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与思想家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与思想家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与思想家苏格拉底(Socrates)是古希腊的一位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
他生活在公元前469年至399年之间,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苏格拉底并没有留下任何的著作,他的思想主要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Plato)和克里泽米(Xenophon)的著述传承下来。
苏格拉底对于哲学、道德和人的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探索精神和提问方法至今仍然被广泛引用和研究。
苏格拉底的生平苏格拉底出生在古希腊雅典的一个贫穷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雕刻匠。
尽管家境贫困,但苏格拉底并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阻碍。
他曾经在某位哲学家的指导下学习雕刻,并展示出了过人的思辨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格拉底逐渐转向了哲学,并开始质疑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苏格拉底的思想和方法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集中在道德、知识和人的本性上。
他相信人的幸福和善的本质息息相关,并认为只要人们明白了善的含义,就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苏格拉底的探索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或“辩证式”,他通过连续不断的提问来引导他的学生思考并揭示真理。
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对于古希腊社会来说是一种挑战。
他质疑了雅典城邦的宗教信仰和政治体制,并批评那些以形式主义取代实质的人。
苏格拉底强调个体的内心和思想的重要性,主张人们应该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来寻求真理,而不是盲从地接受他人的观点。
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苏格拉底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通过与学生们的对话和互动来教导他们。
与传统的教授知识不同,苏格拉底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思考和探索。
他相信真正的知识来自于内心的领悟和对自己的思考。
苏格拉底对于年轻人的影响苏格拉底在雅典的年轻人中享有崇高的声誉,他对于年轻一代的影响非常深远。
他的学生包括柏拉图、克里泽米等一系列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
苏格拉底的哲学传统被后来的学者继承下来,并成为希腊哲学的重要流派。
苏格拉底的审判和死亡苏格拉底的批评和挑战最终引起了雅典城邦的不满和担忧。
苏格拉底的申辩名句

苏格拉底的申辩名句
1、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
2、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最后一句话是:“克里托,我们像克来皮乌斯借过一只公鸡,切记要付钱给他,不要忘了!”
苏格拉底临死前这句话可谓妇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真实含意。
因为克来皮乌斯并不是苏格拉底的朋友,也没有借过公鸡给苏格拉底,他是希腊神话中的医药之神。
他叫朋友们去给克来皮乌斯奉献一只公鸡,显然是在说感谢他赐予了这杯毒酒。
也许在苏格拉底看来,生命是一种病态,需要用死亡来医治?平时一直和朋友们高谈阔论人生的意义的苏格拉底终于在最后一刻流露出他生命中最深刻的悲剧意识,难道他在本质上仍是一个悲观主意者?这句话的意义,并不是像一般人联想的“谨记别人的恩惠”那样简单.。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简介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简介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译: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苏格拉底的简介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出身于雅典城不远的一个石匠兼雕刻匠家庭,曾经自幼随父学艺,后来,当过兵,曾经三次参战。
大约在40岁左右苏格拉底出了名,并进人五百人会议。
大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有死罪。
在收监期间,他的朋友买通了狱卒,劝他逃走,但他决心服从国家的法律,拒不逃走。
后来在狱中服毒受死终年7O岁。
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响却非常巨大。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的事物,它们的生存和毁灭,都是神特意安排的,因此研究自然界是渎神的,所以他本人集中精力研究论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
他认为,从怀疑自己的知识开始的自我认识是认识美德的来源。
他常常爱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但是,在肯定理性认识的同时,他却否定感性认识的作用。
苏格拉底在研究学问上有他自己的新方法,他通过问答的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他产生新思想。
他善于从个别的东西中抽象出普遍的东西,他这种应用辩证方法证明真理的方法是具体的,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对欧洲的思想史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政治上,苏格拉底主张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由经过训练,有知识有才干的人来管理,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
苏格拉底的贡献是什么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他为西方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苏格拉底出现以前,人们探讨的更多的是关于“自然哲学”,但苏格拉底本人出于对人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心,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人的自我身上。
苏格拉底

西方哲学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
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败落时期。
苏格拉底是一位个性鲜明,被人褒贬不一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
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
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
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
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时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 (名言名句)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
柏拉图(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名言名句) 真理永远在少数人一边。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古代希腊哲学的一个分水岭
在他之前,古代希腊的哲学 家都偏重对宇宙起源和万物 本体的研究,如泰勒斯、毕 达哥拉斯等,对于人生并不 多加注意。苏格拉底扩大了 哲学研究的范围,他将哲学 引到对人心灵的关注上来。 他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 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但对于 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 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 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 知识问题。这些问题和人息 息相关。
苏格拉底法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 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 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 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 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 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 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 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 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 “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 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 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 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 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 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 的结论。
苏格拉底的贡献
他引用德菲尔阿波罗神庙所镌 刻的那句神喻来呼吁世人:“认 识自己”,旨在希望人们能通过 对心灵的思考关怀而追求德行。 可以说,苏格拉底把哲学的领域 扩展了,对后来的西方哲学和宗 教、乃至社会和民主制度的发展 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也为基 督教的欧洲化奠定了人文基础。 几百年后的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 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 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入各 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 理与善恶。
苏 格
拉
底 (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 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身为雅典 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 的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 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 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 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
苏格拉底墓碑上的一句话

