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胰岛素的应用正常人的空腹血糖维持在3.9-6.0mmol/L(70-108mg/dl),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一般在10.0mmol/L(180mg/dl)以下,最多也不应超过11.1mmol/L(2 00mg/dl),餐后2小时又回到7.8mmol/L(140mg/dl)以下。
(一)初始剂量的估算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
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方法估算初始剂量,而后再依血糖监测结果调整。
1、按体重估算:1型糖尿病体重在理想体重的20%以内,所需胰岛素初始剂量为0.5-0.8μ/(kg·d),每日剂量可以从最小剂量12-18μ开始;在蜜月期因胰岛尚有一定的分泌功能,故0.2-0.6μ/(kg·d)的胰岛素即可满足需要。
2型糖尿病若开始就单用胰岛素,初始剂量可按0.3-0.5μ/(kg·d)计算;若口服降糖药转为胰岛素替代治疗,考虑口服降糖药物在体内有蓄积作用,初始剂量一般为0.2-0.3μ/(kg·d);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初始剂量0.1-0.2μ/(k g·d),可从每日6-10μ开始。
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2、按生理需要量估算:研究发现,当成人胰腺全部切除后,每日胰岛素的生理需要量为48μ左右。
因此,从理论上讲,即使胰岛功能完全丧失,每日胰岛素用量也只需48μ左右。
但是,体内外许多因素可影响胰岛素的用量,而且药用胰岛素不同于内生胰岛素,个体对药用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故胰岛素用量宜从小剂量开始,一般先用12-18μ/d,每隔2-3天调整一次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良好。
3、按空腹血糖估算: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10×体重(公斤) ×0. 6÷1000÷2。
注:100为血糖正常值;×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评估

2 型糖 尿 病 患儿 的 比例 也 在逐 渐 加 大 。 由于儿 童 患 者 岛素 治疗 时应 先考 虑基 础胰 岛 素联合 E服 药物 治疗 , l
生理发 育及 心理 、文 化 和生 活方 式 的特殊 性 ,使 治疗 以减 少注 射次 数 的 同时减 少低血 糖 的发 生 。因 多数老
特殊人群基础胰 岛素 的应用
1 .儿 童糖 尿病患 者基 础胰 岛素 的应 用 我 国儿 童及 青少 年糖尿 病患 者 的人数 与 日俱 增 .
老 年糖 尿 病患 者 的治疗 需兼 顾疗 效与 安全 性 ,且治 疗 原则 是简 单方 便 、不 易 出现 低血 糖 ,尤其 是严 重低 血
长 效 基础 胰 岛 素类 似 物 } 3 J 次短 效 人胰 岛素 或速 效 胰 缓 的超 长 效胰 岛素 类似 物( 甘精 胰 岛 素 、地 特 胰 岛 N 如 岛素类 似 物( 础一 基 餐时胰 岛 素治疗 方 案) 。考虑 到胰 岛 素) 在 一项 多 中心 、开 放 、随机 、平 行 的 临床 研 究 。
岛素 和甘 精 胰 岛 素 的葡 萄糖 钳 夹试 验 的Mea 析 表 t分
明 .在0 3 .5~0 8,地 .0 U k 的
2 老 年糖 尿病 患者基 础胰 岛素的应 用
老 年 糖 尿 病 患 者 大 多起 病 隐 匿 、易 合 并 其 他 疾
效胰 岛素类似 物所 替 代 。甘精 胰 岛素作 用 时 间长 ,释 优 势 。 因此地 特 胰 岛 素可 能 成 为治 疗 儿童 和 青少 年1 放平 稳 无峰 ,在 血糖 控制 和减 少低 血糖 发生 方 面均优 型糖尿病 的有效 工具 。另有研 究证 实 .儿童 患者每 日1
胰岛素临床应用三基

间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和输出,控制空腹高血糖
进餐时的快速分泌 ——5u/h,控制餐后高血糖 理想的胰岛素替代治疗应能模拟这种正常胰岛素分 泌的生理模式,以维持24小时的血糖控制。
胰岛素的产品和制剂
根据胰岛素来源分类 ● 动物胰岛素
系从猪或牛胰腺提取后反复结晶而成。
不同物种胰岛素氨基酸组成上的差别
GLy LIe Val Glu GLn Cys Cys Thr Ser Lle Cys Ser Leu Tyr Gln Leu Glu Asn Tyr Cys Asn
优
• 简单,病人依从性好
点
• 多数情况下能较满意控制血糖
