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地质年代顺序及特征

地质年代顺序及特征《地质年代顺序及特征》地质年代顺序指的是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划分,主要根据岩石、化石和地球的地质记录来确定。
地质年代顺序的划分使得地球历史的长河变得更加清晰可见,同时也为研究地球演化、气候变化和生物进化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地球的地质历史可以被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年代,其中最长的是宙代,而最精细的则是年代。
地质年代按照从旧到新的顺序被划分为宝宁、太古宙、元古宙、变起来、侏罗纪、白垩纪、古新纪、新近纪、第三纪和第四纪等。
每个年代又可以按照地质事件的发生进行进一步细分。
不同的地质年代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当时地球上的大气、海洋、岩石、地形和生物等方面的变化。
举个例子,宝宁纪是地质年代中最古老的时期,其特征是地球大气中几乎没有氧气,岩石中没有碳酸盐矿物的沉积,生命还未出现。
太古宙是地球历史上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时期,特征是原始的生命形式开始出现,有机物质在海洋中大量堆积,形成了重要的能源-石油和天然气。
元古宙是地球上最早的大陆形成和珊瑚礁发展的年代,特征是陆地开始出现,地壳活动活跃,形成了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
变起来纪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我们人类所处的时代。
它的特征是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真正的生命形式,同时也出现了最早的显生代生物,如三叶虫和蕨类植物。
侏罗纪是恐龙的时代,特征是恐龙繁盛,也有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和广泛的盆地沉积。
白垩纪是恐龙的灭绝之后,哺乳类动物开始繁荣的年代,地壳上发生了重大变动,形成了许多今天被称为“地球之重”和“地球云盖城”的地质景观。
通过地质年代顺序及其特征的研究,我们能够了解到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地质活动和生物演化,揭示了地球的变迁和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这对于深入了解地球科学、预测自然灾害、寻找矿产资源以及生物进化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质年代顺序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有望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地质年代划分及其标志性事件

地质年代划分及其标志性事件地质年代划分是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地球历史的时间范围以及各个时期内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划分,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和生物进化等现象。
本文将介绍地质年代划分的基本原则、主要年代和标志性事件。
1. 地质年代划分的基本原则地质年代划分是根据地层中的岩石、矿物、化石等特征进行的,主要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1.1 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地质年代划分既有相对年代,又有绝对年代。
相对年代是通过岩石的堆叠顺序及变形关系来确定不同时期的先后顺序;而绝对年代则是通过测定岩石或地层中的可放射性同位素来得到一个具体的时间数值。
1.2 标志性事件在地质年代划分中,特定时期内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往往成为该时期标志性事件,比如大规模火山爆发、陨石坑形成等,在全球范围内都能留下明显的地层记录。
2. 主要地质年代及其标志性事件2.1 元古宙(46-541 Ma)元古宙是地球历史上最早的一个宏观地质时期,主要包括了奥陶纪、志留纪和泥盆纪三个系列。
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实际上导致了生物大量灭绝的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
2.2 中生代(252-66 Ma)中生代包括了三个纪:侏罗纪、白垩纪和三叠纪。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标志性事件就是白垩纪末期发生的大规模灭绝事件,导致恐龙等大型动物灭绝。
2.3 新生代(66 Ma至今)新生代又被进一步划分为两个系:第四系和第三系。
在新生代中,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就是第四纪冰期,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地质年代划分的意义和应用3.1 地理学研究地质年代划分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各个时期地球表面及其构造变化。
3.2 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随着科技和人类需求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地质年代划分为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提供了确凿的时间框架和依据。
