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实践

合集下载

国际典型_零能耗建筑_示范工程技术路线研究_张时聪

国际典型_零能耗建筑_示范工程技术路线研究_张时聪
3] 。研究 住建筑达到 零 能 耗 的 可 行 性 进 行 了 分 析 [
建筑在满 足 建 筑 物 全 部 需 求 后 , 还可以向电网供 电 。 研究 者 通 过 计 算 发 现 , 当 上 网 电 价 为 0. 1 5欧 ) ( 元/ 时, 对P V 板的增量投资可以在 3 0年 kW ·h , , 内收回 与 P V 的寿命期基本一致 如果上网电价 进一步提高 , 回收期可以缩短为 3~7 年 。 a h d a v i对奥地 利 维 也 纳 1 栋 被 动 式 住 房 和 M 能耗水平等进行 1 栋普通低能耗住房的室内环境 、 )被动式住房的供暖能耗较普通低 了实测 , 发现 : 1 用电减少3 能耗住 房 降 低 6 5% , 5% ; 2)建 造 被 动 由于能源价格波动较 式住房的增量成本约为 5% ,
e s e a r c h o n 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 r o e c t t e c h n o l o R p j g y b u i l d i n s a b r o a d o f z e r o e n e r r o a d m a g g y p
①☆
张时聪 , 男, 在读博士研究生 , 副研究员 9 8 1 年 6 月生 , 1 0 0 0 1 3 北京市北三 环 东 路 3 0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 1 环境与节能研究院 ( )8 0 1 0 4 2 7 0 1 8 1 : a i l z h a n s h i c o n h i n a i b e e . c o m E-m @c g g 收稿日期 : 0 1 3-0 9-1 7 2 修回日期 : 0 1 3-1 0-1 6 2
[ 1] 《 “ 一文 零能耗建筑 ” 定义 发 展 历 程 及 内 涵 研 究 》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办公建筑案例实践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办公建筑案例实践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办公建筑案例实践摘要介绍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办公项目实际案例中的高效保温隔热、智能照明、空调系统等各分项节能技术措施,通过对比设计建筑与常规建筑全年能耗模拟数据,指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低能耗低碳建筑是未来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并结合项目案例给出同类项目总结与建议。

关键词超低能耗办公建筑夏热冬冷地区碳中和碳达峰1.超低能耗建筑出现的背景: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专委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1】可知,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1.47亿tce,占全国总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46.5%,其中建筑运行阶段能耗为10亿tce,占全国总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1.7%。

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CO2,占全国总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1.3%,其中建筑运行阶段能耗为21.1亿吨CO2,占全国总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1.9%。

由于中国建筑面积逐年增加,建筑碳排放指标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图1:2018年建筑全过程能耗及全过程碳排放数值建筑能耗及碳排放量的降低,需要从方案、设计阶段进行规划,《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2】、《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2019【3】等标准相继出台,其中《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作为低能耗建筑的系统性标准,为未来建筑领域实现双碳目标进行了可实施性、指导性规定,为我国推行低能耗建筑甚至零能耗建筑制定了设计依据。

1.项目概况:半导体设备核心部件智能制造项目1#科研实验楼项目为半导体工业园区配套办公用房,本项目地四川南充,位于夏热冬冷A区。

建筑面积5515.13㎡,共3层,建筑高度为14.75m,主要功能空间为办公室、会议室等。

本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开发示范工程,北京零零昊绿色建筑科技公司作为EPC总包单位,从方案设计、施工建造、运行维护全过程参与其中。

近零能耗施工方案

近零能耗施工方案

近零能耗施工方案1. 引言近年来,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推动低能耗建筑,以应对不断加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

近零能耗建筑作为低能耗建筑的一种重要形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近零能耗施工方案,以帮助建筑行业进一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2. 能耗分析在设计近零能耗建筑之前,必须进行能耗分析,以确定目标能耗水平。

能耗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筑结构:选择适当的施工材料和设计结构,以减少能量的传输损失。

•建筑外部环境:考虑建筑的朝向、周边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能源。

•供暖和制冷系统:选择高效的供暖和制冷设备,减少能耗。

•照明系统:采用节能灯具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浪费。

•给排水系统:采用低流量水龙头和节水装置,减少用水量。

3. 施工材料和技术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和技术对实现近零能耗建筑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施工材料和技术:3.1 高效隔热材料高效隔热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内外热量的传输。

常见的高效隔热材料包括岩棉、聚氨酯发泡材料和外墙保温材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可以降低冷热桥效应,减少能耗。

