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合集下载

近零碳建筑技术标准

近零碳建筑技术标准

近零碳建筑技术标准
近零碳建筑(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nZEB)是指具有极低能耗的建筑,几乎实现了零净能耗或者通过可再生能源自给自足。

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的近零碳建筑技术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标准和要素:
1.能耗限制:nZEB的核心要求是能耗极低。

标准通常规定建筑
的总能耗或单位面积的能耗上限,以确保建筑的能效性能。

2.建筑外壳:nZEB的外壳应具备高度的保温性能,采用高效的
绝缘材料,减少能源传递和散失。

此外,玻璃幕墙的设计也需要考虑节能和隔热。

3.通风与空调系统:采用先进的通风与空调系统,包括高效的换
气系统、能源回收装置以及智能控制系统,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

4.可再生能源:nZEB通常需要采用可再生能源系统,如太阳能
光伏、风能等,以满足建筑自身的能源需求。

5.能源监测和控制系统:引入智能监测和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建
筑的能源使用情况,通过智能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6.建筑材料和施工:选择环保、低碳的建筑材料,采用可持续施
工方法,减少建筑过程中的碳排放。

7.水资源管理:考虑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采用节水设备,实
施雨水收集等技术。

8.生命周期分析:进行建筑和设备的生命周期分析,考虑建筑在
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能源和环境影响,确保整体的可持续性。

这些标准可能会因国家和地区而异,因此在具体项目中,建议参考当地政府或相关机构发布的近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和法规。

同时,建筑设计和施工团队需要密切合作,采用一系列的综合性技术手段,以确保建筑达到或接近近零碳标准。

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

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

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
近零能耗建筑(nZEB)是指能源消耗极低的建筑,其能源消耗量几乎为零。

为了评估建筑的nZEB水平,需要遵循以下测评标准:
1.国际标准ISO52000:该标准为建筑能源综合评估提供了框架和指南,支持评估建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并可以评估设计策略、建筑技术和系统,以及建筑的操作和维护。

2. 欧洲Union(EU) nZEB指令:该指令规定,从2021年起,所有新建和经过重大改建的公共建筑都应该符合近零能耗标准。

3. 美国零净能耗建筑理事会(Living Building Challenge, LBC):该组织旨在推广可持续、环保、人性化的建筑设计,对建筑在能源、水资源、空气质量、健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要求建筑能够实现“零净能耗”。

4.德国被动房标准:该标准是近零能耗建筑的一个经典案例,要求建筑能够达到极高的能效标准,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5.LEEDv4:该标准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布的,对建筑在能源、水资源、室内环境质量、材料选择和可持续运营等方面进行评估,要求建筑能够实现高效节能和可持续发展。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本技术标准规定了建筑能效改造及深度低能耗建筑设计中的主要术语、定义、标准、分类及技术要求,适用于新建筑及改造建筑的节能建设。

一、总则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的节能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节
能建设,以实现零能耗建筑。

二、术语定义
(一)零能耗建筑:是指通过有效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清洁
资源,结合低能耗技术措施和能源管理方法,实现建筑与其配套系统在一
定时间段(如一年)内,通过节能减排技术措施,实现累计建筑系统能耗
净零的绿色建筑。

(二)节能改造:是指为提高建筑的能效而采取的改造技术措施,其
主要目的是减少建筑的能耗,并且充分利用建筑本身以及周边环境的资源
优势实现节约能源。

(三)能源管理系统: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结合建筑的
各种能源消费系统,实现自动化检测、监控、诊断、分析、控制等功能,
以实现节能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三、能源标准
1、总热负荷:总热负荷是建筑所需求的能量完成围护结构、空调系统、暖气系统及其它设备的热能总量。

建筑总热负荷标准采用《建筑热负荷。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宣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宣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宣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含以下信息: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先进的设计和建筑方法,使建筑物在使用能源方面达到最低限度的技术。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担,实现可持续发展。

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不断加剧的环境问题,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欧盟已经制定了《能源效率指令》要求会员国从2021年起将所建筑建筑物的能耗降低到几乎为零,这意味着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将在未来几年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对能源消耗的关注逐渐增强,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也逐渐受到重视。

