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嘉定校区规划方案

合集下载

车辆工程汽车专业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汽车专业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汽车专业培养方案车辆工程(汽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历史沿革1988年秋,同济大学“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服务方向为汽车设计及制造)正式向全国招生,在机械工程系下成立汽车研究室。

1991年4月,汽车工程系正式成立,下设工程机械专业、汽车专业、热能动力与装置专业;1996年重组成新的汽车工程系,包括汽车专业和车用发动机专业。

1999年7月29日,同济大学汽车营销管理学院成立。

2002年,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成立。

2002年4月,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正式成立。

2004年9月,汽车学院全体迁入位于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同济大学嘉定校区。

学院车辆工程(汽车)专业现共有7个专业方向,分别是汽车设计、发动机设计方向、汽车电子、汽车产品管理与营销、车身与空气动力学、汽车试验学、车用新能源技术。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五年制本科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工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B能力B2、发现问题能力B3、分析问题能力B4、解决问题能力B5、工程实践与研究能力B6、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B1.3、具有较强的持续学习、自我教育能力,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B2.1、能够利用多种途径获得所需知识和有价值的信息,具有较强的信息归纳、整理能力,包括:大学计算机A、车辆工程导论、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B3.1、能够将工程问题抽象为数学表达并进行求解,包括:机械振动学、理论力学、自动控制原理;B3.2、能够认识和运用工程问题蕴含的自然科学原理与工程原理,包括: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自动控制原理;B3.3、能够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内在联系,获得有效结论,包括:大学计算机A、车辆工程导论、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B4.1、熟悉整车主要系统及部件设计要求,能够针对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开展系统与部件的设计开发,包括:汽车构造(汽车)、汽车理论(汽车)、汽车设计(汽车)B4.2、能够综合应用专业相关知识并考虑多方面制约因素完成设计开发全过程,包括:创新能力拓展项目,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B5.1、掌握扎实的工程实践基础知识,拥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包括: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B5.2、具备良好的工程试验、测试等基本技能,包括:工程热力学、机械振动学、毕业设计;B5.3、能够运用经济与项目管理知识在多学科环境中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包括:创新能力拓展项目、生产实习、毕业设计;B5.4、掌握专业相关的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能够针对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工具,包括:机械制图、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B5.5、能够根据相关理论基础,针对特定工程任务确定实验或模拟分析方案,能够处理实验或模拟分析数据,包括: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B5.6、能够理解模拟与工程实际的差异,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得出有效结论,包括: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B6.1、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包括:表2 实现标准的教学方法或途径A4、专业知识像短片、情景对话、小组讨论多种手段,训练提高外语水平。

上海新建学校规划方案

上海新建学校规划方案

上海新建学校规划方案徐汇区—复旦附中徐汇校区(暂定名)复旦附中将在上海徐汇再开一所高中分校。

日前,徐汇区人民政府网站公示了复旦附中徐汇校区(暂定名)新建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这标志着继复附浦东、复附青浦之后,复旦附中将在徐汇区再开一所高中分校。

2019年,徐汇区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共建“两校三址”,即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分为小学部和初中部,以及一个复旦附中徐汇校区。

2019年秋季,小学部已在原宛平中学校址开学。

根据此次公示公告,复旦附中徐汇校区拟位于徐汇区斜土路街道,东至凯滨路,南至瑞宁路,西至129D-01地块,北至瑞平路。

根据规划,复旦附中徐汇校区有望于2022年竣工。

浦东新区—上海科技大学附属民办学校(高中)张江将新建上海科技大学附属民办学校(高中)啦!规模30班,总建筑面积超5万平方米,日前,浦东新区传出好消息,上海科技大学附属民办学校(高中)将开建,项目规划已公示。

上海科技大学附属民办学校(高中)项目位于张江,基地位于孙桥科学中心片区C5-1地块,东至昌飞路、南至规划路、西至盛荣路、北至殷军路。

规划为一座规模30班的高中,包括1000人规模学生宿舍、100人规模教师宿舍,用地面积为2344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2500平方米。

