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瘀化痰汤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20例临床观察
化痰通络方加减联合天丹通络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的效果

化痰通络方加减联合天丹通络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
的效果
唐燕平;范佳红;黄晶;丁雁;赵桂年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2(51)16
【摘要】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脑血管常见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50岁以上),治愈率低、致残率高,且趋向年轻化[1]。
西医主张对症治疗,综合运用溶栓、取栓、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降脂稳定斑块、降低颅内压等策略,能收获一定疗效。
然而,部分患者经治后IS相关症状缓解较慢,需长期用药,易引起不良反应,对患者恢复不利[2],并且容易复发。
近些年,中医治疗IS受到广泛关注。
研究显示[3,4],对IS患者中药辨证疗效显著,且具有较可靠的安全性。
【总页数】3页(P1884-1886)
【作者】唐燕平;范佳红;黄晶;丁雁;赵桂年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脑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化痰通络汤加减治疗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病风痰阻络证患者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2.化痰通络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45例
3.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方加减联合中药封包在风痰瘀阻证急性脑梗死中的治疗效果
4.化痰通
络汤辨证加减治疗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的疗效观察5.化痰通络方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涤痰化淤汤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观察

偏瘫 、 痰多 、舌苔 白腻 、舌质紫暗淤斑等症状积分间差异均有
显著性 意义 (P < .5 ;且两组 患者 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间 00 ) 差异亦均 有显著性意义 (P < . 5 0 0 ,见表 2 。 ) 2 3 血脂 、纤维蛋 白原及 血液流变学 指标 比较 中药组 患者 .
治疗前 、后胆 固醇 ( H 、三酰甘油 ( G) C O) T 、高密度脂 蛋 白
胆固醇 ( D H L—C 、低密 度脂蛋 白胆 固醇 ( D ) L L—C) 、全血 比黏度低切 、高切 、血 浆 比黏度 、纤维 蛋 白原 ( i)间差异 Fb 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5 。对照组患者 治疗 前、后 全血 比 00 ) 黏度高切 、血浆 比黏 度、Fb间差 异均 有显 著性 意义 ( < i P
维普资讯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 0 7年 2月第 1 5卷第 2期
・
13・ 3
・
药 物 与 临床 ・
涤痰 化 淤 汤 治 疗 缺 血 性 卒 中临床 观 察
郭 欢 【 摘要】 目的 涤痰化淤汤联合 常规 西药对缺血性卒 中的疗效观 察。方法 选择我院脑卒 中患者 6 例 ,随机分 1
两组患者 临床疗效 问差异 有显著 性意 义 (P < .5 。 两组 患者治疗前、后 头晕 目眩 、言语 謇 涩、肢 体麻木 、偏 瘫、 00 )
痰多、舌苔 白腻 、舌质 紫暗淤斑等症状积分间差异 均有显著性 意义 (P <00 ) . 5 ;且 两组 患者治疗后 上述各项指标 间 差异 亦均有显著性意 义 ( < .5 。 中药组 患者 治疗前、后胆 固醇 ( HO 、三酰甘 油 ( G) 高密度脂蛋 白胆 固醇 P 00 ) C ) T 、 ( D C) H L— 、低密度脂蛋 白胆 固醇 ( D C) L L— 、全血 比黏度低切 、高切、血浆 比黏度 、纤维蛋 白原 ( i) 间差异 均有 Fb 显著性意义 ( < . 5 ,且两组患者治疗后 C O、T P 00 ) H C、L L—C D 、全血比黏度 低切、 高切 、血 浆比黏度 、Fb间差异 i
化痰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排 除 大 面积 脑梗 死 , 出现严 重 意 识 障碍 者 ; ( 6 ) 所 有入 组患 者均签 署 知情 同意 书。按 随机数 字表 法将 患者 分
