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由负米

合集下载

10个中华孝道故事

10个中华孝道故事

10个中华孝道故事1.仲由“百里负米”:仲由从小家境贫寒,年幼时十分孝顺。

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他不论刮风下雨都要去百里之外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

2.闵损“单衣顺母”:闵损生母早死,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芦花做的“棉衣”。

父亲知道后要休掉继母,闵损却劝说父亲留下继母,从而保全了一家人。

3.郯子“鹿乳奉亲”:郯子为了治疗父母的眼疾,披上鹿皮进深山,钻入鹿群,挤取鹿乳供父母服用。

4.老莱“戏彩娱亲”:为了不使自己老来寂寞,老莱假装自己不老,还嬉戏顽皮,以娱双亲。

5.董永“卖身葬父”:董永为了使父亲得以安葬,甘愿卖身做奴隶。

6.江革“行佣供母”:战乱时期,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乞求不要杀他。

贼人被他的孝心感动,不杀他,还给他衣服和食物。

7.庾黔娄“尝粪忧心”:南齐时的庾黔娄,为县令时只有二十六岁。

他从小家庭观念重,外出做官内心不安。

一天庾黔娄突然流鼻血,心想这是父亲生病时的前兆。

黔娄不顾一切辞官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心神不定地推算凶吉。

8.陆绩“怀橘遗亲”: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官员。

六岁时,他随父亲陆康到九江拜见袁术。

袁术用橘子招待他们,陆绩偷偷地往怀里藏了三个。

临走时,陆绩拜谢袁术,橘子从怀中滚落在地。

9.黄香“扇枕温席”:东汉时的黄香九岁丧母,夏天天气炎热,他便在父亲睡觉的床前扇扇子,使蚊虫不来叮咬父亲。

冬天则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热被窝再让父亲上床睡觉。

10.吴猛“恣蚊饱血”:晋朝时的吴猛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夏夜,吴猛让蚊子在他身上恣意叮咬自己而不驱赶它们,目的是让蚊子吸饱了血不再叮咬父母。

百里负米

百里负米

故事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是孔子的学生。

他非常孝敬父母。

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

经常吃野菜度日。

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

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

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

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

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地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呵口气,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极其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

楚王聘他当官,对他很是礼遇。

俸禄非常优厚。

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感叹,哀伤父母早早过世。

他是多么希望父母仍然在世,和他一起过这样的好生活呀!可是即使他想再负米往返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评说:子路不仅是一个孝子,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敬重老师的人,但他个性刚猛,比较急躁,所以孔子给他以特别的教诲。

有一次子路将要出使他国,向孔子辞行,孔子就以五种禁诫之事赠予子路,为政时要注意:不强不达、不忠无亲、不恭失礼、不信无复、不劳无功,希望他能好好地以五种禁诫来警示自己。

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地递减。

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

如果没有办法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养他们,等到你想要来报答亲恩的时候,为时已晚。

