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零能耗建筑的可行性研究
零能耗建筑实例调研论文

课程设计(学年论文)说明书课题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学生成绩:指导教师:课题工作时间:2013.12.30 至2014.01.08零能耗建筑实例调研XX摘要:随着世界能源资源的愈发紧张,以及人们对居住环境日渐提高的要求,零能耗建筑的发展已蔚然成风,本文结合国内外多处典型案例,简要说明目前零能耗建筑的技术方案。
关键字:零能耗建筑,被动式采暖,光伏发电,地源热泵,弗莱堡,贝丁顿零能耗发展项目,“太阳谷”Abstract:As the world energy resources increasingly tense and people are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zero energyconsumption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common practice,based on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many typical cases, a brief description ofthe technical scheme of zero energy buildings.Keywords:Zero energy buildings,Passive heating,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Freiburg, Beddington zero energy development,"Sun valley"1.何为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是指不消耗常规能源的建筑,完全依靠太阳能或者其它可再生能源。
建筑运行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建筑上安装的可再生能源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的可再生能源系统产生的能量与建筑运行所消耗的能量相抵为零。
这种建筑基本不消耗煤炭、石油、电力等不可再生能源,就能维持建筑的正常运转需要。
零能耗建筑的意义和适用性

零能耗建筑的意义和适用性零能耗建筑(Zero Net Energy Building,ZNEB)是指建筑所用的能源消耗量等于或小于建筑自身产生的可再生能源量。
这种建筑采用先进技术和设计策略,通过能源高效性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实现了净零能耗状态。
零能耗建筑的意义和适用性在于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能极大地节约能源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并为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零能耗建筑的意义之一在于节约能源资源。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传统能源资源的枯竭,探索可持续能源的利用和建造零能耗建筑变得尤为重要。
零能耗建筑通过先进的设计和技术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并通过自身产生的可再生能源满足内部能源需求。
这种能源节约的方式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并缓解能源紧张的问题。
其次,零能耗建筑的意义在于减少环境污染。
传统建筑消耗大量的能源,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而零能耗建筑则围绕节能减排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实施,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和策略,如太阳能利用、净化空气和水资源回收利用等,以最小的环境影响为代价,实现零排放的目标。
这不仅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此外,零能耗建筑的意义还在于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它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
零能耗建筑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方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零能耗建筑的建设和推广将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可持续发展。
除了以上的意义,零能耗建筑还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首先,它适用于各类建筑类型,包括住宅、商业、教育和医疗等。
无论是居住还是工作场所,零能耗建筑都可以为人们提供节能、环保的室内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其次,它适用于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的建筑。
通过根据当地气候特征进行设计和建造,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研究

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研究在当今社会,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其节能改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深入探讨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性与可行性,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建筑节能改造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能耗在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例不断上升。
传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往往缺乏对能源效率的充分考虑,导致大量能源被浪费。
建筑节能改造旨在通过采用一系列技术和措施,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从经济角度来看,节能改造可以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
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建筑能耗成本成为业主和使用者的一项重要支出。
通过节能改造,减少能源消耗,能够直接降低能源费用,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
从环境角度来看,建筑节能改造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
同时,也能够降低对有限能源资源的依赖,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二、建筑节能改造的主要技术与措施1、外墙保温系统外墙保温是建筑节能改造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在外墙表面增加保温材料,如聚苯板、岩棉等,可以有效减少墙体的传热损失,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2、门窗节能改造更换高性能的门窗,如断桥铝门窗、中空玻璃门窗等,可以显著降低门窗的传热系数,提高气密性,减少室内外热量交换。
3、屋顶节能改造在屋顶铺设保温材料、设置绿色屋顶或安装太阳能板等,能够有效降低屋顶的传热损失,提高屋顶的隔热性能。
4、照明系统节能改造采用节能灯具,如 LED 灯,结合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节照明亮度,实现照明节能。
5、空调系统节能改造优化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采用高效的空调设备,加强系统的维护管理,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驱动空调系统等,都能够降低空调能耗。
6、能源管理系统安装能源管理系统,对建筑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能源浪费的环节,并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三、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性分析1、成本分析建筑节能改造的成本包括设备采购成本、施工成本、设计咨询成本等。
建筑节能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筑节能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建筑节能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建筑行业对能源的消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提高建筑节能,减少能源浪费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共同目标。
然而,在建筑节能领域,不同国家的政策和标准却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对建筑节能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以便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建筑节能的可行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探讨建筑节能的技术手段和方法;3. 研究建筑节能政策和标准的制定及实施;4. 分析建筑节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的大户,建筑节能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护环境,还可以降低建筑物运行成本,提高使用效率。
此外,建筑节能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建筑品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筑节能的技术手段和方法1. 设计阶段: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合理布局建筑结构,增加保温材料,采用高效的采光系统等手段来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2. 施工阶段: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确保建筑的密封性和保温性。
3. 使用阶段:建立建筑管理体系,做好建筑节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推广低碳生活方式,提高建筑的节能水平。
五、建筑节能政策和标准的制定及实施各国政府在建筑节能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标准,以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进行。
例如欧洲联盟的“2020年气候能源包”、中国的“绿色建筑标准”等。
这些政策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建筑节能的意识和水平。
六、建筑节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节能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运行成本,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益,还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建筑节能对于经济和社会的效益是显著的。
七、结论和建议建筑节能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零能耗建筑技术及实践研究

