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常识问题
摄影相机的基本常识

摄影相机的基本常识摄影相机是现代摄影的必备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下美丽的瞬间并定格时间的流逝。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摄影相机的基本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摄影相机的基本常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镜头:摄影相机的镜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决定了照片的清晰度、角度、景深等效果。
镜头分为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两种。
定焦镜头的焦距固定,适合拍摄特定的主题;变焦镜头可以通过调节焦距来拍摄不同距离的主题。
2. 曝光:曝光是指在拍摄过程中光线进入相机感光元件的时间。
曝光的控制可以通过调节快门速度、光圈和感光度来实现。
不同的曝光参数可以产生不同的照片效果,例如快门速度决定了照片的动态效果,光圈决定了景深效果。
3. 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是指相机快门的打开和关闭速度,在单位时间内感光元件的曝光时间。
快门速度越快,照片中的运动将会被冻结,越慢则会出现运动模糊的效果。
通常情况下,快门速度1/60秒是最低要求,用于防止手持拍摄时的抖动。
4. 光圈:光圈是指在相机镜头中可调节的光线通过的大小。
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照片的景深效果,即前景和背景的清晰度。
较大的光圈(如 f/2.8)会导致背景虚化,较小的光圈(如 f/16)则使更多的物体保持清晰。
5. ISO感光度:ISO感光度表示相机感光元件对光的敏感程度。
低ISO值(如ISO 100)表示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较低,照片会更细腻,高ISO值(如ISO 800)则表示对光线的敏感度更高,适用于低光照条件下的拍摄。
然而,高ISO值也会引入噪点。
6. 白平衡:白平衡是调整相机感光元件对不同光源的颜色进行修正,以确保白色在照片中呈现为真实的白色。
不同的光源带有不同的色温,例如室内灯光偏黄,而日光偏蓝。
正确的白平衡设置可以避免照片出现色温偏色。
7. 像素:像素是指照片中的细小图像单元。
相机的像素决定了照片的分辨率。
更高的像素可以提供更高的图像细节和更大的打印尺寸,但也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
数码单反相机保养小常识须知—数码相机防潮箱干燥柜

数码单反相机保养小常识须知—数码相机防潮箱干燥柜保养知识:镜头如果保养不当,非常容易进灰、发霉、或出现各种各样的损毁,对镜头的成像造成巨大破坏,因此,我们必须对镜头存放在电子防潮箱内好好保养,电子防潮箱内可防潮防尘防霉。
以发霉为以发霉为例,轻微的发霉可能对成像造成的影响很少,或只对边缘成像有影响。
而比较严重的发霉,可能会使镜头锐度下降,反差降低。
最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使整个镜头白茫茫一片,完全无法成像。
所以,为了保护镜头,一些日常的、力所能及的保养工作是必须进行的。
下面就给大家一些保护保养镜头的小建议。
避免镜头受到物理损坏前后盖购买镜头时,通常都会附送前后盖。
大家千万不要图方便,不盖上前后盖,或者不见了也不重新购买。
因为没有了前后盖,镜片和电子接口等很容易被硬物刮花。
遮光罩如果镜头有遮光罩,也应尽量装上。
因为遮光罩也有保护镜头的作用。
尤其是当镜头垂直落地时,遮光罩就可以救镜头一命。
保护滤镜一块好的滤镜基本上不会对成像构成肉眼可见的影响,但装在镜头前可以有效防止镜片刮花以及表面沾灰。
当然,最好是自身小心避免镜头产生碰撞或掉落,行走时用手掌轻轻覆盖镜头,以及尽量把相机带在脖子挂好上以免失手掉落。
