与处理。
①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主要用于完成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和与、或者、非等逻辑运算,以及移位、求补等操作。
②标志存放器:用于存放算术、逻辑运算过程中产生的状态信息。
③累加器〔ACC〕:用于暂存运算结果以及向 ALU 提供运算对象。
发出指令脉冲,控制机器各个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
从内存取指令和执行指令。
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并指出下一条指令在内存中的位置,将取出的指令送入指令存放器,启动指令译码器对指令发展分析,最后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和定时信息,控制和协调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有条不紊的工作,以完成指令所规定的操作。
①程序计数器〔PC〕②指令存放器〔IR〕③指令译码器:对现行指令发展分析,确定指令类型、指令所要完成的操作以及寻址方式。
④时序部件:用于产生时序脉冲和节拍电位以控制计算机各局部有序地工作。
⑤状态/条件存放器:用于保存指令执行完成后产生的条形码。
比方:计算是否溢出、结果为正还是为负等。
此外,该存放器还保存中断和系统工作状态等信息。
⑥微操作信号发生器:根据指令提供的操作信号、时序产生器提供的时序信号,以及各功能部件反响的状态信号等综合特定的操作序列,从而完成对指令的执行控制。
存放器是CPU 内部的暂时存储单元,既可以用来存放数据和地址,也可以用来存放控制信息或者CPU 工作时的状态。
增加存放器的数量,就可以使CPU 把执行程序时所需的数据尽可能地放在存放器中,从而减少访问内存的次数,进步其运行速度。
但是存放器的本钱很高,因此必须在性能和本钱之间取个平衡点。
①累加器:是一个数据存放器,在运算过程中暂时存放被操作数和中间运算结果,是CPU 中使用最频繁的存放器,但累加器不能用于长期地保存一个数据。
②指令存放器:用于存放正在执行的指令。
③标志存放器:用于记录运算中产生的标志信息,普通存放指令执行结果的状态信息。
典型的标志如下:*进位标志位〔C〕:当运算结果最高位产生进位时置“1”。
计算机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

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用来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 和程序,并将它们变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二 进制数存放到内存中。常用的输入设备有 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用于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 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 形式。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 印机等。
微机显示系统由显示器和显示控制适配卡 (Adapter,简称显示适配卡或显示卡)组成。 显示器 显示器又称监视器(Monitor),是微机系统的标 准输出设备,它能快速地将计算机输入的原始信 息和运算结果直接转换成人能直接观察和阅读的 光信号,输出信息可以是字符、汉字、图形或图 像。 按所使用的器件,显示器可分为以阴极射线管为 核心的CRT显示器与平板显示器。 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像素、点距和分辨率、 扫描方式。
Mn
DRAM
外存 n
低成本
外存 外存 ... 1 2
外存
硬盘、光盘、U盘等
信息的存储单位
位(Bit):度量数据的最小单位
字节(Byte):最常用的基本单位
b7 b6 b5 b4 b3 b2 b1 b0 1 0 0 1 0 1 0 1 =27+ 24+ 22+ 20 K 字节 1K = 1024 byte M(兆)字节 1M = 1024 K G(吉) 字节 1G = 1024 M T(太)字节 1T = 1024 G
微机结构示意图
地址总线 AB
CPU
存 储 器
I/O 接 口
输 入 设 备
I/O 接 口
输 出 设 备
数据总线 DB
控制总线 CB
微机的硬件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构成; 输入/输出设备通过I/O接口与系统相连; 各部件通过总线连接。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教案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
2. 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处理、存储和指令执行等。
3.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2.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编程语言等。
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冯·诺依曼架构、二进制、指令执行过程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展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图片及工作过程。
3. 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各部分功能。
3. 讲解计算机的软件组成,介绍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作用。
4. 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讲解冯·诺依曼架构和二进制知识。
5. 通过示例,讲解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