杨浦区—上财附小、同济新江湾实验学校今年,杨浦区将新添一所大学附属小学——目前正在建设当中的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小学,预计今年上半年竣工,今年9月正式开学迎接第一批学生,学校将以探索小学生财经素养培养模式为办学特色。

上财附小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新江湾城,国安路西侧、民府路南侧,总建筑面积为19920平方米。

根据设计,学校的班级总规模为40个班,每年级8个班、每班40人。

今年9月,上财附小将正式开学迎接第一批学生入校,首届新生具体招收班级数有待区校进一步研究决定。

在杨浦,还有一所名牌大学附属学校正在建设当中。

同济大学附属新江湾城实验学校去年1月奠基开工,建设工期为720天,预计2022年初竣工。

【精选】同济校园建筑第一个发展时期

【精选】同济校园建筑第一个发展时期

同济校园建筑第一个发展时期 引用:在20世纪50年代所建造的作品中,有些在今天看来好像平淡无奇,却在当年是真正的创新制作,即使对于今天的人们也是富有启示意义的。

富有同济特色的建筑风格开始在这一时期出现。

建于1953年的和平楼运用了现代建筑设计收发,体现出一种江南传统建筑的意境。

(和平楼已经于百年校庆前拆除,现为公共绿地,有李国豪校长塑像树立其间)1954年的文远楼,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包豪斯”现代建筑风格,从建筑理念到建筑空间、功能布局、构建和细部设计都贯穿了现代建筑思想,显示了设计者对于现代建筑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1955年的南北教学楼和图书馆老馆是学院派代表作,建筑外貌简介匀称具有中西古典建筑韵味。

1957年建成的同济大学教工俱乐部又是一个经典之作,着力于对空间的塑造,并把民间的建筑特征融入其中,同样贯穿着现代主义精神。

(位于同济新村内) 1961年建成的大礼堂,则在结构形式和造型上体现出相当的创造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同济校园建筑第二个发展时期 引用: 1980和1990年代是同济校园建筑发展的又一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建筑继承,延续和发展了同济建筑的特色,强调功能、创造丰富空间,并且尊重历史。

1986年竣工的图书馆改建工程,在其保持和尊重校园环境的整体性和历史延续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在结构技术上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1987年建成的建筑城规学院明成楼,体形简介、富于雕塑感、具有现代建筑特征1990年代初期建成的逸夫楼在设计手法上继承发展了同济建筑的风格和传统,空间的塑造再次成为创造的核心夏天的尾巴 [ 同济人 ]开始时间2009-7-30 12:38 UID219163 帖子597 归档2积分231同钱520学院其他 注册2008-6-291997年进行的同济大学校门改建工程,意味深长:旧校门作为同济历史的一部分,得到保护和尊重,而新校门通过后移流出椭圆形广场,这种做法既解决了功能问题,增加了空间层次感,又保护了校园的整体环境和历史文脉1998年年底落成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大楼(云通楼)又是同济建筑空间特色的延续发展,其内部围绕着三层高、近三角形的中庭空间,结合自然光,在两边展开不同层面、形状和功能的公共空间,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有趣味的交往空间。

设计学培养方案同济

设计学培养方案同济

设计学培养方案同济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设计学是一门独特的学科,涉及到艺术、科学、技术和商业等多个领域。

设计学培养方案是设计学院为学生制定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同济大学作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其设计学院的设计学培养方案备受学生和社会的关注。

同济大学设计学院设有多个本科和研究生专业方向,涵盖了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领域。

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要求,设计学院制定了相应的专业课程和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设计教育和培养方案。

设计学院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课程:设计学院的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在入学后首先要学习一些基础课程,如设计基础、美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为之后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专业课程:设计学院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设置了相应的专业课程。

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工业设计、材料科学、人机工程学等课程;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等课程;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时装设计、服装艺术史、服装工艺学等课程。

三、实践教学:设计学院在培养方案中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

学生通过参加实习、项目设计、比赛等活动,提升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创业教育:设计学院的培养方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接触到各种创新案例和创业机会,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济大学设计学院的培养方案是学校多年经验的总结和不断改进的结果。