摄影器材的保存环境:对于地处南方气候比较潮湿,平时,摄影器材要存放在防潮箱内,温度一般在度左右,因此相机和镜头不用的时候最好存放在电子防潮箱保存。
中型到大型的防潮箱不但可以存放摄影器材,可录还的资料关盘,储存卡等等都可以放进去。
存储媒介的存放:储存卡使用寿命很长,不过电子产品有脆弱的一面。
一就是插卡时切忌不可心急,插卡的角度不对,容易将插卡接口损坏,或将数码相机插卡的针脚弄弯;二是存储卡在进行数据读写时,千万不可以记者拔卡,当前文件损坏不说,也容易造成存储卡死机。
充电电池的使用与维护:数码相机以来电池工作,耗电量比传统相机大很多。
数码相机使用的充电池基本上分号电池与专用电池两大类。
不论是镍氢电池还是锂。
摄影基础常识

摄影基础常识
摄影基础常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曝光:曝光是指在摄影中通过控制光线的进入时间和强度,使得感光材料(如胶片或传感器)能够正确记录被摄物体的亮度和色彩。
合适的曝光可以保证照片细节丰富,并避免过曝或欠曝现象。
2. 快门:快门是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用于控制相机镜头前的光线进入时间。
快门速度的选择既能影响曝光量,也能决定拍摄运动物体时是否能冻结或模糊运动。
3. 光圈:光圈是控制镜头光线通量大小的装置。
光圈大小不仅会影响曝光量,还能影响景深,即照片前后景物的清晰程度。
4. 焦距:焦距是指摄影镜头到感光材料的距离。
不同焦距的镜头可以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比如广角镜头能拍摄更广阔的景象,长焦镜头则可以捕捉远处的细节。
5. 白平衡:白平衡用于校正不同光源下的色温,使得照片中的白色看起来真实。
不同光源(如日光、白炽灯等)具有不同的色温,正确的白平衡设置可以保证照片色彩准确。
6. 对焦:对焦是指将镜头调整到合适位置,使被摄物体清晰呈现在照片中。
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可以帮助摄影师快速准确地对焦。
7. 构图:构图是指在拍摄时选择合适的视角和组合元素,使画面具有艺术性和吸引力。
常见的构图技巧包括三分法、对称构图、前景引导等。
8. 镜头选择:不同的镜头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广角镜头适
合拍摄风景和室内场景,长焦镜头适合拍摄远处物体,微距镜头适合拍摄小物体的细节等。
以上是摄影基础常识的一些要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常见单反相机镜头参数常识

常见单反相机镜头参数常识单反相机是一种通过镜头反射光线,使图像通过取景器显示在底片或数码图像传感器上的相机。
镜头是单反相机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拍摄的画面效果和质量。
在选购单反相机镜头时,了解一些常见的镜头参数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镜头参数,以帮助读者对单反相机镜头有更全面的认识。
1. 焦距:焦距是镜头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了镜头的视角和放大倍数。
焦距越长,镜头的视角越窄,放大倍数越高;焦距越短,镜头的视角越广,放大倍数越低。
常见的焦距有广角镜头(一般小于24mm),标准镜头(约50mm)和长焦镜头(大于70mm)。
选择合适的焦距可以根据拍摄的目标和场景需求。
2.光圈:光圈是镜头的光线控制系统,它决定了镜头的进光量和景深范围。
光圈由一个一系列大小可调的圆片组成,用F值来表示,如F1.8、F2.8等。
较小的F值表示较大的光圈,可以进光更多,适用于低光条件下的拍摄;较大的F值表示较小的光圈,景深范围更大,适用于需要清晰表现前后景深的摄影。
3.对焦距离:对焦距离是指镜头可以对焦的最近距离。
对焦距离越近,镜头可以拍摄更近距离的物体。
在选择镜头时,可以根据需要考虑对焦距离,比如微距摄影或需要拍摄近距离细节的场景。
4.镜头构造:镜头构造是指镜头内部的光学结构和镜片数量。
常见的构造有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
