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信息的采集与简单加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_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学情分析1.学生们通过上节课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学习,对多媒体的加工有简单的了解;2. 随着各类数码产品的普及,实际生活中,很多同学有使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片的经历,但大部分同学不会很好地应用视频加工技术,所以对此非常感兴趣,都希望能通过学习,最终创作出自己满意的视频作品,比如能把运动会、艺术节、班会活动中录制的视频信息进一步加工处理,留作美好回忆;3. 学生之间认知能力和基础水平的差异很大,教学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效果分析1.部分同学有使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短片的经历,本节课中又由学生操作各种视频采集工具,体验了各种不同的摄像过程。

2.本节课中学生能够有机会自己当导演,编排各个素材,并导出影片,并且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多数学生能够在视频信息的采集加工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增强了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提升了计算机技能层次。

3.由于时间关系,有部分同学没有完成影片的导出,但也掌握了基本的视频加工技能,基本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任务需求进行简单的视频片段截取、合成,并在此过程对视频加工的流程、方法、文件的存储格式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

教材上的讲解总体比较简单,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些细节应该引起学生注意,否则影响视频的加工合成以及最后的导出。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评测练习1. 试一试。

操作较熟练地同学可对“字幕”时间段添加背景音乐。

2.达标检测:利用本节所学内容,各小组以“我的微机课”为主题自行创作一段影片,要求有:转场效果(或画中画效果)、字幕(素材提前发到学生机)。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课后反思1、采用情景式教学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本上做到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自己作品。

2、加工素材采用现场拍摄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他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为作品主题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3、制作班级记录作品,,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使技术手段实现了为主题服务的目的。

《视频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视频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视频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西大附中朱丽花一、教材分析教材采用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本节是第五章声音、动画、视频的采集与加工中第3节视频的采集与加工内容。

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的视频类型、格式及其存储的基本方法;能够选择适当的工具采集视频信息;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视频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本节内容用2课时完成。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视频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在高一必修时学习了超级解霸截取视频。

学生对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兴趣比较高,安排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我专门提供了相关的软件使用教程、操作视频演示。

除了辅助学习视频,学生还可以跟随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学习,学习进度较快或较慢的学生,可以借助辅助视频进行自主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多种视频文件存储的格式、差异及它们适合的场合。

(2)了解视频信息的获取方法。

(3)掌握对视频信息进行加工的主要方法、具体技能。

2、过程与方法:(1)认识用视频卡对视频进行采集的过程。

(2)能采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对视频信息进行简单加工,表达创意、交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视频信息的剪辑、加工,培养学生对视频制作的兴趣。

(2)经历过指定主题采集与加工视频素材后,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

四、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掌握常见的视频采集方法,获取现成视频文件、利用视频卡采集视频。

(2)掌握视频加工的主要方法。

2、教学难点(1)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选择合适的素材;(2)剪辑视频文件的基本技能。

五、教法、学法1、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和任务驱动法(1)情境创设法利用校歌MTV《梦开始的地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恰当导入本课内容。

(2)案例教学法教师提供实例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视频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及反思

视频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及反思

视频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视频的获取与加工教学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视频的获取途径;2.学生能够使用合适的软件将视频进行剪辑、配音、特效等加工处理;3.学生能够运用视频加工技巧制作自己想要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2. 视频的加工处理:介绍常见的视频加工软件,如Adobe 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等,并讲解剪辑、配音、特效等基本操作;3.视频的制作示范:展示一个视频制作的示范,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视频获取与加工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个有趣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视频获取与加工的兴趣和热情。

2.视频的获取途径介绍:讲解学生常见的视频获取途径,并结合例子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获取视频的方法。

3.视频的加工处理介绍: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一款视频加工软件进行详细介绍,并讲解剪辑、配音、特效等基本操作。

