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习题第章滴定分析法

分析化学习题第章滴定分析法
分析化学习题第章滴定分析法

习题 1(酸碱滴定一)

1.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0.1000 mol·L-1的甲酸溶液,化学计量点pH是多少?计算用酚酞做指示剂(pH=9.0)时的终点误差。(参考答案)

答:

2.用mol·L-1的HCl溶液滴定20.00 mL mol·L-1的,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是多少?若用酚酞做指示剂(PT为9.0)计算终点误差。(参考答案)

答:

化学计量点前0.1%:

3.用0.1000 mol·L-1 HCl溶液滴定20.00 mL0.1000 mol·L-1的NaOH,若NaOH溶液中同时含有0.1000 mol·L-1的NaAc。计算化学计量点以及化学计量点前后0.1%时的pH。若滴定到pH7.0,终点误差有多大?(参考答案)

答:

(1) 化学计量点时,体系中有0.0500 mol·L-1 NaAc。

4.用0.2000 mol·L-1HCl溶液滴定0.2000 mol·L-1一元弱碱B(p K b=6.0),计算化学计量点的pH和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若所用溶液的浓度都是0.0200 mol·L-1,结果又如何?(参考答案)

答:

(1)化学计量点时

(2)当浓度为0.0200 mol·L-1时

5.计算0.1000 mol·L-1NaOH滴定0.1000 mol·L-1至pH=5.0和pH=10.0时的终点误差。(参考答案)

答:

滴定至pH=5.0,相当于滴定至

6.用克氏定氮法测定试样含氮量时,用过量的100 mL0.3 mol·L-1HCl吸收氮,然后用0.2 mol·L-1NaOH 标准溶液返滴。若吸收液中氨的总浓度为0.2 mol·L-1,计算化学计量点pH和返滴到pH为4.0及

7.0时的终点误差。(参考答案)

答:

化学计量点体系中的主体成份为

7.下列物质能否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使用什么标准溶液和指示剂。如果不能,可用什么方法使之适用于酸碱滴定法进行测定?

(1) 乙胺;(2) ; (3) HF ; (4) NaAc ;

(5) ; (6) 硼砂;(7) 苯胺 ; (8)

(参考答案)

8.下列各溶液能否用酸碱滴定法测定,用什么滴定剂和指示剂,滴定终点的产物是什么?

(1) 柠檬酸;

(2) NaHS ;

(3) 氨基乙酸

钠;

(4) 顺丁烯二

酸;

(5)

(6) 0.5M 氯乙酸 + 0.01 mol·L -1醋酸

(参考答案)

9.设计下列混合物的分析方案:

(1) ;(2) 硼酸+硼砂混合物;

(3) (参考答案)

答:

习题 2(酸碱滴定二)

10.标定HCl溶液时,准确称取0.3042克,灼烧成以后,溶于水用HCl滴定,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用去HCl22.38 mL,计算HCl溶液的浓度。(参考答案)

答:

11.现有一含磷样品,称取样品1.000克,经过处理后,以钼酸铵沉淀磷为磷钼酸铵,用水洗去过量的钼酸

铵后,用0.1000 mol·L-1NaOH50.00 mL溶解沉淀。过量的NaOH用0.2000 mol·L-1滴定,以酚酞作指示剂,用去10.27 mL,计算试样中的磷和五氧化二磷的百分含量。(参考答案)

答:

12.有一含与NaOH的混合物。现称取试样0.5895克,溶于水中,用0.3000 mol·L-1HCl滴定至酚酞变色时,用去HCl 24.08 mL,加入甲基橙后继续用HCl滴定,又消耗去HCl 12.02 mL.试计算试样中

与NaOH的百分含量。

(参考答案)

答:

13.某试样含有、及其它惰性物质。称取试样0.3010克,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用去0.1060

mol·L-1的HCl溶液20.10 mL,继续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共用去HCl47.70 mL,计算试样中与

的百分含量。

(参考答案)

答:

习题 3(络合滴定一)

1.以EDTA滴定同浓度的溶液,若pH=5.5,计算滴定突跃,选用二甲酚橙为指示剂是否合适?(参考答案)

答:

E t= ±0.1%

lg αY(H) = 5.5 (pH=5.5)

lg K CdY = lg K CdY - lgαY(H)

= 16.5 - 5.5 = 11.0

lg cK= -2 + 11.0 = 9.0

查图:ΔpM = ±1.5

pM sp = (p c + lg K)/2

= (2+11.0)/2

= 6.5

滴定突跃为pCd = 6.5±1.5(5.0-8.0)

查二甲酚橙:pCd t = 5.0

答:选用二甲酚橙是合适的。

2.铬蓝黑R的酸离解常数,它与镁的络合物稳定常数K MgIn=107.6。计算

pH=10.0时P(Mg)t值。若以它为指示剂,在pH=10.0时以EDTA滴定同浓度的,终点误差多大?(参考答案)

答:

3.以EDTA滴定浓度均为、混合液中的,溶液pH 为5.0,以PAN为指示剂,计算终点误差。问化学计量点和终点时CaY的平衡浓度各是多大?(参考答案)答:

查表:

终点:

4.用控制酸度的方法分步滴定浓度均为的和,若EDTA浓度也为

,计算:

(1)滴定的合适酸度范围;[最大,不沉淀]

(2)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滴定的最佳pH值;

(3)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在pH=5.5继续滴定,终点误差多大?(参考答案)

(1) 查表:

查表:pH = 2.1

即最高酸度为pH = 2.1

pH = 3.2

即最低酸度为pH = 3.2滴定Th4+的合适酸度范围为pH2.1—3.2。

(2)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的最佳酸度为

5.用的EDTA滴定浓度均为的,混合液中的。以乙酰丙酮掩蔽,终点时未与铝络合的乙酰丙酮总浓度为0.1 mol·L-1 ,pH=5.0 ,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计算终点误差。(乙酰丙酮的p K a=8.8 ,忽略乙酰丙酮与Pb2+络合)(参考答案)

答:

