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座“近零能耗”建筑

合集下载

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办公建筑负荷特性分析

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办公建筑负荷特性分析
than the heat load in the winter. Each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has a promoting effect on reducing the
heat load and the cumulative total load index.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l heat disturbances and solar heat
from external windows on the cold and heat load index should be given attention.
Key words: severe cold areaꎻ 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ꎻ office buildingꎻ DesignBuilderꎻ load
building is reduced by 64 34% and the cooling load of the target building is reduced by 5 89% . So in
the summer the cooling load of the nearly zero energy office building in Shenyang is slightly higher
科学 版 ) ꎬ 2024ꎬ 40 ( 1 ) : 141 - 147. ( WANG Qinghuiꎬ MA Yuchenꎬ HUANG Kailiangꎬ et al. Analysis on load
characteristics of a nearly zero energy office building in severe cold area[ J] .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

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

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
近零能耗建筑(nZEB)是指能源消耗极低的建筑,其能源消耗量几乎为零。

为了评估建筑的nZEB水平,需要遵循以下测评标准:
1.国际标准ISO52000:该标准为建筑能源综合评估提供了框架和指南,支持评估建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并可以评估设计策略、建筑技术和系统,以及建筑的操作和维护。

2. 欧洲Union(EU) nZEB指令:该指令规定,从2021年起,所有新建和经过重大改建的公共建筑都应该符合近零能耗标准。

3. 美国零净能耗建筑理事会(Living Building Challenge, LBC):该组织旨在推广可持续、环保、人性化的建筑设计,对建筑在能源、水资源、空气质量、健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要求建筑能够实现“零净能耗”。

4.德国被动房标准:该标准是近零能耗建筑的一个经典案例,要求建筑能够达到极高的能效标准,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5.LEEDv4:该标准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布的,对建筑在能源、水资源、室内环境质量、材料选择和可持续运营等方面进行评估,要求建筑能够实现高效节能和可持续发展。

近零能耗建筑的现状与未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

近零能耗建筑的现状与未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

014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与发展挑战。

建筑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一直备受关注。

近十年来,我国建筑节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随着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的概念深入人心,在欧美发达国家,近零能耗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节能的最新发展趋势。

本刊主编袁镔教授就绿色建筑以及近零能耗建筑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与中美合作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近零能耗示范建筑项目负责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徐伟院长进行了访谈。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以下简称ECGB):自2006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布以来,绿色建筑在中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各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显现规模化的势头。

在此背景下推广“近零能耗建筑”对绿色建筑的发展有何特别的意义?徐伟:绿色建筑的范畴很广,包括节材、节地、节水还有可持续性和环境等诸多方面,所以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在不同领域肯定有不同的方向,但是从能源与环境角度考虑,近零能耗肯定是其发展的主要目标。

这一点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从世界范围看,THE NOW AND FUTURE OF NEARLYZERO ENERGY BUILDING:——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徐伟院长访谈采访_袁镔 / Interviewed by YUAN Bin文_本刊编辑部 / Edited by ECGB Editorial Department近零能耗建筑的现状与未来AN INTERVIEW WITH XU WEI, DEAN OF INSTITUTE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OF CABR欧盟等发达国家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建筑的能效水平,制定了一系列计划。

欧盟2010年修订的《建筑能效指令》(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Directive,EPBD)要求欧盟国家在2020年前所有新建建筑都必须达到近零能耗水平。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宣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宣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宣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含以下信息: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先进的设计和建筑方法,使建筑物在使用能源方面达到最低限度的技术。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担,实现可持续发展。

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不断加剧的环境问题,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欧盟已经制定了《能源效率指令》要求会员国从2021年起将所建筑建筑物的能耗降低到几乎为零,这意味着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将在未来几年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对能源消耗的关注逐渐增强,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也逐渐受到重视。

政府已经开始制定相关标准,并推动该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这对于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近零能耗建筑技术的标准宣贯进行系统的介绍和总结,让读者对该技术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首先,将对该技术的定义和背景进行概述,探讨其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

然后,将详细介绍近零能耗建筑技术的重要性和优势,并通过实例和数据加以说明。

最后,将对建筑行业在推广和应用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总结,并展望该技术的未来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章的宣贯,能够提高公众对近零能耗建筑技术的认识和关注度,促进该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下面逐一介绍各部分的主要内容:1. 引言部分:1.1 概述:在这一部分,将简要介绍近零能耗建筑技术的背景和定义,引起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

