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美国的科技发展战略

美国的科技发展战略[日期:2008-04-18] 来源:武夷山博客作者:武夷山[字体:大中小]美国的科技发展战略武夷山文发表武夷山博客/2008年4月15日;学术交流网/美国经济评论/2008年4月18日转发(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2003年第12期)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科技实力。
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也与其独占鳌头的科技力量密不可分。
然而,这个领跑世界科技发展的国家,却并没有完整、明确的科技战略。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员武夷山介绍说,由于受到政治体制的限制,可以说美国的中长期科技战略是“既有又没有”。
一方面,美国宪法规定每位总统的最长任期是8年,因此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便难以形成,美国至今仍未出台整体性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另一方面,透过美国历届政府的科技政策,我们却又能隐约感受到其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不动摇的——确保美国在各主要科技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这一点从其对科技研发的投资力度便可看出:美国的科技投资数额向来比日、英、加、法、德、意等六国科技投资的总额还要多;2002财年,美联邦研发预算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估计该年研发实际总支出为980亿美元;布什政府提交的2003财年科研预算草案中,研发投入总额高达1120.47亿美元,比上年度又增加8.6%。
虽然科技发展的整体战略并不清晰,但分析近几年美国政府的科研投资重点,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纳米技术和科技反恐已经成为美国新世纪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
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在美国国防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机构早年支持下渐成气候的因特网,都使美国在全球新经济发展中占尽先机。
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在1995年至1999年期间已经达到1/3以上。
虽然世纪之交全球信息经济发展放缓,对信息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信息技术仍然是美国科技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范东睿:带领“金刚”打造全新信息高速铁路

范东睿:带领“金刚”打造全新信息高速铁路作者:李曼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2019年第10期1993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实施一项新的高科技计划――“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旨在以因特网为雏形兴建“信息高速公路”,使所有的美国人方便地共享海量的信息资源。
“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
信息基础设施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攸关产业命脉。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与发达国家相比信息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一直依赖于美国政府主导构建的“信息高速公路”,核心芯片也主要来源于美国进口。
随着IT3.0时代的到来,人-机-物三元高度融合,传统的“信息高速公路”已无法满足中国人的海量数据处理需求,同时为彻底解决信息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就要走中国人自己的路——构建“信息高速铁路”。
为此,2018年底,北京中科睿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完成了全球首台高通量计算机——“金刚”。
“金刚”的成功研发离不开睿芯团队的坚持与努力。
用心钻研,从“芯”出发2000年,范东睿从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应用数学系毕业。
4年的学习仍无法满足他对知识的渴望,大学毕业后范东睿选择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计算所”)学习。
在这里,开启了他的科研之路。
2009年范东睿被评为中科院计算所卓越之星;2010年获评北京市科技新星;2013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中科院卓越青年科学家奖;2017年获首都科技领军人才;2018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推进计划;2019年成为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一个个傲人的成绩源于一次次用心的钻研。
范东睿在中科院计算所接触到了第一批芯片——龙芯处理器设计。
然而范东睿发现,若是只专注于做芯片,却没有相配套的板卡整机,也没有匹配的应用软件、应用系统,无法形成完整的生态链,即使研发成功了芯片,也无用武之地。
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的标志性事件

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的标志性事件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商用推广,用户数急剧增加,吸引了众多非科技主营的公司也蜂拥投资于科网项目上,造成了科技产业自我增强的循环。
股市中,投资者疯狂购买科技股,只要名字以“e”打头或者“.com”结尾的公司都受到资金追捧。
2000 年3 月10 日,纳斯达克指数达到了5048.6 的历史高点,相比1995 年初的743点涨幅达到680%,到2002 年9 月份纳斯达克指数回到1172 点,18 个月内跌幅达到78%,总计4.4 万亿市值蒸发。
科网泡沫形成因素1.互联网技术商业化--科网泡沫兴起的关键随着社区开始通过线缆接入英特网,互联网商业化运作正式开始。
超市、银行等商业机构步入互联网,开始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模式,人们可以在线订购必胜客的Pizza 饼、可以在线观看“超级碗”橄榄球赛。
美国参议院和国会开始在互联网上办公,提供信息服务。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
传统的销售网络被打破,物流系统更加高效便捷。
由于网络的杠杆效应,促使企业在亏损的情况下也要先建立市场份额(至少建立市场形象),之后利用市场份额的优势进行收费服务,所以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就是“快速变大”,“不变大就被淘汰”。