3.2 智能窗户智能窗户是一种通过控制玻璃的透明度来调节室内光线和热量的窗户。

它可以根据外部光照和温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降低室内的采光和空调负荷,从而减少能耗。

3.3 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是将阳光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通过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提供建筑所需的部分电力,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从而实现能耗的降低。

3.4 排风系统高效的排风系统可以有效地排出室内的空气污染物和湿气,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

同时,通过采用热交换器,可以回收部分排出的热量,减少能耗。

4. 施工管理和运维除了选用合适的施工材料和技术,施工管理和运维也是实现近零能耗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建立全面的施工管理体系,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并按照计划进行。

•培训施工人员和维护人员,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意识,以更好地运营和维护建筑设备。

零能耗建筑技术及实践研究

零能耗建筑技术及实践研究

零能耗建筑技术及实践研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于节能减排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在此背景下,零能耗建筑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零能耗建筑技术的内涵,探讨其实践研究的进展,以及对于未来可持续建筑的影响。

一、零能耗建筑技术的内涵所谓零能耗建筑技术,是指能源利用效率高,几乎不依赖传统能源供应的一种建筑设计理念。

其目标是将建筑的净能耗降低到最低,甚至达到零能耗的状态。

为实现这一目标,零能耗建筑技术在多个方面采取了创新的措施。

首先,零能耗建筑技术强调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传统建筑材料的制造和运输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而零能耗建筑则倾向于使用可再生材料,如竹类、秸秆等。

同时,采用节能材料、保温隔热材料,使建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热量损失和能量浪费。

其次,零能耗建筑技术注重建筑结构的优化。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计手法,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于人工照明和空调的需求。

同时,结合建筑外墙、屋顶等表面的处理,实现建筑对于太阳能、地热能等自然能源的利用。

再次,零能耗建筑技术也侧重于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

通过安装传感器、智能控制设备等,建筑可以实时监测能源的使用情况,并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智能化的控制系统使得建筑能够更加精准地调节温度、湿度等参数,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二、零能耗建筑技术的实践研究进展近年来,各国对于零能耗建筑技术的研究进展迅速。

以欧洲为例,德国、瑞典等国家致力于零能耗建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并在此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其中,被誉为“世界上最绿色的办公楼”——德国弗朗霍费建筑,成为了零能耗建筑领域的一个典范。

该建筑完全采用木结构,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和地热能源利用系统,实现了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

同时,建筑还通过高效的绝缘材料和智能控制系统,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零能耗建筑技术的实践研究中也有着亮眼的表现。

例如,上海世博会园区的“零能耗中国馆”,获得了美国“能源星”认证,成为世界首个获得该认证的展馆。

2024年关于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范文

2024年关于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范文

2024年关于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范文嘿,各位看官,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个热辣辣的话题——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作为一个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意识流方式,给大家展现一下这个方案的庐山真面目。

咱们得明确一下目标,这可是关系到地球家园的大事。

咱们要打造一个近零碳排放的示范区域,让全世界都看看中国的大国担当。

下面,我就直接进入主题,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个方案给大家捋清楚。

一、项目背景咱们都知道,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了一个火烧眉毛的大问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减排措施。

咱们这个示范工程,就是要在政策指引下,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近零碳排放路径。

二、项目目标1.实现区域碳排放强度降低至国际先进水平。

2.推广低碳技术,提升区域绿色产业竞争力。

3.建立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近零碳排放区管理模式。

三、项目实施方案1.低碳规划咱们得先从源头抓起,做好低碳规划。

这个规划要涵盖土地利用、交通、建筑、能源等多个方面,力求实现区域内的碳排放最小化。

科技创新是减排的关键。

咱们要引进、研发一批先进的低碳技术,包括清洁能源、节能建筑、绿色交通等,让这些技术在示范区域内得到广泛应用。

3.政策支持政策可是推动项目实施的重要力量。

咱们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鼓励企业和居民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

4.宣传推广做好宣传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低碳生活,积极参与到近零碳排放区的建设中来。

这可是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四、项目预期成果1.碳排放降低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区域碳排放强度降低,为全球减排作出贡献。

2.产业升级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3.管理模式创新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近零碳排放区管理模式,为我国低碳发展提供借鉴。

五、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低碳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

咱们要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同时加大研发力度,降低技术风险。

关于近零能耗建筑被动式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近零能耗建筑被动式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近零能耗建筑被动式设计的实践与思考发表时间:2016-09-08T13:36:11.080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9期作者:吕勇马梦颖薛明吴剑林李怀[导读] 本文通过建筑设计的视角,结合CABR近零能耗节能示范楼项目在节能方面的设计以及技术方面应用。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100013【摘要】本文通过建筑设计的视角,结合CABR近零能耗节能示范楼项目在节能方面的设计以及技术方面应用,探讨近零能耗建筑被动式设计的相关实践和思考,希望能够对未来节能建筑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效应。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CABR’ s demonstration building in the field of ZEB(zero-energy building)technology,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research and the implementation way of ZEB,expecting to generate certain positive effects to the future energy saving building to some extent.【关键词】被动式设计;节能;旧建筑改造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此产生的负面作用也愈发明显。