五、课后作业2. 调查身边的计算机设备,了解它们的具体型号和性能,下节课分享。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及其作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互动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 下一节课的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对预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图片及资料。
2.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演示材料。
3. 课后作业本。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
3. 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十、教学拓展1. 计算机网络技术: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编程语言:简要介绍常见的编程语言及其应用场景。
3. 计算机科学家:介绍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4)字长:一个字所包含的二进制位数称为字长。 字长一般是字节的整数倍。
(5)主频:是指CPU工作时的时钟频率,是考察 CPU运行速度的主要参数,主频率越高,运行速度越 快。
2.1.4 存储器
1、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部件,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 2、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1)内存储器
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图
程序 数据
运算器
控制器
输 入 设 备
CPU
数据 结果 指令 地址
存储器
输 出 结果 设 备
3、CPU(中央处理单元)=运算器+控制器 微型计算机中,将CPU做在一片大规模集成电路上。 ★主机: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加上输入、输出接 口电路一起称为计算机的主机。
★外设:把各种输入、输出设备和外存储器通称为计算 机的外围设备,简称外设。
软盘 硬盘
2.2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美籍匈牙利科学家 冯·诺依曼于1946年首先提出来的。
基本思想:
(1)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 入设备、输出设备组成。
(2)程序和数据在计算机中用二进制数表示。
(3)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存储程序控制的。
存储程序与程序控制原理
(3)一条指令通常由两部分组成:操作码和操作数。 操作码用来规定指令进行什么操作,而操作数则表示 指令操作的对象。
2.1.2 运算器 运算器是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它的任 务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运算器由算术逻辑单元(ALU)、累加器、状态寄存器 和通用寄存器组成。
算术逻辑单元: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及移位、求补操作。 累加器:用于暂存操作数和运算结果。 状态寄器:存放算术逻辑单元在工作中产生的状态信息。 通用寄存器:一组寄存器,运算时用于暂存操作数和数据地址。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1.3.2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根本组成及工作原理现代计算机是一个自动化的信息处理装置,它之所以能实现自动化信息处理,是由于采用了“存储程序〞工作原理。
这一原理是1946年由冯 ·⑴ 计算机硬件由五个根本局部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⑵⑶ 采用“存储程序〞可以说计算机硬件的五大部件中每一个部件都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分别完成各自不同的工作。
如图1-7所示,五大部件实际上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协调统一地工作。
1.运算器〔ALU 〕运算器也称为算术逻辑单元ALU 〔Arithmetic Logic Unit 〕。
它的功能是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算术运算是指加、减、乘、除及它们的复合运算。
而逻辑运算是指“与〞、“或〞、“非〞等逻辑比拟和逻辑判断等操作。
在计算机中,任何复杂运算都转化为根本的算术与逻辑运算,然后在运算器中完成。
2.控制器〔CU 〕控制器CU 〔Controller Unit 〕是计算机的指挥系统,控制器控制器来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统称为,即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它是整个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计算机的“大脑〞。
它控制了计算机的运算、处理、输入和输出等工作。
集成电路技术是制造微型机、小型机、大型机和巨型机的CPU 的根本技术。
它的开展使计算机的速度和能力有了极大的改良。
在1965年,芯片巨人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戈登 · 摩尔,给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隔18~24个月就会翻一番。
让所有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个定律非常精确的预测了芯片的30年开展。
1958年第一代集成电路仅仅包含两个晶体管,而1997年,奔腾II 处理器那么包含了750万个晶体管,2000年的Pentium 4 已到达了0.13微米技术,集成了4200万个晶体管 。
CPU 集成的晶体管数量越大,就意味着更强的芯片计算能力。
3.存储器〔Memory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装置,它的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一、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任何一台计算机,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功能部件组成,其结构框图如网1—1所示。