1.2 文章结构:这一部分将具体说明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为读者提供整体的阅读框架。

1.3 目的:在此部分,将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指出阐述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宣贯的重要性。

2. 正文部分:2.1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的定义和背景:在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近零能耗建筑技术的定义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近零能耗建筑案例

近零能耗建筑案例

近零能耗建筑案例那我得给你讲讲德国的被动房啦。

你知道吗?德国有好多这种近零能耗建筑的超棒案例。

就拿被动房来说,从外面看它可能就是个普通的房子,但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

这种房子的墙超级厚,就像给房子穿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袄。

这可不是普通的棉袄,它的隔热性能那是相当厉害。

冬天的时候,外面的冷空气想钻进来,门儿都没有。

夏天呢,外面热得像火炉,屋里却还是挺凉快的。

窗户也是个大亮点。

这些窗户的玻璃都是特制的,好几层呢,就像三明治一样。

它能让阳光照进来,给屋里带来温暖和光亮,但又不会让热量轻易地跑出去或者跑进来。

再说说通风系统。

它可不是那种简单的把外面的空气吸进来就完事了的。

这个通风系统就像房子的小管家,它能把外面的新鲜空气吸进来,同时还能把屋里的废气排出去。

而且啊,在这个过程中,它还能把排出去的空气里的热量“抓”回来,再放到吸进来的新鲜空气里,就这么循环利用,可节能了。

还有丹麦的一些近零能耗建筑。

丹麦那地方风大,有些建筑就充分利用了风能。

在房子顶上装上那种小小的风力发电机,风一吹,就开始发电。

这些电除了供房子里的电器使用,还能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房子的朝向也很有讲究。

在这些近零能耗建筑里,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向日葵一样,朝着阳光最充足的方向。

