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5.1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及微观解释班级:姓名:日期:[导语]质量守恒定律是我们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和研究化学变化的转折点,是今后书写化学方程式和进行化学计算的理论基础。
本节课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从微观理解其实质。
[关键词] 质量守恒定律微观解释定量实验法[课前先学]1.你对“守恒”的理解是。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3.铁丝放入硫酸铜中(CuSO4)中,生成硫酸亚铁(FeSO4)和铜,现象是,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4.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的现象是,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5.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6.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课内探究](一)探究质量守恒定律1.提出问题:取一支蜡烛粘在一小块玻璃片上,将玻璃片和蜡烛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点燃蜡烛,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吗?2.做出假设: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3.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探究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观看视频并分析归纳)⑴回扣课前先学2,小组展示。
⑵反应前、后称量的是什么?(口述反应前后称量的物质)⑶分析⑵中现象,可以得出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探究方案二: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学生分组实验)⑴扣课前先学3小组展示。
⑵小组展示:口述该反应前称量的是?反应后称量的是?质量是什么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探究方案三: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的变化情况(教师演示)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盛的质量。
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⑴扣课前先学4小组展示。
⑵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4.分析归纳,得出结论:通过上述两个探究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回扣课前先学5。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表现和微观本质,认识到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总质量没有增减。
3、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和解释某些现象。
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微观本质。
学习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学习过程:一、前置检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二、课前准备:阅读课本95页活动天地5—1,完成下列填空:1、给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成了和,然后这些原子进行重新组合,生成了和,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分别生成了和。
在这个过程中,氢、氧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有或没有)发生变化。
因此,被分解水的质量(等于或不等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和。
在甲、乙、丙三个图中,图比较准确。
2、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3、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三、课堂展示:小组内交流,然后看谁课前预习得好!四、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课本96页实验探究5—1)提示:实验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容易发生的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还要知道如何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尤其是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要注意不要让气体溢出或进入,或受到空气的浮力等的影响,保证实验密闭、顺利进行。
1、你选择第个反应作为研究对象,那么所需要的仪器有我的结论: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变化的/不变的)五、小组间交流展示:说一说你的实验方案及现象和结论,找一找存在的问题,看谁做得更好。
六、教材详解: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规律,因此,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守的一个定律。
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研究的范畴。
发生物理变化前后各物质总质量不发生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3、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里“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
九年级化学上册 5.1《质量守恒定律》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的测定,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实际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一、自主学习1.。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对有意义,而对无意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是否相等?为什么?。
2.从宏观和微观看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过程归纳为“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不变宏观不变不变六个不变不变微观不变不变化学反应过程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不变可能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可能改变二、自主体验1.下面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根据该图,你得到哪些信息:①;②;③。
2.某可燃物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则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三、自我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 氢气和1 L 氧气反应能生成2 L 水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C.只有固体、液体间的物质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加反应,就不遵守了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克碳和8克氧气恰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12克B.11克C.44克D.22克3.R 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3O 2=2CO 2+4H 2O ,则有关R 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D.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一样的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是一样的C. 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总数是一样的D.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的个数是一样的5.在A+B==C+D 的反应中,5 gA 物质跟4 gB 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 gC 物质和 克D 物质,这是根据 定律进行上述计算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 5 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第 1 课时)导教案(无答案)《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及守恒的原由;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说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3.认识研究化学识题的基本思路,认识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4.学习猜想与假定、察看与采集、剖析与推理、沟通与合作、总结与评估等科学方法;5.养成热爱科学、擅长合作、勇于研究、追求真谛、脚踏实地、擅长反省、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要点】1.经过实验研究,成立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质量守恒的原由。
【难点】1.对证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特别是对“参加”和“质量总和”的理解;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剖析详细问题;3.质量守恒的原由。
【教课过程】环节一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响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环节二剖析推理,做出猜想各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会:①;②;③。
环节三设计实验研究方案实验目的:研究化学反响前物质的总质量和化学反响后物质的总质量之间的关系供给仪器:电子天平、烧杯、锥形瓶、(短)试管、镊子、药匙供给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铁钉、碳酸钠、稀盐酸查阅资料可知:1.铁+硫酸铜→铜 +硫酸亚铁2.碳酸钠 +盐酸→二氧化碳 +氯化钠 +水3.氢氧化钠 +硫酸铜→氢氧化铜 +硫酸钠4. ......详细实验方案:1.取适当于中,取适当于另一中,将盛有的和盛有的一同放在上称量,记录读数;2.取下,将溶液倒入盛有的中,察看并记录实验现象;3.反响结束后,再将两个(支)(含仪器内的全部物质)一同放在上称量,记录读数。
环节四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学生活动】实验研究1: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响前后质量的测定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响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记录】铁与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实验名称反响前后质量的测定反响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反响前总质量 (g)反响后总质量 (g)【实验结论】反响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响后物质的总质量。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2.化学反应中为什么遵守质量守恒定律?3.化学方程式有哪些含义?一.质量守恒定律思考:1.当物质发生化学方应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跟生成物的质量总合相比较,存在着什么关系呢?假设:、、。
2.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能得到什么结论?3.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1】①.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
