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阳中学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第1次月考高一级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否则,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20世纪以来,中国新诗人自我意识越来越鲜明,新诗也呈现出主体性强化的倾向。
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能动、自由、有目的活动的特性。
诗歌创作的主体即诗人,与一般认识的主体有共同的属性,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诗的创作主体不是一般人,而是具有系统的审美观点的诗人,他有着不同于科学家,不同于画家、音乐家,也不同于小说家、戏剧家的特殊的心理气质、美学理想。
传统的小说、剧本侧重于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尽管它们所描写的对象也照样渗透着创作主体的美学追求与鲜明爱憎,但是主体一般总要隐藏到情节和场景的后面。
诗歌则不然。
诗歌,尤其是抒情诗,诗人总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意志情感等作为表现的对象。
抒情诗当然也有对客观现实的描写,但它不是一种照相式的模拟,客观现实在诗歌中不再是独立的客体,而是渗透着、浸染着诗人的个性特征,成为诗人主观情感的依托物了。
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代的新诗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在胡适眼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一项极其相似之点,那便是一种对人类解放的要求。
把个人从传统的旧风俗、旧思想和旧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高一上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实用类文本(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任丘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任丘一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9月27日考试范围:《劝学》《师说》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本一:识字班孙犁鲜姜台的识字班开学了。
鲜姜台是个小村子,三姓,十几家人家,差不多都是佃户。
冬天到来了,一个机关住在这村里,住得很好,分不出你我来啦。
过阳历年,机关杀了个猪,请村里的男人坐席,吃了一顿,又叫小鬼们端着菜,托着饼,挨门挨户送给女人和小孩子吃。
而村里呢,买了一只山羊,送到机关的厨房。
大家住在一起,住在一个院里,吃饭的时候,小孩子们总是拿着块红薯,走进同志们的房子:“你们吃吧!”同志们也就接过来,再给他些干饭;站在院里观望的妈妈也就笑了。
“这孩子几岁了?”“七岁了呢。
”“认识字吧?”“哪里去识字呢!”接着,边区又在提倡着冬学运动,鲜姜台也就为这件事忙起来。
打扫了一间房子,找了一块黑板——那是临时把一块箱盖涂上烟子的。
又找了几支粉笔。
定了个功课表:识字,讲报,唱歌。
全村的人都参加了学习。
分成了两个班:自卫队、青抗先注一班,这算第一班;妇女、儿童团一班,这算第二班。
每天吃过午饭,要是轮到第二班上课了,那位长脚板的班长,便挨户去告诉了:“大青他妈,吃了饭上学去呵!”“等我刷了碗吧!”“不要去晚了。
”第二班的“先生”,原先是女同志来担任,可是有一回,一个女同志病了,叫一个男“先生”去代课,一进门,女人们便叫起来:“呵!不行!我们不叫他上!”有的便立起来掉过脸去,有的便要走出去,还是儿童团的班长说话了:“有什么关系呢?你们这些顽固!”虽然还是报复了几声“王八羔子”,可也终于听下去了。
这一回,弄得这个男“先生”也不好意思,他把身子退到墙角去,说话小心翼翼的。
等到下课的时候,小孩子都是兴头很高的,互相问:你学会了几个字?”“五个。
”可有一天,有两个女人这样谈论着:“念什么书呢,快过年了,孩子们还没新鞋。
高一语文试题(附答案)

⾼⼀语⽂考试题(附答案)说明: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都做在答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全对的⼀项A.踌躇(chú)洗涤(dié)赁屋(lìn)浸渍(zì)....B.漫溯(sù)执拗(ào)作揖(yī)悲怆(chuàng)....C.瞩⽬(zhǔ)蜷缩(quán)叱咤(zhà)怯懦(qiè)....D.窒息(zhì)沾襟(jīng)修葺(qì)创伤(chuāng)....2.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组是A.廖廓颓圮斑斓图穷⼔见B.忸怩喋⾎愠怒舐犊情深C.凌侮赊⽋伛褛涕泗交流D.诘难桀獒箜篌绿草如茵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恰当的⼀句是A功⽽⽆还⼿之⼒。
B以步⾏为宜,时间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着凉。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科学的⽅法,对儒家学说进⾏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缺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A.⼤学毕业⽣不应该只关注⼀⼰之屈伸,⼀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的责任和义务。
B.⽬前,教育界担负着培养⼤批思想品质好并能精通业务的科技队伍的艰巨任务。
C.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污染,极易发⽣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死亡。
D.未来三年内,中国将建成四⼗⼆条⾼速铁路客运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的发展模式,并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5.把下⾯⼏个句⼦组成语意连贯的⼀段话,排序正确的⼀项是①“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情,这些形象本⾝就是诗⼀般的语⾔。