结论通过对地质年代划分及其标志性事件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历史上所发生的各种重大变化。
3.地质年代

2.3 地质年代
④ 地层的接触关系
地层的接触关系,是指层状堆积、上下叠置的 岩层彼此之间的衔接状态。沉积岩层之间的接触关 系,一般可分为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两种状况。 a、 整合接触 同一地区上、下两套岩层之间产状一致、相互 平行,而且在岩性、时代及古生物特征上都是连续 的,这种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表明该地区长时 间连续不断地接受了沉积 。
工蕨化石 广西 泥盆纪 泥岩
2.3 地质年代
工 蕨 化 石
2.3 地质年代
鱼化石 泥盆纪 湖生 动物
2.3 地质年代
鱼化石 泥盆纪 湖生 动物
2.3 地质年代
鹗头贝 泥盆纪 湖生 腕足 动物
2.3 地质年代
石炭纪
是古生代的第五个纪,当时陆生植物从滨海 地带向大陆内部延伸,形成了大规模的森林和沼 泽,给煤炭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石炭纪的 森林中,既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密的灌木。鳞 木是高大的树形石松,高达40m或更高,具特征的 鳞片状树皮。石炭纪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中以蜓类 的出现和发展为其特征。中国的石炭系以海相灰 岩和海陆交互相的含煤沉积为主,含有煤、铁、 锰、黄铁矿、铝土矿等矿产。
2.3 地质年代
三 叶 虫
2.3 地质年代
奥陶纪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
奥陶纪是早古生代海侵最广泛的时期,海生 无脊椎动物门类和属种都很丰富,其中以笔石类 和鹦鹉螺类十分繁盛为其特征。
2.3 地质年代
笔石 奥陶纪 海洋中 的漂浮 动物
2.3 地质年代
震 旦 角 石
角 石
2.3 地质年代
志留纪
是古生代的第三个纪。 由于强烈的造山运 动,志留纪时海洋面积缩小,陆地扩大,但海 洋中各种无脊椎动物仍继续繁盛,以单笔石的 兴起,珊瑚类和腕足类的大量繁育为其特点。
地质年代详解

地质年代表(单位:百万年)地质年代表第一节地质年代研究地球及地壳的发展演化历史是地质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长达46亿年的漫长地质历史中,地球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地质事件,如生物的大规模兴盛与灭绝、强烈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海陆变迁等。
地球的发展演变历史正是由这些地质事件所构成的。
所以,要研究地球或地壳的历史,其中最重要、最基础地质年代(geologic time)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它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
这两方面结合,才构成对地质事件及地球、地壳演变时代的完整认识,地质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一、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岩石是地质历史演化的产物,也是地质历史的记录者,无论是生物演变历史、构造运动历史、古地理变迁历史等都会在岩石中打下自己的烙印。
因此,研究地质年代必须研究岩石中所包含的年代信息。
确定岩石的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通常是依靠下述三条准则。
(一)地层层序律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stratum)。
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
这种层状岩石最初一般是以逐层堆积或沉积的方式形成的,所以,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
它是确定同一地区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基本方法。
当地层因构造运动发生倾斜但未倒转时,地层层序律仍然适用,这时倾斜面以上的地层新,倾斜面以下的地层老。
当地层经剧烈的构造运动,层序发生倒转时,上下关系则正好颠倒。
(二)化石层序律地层层序律只能确定同一地区相互叠置在一起的地层的新老关系,要对比不同地区的地层之间的新老关系时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这时,地质学上常常利用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来确定。
地质历史上的生物称为古生物,化石(fossil)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和遗迹,它们一般被钙质、硅质等充填或交代(石化)。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一、岩层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一)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1. 地层对比法 以沉积的顺序作为对比的基础。自然顺序为先沉 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
但在构造变动复杂的地区,由于岩层的正常层位 发生了变化,运用地层对比的方法来确定岩层的相 对地质年代,就比较困难。
2. 地层接触关系法
不整合接触 沉积地层在形成过程中,发生沉积间断,在岩层的