为了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负荷,无论国家还是地方都相继出台政策,大力推广绿色能源,发展绿色建筑。

时至今日,中国建筑节能发展已经接近三十年,逐步成为节能减排的主力军,未来若干年,也将成为建筑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近零能耗建筑是通过被动式设计,通过加强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并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先进的能源回收技术来实现最少化的建筑产能。

目前,其他国家纷纷进行近零能耗建筑实践,我国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也将是未来绿色建筑领域的一个新的课题。

近零能耗建筑系列——建筑设计要点

近零能耗建筑系列——建筑设计要点

近零能耗建筑系列——建筑设计要点近零能耗建筑的建筑能耗水平应较国家标准降低60%~75%以上,建筑专业应该如何设计呢?1、设计理念建筑专业主要设计理念被动优先。

2、技术方案2.1降低维护结构传热系数本文以严寒地区公共建筑为例2.1.1屋面:采用挤塑聚苯板,传热系数控制在 0.1~0.2W/(m2▪K);2.2.2外墙:采用高效复合外墙保温,传热系数控制在 0.1~0.25 W/(m2▪K);2.2.3外挑楼板:采用憎水保温岩棉板,传热系数控制在0.2~0.30 W/(m2▪K);2.2.4分隔供暖空间和非供暖空间楼板:传热系数控制在0.2~0.30 W/(m2▪K);2.2.5分隔供暖空间和非供暖空间隔墙:传热系数控制在1.0~1.2 W/(m2▪K);2.2.6外窗:采用铝合金三玻双腔中空玻璃, 传热系数控制在≤1.2 W/(m2▪K);太阳得热系数SHGC 冬季≥0.45,夏季≤0.30;2.2提高维护结构气密性2.2.1建筑围护结构气密层连续并包围整个外围护结构;良好的气密性可以减少冬季冷风渗透,降低夏季非受控通风导致的供冷需求增加,避免湿气侵入造成的建筑发霉、结露等损坏,减少室外噪声和室外空气污染等不良因素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2.2.2建筑设计应选用气密性等级高的外门窗,外门窗与门窗洞口之间的缝隙应做气密性处理;外门窗气密性能要求:采用用气密性等级高的外门窗,外窗气密性能不宜低于8级;外门、分隔供暖空间与非供暖空间的户门气密性能不低于6级;2.2.3围护结构洞口、电线盒、管线贯穿处等部位不仅仅是容易产生热桥的部位,同时也是容易产生空气渗透的部位,应进行节点设计;2.2.4不同围护结构的交界处应进行密封节点设计;2.3消除或削弱热桥2.3.1建筑围护结构设计时,应进行消除或削弱热桥的专项设计,热桥专项设计应遵循下列规则:(1)避让规则:尽可能不破坏或穿透外围护结构;(2)击穿规则:当管线需要穿过外围护结构时,应保证穿透处保温连续、密实无空洞;(3)连接规则:在建筑部件连接处,保温层应连续无间隙;(4)几何规则:避免几何结构的变化,减少散热而积2.3.2外墙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性悬挑、延伸等宜采用与主体结构部分断开的方式;(2)外墙保温为单层保温时,应采用锁扣方式连接;为双层保温时,应采用错缝粘结方式;(3)墙角处宜采用成型保温构件;(4)保温层采用锚栓时,应采用断热桥锚栓固定;(5)应避免在外墙上固定导轨、龙骨、支架等可能导致热桥的部件,确需固定时,应在外墙上预埋断热桥的锚固件,并宜采用减少接触面积、增加隔热间层及使用非金属材料等措施降低传热损失;(6)穿墙管预留孔洞直径宜大于管径100mm以上,墙体结构或套管与管道之间应填充保温材料;2.3.3外门窗及其遮阳设施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门窗安装方式应根据墙体的构造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当墙体采用外保温系统时,外门窗可采用整体外挂式安装,门窗框内表面宜与基层墙体外表面齐平,门窗位于外墙外保温层内;装配式夹心保温外墙,外门窗宜采用内嵌式安装方式,外门窗与基层墙体的连接件应采用阻断热桥的处理措施;(2)外门窗外表面与基层墙体的连接处宜采用防水透汽材料密封,门窗内表面与基层墙体的连接处应采用气密性材料密封;(3)窗户外遮阳设计应与主体建筑结构可靠连接,连接件与基层墙体之间应采取阻断热桥的处理措施;2.3.4屋面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屋面保温层应与外墙的保温层连续,不得出现结构性热桥;当采用分层保温材料时,应分层错缝铺贴,各层之间应有粘结;(2)屋面保温层靠近室外一侧应设置防水层;屋面结构层上,保温层下应设置隔汽层;屋面隔汽层设计及排气构造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规定;(3)女儿墙等突出屋面的结构体,其保温层应与屋面、墙面保温层连续,不得出现结构性热桥,女儿墙、土建风道出风口等薄弱环节,宜设置金属盖板,以提高其耐久性,金属盖板与结构连接部位,应采取避免热桥的措施;(4)穿屋面管道的预留洞口宜大于管道外径100mm以上,伸出屋面外的管道应设置套管进行保护,套管与管道间应填充保温材料;(5)落水管的预留洞口宜大于管道外径100mm以上,落水管与女儿墙之间的空隙宜使用发泡聚氨脂进行填充;2.3.5 地下室和地面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层应与地上部分保温层连续,并应采用吸水率低的保温材料;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层应延伸到地下冻土层以下,或完全包裹住地下结构部分;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层内部和外部宜分别设置一道防水层,防水层应延伸至室外地面以上适当距离;(2)无地下室时,地面保温与外墙保温应连续、无热桥;3、设计目标建筑专业设计目标:通过采用各种被动节能技术构造最佳的建筑围护结构,极大限度地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使热传导损失和通风热损最小化。