1.运算器运算器是对数据进行运算的部件,它能够快速地对数据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算术运算及“与”、“或”、“非“等逻辑运算。
在运算过程中,运算器不断得到由存储器提供的数据,运算后把结果(包括中问结果)送回存储器保存起来。
整个运算过程是在控制器统一指挥下,按程序中绢诽的操作次序进行的。
运算器主要由算术逻辑单元(A小hme小L08ic Un入简称Aeu)、寄存器以及一些控制数据传送的电路组成。
算术逻辑单元是运算器中实现算术和逻辑运算的电路;寄存器是运算器中的数据暂存器,在运算器中往往设置多个寄存器,每个寄存器能够保存一个数据。
寄存器可以直接为算术逻辑单元提供参加运算的数据,运算的中间结果也可以保存在寄存器中。
这样,一个简单的运算过程就可以在运算器内部完成,避免了频繁地与存储器打交道的工作,从而提高了运算速度。
Atmel代理运算器中还设有标志寄存器,它用来存放运算结果的特征.如进位标志(c)、零标志(Z)、符号标志(s)等。
在不同的机器中,标志寄存器的标志位有不同的规定。
2.控制器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控制中心,计算机的工作就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有条不亲地协调工作。
控制器通过地址访问内存储器,逐条取出选中单元的指令,分析指令,并根据指令码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作用于其他各个部件,控制这些部件完成指令要求的操作。
上述过程周而复始,保证了计算机能自动、连续地工作。
控制器主要由指令计数器(又称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电路及操作控制器等电路组成。
当计算机执行程序时,指令计数器中保存的是耍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控制器根据这个地址,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并送人指令寄存器。
指令译码器对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代码进行分析后,发出各种相应的操作命令,指挥计算机的有关部件进行工作,比如一次内存读/写操作,一个算术/逻辑运算操作,或一个输入/输出操作等。
计算机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PPT课件

1、主机
主机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主要由中央处理器 (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接口(I/O接口)、 总线和扩展槽等构成,通常被封装在主机箱内。
主机机箱外观图
(1)主板
主板(Mother Board, main Board, System Board) 是微型计算机中最大的一块集成电路板,是其它 部件和外部设备的连接载体。
中央处理器CPU
寄存器组
R1 R2 R3 R4
PC 指令 指针 寄存器
地 址 寄存 器 地址总线
运
算 ALU
器
数据暂存器 指令寄存器
数据总线
标志 寄存器
指令译码器 控制电路
CPU结构示意图
控制总线
CPU是计算机的 心脏,用来实现 程序控制功能 (自动从内存中 读入指令和自动 执行指令)。
(3)存储器与存储系统
DRAM
高速度 大容量
矛盾
外存 外存
外存
1 2 ... n
低成本 外存 硬盘、光):度量数据的最小单位 字节(Byte):最常用的基本单位
b7 b6 b5 b4 b3 b2 b1 b0
1 0 0 1 0 1 0 1 =27+ 24+ 22+ 20 =149
K 字节
(2)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又称 中央处理单元。
CPU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通常集中在一块芯 片上,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设备。
计算机以CPU为中心,输入和输出设备与存储器 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处理都通过CPU来控制执行。
中央处理器组成之
只读存储器ROM
存放系统初始化程序、操作系统引入程序、多种硬件驱动程序等。 特点:只能读出原有的内容,不能由用户再写入新内容。 原来存储的内容是由厂家一次性写入的,并永久保存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1.3.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这一节将分别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系统各功能部件的集合。
是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组成的各种计算机部件和设备的总称,是计算机完成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
计算机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存在的物理实体。
计算机软件是指与计算机系统操作有关的各种程序以及任何与之相关的文档和数据的集合。
其中程序是用程序设计语言描述的适合计算机执行的语句指令序列。
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通常称为“裸机”,裸机是无法工作的。
如果计算机硬件脱离了计算机软件,那么它就成为了一台无用的机器。
如果计算机软件脱离了计算机的硬件就失去了它运行的物质基础;所以说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1-6 所示。
,是由于《。
),计算机。
首先,把通过输入设制器、取数1.运算器(ALU )运算器也称为算术逻辑单元ALU (Arithmetic Logic Unit )。
它的功能是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算术运算是指加、减、乘、除及它们的复合运算。
而逻辑运算是指“与”、“或”、“非”等逻辑比较和逻辑判断等操作。