沉积顺序中,缺失沉积间断期的岩层,上下岩层之间 的这种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分平行不整合 (假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不整合接触面以下的岩层先沉积,年代比较老;不整 合接触面以上的岩层后沉积,年代比较新。
3.岩性对比法
岩浆岩经风化剥蚀后,又继续接受沉积,剥蚀 面上部的沉积岩层无变质现象,而在沉积岩的底 部往往存在有由岩浆岩组成的砾岩或风化剥蚀的 痕迹。则岩浆岩早于上覆沉积岩。
二、地质年代表与地层单位
划分依据 主要依据:地壳运动和生物的演化。 人们根据几次大的地壳运动和生物界大的演变,把地壳发展
的历史过程分为五个称为“代”的大阶段,每个代又分为若干 “纪”,纪内因生物发展及地质情况不同,又进一步细分为若 干“世”及“期”,以及一些更细的段落,这些统称为地质年 代。
海陆变迁,称展阶段,地
球发展的时间段落称为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应用 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岩层的相互关系,
以及阅读地质资料或地质图,都需要掌握地质 年代的知识。
地质年代的分类
绝对地质年代:说明地层形成的确切时间, 不说明过程。
(二)、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岩浆岩不含化石,也无层理构造,但它总是 侵入或喷出于周围的沉积岩层之中。因此,可以 根据岩浆岩体与周围已知地质年代的沉积岩层的 接触关系,来确定岩浆岩的相对地质年代。
高一地理地质年代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质年代知识点地质年代是研究地球历史演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以年代为单位,将地质历史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反映了地球上生命演化和地质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地质年代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地质年代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
1. 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主要有两种: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
相对年代是通过岩石地层的堆叠关系、化石的演化特征以及地球内部运动等来确定的,它反映了地层沉积和变化的相对顺序。
绝对年代则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实际时间。
2. 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划分根据地球历史的演化特点,地质年代可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时期。
古生代从地球形成到2.6 亿年前结束,是生物演化和地质事件的关键时期。
中生代从2.6 亿年前到6,500 万年前,是地壳运动和生物进化的主要时期。
新生代从6,500 万年前到现在,是现代地质事件和生物种群的形成时期。
3. 古生代地质年代古生代主要是指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这七个地质年代。
寒武纪是地球生命迅速发展的时期,奥陶纪是生物种类丰富的时期,志留纪是鱼类爆发的时期,泥盆纪是陆地植物扩张的时期,石炭纪是蕨类植物大规模繁衍的时期,二叠纪是爬行动物盛行的时期,三叠纪是恐龙兴盛的时期。
4. 中生代地质年代中生代包括了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三个地质年代。
侏罗纪是恐龙繁荣的时期,白垩纪是海洋爬行动物进一步演化的时期,第三纪是哺乳动物和鸟类迅速发展的时期。
5. 新生代地质年代新生代是地质年代中最近的一个时期,包括了第四纪和第三纪。
第四纪是冰川期频繁发生的时期,对地球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纪则是现代动植物的形成和繁衍的时期。
6. 地质年代的事件地质年代的划分与地质事件密切相关。
例如,寒武纪是生命大爆发时期,地层中出现了大量的多细胞生物化石;奥陶纪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期,出现了鱼类和植物的进一步演化;三叠纪是恐龙兴盛期,地质层中保存了大量恐龙化石等等。
(完整word版)工程地质学教案

(完整word版)工程地质学教案理论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工程地质学章节名称单元(章节)主要内容1.1工程地质课程简介1.2工程地质、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的关系1.3工程地质的学科范畴1.4地球的圈层构造第1章绪论学时2重点地球的圈层构造;地壳、地幔、地核的元素构成。
难点地球圈层构造的由来。
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地球的圈层构造;地壳、地幔、地核的元素构成。
教学组织方式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课堂练课外作业备注说明1章节名称第2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性2.1主要造岩矿物2.2岩石2.3地质年代及其特征学时8单元(章节)主要内容1、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硬度、光泽、解理(断口),常见的造岩矿物。
2、岩浆岩按产状、SiO2含量分类,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常见的岩浆岩。