定焦镜头只有一个焦距,通常具有较高的光学素质和成像质量;变焦镜头可以调节焦距,灵活性更高,但部分镜头可能在一些焦段上的成像质量较差。
5.镜头口径:镜头口径是指镜头前镜片(或反射镜)的直径。
口径越大,镜头可以进光越多,适用于低光条件下的拍摄。
大口径的镜头通常较大、较重,但也能提供较好的光学性能。
6.镜头稳定器:镜头稳定器是一种光学防抖技术,可以通过镜片调节来抵消手持摄影时的抖动。
稳定器可以提高低光条件下的拍摄稳定性,但也会增加镜头重量和成本。
7.镜头材质:镜头的材质也会影响其质量和成像效果。
数码相机保养的小常识

数码相机保养的小常识保养数码相机防潮最重要,数码相机就像是士兵的刀和枪,只有在平时注意保养才能够保证在关键时刻发挥正常,平时应该如何保管数码相机呢?1、注意防潮是最重要的。
潮湿无论对光学器件还是电子器件,都是大患。
有条件的话,要将相机放入电子防潮箱保存。
放入之前,对相机表面做一些清洁,不要留有油污汗渍。
无论电子防潮箱还是使用干燥剂的防潮箱都需要时常检查一下,检查工作状况,检查干燥剂的颜色等,如果是硅胶干燥剂,颜色脱蓝之后要及时干燥。
没有电子防潮箱的,可以用塑料袋密封保存,适当放一些代用干燥剂,比如饼干里面的那些白色小袋等。
2、无论是使用锂离子电池还是镍氢电池的相机,电池都要从相机中取出单独保存,尤其不可将普通干电池放在相机内长期搁置。
相机不用时最好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一个月)放入电池开机拍几张照片,伸缩一下镜头(指便携相机)。
一是保证机械部件的运转灵活,二是维持一下内置电池的电量。
除了一些低端机型,数码相机中都有一块钮扣电池用来保持相机的基本参数信息,长时间不用,这块电池就会断电,造成日期设置等信息丢失。
3、充电电池不能满电保存,也不能无电保存。
锂离子电池保存时的最佳剩余电量是20%左右,温度最好在0-15℃之间,防潮也很重要。
镍氢电池相对比较容易保存一些,但无论哪种充电电池,半年内最好有3次以上的满充、全放的循环。
据统计,如果保养合理,一台数码相机至少可以拍摄10万张照片。
反之,有可能因为长期不用,或者保养不当,导致相机内部生锈甚至漏液,最终彻底瘫痪,因此,相机保养是一件相当重要的工作。
东莞市爱酷防潮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何H t t p://a I ku 16 .a li baba.co m/。
摄影常识

低调的拍摄:让主体着较重的服饰,或将主体安排在深色 的背景中,只给主体重点部分给以正常的光照,以人物面 部测光并缩小半档或一档光圈曝光。
硬调
对比鲜明没有过 度的中间色,给人 以力度坚定粗犷的 感觉。
硬调的拍摄:一要 比正常的曝光开大 一档到两档,二是 选择对比强烈的主 体和背景,三是采 取对比强的逆光 拍摄
逆光
是指光线处在被摄物体的后方,光线投射方向与被摄 方向相对,对象绝大部分都是阴影下,只有周边小部分在 光照下,这时可用闪光灯和反光板,给被摄体一定的补光。
逆光能很好的表现大气的透视效果,使被摄体在背景 中构画出来,产生耐人寻味的意境。
四、实用摄影艺术题材
(一)形神兼备的人像摄影
神情
人像贵在传神,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 哀乐会从眼神中流露出来,拍人物时,需善于抓住流露人物 感情的眼神,让人物闪烁出性格的光辉。神情表现一般要选 择近景,在光线允许下,要用大光圈缩小景深,使人物背景 虚化,来突出主体。
(四)快门
是控制光圈开启长短的装置。摄影曝光率的控制, 是通过光圈和快门的结合来完成的。
快门的作用
一是控制曝光的时间 二是运用快门速度的快慢,来形成特殊的画面效果
快门速度的运用
B门
是快门的一个特殊档位,它主要在拍摄光照很暗的 环境使用。
B门在夜晚拍摄的使用
(五)胶片或储存卡
是记录影像的载体。常用的胶片有黑白底片,彩色 底片以及反转片,又称正片等三种胶片。 不同胶片要用相对环境。 反转片主要用于画报、投影、 幻灯片,它常成像于正像画面 胶卷上和相机上还有一个 重要指标“感光度” 是指胶片或相机对光的敏感程 度,我们常用的是100℃21定。
摄影师高级理论知识模拟试卷(200道题附答案)