高一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容城中学2013级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阻遏.(è)颓圮.(pǐ)漫溯.(suî)拜谒.(yè)B.长篙.(gāo )诡谲.(jué)叱.(chì)骂青荇.(xíng)C.犒.(kào )赏忸怩.(nì)彳.(chì)亍船舸.(kě)D.浮藻.(zǎo)沉淀.(diàn)河畔.(pàn)游说.(shu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惆怅星辉斑澜檐头瓦菲披荆斩棘B.叱骂天伦叙乐秋毫无犯忸怩不安C.长篙书生意气篱墙颓圮离别笙萧D.寥廓沧茫大地峥嵘岁月凄惋迷茫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因为B. 晋军.函陵军:驻军C.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D. 以乱易.整易:替代4.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________,如和我轻轻招手作别的西天的云彩,_______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
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________,给人以立体感。
(1)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2)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3)康河里倒映的是河畔的金柳(4)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5)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6)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A.(1)(3)(6) B.(1)(4)(5)C.(2)(4)(5) D.(2)(3)(6)5.下面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中国队的拦防难遂人意,对俄罗斯队二、四号位的强攻,三号位的高点快攻办法不多,场面显得十分被动。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

B.周而复始急功近利前仆后继蔚然成风
C.循序渐进好高骛远络绎不绝风靡一时
D.循序渐进急功近利前仆后继风靡一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是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55周年,王淦昌便是在这场伟大事业的奋斗中隐姓埋名干惊天动地事的国内顶级科学家、大批优秀科技专家中的一位。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9.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描绘的是乡村常见的图景:秋天,收割好的水稻被捆成一束束,立在稻田里。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现代诗文阅读(33分)
(一)现代诗阅读(每小题3分,共6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D.当前我们有大量空白需要填补,无数未知需要探索,需要勘测万千新路,“春种”具有创新开拓的关键意义。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
B.即使自身的价值和成果未能看见
C.虽然自身的价值和成果未能看见
D.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祈祷杞人忧天稽首乞哀告怜B.魁梧发聋振聩窥探揆情度理C.缉私放荡不羁跻身反唇相讥D.饼铛瞠目结舌嗔怪称孤道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卓见真知卓见疾驶疾风劲草B.消灭销声匿迹滂沱气势滂礴C.冒犯贸然行动呼吁长吁短叹D.淡薄淡泊明志辕马心辕意马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在欧元区的十二国中,作为龙头老大的德国经济的低迷,很可能其他国家。
2新任市长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群众来信,即使工作再忙,他也作出答复。
3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对峙关系,说是点面对峙的关系。
A.波及择要而是 /或者B.涉及择要就是/或许C.涉及摘要而是/或者D.波及摘要就是/或许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写议论文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文章才能入情入理,否则就只能是隔靴搔痒。
B.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商讨他拟定的语文研究学习实施方案,他洞若观火,对方案作了很多修改。
C.只要台湾当局领导人拿出诚意和实际行动来,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就会柳暗花明的。
D.我们写一篇文章文思泉涌的时候,一定是来自命不凡的,否则就根本不会动笔了。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允不允许同时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都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B.一部全国性的《职业病防治法》将提交中国最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审议,有望使劳动者保护自身健康提供更有力的武器。
C.中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改革,在这些小城镇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该地城镇户口。
D.广东将用三年的时间,重点培育3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重点,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辐射的格局。
6.什么是联想呢?联想就是见到甲就想到乙。
高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哽咽.(yè)颤.(zhàn)动将.(qiāng)子无怒妖童媛.(yuàn)女B.参差(cī)侘.(chà)傺.(chì)青青子衿.(jīn)脉.(mò)脉含情C.混.(hùn)沌平仄.(zè)否.(pǐ)极泰来犹可说.(shuō)也D.赍.(jī)钱袅娜.(nà)氓.(méng)之蚩蚩雨.(yù)雪霏霏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自我徂.尔(往)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小人所腓.(遮蔽)忍尤而攘.(推让)诟B.士贰.其行(不专一,有二心)可怜..(可爱)体无比何乃太区区..(形容微不足道)何时可掇.(拾取、采取)C.隰则有泮.(通“畔”,边岸)宁溘.(突然、忽然)死以流亡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还顾.(回顾,回头看)望旧乡D.靡使归聘.(问)岂余心之可惩.(惩罚)便可白公姥..(公公和婆婆,此偏指婆婆)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宁可数着自己手中的几个干无花果傻笑,也不愿意妄想拥有孔雀之门而被骆驼醍瞎眼。