缺
点
• 血糖有时难以达到严格控制目标
15
20
Glu Arg
25
Gly
Pro Thr Tyr Phe Phe
● 人胰岛素
基因重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或酵母菌中插 入编码的人胰岛素基因,经发酵后而产生获得 人胰岛素
● 人胰岛素类似物
通过对胰岛素分子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修饰, 改变普通人胰岛素的特性。 速效胰岛岛素):甘氨酸替换
A21位天门冬酰胺, B30苏氨酸后连接2个精氨酸而 获得。更易形成稳定的六聚体,吸收延缓,皮下注射 后不形成明显峰值,较好的模拟了基础胰岛素的分泌。
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分类:
•速效
Aspart(诺和锐),Lyspro(赖脯胰岛素) •短效 普通胰岛素(RI) 诺和灵R 优泌林R •中效 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 诺和灵N 优泌林N
门冬胰岛素(Aspart 胰岛素,诺和锐)
:将胰岛素B链第28 位的脯氨酸用门冬
氨酸替代而获得。
赖脯胰岛素( Lispro ): 将胰岛素B链第
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专家建议解读

OAD治疗血糖控制不佳患者 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HbA1c达标率提高
24周后连续两次患者血糖检测HbA1c≤6.5%, HbA1c≤7.0%的患者比例
60.00% P=0.001 43.70% 40.00% P=0.043 17.50% 10.10% 甘精胰岛素组 调整OAD组
27.10%
20.00%
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空腹血糖值,每周调整2-6U基础 胰岛素直至空腹血糖达标
Raskin PR, et al. Eur J Intern Med. 2007 ,18(1):56-62.
临床使用建议 STEP 2.2:根据FPG水平调整基础胰岛素剂量—患者自我调整方案
患者自我调整剂量方案(以FPG目标6.1 mmol/L为例) 空腹血糖(mmol/L)
• 口服药种类和剂量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酌情选择和调整
临床使用建议 STEP 2.1:根据FPG水平调整基础胰岛素剂量—医生指导方案
医生调整剂量方案(以FPG目标6.1 mmol/L为例) 空腹血糖(mmol/L)
<4.4 4.4-6.1 6.2-7.8 7.9-9.9 >10.0
基础胰岛素剂量调整
-2U 不调整 +2U +4U +6U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A1C≥7.0%)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 (HbA1c≥7.0%),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主要治疗路径
一线药物治疗
备选治疗路径
二甲双胍
α -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
生 活 方 式 干 预
二线药物治疗
胰岛素促泌剂/α -糖苷酶抑制剂/ DPP-4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
三线药物治疗
初诊T2DM患者
*高血糖症状: 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
成人T2DM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2020版)要点

成人T2DM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2020版)要点更新版指南就基础胰岛素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时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如“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胰岛素与口服、GLP-1RA等药物联合时的起始剂量、剂量调整方案、用药注意”、“预混胰岛素方案向基础胰岛素方案的转换”等给出了详细的药物使用建议。
基础胰岛素种类及其特点表1 基础胰岛素种类及特点注:*目前在中国使用较少应用基础胰岛素时的血糖控制目标应用基础胰岛素时的血糖控制目标应根据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病程、预期寿命、伴发疾病、降糖治疗方案及患者意愿等情况后制定。