6 .称取含和的试样0.2015 g,试样溶解后,在pH2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加热至50℃左右,以0.02008 mol·L-1的EDTA滴定至红色消失,消耗EDTA15.20 mL。然后加入上述EDTA标液25.00 mLl,

加热煮沸,调pH4.5,以PAN为指示剂,趁热用0.02112 mol·L-1标准溶液返滴,用去8.16 mL。求试样中与的百分含量。(参考答案)

答:

7.移取,,的试液25.00 mL,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在pH=1用0.02015 mol·L-1 EDTA滴定,用去20.28 mL。调pH=5.5用EDTA滴定又用去30.16 mL,再加入邻二氮菲,用0.02002 mol·L-1

标准溶液滴定,计用去10.15 mL。计算溶液中,,的浓度。(参考答案)答:

= 0.02015×20.28/25.00

= 0.01634 (mol/L)

= 0.02002×10.15/25.00

= 0.008128 (mol/L)

= (0.02015×30.16 - 0.02002×10.15)/25.00

= 0.01618 (mol/L)

注:过程反应中:

pH 1,滴定Bi3+

pH 5.5 ,滴定Pb2+ , Cd2+

加邻二氮菲,与Cd2+形成络合物,析出等物质量的EDTA,然后用标准Pb2+滴定析出的EDTA。

8.拟定分析方案,指出滴定剂、酸度、指示剂及所需其它试剂,并说明滴定方式。

(1)含有的试液中测定。

(2),混合液中两者的测定;(举出三种方案)(参考答案)

答:

(1)含有的Fe3+的试液中测定Bi3+。

答:在pH=1的酸性介质中,加入抗坏血酸将Fe3+还原为Fe2+,以0.01mol·L-1EDTA直接滴定,指示剂选用二甲酚橙。

(2)Zn2+,Mg2+混合液中两者的测定;(举出三种方案)

答:

1.控制酸度分别滴定。

∵ΔlgK =7.8 ,

∴所以可以在不同的pH介质中分别滴定。

测Zn2+:在pH 5~6的六次二甲基四胺缓冲体系中,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以0.01M EDTA滴定至溶液从红色变为亮黄。

测Mg2+:在上述溶液中加入pH 10的氨性缓冲体系中,以为铬黑T指示剂,以0.01M EDTA滴定至溶液从红色变为蓝色。

2.掩蔽法。

9.若配制EDTA溶液的水中含有,判断下列情况下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以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用以滴定试液中的,二甲酚橙为指示剂;

(2)以金属锌为基准物质,二甲酚橙为指示剂标定EDTA,用以测定试液中的含量;

(3)以金属锌为基准物质,铬黑T为指示剂标定EDTA,用以测定试液中的含量。(参考答案)

答:

设EDTA溶液中含EDTA浓度为,Ca2+的浓度为

(1)标定(pH=10):Ca2+ +Y =CaY

CaY原有不变,

测定(pH=5~6):Zn2+ +Y=ZnY

CaY→ Ca2+ +Y

即:CaY+Zn2+=ZnY+Ca2+

c实↑,EDTA实际浓度增大,所耗体积减少,

(2)标定(pH=5~6):Zn2+ +Y=ZnY

Ca2+游离状。

测定(pH=10):EDTA中的Ca2+与EDTA作用,使EDTA实际浓度减小,滴定时所耗体积增大,结果偏高。

(3)标定测定都是在氨性缓冲体系中进行,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

标定(pH=10):Zn2+ +Y=ZnY

CaY+Zn2+=ZnY+Ca2+

Ca2+ +Y =CaY

测定(pH=10):Ca2+ +Y =CaY

沉淀滴定法.

第五节沉淀滴定法 教学目的: 1、掌握沉淀滴定法对反应的要求。 2、掌握银量法确定理论终点的方法原理。 3、明确分级沉淀及沉淀转化的概念。 4、理解测定氯化物的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莫尔法(铬酸钾作指示剂)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一、方法简介 沉淀滴定法(precipitation titration):也称容量分析法(volumetric precipitation method),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用作沉淀滴定的沉淀反应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反应速度快,生成沉淀的溶解度小; (2)反应按一定的化学式定量进行; (3)有准确确定理论终点的方法。 应用范围:含量在1%以上的卤素化合物和硫氰化物的测定。 解释:沉淀反应很多,但能用于沉淀滴定的沉淀反应并不多,因为很多沉淀的组成不恒定,或溶解度较大,或形成过饱和溶液,或达到平衡速度慢,或共沉淀现象严重等。目前比较有实际意义的是生成微溶性银盐的沉淀反应。 Ag++ Cl- = AgCl↓ Ag++ SCN- =AgSCN↓ 以这类反应为基础的沉淀滴定法称为银量法。主要测定Cl-、Br-、I-、Ag+及SCN-等。 如有一些沉淀HgS、PbSO4、BaSO4等也可用于沉淀滴定法,但重要性不及银量法。

二、银量法确定理论终点的方法 莫尔法 银量法佛尔哈德法 法杨司法 1、莫尔法 什么是莫尔法?以铬酸钾作指示剂的银量法称为“莫尔法”。 以铬酸钾为指示剂,在中性或弱碱性介质中,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测定卤素化合物含量。 (1)指示剂作用原理: Ag+ + Cl- AgCl↓白Ksp(AgCl)= 1.8 ×10-9 Ag+ + CrO42-Ag2CrO4↓橙色Ksp(Ag2CrO4)= 2 ×10-12 因为AgCl和Ag2CrO4的溶度积不同,因而发生分级沉淀,当AgCl沉淀完全后,稍过量的AgNO3标准溶液与K2CrO4指示剂反应生成Ag2CrO4↓砖红色(量少时为橙色)。 平衡时,[Ag+]·[Cl-] = Ksp AgCl 设溶液中[Cl-] = [CrO4]2-= 0.1mol/L Ksp AgCl 1.8 ×10-10 [Ag+]AgCl = = = 1.8×10-9(mol/L) [Cl-] 0.1 Ksp(Ag2CrO4) 2 ×10-12 = = = 4.5×10-6(mol/L)[Ag+]Ag 2CrO4 [CrO42-] 0.1 由此可见:[Ag+][Cl-]首先大于Ksp AgCl,则AgCl开始沉淀。 [Cl-]消耗完之后,AgNO3和CrO42-生成Ag2CrO4沉淀。 (2)铬酸钾指示剂的适合用量的计算 根据溶度积原理: Ag++ Cl- = AgCl K SP = 1.8×10-10