龄 3 5 ~ 8 O岁 , 平均 ( 6 9 . 5 + 3 . 3 ) 岁 ; 病程 0 . 5 ~ 7 2 h , 平 均
为两 组 。其 中治疗组 4 0例 , 男性 2 7例 , 女性 1 3例 ; 年 2 结 果 ( 3 6  ̄ 5 . 5 ) h ; 合并 高血 压病 1 5例 , 伴 冠 心病 8例 , 伴 高
中图 分 类 号 : R 7 4 3 . 9 文献 标 志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4 — 7 4 5 X( 2 0 1 3 ) 1 2 — 2 0 9 2 — 0 2
【 摘 要 】 目的 观 察 化 痰 通 络方 治 疗 急 性 脑 梗死 的 临床 疗 效 。 方 法 将 患 者 随机 分 为 两 组 , 对 照 组 予 以疏 血 通
两 组 均 给予 常 规 治 疗 。包 括 控 制 血
2 . 2 两组 治疗 前 后 N I H S S评 分 比较 治疗 组 治疗 前
压、 血糖 , 调脂 、 改 善心 肌供 血 、 抗 感染 、 维 持水 / 电解 质 平 衡 等 ,两组 均 给予疏 血 通注射 剂 6 m L溶于 0 . 9 %氯
及 奥 扎 格 雷 钠静 脉 输 注 ,治疗 组 在 对 照 组 治 疗 基础 上联 合 自拟 方 化痰 通 络 方 口服 。 均在 治 疗 前 及 治疗 1 4 d
比较 两 组神 经功 能 缺 损 评 分 量 表 ( N I H S S ) 评 分 。结 果 治 疗 组 治 疗 1 4 d后 N I H S S评 分 及 临 床症 状 的 改善 优
化痰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

2 0 1 3年 5 月
Ma v . 2 01 3
化痰 通络汤对缺 血性 中风 急性 期患者 神 经功 能及 日常生活活 动能力影响
谭 凤1 , 侯 伯 南2
( 1 . 攸县 中医 院 , 湖南
攸县
4 1 2 3 0 0 ; 2 . 湖 南 中 医药大 学 , 湖南
长沙
4 1 0 0 0 8 )
规 治 疗 基 础 上 加 用 化 痰 通 络 汤 治 疗 缺 血 中风 急 性 期 临床 疗 效 显 著 。 f 关键词1 化痰通络 汤 ; 缺 血 性 中风 ; 急 性 期
『 中图分类号1 R 2 5 5 . 2 『 文献标识码1 B f 文章编号1 1 6 7 2 — 9 5 1 X( 2 0 1 3) 0 5 — 0 0 6 9 — 0 2
l 7 3-l 7 5
e a r l y s t r o k e r i s k a f t e r t r a n s i e n t i s e h a e mi c a t t a c k [ J ] .T h e
L a n c e t ,2 0 0 7 , 3 6 9 ( 9 5 5 8 ) : 2 8 3 — 2 9 2
第1 9 卷
Vo 1 . 1 9
第5 期
No . 5
中 药 导投
Gu i d i n g J o u r n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P h a r ma c y
1 . 1 . 2 缺血性 中风诊断标准 参照《 中风病诊断与 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 ) ) 【 4 1 。 主症 : 半身不遂 , 神识 昏蒙 , 神经功 能及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的影响 。 现报告 如下 。 言语蹇涩或不语 , 偏身感觉异常 , 口舌歪斜 ; 次症 : 头 1 资料 与方 法 痛, 眩晕 , 瞳神 变化 , 饮水 发 呛 , 目偏 不 瞬 , 共 济 失调 ; 1 . 1 诊 断标 准 起病 方式急性起 病 , 发病 前多有诱 因 , 常有 先兆症状 ; 1 . 1 . 1 缺血性脑卒 中诊断标准 参照《 中国脑血管 发病 年龄 多在 4 0 岁 以上 。 具备 2 个 主症 以上 , 或1 个 主 病 防治 指 南 》 【 3 J 。 ( 1 ) 多 数 在静 态 下 急性 起 病 , 部 分 病 症 2 个 次症 , 结合起病 、 诱因 、 先 兆症 状 、 年 龄 即可确 例在发病前可有短暂脑缺血发作 ; ( 2 ) 病情多在几小 诊 ; 不具备上述条件 , 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时或 几 天 内达 到高 峰 , 部 分 患 者症 状 可 进行 性 加 重 1 . 1 . 3 中 医证候 风 痰瘀 阻证 诊 断标 准 参 照《 中风
通络活血散(汤)加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100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配合

两组结果表 明 , 治疗 组 总有 效率 明显 高于 对照组 ( P<
00 ) . 5
3 讨 论
治疗 , 药物组成 : 黄芪 5 , 0g 丹参 2 ,I 1 , 0g 川 芎 5 g水蛭 5g 共 , 为末装入胶 囊 , 每次 1 , 0g 2次/ , 阳上 亢 重者 加 天麻 , d肝 钩 藤、 牛夕。痰湿盛者加陈皮 、 夏、 半 胆南 星。肢体活 动不利者 加独活 、 羌活、 木爪 。可根据病症 变化加入相应 的药 , 但基本
1 7d3 — 5例 ; ~3周 2 1 6例 ; 6个 月 1 1— 9例 ; 月 一 7个 2年 1 0
表 1 治疗组与对照组结果 ( 例)