➤HbA1c<7%、FPG 4.4-6.1mmol/L:对于大多数非妊娠成年T2DM患者;➤HbA1c<6.5%、FPG 4.4-5.6mmol/L:对于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严重并发症或低血糖风险低的患者;➤近期国内研究显示,对于应用≥1种口服降糖药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年T2DM患者,加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时,将FPG目标设定为≤6.1mmol,能进一步提高HbA1c达标率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HbA1c<8.0%,FPG≤7.0mmol/I或更高:对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合并严重疾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较为宽松。
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方案相较于联合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联合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对血糖控制的改善程度相似,但低血糖风险更小,体重增加更少。
不同口服降糖药降糖作用机制不同,与基础胰岛素联用时,需根据药物特点,注意监测血糖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见表2)。
表2 基础胰岛素与不同降糖药联合方案的特点与注意事项1.适用人群➤高血糖(FPG>11.1mmol/l或HbA1c>9%)或伴明显高血糖症状的新诊断T2DM患者;➤≥1种口服降糖药规范治疗3个月以上,HbA1c仍未达标的患者。
2.胰岛素起始方法➤通常0.1-0.3U/(kg·d)起始基础胰岛素;➤HbA1c>8%者,0.2-0.3U/(kg·d)起始;➤BMI≥25kg/m^2者,0.3U/(kg·d)起始。
基础胰岛素的临床效果及药物经济学评价综述

。 率 调查 结 果 显示 ,从 1 9 8 4 年 ̄ J 2 o o 8 递增…
; 年仅通过空腹血糖筛查 ,中国糖尿
因 此 ,我 国 亟 需 有 效 的 治 疗 药物 来 提 高糖 尿病 患 者 的血 糖 控 制
病的患病率就从1 %上升至9 . 7 %时 间里 我 国 已从低 患 水 平 。 已在 中 国上 市 的 长 效基 础胰
题论坛 S p e c i a l F o r u m
e ic f a c y a n d p h a r m a c o e c o n o m i c
经济学评价综述
华中科技 大学 同济 医学院 医药信 息 管理 系 牟 岚 马敬 东
中图分类号 5 8 7 1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2 — 2 8 0 9 ( 2 0 1 3 ) 0 3 - 0 0 1 6 - 0 6
重增 加、夜间低血 糖等不 良反应 的发生 。许 多国家的经济学 研究显示 与N P H 相 比,I G l a r 是具 有成
本~ 效 果的治疗方 案 i与N P H 或I G l a r 相比 I D e t 是成本节约或 具有成本一 效 果的治疗方案 。
据 中国 CDC第 5 次 糖 尿 病 患 病 糖 尿 病 患 者 以每 年 1 5 o 7 / 人 的 速 度
士 后 。现 任 华 中科 技 大 学 同 济 医学 院 医 药信 息 管理 系主
任 ,同济医学院健康信 息资
源管 理研 究 中心研 究 员,副
教 授 ,硕 士 生导 师 。主 要 研
表明 ,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够显著减 性 。本 文 将借 鉴 国 内外 已发表 的 观 少和延缓糖尿病 并发症的发生和发 察性研究和经济学研究 ,对基础胰 展 ,但是我 国糖 尿病患者 的血糖控 岛素的实际临床效果及经济学价值
不同基础胰岛素的临床疗效评估

持 续 下 降 ,口服 降 糖 药 物 不 论 是 单 用 还 是 联 合 应 平越 高 .空腹 血糖 对其 贡献 越大 .控 制空 腹血 糖对 高
用 .往 往 均难 以维 持 血 糖 的长 期 达标 。传统 的2 型糖 H A 。 b 患者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 ,采用基础胰岛素治