2. 1.1.2 政策扶持--美国政府功不可没1992 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克林顿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同年,美国政府颁布《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计划用20 年投资4000—5000 亿美元建立由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电子产品组成的网络,为用户提供大量的、统一标准的信息服务。
1993 年2 月,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以技术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的新方向”的技术政策报告。
1994 年,美国政府提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电子政务概论_习题集(含答案)

电子政务概论_习题集(含答案)《电子政务概论》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1.政府OA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有:车辆管理、图书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
A、公文管理B、收文处理C、档案管理D、资源管理2.政府拥有的各种数据库信息对企业开放,方便企业利用,如查询政府经济白皮书、国C、信息咨询服务D、中小企业电子服务3.针对电子政务的安全技术,电子政务安全数据交换的关键技术是()A、VPN技术B、安全岛和安全网闸技术C、政府Web服务器的安全D、密钥和身份验证4.在政府间的电子政务系统中,在政府司法机关之间实现共享司法信息是有()完成的。
A、电子公文系统B、电子司法档案系统C、业绩评估系统D、电子公文系统5.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正式推出的。
A.1993年9月B.1997年2月C.2000年7月6.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科技部组织的我国国家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在()全面启动。
A.2000年B.1995年C.2002年7.以下不属于政府对社会(公众)的电子政务()A.企业年检B.信息咨询服务C.教育培训服务D.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服务8.新加坡政府是在()开始发展电子政务的。
A.1989年B.1981年C.1991年9.把英国的公民网站、商业和部门网站与政府办公系统连接起来的政府网关是()年启动的。
A.1999年3月B.1995年12月C.2001年1月第1页共18页10.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是()。
A.信息技术的发展B.经济的进步C.电子政务的建设11.1993年制定的()标志着日本电子化政府进程全面启动。
A.“科学技术立国”B.“行政资讯推进计划”C.“电子签名与认证法案”12.传统的审批业务模式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现列举以下四种,属于审批阶段的是()①中间机构环节多②往返办事周期时间长③审批过程不透明④社会监督无从开展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3.重塑政府业务流程的主要内容有()A、政府的决策与执行业务要适当分离B、以价值为取向,清理与整合流程C、源头一次捕获信息,实现信息共享D、以上都是14.在电子政务中要真正地为用户服务好,必须以()为中心来设计政府的网络。
初三历史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三历史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以下是关于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相同点的归纳,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经济根源都与英国有关B .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C .都是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D .都改变了美国社会的性质2.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西欧尤里卡计划和克隆技术的诞生都得益于 A .经济全球化 B .国际经济新秩序 C .第二次工业革命D .第三次科技革命3.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说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动机是 A .解放农奴 B .发展资本主义 C .避免革命D .维护沙皇专制4. 美国教育部曾公布一份“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共产党宣言》赫然在列。
下列四位同学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 .同学甲:《共产党宣言》是开辟新时代的宣言B .同学乙:《共产党宣言》是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C .同学丁:《共产党宣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D .同学丙:《共产党宣言》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一次尝试 5.下列与华盛顿无关的事情是( )A.制定了美国1787年宪法B.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C.担任大陆军总司令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6.二战后初期,罗伯特·奥本海默曾说:“我们或可以预料一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
”这里的“两个大国”指的是A.英国和德国B.德国和日本C.美国和苏联D.英国和法国7.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
下列有关一战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萨拉热窝事件说明个人恐怖主义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②凡尔登战役后,德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③战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④1918年,同盟国战败宣告一战结束A.②③④B.①④C.③④D.①②④8.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

(2)20世纪90年代,美国推行以高科技带动经济发展,大力扶
植第三产业的发展等经济政策。
错误:第三产业 改正:信息产业
9.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以上图片反映了美国经济的什么主要特征? (2)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你能说出是哪些 原因造成的吗? (3)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在哪两个方面和以前有很大不同?
