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与滴定分析法概论答案
3.4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

(二)二元弱酸(碱)
H2
a2 -——A2A——HA
ka1
k
以草酸( H2C2O4)为例: 存在形式:H2C2O4、HC2O4-、C2O42-;(δ0、δ1、δ2 )总 [H2A]=cδ 0 浓度 c = [H2C2O4]+[HC2O4- ]+[C2O42-]
δ0= [H2C2O4] / c
= 1 / { 1+[HC2O4- ]/[H2C2O4]+[C2O42-]/[H2C2O4] } [HA]-=cδ 1 = 1 / { 1+Ka1/[H+] + Ka1Ka2/[H+]2 } = [H+]2 /{ [H+]2+[H+]Ka1+Ka1Ka2 }
各级配合物的浓度
ML = 1 M L 2 ML2 = 2 M L
MLn = n M L
…………
n
总浓度 cM = M ML MLn
= M 1 M L 2 M L n M L
总结
1.n元酸溶液中存在n+1个组分。即从δ0,δ1…δn. 2.各组分的分布系数计算公式的特点为: 分母:相同。均由 n+1项组成,并按[H]的降幂排列。[H]方 次降1,从低到高添加一级离解常数(即从Ka1开始)。[H] 的最高方次为n,与n元酸相对应。 分子:分别与分母中的一项相同,对应于该组分的离解情况。 如δH3PO4,还没有离解,其分子[H]为三次方; δH2PO4-离解了一个氢,还有两个,分子中[H]为二次方
注意:①离子平衡浓度前的系数等于所带 电荷的绝对值; ②中性分子不包含在电荷平衡式中。
分析化学第三章第四节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

例如 磷酸:H3PO4,H2PO4-,HPO42-,PO43[ H 3 PO4 ] [ H ]3 0 c [ H ]3 K a1 [ H ]2 K a1 K a 2 [ H ] K a1 K a 2 K a 3 [ H 2 PO ] 1 3 c [ H ] K a1 [ H ]2 K a1 K a 2 [ H ] K a1 K a 2 K a 3 [ HPO ] 2 c [ H ]3 K a1 [ H ]2 K a1 K a 2 [ H ] K a1 K a 2 K a 3
-
(2) pH = pKa ,即δ0 = Ac δ1= 0.5时; HAc
(3) pH < pKa 时;
HAc(δ0)为主
(4) pH > pKa 时;
Ac- (δ1)为主 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溶液的酸度得到所需的存在型体。
7
例2计算pH=10.0时,0.10mol·L-1的氨水溶液中各 型体的分布分数及平衡浓度。 解:
16
[ML]=1[ M ][ L],[ML2 ]=2 [ M ][ L] [MLn ]= n [ M ][ L]
n
2
总浓度与平衡浓度的关系为: cM [ M ] [ ML] [ ML2 ] [ MLn ] [ M ] 1[ M ][ L] 2 [ M ][ L] n [ M ][ L]
n= ML
n
i 值仅是[L]的函数。若cM 和[ L]已知,则M 离子各型体MLi的
平衡浓度均可由下式求得: [ MLi ] icM 式(3.19)
18
例10 已知Zn 2+-NH3溶液中,锌的分析浓度c Zn 2+= 0.020mol/L,游离氨的浓度[NH3]=0.10mol/L,计算溶液中 锌-氨配合物各型体的浓度。
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2SO2(g)+O2(g)2SO3(g),△H=-QkJ·mol-1。
现有三个体积固定的容器I、II、III,体积分别为1L、1L和2L,其中I、II为绝热容器,III为恒温容器,各容器中充入的物质的量(mol)如下表:SO O2S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器I、II中产生的总热量(只考虑热值,不考虑符号)小于QB.容器I、III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C.按起始加入的各物质的量将容器I与容器II无缝对接后,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量浓度与容器III平衡时浓度相同D.平衡后,SO2的正反应速率大小关系:I>III>II【答案】AD【解析】A、若为同温条件下容器I、II中反应为等效平衡,反应产生的热量为Q,但该容器为恒容,反应I为放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放出的热量变少;反应II为吸热反应,温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动吸收的热量变少,故容器I、II中产生的总热量小于Q,正确;B、容器I反应温度高于恒温容器III的温度,故平衡常数不同,错误;C、按起始加入的各物质的量将容器I与容器II无缝对接后,仍然有温度的变化,不与III等效平衡,错误;D、平衡后I温度最高,反应速率最快,II吸热温度降低反应速率最小,故有I>III>II,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有关问题。
2.硫酸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水平的标志。
2SO2(g) + O2(g)2SO3(g)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
