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教科版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1篇)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1篇)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作中都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1篇),欢迎大家分享。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一、学期教学目标总体目标:本学期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册书中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学期力争使70%的学生进入优秀之列,100%的学生及格,期末成绩位列全街道同课前五名。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懂得如何科学观测和描述天气变化。

2、学习物质的状态及变化,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包括蒸发及雨的形成,从中初步体验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3、让学生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从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征。

4、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变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变化过程5、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农业与技术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物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能力。

2、学会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

例如:化冰实验,蒸发、沸腾、凝结等的实验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分析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生活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受到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操。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科学课,本年级共有学生17人。

其中男生11人,女生6人,他们大多数年龄在10--11岁之间,他们身心健康,活泼可爱,接受知识的能力强,。

由于科学接近生活,大多数同学对科学很感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

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抓住学生新奇、爱动的特点,创设多种观察实验的情景,多给学生实验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甜美,在实验中发展智力和提高观察思维能力。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材分析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材分析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结构
本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单元分为三个课时,每课时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等内容。

1. 第一单元《自然环境》,主要讲授大气、水体和土壤的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第二单元《动植物》,主要讲授动物的种类、特征、动物的分类、植物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

3. 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主要讲授物质的变化、物质的特性、物质的变化过程等知识。

4. 第四单元《能量的变化》,主要讲授能量的特性、能量的变化过程、能量的变化规律等知识。

5. 第五单元《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主要讲授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规律等知识。

6. 第六单元《保护环境》,主要讲授环境污染的危害、保护环境的方法、环境保护的意义等知识。

二、教材的特点
1. 教材突出科学知识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

2. 教材突出科学知识的应用性,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教材突出科学知识的可操作性,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教材突出科学知识。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4.茎和叶》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4.茎和叶》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4.茎和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茎和叶》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茎和叶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掌握茎和叶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的生长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充满好奇。

但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植物茎和叶的结构和功能可能了解不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茎和叶的结构和功能,能正确识别茎和叶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学会探究植物生长过程中茎和叶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茎和叶的结构和功能。

2.难点:茎和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茎和叶,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茎和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植物标本或实物图片。

3.实验器材:如放大镜、剪刀、镊子等。

4.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标本或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茎和叶,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大家观察过植物的茎和叶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植物茎和叶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初步了解茎和叶的基本特征。

同时,教师讲解茎和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利用放大镜、剪刀、镊子等工具,观察植物的茎和叶,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3.4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3.4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3.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教学设计【知识卡片】标本及种类◆标本指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

◆标本大致可分为:兽类标本、鸟类标本、鱼类标本、昆虫类、植物标本、骨骼标本、虾蟹类标本、化石类标本等。

怎么制作岩石和矿物的标本?阅读卡片讲授新课一、探索: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步骤1、第一步:准备所需要的工具与材料剪刀、胶水、笔、纸盒、卡纸、棉花2、第二步: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

【提示】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用清水洗净,擦拭干净,便于辨认。

3、第三步:观察每一块已编号的岩石,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常见岩石特点汇总表常见矿物图鉴准备工具编号对照,识别让学生学会按步骤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温馨提示】对于无法鉴别的矿物和岩石,可以先记录下它们的采集地、采集时间等相关信息,并给它们编上号,向老师或专家请教。

4、第4步:为岩石和矿物添加标签。

标签就是岩石和矿物的“身份证”。

岩石的外观千差万别。

根据岩石的特征,给它们制作“身份证”。

为标本添加标签,在标签上要写好哪些信息?明确:(1)岩石编号、名称(2)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人(3)岩石的颜色、大小等特征5、第5步:将岩石和矿物按照编号顺序放置在小盒子的方格内,标签要对应放好。

6、第六步:展示制作完成的标本并交流。

【温馨提示】①采集岩石及把岩石砸成小块时要注意安全。

②贴标签时要及时,以防贴错、贴乱。

③装进盒子前要看看岩石上的水是否已经干了。

如没有干要待水干之后再入盒。

④标本盒应选择高度4-5厘米左右的塑料盒或纸盒,用硬卡纸把内部分隔成5×5厘米左右的方格。

二、研讨1、制作岩石、矿物标本的方法是怎样的?明确:第一步:准备材料;添加标签存放展示,交流鉴,根据岩石矿物的特征识别采集到的标本;认识到岩石和矿物标本的制作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板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主要过程,让学生对岩石和矿物有新的认识,并充实课内、课外的学习氛围。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5、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活动。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1全书导学、科学家这样做、第一单元导学22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种植凤仙花23种子长出了根、茎和叶24凤仙花开花了、果实和种子25种子的传播、科学阅读26凤仙花的一生、成果展示27复习第一单元(测试+评讲)28第二单元导学、电和我们的生活29点亮小灯泡、简易电路210电路出故障了111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导体和绝缘体212电路中的开关、模拟安装照明电路213复习第二单元(测试+评讲)214第三单元导学、岩石与土壤的故事215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岩石的组成216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岩石、沙和黏土217观察土壤、比较不同的土壤218岩石、土壤和我们、复习第三单元219复习一~三单元220学年复习考试23
四、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4、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人,经过几年的学习以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观察和思考问题,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学生在进行观察、提问、预测、调查、实验、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不过,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科学,实践运用也不尽如人意。还有少数学生不重视科学这门学科,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对立学生科学的意识,端正学生学习科学的态度,教学中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pep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pep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pep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PEP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了解并分辨不同的天气现象- 掌握观察、实验和记录的基本科学方法- 发展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天气和季节- 1.1 不同的天气现象- 1.2 季节的变化和特点第二单元动物和植物- 2.1 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2.2 植物的特点和分类第三单元物体与材料- 3.1 物体的属性和分类- 3.2 常见材料的特点和用途三、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讲解和示范- 利用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组织实验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过程第一单元天气和季节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让学生猜测天气,并引发讨论。