摄影师高级理论学问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第 1 题~第160 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每题 0.5 分,总分值 80 分〕1、正确阐述职业道德与人的事业的关系的选项是〔D〕A、没有职业道德的人不会获得成功B、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前提条件是要有职业道德D、职业道德是人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2、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D〕A、人眼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380 — 780 毫微米B、波长短于 380 毫微米的光人眼看不见C、波长长于 780 毫微米的光人眼看不见D、视力好的人能看到波长范围在380 — 780 毫微米以外的光线3、光线传播的〔D〕是入射线与反射线分属法线两侧,且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A、折射定律B、漫射定律C、透射定律D、反射定律4、“双凹透镜”、“平凹透镜”、“凸凹透镜”都具有〔C〕的性能A、阻挡可见光线B、折射光线C、发散光线D、会聚光线5、焦点至透镜的距离是〔B〕A、物距B、焦距C、像距D、物体至照相机的距离6、主体、镜头、〔D〕、输片机构、计数器是照相机的根本构造A、快门、调焦装置B、正确曝光C、快门、连闪装置D、清楚的影像7、调整镜头与胶片平面的距离,使胶片得到〔D〕是调焦装置的作用A、颜色饱和的景像B、正确曝光C、影调适宜的影像D、清楚的影像8、快门的作用是协作光圈,把握胶片〔D〕A、光照度B、光亮度C、反光率D、曝光量9、〔D〕焦距很短,视场量≥180。
,存在严峻的桶形畸变A、变焦镜头B、微距镜头C、广角镜头D、鱼眼镜头10、〔D〕的焦距近似或等于胶片画幅对角线长度A、鱼眼镜头B、微距镜头C、变焦镜头D、标准镜头11、视场角为〔C〕的镜头属于标准镜头A、20。
— 40。
B、60。
— 80。
C、40。
— 60。
D、65。
12、镜头的〔C〕之比,叫作镜头的相对孔径A、口径与焦距B、入射光孔半径与焦距C、入射光孔直径与焦距D、最大入射光孔直径焦距13、把握镜头通光量是〔D〕的主要作用A、照相机机身B、测距器C、摄影镜头D、光圈14、常用照相机光圈系数的排列挨次〔D〕A、f/2、f2.8、f/4、f/8、f/16、f/20B、f/1.4、f/1.8、f2.8、f/4.8、f/6、f/8C、f/1、f/2、f/3、f/4、f/8D、f/1.4、f/2、f2.8、f/4、f/5.6、f/815、同等条件下,F/11 的景深〔C〕F/4 的景深A、<B、≤C、>D、≥16、一只 7 片 6 组的标准镜头,不加膜透光率为59%,单层加模为〔C〕A、39%B、45%C、81%D、11%17、感光乳剂层和它的〔C〕是感光材料泊主体构造A、防光晕层B、结合层C、载体D、保护层18、黑白感光胶片按感光性能可分为X 光片、紫外片、〔D〕红外片A、全色片、反转片B、中间片、分色片C、反转片、全色片、色温片D、色盲片、分色片、全色片19、彩色感光胶片依据用途划分,一般可分为〔D〕A、彩色正片、X 光片、全色片B、抛光片,彩色反转片、紫外片C、彩色一步成像片、分光片D、彩色正片、彩色负片、彩色反转片、彩色中间片、彩色一片成像片20、负性感光材料经曝光和冲洗后,得到的影像〔D〕A、为全黑B、为黑白效果C、为红外效果D、其明暗正好与摄景物相反21、彩色感光胶片按光源色温要求,可分为〔C〕A、色盲片、分色片、全色片B、彩色正片、彩色负片C、日光型彩色片、灯光型彩色片、日光灯光通用型彩色片D、彩色反转片、灯光型彩色片、日光灯光通用型彩色片22、日光型彩色胶片适用于色温在〔C〕时拍摄A、3200K—3400KB、4500K—5000KC、5500K—5600KD、6500K23、色温为 3200K 适应于〔D〕彩色胶片的拍摄A、全部的彩色负片B、全部的彩色转片C、全部的日光型D、全部的灯光型24、黑白相纸按反差性能分为〔D〕A、光面、绸面、绒面B、中性感光纸、特别硬性C、绒面感光纸、软性、中性、硬性、特别硬性D、特别软性、软性、中性、硬性、特别硬性25、胶片或照相纸的感光乳剂中使用的银盐种类〔D〕A、主要是溴化银B、主要是溴化银、氯化银、氟化银C、溴化银、碘化银、氯化银、氟化银或它们的混合体D、一般是溴化银、碘化银、氯化银或它们的混合体26、一般彩色感光材料的保存温度为〔D〕A、0 — 13。