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容积均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SO2(g)和O2(g),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
甲乙丙A.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大于乙 B.平衡时,SO2的转化率:α1<80%<α2C.该温度下,乙中平衡常数值为400 D.平衡时,丙中c(SO3)是甲中的2倍【答案】C【解析】A项,因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错误;B项,乙容器中增加氧气的量,S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所以α1>80%,丙容器平衡向正反应移动,S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所以α2>80%,错误;C项根据甲容器数据,利用三段法,可求得甲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2SO2(g) + O2(g)2SO3(g)初c / mol/L 0.2 0.12 0转c/ mol/L 0.2×80% 0.08 0.16平c / mol/L 0.04 0.04 0.16甲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a==400,因温度不变,乙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也为400,正确;D项,丙中初始物质的量是甲的2倍,压强同时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SO3,则平衡时,丙中c(SO3)大于甲中c(SO3)的2倍,错误。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分析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化学平衡与滴定分析法概论)

②主成分的含量在 99.9%以上,杂质不影响滴定反应的准确度;
③试剂应该相当稳定;
④试剂的摩尔质量较大,减少称量误差。
表 5-1 滴定分析常用基准物质
7 / 3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间接配制法(标定法) (1)定义 间接配制法是指将要配制的溶液先配制成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 出其准确浓度的方法。 (2)提高标定准确度的方法
不表示反应速率。
三、滴定分析法概论 1.滴定分析法的过程、有关术语和方法特点 (1)滴定分析过程、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 ①化学计量点(sp) 化学计量点(sp)简称计量点,是试样和滴定剂按照一定的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计量
3 / 37
圣才电子书
关系完全反应为止的点。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 / 3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浓度常数及其与活度常数的关系 (1)浓度平衡常数
(2)活度常数与浓度常数关系
(3)混合常数
式中,组分 A 的活度是通过某方法(如电位法)测得的;B、C 组分则用浓度表示。 (4)常数限制性 各种平衡常数均为热力学常数,其大小仅说明一定的条件下,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并
8 / 3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平行测定 3~4 次,测定结果相对偏差不大于 0.2%; ②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太少,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也不应太少; ③校正量器体积,考虑温度的影响; ④妥善保存标定后的标准溶液。 六、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1.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和常用公式 对反应式(5-1),有如下两个计算公式: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物理化学答案——第四章_化学平衡习题解答[1]
![物理化学答案——第四章_化学平衡习题解答[1]](https://img.taocdn.com/s3/m/995f0e3383c4bb4cf7ecd1f7.png)
第四章 化学平衡一、基本公式和内容提要 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1)反应系统的吉布斯自由能和反应进度反应进行过程中,A 和B 均各以纯态存在而没有相互混合,则在反应进度为ξ时反应体系的总吉布斯自由能G *为:G * = n A μA * + n B μB * = (1-ξ)μA * +ξμB * = μA * +ξ(μB * -μA *)对于封闭体系在定温定压下在反应实际进行过程中,A 和B 是不可能以纯态存在的。
它们是混合在一起的,因此还存在混合吉布斯自由能△mix G 。