尿病 治疗 模式 往往 在首 次确 诊 时建 议从 生活 方式 干预 疗实现 空 腹血糖 正 常化 也是 针对 餐后 血糖 增高 进行 个
开始 .而后根 据血 糖水 平给 予 口服 降糖 药单 药或 多 药 体化 治疗 的基 石。 的 联 合 治 疗 ,随 着血 糖 进一 步 恶 化 ,才予 胰 岛素 治
疗 。但此 时患 者的 病程 已近 1 年 .由于 血糖 在早 期没 N H 岛素 、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 岛素的疗效评价 O P胰
要 . 而 且 要 尽 早 启 动 长 期 进 行 , 在 注 重 安 全 性 的 基 自 然胰 岛 素相 比溶 解 度 降 低 。甘 精 胰 岛 素 在 瓶 装 酸
单体 ) ,不含异 质蛋 白 .不 需再 混 础上 进行 个体 化治 疗 。2 0 年美 国糖 尿病 学会 ( 09 ADA) 性环 境 中是 可溶 的 ( 和 欧洲糖 尿病研 究 学会( ASD) 识指 出 .当2 E 共 型糖尿 匀 。而 皮下 注射 后 ,甘精 胰 岛素在 皮 下形成 六聚体 , 病 患者 进行 生活 方式 干预 和二 甲双 胍治 疗仍 不 能达标 在 靠近 等 电点情 况 下发 生沉 淀 .从 而 延长甘 精胰 岛 素 H胰 岛素相 比 ,甘精 胰 岛素六 聚体缓 时 .积极 加 用基础 胰 岛素 疗效 最佳 。2 0 版 《 国 作 用时 问 。与NP 07 中
加 :另一 方 面胰 岛B细胞 得 不 到 充分 保 护 ,随 着 B 细 性低 ,无 明显吸 收和作 用 峰值 .较低 的低血糖 和 高血
长秀霖--基础胰岛素

没有低血糖发生
病例2 病例 李某某,男 李某某 男,56岁,糖尿病 年,原胰岛素 岁 糖尿病11年 原胰岛素 泵治疗4年 泵治疗 年。 后改为速效基因重组人胰岛素 后改为速效基因重组人胰岛素 16-12-14, 晚上NPH12治疗 早上 治疗,早上 左右. 晚上 治疗 早上FBG7~8左右 左右 增加NPH为16u后出现夜间低血糖 餐后血 为 后出现夜间低血糖,餐后血 增加 后出现夜间低血糖 糖仍不稳,晚餐前血糖 晚餐前血糖11.2mmol/L, 糖仍不稳 晚餐前血糖 改为长秀林晚餐前18u后,空腹血糖 左右 后 空腹血糖 左右, 空腹血糖6左右 改为长秀林晚餐前 餐后血糖稳定,晚餐前血糖 晚餐前血糖7.1 餐后血糖稳定 晚餐前血糖
长秀霖的优点
无峰值效应, 无峰值效应,能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 血糖控制好,低血糖(尤其夜间低血糖) 血糖控制好,低血糖(尤其夜间低血糖)较少 24小时作用保持相对恒定, 24小时作用保持相对恒定,每天只需注射一次 小时作用保持相对恒定 CGMS结果显示长秀霖血糖波动性小 CGMS结果显示长秀霖血糖波动性小 呈溶液状态, 呈溶液状态,注射时无需再次混匀 注射时间对疗效影响较小,但必须相对固定 注射时间对疗效影响较小, 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变异小
2型中后期 型中后期
长秀霖(基础)+速秀霖(餐时) 长秀霖(基础)+速秀霖(餐时) )+速秀霖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理想模式
75
Breakfast Plasma Insulin U/ml)
Lunch
Dinner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餐前即刻注射) (餐前即刻注射)
50
+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早餐前或睡前) (早餐前或睡前)
胰岛素的自我聚合: 胰岛素的自我聚合: 单体 -> 二聚体 ->六聚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FPG PPG
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
疾病进展的结果 治疗手段的局限 治疗理念不正确 治疗方案不合理 病人依从性差
A:FPG<6.1mmol/l(n=48) B:7.0mmol/l≤FPG<9.0mmol/l(n=125) C:9.0mmol/l≤FPG<11.1mmol/l(n=130) D:FPG≥11.1mmol/l(n=97)
. 李延兵等。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2537-2541
小时
基础胰岛素:控制空腹与非进食状态下的血糖
.
空腹血糖是全天血糖暴露的主要贡献
空腹血糖
基础血糖增幅
餐后血糖
假定FPG是正常的(4 mmol/L),PPG高(8 mmol/L),FPG是全天血糖暴露主要贡献(67–80%)。 假定FPG高(B,C,D),FPG贡献更大 (75–91%)。
. Philips P J. Aust Fam Physician. 2008;37:929-931.