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先进示范方案(二)

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先进示范方案(二)

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先进示范方案以下是一个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写的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先进示范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的任务。

在建筑领域,通过推进建筑节能减排,可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因此,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示范项目是非常必要的。

二、工作原理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是通过采用一系列建筑节能技术和设备,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使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尽可能降低,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来说,其工作原理如下:1. 优化建筑设计: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利用太阳、风、地热等自然能源,减少建筑对机械设备的依赖。

2. 采用高效设备和材料:使用高效设备、材料和保温材料等,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

3. 合理配置能源系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置供暖、空调、照明等能源系统,以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综合利用。

4. 应用智能化控制系统:采用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实现对建筑内设备的自动控制和优化管理,进一步减少能源的消耗。

三、实施计划步骤1. 需求调研:对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能源资源等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确定改造目标及内容。

2. 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具体的改造方案,包括建筑设计、设备选型、能源系统配置及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等。

3. 施工及安装:按照方案设计进行施工和设备安装,确保改造工程的质量及效果。

4. 系统调试与运行:完成改造后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确保正常运行并记录相关数据。

5. 评估与优化:根据调试运行情况和数据分析结果,对改造效果进行评估,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优化改进。

四、适用范围该示范项目适用于各类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尤其适用于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能源消耗较大的建筑物。