(完整版)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1-1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1)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随机误差影响精密度,对准确度无影响。 (3)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4)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2 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 (1)天平两臂不等长(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2+。 1-3填空 (1)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密度应用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空白试验的目的是。 (3)F检验的目的是。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1~d5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6为。 1-4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纯品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4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为20.10%,20.03%,20.04%,20.05%。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变异系数。 1-5有一铜矿样品,w(Cu) 经过两次平行测定,分别为24.87%和24.93%,而实际w(Cu)为25.05%,计算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相差。 1-6某试样5次测定结果为:12.42%,12.34%,12.38%,12.33%,12.47%。用Q值检验法和4d检验法分别判断数据12.47%是否应舍弃?(P = 0.95) 1-7某分析人员测定试样中Cl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21.64%,21.62%,21.66%,21.58%。已知标准值为21.42%,问置信度为0.95时,分析结果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1-8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试样的结果如下: 10℃::96.5%,95.8%,97.1%,96.0% 37℃:94.2%,93.0%,95.0%,93.0%,94.5% 试比较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P = 0.95)温度对测定是否有影响?

分析化学滴定方法

概述 一、络合滴定中的滴定剂: 络合滴定法:以络合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称为络合滴定法。络合剂:在络合反应中,提供配位原子的物质称为配位体,即络合剂。无机络合剂:⑴无机络合剂的分子或离子大都是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单齿配位体,它们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是逐级进行的; ⑵络合物的稳定性多数不高,因而各级络合反应都进行得不够完全; ⑶由于各级形成常数彼此相差不大,容易得到络合比不同的一系列络合物,产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从而难以确定反应的计量关系和滴定终点。 2、有机络合剂: ⑴有机络合剂分子中常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称之为多齿配位体。 ⑵与金属离子络合时可以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螯合物,在一定的条件下络合比是固定的。 ⑶生成的螯合物稳定,络合反应的完全程度高,能得到明显的滴定终点。 三氨羧络合剂:它是一类含有氨基二乙酸—N(CH2COOH)2基团的 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氨氮和羧氧两种配位能力很强的配位原子。 能够用于络合滴定的反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形成的络合物要相当稳定,K形≥108,否则不易得到明显的滴定终点。 二、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络合数必须固定(即只形成一种配位数的络合物)。 三、反应速度要快。 四、要有适当的方法确定滴定的计量点。 二、EDTA及其二钠盐的性质: 乙二胺四乙酸是含有羧基和氨基的螯合剂,能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在化学分析中,它除了用于络合滴定以外,在各种分离、测定方法中,还广泛地用作掩蔽剂。 乙二胺四乙酸简称EDTA或EDTA酸,常用H4Y表示。白色晶体,无毒,不吸潮。在水中难溶。在22℃时,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0.02克,难溶于醚和一般有机溶剂,易溶于氨水和NaOH溶液中,生成相应的盐溶液。 一、EDTA的结构:在水溶液中,其以双偶极离子存在。 当H4Y溶解于酸度很高的溶液中,它的两个羧基可再接受H+而形成H6Y,这样EDTA就相当于六元酸,有六级离解平衡。 Ka1 Ka2 Ka3 Ka4 Ka5 Ka6 10-0.90 10-1.60 10-2.00 10-2.67 10-6.16 10-10.26 由于EDTA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小,通常将其制成二钠盐,一般也称EDTA或EDTA二钠盐,常以Na2H2Y·2H2O形式表示。 二、性质: 溶解度小难溶于酸和有机溶剂,易溶于碱。所以常用EDTA的二钠盐。(Na2H2Y·2H2O)以双极分子存在。在强酸溶液中,结合两个H而形成六元酸H6Y,存在七种型体,H6Y、H5Y、H4Y、H3Y、H2Y、HY和Y,六个解离常数分布分数的计算与多元酸的分布分数相同。 滴定时必须控制酸度。Y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为稳定。三、二钠盐: 结构:HOOC-CH2 CH2-COONa

《分析化学》第七章沉淀滴定法

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

【组织教学】 1、师生互致问候语 2、考勤、组织教学。 【导入】 用于沉淀滴定法的沉淀反应必须符合下列几个条件: 1.生成的沉淀应具有恒定的组成,而且溶解度必须很小; 2.沉淀反应必须迅速、定量地进行; 3.能够用适当地指示剂或其他方法确定滴定地终点。 其中,银量法应用较为广泛,根据滴定方式、滴定条件和选用指示剂的不同,将银量法分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及发扬司法,本次课程主要学习这三类方法,并通过习题巩固本章知识点。 【课堂教学】 7.4沉淀滴定法 7.4.1摩尔法(Mohr)-用铬酸钾作指示剂AgNO 3 滴定NaCl 1.原理:Ag+ + Cl- = AgCl↓(白色)—滴定反应 Ag+ + CrO 42- = Ag 2 CrO 4 ↓(砖红色 ) —指示剂反应 计量点时:[][] 4.7 10 Ag Cl +-- ===1.25?10-5mol/L 2.指示剂浓度:K 2CrO 4 的最佳浓度为5.0?10-3mol/L3. pH:最宜范围为6.5-10.5(中 性或弱碱性). 4.适用范围:直接滴定Cl-、Br-。 5.干扰:凡能与CrO 4 2-或 Ag+生成沉淀的离子都干扰测定。如:Ba2+、Pb2+、Hg2+以 及PO 43-、AsO 4 3-、S2-、C 2 O 4 2-等。