是说应该安贫乐道....,还是说聊胜于无,一鸟在手,胜与百鸟在林?B.尽管所有的那些很优秀的总统候选人都信誓旦旦....地要让纽约这个首善之都变得更乾净,但事实上纽约和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并没有两样。
C.但渔父是以此来表现他无是非、无原则、明哲保身的生活态度,这就有问题了,当然也就同屈原那种坚持真理、九死未悔....的精神格格不入。
D.尽管在英国上议院门口发表了慷慨激昂神采飞扬....的演讲,拜伦勋爵还是没能让路德教成员逃过死刑的审判。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大家不期然而然同时“名士化”,始而研究古文诗词,讨究经籍;大家还以“性灵”相尚,友谊的结合无形之中得一种旁面的训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逮.捕dǎī教诲. hǔī犄.角 jǐ干瘪.bīěB、称.呼chēng 召.唤zhào 迂.回yū撩.起līāoC、脊.骨 jí憎.厌zèng 卓.越 zhúo 慰藉.jìeD、睫.毛jí怪癖. pì敷.演 fú洞穴.xuè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翔实沉缅逸事绣钝B、锁碎耗废决择焦躁C、脉搏笔杆寥廓恢弘D、若大祟高激励磕拌3、下列各句,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单靠报纸和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
(2)我将冷静地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
(3)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象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
孩子,我希望我们有这么令人不愉快的关系。
(4)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疾病。
A、偶尔检查不致祛除B、偶尔检查不至驱除C、偶然检点不致祛除 D.偶然检点不至祛除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初春时节,草儿泛绿了,叶儿发芽了,可谓春意阑珊....,正适合出外踏青。
B、老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C、王选、黄昆两位院士都是科技创新的杰出代表。
他们不仅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功底,更有敢于在别人不曾走过的原野里独树一帜....的勇气。
D、何老师认为,在当今这个网络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中,人们通过文本阅读获取信息仍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看法可称是不易之论....。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的学习态度。
这里一是要有信念,相信自己能成才;二是有没有毅力和决心,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B、青年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全面关心和严格要求。
C、在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中,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D、2004年4月14日的美国股市高科技板块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因投资者恐惧通货膨胀而在尾市狂跌400点,是今年以来单日下跌点数最多的。
6、下列各句括号内的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部恰当的一组是(1)漂流要闯过48道明滩暗礁,沿江两岸,(a山花吐香,清风送爽,茂林修竹,飞瀑流泉,危崖辣峙,奇石满布,b危崖辣峙,奇石满布,飞瀑流泉,清风送爽,茂林修竹,山花吐香,)雄奇险绝中透出清丽妩媚。
(2)在“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朗诵者为我们提供的既不是摇头晃脑的自我陶醉和精神扩张,也不是对古人作品的简单“克隆”,那种限于一域一地的得失和个人烦恼的杯水风波,他们传递的(a是一种情绪,一种精神,一种氛围,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现实与历史的沟通。
b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现实与历史的沟通,是一种情绪,一种精神,一种氛围。
) A.①a ②a B.①a ②b C.①b ②a D.①b ②b二、阅读与理解(一)7、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完成回答。
不要说:“我年纪轻轻担不起沉重。
”不,命运把你们的未来早已安排定,你们的任务将几倍地超过你们的年龄。
前一代——你们的父辈真正称得起开天辟地的先锋,他们用热汗和鲜血做出了前人所梦想不到的事情,而伟大到无边的事业却还远没有完成,你们当然会加倍地英勇以竟全功。
呵呵,你们这一代将是怎样的光荣!不驯的长江将因你们的奋斗绝对服从,混浊的黄河将因你们的双手变得澄清,北京的春天将因你们的号令停止了黄沙的飞腾大西北的黄土高原将因你们的劳动变得和江南一样遍地春风。
(1)作者为什么用“加倍地英勇”,“以竟全功”这样的词语?(2)从现实来看,青年人应该怎样去做?(3)这三节诗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4)作者是怎样写“斗争”的?(二)回忆《劝学》一文,完成下列各题: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中:中间B、金就.砺则利就:靠近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吾尝终日..而思矣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取之于.蓝(2)寒于.水(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A、(1)(2)相同,(3)(4)不同B、(1)(2)不同,(3)(4)相同C、(1)(2)不同,(3)(4)不同D、(1)(2)相同,(3)(4)相同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斗.折蛇行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2、翻译下列句子:(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三)13、名句名篇默写:(1)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2),风雨兴焉;,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3)故不积跬步,;,无以成江海。
(4),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粪土当年万户侯。