△mix G = RT (n A lnX A + n B lnX B ) = RT [(1-ξ)ln(1-ξ) + ξlnξ](2)化学反应标准平衡常数理想气体的化学反应()()()()aA g bB g gG g hH g −−→++←−− bB a A hH gG P P P P P P P P )/()/()/()/(θθθθ= e )--(1θθθθμμμμB A H G b a h g RT-+= 常数 = K θK θ称为标准平衡常数。
(3)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a )对任意反应达平衡时:△r G m θ = -RTlnK θ△r G m θ是指产物和反应物均处于标准态时,产物的吉布斯自由能和反 应物的吉布斯自由能总和之差,称为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b )反应在定温定压条件下△r G m = △r G m θ+ RT ln Q p上式称为范特霍夫(Vait Hoff) 等温方程。
(c )依据吉布斯自由能函数可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在温度、压力一定的条件下:RT ln Q a < RTlnK θ Q a <K θ △r G m <0 反应正向自发进行 若 RT ln Q a >RTlnK θ Q a >K θ △r G m >0 反应逆向自发进行若 RT ln Q a = RTlnK θ Q a = K θ △r G m =0 反应达平衡 2. 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1)化学反应的△r G m 与△r G m θ(a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为p θ下,任何物质的标准态化学势μi θ都有确定值,所以任何化学反应的△r G m θ都是常数;(b )△r G m 不是常数,在一定T ,p 下,它与各物质的活度(分压、浓度)等有关,即与Q a 有关;(c )在定温定压条件下0W '=时,△r G m 的正负可以指示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在定温下△r G m θ的正负通常不能指示反应进行的方向,根据公式△r G m = △r G m θ+ RT ln Q p ,但当△r G m θ的数值很大时,也可用其值估计反应的方向。
第4章 滴定分析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滴定分析概论思考题与习题1. 什么是滴定分析?它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哪些?答:滴定分析法又称容量分析法,是经典的化学分析法。
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溶液与被测组分按化学反应式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为止,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被测组分含量的一类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主要的分析方法有: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及氧化还原滴定法等。
2. 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应具备什么条件?答:(1)反应必须定量完成;(2)反应速度要快;(3)有简便可靠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3. 什么是基准物质?基准物质应具备哪些条件?答:用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称为基准物质。
基准物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应具有足够的纯度;(2)物质的组成要与化学式完全符合;(3)性质稳定;(4)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4. 下列物质中哪些可以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哪些只能用间接法配制?NaOH 、H 2SO 4、HCl 、KMnO 4、NaCO 3、AgNO 3、NaCl 、K 2Cr 2O 7。
答:直接法配制:NaCO 3、NaCl 、K 2Cr 2O 7;间接法配制:NaOH 、H 2SO 4、HCl 、KMnO 4、AgNO 3。
5. 以HCl 溶液为滴定剂测定样品中K 2CO 3的含量,若其中含有少量Na 2CO 3,测定结果将偏高还是偏低?答:偏高。
6. 已知浓硫酸的相对密度为1.84,其中含H 2SO 4约为96%,求其量浓度为多少?如欲配制1L 0.1mol/L 的H 2SO 4溶液,应取这种浓硫酸多少毫升?解:浓硫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242424H SO H SO H SO 1.8496%1000mol /L 18mol /L 98.01c M ρω⨯==⨯= 配制浓度为0.10mol/L 溶液1L 需要浓硫酸体积为ml 6.5mol/L18mol/L 10.0ml 100042SO H =⨯==浓稀c Vc V 7. 中和下列酸溶液,需要多少毫升0.2150mol/L NaOH 溶液?①22.53ml 0.1250mol/L 的H 2SO 4溶液;②20.52ml 0.2040mol/L 的HCl 溶液。