7.4.2佛尔哈德法(Volhard)-铁铵矾(NH 4Fe(SO 4 ) 2 )作指示剂1.直接滴定法 -在硝酸介质中,用NH 4 SCN标准溶液滴定Ag+。(1)原理:Ag++ SCN- = AgSCN↓(白)滴定反应 Fe3+ + SCN- = FeSCN2+(红)指示剂反应 (2)溶液酸度控制在0.1-1mol/L之间 (3)Fe3+浓度一般控制在0.015 mol/L 2.返滴定法-测定鹵素离子(1)优点:选择性高。 (2)缺点:终点时,过量的SCN-易使下列反应发生: AgCl + SCN-=AgSCN+ Cl– 所以,溶液出现的红色不稳定,随着不断地摇动溶液,红色又逐渐消失,得不到正确的终点。 解决措施:分离AgCl沉淀 b.用有机溶剂将AgCl沉淀表面覆盖,使其不与溶液接触。 C.提高Fe3+的浓度以减小终点时SCN-的浓度,从而减小滴定误差。 7.4.3法扬司法(Fajans)-吸附指示剂吸附指示剂是一类有机燃料,当它被吸附在胶粒表面之后,可能是由于形成某种化合物而导致指示剂分子结构的变化,因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AgNO 3 滴定Cl-,用荧光黄作指示剂。HFI=H++FI- AgCl?Ag++ FI-(黄绿色)=AgCl?Ag+?FI-(淡红色) 注意: (1)应尽量使沉淀的比表面大一些。 (2)被滴定离子的浓度不能太低 (3)避免在强的阳光下进行滴定。

分析化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1. 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 2. 分析化学的方法根据试样用量可以分为哪几类?每一类的量的要求多少? 3. 分析化学的方法根据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可以分为哪几类?每一类的量的要求多少?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一、选择题 1. 两位分析人员对同一含SO42-的试样用重量法进行分析,得到两组数据,要判断两人分析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用哪一种方法( ) A. Q检验法 B. F检验法 C. u检验法 D. t检验法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误差是以真值为标准的,偏差是以平均值为标准的,所谓“误差”实质上是偏差 B. 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不可测量的 C. 对偶然误差来说,大小相近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D. 标准偏差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测定的数据而获得的 3. 可用于减少测量过程中的偶然误差的方法( ) A. 进行对照实验 B. 进行空白试验 C. 进行仪器校准 D. 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4.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中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 A. 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 B. 使用天平时,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C. 砝码受腐蚀 D. 滴定时,不同的人对指示剂颜色判断稍有不同 5. 当置信度为0.95时,测得Al2O3的置信区间为(35.21+0.10)%,其意义是( ) A. 在所测定的数据中有95%在此区间内 B. 若再进行测定,将有95%的数据落入此区间内 C. 总体平均值μ落入此区间的概率为0.95 D. 在此区间内包含μ值的概率为0.95 6. 下列有关偶然误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偶然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 B. 偶然误差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分析化学题库_滴定分析法

II 滴定分析法 2.3.1 酸碱滴定法 一、选择题 1 OH -的共轭酸是(B ) A. H + B. H 2O C. H 3O + D. O 2- 2 在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C ) A. HOAc-NaOAc B. H 3PO 4-H 2PO 4- C. +NH 3CH 2COOH-NH 2CH 2COO - D. H 2CO 3-HCO 3- 3 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K a 与K b 的关系是(B ) A. K a ·K b =1 B. K a ·K b =K w C. K a /K b =K w D. K b /K a =K w 4 c (NaCl) = 0.2mol?L -1的NaCl 水溶液的质子平衡式是(C ) A. [Na +] = [Cl -] = 0.2mol?L -1 B. [Na +]+[Cl -] = 0.2mol?L -1 C. [H +] = [OH -] D. [H +]+[Na +] = [OH -]+[Cl -] 5 浓度相同的下列物质水溶液的pH 最高的是(D ) A. NaCl B. NH 4Cl C. NaHCO 3 D. Na 2CO 3 6 在磷酸盐溶液中,H 2PO 4-浓度最大时的pH 是(A ) (已知H 3PO 4的解离常数p K a1 = 2.12,p K a2 = 7.20,p K a3 = 12.36) A. 4.66 B. 7.20 C. 9.78 D. 12.36 7 今有一磷酸盐溶液的pH = 9.78, 则其主要存在形式是(A ) (已知H 3PO 4的解离常数p K a1 = 2.12,p K a2 = 7.20,p K a3 = 12.36) A. HPO 42- B. H 2PO 4- C. HPO 42- + H 2PO 4 D. H 2PO 4-+ H 3PO 4 8 在pH = 2.67~6.16的溶液中,EDTA 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B ) (已知EDTA 的各级解离常数分别为10-0.9、10-1.6、10-2.0、10-2.67、10-6.16和10-10.26) A. H 3Y - B. H 2Y 2- C. HY 3- D. Y 4- 9 EDTA 二钠盐(Na 2H 2Y)水溶液pH 约是(D )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

一、酸碱滴定 原 理 酸碱滴定法就是以酸、碱之间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法。 基本反应H++ OH- = H 2 O 滴定曲线与直接滴定的条件 强碱滴定强酸强碱滴定弱酸强酸滴定弱碱 cK a≥10-8 cK b≥10-8多元酸的滴定混合酸的滴定多元碱的滴定 c o K a1 ≥10-9 K a1 /K a2 >104 两种弱酸混合: C HA K HA ≥10-9 c HA K HA /c HB K HB >104 c o K b1 ≥10-9 K b1 /K b2 >104 指 示 剂 酚酞、甲基橙酚酞、百里酚蓝甲基红、溴甲酚绿 指 示 指示剂在不同pH下颜色不同

剂原理 影响滴定突跃范围因素1、Ka:Ka越小,滴定突跃范围越小,甚至不会出现滴定突跃,Ka影响的就是滴定曲线的前半部分 2、滴定剂浓度:浓度越小,滴定突跃范围范围越小 标准溶液酸标准溶液碱标准溶液HCl NaOH 基 准 物 质 无水碳酸钠、硼酸邻苯二甲酸氢钾、苯甲酸 应 用 硼酸的测定、铵盐的测定、克氏定发、酸酐与醇类的测定等 酸 碱 溶 液 p H 计 算 一元弱酸两性物质 二元弱酸缓冲物质