例 。两组患者年龄 、 格 、 性 合饼 症及 病程相 比均无 明显 差异
( 0 0 ) P> . 5 。
12 治疗方法 .
治疗 组 : 自拟通络 活血散 ( ) ① 汤 结合 针灸
次/ , d 3周为一疗程 , 休息 3d 继 续下一疗 程 , , 有合并 症者西
药对症 治疗 。
2 疗 效 判 断 与 结 果
2 1 疗 效判 断 .
治愈 : 思清楚 , 力完 全恢复 , 语流 畅 , 意 肌 言
四肢功能完全恢 复 ; 显效 : 症状及体 征 明显好转 , 瘫痪 肢体肌
1 资 料 与 方 法
泉, 口眼歪斜加针刺 面运动 区或取局部 穴位 ,2d为 一疗 程 , 1 间休 2d进行下一疗程 。
对照组全部用 5 %葡 萄糖 注射 液 3 0m 加维脑络通 10 0 l . g5 ,%葡萄糖 液 3 0m 加 复方丹参注射液 2 I静脉点滴 , 0 l Or r l 1
力达 I 级以上 , I I 可独 自行走 , 生活 自理 ; 有效 : 状体征有所 症 恢复 , 瘫痪肢体较住院前有所恢复 , 肌力达 I级 以上 , I 借助外 力可离床 活动 , 二便正常 ; 无效 : 与治疗前 无明显变化 或病情
涤痰汤治疗中风病的研究进展

病 的患 者较为多见 _I 2。 - 涤痰 汤具 有涤痰开 窍之功效 , 应用 涤 痰汤治疗 中风病既可 以开窍醒神治其标 , 又可 以补气渗 湿化 痰, 使湿无所 聚 , 痰无所生 , 以固其本 , 故近年来 应用涤痰 汤
治 疗 中 风病 的研 究 日益 增 多 , 总 结 综 述 如 下 。 现
王 氏1 4 1 应用涤 痰汤加减 治疗 急性缺 血性脑 中风4 例 , 5 并 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作 了对照 比较研究 。 通过对治疗组4 5
后应用涤痰汤治疗 。 王氏旧 发现涤痰汤治疗3 种不 同证型中风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 比较均有 显著性差异 , 治疗后证 型间 比较也 有显著性差异,痰热腑 实证患者疗效 明显为优 。 王 氏[ 中风患者应 用西药治疗 的基础上 给予涤痰 汤治疗 , 7 1 对
例患者中因 临床症状 疗效观察研究发现有 1例显 效 ,7 5 2 例有 效, 总显效率3 .%; 照组2 例 患者中仅有5 3 3 对 4 例显效 ,例有 8
活 方 式 极 易 导 致 肌 筋 膜 综 合 征 的 发 生 。 病 如 果 治 疗 不 及 该 时 , 理 不 得 当 , 转 化 成 为一 个 漫 长 的 病 理 过 程 , 护 会 由肌 肉筋
sr k — ea e ie s e e r h h t Di n d c ci n Olt e t a me t o to e p t n s h v et r r s l . t e r l td d s a e r s a c ,t a t e o t i h r t n f sr k ai t a e b t e u t o a o e e e s
【e 0d】 Dt eot n eerh K yw rs in d cc o;R sac a i
缺血性中风(脑梗塞)临床路径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缺血性中风(脑梗塞)临床路径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印发。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神经病学》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1、中经络:缺血中风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缺血中风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1、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塞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 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1)风火上扰(风阳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暗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熊继柏:通窍活血汤合涤痰汤-治昏迷的植物人】精

【熊继柏:通窍活血汤合涤痰汤-治昏迷的植物人】精植物人是严重脑损伤后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疾病。
其实还可以细分,除了植物人状态,还有一种叫做微意识状态的意识障碍状态。
人在昏迷后 2 周到 4 周内,如果不能醒来,就会进入植物人状态或微意识状态。
一个人醒着但没有表现出意识的迹象,能够规律睡眠且能有基本应激反应,但不能作出有意义的意识反应,那么就是植物人状态。
如果患者是由于非外伤(脑中风或阿尔茨海默病)导致植物人长达 6 个月或由于外伤而导致植物人长达 12 个月以上,就属于永久植物人了。
永久植物人属于极小可能性苏醒的状态,但并非不可能。
微意识状态的意识障碍患者苏醒可能性较大,他们可以在呼唤时动一下手指。
支持性治疗是必需的。