这场竞争。
请你联系当前实际,想一想各大国对建立“信息高速公路” 如此感兴趣,说明什么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当今世界的竞 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增强依靠的是科 技实力。所以各国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 答案: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已不再是产品产量或产值的竞进程。战后,哪个国家成为最富强的国家( A.英国 B.美国 C.联邦德国 D.日本 )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第二次世 界大战中,A、C、D三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而战争初期, 美国大发战争横财,战后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教 育和科技等,美国成为二战后最富强的国家。
美国调整经济政策,以高科技带动经济发展,大力扶植信息 产业的发展。
6.(2009·潍坊中考)下面是二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 长率变化表
对上表反映的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较为正确的是(
)
A.一直萎靡不振 B.保持繁荣稳定 C.起伏变化明显 D.保持攀升势头 【解析】选C。本题属于图表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材料 的阅读分析能力。从图表所示的内容看,战后美国经济的发
失业人数猛增。1975年,美国有近9%的劳动人口失业,人数
超过800万。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美国失业人口增多的现象,分别是由什 么事件造成的? (2)美国是如何应对造成材料一现象的这个事件的? (3)材料二反映的事件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 (4)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对美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National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Initiative)是美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项重要计划,旨在建设一个覆盖全国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为公民、企业和政府提供高速、便捷、安全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
这一计划的实施对于促进美国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改善社会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将极大地促进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通过建设高速网络基础设施,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共享,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生产和管理手段,为公民提供更便捷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方式,为政府提供更精准的决策和管理工具。
这将有效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提升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
其次,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将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同时,高速信息网络的建设也将为新兴产业的孵化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创新创业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此外,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还将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高速信息网络的建设将为美国提供更强大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持,增强国家在全球信息化竞争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最后,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将改善社会生活水平。
高速信息网络的建设将为公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教育、医疗、娱乐等服务,提升社会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感。
同时,信息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也将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更有效的手段,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将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改善社会生活水平。
因此,这一计划的顺利实施对于美国乃至全球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行动计划”解析

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行动计划”解析
曹津生
【期刊名称】《信息系统工程》
【年(卷),期】1995(008)004
【摘要】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行动计划”就是指著名的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它是克林顿政府1993年9月制定的重要文件。
文件发表后,引起了世界范围的“信息基础结构热”。
此后,许多国家竞相制定各自的信息基础结构开发计划。
本文主要分析论述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建设的特点,政府的作用和任务,以及政府部门目前对信息网络的需求及其估计效益。
为使本文尽可能贴近报告原意,文中大量引用报告原文。
【总页数】5页(P58-62)
【作者】曹津生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
【相关文献】
1.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政策的新发展与未来取向--《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儿童权利部分的文本解析 [J], 孙艳艳
2.美国《网络安全国家行动计划》与对我国的启示 [J], 丰诗朵;范为
3.美国发布《国家空间天气战略》和《国家空间天气行动计划》 [J], 圣冬冬