(四)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蝉虞世南垂缕饮清露,流响出蔬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1)这首诗从整体上看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答:(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答:(3)通过这首诗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五)阅读《宗泽治兵严而有方》,完成下列题目金将兀术渡河,谋攻汴京,诸将请先断河梁,严兵自固,泽笑曰:“去冬,金骑直来,正坐断河梁耳。
”乃命部将刘衍趋滑、刘达趋郑,以分敌势,戒诸将极力保护河梁,以俟大兵之集。
金人闻之,夜断河梁遁去二年,金人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
”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方与衍战,伏兵起,前后夹击之,金人果败。
金将黏罕据西京,与泽相持。
泽遣步将李景良、阎中立、郭俊民领兵趋郑,遇敌大战,中立死之,俊民降,景良遁去。
泽捕得景良,谓曰:“不胜,罪可恕;私自逃,是无主将也。
”斩其首以徇。
既而俊民与金将史姓者及燕人何仲祖等持书来招泽,泽数俊民曰:“汝失利死,尚为忠义鬼,今反为金人持书相诱,何面目见我乎。
”斩之。
谓史曰:“我受此土,有死而已。
汝为人将,不能以死敌我,乃欲以儿女子语诱我乎。
”亦斩之。
谓仲祖胁从,贷之。
刘衍还,金人复入滑,部将张撝请往救,泽选兵五千付之,戒勿轻战以需援。
撝至滑迎战,敌骑十倍,诸将请少避其锋,撝曰:“避而偷生,何面目见宗公。
”力战死之。
泽闻撝急,遣王宣领骑五千救之。
撝死二日,宣始至,与金人大战,破走之。
泽迎撝丧归,恤其家,以宣权知滑州,金人自是不复犯东京。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俟大兵之集俟:等待B.夜断河梁遁去断:拆除C.去汴京密迩密迩:很近D.以宣权知滑州权知:暂且知道16、对下列句子中的“其”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②泽迎撝丧归,恤其家③其皆出于此乎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也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也不同。
D.①②③用法相同,与④不同。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不胜,罪可恕B.私自逃,是无主将也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C.去汴京密迩D.避而偷生,何面目见宗公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1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宗泽军事指挥才能的一项是①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②乃命部将刘衍趋滑、刘达趋郑,以分敌势③与金人大战,破走之④不胜,罪可恕;私自逃,是无主将也⑤金人方与衍战,伏兵起,前后夹击之⑥避而偷生,何面目见宗公A.①②⑥B.①②⑤C.③④⑤D.③⑤⑥1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将帅要使士卒信服自己的权威,唯一的办法就是严明法纪,无论贵贱尊卑,只要违法,就严惩不贷。
宗泽率兵作战,依法行事,赏罚分明,可谓深得兵家治兵之法。
B.金人曾二度入滑,宗泽先后二次派部将救援,张撝、王宣拼死作战,终于击退金兵,但张撝却以身殉国。
C.李景良、郭俊民在大敌当前,一个因败逃被杀,一个因投敌被诛,与阎中立、张撝相比,犹如鸿毛与泰山。
D.宗泽治军严明,指挥若定,与金人三战三胜,金人自此不敢进犯东京。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下列题目。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毕淑敏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触,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
特别是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者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
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
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
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
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
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
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
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
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作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
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
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的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
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山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葆谦虚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今世,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
我少年戍边,有十年的时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
若是因为这份不属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色,岂不冤枉死了?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
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
这是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
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XX 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