2. 探究:组织学生实验观察天气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并记录观察结果。

3. 拓展: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讲解季节的变化和特点,并与实际生活经验结合进行讨论。

4. 小结: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学生总结天气和季节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口头回答和展示。

第二单元动物和植物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动物和植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它们的兴趣和好奇。

2. 分类:通过观察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动物和植物的分类方法,并进行分类练。

3. 拓展:通过实地考察或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4. 创作:组织学生分组设计海报,展示所学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第三单元物体与材料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发表对物体的感受和认识,并展开讨论。

2. 分类:帮助学生发现物体的共同特点,进行分类讨论,并进行分类练。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常见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总结: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学生总结所学物体与材料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口头描述和展示。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材分析及教案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材分析及教案设计》

本文主要是对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教材进行深入分析,设计相应的教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教材共分为5个模块:植物与人类、周围的天空、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健康与安全。

每个模块包含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通过课文、图片、实验等形式,向学生传授了科学知识。

2. 教材特点①突出性科学思维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注重让学生学习性科学思维,让其能够察觉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②注重趣味性科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注重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精美的插图以及有趣的实验,让孩子们从中领悟到科学的美好。

③循序渐进教材内容有很好的层次感,从生活中的小事情开始,向学生介绍自然界中的大事情,如此循序渐进,能够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点。

3. 学生的认知特点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学生的好奇心强,但关注力短暂。

②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

③学生对语言和符号的理解程度有限。

4. 如何教学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可以采取以下方法:①情境式的学习以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境为出发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参与式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生活中掌握科学知识,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

②综合化的学习在教学中,紧密结合语文、数学等学科,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关注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③实践性的学习教学中注重实验、观察、探究等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知识的实用性。

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了解下面这些问题:①人体的骨骼系统是怎样构成的?②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的骨骼系统?③如何强健骨骼系统?2. 教学内容①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②骨骼系统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③ 如何保护自己的骨骼系统④ 如何强健骨骼系统3. 教学方法①自我提问:通过自我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让他们参与课堂的活动。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每个单元有7课,一共28课。

本册内容由“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电”是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开始的。

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在寻找静电的生活体验中开始思考物体为什么会带电,这虽然是浅层次的认知,但是建立了静电与生活用电的联系,对电的本质有了了解,这种“点到为止”的认识是后面探究活动的基础,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

先认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

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第三单元“食物”,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

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

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教科

一、单元教学意义
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而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

岩石、矿物不仅是组成地球外壳的重要物质,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岩石和矿物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

不仅如此,由于岩石的特性反映了它产生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岩石还是研究地球运动变化历史的重要客观依据。

本单元以岩石为主要观察对象,通过“各种各样的岩石”“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岩石的组成”“观察、描述矿物”“岩石、矿物和我们”等一系列主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们认识一些常见的岩石和矿物,获得一些关于“岩石和矿物”的简单知识;学习用多种方法观察、描述岩石和矿物的特点,获得观察、描述自然事物的新方法。

在此过程中,增进对地球宝贵资源---岩石和矿物的认识。

“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启发学生对岩石已有的认识以及观察、分类方面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各种岩石的特点,通过自选标准给岩石分类,认识岩石的基本属性,以及岩石是多种多样的。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一课是通过对页岩、砂岩、石
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结构和构造等特点的观察,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岩石的方法。

“岩石的组成”由“美丽的花岗岩”和“常见矿物”两个活动组成。

通过观察花岗岩的组成,使学生了解到“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第4课和第5课是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描述矿物属性的基本方法。

“观察、描述矿物(一)”重点学习观察矿物的颜色、条痕和软硬;“观察、描述矿物(二)”重点学习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是通过对几种不知名矿物进行观察,并对照资料进行识别,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观察、描述岩石与矿物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岩石、矿物和我们”一课,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岩石、矿物的广泛用途,另一方面让学生树立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本单元的探究活动是以观察、比较、描述为主。

对岩石、矿物的观察鉴别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经历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二、单元教学内容
.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岩石的组成
4.观察、描述矿物(一)
5.观察、描述矿物(二)
6.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
7.岩石、矿物和我们
三、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

2.不同的岩石和矿物有不同的形态、性质和用途。

3.人们识别岩石和矿物是根据它们的特性。

4.人类生产、生活用品的许多原料取自岩石和矿物。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岩石及矿物。

2.根据岩石和矿物的特性,对照有关资料对它们进行识别。

3.进行有关硬度、透明度、光泽的实验,记录并讨论实验的结果。

4.阅读更多的有关岩石和矿物的资料。

5.将先前所学的概念和技能应用于新问题的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岩石和矿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应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2.欣赏岩石的美、矿物晶体的美。

3.培养收集研究岩石和矿物的兴趣。

4.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是重要的。

5.认识到使用多种方法验证矿物特性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观察材料:各种岩石标本,稀盐酸,金属、玻璃、蜡烛、丝绸、泥土,不透明纸、半透明纸、透明纸。

观察器材:放大镜,镊子,小刀,铜钥匙,手电筒。

或挂图: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

五、课时准备
7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