数码摄影常识和技巧

数码摄影常识和技巧着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数码相机正逐渐走入普通百姓的家庭,经常有读者打电话来向我们询问有关数码相机购买及操作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将在这里开设《数码相机知识讲座》,向读者朋友介绍有关数码相机的基础知识。
第一课:如何选购数码相机对于一般家庭用户而言,如果仅限于家庭娱乐,同时又非常关注实用性的话,目前市场占主力的300万至500万像素的消费级数码相机就可以满足需求,具体如何选购数码相机,可参考以下几点指标:■开机启动时间就是按下电源按钮后,相机启动到可以进行第一张照片拍摄所经历的时间。
开机时间过长,不利于抓拍和抢拍。
所以我们选购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启动时间在2~3秒以内的。
■快门的延迟时间普通的数码相机延迟时间一般在1秒左右,较短的延迟时间,有利于捕捉到转瞬即逝的动态画面。
■镜头的变焦范围目前数码相机镜头的变焦范围一般从35mm的广角涵盖到105mm的长焦,个别性能突出的相机广角可至28mm,长焦甚至可到420mm,镜头越广,拍摄的场景越大,变焦越长,可拍摄的距离也就越远。
■电池的兼容性目前数码相机大多采用专用锂电池。
如果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最好选购大容量的专配电池或者购买第三方产商的超大容量电池包。
当然兼容性越强越好。
■方便的多种拍摄模式数码相机提供的人像、运动、夜景、微距等多种拍摄模式能让使用者轻而易举地根据环境需要拍到满意的照片。
■宽广的ISO值设定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数码相机需要更高的ISO值(相机的感光能力)才能拍到清晰的画面。
大多数的数码相机ISO值均在100-400之间,有的能达到800。
■大面积显示屏道理最简单,显示屏越大,拍摄时看着更舒服,更清楚,现在的数码相机通过采用新型的显示材料已解决了大面积显示屏与耗电量增加之间的矛盾。
第二课:购机需要注意的地方读者朋友在购买数码相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正规的数码相机销售柜台将会保证你的相机“出身”,同时,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也是购买数码相机这类电子产品不得不注意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楼上的兄弟说的对,光圈越大,进量越多,光圈越小进光越少,(f/3.5是大光圈,f22是小光圈)光圈的数值越小光圈就越大,数值越大光圈就越小!希望能帮到你兄弟!再送你个相机的关键词:ISO与图片质量ISO是一个曝光率极高的词,我们在超市买饼干的时候就可能会看见包装袋上写:本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这个ISO是国际标准组织的缩写,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组织制定饼干管理标准,也制订胶卷的生产标准,所以货架上的胶卷有ISO100,200和400的几种,这就是感光速度不同的胶卷。
ISO感光度是CCD(或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如果用ISO100的胶卷,相机2秒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同样光线条件下用ISO200的胶卷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则只要0.5秒。
在数码时代,数码相机的主菜单里都有ISO选择,100,200,400或者800,这和胶卷上的一样。
看机型不同,低的到ISO50,最高有到25600的,数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午餐和爱情都流行快餐,什么事都要快点搞,按道理我们应该喜欢高感光度。