4.视频的制作示范:展示一个视频制作的示范,让学生了解视频获取与加工的实际应用,并提供相关资源和素材供学生使用。

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进行视频制作。

5.学生实践与分享: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进行视频制作,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其他同学观看,并互相评价和交流经验。

6.总结与反思:在课堂结束时,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并要求学生就自己的视频制作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同时,教师也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四、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安排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注重实践操作,通过示范、实践和分享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视频获取与加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效果:学生能够掌握视频的获取途径,并且能够使用相应的软件进行视频剪辑、配音、特效等加工处理;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运用视频加工技巧制作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发挥创造性思维。

第2节视频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

第2节视频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
5、课堂小结
⑴、总星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特别是一些注意点。
(2)、阐述一下会声会影软件的其他功能。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习再学习得乐情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学生分小组合作
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加以引出重点
(2)、许多学生都喜欢把网上的电影视频文件下载到电脑里进行观看。是如何操作的?
(3)、教师总结一下获取视频的其他一些途径。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答:电影院、上网观看、电脑里等等。
学生回答,教师做一下指点。
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二、新课讲授、自主学习
1、有时候获取的视频不能作为素材直接使用,我们需要对视频进行加工,下面老师介绍一种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会声会影。
2、提高对视频信息的判断能力,学会抵制无效信息
行为与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作完整作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视频文件的格式及播放、转换等基本编辑
教学难点
视频文件的编辑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分小组合作法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不喜欢看电影?你在哪里可以看到?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教师演示,对于共有的问题做一下阐述。
学生通过自学书本131页简单了解一下会声会影这个软件并尝试一下用会声会影软件截取一段视频
3、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1)、使用会声会影对视频进行滤镜、镜头的过渡、配音和字幕等编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4、利用校园电视形式并结合“我的一天”或“我们的校园”等主题,巩固提学习效果,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视频的采集与加工教案

视频的采集与加工教案

视频的采集与加工教案教案标题:视频的采集与加工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视频采集与加工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掌握不同视频采集方式的优缺点。

3. 学习使用常见的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基本的视频加工操作。

4. 提高学生的视频采集和加工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视频采集的基本概念和工具介绍。

a. 介绍摄像机、手机、平板电脑等视频采集设备。

b. 讲解视频采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视频采集方式的比较及其优缺点。

a. 介绍直接采集、转码采集和屏幕录制三种常见的视频采集方式。

b. 分析每种采集方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3. 基本视频编辑软件的介绍和操作。

a. 介绍常见的视频编辑软件,如Windows Movie Maker、iMovie 等。

b. 指导学生进行视频素材导入、剪辑、添加特效和音轨等基本操作。

4. 视频加工实践活动。

a. 学生分组进行视频拍摄和采集。

b. 指导学生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对素材进行剪辑、特效处理等加工操作。

c. 学生展示自己的视频作品。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视频采集的基本概念、工具和操作流程,引导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知识框架。

2. 案例分析:引用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视频采集方式的优缺点,并进行讨论和思考。

3. 实践操作:提供实际的视频采集与加工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并应用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视频拍摄与加工,促进彼此合作、交流和分享经验。

四、教学资源:1. 摄像机、手机、平板电脑等视频采集设备。

2. Windows Movie Maker、iMovie等视频编辑软件。

3. 案例分析资料和视频素材。

五、评估方法:1. 视频采集与加工实践活动成果评估:评估学生的视频制作水平、创作能力及表达能力。

2. 学生讨论与反思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反思报告,评估学生对视频采集与加工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更专业的视频采集与加工技术及软件,如Adobe 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等。

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第二节 视频信息的采集和加工“教学设计

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第二节 视频信息的采集和加工“教学设计

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第二节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动画趣配音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

教材中本章内容共分为三节,分别是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其中音频和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过程相类似,所用到的操作也较为类似,例如使用设备获取信息,打开文件,运用时间轴进行剪辑,根据需要进行修饰,简单合成。