二、配位滴定 原理配位滴定就是以络合反应(形成配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基本 反应 M+Y=MY 配合 物的 稳定 常数 酸效应αY(H) 干扰离子效应αY(N) 溶液酸度越大,αY(H)越大,表示酸效应引起的 副反应越严重。 αY(H)=1+β1[H+] +β2[H+] 2+β3[H+] 3+β 4[H+] ?+β? [H+] ? [Y]越小,αY(N)越大,表示干扰离子 效应引起的副反应越严重。 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αM(OH)、αM(L)及总副 反应αM Y的总副反应αY 条件稳定常数K’MY αM越小,αY越小,K’MY越小,配合物稳定性越 大 滴定 条件 准确直接滴定的条件 K’MY≥10-6 分别滴定的条件 K’MY≥10-6,△lgK≥5 配位1、无机配位剂2、有机配位剂:EDTA、CyDTA、EGTA、EDTP等

分析化学第七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答案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思考题 1.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之。 答:在重量分析法中,沉淀是经过烘干或灼烧后再称量的。沉淀形式是被测物与沉淀剂反应生成的沉淀物质,称量形式是沉淀经过烘干或灼烧后能够进行称量的物质。有些情况下,由于在烘干或灼烧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使沉淀转化为另一物质。故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BaSO4,其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相同,而在测定Mg2+时,沉淀形式是MgNH4PO4·6H2O,灼烧后所得的称量形式却是Mg2P2O7。 2.为了使沉淀定量完全,必须加人过量沉淀剂,为什么又不能过量太多? 答:在重量分析法中,为使沉淀完全,常加入过量的沉淀剂,这样可以利用共同离子效应来降低沉淀的溶解度。沉淀剂过量的程度,应根据沉淀剂的性质来确定。若沉淀剂不易挥发,应过量20%~50%;若沉淀剂易挥发,则可过量多些,甚至过量100%。但沉淀剂不能过量太多,否则可能发生盐效应、配位效应等,反而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3.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发生影响的?在分析工作中,对于复杂的情况,应如何考虑主要影响因素? 答: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共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配位效应,温度,溶剂,沉淀颗粒大小和结构等。共同离子效应能够降低沉淀的溶解度;盐效应通过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加;酸效应是由于溶液中H+浓度的大小对弱酸、多元酸或难溶酸离解平衡的影响来影响沉淀的溶解度。若沉淀是强酸盐,如BaSO4,AgCl等,其溶解度受酸度影响不大,若沉淀是弱酸或多元酸盐[如CaC2O4、Ca3(PO4)2]或难溶酸(如硅酸、钨酸)以及与有机沉淀剂形成的沉淀,则酸效应就很显著。除沉淀是难溶酸外,其他沉淀的溶解度往往随着溶液酸度的增加而增加;配位效应是配位剂与生成沉淀的离子形成配合物,是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因为溶解是一吸热过程,所以绝大多数沉淀的溶解度岁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一沉淀,在相同质量时,颗粒越小,沉淀结构越不稳定,其溶解度越大,反之亦反。综上所述,在进行沉淀反应时,对无配位反应的强酸盐沉淀,应主要考虑共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弱酸盐或难溶酸盐,多数情况应主要考虑酸效应,在有配位反应,尤其在能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而沉淀的溶解度又不太大时,则应主要考虑配位效应。 4.共沉淀和后沉淀区别何在?它们是怎样发生的?对重量分析有什么不良影响?在分析化学中什么情况下需要利用共沉淀? 答:当一种难溶物质从溶液中沉淀析出时,溶液中的某些可溶性杂质会被沉淀带下来而混杂于沉淀中,这种现象为共沉淀,其产生的原因是表面吸附、形成混晶、吸留和包藏等。后沉淀是由于沉淀速度的差异,而在已形成的沉淀上形成第二种不溶性物质,这种情况大多数发生在特定组分形成稳定的过饱和溶液中。无论是共沉淀还是后沉淀,它们都会

最新分析化学 第1章 绪论 习题答案

第1章 绪论 第一章 概论 3.基准试剂主体含量大于99.9%;高纯试剂杂质含量少;专用试剂指在某一特殊应用 中无干扰,如光谱纯、色谱纯。 6.标定c (NaOH)=0.05mol ·L -1时,草酸m =0.05×0.025×63=0.08g 称量误差r 0.00020.25%0.1%0.08 E ==> 而m (邻)=0.05×0.025×204=0.26g r 0.00020.1%0.26E = < ∴选邻苯二甲酸氢钾好。 若c (NaOH)=0.2mol ·L -1,两种基准物都可称小样,都可以。 8.H 2C 2O 4·2H 2O 会失水,使标定的NaOH 结果偏低;测定有机酸的摩尔质量则偏高。 10.Na 2B 4O 7·10H 2O 、B 、B 2O 3和NaBO 2·4H 2O 与H + 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是1∶2、 2∶1、1∶1和2∶1。 1.1 30.0mL 0.150mol ·L -1的HCl 溶液和20.0mL 0.150mol ·L -1的Ba(OH)2溶液相混合,所得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计算过量反应物的浓度。 答案:12L 0.015m ol 2 30.0)(20.030.00.15020.00.1502)过)((Ba(OH)-?=?+?-??=量c 1.2 称取纯金属锌0.3250g ,溶于HCl 后,稀释到250mL 容量瓶中,计算c (Zn 2+)。 答案:13 2L 0.01988m ol 250.065.39100.3250)(Zn -+ ?=??=?=V M m c 1.3 欲配制Na 2C 2O 4溶液用于标定KMnO 4溶液(在酸性介质中),已知14L 0.10mol KMnO 51-?≈?? ? ??c ,若要使标定时两种溶液消耗的体积相近,问应配制多大浓度(c )的Na 2C 2O 4溶液?要配制100mL 溶液,应称取Na 2C 2O 4多少克? 答案:O 8H 10CO 2Mn 16H O 5C 2MnO 2222424++=++++-- ?? ? ??=??? ??4224O C Na 21KMnO 51n n ()()42242244O C Na O C Na 21KMnO KMnO 51V c V c ??? ? ??=???? ??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滴定分析法教学文稿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滴定分析法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 上册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合编 第五章滴定分析法 湛江师范学院化学科学与技术学院 杜建中