零能耗建筑技术及实践研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于节能减排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在此背景下,零能耗建筑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零能耗建筑技术的内涵,探讨其实践研究的进展,以及对于未来可持续建筑的影响。
一、零能耗建筑技术的内涵所谓零能耗建筑技术,是指能源利用效率高,几乎不依赖传统能源供应的一种建筑设计理念。
其目标是将建筑的净能耗降低到最低,甚至达到零能耗的状态。
为实现这一目标,零能耗建筑技术在多个方面采取了创新的措施。
首先,零能耗建筑技术强调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传统建筑材料的制造和运输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而零能耗建筑则倾向于使用可再生材料,如竹类、秸秆等。
同时,采用节能材料、保温隔热材料,使建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热量损失和能量浪费。
其次,零能耗建筑技术注重建筑结构的优化。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计手法,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于人工照明和空调的需求。
同时,结合建筑外墙、屋顶等表面的处理,实现建筑对于太阳能、地热能等自然能源的利用。
再次,零能耗建筑技术也侧重于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
通过安装传感器、智能控制设备等,建筑可以实时监测能源的使用情况,并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智能化的控制系统使得建筑能够更加精准地调节温度、湿度等参数,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二、零能耗建筑技术的实践研究进展近年来,各国对于零能耗建筑技术的研究进展迅速。
以欧洲为例,德国、瑞典等国家致力于零能耗建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并在此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其中,被誉为“世界上最绿色的办公楼”——德国弗朗霍费建筑,成为了零能耗建筑领域的一个典范。
该建筑完全采用木结构,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和地热能源利用系统,实现了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
同时,建筑还通过高效的绝缘材料和智能控制系统,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零能耗建筑技术的实践研究中也有着亮眼的表现。
例如,上海世博会园区的“零能耗中国馆”,获得了美国“能源星”认证,成为世界首个获得该认证的展馆。
论零能耗建筑的的发展【论文】

论零能耗建筑的的发展国外ZEB的发展状况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都在积极推进ZEB的建设。
1美国ZEB的发展状况美国能源部(DOE,DepartmentofEnergy)根据2007年的能源自立安全保障法,在2008年8月发表了“零能耗公共建筑发端(Net-ZeroEnergyCommercialBuildingsInitiative)”计划,提出到2030年新建的所有业务用办公楼、到2040年既有的业务用办公楼的50%、到2050年所有的业务用办公楼,要以适当的成本进行ZEB化的技术改造。
DOE以到2025年开发出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ZEB技术为目标,积极推行“建筑技术研发项目”,其中,实现ZEH的目标年度为2020年。
在美国,并不是强制规定实行ZEB,而是倡导开发、普及实现ZEB的技术,为了推进实现ZEB的目标,美国正在积极地进行着既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如在1931年建成的纽约帝国大厦的节能改造中使用了6500扇“超级窗户”,取得了能量消费削减38%的成果,能耗成本减少约486万美元,3年即可回收投资。
2英国ZEB的发展状况作为建筑领域根本性的低碳对策,英国政府于2006年12月正式提出“到2016年所有新建居住建筑实现零碳排放”的第一步目标,对居住建筑减少CO2排放规定了时间表:以2006年的排放量为基准,到2010年减少25%,到2013年减少44%,到2016年减少100%。
在2008年3月,英国又发表了“到2019年所有非居住建筑要实现零碳排放”的更高目标。
英国把减少碳排放的措施分成三个层次。
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建筑物本身的隔热性能和取暖、热水供应等建筑设备的节能性能,即首先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后,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建筑物自身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最后是开发利用建筑物附近的低碳可再生能源和信用证交易。
为了促进ZEB的发展,英国建筑研究所建造了零碳排放的示范住宅———“创新公园”。
节能建筑设计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