政府已经开始制定相关标准,并推动该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这对于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近零能耗建筑技术的标准宣贯进行系统的介绍和总结,让读者对该技术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首先,将对该技术的定义和背景进行概述,探讨其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

然后,将详细介绍近零能耗建筑技术的重要性和优势,并通过实例和数据加以说明。

最后,将对建筑行业在推广和应用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总结,并展望该技术的未来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章的宣贯,能够提高公众对近零能耗建筑技术的认识和关注度,促进该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下面逐一介绍各部分的主要内容:1. 引言部分:1.1 概述:在这一部分,将简要介绍近零能耗建筑技术的背景和定义,引起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

1.2 文章结构:这一部分将具体说明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为读者提供整体的阅读框架。

1.3 目的:在此部分,将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指出阐述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宣贯的重要性。

2. 正文部分:2.1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的定义和背景:在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近零能耗建筑技术的定义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近零能耗建筑标准(超低能耗建筑标准)

近零能耗建筑标准(超低能耗建筑标准)

近零能耗建筑标准(超低能耗建筑标准)1. 什么是近零能耗建筑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标准(nZEB)是指建筑在使用能源时,几乎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标准。

这种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大量环保材料,采用节能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使用,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2. 近零能耗建筑标准的意义近零能耗建筑标准的提出和推广,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它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在运行过程中对能源的依赖,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轻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另它也可以降低建筑的运行成本,为用户节约能源费用,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

3. 实施近零能耗建筑标准的挑战要实施近零能耗建筑标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引导,包括对nZEB建筑的资金支持,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门槛的调整等;还需要各领域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包括建筑设计师、材料研发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等的合作,共同研发和应用nZEB建筑所需的技术和材料;也需要用户和社会的认同和接受,他们需要接受新的建筑标准,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并应用nZEB建筑。

4.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预计nZEB建筑标准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建筑领域的从业人员将逐渐掌握nZEB建筑的设计建造技术,相关产业也将逐渐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条,为nZEB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对近零能耗建筑标准的发展充满期待。

我认为,nZEB建筑标准的提出和实施不仅可以推动建筑行业的技术和产业升级,也可以为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作出重要贡献。

作为写手,我愿意借助自己的笔触,将这一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共同推动nZEB建筑标准的发展和应用。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了解了近零能耗建筑标准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实施这一标准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也共享了自己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是指建筑行业在追求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对建筑能耗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的一系列技术标准。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建筑能耗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的提出和实施,对于推动建筑行业向着更加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要求建筑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减排的要求。

在建筑设计阶段,要充分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风等自然资源,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

在建筑施工阶段,要选择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确保建筑的节能环保性能。

在建筑使用阶段,要对建筑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保证建筑设施的正常运行和节能效果的持续发挥。

其次,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要求建筑在能源利用方面达到极致。

建筑应当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在建筑设备方面,要选择高效节能的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减少能源的浪费。

在建筑运行管理方面,要加强对能源的监测和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再次,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要求建筑在环保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

建筑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建筑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污水、废气、垃圾等的处理和管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建筑应当成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与自然和谐共生。

总之,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的提出和实施,对于推动建筑行业向着更加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行业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建筑能耗的减少,为全球能源危机的解决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的落实,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近零能耗技术标准

近零能耗技术标准

近零能耗技术标准近零能耗技术标准是针对建筑能源消耗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能源节约和环保的日益重视,近零能耗技术标准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围绕近零能耗技术标准展开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发展背景、相关政策法规、技术要求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旨在全面解读近零能耗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定义近零能耗技术标准指的是在建筑环境中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措施,使建筑达到极低的能源消耗水平的一项技术标准。

这一标准旨在通过减少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建筑能耗几乎为零的目标。

近零能耗技术标准还要求建筑在满足最低能源需求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二、发展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占到全球总能源消耗的40%左右,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国纷纷制定了建筑能效标准,并提出了建筑能源消耗极低的要求,推动建筑行业向智能、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三、相关政策法规为促进近零能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各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建筑节能法》、《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等。