在计算机中,任何复杂运算都转化为基本的算术与逻辑运算,然后在运算器中完成。
2.控制器(CU )控制器CU (Controller Unit )是计算机的指挥系统,控制器一般由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
它的基本功能是从内存取指令和执行指令。
指令是指示计算机如何工作的一步操作,由操作码(操作方法)及操作数(操作对象)两部分组程序 数据图 1-7 计算机基本硬件组成及简单工作原理用户自己开发的软件系统 链接装配程序其它成。
控制器通过地址访问存储器、逐条取出选中单元指令,分析指令,并根据指令产生的控制信号作用于其它各部件来完成指令要求的工作。
上述工作周而复始,保证了计算机能自动连续地工作。
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统称为中央处理器,即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它是整个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计算机的“大脑”。
它控制了计算机的运算、处理、输入和输出等工作。
集成电路技术是制造微型机、小型机、大型机和巨型机的CPU 的基本技术。
它的发展使计算机的速度和能力有了极大的改进。
在1965年,芯片巨人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戈登 · 摩尔,给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隔18~24个月就会翻一番。
让所有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个定律非常精确的预测了芯片的30年发展。
1958年第一代集成电路仅仅包含两个晶体管,而1997年,奔腾II 处理器则包含了750万个晶体管,2000年的Pentium 4 已达到了0.13微米技术,集成了4200万个晶体管 。
CPU 集成的晶体管数量越大,就意味着更强的芯片计算能力。
3.存储器(Memory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装置,它的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
程序是计算机操作的依据,数据是计算机操作的对象。
⑴ 信息存储单位程序和数据在计算机中以二进制的形式存放于存储器中。
存储容量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来度量。
经常使用KB (千字节)、MB (兆字节)、GB (千兆字节)和TB 来表示。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KB=1024B=210B ,1MB=1024KB=220B ,1GB=1024MB=230B ,1TB=1024G=240B ,在某些计算中为了计算简便经常把210(1024)默认为是1000。
位(bit ):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
机器字中一个单独的符号“0”或“1”被称为一个二进制位,它可存放一位二进制数。
字节(Byte ,简称B ):字节是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度量单位,也是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8个二进制位构成一个字节。
一个字节的存储空间称为一个存储单元。
字(Word ):计算机处理数据时,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递的数据长度称为字。
一个字通常由若干个字节组成。
字长(Word Long ):中央处理器可以同时处理的数据的长度为字长。
字长决定CPU 的寄存器和总线的数据宽度。
现代计算机的字长有8位、16位、32位、64位。
⑵ 存储器的分类图1-8 CPU 访问内、外存储器的方式 根据存储器与CPU 联系的密切程度可分为内存储器(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辅助存储器)两大类。
内存在计算机主机内,它直接与运算器、控制器交换信息,容量虽小,但存取速度快,一般只存放那些正在运行的程序和待处理的数据。
为了扩大内存储器的容量,引入了外存储器,外存作为内存储器的延伸和后援,间接和CPU 联系,用来存放一些系统必须使用,但又不急于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程序必须调入内存方可执行。
外存存取速度慢,但存储容量大,可以长时间地保存大量信息。
CPU 与内、外存之间的关系如图1-7所示。
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广泛应用半导体存储器,从使用功能角度看,半导体存储器可以分成两大类:断电后数据会丢失的易失性(Volatile)存储器和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的非易失性(Non-volatile)存储器。
微型计算机中的RAM属于可随机读写的易失性存储器,而ROM属于非易失性(Non-volatile)存储器⑶存储器工作原理为了更好地存放程序和数据,存储器通常被分为许多等长的存储单元,每个单元可以存放一个适当单位的信息。
全部存储单元按一定顺序编号,这个编号被称为存储单元的地址,简称地址。
存储单元与地址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应注意存储单元的地址和它里面存放的内容完全是两回事。
对存储器的操作通常称为访问存储器,访问存储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选定地址后向存储单元存入数据,被称为“写”;另一种是从选定的存储单元中取出数据,被称为“读”。
可见,不论是读还是写,都必须先给出存储单元的地址。
来自地址总线的存储器地址由地址译码器译码(转换)后,找到相应的存储单元,由读/写控制电路根据相应的读、写命令来确定对存储器的访问方式,完成读写操作。
数据总线则用于传送写入内存或从内存取出的信息。
主存储器的结构框图如图1-8所示。
地址总线存储单元图1-9 内存储器原理4. 输入设备输入设备是从计算机外部向计算机内部传送信息的装置。
其功能是将数据、程序及其他信息,从人们熟悉的形式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的形式输入到计算机内部。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光笔、扫描仪、数字化仪、条形码阅读器等。