1.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2O,H2C2O4,H2PO4-,HCO3-,C6H5OH, C6H5NH3+,HS-, Fe(H2O)63+,R-NH+CH2COOH. 答: H2O的共轭碱为OH-; H2C2O4的共轭碱为HC2O4-; H2PO4-的共轭碱为HPO42-; HCO3-的共轭碱为CO32-; C6H5OH的共轭碱为C6H5O-; C6H5NH3+的共轭碱为C6H5NH2; HS-的共轭碱为S2-; Fe(H2O)63+的共轭碱为Fe(H2O)5(OH)2+; R-NH2+CH2COOH的共轭碱为R-NHCH2COOH。 2. 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2O,NO3-,HSO4-,S2-,C6H5O-,C u(H2O)2(OH)2, (CH2)6N4, R—NHCH2COO-,COO- C O O- 。 答:H2O的共轭酸为H3O+; NO3-的共轭酸为HNO3; HSO4-的共轭酸为H2SO4; S2-的共轭酸为HS-; C6H5O-的共轭酸为C6H5OH Cu(H2O)2(OH)2的共轭酸为Cu(H2O)3(OH)+; (CH2)6N4的共轭酸为(CH2)6N4H+; R-NHCH2COO-的共轭酸为R- NHCH2COOH, COO- C O O- 的共轭酸为COO- C O O-H 3.通过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写出(1)(NH4)2CO3、NH4HCO3溶液的PBE浓度为c(mol/L)。 解: (NH4)2CO3 = 2NH4+ + CO32- CO32- + H2O = HCO3- + OH - HCO3- + H2O = H2CO3 + OH - NH4+=H+ + NH3 H2O = H+ + OH - MBE:[NH4+] + [NH3] = 2C [H2CO3] + [HCO3-] + [CO32-] = C

分析化学第一章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1.1在定量分析中,天平零点稍有移动,则误差类型为( B )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过失误差 1.2在定量分析中,砝码锈蚀,则误差类型为( A )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过失误差 1.3在定量分析中,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则误差类型为( C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过失误差 1.4在定量分析中,基准物放置空气中吸收了水分和 CO2 或所含结晶水部分风化,则误差类型为( A )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过失误差 1.5在定量分析中,滴定剂中含有少量待测组分,则误差类型为( A )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过失误差 1.6在定量分析中,沉淀洗涤时,少量沉淀因溶解而损失,则误差类型为( A )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过失误差 1.7在定量分析中,过滤沉淀时,出现穿滤现象而未发现,则误差类型为( C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过失误差 1.8在定量分析中,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则误差类型为( B )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过失误差 1.9在定量分析中,移液管、容量瓶的相对体积未进行校准,则误差类型为( A )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过失误差 1.10在定量分析中,甲乙两人用同样的方法测定,结果总不能一致,则误差类型为( B )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过失误差

1.21在差减法称量中第一次称量使用了磨损的硅码,则消除误差的方法( B )。 A.进行对照试验 B.进行空白试验 C.增加测定次数 D.遵守操作规程 E.校准仪器 F.校正分析方法 1.22把热溶液转移到容量并立即稀释至标线,产生的该误差需( A )。 A.进行对照试验 B.进行空白试验 C.增加测定次数 D.遵守操作规程 E.校准仪器 F.校正分析方法 1.23配标准溶液时,容量瓶内溶液未摇匀,消除该误差需( D )。 A.进行对照试验 B.进行空白试验 C.增加测定次数 D.遵守操作规程 E.校准仪器 F.校正分析方法。 1.24平行测定中用移液管取溶液时,未用移取液漂洗移液管,消除该误差需( D ) A.进行对照试验 B.进行空白试验 C.增加测定次数 D.遵守操作规程 E.校准仪器 F.校正分析方法 1.25将称好的基准物倒入湿烧杯,消除该误差需( C ) A.进行对照试验 B.进行空白试验 C.增加测定次数 D.遵守操作规程 E.校准仪器 F.校正分析方法。 1.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偏差是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值 B.算术平均偏差又称相对平均偏差 ∑x i -x C.相对平均偏差的表达式为d = n D.平均偏差是表示一组测量数据的精密度好坏的

分析化学习题第章滴定分析法

习题 1(酸碱滴定一) 1.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0.1000 mol·L-1的甲酸溶液,化学计量点pH是多少?计算用酚酞做指示剂(pH=9.0)时的终点误差。(参考答案) 答: 2.用mol·L-1的HCl溶液滴定20.00 mL mol·L-1的,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是多少?若用酚酞做指示剂(PT为9.0)计算终点误差。(参考答案) 答: 化学计量点前0.1%: 3.用0.1000 mol·L-1 HCl溶液滴定20.00 mL0.1000 mol·L-1的NaOH,若NaOH溶液中同时含有0.1000 mol·L-1的NaAc。计算化学计量点以及化学计量点前后0.1%时的pH。若滴定到pH7.0,终点误差有多大?(参考答案)

答: (1) 化学计量点时,体系中有0.0500 mol·L-1 NaAc。 4.用0.2000 mol·L-1HCl溶液滴定0.2000 mol·L-1一元弱碱B(p K b=6.0),计算化学计量点的pH和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若所用溶液的浓度都是0.0200 mol·L-1,结果又如何?(参考答案) 答: (1)化学计量点时

(2)当浓度为0.0200 mol·L-1时

5.计算0.1000 mol·L-1NaOH滴定0.1000 mol·L-1至pH=5.0和pH=10.0时的终点误差。(参考答案) 答: 滴定至pH=5.0,相当于滴定至

6.用克氏定氮法测定试样含氮量时,用过量的100 mL0.3 mol·L-1HCl吸收氮,然后用0.2 mol·L-1NaOH 标准溶液返滴。若吸收液中氨的总浓度为0.2 mol·L-1,计算化学计量点pH和返滴到pH为4.0及 7.0时的终点误差。(参考答案) 答: 化学计量点体系中的主体成份为 7.下列物质能否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使用什么标准溶液和指示剂。如果不能,可用什么方法使之适用于酸碱滴定法进行测定? (1) 乙胺;(2) ; (3) HF ; (4) NaAc ; (5) ; (6) 硼砂;(7) 苯胺 ; (8) (参考答案)