这样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

比如说,在朝南的屋顶上铺上太阳能板,大太阳一晒,就产生好多电能。

这些电能不仅能让房子里的灯亮起来,还能让电视、冰箱啥的都正常工作。

这些近零能耗建筑啊,就像是一个个聪明的小生命,巧妙地利用周围的环境和资源,用最少的能源,给人们创造出舒适的居住空间。

近零能耗建筑系列——建筑设计要点

近零能耗建筑系列——建筑设计要点

近零能耗建筑系列——建筑设计要点近零能耗建筑的建筑能耗水平应较国家标准降低60%~75%以上,建筑专业应该如何设计呢?1、设计理念建筑专业主要设计理念被动优先。

2、技术方案2.1降低维护结构传热系数本文以严寒地区公共建筑为例2.1.1屋面:采用挤塑聚苯板,传热系数控制在 0.1~0.2W/(m2▪K);2.2.2外墙:采用高效复合外墙保温,传热系数控制在 0.1~0.25 W/(m2▪K);2.2.3外挑楼板:采用憎水保温岩棉板,传热系数控制在0.2~0.30 W/(m2▪K);2.2.4分隔供暖空间和非供暖空间楼板:传热系数控制在0.2~0.30 W/(m2▪K);2.2.5分隔供暖空间和非供暖空间隔墙:传热系数控制在1.0~1.2 W/(m2▪K);2.2.6外窗:采用铝合金三玻双腔中空玻璃, 传热系数控制在≤1.2 W/(m2▪K);太阳得热系数SHGC 冬季≥0.45,夏季≤0.30;2.2提高维护结构气密性2.2.1建筑围护结构气密层连续并包围整个外围护结构;良好的气密性可以减少冬季冷风渗透,降低夏季非受控通风导致的供冷需求增加,避免湿气侵入造成的建筑发霉、结露等损坏,减少室外噪声和室外空气污染等不良因素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2.2.2建筑设计应选用气密性等级高的外门窗,外门窗与门窗洞口之间的缝隙应做气密性处理;外门窗气密性能要求:采用用气密性等级高的外门窗,外窗气密性能不宜低于8级;外门、分隔供暖空间与非供暖空间的户门气密性能不低于6级;2.2.3围护结构洞口、电线盒、管线贯穿处等部位不仅仅是容易产生热桥的部位,同时也是容易产生空气渗透的部位,应进行节点设计;2.2.4不同围护结构的交界处应进行密封节点设计;2.3消除或削弱热桥2.3.1建筑围护结构设计时,应进行消除或削弱热桥的专项设计,热桥专项设计应遵循下列规则:(1)避让规则:尽可能不破坏或穿透外围护结构;(2)击穿规则:当管线需要穿过外围护结构时,应保证穿透处保温连续、密实无空洞;(3)连接规则:在建筑部件连接处,保温层应连续无间隙;(4)几何规则:避免几何结构的变化,减少散热而积2.3.2外墙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性悬挑、延伸等宜采用与主体结构部分断开的方式;(2)外墙保温为单层保温时,应采用锁扣方式连接;为双层保温时,应采用错缝粘结方式;(3)墙角处宜采用成型保温构件;(4)保温层采用锚栓时,应采用断热桥锚栓固定;(5)应避免在外墙上固定导轨、龙骨、支架等可能导致热桥的部件,确需固定时,应在外墙上预埋断热桥的锚固件,并宜采用减少接触面积、增加隔热间层及使用非金属材料等措施降低传热损失;(6)穿墙管预留孔洞直径宜大于管径100mm以上,墙体结构或套管与管道之间应填充保温材料;2.3.3外门窗及其遮阳设施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门窗安装方式应根据墙体的构造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当墙体采用外保温系统时,外门窗可采用整体外挂式安装,门窗框内表面宜与基层墙体外表面齐平,门窗位于外墙外保温层内;装配式夹心保温外墙,外门窗宜采用内嵌式安装方式,外门窗与基层墙体的连接件应采用阻断热桥的处理措施;(2)外门窗外表面与基层墙体的连接处宜采用防水透汽材料密封,门窗内表面与基层墙体的连接处应采用气密性材料密封;(3)窗户外遮阳设计应与主体建筑结构可靠连接,连接件与基层墙体之间应采取阻断热桥的处理措施;2.3.4屋面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屋面保温层应与外墙的保温层连续,不得出现结构性热桥;当采用分层保温材料时,应分层错缝铺贴,各层之间应有粘结;(2)屋面保温层靠近室外一侧应设置防水层;屋面结构层上,保温层下应设置隔汽层;屋面隔汽层设计及排气构造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规定;(3)女儿墙等突出屋面的结构体,其保温层应与屋面、墙面保温层连续,不得出现结构性热桥,女儿墙、土建风道出风口等薄弱环节,宜设置金属盖板,以提高其耐久性,金属盖板与结构连接部位,应采取避免热桥的措施;(4)穿屋面管道的预留洞口宜大于管道外径100mm以上,伸出屋面外的管道应设置套管进行保护,套管与管道间应填充保温材料;(5)落水管的预留洞口宜大于管道外径100mm以上,落水管与女儿墙之间的空隙宜使用发泡聚氨脂进行填充;2.3.5 地下室和地面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层应与地上部分保温层连续,并应采用吸水率低的保温材料;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层应延伸到地下冻土层以下,或完全包裹住地下结构部分;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层内部和外部宜分别设置一道防水层,防水层应延伸至室外地面以上适当距离;(2)无地下室时,地面保温与外墙保温应连续、无热桥;3、设计目标建筑专业设计目标:通过采用各种被动节能技术构造最佳的建筑围护结构,极大限度地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使热传导损失和通风热损最小化。

近零能耗建筑标准(超低能耗建筑标准)

近零能耗建筑标准(超低能耗建筑标准)

近零能耗建筑标准(超低能耗建筑标准)1. 什么是近零能耗建筑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标准(nZEB)是指建筑在使用能源时,几乎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标准。

这种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大量环保材料,采用节能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使用,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2. 近零能耗建筑标准的意义近零能耗建筑标准的提出和推广,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它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在运行过程中对能源的依赖,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轻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另它也可以降低建筑的运行成本,为用户节约能源费用,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

3. 实施近零能耗建筑标准的挑战要实施近零能耗建筑标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引导,包括对nZEB建筑的资金支持,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门槛的调整等;还需要各领域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包括建筑设计师、材料研发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等的合作,共同研发和应用nZEB建筑所需的技术和材料;也需要用户和社会的认同和接受,他们需要接受新的建筑标准,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并应用nZEB建筑。