通过培养方案,设计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和创意人才,他们在设计行业和相关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设计学院的培养方案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设计能力,还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全面发展的能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设计学院将继续优化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不断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更多优秀的设计师和创意人才。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2021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2021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2021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4.21•【字号】嘉科〔2021〕7号•【施行日期】2020.04.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2021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嘉科〔2021〕7号机关各科室,下属各事业单位:《2021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已经领导班子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2020年4月21日2021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2021年是开启“十四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六届区委十次全会部署,聚焦“创新活力充沛、融合发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全面启动新一轮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实施科技创新“139行动”(1个总体目标、3大关键任务、9项重点工作),加快建设面向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创新技术策源地、创新要素集散地、创新成果转化地”。

一、总体目标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嘉定新城跨越式发展、提升嘉定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全面推进长三角重要科创节点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为推动嘉定高品质现代化新城建设,加快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赋能。

二、关键任务(一)加快释放创新策源活力。

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为抓手,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导向,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各项关键指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上海市嘉定区西门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规划(评审稿)解析

上海市嘉定区西门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规划(评审稿)解析

规划文本目录一、总则1.规划编制目的2.主要规划依据3.地位和作用4.规划范围5.风貌特征6.功能定位7.保护原则8.保护对象9.风貌保护道路和风貌保护街巷的规划控制10.建筑保护与更新规划控制11.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范围规划控制12.规划变更13.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管理特别论证制度二、分则14.建筑工程规划控制15.道路交通规划控制16.绿化与公共空间规划控制17.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控制18.市政工程设施规划控制三、附则1.名词解释2.用地性质代码3.附表四、附图1.用地现状图2.用地规划图3.建筑保护与更新类别规划图4.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范围规划图5.保护建筑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范围图6.建筑高度控制图(沿街建筑高度)7.建筑高度控制图(非沿街建筑高度)8.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9.绿化与公共空间规划图10.控制地块划分图11.规划图则一、总则1.规划编制目的为了加强对嘉定西门历史文化风貌区(以下简称“本风貌区”)的历史风貌的保护,促进风貌区的城市建设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结合本风貌区的实际情况,编制《上海市嘉定区嘉定西门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嘉定镇西门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属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

本规划的编制是为了提供适合本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规划控制规定,指导本区保护和更新的协调发展,保证本区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风貌得到整体的保护。

本保护规划的解释权归上海市嘉定区城市规划管理局。

2.主要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年3、《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2003 年4、《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03 年5、《上海市郊区及浦东新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范围》,2005 年3. 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本风貌区保护与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为风貌保护、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依据。

嘉定区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

嘉定区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

嘉定区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进一步推进具有嘉定特色的新型兽出设施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新经济,根据《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主要目标到2026年底,围绕打造数字城市新基座、数字技术新引擎、科学研究新范式、城市智理新图景,我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级迈上新台阶,人工智能、5G (第五代移动通信)、数字挛生等新技术更加广泛融入和改变城市生产生活,建成具有影响力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

—建成更高水平的网络基础设施,打造数字城市新基座。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惹盖广度和应用深度力争全市前列,进一步推动5G 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通信网络布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着力构建本区“3+1”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保障。

—建成更足动力的算力和数据基础设施,打造数字技术新引擎。

统筹谋划、科学布局算力中心、区块链等设施,为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算力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的共享开放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逐步实现跨行业、跨层级、跨系统数据互联互通. 域,提供高质量的算力支撑。

持续完善大 资源平台,推动实现各 类公共—建成更强支撑力的创新基础设施,打造科学研究新范式。

立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目标定位,力争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建成若干重点产业创新平台,为应对科技产业变革和探索科学研究新范式提供设施支撑。

—建成更为多元的城市智能终端应用,打造城市智理新图景。

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深度融入经济、生活、治理各领域,建成若干个数字化应用示范场景,智茎交通、智慧医疗等揄出设施智能化水平处于全市领先地位.二、主要任务(一)构建泛在互联的高水平网络基础设施1.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提高5G网络覆盖率。