但愿我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

仲由负米

仲由负米

【仲由负米】子路尽力。

负米奉亲。

亲没仕楚。

叹不及贫。

【原文】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

常食藜藿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没。

南游于楚。

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

累茵而坐。

列鼎而食。

乃叹曰。

虽欲食藜藿。

为亲负米。

不可得也。

孔子曰。

由也事亲。

可谓生事尽力。

死事尽思者也。

李文耕谓事亲之事。

承颜日短。

报德思长。

如仲氏子者。

方乐负米之欢。

旋抱衔恤之痛。

思藜藿而不得。

列钟鼎而徒然。

子欲养而亲不待。

盖千古有同慨也。

为子者幸而逮存。

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白话解释】周朝时候。

有个贤人。

姓仲。

名叫由。

表字就叫子路。

他的家里穷苦得很。

天天所吃的。

都是些藜呀、藿呀。

那一类不好的蔬菜。

因为奉养爷娘的缘故。

常常出去。

到百里以外。

背了米回来给爷娘吃。

等到他的爷娘都去世了以后。

他就往南方游历。

游到楚国地方。

楚王就聘他做了官。

他跟随的车骑有一百辆的多。

他积聚的谷米。

有一万钟的富。

坐的时候。

便茵褥重叠。

吃的时候。

便鼎食满前。

他就叹气着说。

我现在虽然富贵。

但是要想像从前一样吃着藜藿的蔬菜。

仍旧到百里以外去背米来养爷娘。

这世里断断不能够再有这种日子了。

叫我怎不伤心呢。

孔子说道。

仲由的服事爷娘。

可以说是活着尽了力。

死了尽着追思的了。

读《仲由负米》有感

读《仲由负米》有感

读《仲由负米》有感三(1)班胡晓彦今天,我读了《仲由负米》这个故事,被他的孝心深深打动。

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孔子的得意弟子。

他从小家境贫寒,为了父母能吃到米,每天要到百里之外买米,不管寒风烈日,甘之如饴!父母过世后,他出去为官,每日山珍海味,他却常常感叹,父母不能和他一起享受更好的生活。

什么是孝?孔子说:“色难。

”就是给长辈一个好脸色很难。

和颜悦色和父母说话本身就是孝!孟子说:“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曾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有的同学才上二年级,就敢大声训斥父母,这孝顺吗?有的同学上学发现忘记带作业,竟然埋怨家长没给收拾好书包,这孝顺吗?还有的同学因为没有考出还成绩或者生活中遇到挫折就去跳楼,这孝顺吗?父母很辛苦,他们也会犯错误,不管怎样都不能训斥父母,《弟子规》中说:“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它告诉我们和父母说话要和颜悦色,即便是父母犯了错误,他们不听劝谏,我们要反反复复好好的说,不能有任何的抱怨。

孝顺父母可以解忧?我们一起来试试。

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要好好的爱惜。

黄老师说过我们的到来是母亲承受巨大的痛苦换来的,我们回报父母,犹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们是小学生了,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父母代劳,这不就是孝吗?我们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不去伤害它,这不也是孝吗 ? 我们照顾好弟弟妹妹,相亲相爱,这不也是孝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父母,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和其他长辈,不就是我们努力创建的和谐、文明的社会吗?我要做个孝顺的孩子!!。

百里负米

百里负米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心灵感悟:孝不分贵贱,人在一生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只会一天天减短。

尤其在现今,很多人从小就离家,读书十几年,然后又结婚生子独自生活。

因此很多父母感慨地说,不奢求子女孝顺发达,只要不让人担忧操心,就非常满足了。

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要趁父母都在身边时好好孝敬父母~不要等年华老去~双亲不在之时懊悔当初~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心灵感悟:孝不分贵贱,人在一生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只会一天天减短。

尤其在现今,很多人从小就离家,读书十几年,然后又结婚生子独自生活。

因此很多父母感慨地说,不奢求子女孝顺发达,只要不让人担忧操心,就非常满足了。

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要趁父母都在身边是好好孝敬父母~不要等年华老去~双亲不在之时懊悔当初~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子路负米

子路负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二(2)班的****,今天我来给大家讲的是中华美德故事《子路百里负米》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非常孝敬父母。

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的节俭,经常吃野菜度日。

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

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

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

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脚被冻僵了。

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呵口气暖暖,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

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非常多,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哀伤父母早早过世。

他是多么希望父母仍然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生活呀!可是即使他想再负米往返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的减少,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

如果没有办法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养他们,等到你想来报答亲恩的时候,为时已晚。

但愿我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改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的聆听!。

百里负米的故事

百里负米的故事

百里负米的故事百里负米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百里负米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师从孔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在仲由少年时,遇到一场大旱,当地粮食价格飞涨。

他家里比较穷,实在买不起高价粮,只好吃野菜度日。

这样过了几天,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年纪大的父母长此下去怕是吃不消,很是担心。