4.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预计nZEB建筑标准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建筑领域的从业人员将逐渐掌握nZEB建筑的设计建造技术,相关产业也将逐渐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条,为nZEB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对近零能耗建筑标准的发展充满期待。

我认为,nZEB建筑标准的提出和实施不仅可以推动建筑行业的技术和产业升级,也可以为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作出重要贡献。

作为写手,我愿意借助自己的笔触,将这一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共同推动nZEB建筑标准的发展和应用。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了解了近零能耗建筑标准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实施这一标准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也共享了自己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第1章 零碳建筑技术概论

第1章 零碳建筑技术概论

一、制定政策与行动目标
二、碳达峰、碳中和--意义
三、《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
51.2%
55.2%
2%
42.8%
四、鼓励建设零碳建筑
1.2 零碳建筑的基本概念
低碳建筑是零碳建筑的基础。
零碳建筑是低碳建筑的目标。
低碳建筑 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拆除、回收利用等各个阶段,通过减少碳源(向大气中释放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和增加碳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降低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实现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性能优化的建筑。
时间:2022.07.31
CONTENTS
目录
1.1 为什么要设计零碳建筑
低碳、近零碳、零碳建筑体系的发展是建立低碳城市、零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系列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布和实施将为未来抵御极端气候、实现建筑室内微气候自循环成为可能,是一项具有实践性且有经济效益的公益事业。
走向零碳建筑,真实地为建筑使用者创造更加舒适的室内微气候,同时也为建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节省运行费用。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案例中,零碳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现实意义都是显而易见的。
四、如何实现零碳建筑
针对单体建筑
针对运维阶段
1.3 零碳建筑的发展

自2030年起,所有新建建筑必须实现零碳排放。
截止到2050年,所有的建筑必须在零碳排放条件下运营。
一、零碳发展--“先驱”
截至2020年6月,我国共有10个省及自治区和17个城市共出台47项政策,对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给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或激励措施。2019年我国正式颁布《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 51350—2019。该标准是我国首部引领性建筑节能国家标准,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体系,提出了近零能耗建筑的概念和关键控制性指标,推动了我国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首座“近零能耗”建筑
进入“三九”,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到了。2020年1月9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半壁店村的“零舍”,发现面积400平方米的屋内特别
温暖,还没待上几分钟就赶忙把羽绒服脱去。“这屋暖气可真足!”而随后记者
得到的解释更令人大跌眼镜:零舍并没有安装暖气,也没有接入国家电网,仅仅
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并对房屋墙体屋顶进行改造,就实现恒温恒湿四季如春。

这座位于京郊农村的“高颜值”房屋,已成为全国首座“近零能耗”建筑。近日,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分会CPBA、中
国建筑学会零能耗建筑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近零能耗建筑大会落
幕,共有12个项目获得“近零能耗建筑”标识牌,“零舍”是唯一一座已经建
成并投入使用的建筑。有专家认为,“零舍”是具有未来首都乡村特色的绿色建
筑。目前,这座建筑由于刚刚完工,仅作为展示用房。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半壁店村由村民房屋改建而成的近零能耗建筑的“零舍”
外观

现场:室外0℃,室内热气袭人
“零舍”位于半壁店村东北角,远远看上去,就是三排高大的瓦房,走近再瞧,
建筑外墙都是用红砖砌起来的,门窗也都很大,屋内亮亮堂堂,与村中一排排的
传统民居相比,显得那么与众不同。第一次来这里的人,如果不看介绍牌,一定
以为这座“近零能耗”是个艺术馆。

房子的东面、北面都是林地,清晨记者到达这里时,室外气温只有0℃,在路旁、
树林中,前几天的降雪还没融化,放眼望去,犹如来到林海雪原。这场景让人觉
得更加寒冷,不禁裹紧了羽绒服。
可只需一打开“零舍”的大门,就能感到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几位工作人员着装
很是轻便,年轻的贾磊只穿了一件薄薄的长袖T恤。这与记者身上厚重的羽绒服
形成了鲜明对比。客厅书架上的温度计显示,此时的室内气温足足有22℃,怪
不得记者只在屋内和工作人员交谈了几分钟,就赶忙脱去了羽绒服和棉马甲,只
留下了一件衬衫。