滴定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 一、特点和种类 滴定分析法,是化学分析法的一种,将一种已知其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标准溶被)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化学反应完全时为止,然后根据所用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可以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或称容量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又叫容量分析法,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溶液中(或者将被测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直到所加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测量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它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 (一)特点 1. 加入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恰好是化学计量关系; 2. 此法适于组分含量在1%以上各种物质的测定; 3. 该法快速、准确、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4.用途广泛。 (二)分类 根据标准溶液和待测组分间的反应类型的不同,分为四类 1. 酸碱滴定法——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2. 配位滴定法——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3. 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4. 沉淀滴定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5. 非水溶液滴定法--愉滴定反应的介质分类 (三)滴定 滴定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为止,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这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滴定液。 将滴定液从滴定管中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的过程叫做滴定。 当加入滴定液中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完成时,反应达到了计量点。 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转变点称为滴定终点。 滴定终点与计量点不一定恰恰符合,由此所造成分析的误差叫做滴定误差。 (四)具备条件 适合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反应必须按方程式定量地完成,通常要求在99.9%以上,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2)反应能够迅速地完成(有时可加热或用催化剂以加速反应)。 (3)共存物质不干扰主要反应,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其干扰。 (4)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计量点(指示滴定终点)。 (四)分析方式 1、直接滴定法

分析化学第四版 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 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 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 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 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 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第三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由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由分子的各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 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激发到较高能级上处于激发态。但激发态的原子很不稳定,一般约在10-8 s内返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而发射出的特征谱线形成的光谱称为原子发射光谱; 当基态原子蒸气选择性地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辐射后跃迁到较高能态,这种选择性地吸收产生的原子特征的光谱称为原子吸收光谱。 3、线光谱和带光谱: 4、光谱项和光谱支项; 用n、L、S、J四个量子数来表示的能量状态称为光谱项,符号为n 2S + 1 L; 把J值不同的光谱项称为光谱支项,表示为n 2S + 1 L J。 5、统计权重和简并度; 由能级简并引起的概率权重称为统计权重; 在磁场作用下,同一光谱支项会分裂成2J+1个不同的支能级,2J+1称为能级的简并度。 6、禁戒跃迁和亚稳态; 不符合光谱选择定则的跃迁叫禁戒跃迁; 若两光谱项之间为禁戒跃迁,处于较高能级的原子具有较长的寿命,原子的这种状态称为亚稳态。 7、 8、 9、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 荧光和磷光都是光致发光,是物质的基态分子吸收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辐射激发至单重激发态,再由激发态回到基态而产生的二次辐射。 荧光是由单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的光辐射, 磷光是单重激发态先过渡到三重激发态,再由三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而产生的光辐射。 化学发光是化学反应物或反应产物受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激发而产生的光辐射。 10、拉曼光谱。 拉曼光谱是入射光子与溶液中试样分子间的非弹性碰撞引起能量交换而产生的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形成的光谱。 第四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高中化学滴定分析法

化学滴定分析法的详解 滴定分析法,作为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滴定分析可算是实验室中最最常用的定量方法了。 滴定分析法的优点 1、操作简单; 2、对仪器要求不高; 3、有足够高的准确度误差不高于0.2%; 4、方便,快捷; 5、便于普及与推广。 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条件 1、反应必须按方程式定量地完成,通常要求在99.9%以上,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反应能够迅速地完成(有时可加热或用催化剂以加速反应)。 3、共存物质不干扰主要反应,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其干扰。 4、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计量点(指示滴定终点)。 常见滴定分析法分类 酸碱滴定法 滴定分析法中,酸碱滴定最基本。 中心问题:“酸碱平衡”,本质是酸碱之间的质子传递。 配位滴定法 主要是:EDTA的结构、性质、配位平衡、稳定常数、滴定曲线、指示剂的选择及消除干扰的方法。 重点:配位平衡。在配位滴定中, 除主反应外, 还有各种副反应干扰主反应的进行, 反应条件对配位平衡有很大的影响。 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核心仍然是平衡,是以电子转移为依据的平衡,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很大。 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的核心是沉淀平衡。 重点是银量法, 根据确定终点的方法不同, 可分为摩尔法、福尔哈德法、吸附指示剂法。 滴定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滴定分析的共同特点是在滴定过程中,被测离子浓度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只要重点掌握酸碱滴定过程中pH值计算,其它几种滴定方法可依相同的思路加以解决。 通常把滴定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

(1)滴定开始前; (2)滴定开始至计量点前; (3)计量点时; (4)计量点后。 要了解滴定过程被测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首先必须弄清滴定各阶段溶液组成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相应组成的计算公式计算。 特别应注意的是: 滴定过程中达到计量点时滴定剂由不足99.9%到过量0.1%之间pH(PM,PE)的变化范围,即滴定突跃,这是选择指示剂的重要依据。 指示剂变色范围及影响因素 酸碱指示剂的颜色随溶液PH的改变而变化,其变色范围越窄越好,在化学计量点附近,PH稍有改变,指示剂立即由一种颜色变为另一种颜色,指示剂变色敏锐。 表: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

分析化学第一章习题

1.1 在定量分析中,天平零点稍有移动,则误差类型为(B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过失误差 1.2 在定量分析中,砝码锈蚀,则误差类型为(A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过失误差 1.3 在定量分析中,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则误差类型为(C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过失误差 1.4在定量分析中,基准物放置空气中吸收了水分和CO或所含结晶水部分风化,则误差类型为( A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过失误差 1.5 在定量分析中,滴定剂中含有少量待测组分,则误差类型为(A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过失误差 1.6 在定量分析中,沉淀洗涤时,少量沉淀因溶解而损失,则误差类型为(A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过失误差 1.7 在定量分析中,过滤沉淀时,出现穿滤现象而未发现,则误差类型为(C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过失误差 1.8 在定量分析中,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则误差类型为(B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过失误差 1.9 在定量分析中,移液管、容量瓶的相对体积未进行校准,则误差类型为(A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过失误差 1.10 在定量分析中,甲乙两人用同样的方法测定,结果总不能一致,则误差类型为( B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过失误差