这些政策法规规定了建筑能耗的上限标准,对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等各个环节提出了一系列严格要求,鼓励和引导建筑行业采用近零能耗技术标准,推动建筑行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四、技术要求近零能耗技术标准以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手段,提出了一系列技术要求,包括保温隔热、建筑节能材料、高效采光、智能化控制系统等。

保温隔热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建筑节能材料和高效采光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能耗的精细管理,从而实现近零能耗的目标。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近零能耗技术标准在未来将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应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各行业的合作交流,近零能耗技术将不断完善,相关标准也会不断提高,从而推动建筑行业向更高的能效要求迈进,实现建筑能源消耗极低的目标。

近零能耗技术标准

近零能耗技术标准

"近零能耗"通常是指建筑领域的一个概念,特指建筑在使用能源方面极其高效,几乎可以实现零能耗。

在一些建筑能效标准和规范中,"近零能耗"通常涉及到使用可再生能源、高效的绝缘材料、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来降低建筑的能源需求。

欧洲联盟(EU)在2010年颁布的《建筑能效指令》规定了欧洲成员国在建筑领域应该采取的措施,其中包括要求成员国在2021年之后新建的建筑达到“近零能耗”水平。

这个标准要求建筑的能源需求非常低,而建筑所需要的剩余能量应该主要来自可再生能源。

具体实现近零能耗的技术包括:
1. 高效绝缘材料:使用高效的绝缘材料,减少建筑的热量传递,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

2. 热回收系统:安装热回收系统,通过回收废热来提供建筑的供热需求。

3. 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等装置,为建筑提供电力。

4. 智能控制系统:使用智能控制系统来监测和调整建筑内部环境,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浪费。

5. 高效设备:安装高效的采暖、通风和空调设备,以降低能源消耗。

这些技术的组合可以帮助建筑实现近零能耗,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在全球范围内,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推动类似的建筑能效标准和技术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立项产值将达千亿
提要:据相关人士透露,2016年国家工程标准计划——《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已经立项,预计2018年完成报批,2019年实施。

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研究制定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发展的激励政策,鼓励更多的开发商建造被动房。

来源:能源世界
据相关人士透露,2016年国家工程标准计划——《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已经立项,预计2018年完成报批,2019年实施。

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研究制定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发展的激励政策,鼓励更多的开发商建造被动房。

政策支持、技术引领,全国超低能耗建筑获得大力推广。

代表世界建筑节能发展方向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其特点顺应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求,自2009年一登陆我国,便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高度重视,并将其列为“十二五”期间建设领域节能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

我国的建筑节能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

1986年原建设部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在1980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30%,开启了我国建筑节能新阶段。

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问题日益显著,公众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担负建筑节能重任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对绿色建筑以及可以在建筑节能上发挥巨大作用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广。

2011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与德国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部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筑节能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开启了我国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历程,建造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成为中德两国合作的重要内容。

根据中德技术合作的需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大量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秦皇岛市的“在水一方”和哈尔滨市的“辰能·溪树庭院”两个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示范项目,并将之正式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科技项目计划。

同年,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中德生态园被动房项目正式签约,建立被动房中国技术中心,力促产业转型。

2014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根据这一精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于2014年3月在秦皇岛召开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现场交流会,提出要增强紧迫感、急迫感,进一步推广扩大推动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稳步发展,将把中国节能建筑推向新的高度。

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被动式低能耗绿色建筑的示范项目已经实施并初见成果。

如今,秦皇岛“在水一方”住宅小区、哈尔滨“辰能·溪树庭院”、河北省建筑科技研发中心等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在中国拔地而起,成为了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典范,对全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推广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为实行技术引领,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已于2015年11月下发。

导则明确了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定义、不同气候区技术指标及设计、施工、运行和评价技术要点,为全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建设提供指导。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展被动式房屋等绿色节能建筑。

这是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明确发展被动式建筑。

据相关人士透露,2016年国家工程标准计划——《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已经立项,预计2018年完成报批,2019年实施。

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研究制定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发展的激励政策,鼓励更多的开发商建造被动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