同时,该技术也可应用于建筑行业的相关领域。

五、创新要点1. 综合运用各种节能技术: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采用了多种节能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高效设备与材料技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热系数W/㎡.K
太阳得热系数SHGC
0.8
冬季≥0.45,夏季 ≤0.30
北向执行 GB501892015规定
以人为本,保持、保证建筑在舒适性、能效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均衡
总量控制的目标值
被动技术与主动技术的权衡 高效的能源系统 可再生能源
高 保 温 性 能
高 气 密 性 能
高 断 热 性 能
高 舒 适 性 能
可 控 的 自 然 采 光
可 控 的 自 然 通 风
高 能 效 供 冷 系 统
余 热 供 热 技 术
新 风 除 湿 技 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蓄 热 消 除
参 数 控 制 策 略
地 源 水 利 用
太 阳 能 利 用
智能自主决策的监控平台
项目定位:
净零能耗建筑
全预制装配式建筑 建筑装修一体化 绿色三星建筑
BIM设计
标准化目标 值
,高效美观的光伏幕墙产品体系,具有储能功能的相变建筑内墙、地板 、太阳能储热集热装置以及地道风高效利用材料。 8、能耗模拟软件的汉化开发:研究现有热点能耗模拟软件的国内适用性
,进行软件汉化研究和优化,形成适合国内使用的能耗模拟软件。
主要目标
建立装配式净零能耗建筑施工技术体系, 形成质量控制关键技术要点。
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实践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2016.11.04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以下简称超低能耗建筑)是指适应气候特征 和自然条件,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采用高效 新风热回收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利用可再 生能源,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并能满足绿色建筑基本要 求的建筑。 超低能耗建筑主要技术特征为: (1)保温隔热性能更高的非透明围护结构;
指标参考值 13 7 ≤60 5 20 ≥25 0.6 ≥80 ≥75 ≤0.45
备注
室内环境 温度(℃) 相对湿度(%) 新风量(m³/h.人) 噪音(dB) 温度不保证率 分类 外墙、屋面 地面 外窗 传热系数W/㎡.K 传热系数W/㎡.K
冬季 ≥20 ≥30
夏季 ≤26 ≤60
≥30 昼≤40,夜≤30 ≤10% ≤10% 参考值 0.10 0.15 备注
施工、装饰工程施工; •研究与建筑能耗密切关联的新技术与产品应 用的专项施工技术; •研究各项专业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分类 年供暖需求kWh/ ㎡.a 能耗 指标 年供冷需求kWh/ ㎡.a 年供暖、供冷和照明一次能源消耗 量kWh/㎡.a 灯光照明 电梯、办公设备、饮水机等 可再生能源 气密性N50 节能率 通风设备热回收率% 通风设备耗电率(W/h.㎡)
主要目标 建立装配式净零能耗建筑设计关键控制指标体系、形成科学的技术组合方案。
主要研究内容 1、适宜性设计指标分析比选:不同气候区特点 +建筑使用特征+节能环保+经济性
•研究提出建筑物使用功能指标 •合理造价指标
•建筑与结构设计关键指标
•室内环境控制指标 •围护结构性能指标能源系统能效指标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指标
体化集成技术; •研究户用型光伏发电系统和办公建筑直流微电网 与建筑一体化应用设计与优化方案。
6、智能照明系统设计与优化:结合建筑使用功能和采光特征,研究科学
合理照明分区、不同区域的照明强度、主要照明与室外采光的联合控制 、智能照明控制策略等设计,最大限度地节约照明耗电,研究光导管、
光伏照明等辅助采光设施在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中的应用技术。 7、适用性材料的开发:研究适用于不同气候区的装配式净零能耗的围护 结构墙体材料,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高耐久性、利于施工的高效密封材料
•研究新型围护结构在装配式建筑应用的一体化设计技术,通过 研究确定适宜的墙材、保温材料及相应的用量、布局及厚度。 •研究几种形式的屋顶保温和隔热措施对节能贡献度,从经济性
、操作性和耐久性的角度进行优化选择。 •研究适宜的窗遮阳形式(光伏遮阳、中空遮阳、电致变色智能
玻璃)、窗材质、结构、大小和安装位置。
(2)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外窗; (3)无热桥的设计与施工; (4)建筑整体的高气密性; (5)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 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针对不同气候区: 研究适宜的被动式和主动式净零能耗 技术体系、预制装配技术体系并集成
应用; 建造完成 3 栋以上净零能耗办公建筑
(累计建筑面积12000m²以上)
•其他关键控制指标
主要研究内容
2、气候适宜性净零能耗建筑设计与优化技术研究 :
根据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的自然条件,以满 足建筑美观室内舒适度、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减少建筑冷 热负荷为目标,在建设设计过程中对建筑朝向、体型系
数、窗墙比、气流组织等进行设计与优化。
3、适宜性围护结构应用设计与优化:
预制装配体系 适应自然气候 的适宜性技术
总量控制的目标值
高效、高智能的机 电技术 环境友好的绿色建 筑设计方法
自 然 通 风 适 宜 性
光 环 境 适 宜 性
室 内 气 流 组 织
追 的逐 供用 能能 技侧 术需 求
•从气密性和避免冷热桥的角度,对装配式围护结构关键构造节
点进行设计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冷热负荷。
4、适宜性供暖、通风及空调系统设计与优化: 原则==系统形式简单有效+符合实际运行需要
•研究以地源热泵、太阳能空调(采暖)和热水系统、 空气源热泵、多联机系统、磁悬浮制冷等为主要供冷 和采暖方式的系统设计与优化方案, •研究温湿度独立控制、新风热回收系统、地道风的利
主要研究内容
1、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关键施工工艺操作技术; 关键节点连接技术;
BIM技术在装配式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装配式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2、基于净零能耗目标的专项施工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预制装配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门窗 施工、太阳能光伏系统施工、通风与空调工程
用等方案设计优化,以及辐射末端和风盘末端的优化
方案; •研究建筑周边余热回收利用与主要热源联合运行供热 系统设计。
5、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设计与优化技术:
•针对3个气候区特点和建筑用能模式特征,研究满
足高效满足保温、气密和通风需求的太阳能光伏幕
墙发电系统;
•研究具有良好热工性能的光伏构件与围护结构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