这时恰巧有消息传来,说百里以外沂河的粮价比较便宜,仲由就辞别父母,带上家里所有的钱拿着粮袋子奔沂河了。

仲由家没有车和马,他只能徒步而行。

为了省钱,自然就没有住店,反正是累了就睡,歇过乏来就走,这样走了三四天才到。

到了沂河粮店一看,时间太晚了,粮店都关门了。

他只好夜宿在粮店的房檐下。

第二天天一亮,他第一个就买好了白米,然后急匆匆往回赶。

才走了几里路,他就听到肚子咕噜噜地叫,该吃东西了。

这路上的三四天,他都是靠着从家里带的野菜团子支撑下来的,可现在往腰里一摸,发现野菜团子都吃完了,这可怎么办呢?这时候的仲由是饥肠辘辘,闻着袋子里白米的香味,不由直咽口水。

看看回家的路,还有九十多里,他真想抓一把白米嚼一嚼吞下肚去,可是想到家里白发苍苍的父母,米又这么少,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可不吃东西又不行,他想找点野菜吃,可是没找到。

他又往远处的田地里一望,嘿,有主意了!再说仲由家中的二老,早也盼、晚也盼,终于盼着儿子仲由回来了。

他们倒不是特想吃到白米,主要是担心儿子,这时候兵荒马乱的.,可别出个差错。

仲由进了家门,把白米袋子往二老手里一放,说:“爹,娘,孩儿把白米买回来了,你们快点煮好吃点吧。

”仲由爹没接白米,而是看着瘦了一圈的儿子,心疼地说:“没想到这一路这么远,给你拿的野菜团子一定不够吧,有没有吃点白米?”仲由笑呵呵地说:“我吃了一点,真好吃啊。

”这时仲由娘一眼看见儿子的腰里鼓鼓囊囊的,一把翻出来,却发现是一大团豆叶,上面还有齿痕。

仲由背米【中国民间故事】

仲由背米【中国民间故事】

仲由背米【中国民间故事】
周朝春秋时候,鲁国有一个孩子,名叫仲由。

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为了填饱肚子,他经常跟随父母到山上挖野菜、采野果充饥。

可是,他的父母亲身体多病,不能经常吃野菜,怎么办呢?
那时候,他的家离集市很远,想要买到米粮,需要走百里的路程。

为了让父母亲吃到米饭,仲由不怕苦,不怕累,开始去百里之外买米,再把沉重的米袋背回家。

夏天,炎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仲由背着米,走在路上,汗水湿透了衣襟;冬天,刺骨的寒风阵阵吹过,仲由单薄的身子在风中颤抖,不知道在冰雪上摔倒多少次……
即便如此,仲由也毫不在意。

他想:“只要父母亲能吃到米,再苦再累,我也不怕!”
当他看到父母亲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时,仲由的心里开心极了!
就这样,不论刮风下雨,不怕酷暑严寒,仲由始终坚持着去百里之外背米。

他的孝行在乡亲们的口中流传着。

后来,仲由长大了,楚王敬佩他的德行,请他到楚国做了官,并赏赐给他万斗的米粮,上百辆马车。

从此,仲由过上了衣食丰足的日子。

遗憾的是,这时候,他的父母亲已经过世了。

每当仲由思忆起父母,回想到过去艰难的岁月时,他都会忍不住流下眼泪,心想:“如果父母亲能健康地活着,过上安康的日子,那该多好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仲有负米
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

非常孝敬父母。

她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有觉得自己吃得不好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能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很远很远的百米之外才能买到米,在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

百米之外这么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

然而,仲由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米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地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

夏日,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一会,只为了能早一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米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及其不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天山珍海味不断,吃的非常丰盛,过着富足的生活。

并没有因为物质生活的优越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感叹,因为他的父母不在了。

他多么希望他的父母在世时能和他一起过上好生活啊!可是父母不在了,即使他再想负米百
米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看你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孝,孝无贵贱之分,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只要有孝心,任何情形下,你都能曲承亲意。

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日子是一天一天递减的,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生的后悔。

如果没有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敬他们,等到你想报答亲恩的时候,为时已晚。

但愿我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及时行孝,不要追悔莫及到时候,才思亲、痛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