据英国NHS,大部分意识障碍患者需要通过鼻胃管饲喂输送营养来存活,他们需要定期挪动,活动关节,清洁皮肤,保持牙齿卫生,疏通肠和膀胱,以及听音乐、看电视和熟人谈话都会提高患者的刺激响应。
植物人苏醒的可能性取决于患者受伤的类型、受伤的严重程度、受伤时的年龄以及植物人状态持续的时间。
NHS 提示说,如果一个人处于植物人状态长达 12 个月,就可以考虑撤销营养支持。
因为这样的患者苏醒可能性渺茫,延长其生存没什么价值,而只能给人虚假的苏醒希望,给家人朋友不必要的困扰。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何江弘在接受DeepTech 采访时表示,阿联酋的 Munira Abdulla 是植物人状态最久的苏醒过来的患者,因为植物人状态越久,其大脑功能因为活动限制就会衰退加重,恢复的可能性就越低,最终的治疗效果也就越差,同时落下残疾的可能性就更大。
在他看来,此前一些媒体报道的植物人苏醒案例不一定可靠,因为一些所谓的植物人可能很早就有了意识,但未被发现。
植物人中当属外伤所致发病最多、也是预后最好的。
何江弘分析说,外伤虽然受伤很重,但是无论是哪个器官或部位出血都是局限性的,而对于脑卒中或缺血缺氧脑病,它都是全脑范围的更大破坏,这就更难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瘀化痰汤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20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8-12-20T12:33:53.50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10期作者:沈诚玮[导读] 探索通瘀化痰汤在治疗风痰瘀阻型急缺血性脑卒的临床表现。
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上海市 201799 【摘要】目的:探索通瘀化痰汤在治疗风痰瘀阻型急缺血性脑卒的临床表现。
方法:选取上海市中医医院门急诊及住院部内2017年9月到2018年8月时间内120例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的患者,使用相同的人数按照随机抽取原则,并将其分为常态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为60人。
其中给常态组(n=60)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措施,给观察组(n=60)使用通瘀化痰汤的治疗措施,最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进行分析。
结果:结合两组患者在临床观察的表现情况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的肢体能力、视觉能力、语言能力、意识水平的指标优于常态组的患者,并且观察组的效果尤为显著,两组之间的差异性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瘀化痰汤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改善了患者的临床效果情况,将其主观能动性进行极大的提升,最终促使患者的精神功能得到优化,并提高了患者的自制能力。
【关键词】通瘀化痰汤;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治疗
引言:
缺血性脑卒包括于短暂性缺血、脑动脉硬化、脑血栓等多种病理的表现方式,这也是导致脑中风疾病致死率高的主要原因。
据调查,最近几年AIS(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占据极大的比例,这也是造成组织坏死及软化的主要原因[1]。
由于局部动脉的供血速度减少或完全中断,因此缺血性脑卒的治疗已成为医学发展的关键问题。
基于上述,本文针对社区内选取的120例患者的状况进行分析,并在过程中探讨通瘀化痰汤联合西医药物治疗AIS的效果,现在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依据《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并选取了年份为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上海市中医医院门急诊及住院部接诊、住院的120例患者进行探索。
其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如下:性别,男性患者81共人,女性患者共39人;年龄,最大为76岁,最小为43岁,平均年龄(54.63±1.9)岁;其身高、年龄、病程、性别都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
1.2.1纳入标准
①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指数(NHISS指数)数据在6至22纳入研究范围。
②年龄在41岁至77岁范围内纳入研究范围。
③切合缺血脑卒诊断标准并附有MRI或CT的诊断报告纳入研究范围。
④能够积极接受并配合治疗的患者且症状发生于3天内纳入研究范围内。
1.2.2排除标准
①排除心源性栓塞、脑出血及短暂性脑缺血频繁发作的患者。
②排除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