不断完善信息兽出设施体系,合理规划通信基站、通信机房、通信管道等传统升级类信息基础设施,试点部署5G-A网络,支撑车联网的应用。

嘉定区黄渡大型居住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嘉定区黄渡大型居住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嘉定区黄渡大型居住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2011-09-19区位分析嘉定黄渡大型居住社区位于嘉定区西部板块,嘉定新城安亭组团东部,西邻同济嘉定校区,东到沈海高速(G15),距离外环约10公里,至人民广场约20公里,交通条件良好。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东至沈海高速(G15),南至曹安公路,西至盐铁塘,北至京沪高铁,用地面积平方公里。

规划理念创智引领,融城兴业规划完善黄渡大社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同济大学的联系,融入国际汽车城,使大社区由“边缘地带”转变为“门户节点”,社区在居住主导功能基础上,结合现有优质企业保留及产业提升,融入科研教育功能,形成与教育研发区互动、互补,多元、多样的城市生活片区。

低碳生态,有机更新综合考虑项目实施的开发周期,建设绿化隔离带以减少工业对住宅的负面影响,通过现状质量较好的产业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现状道路的保留与利用等方式实现低碳设计理念,通过多样化手段实现黄渡工业区的有机更新。

汇聚人气,保障宜居大社区规划形成出行便捷的交通体系、生活便利的配套体系及居住舒适的居住环境,进而对各类居住人群产生吸引力,汇聚人气,形成以保障性住宅为主的宜居社区。

发展规模用地规模:规划总用地面积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公顷。

建筑规模:规划总建筑量约358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量约227万平方米,其中农民动迁安置房2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135万平方米,普通商品房67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及社区配套设施总建筑量约120万平方米,工业仓储总建筑量约为11万平方米。

人口规模:地区居住人口约8万人。

功能定位以江南水乡环境为特色,以保障性居住为主导,融合就业、游憩等多种功能,兼为国际汽车城及同济大学提供生活配套服务的综合性城市社区。

规划结构南联西引——规划形成南北向的功能联系主轴线,向南联接轨道交通14号线捷运线站点,将社区与中心城、嘉定新城等外部区域紧密结合;规划形成三条东西向的功能联系轴线,将社区与同济大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产城融合——规划形成教育研发区、产业区、SOHO活力区和商务办公区,体现产城融合,保障职住平衡;以水为脉——规划结合网状的水系,布局生活性服务设施,塑造滨水公共空间,形成“水系、绿带、活力空间”互相交融的纽带串联每个功能片区;和谐邻里——以水系、绿带和道路为界形成8个邻里单元,每个单元形成各自的邻里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规划方案2013-05-29 08:43 (阅读:92)
广州大学城规划方案2013-05-29 08:39 (阅读:78)
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一期工程规划方案2013-05-15 16:27 (阅读:84)
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规划方案2013-05-15 16:21 (阅读:91)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石湖新校区规划方案2013-05-15 16:19 (阅读:48)
上海大学新校区规划方案
2013-05-15 16:15 (阅读:69)
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规划方案2013-05-15 16:14 (阅读:42)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规划方案2013-05-15 15:58 (阅读:46)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规划方案
2013-05-01 08:47 (阅读:37)
天津大学规划设计方案
2013-04-01 15:52 (阅读:58)
天津大学是新校区位于天津海河中游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新校区占地面积为25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为125万平方米,新校区容纳在校学生3万人。

天津大学新校区将建成一个以湖泊、人工湿地为核心的水体生态校园,各建筑依水而建,形成富有特色的湖畔水景校园。

以“学科带+功能带”为基本建设模式的新型规划模式包括工科学科一带、工科学科二带、基础学科带、文理学科带和行政对外功能区、教学实验功能区、体育教学功能区、学生生活功能区、体育休闲功能区等,充分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2013-04-01 08:44 (阅读:46)
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新校区规划方案2013-04-01 08:40 (阅读:35)
2013-04-01 08:37 (阅读: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