“近零能耗”秘诀
主动节能:屋顶的彩色盖板能透光还能发电
在“零舍”大门和客厅门之间,还有一座覆盖着彩色屋顶的阳光房,面积二十余
平方米,冬日暖阳穿过七彩的透明屋顶,映得地面也都成了彩色。抬头观察这面
屋顶,记者发现,它由14块彩色的盖板组成,这座建筑的设计建造方、天津市
天友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陈可心介绍,这些盖板是彩色光伏发电薄
膜,总面积22.7平方米,不仅具有很好的透光性,还能发电。

虽然时值寒冬,大兴区魏善庄镇由村民房屋改建而成的近零能耗建筑“零舍”内
气温惬意,顶棚的彩色玻璃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

跟随陈可心,记者来到“零舍”的观景台,从高点观察这座“近零能耗”建筑。
房顶之上覆盖着的灰黑色瓦片,显然与京郊农宅普遍使用的瓦片材质不同,“这
种瓦的名字叫做汉瓦,整栋建筑的屋顶覆盖了96.4平方米,它和阳光房顶棚一
起发出的电能,能够满足屋子里所有电器设备所用的电能。”不仅如此,安装在
建筑外墙上的那一排排像极了艺术品的“铁板”,实际上也是一种柔性的光伏发
电材料。

据介绍,“零舍”并没有连入国家电网,靠着光伏发电,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电力
运行系统。观景台上,记者还看到了一组太阳能热水器,陈可心说,即使在冬天,
这组热水器提供的热水,也能让住在这里的人畅快地洗上热水澡。

前几天,北京刚刚经历一场规模较大的降雪过程,有些偏僻道路上的积雪至今还
没有完全融化。可记者发现,“零舍”屋顶上,覆盖在可发电汉瓦上的皑皑白雪,
早已不见了踪影。这是由于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了降雪天气的情况,结合北京
所处的纬度,将阳光房顶棚、屋顶的角度都设计成了40度,“这样能够最大限
度利用太阳的能量,储存更多的电。”陈可心介绍说,像前几天那么厚的降雪,
仅用了两天就融化干净了。

被动节能:墙体厚达一米像捂了条棉被
走到“零舍”巨大的落地窗边就会发现,这处建筑的墙体很厚实,足足得有1
米,而常见民房实用的“二四墙”,厚度仅在30多厘米。为什么要这么厚?当
记者看到屋内展示的墙体剖面图,找到了答案。
1米厚的墙内,不仅有两层“二四墙”,还有两层保温层,这犹如是给房子加上
了一层棉被。不仅墙壁,“零舍”的房顶、地面也全都覆盖上了至少半米厚的保
温层,整个建筑物,就仿佛置身在一个温暖的被窝中。

传统建筑,在窗户和墙壁的接缝处,往往容易漏风。但“零舍”通过设计,在窗
户缝中添加新材料,成功解决了这种难题。

经过专业机构测算,它的气密性系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0.6,而传统建筑的气密
性系数往往只有10。这是什么概念?陈可心说:“即使室外刮着6级大风,‘零
舍”里的人站到窗户边,也不会感觉有任何风漏进来。”

村民:能住进这样的房子可就享福喽
“零舍”是通过改造半壁店村尹女士家的闲置房屋而来的,别看建筑面积达到了
400平方米,但施工从开始到结束,仅仅用了2个多月。不少村民感叹,“这房
子简直是变魔术弄出来的。”

记者采访时,恰巧遇到了尹女士的父亲尹银,已经81岁高龄的老人,把“零舍”
看作宝贝。“别看这么大房子,全年竟然都不用交一毛钱电费,冬暖夏凉,你说
神不神奇?”老人的家在隔壁村,12间大瓦房,前几年通过“煤改电”政策安
装上了空气源热泵,“上了岁数,怕凉,热泵每天都得开到最大。”但即便如此,
想在屋子里只穿一件单衣,也是绝不可能的。
尹银大爷对记者说,自己家取暖的费用一天大约要20多块钱,但据他了解,农
村有一部分老人生活习惯了节俭,为了省电,只把空气源热泵调到30多℃,于
是屋里温度也就在15℃上下,“这些老人如果能住在‘零舍’这样的房子里,
那可就真享福喽。希望这种房屋尽快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