节能建筑设计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节能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已成为现代建筑行业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节能建筑设计的可行性以及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一、节能建筑设计的可行性传统建筑的能源消耗巨大,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而节能建筑设计则通过采用一系列节能措施和技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节能建筑设计的可行性体现:1.1 节约能源节能建筑设计通过选用高效节能材料、合理布局、科学的结构设计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例如,在建筑外墙使用隔热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室内空调的能源消耗。
1.2 利用可再生能源节能建筑设计也注重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通过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装置,可以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可用的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1.3 减少环境污染传统建筑中,能源消耗过大,产生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而节能建筑设计通过降低建筑能耗,减少污染物产生,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程度。
二、节能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而节能建筑设计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
以下是节能建筑设计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2.1 资源持续利用节能建筑设计注重资源的持续利用,通过选用可再生材料和能源,使建筑的使用寿命变得更长,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
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降低建筑所需资源的成本。
2.2 降低运营成本传统建筑的运营成本通常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而增加,导致经济负担加重。
而节能建筑设计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可以显著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3 促进社会繁荣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关乎环境和经济,还与社会的繁荣息息相关。
通过推广节能建筑设计,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节能建筑对于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零能耗建筑的意义和适用性

零能耗建筑的意义和应用(1)建设零能耗建筑意义深远在节能建筑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从低能耗建筑(Low-Energy Building)、超低能耗建筑(Ultra-Low Energy Building)、被动式房屋(Passive House)、近零能耗建筑(Nearly-Zero Energy Building)到2016年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推出的(净)零能耗建筑(Net-Zero Energy Building / Zero Energy Building),这一过程显示了建筑节能效率的不断提高。
虽然每个国家对各个阶段的节能建筑没有统一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但追求的目标是相似的。
无论是超低能耗还是近零能耗,他们的目标都是为了达到如同美国LEED、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对于节能率“数量”上的要求,比如美国规定近零能耗独栋居住建筑的供暖、供热水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降低40%,日本规定近零能耗建筑比常规建筑能耗降低75%。
零能耗建筑是在近零能耗建筑基础上,增加了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等概念,并强调建筑产出的能量要比消耗的能耗更多。
基于此,有别于其他节能建筑,净零能耗建筑的特殊意义在于创造一种可以自我运作的自循环系统,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依赖,具备应对未来极端气候条件挑战的能力。
愈发频繁的自然灾难一直提醒着人们应对全球气候的紧迫性。
根据美国外国灾难援助办公室(OFDA)的紧急灾难数据库EMDAT显示,近几十年来每年报告的自然灾害总量一直在稳步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在未来气候恶化会有不可逆的可能。
加拿大学者Amélie Robert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剧烈,现阶段建筑设计应该考虑未来的气候变化对建筑物能耗的影响。
英国绿色建筑协会(UK,GBC)在2019年11月8日发起了一项长期计划的集会号召,呼吁在建筑环境中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并呼吁“到2030年,所有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将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具有气候适应力,并通过优先考虑最大化环境净收益的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零能耗建筑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彭年威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7期
摘要:通过对现代零耗能建筑技术研究思路的方法与研究,希望能真正促进建筑零能耗的不断发展,适应当代建筑需求。
关键词:零能耗建筑可行性光伏发电置换新风系统
一、引言