而在视频信息的加工中也会包含对声音的简单处理。

本节内容共2课时,主要包含对动画作品的欣赏和角色语言及内心的分析,为动画进行创意配音。

在此基础上,合成声音和视频图像,并为其制作字幕。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模仿能力较强,通过观看录制的微课视频能够很快掌握一门新的软件的基本操作。

学生的层次差异较大,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参差不齐。

因此,选择由三位学生合作分工进行作品制作,教师将会在这一过程中提供分工指导、技术指导。

在任务的设置上有梯度,基本任务是根据对白完成配音,提升任务是新编故事进行配音。

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偏好利用视频进行学习,有的偏好文字提示进行学习。

因此在提供学习素材的时候,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制作多样的学习素材。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观看动画视频,分析人物,基于生活体验改编故事。

2.掌握录入声音的方法,能够对声音信息进行简单编辑。

3.学会为视频添加字幕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动画视频,分析人物心理,把握配音过程中的语音、语气、语速、停顿,有感情的为动画配音。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建立起协作、共享的机制,分工完成配音、加字幕、合成的任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与再创作的能力。

体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灵感。

2.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感受中国文化的多元性。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录入声音,合成声音与视频(二)教学难点故事新编,为动画视频精准配音五、设计理念本节内容经过精心设计,取材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视频。

信息技术:“视频信息的采集与简单加工”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视频信息的采集与简单加工”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视频信息的采集与简单加工”教学设计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五章多媒体信息加工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课时。

笔者从表达信息的需求出发,介绍视频信息采集与简单加工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并以创作视频作品为例,引领学生经历视频加工处理实践活动过程,逐步掌握利用视频突出主题,表达信息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视频采集的基本方法;()能对视频信息进行简单的处理加工。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表达交流或创作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媒体和工具完成视频,用以呈现信息交流思想;能对采集的视频素材进行加工,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视频创作的过程,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利用视频处理技术,参与视频作品创作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在创作作品时应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认真负责地利用作品进行表达和交流,树立健康的信息表达和交流意识。

教学策略及环境本节以演示典型作品和主题式任务组织教学,在活动任务中体现分层次和探究式教学。

教学环境为网络教室,大屏幕摄象机(数字)会声会影视频素材等。

教学重点:掌握视频信息采集基本方法,能对视频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

教学难点:视频的分步采集。

主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给出一个主题,例:校园新闻,同学们是怎么获取学校的新闻的?(如学校的公告,校园网络,大屏播放的校园新闻等),前面学过了音频信息的处理加工,那么视频信息怎么处理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给学生展示近期的校园新闻,让学生了解学校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信息,看了学校近期的新闻,产生好奇心,萌发学习和创作的强烈欲望,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去观看校园新闻,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特定的情境,感受视频信息所传达的丰富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操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课堂引导及演示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那么摄象机中的视频信息是怎样到电脑里?学生讨论:怎样将摄象机中的视频信息采集到电脑里?(设计意图:学生学过音频信息的采集加工,通过对比,有利学生形成知识迁移)教师演示:拍摄课堂的视频素材。

55.2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教学设计

55.2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教学设计

5.2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任务需求进行简单的视频编辑、合成,并在此过程对视频加工的流程、方法、文件的存储格式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能对其他的视频编辑任务建立积极的迁移。

教学对象分析:1、部分同学有使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短片的经历,但大部分同学不知道怎么进行编辑合成,并对此很感兴趣。

2、对图片、音频信息的加工有较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视频采集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2)解视频信息的采集方法(3)能够选择恰当的工具加工视频、表达信息(4)了解常用视频文件的格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1)掌握会声会影的基本使用(2)掌握编辑视频的技术(3)掌握合成视频的技术(4)会发布视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完成视频采集加工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新精神。