苏格拉底墓碑上的一句话摘要:1.苏格拉底简介2.苏格拉底墓碑上的话:他证明自己是个哲学家3.苏格拉底的哲学成就4.苏格拉底的影响和启示正文:1.苏格拉底简介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70-399 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以探讨人生意义、道德伦理和知识真理为主题,采用独特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苏格拉底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却因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观点而最终被判处死刑。
2.苏格拉底墓碑上的话:他证明自己是个哲学家关于苏格拉底的墓碑,最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出自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Plutarch)的记载。
据普鲁塔克描述,苏格拉底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他证明自己是个哲学家。
”这句话既表达了苏格拉底对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也彰显了他对哲学的忠诚和热爱。
3.苏格拉底的哲学成就苏格拉底的哲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认识你自己”的观点。
苏格拉底认为,人们应该首先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2)倡导“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道德行为来源于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只有明白了什么是对的,人们才会去做对的事。
(3)提出“苏格拉底式的提问”。
他善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这种方法被称为“产婆术”(Maieutics)。
4.苏格拉底的影响和启示苏格拉底的思想和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哲学观点为后来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同时也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苏格拉底的一生,无论是他的学说还是他为信仰而死的勇气,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我国,苏格拉底的思想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他的“认识你自己”和“美德即知识”等观点,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苏格拉底的简介

苏格拉底的简介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与教育家,他发明的“助产术”通过向学生询问的方式,一步步的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下面是搜集整理的苏格拉底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格拉底(希腊文:Σωκράτης,拉丁文:Socrates,前470年-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和其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
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
那么他在哪里施教呢?他怎么施教呢?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
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
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
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他认为,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
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
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
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
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简介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简介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希腊三贤之一。
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苏格拉底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苏格拉底生平简介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出身于雅典城不远的一个石匠兼雕刻匠家庭,曾经自幼随父学艺,后来,当过兵,曾经三次参战。
大约在40岁左右苏格拉底出了名,并进人五百人会议。
大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有死罪。
在收监期间,他的朋友买通了狱卒,劝他逃走,但他决心服从国家的法律,拒不逃走。
后来在狱中服毒受死终年7O岁。
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响却非常巨大。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的事物,它们的生存和毁灭,都是神特意安排的,因此研究自然界是渎神的,所以他本人集中精力研究论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
他认为,从怀疑自己的知识开始的自我认识是认识美德的来源。
他常常爱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但是,在肯定理性认识的同时,他却否定感性认识的作用。
苏格拉底在研究学问上有他自己的新方法,他通过问答的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他产生新思想。
他善于从个别的东西中抽象出普遍的东西,他这种应用辩证方法证明真理的方法是具体的,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对欧洲的思想史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政治上,苏格拉底主张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由经过训练,有知识有才干的人来管理,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
苏格拉底的学生苏格拉底的学生最出名的非柏拉图莫属。
柏拉图出身贵族,从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跟苏格拉底学习的过程中,他继承了老师的很多想法与观点,但同时两人在某些方面也有一些分歧。
柏拉图提出了一种和谐宇宙的想法,这为他以后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推出奠定了基础,这点与苏格拉底较为相像。
苏格拉底推崇真理与善,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身边的真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
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
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
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
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
”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时,他对慕基人之一。
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
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
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
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并做到了多看、多听。
他年青时当过农民、伐木人、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
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
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
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
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首相邱吉尔,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演说家,被列为世界10大著名的演说家之一。
但是,邱吉尔第一次在议会上发表演讲时,却栽过一次大筋斗——当他讲到一半时,突然忘记了下文,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憋得面红耳赤,只好中断演讲,尴尬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但他毫不气馁,潜心研究演讲技巧,经常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邱吉尔终于成为20世纪的著名演说家和卓越的政治家。
爱迪生在1877年开始了改革弧光灯的试验,提出了要搞分电流,变弧光灯为白光灯。
这项试验要达到满意的程度。
必须找到一种能燃烧到白热的物质做灯丝,这种灯丝要经住热度在二千度一千小时以上的燃烧。
爱迪生找了很多东西做灯丝,可总屡屡失败。
有一天,他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缚着一条竹丝撕成细丝,经炭化后做成一根灯丝,结果这一次比以
前做的种种试验都优异,这便是爱迪生最早发明的白热电灯——竹丝电灯。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上学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缺乏,深感不读书不能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的读起书来。
他广泛地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认真地学习历史知识,。
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也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不但没有答应,还更加努力地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把刘琨叫醒后,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
”世上凡是有真才实学者,凡是真正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人。
有很多人都不愿意听别人说自己的毛病,但是吕岱却例外。
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
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
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
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
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受世人崇敬的周因来,一生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身为总理虽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每到一处都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
60年代他有一次到上海考察,与电影演员们会面,在亲切交谈中,有同志热情向他建议:“总理,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可他回签说:“如果我写书,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
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
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外名演员而自傲。
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家人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
不久,梅兰芳到,主人高兴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
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寻找老师。
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画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向他致意问安。
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
几天后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
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
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
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
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
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
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
”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
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一个“虚怀若谷”的胸怀,都要有一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
用我们的有限的生命时间去探求更多的知识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