第五章 化学平衡与滴定分析法概论答案

第五章化学平衡与滴定分析法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1.所谓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是一回事。
(.×)2.所谓终点误差是由于操作者终点判断失误或操作不熟练而引起的。
(×)3.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小于0.1%,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应控制在10~15mL。
(.×)4. 在滴定分析中,一般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
这一点称为(C)(A)化学计量点(B)滴定误差(C)滴定终点(D)滴定分析5. 滴定分析中,对化学反应的主要要求是(A )(A)反应必须定量完成(B)反应必须有颜色变化(C)滴定剂与被测物必须是1:1的计量关系(D)滴定剂必须是基准物6. 滴定分析常用于测定含量(≥1%)的组分。
7. 滴定分析法包括(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四大类。
8.1L溶液中含有98.08gH2SO4,则c( 2H2SO4)=2mol/L。
(×)9. 0.2000 mol/LNaOH溶液对H2SO4的滴定度为(D )g·mL-1(A)0.0004900 (B)0.004900 (C)0.0009800 (D)0.00980010. T NaOH/HCl=0.003000g/mL表示每(1.00 mL NaOH标准溶液)相当于0.003000(g HCl )。
11.凡是优级纯的物质都可用于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
(×)12.溶解基准物质时用移液管移取20~30mL水加入。
(×)13. 120℃干燥过的分析纯CaO(不可以)(可以或不可以)作滴定分析的基准物, 其原因是(不稳定, 易吸水及二氧化碳)。
14. 以下物质必须采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B )(A) K2Cr2O7(B) Na2S2O3(C) Zn (D) H2C2O4·2H2O15. 以下标准溶液可以用直接法配制的是( C)(A) KMnO4(B) NaOH (C) K2Cr2O7(D) FeSO416. 以下试剂能作为基准物的是( D)(A) 分析纯CaO (B) 分析纯SnCl2·2H2O(C) 光谱纯FeO (D) 99.99%金属铜17. 配制以下标准溶液必须用间接法配制的是( C)(A) NaCl (B) Na2C2O4(C) NaOH (D) Na2CO318. 为标定HCl溶液可以选择的基准物是( B)(A) NaOH (B) Na2CO3(C) Na2SO3(D) Na2S2O319.测量的准确度要求较高时,容量瓶在使用前应进行体积校正。
大学物理化学3-化学平衡课后习题及答案

化学平衡课后习题一、是非题下列各题中的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 某一反应在定温、定压且无非体积功的条件下,当该反应的∆r G m <0时,则该反应能正向进行。
( )2. 如果某一化学反应的∆r H < 0,该反应的K 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 )3. 对理想气体反应:0 = ∑B νB B ,在定温定压下当∑B νB >0时,随着惰性气体的加入而平衡向左移动。
( )4. 对理想气体反应:0 = ∑B νB B ,在定温定压下当∑B νB >0时,随着惰性气体的加入而平衡向左移动。
(9. 如果某一化学反应的∆r H 不随温度变化,那么其∆r S 也不随温度变化,但是其∆r G 却与温度有关。
( )5. 对于真实气体混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仅仅是温度的函数。
(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各题后的括号内:1. PCl 5的分解反应PCl 5(g) == PCl 3(g) + Cl 2(g) 在473 K 达到平衡时PCl 5(g) 有48.5%分解,在573 K 达到平衡时,有97 %分解,则此反应是( )(1)吸热反应; (2)放热反应;(3)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为零的反应;(4)在这两个温度下标准平衡常数相等的反应。
2. 设反应 a A(g ) == y Y(g) + z Z(g),在101.325 kPa 、300 K 下,A 的转化率是600 K 的2倍,而且在300 K 下系统压力为101 325 Pa 的转化率是2×101 325 Pa 的2 倍,故可推断该反应 ( )(1)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成反比;(2)是一个体积增加的吸热反应 ;(3)是一个体积增加的放热反应;(4)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力成反比。
3.理想气体反应N 2O 5(g )== N 2O 4(g )+1/2O 2(g )的∆r H 为41.84kJ ⋅mol -1,∑=0)(,B C mp B 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化学平衡与滴定分析法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