3.Yang WY, et al.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 Opinion, 2009,.25: 2643-2654. 4.Yki-Järvinen H ,et al. Diabetes Care, 2000, 23:1130-1136.
5.Liebl A, et al.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2009, 11:45-52. 6. Fritsche A, et al .Ann Intern Med, 2003, 138:952-959.
基础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合适的空腹目标,积极的剂量调整
内容
空腹血糖正常化是A1C达标的首要目标 基础胰岛素在血糖控制中的作用 合适的空腹目标,积极的剂量调整
.
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中, 单纯及合并空腹高血糖患者达76%
1994年全国糖尿病防治协作组资料库中有完整OGTT资料的15564例中国成人(≥25 岁)中,3448例糖尿病人中单纯空腹高血糖(IFH)、单纯餐后高血糖(IPH)及同时 空腹及餐后高血糖(IFH/IPH)的比例
• 空腹血糖与胰岛功能的关系 • 空腹血糖对餐后血糖及血糖波动的影响 • 空腹血糖对HbA1c的影响
.
正常人胰岛素分泌与血糖的关系
血清胰岛素 (mU/L) 血浆葡萄糖 (mg/dL)
进
进
进
餐
餐
餐
•50
250
•40 进餐时胰岛素
血糖水平
•30
100
•20
•10
70
基础胰岛素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 杨兆军等.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28-2131.
血糖水平(mmol/l)
口服药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 FPG水平升高显著
16 14 12 10
8 6 4 2 0
1
2
3
4
5
6
7
8
1.Garber AJ, et al.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2006, 8:58-66. 2. Riddle M,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26:3080-3086.
• 当空腹血糖达5.05.4mmol/L,1相分泌受损
. I. F. Godsland, et al. Diabetologia 2004; 47: 1157–1166.
中国的研究: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 FPG>7.0mmol/l时, 明显减弱;FPG>9.0mmol/l时, 消失
352例新诊断T2DM在饮食平衡(3-7天)后,空腹10-12h,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价胰 岛素曲线下面积(AUC),急性分泌时相(AIR),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
FBG 5.6mmol/L
. Pang Can, et al. Chin Med J, 2008, 121:2119-2123.
空腹血糖达正常值的上限时1相分泌受损
IVGTT第一阶段胰岛素分泌(pmol.10-3)
25 NG IFG
20
15
10
5 0
空腹血糖(mmol/l)
• β细胞功能随空腹血糖升高 而降低
FPG>5.6mmol/l时, 人体β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空腹血糖(mg/dL)
300
250
200
180
肥胖的非糖尿病者
IFG
160
明确糖尿病者
140
120
100
80
60 0
2
4
68
12
β细胞体积百分比(%)
➢目的:研究人体β细胞数量与FPG关系。 ➢方法:对57名生前有血糖记录的肥胖者(31名非糖尿病,19名IFG,7名未用降糖药的糖尿病)进行尸检,取胰腺组织行胰岛素免疫组化。 ➢以β细胞体积代表β细胞量。 β细胞量和FPG关系用非线性回归分析。
强化胰岛素
次选:尚未充分验证的治疗
第 2无低血糖 -水肿/CHF -骨丢失
第3步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吡格列酮
+ 磺脲类a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GLP-1激动剂b
-无低血糖 -体重减轻 -恶心/呕吐 .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基础胰+ 岛素
空腹血糖的临床意义
. Butler PC, et al. Diabetes Care 2006, 29:717-718.
中国的研究:FPG>5.6 mmol/l时,胰岛素分 泌减少,细胞功能下降
➢入选1192名上海门诊患者和社区居民,包括血糖正常者和糖尿病患者 ➢分别以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稳态模型评估来评价早相胰岛素分泌, 总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以多元回归分析评价胰岛功能变化
.
ADA/EASD共识:首选基础胰岛素,尽早降糖达标
使用口服降糖药3个月,A1C仍≥7%时,首选加用基础胰岛素;
前两步没有针对PPG的干预治疗
首选: 充分验证的核心治疗
一经诊断 生活方式干预
+ 二甲双胍
第1步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基础胰岛素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磺脲类a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