③排除对两种以上食物或药物过敏的患者[2]。
④排除具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⑤排除昏迷的患者。
1.3方法
1.3.1常态组的治疗方法分析
常态组的治疗方法以传统西医的药物模式进行治疗,且规定阿司匹林药物100mg,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依达拉奉30mg。
1.3.2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分析
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以常态组的药物为基本进行相关的拓展,并加入通瘀化痰汤进行治疗,同时引导两组患者不能通用中风类药物。
另外,需要两组患者都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且能在症候初诊和试验1、2周分别记录1次试验数据,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①需要基于常态组的药物使用规格,即阿司匹林药物100mg(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睡前口服),依达拉奉30mg(静脉点滴,0.9%NaCL0.1L 稀释注射,30分钟内注射完)②需要严格规范通瘀化痰汤的规格,并依据规格要求患者服用,具体包括水蛭12g地龙9g天麻9g、炒白术9g、甘草6g、法半夏9g、泽泻30g、川芎12g、茯苓9g、白芍30g[3](每日1剂,代煎,早晚饭后30min服用,温水持续服用2周)。
1.4观察指标
患者通过评测NIHSS的基础分数参数(分值越低则健康程度越好),并通过系统的临床观察评估与观察,对观察组的患者的临床数据和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生活状态参数评测。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内容使用SPSS18.0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同时需要判断统计参数在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实现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通过使用NIHSS评分数据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探索,可以明确的体现观察组的患者的评分参数低于常态组的数据评分参数((治疗前评分一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其疗效总体高于常态组,且评分标准统计参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3.讨论
3.1通瘀化痰汤的应用价值
通瘀化痰汤治疗效果对于临床效果是较为明显的,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因此,必须及时对缺血性脑卒进行干预,并在过程中确信中医文化的治疗效果和核心特色,促使患者生活水平和自理能力得到提升,并深化中药的作用,进而拓展良好的社会效益
[4]。
(P<0.05)。
3.2通瘀化痰汤的运用结果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对于使用通瘀化痰汤在临床观察的效果、恢复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且恢复效果明显高于常态组的基础参数,且观察组的总治疗率为54例显著高于于常态组的47例,同时观察组的参数显著进步效果大于常态组的参数,由此深知,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全面的拓展(P<0.05)。
综上所述,在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需要拓展中医的内容于实际治疗过程,促使病理的临床效益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汪麟,李继杨,孙连庆.基于中医养生理论的辨证施护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2):181-185.
[2]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残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216-219.
[3]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6(10):1114-1120.
[4]王伟英,桑文文,焉双梅,etal.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复发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1):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