环境、碳系统循环、地貌重塑的关系。
4、沉积岩的物质组成、分类、结构与构造,层理构造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常见的沉积岩。
5、变质作用的影响身分,变质岩特征、结构与构造以及常见的变质岩。
6、地质年代的概念,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特征及工程意义。
解理与端口的概念;风化作用与全球情况、碳系统轮回、地貌重塑的难点关系;层理构造的研究意义;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的工程意义。
1、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硬度、光泽、解理(断口),常见的造岩矿物。
2、岩浆岩按产状、SiO2含量分类,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4、堆积岩的物质组成、分类、结构与构造,常见的堆积岩。
5、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变质岩特征、结构与构造以及常见的变质岩。
6、地质年月的概念,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特征及工程意义。
讲授构造方式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课堂练课外作业查阅矿物及岩石的相关资料。
备注本章是本课程的基础和重点。
2章节名称第3章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3.1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学时4单元(章节)主要内容3.2褶皱构造3.3断裂构造3.4不整合3.5岩石与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1、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的外观特征及产生原因;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
地质构造及地质年代

地质构造及地质年代2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就是指缓慢⽽长期的地壳运动使岩⽯发⽣变形,产⽣相对位移,形变后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形态,它是地壳运动的产物,是研究地壳运动的性质和⽅式的依据。
地质构造在层状岩体中表现最显著,主要有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两种基本类型。
2.1地壳运动与地质作⽤2.1.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称构造运动,主要是指由地球内⼒引起岩⽯圈的变形、变位的作⽤。
2.1.1.1地壳运动的类型地壳运动按其运动的⽅向分为:⽔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平运动地壳或岩⽯圈⼤致沿地球表⾯切线⽅向的运动称为⽔平运动。
其表现为岩⽯圈的⽔平挤压或⽔平拉伸,它是形成地质构造的主要作⽤。
⽔平运动最典型的例⼦是美国西部旧⾦⼭的圣安德烈斯⼤断层。
2.垂直运动地壳或岩⽯圈沿垂直于地表⽅向的运动称为垂直运动,⼜称升降运动。
其表现为岩⽯圈的垂直上升或下降,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原、断块⼭、凹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
垂直运动典型的例⼦是意⼤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理⽯柱的历史变迁。
⼈们常把晚第三纪(或称新第三纪)以前发⽣的构造运动称为古构造运动;把晚第三纪以来发⽣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其中有⼈类历史记载以来的构造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
2.1.1.2地壳运动成因的主要理论地壳运动的成因理论,主要有对流说、均衡说、地球⾃转说和板块运动说等等。
2.1.2地质作⽤地质作⽤是指由⾃然动⼒引起地球(最主要的是地幔和岩⽯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变化的作⽤。
主要表现为对地球的矿物、岩⽯、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进⾏的破坏和建造作⽤。
按照能源和作⽤部位不同,地质作⽤分为内动⼒地质作⽤和外动⼒地质作⽤。
内动⼒地质作⽤是由地球内部的能量(简称内能)引起的,主要有地内热能、重⼒能、地球旋转能、化学能和结晶能等;外动⼒地质作⽤是由地球以外的能量(简称外能)引起的,主要有太阳辐射能、潮汐能、⽣物能等。
内动⼒地质作⽤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和地震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学
3.岩性对比法 以岩石的组成、结构、构造等岩性方面的特 点为对比的基础。认为在一定区域内同一时期 形成的岩层,其岩性特点基本上是一致的或近 似的。 该方法也只能适用于一定的地区。
工程地质学
4.古生物化石方法 生物的演化规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 杂。因此,在不同地质年代沉积的岩层中,会 含有不同特征的古生物化石。含有相同化石的 岩层,无论相距多远,都是在同一地质年代中 形成的。所以,只要确定出岩层中所含标准化 石的地质年代,那么这些岩层的地质年代,自 然也就跟着确定了。
•土壤
凡第四纪松散物质沉积成土后,再在一个相当长的稳定环境 中经受生物化学及物理化学的成壤作用所形成的土体,统称为 土壤。