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B的质量是。
②.12g碳与32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g二氧化碳;如果是20g碳与32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g二氧化碳。
4.完成[实验5-1]、{实验5-2},交流讨论:①.根据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②.对于【实验5-2】如果在燃烧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练习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1)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
2.若24.5g氯酸钾与2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9g,则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同时生成 g氯化钾。
5.交流、讨论: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为什么化学反应必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二.化学方程式请说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2)【练习3】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元素种类②分子数目③物质的质量总和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分子种类A.①③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2.近几年来,科学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和增强记忆力的功能,成为当前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基础 学案(无答案)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肇东十一中学艾华盈一、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①白磷燃烧时,为什么在锥形瓶瓶底铺一层细沙?。
②白磷燃烧时,为什么要在玻璃管上系一个小气球?。
③白磷燃烧时,玻璃管上的小气球有何变化?。
④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称量,天平是否平衡?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玻璃管上的气球先变后变,燃烧前后天平平衡。
实验结论:天平平衡,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二、质量守恒定律1. 内容:。
⒉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一个可能改变、简记:原子元素不会变,分子、物质一定变,分子个数、化合价可能变。
⒊关键词的理解(1)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
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
(3)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解题时要注意气体是否参加反应或反应是否有气体生成。
4. 验证实验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如图)①实验现象是、②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其原因是③实验要求: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必须要在中进行,且反应现象。
验证实验2:镁条燃烧(氧气参加了反应,所以生成物的质量镁条的质量)5. 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1)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过程(2)质量守恒的原因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上: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元素的质量也不变。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一)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和问题;例题1:(铜仁)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氧气,实验完毕后发现混合物固体质量减少了,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答:.(二)判断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元素组成;例题2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A. 氮元素和氧元素B. 氢元素和氧元素C. 氮元素和碳元素D. 氮元素和氢元素例题3(广州)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质量守恒定律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讨熟悉质量守恒立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映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熟悉在一切化学反映中,反映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量没有增减。
二、学习重、难点:对证量守恒定律涵义的明白得和运用。
三、情最导入;在必然条件下,反映物之间发生化学转变生成新物质,你能说岀几个化学转变?你感觉发生化学转变时,反映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减少仍是不变?这确实是本节课咱们大伙儿将要一块探讨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问题与讨论):化学反映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转变呢?一、阅读讲义90页至91页,实际操作所选中的实验,观看并记录。
注: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只有40°C[试探交流]一、方案一中,什么缘故在玻璃管一端系一个小气球?若是不系,会有什么后果?二、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你能取得什么结论?3、(自学讲义91页最后一段)什么是质量守恒左律?明白得并经历。
4、冰融化后,取得水的质量与原先冰的质量相等,那个转变是不是符合质量守恒左律?什么缘故?[观看与试探]观看教师演示[实验5-1][实验5—2]观看并记录[交流讨论]讲义第93页讨论中的三个问题[自学试探]讲义93页第一段,试探以下问题:一、物质在发生化学反映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各物质的质疑总和相等。
二、在化学反映前后哪些量确信没有转变,哪些量必然发生转变,哪些量可能发生转变?[交流研讨]同桌彼此检查经历及判定情形。
五、精讲点拨:①原子数量②分子数量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呈【例题】化学反映前后,确信没有转变的是()①原子数量②分子数量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呈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 B. ®@®@ C.①©® D. ®@®【点拨】化学反映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从头组合成新分子,新的分子又聚集成新物质的进程。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练习 2】请你分析下列两个反应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H-1 O-16 Cl-35.5 Hg-201)
课堂 导学 【练习 3】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氢原子 碳原子
甲
乙
丙
丁
氧原子
(1)请你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请你指出这个反应中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 (3)请你指出这个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质量比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班级 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内涵; 学号 日期
姓名
学习 2.通过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化学方程; 目标 3.会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够说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学习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重点 学习 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内涵 难点 学 习 过 程 电解水实验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能尝试从微观角度解释一下原因吗? 预习 导学
(4)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 + 水 关于 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
点燃
淀粉 + 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
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学习 反思
4
情 美 审 升 而 ,从 趣 兴 养 培 活 灵 上 础 在 应 典 经 于 对 见 可 味 品 赏 欣 己 自 高 提 用 运 和 悟 感 、 累 积 意 注 容 内 本 基 解 理 书 具 工 助 借 能 易 浅 阅 读 诵 求 要 标 课 。 言 与 词 括 包 , 头 源 的 化 华 中 是 文 诗 古 : 想 设 习 复
3
情 美 审 升 而 ,从 趣 兴 养 培 活 灵 上 础 在 应 典 经 于 对 见 可 味 品 赏 欣 己 自 高 提 用 运 和 悟 感 、 累 积 意 注 容 内 本 基 解 理 书 具 工 助 借 能 易 浅 阅 读 诵 求 要 标 课 。 言 与 词 括 包 , 头 源 的 化 华 中 是 文 诗 古 : 想 设 习 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 ,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原子的 也没有改变。
3.铁钉浸没到硫酸铜溶液中的现铁钉表面出现 色物质,溶液的颜色由 变为 。
合作学习
1.以2H 2O 2 2H 2O + O 2↑为例,请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展示提升
1.质量守恒定律有哪些特点,试列举说明
2.简述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以具体化学方程式为例说明
课堂练习
CuO + H 2 Cu + H 2O ,该式子给你能提供哪些信息?
课堂检测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 )
A .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
B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 .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A 2+B 2====2C 中,“C ”的化学式用A 、B 可表示____________。
3.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0克,在点燃的条件下,让它们充分反应后,生成9克水,则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的质量可能是( )
A .8克 B.12克 C .11克 D .无法确定
MnO 2
课后作业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 )
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2.(山东烟台中考)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M、N、X、Y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M N X Y
反应前质量/g 8 11 18 10
反应后质量/g 8 33 4 2
下列能正确表示容器中化学变化的表达式是( )
A.X+Y====M+N
B.X+Y====N
C.N====M+X+Y
D.X+Y+M====N
3.已知A+2B====C+D中,将A、B两种物质各10 g混合加热,生成4 g C和8 g D,若A完全反应,则A与B反应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