“零能耗”是国际学术界的一个专有名词,“零能耗”不是指不耗能,而是指建筑在实现“低能耗”的基础上,补充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达到节能或者不用传统能源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低能耗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在关心建筑物使用价值的同时,越来越关注能源损耗方面的种种问题。
当前时代赋予建筑业更高的要求,即如何尽可能的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损耗,这已成为时代为建筑设计者提出的更崇高的命题。
国内外当前已有不少专家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实验。
本文通过对现代零耗能建筑技术研究思路的方法与研究,希望能真正促进建筑零能耗的不断发展,适应当代建筑需求。
二、零能耗建筑技术
零能耗建筑技术设计理念和技术核心是尽可能地利用自然条件和环境,减少或不用化石能源,通过采取高效的节能措施,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和气密性,减少室内热(冷)量的散失,并利用可再生能源实行采暖和制冷。
零能耗建筑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规划、建筑、结构、能源系统、暖通等各方面的因素。
提出初步的生态节能方案,对建筑自身特点及区域自然资源、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综合采用成熟的高新技术及产品,才能形成整套可行的、适合的、内部有机相连的生态低能耗节能体系。
三、零能耗建筑模型研究思路
建筑能耗系统把夏天的热量排放到地下,即保持室内的温度、湿度,又防止热量排放到室外,造成室外温度升高所产生的城市热岛效应,再利用浅层地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使夏季制冷不依靠传统电力,重要的是解决用电高峰时的电力。
零能耗建筑模型研究思路应注重以下几点:
1.良好的建筑规划,为居住创造最佳的人性化舒适健康环境。
2.充分提高建筑物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如采用有流动空气层的干挂幕墙、外窗设遮阳设施、使用断热铝合金门窗、安装LOW-E玻璃等)最大限度降低建筑能耗。
选择先进的外墙保温技术体系,使其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指标达到80%以上标准。
外墙K=0.5 W/m2.K;屋面
K=0.35 W/m2.K。
室外门窗选用断热铝合金型材,玻璃采用LOW-E中空玻璃,能防止室内热量散失和门窗玻璃结露。
LOW-E中空玻璃K值K=1.6W/m2.K,整窗K值K=2.3W/m2.K。
采用铝合金电动遮阳卷帘,遮挡太阳辐射热,防止夏季过多热量摄入室内,同时提高私密性。
遮挡率达到≧75%。
3.选择节能、高效、舒适的置换新风系统、毛细管平面辐射采暖制冷系统。
例如新风系统、溶液除湿新风系统、新风系统-置换式送风、采暖制冷系统-毛细管天棚辐射系统。
采用热泵式溶液除湿新风机组实现降温、除湿、加热、加湿、全热回收等多种功能,送风无需再热,机组整体COP在5.5以上。
采用新风系统-置换式送风可保证建筑物内24小时健康新风,保持房间湿度控制在40%-60%之间,100%新鲜空气,会使室内空气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采用采暖制冷系统-毛细管天棚辐射系统,在结构楼板下部敷设毛细管网,将经过处理的软化水作为冷热源媒介在毛细管中循环,并通过辐射给室内带来冷量和热量。
4.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为建筑物补充采暖制冷系统所需的微能耗,实现夏季制冷“零能耗”目标。
可再生能源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将太阳能辐射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新型发电技术。
太阳能辐射能经过光伏电池转换为电能,再经过能量储存后,向人们提供一种完全零排放的清洁能源。
光伏发电为“微能耗”提供了可再生资源,从而实现了夏季制冷的“零能耗”和“零排放”。
浅层地能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是利用地下浅层土壤温度常年保持在15度-20度左右的储能特征,通过地下埋管管内的介质循环与土壤进行闭式热交换达到供冷供热的目的。
四、近零能耗示范建筑
近零能耗示范建筑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的4层办公建筑,建筑面积4025平方米。
2013年1月起,由中美双方30余位专家联合研究、设计、建造,2014年6月启用。
近零能耗示范建筑旨在打造目前最高水平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的高效集成与示范应用。
在示范楼的4层会议室,不依靠人工照明,室内光线仍然保持明亮。
这是因为建筑屋顶设有6套光导管,将室外自然光引入室内。
光导管的反射率高达99.7%,不受黄昏、黎明甚至阴天的影响。
公共区照明80%用光伏发电,建筑照明能耗降低75%,冬季不使用传统能源供热、夏季供冷能耗降低50%,空调、采暖和照明能耗低于25千瓦时/年,这些与现有建筑能耗相差甚远的数据,都集中体现在北京“近零能耗示范建筑”上。
权威统计表明,我国每年新建房屋达到20亿平方米,既有建筑430亿平方米的95%属于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已经给占社会总能耗的30%,这30%还不包括生产的建筑材料的能耗,也不包括在运输环节中的能耗,如果全部加上,中国的能耗有42%到45%发生在建筑。
我国能源形势日趋严峻,需要深入推进建筑节能。
五、结语
宇宙中具备人类生存环境的星球只有一个,人类必须学会“一个地球的生活方式”。
绿色住区是绿色建筑、绿色环境、绿色消费行为的综合体现。
创建绿色住区是实现零能耗、无污染、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向零能耗方向迈进,让绿色充满人间,是我们紧迫而现实的发展目标!维持现代的生活方式,居住场所的能源消耗量相当可观,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25%左右。
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直接或简接地危害着地球的生态安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空间。
为了保护地球,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我们要努力创建绿色建筑,实现居住建筑少消耗或不消耗常规能源,向零耗能建筑迈进。
参考文献:
[1]莫争春.可再生能源与零能耗建筑.世界环境.2009年4期.
[2]刘显成.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方法探讨.安徽建筑.2007,14(3).
[3]王寅虎,袁利菲.“零能耗”建筑屋頂设计.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