1.所谓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是一回事。
(.×)
2.所谓终点误差是由于操作者终点判断失误或操作不熟练而引起的。
(×)3.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小于%,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应控制在10~15mL。
(.×)
4. 在滴定分析中,一般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
这一点称为(C)
(A)化学计量点(B)滴定误差(C)滴定终点(D)滴定分析
5. 滴定分析中,对化学反应的主要要求是(A )
(A)反应必须定量完成
(B)反应必须有颜色变化
(C)滴定剂与被测物必须是1:1的计量关系
(D)滴定剂必须是基准物
6. 滴定分析常用于测定含量(≥1%)的组分。
7. 滴定分析法包括(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四大类。
8.1L溶液中含有,则c( 2H
2SO
4
)=2mol/L。
(× )
9. mol/LNaOH溶液对H
2SO
4
的滴定度为(D )g·mL-1
(A)(B)(C)(D)
10. T
NaOH/HCl
=0.003000g/mL表示每( mL NaOH标准溶液)相当于(g HCl )。
11.凡是优级纯的物质都可用于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
(×)
12.溶解基准物质时用移液管移取20~30mL水加入。
(× )
13. 120℃干燥过的分析纯CaO(不可以)(可以或不可以)作滴定分析的基
准物, 其原因是(不稳定, 易吸水及二氧化碳)。
14. 以下物质必须采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 B )
(A) K
2Cr
2
O
7
(B) Na
2
S
2
O
3
(C) Zn (D) H
2
C
2
O
4
·2H
2
O
15. 以下标准溶液可以用直接法配制的是 ( C )
(A) KMnO
4 (B) NaOH (C) K
2
Cr
2
O
7
(D) FeSO
4
16. 以下试剂能作为基准物的是 ( D )
(A) 分析纯CaO (B) 分析纯SnCl
2·2H
2
O
(C) 光谱纯FeO (D) %金属铜
17. 配制以下标准溶液必须用间接法配制的是 ( C )
(A) NaCl (B) Na
2C
2
O
4
(C) NaOH (D) Na
2
CO
3
18. 为标定HCl溶液可以选择的基准物是 ( B )
(A) NaOH (B) Na
2CO
3
(C) Na
2
SO
3
(D) Na
2
S
2
O
3
19.测量的准确度要求较高时,容量瓶在使用前应进行体积校正。
(√)20. 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必须使用(A)
(A)基准试剂(B)化学纯试剂(C)分析纯试剂(D)优级纯试剂
21. 既可用来标定NaOH溶液,也可用作标定KMnO
4
的物质为( A )
(A)H
2C
2
O
4
·2H
2
O (B) Na
2
C
2
O
4
(C)HCl (D)H
2
SO
4
22. 将称好的基准物倒入湿烧杯,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是(C)(A)正误差(B)负误差(C)无影响(D)结果混乱
23. 硼砂(Na
2B
4
O
7
·10H
2
O)作为基准物质用于标定盐酸溶液的浓度, 若事先将其
置于干燥器中保存, 则对所标定盐酸溶液浓度的结果影响是( B )(A)偏高(B)偏低(C)无影响(D)不能确定
24. 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标定含有Na
2CO
3
的NaOH标准溶液,用该标准溶液滴定某
酸以酚酞为指示剂,则测定结果( A )
(A)偏高(B)偏低(C)不变(D)无法确定
25.分析纯的NaC1试剂,如不做任何处理,用来标定AgNO
3
溶液的浓度,结果会偏高。
(√)
26.用因保存不当而部分分化的基准试剂H
2C
2
O4·2H
2
O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
结果偏高(偏低);若用此NaOH溶液测定某有机酸的摩尔质量时则结果偏低(偏高)。
(×)
27. 用因吸潮带有少量湿存水的基准试剂Na
2CO
3
标定HC1溶液的浓度时,结果偏
高(偏高);若用此HCl溶液测定某有机碱的摩尔质量时结果也偏高(偏低)。
(×)
28.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计算依据是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
29. 欲配制1000mL L HCl溶液,应取浓盐酸(12mol/L HCl) (B)mL。
(A) (B)(C);(D)12mL
30. 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基准物标定 mol/L NaOH溶液,每份基准物的称取量宜为[M r(KHC8H8O4)=] ( C )
(A) 0.2 g左右 (B) 0.2 g ~ 0.4 g
(C) 0.4 g ~ 0.5 g (D) 0.8 g ~ 1.6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