1.21在差减法称量中第一次称量使用了磨损的硅码,则消除误差的方法 ( A. B. C. D. E. F. 1.22 A. B. C. D. E. F. 1.23 A. B. C. D. E. F. 1.24 ( A. B. C. D. E. F. 1.25 A. B. C. D. E. F. 1.26 A. 进行对照试验 进行空白试验 增加测定次数 遵守操作规程校准仪器 校正分析方法 把热溶液转移到容量并立即稀释至标线,产生的该误差需( A )0进行对照试验 进行空白试验 增加测定次数 遵守操作规程校准仪器 校正分析方法 配标准溶液时,容量瓶内溶液未摇匀,消除该误差需( D )0进行对照试验进行空白试验增加测定次数遵守操作规程校准 仪器校正分析方法。 平行测定中用移液管取溶液时,未用移取液漂洗移液管,消除该误差需) 进行对照试验进行空白试验增加测定次数遵守 操作规程校准仪器校正分析方法将称好的基准物倒入 湿烧杯,消除该误差需( C )进行对照试验 进行空白试验增加测定次数遵守操作规程校 准仪器校正分析方法。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偏差是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值 算术平均偏差又称相对平均偏差 C. 相对平均偏差的表达式为d D. 平均偏差是表示一组测量数据的精密度好坏的

(完整版)分析化学(高教第四版)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分析化学习题及答案(第四版) 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5. 某试样中汉MgO约30%,用定量法测定时,Fe有1%进入沉淀。若要求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0.1%,求试样中Fe2O3允许的最高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设Fe2O3的质量分数为Fe2O3,试样质量记为m样 测定的相对误差= = 即0.1% = Fe2O3 2Fe , nFe O = nFe Fe O = ,nFe O = mFe=nFe MFe=2nFe2O3 MFe=2 MFe= 代入 0.1%= 0.001= Fe O =0.043=4.3% 6. 某含Cl-试样中含有0.10%Br-,用AgNO3进行滴定时,Br-与Cl-同时被滴定,若全部以Cl-计算,则结果为20.0%。求称取的试样为下列质量时,Cl-分析结果的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a. 0.1000g, b. 0.5000g, c. 1.000g. 解:设Cl- 真实含量x,称取试样质量ms(g)。则 0.2000=x+ ∴x=0.200-0.001 =0.200-4.4 10-4=0.1996 E=x-T ∴绝对误差:4.4 10-4(即0.044%) 相对误差: 100%=0.22% 7. 某试样中含有约5%的S,将S氧化为SO42-,然后沉淀为BaSO4。若要求在一台灵敏度为0.1mg的天平上称量BaSO4的质量时可疑值不超过01.%,问必须称取试样多少克?解:设必须称取x克 S -- SO42---BaSO4 32.066 233.39 x 5% m BaSO 天平上的绝对误差 0.1mg 2 (两次读取) 相对误差= 0.1%= ∴ x= = =0.6g 8. 用标记为0.1000 HCl标准溶液标定NaOH溶液,求得浓度为0.1018 ,已知HCl溶液真实浓度为0.0999 ,标定过程中其他误差均小,可以不计,求NaOH溶液的真实浓度。 解:设真实浓度为x,则有OH-+H+=H2O HCL的相对误差应等于NaOH的相对误差 所以 = ∴x=0.1017

化学滴定分析法(早读任务单)

化学滴定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作为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滴定分析可算是实验室中最最常用的定量方法了。 一、滴定分析法的优点 1、操作简单; 2、对仪器要求不高; 3、有足够高的准确度误差不高于0.2%; 4、方便,快捷; 5、便于普及与推广。 二、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条件 1、反应必须按方程式定量地完成,通常要求在99.9%以上,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反应能够迅速地完成(有时可加热或用催化剂以加速反应)。 3、共存物质不干扰主要反应,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其干扰。 4、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计量点(指示滴定终点)。 三、常见滴定分析法分类 1、酸碱中和滴定法:滴定分析法中,酸碱滴定最基本。中心问题:“酸碱平衡”,本质是酸 碱之间的质子传递。 2、配位滴定法: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法。可用于对金属离子进行测定。若采用EDTA(乙二 胺四乙酸二钠)作配位剂测定金属原子,其反应可表示为M++nY4-===MY-(4n-1),式中M+表示金属离子,Y4-表示EDTA的阴离子。重点:配位平衡。在配位滴定中, 除主反应外, 还有各种副反应干扰主反应的进行, 反应条件对配位平衡有很大的影响。 3、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氧化还 原滴定法的核心仍然是平衡,是以电子转移为依据的平衡,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很大。 4、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的核心是沉淀平衡。沉淀滴定法是利用沉淀反应进行滴定、测量分析 的方法。生成沉淀的反应很多,但符合条件的却很少,实际上应用最多的是银量法,即利用Ag+与卤素离子的反应来测定Cl-、Br-、I-浓度。沉淀滴定所用的指示剂本身就是一种沉淀剂,滴定剂与被滴定物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要比滴定剂与指示剂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小,否则不能用这种指示剂。如用AgNO3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的含量时常以CrO2-4为指示剂,这是因为AgCl比Ag2CrO4更难溶。 四、滴定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滴定分析的共同特点是在滴定过程中,被测离子浓度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只要重点掌握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pH值计算,其它几种滴定方法可依相同的思路加以解决。 通常把滴定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 (1)滴定开始前;(2)滴定开始至计量点前;(3)计量点时;(4)计量点后。 要了解滴定过程被测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首先必须弄清滴定各阶段溶液组成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相应组成的计算公式计算。 特别应注意的是: 滴定过程中达到计量点时滴定剂由不足99.9%到过量0.1%之间pH(PM,PE)的变化范围,即滴定突跃,这是选择指示剂的重要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