工程地质学
•土体
未经受成壤作用的松散物质经受压密固结作用,逐渐形成具 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土体,这就是工程地质学中所说的土体, 是人类活动和工程建设研究的对象。 根据地质成因类型划分,可将第四纪沉积物的土体分为:残 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湖积土、海积土、风积土及 冰积土等。
工程地质学
§2.3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主要内容: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地层单位 第四纪地质特征
工程地质学
2.3.1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定义 在整个地球历史中可分为若干发展阶段,地球发展的时间 段落称为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应用 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岩层的相互关系,以及阅读地 质资料或地质图。 地质年代的分类 绝对地质年代:说明地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不说明过程。 相对地质年代:说明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相对新老关系, 从而说明地壳发展的历史过程。地质工作中,一般以应用相 对地质年代为主。
工程地质学
一、岩层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一)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1. 地层对比法 以沉积的顺序作为对比的基础。自然顺序为先沉积 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 但在构造变动复杂的地区,由于岩层的正常层位发 生了变化,运用地层对比的方法来确定岩层的相对地质 年代,就比较困难。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二、地质年代单位与地层单位
划分依据 主要依据:地壳运动和生物的演化。 人们根据几次大的地壳运动和生物界大的演变,把地 壳发展的历史过程分为五个称为“代”的大阶段,每个 代又分为若干“纪”,纪内因生物发展及地质情况不同, 又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世”及“期”,以及一些更细的 段落,这些统称为地质年代。 地层单位 在每一个地质年代中,都划分有相应的地层。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地质年代歌谣 •新生包含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罗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纪,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工程地质学
地壳运动
定义 地壳受到各种内外力影响,不断地在运动着,表现为 岩浆活动、火山作用、地震、褶曲、断裂等,这些统称 为地质构造运动。 运动方式 水平运动:拉长、挤压,地层发生弯曲、断裂,使地 表起伏,称为造山运动。 垂直运动:长期交替升降,造成隆起、拗陷,使海陆 变迁,称为造陆运动。
工程地质学
地质年代单位与相对应的
地层单位表 表2-7 使用范围 地质年代单位 国际性 代 纪 世 (世) 期 时(时代、时期) 地层单位 界 系 统 (统) 阶 带 群 组 段(带)
全国性或大 区域性 地方性
工程地质学
注:地壳运动和生物演化在代、纪、世期间世 界各地有普遍性的显著变化,所以代、纪、世 是国际通用的地质年代单位。次一级的单位只 具有区域性或地区性的意义。 地质年代表须熟记。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二)、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岩浆岩不含化石,也无层理构造,但它总是侵入 或喷出于周围的沉积岩层之中。因此,可以根据岩浆 岩体与周围已知地质年代的沉积岩层的接触关系,来 确定岩浆岩的相对地质年代。 侵入接触 岩浆岩侵入到沉积岩之中,使围岩发生变质现象, 则岩浆岩晚于被侵入岩石。 沉积接触 岩浆岩经风化剥蚀后,又继续接受沉积,剥蚀面上 部的沉积岩层无变质现象,而在沉积岩的底部往往存 在有由岩浆岩组成的砾岩或风化剥蚀的痕迹。则岩浆 岩早于上覆沉积岩。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2.3.2 第四纪地质特征
新生代第四纪时期距今2~3百万年,在第四纪 历史上发生了两大变化即人类的出现和冰川作 用。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
地壳表层坚硬岩石---经风化、剥蚀等外力作用----形成大小 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矿物颗粒----再经斜坡重力作用、流水作用、 风力吹扬作用、波蚀作用、冰川作用以及其它外力作用下被搬 运到适当的环境下沉积成各种类型的土体。在沉积过程中常因 分选作用和胶结作用而使土体在成分、结构、构造和性质上表 现有规律性的变化。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2. 地层接触关系法 不整合接触 沉积地层在形成过程中,发生沉积间断,在岩层的沉积顺 序中,缺失沉积间断期的岩层,上下岩层之间的这种接触关 系,称为不整合接触。分平行不整合(假整合)和角度不整 合。 不整合接触面以下的岩层先沉积,年代比较老;不整合接 触面以上的岩层后沉积,年代比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