(2)通过对自己或他人作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欣赏与审美能力。

(3)尊重知识产权,合法利用多媒体资源4.教学重点:(1)掌握会声会影的基本使用(2)掌握视频信息加工的流程和各个环节的技术实现。

教学难点:(1)提取视频(2)时间轴模式的合成5.教学组织:主题式教学任务6.教学过程导入问题→提出任务→简单视频的采集→简单的视频合成→体验,完成简单的任务→优化剪辑、合成→完成任务→小结一、引入教师活动:播放一段“步步高音乐手机广告”里面的视频片段,视频没有声音二、学习新知:引出问题:配音完成后,播放的过程,图像和声音文件是分别由两台电脑同时进行播放的,信息没有整合到一起。

涉及到后面学习的知识:(1)视频文件中,如何只保留图像而去除声音?(2)如何把采集的声音与图像文件整合在一起?(一)、视频信息的采集所谓视频,是由连续画面组成的动态场景,这些画面是通过实际拍摄得到的,如电影和电视。

它们是现场的真实记录,有着强烈的现实性和亲切感。

视频是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现象而实现的动态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简单加工”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09-7-29 阅读:410
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五章多媒体信息加工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1课时。

笔者从表达信息的需求出发,介绍视频信息采集与简单加工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并以创作视频作品为例,引领学生经历视频加工处理实践活动过程,逐步掌握利用视频编辑突出主题,表达信息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视频采集的基本方法;(2)能对视频信息进行简单的处理加工。

2.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表达、交流或创作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媒体和工具完成视频编辑,用以呈现信息、交流思想;(2)能对采集的视频素材进行加工编辑,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视频创作的过程,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利用视频处理技术,参与视频作品创作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2)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在创作作品时应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认真负责地利用作品进行表达和交流,树立健康的信息表达和交流意识。

教学策略及环境
本节以演示典型作品和主题式任务组织教学,在活动任务中体现分层次和探究式教学。

教学环境为网络教室,大屏幕、摄象机(数字)、会声会影、视频素材等。

教学重点:掌握视频信息采集基本方法,能对视频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

教学难点:视频的分步采集。

主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给出一个主题,例:校园新闻,同学们是怎么获取学校的新闻的?(如学校的公告,校园网络,大屏播放的校园新闻等),前面学过了音频信息的处理加工,那么视频信息怎么处理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给学生展示近期的校园新闻,让学生了解学校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信息,看了学校近期的新闻,产生好奇心,萌发学习和创作的强烈欲望,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去观看校园新闻,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特定的情境,感受视频信息所传达的丰富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操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课堂引导及演示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那么摄象机中的视频信息是怎样到
电脑里?
学生讨论:怎样将摄象机中的视频信息采集到电脑里?(设计意图:学生学过音频信息的采集加工,通过对比,有利学生形成知识迁移)
教师演示:拍摄课堂的视频素材。

演示视频信息采集的两种方式(1、直接采集,用数码摄象机直接拍摄而获得数字化视频文件,直接传送到计算机中。

2、分步采集,传统模拟摄象机拍摄的录象带通过视频采集卡采集录象机中播放出来的视频信号,运用采集软件进行采集。

因条件限制分步采集只要求学生了解,不要求掌握)
学生活动:
观看教师的演示,通过局域网将教师机上的视频素材下载到本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视频素材的采集,了解掌握视频信息采集的过程与方法,为后面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打下基础)
请学生演示,教师指正其操作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个别学生的演示,可以了解全班的掌握情况并指正容易发生的错误)
教师活动:
①对各种视频处理软件的优缺点进行简单的介绍
Media play 视频播放工具,主要播放AVI、WMV格式文件
超级解霸视频播放(VCD、DVD)工具,主要播放MPG、DAT格式文件
会声会影视频编辑工具能编辑AVI、MPG等格式文件,界面友好,功能实用,面向大众。

Premiere 视频编辑工具能编辑AVI、MPG等格式文,操作复杂,功能强大的专业工具。

教师演示:视频素材的导入与简单加工
②介绍会声会影的工作界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