4.中、美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实施进展分析比较 [J], 吉萍
5.美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国家行动计划》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NSFNET(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科研网)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之后,Internet的规模日益扩大,引起美国政界朝野及民间私营企业的极大关注。
他们一致看好这一新生事物的巨大发展潜力及其对进一步壮大美国实力不可替代的作用,纷纷提出加速发展信息事业的宏伟设想和建议。
1991年,后来成为美国副总统的戈尔(Al Gore)首先在一份名为“高性能计算法案”的建议初稿中提出了全国性的数据高速公路的概念,稍后参议员莫勒(Moeller)也于1993年提出了同一动议。
其基本要点是将美国各地的超级计算中心连接到一个高速网络上,并使其它部门的工作也进入高性能计算领域。
通过建立一条信息高速公路来刺激美国经济的主张成为民主党的竞选纲领之一,后来亦成为美国民主党政府的经济改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1993年初,美国13家主要计算机公司的执行总裁们联合起来进行游说,鼓吹美国现有的国家研究与教育网络NREN(Nation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Network)应当超越政府部门和大学的界限,进入遍及全国的办公室和家庭。
作为计算机系统政策设计委员会(Computer Systems Policy Project)的成员,这些“老总”们提议建设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体系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即一个宽带数字网络。
他们并建议政府为NII开发一项公共信息计划,使政府的数据能够对公众更加开放。
1993年4月,美国众议院收到国会议员巴歇(Boucher)对1991年制定的“高性能计算计划”HPCA的一项修正案,建议将所有的学校、图书馆和地方政府的办公室都连接到Internet 上,并使所有局域网上的用户也能使用信息高速公路。
在上述背景下,美国副总统戈尔和商业部长荣.布朗(Ron Brown)于1993年9月宣正式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计划,人们将其通俗地称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从此,发展信息高速公路成为美国联邦政府的一项国策。
克林顿政府并不把建设美国信息高速公路单纯看成是计算机行业或电信行业一、两个行业的事,而是把“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视为未来美国新型社会资本的核心,把研究和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作为美国科技战略的关键部分和国家最优先的任务,就如同当年的政府把上世纪跨越北美的铁路建设,和本世纪50年代美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作为抑制萧条、刺激经济增长的战略举措一样,克林顿政府也在冷战结束以后,在诸如“星球大战”以及大功率正负电子对撞机等带冷战背景的大型科研项目停顿或收缩的形势下,选择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作为刺激国内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保持和夺回美国在重大关键技术领域一度削弱的国际领先地位,从而增强美国经济竞争实力的重大战略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克林顿及其政府虽然积极宣传和推动“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但在具体操作上却坚持“民建民有民享”的原则。
对于这样一项需要投资几万亿美元的宏伟工程,政府并不直接加入,而是依靠民间企业的投资。
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支持通信网的标准化;(2)
支持网络间相互连接;(3)排除遇到的各种障碍;(4)促进千兆位等尖端项目的研究和开发。
由于贯彻了“民建民有民享”的方针,因此从1993年至1998年6年间,政府用于这一头号战略举措的预算总共才4.89亿美元。
而众多的美国企业由于看到信息高速公路的巨大市场前景,都纷纷投身到这一事业中。
根据美国官方有关NII的一系列文件,NII旨在提供一个硬件、软件和技术的集成环境,使人们能够通过计算机和大量的信息资源服务方便而经济地彼此交往。
NII将是一个“由通讯网络,计算机,电视,电话和卫星无缝地连接起来的网络。
”这一无缝网络将彻底地改变美国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与国内外进行通讯的方式”,“满足美国公民对信息的需要”。
NII计划的基本原则是:鼓励私人投资,促进并保护竞争,为消费者和信息服务者提供对NII的公开访问,确保全方位服务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使信息系统能够跟上技术和市场的飞速发展。
NII的目标是:建成一个连接到各社会机构、团体和每个家庭的宽带(Gigabits)高速网络,为全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开展多样化的高级信息服务,全面满足人们在生产、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信息需求。
具体说来,包括:
电子购物、电子货币将实现从制造到流通的网络信息一体化。
未来的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即电子数据交换)、多媒体电子邮件、视频会议、远程办公(Telework)、计算机支持下的合作办公(CSCW),将为异地、异时或同时的协同办公提供可能,个人通讯系统(PCS)和个人数据助理(PDA)可以使在旅途和走动的情况下信息流动保持畅通。
信息亭、电子公告牌等将提供方便的信息查询。
通过信息网络实现按需教育(EOD)、远程课堂(Teleclass),将提供最好的教师和教材,以及虚拟的实验环境。
远程医疗专家会诊、个人保健电子跟踪和辅助咨询等医疗电子化手段将提供及时的个人保健服务。
虚拟图书馆、虚拟博物馆、电子报刊、网上游戏、视频点播、交互式电视等将提供方便的休闲娱乐。
促进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NII将为科学家们提供一个面向21世纪的科研网络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进行远程可视化超级计算机交互式合作研究,远程地共享科学信息科学信息资源和仪器设备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专长和潜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刺激经济高速发展。
NII的实现可望使劳动生产率10年内增长20%,缓解交通客流量,降低能耗,为私营企业创造400万个就业机会。
预计到2000年美国总投入为2000亿美元左右,积累的总收入将达3万亿美元。
到目前为止,NII所规划的宏伟蓝图已经部分实现或正在实现。
据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美国与因特网有关的企业1999年创造的产值将超过5070亿美元,大大高于1998年的3010亿美元。
因特网产业将首次超过其它传统产业,成为美国第一大产业。
(办公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