5. 输出设备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传送到计算机外部供计算机用户使用的装置。
其功能是将计算机内部二进制形式的数据信息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或其他设备能接受和识别的信息形式。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通常我们将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统称为I/O设备(Input/Output)。
它们都属于计算机的外部设备。
1.3.3 计算机软件系统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
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
但仅有硬件计算机还不能工作,要使计算机解决各种问题,必须有软件的支持,软件是介于用户和硬件系统之间的界面。
“软件”一词20世纪60年代初传入我国。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软件定义为:电子计算机程序及运用数据处理系统所必需的手续、规则和文件的总称。
对此定义,一种公认的解释是:软件由程序和文档两部分组成。
程序由计算机最基本的指令组成,是计算机可以识别和执行的操作步骤;文档是指用自然语言或者形式化语言所编写的用来描述程序的内容、组成、功能规格、开发情况、测试结构和使用方法的文字资料和图表。
程序是具有目的性和可执行性的,文档则是对程序的解释和说明。
程序是软件的主体。
软件按其功能划分,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型。
1. 1.系统软件(System Software)系统软件一般是由计算姨峁ǔ8涸鸸芾怼⒖刂坪臀扑慊母髦秩砑试矗没峁┮桓鲇押玫牟僮鹘缑妗F淠康氖俏俗畲笙薅确⒒蛹扑慊淖饔茫浞掷眉扑慊试础O低橙砑爰扑慊布涞摹熬嗬搿弊罱?span lang=EN-US>常见的系统软件主要指操作系统,当然也包括语言处理程序(汇编和编译程序等)、服务性程序(支撑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⑴操作系统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
为了使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工作,就必须用一个软件来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这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
它的功能就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从图1-10可以看出,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其他的所有软件都是建立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之上的。
操作系统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没有操作系统作为中介,用户对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将变得非常难且低效。
操作系统能够合理地组织计算机整个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操作系统在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友善、使用灵活的服务界面的同时,也提供了其他软件开发,运行的平台。
它具备五个方面的功能,即CPU 管理,作业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及文件管理。
操作系统是每一台计算机必不可少的软件,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计算机甚至具备几个不同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系统工作的优劣。
微型计算机常用的操作系统有DOS (Disk Operating System )、Unix 、Xenix 、Linux 、Windows98/2000、NetWare 、WindowsNT 、WindowsXP 等。
⑵ 语言处理程序在介绍语言处理程序之前,很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软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程序,而程序是用计算机语言来描述的指令序列。
计算机语言是人与计算机交流的一种工具,这种交流被称为计算机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语言按其发展演变过程可分为三种: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前二者统称为低级语言。
机器语言(Machine Language )是直接由机器指令(二进制)构成的,因此由它编写的计算机程序不需要翻译就可直接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并运行。
这种由二进制代码指令编写的程序最大的优点是执行速度快、效率高,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点:机器语言很难掌握,编程繁琐、可读性差、易出错,并且依赖于具体的机器,通用性差。
汇编语言(Assemble Language )采用一定的助记符号表示机器语言中的指令和数据,是符号化了的机器语言,也称作“符号语言”。
汇编语言程序指令的操作码和操作数全都用符号表示,大大方便了记忆,但用助记符号表示的汇编语言,它与机器语言归根到底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都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因此都是低级语言。
同样具备机器语言的缺点,如:缺乏通用性、繁琐、易出错等),只是程度上不同罢了。
用这种语言编写的程序(汇编程序)不能在计算机上直接运行,必须首先被一种称之为汇编程序的系统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才能由计算机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