但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高ISO虽然速度快但图像颗粒粗,经不起精细放大出图。
所以风光摄影要用相机的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细的画面。
高ISO一般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不得已的时候很多,所以高ISO图片质量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在弱光场合比如昏暗的室内,午夜的街头,ISO100时即使光圈开到最大,快门速度也需1/4秒甚至更慢才能正确曝光,这时不用三脚架是无法把相机端稳的,手一晃照片就糊;就算用三脚架,被摄者一转头照片同样会糊。
闪光灯可以救急,但闪灯会破坏现场气氛,人会脸色不自然,而且相机内的小闪光灯有效距离不会超过四米,稍远的人物和景物就无法照亮了。
更何况有些地方是不准使用闪光灯的,如博物馆剧院。
我们没有办法只有提高数码相机感光度到ISO800甚至1600。
同样是1000万像素的小数码DC和数码单反DSLR,如果都设置在最低感光度来拍摄(例如ISO100或80),假设镜头的素质相同,它们所拍的图片分辨率和图片质量差距不是太大。
但如果ISO提高到400来拍摄,图片质量的差别就明显了,DSLR拍出来的图像依然干净,和ISO100时所拍差别不大,而DC的图片质量则下降明显,噪点很大,颜色失真,细节丢失。
如果继续提高到ISO800,小数码DC的图片质量就只能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了,而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虽有下降但依然可以接受。
如果进一步提高到ISO1600,大部分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也下降得厉害,但依然能满足10寸照片的放大需求,而此时小数码DC的图片质量之差,您需要一颗勇敢的心才敢看。
在像素相等的情况下,CCD面积越大,高ISO的成像质量越好。
也就是说:在CCD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里面增加更多的像素反而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
所以现在的数码相机不应该在1000万像素以上再简单增加几百万像素,而应该在提高CCD质量上下功夫。
降低高感光度(高ISO)噪音水平以及增大曝光宽容度才是当务之急。
800万像素已经足够旅游摄影之需,我们在选择数码相机时就不该只看像素高低,而应该注意相机CCD的大小。
现在是2008年,解像度已经足够,该是重点关心图像质量的时候了。
快门在摄影术最初发明的那些年,拍张照片曝光时间一般都需要好几分钟,大部分照相机是不需要快门的,开始曝光的时候把镜头盖取下,然后看表,五分钟后盖上,照片完成。
后来,胶片的感光速度越来越快(ISO越来越高),曝光时间变为一分钟,几秒钟,1/10秒甚至几百分之一秒,这时候用手取镜头盖就不够快了。
我们需要一个能准确控制曝光时间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快门。
快门有机械快门,电子快门,以及电子机械联合快门等很多种类。
定义:快门就是相机里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安全快门速度。
在使用135相机拍摄的时候有一个手持相机拍摄的安全速度原则: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果使用35mm镜头,快门速度不得低于1/35秒,使用200mm镜头时速度不得低于1/200秒,否则图片就可能糊了。
光圈上一篇说过,所有相机都基于小孔成像原理:拿一个密封箱子,在任何一面钻个小圆孔,然后把有孔的这面对着窗外,窗外的景象比如一棵树什么的,就会在圆孔对面的箱内壁生成此树的倒影。
假如我们在内壁涂上感光材料(装上胶卷或CCD),这个有孔的箱子就是一台完整的照相机了。
这就是针孔相机。
既然一台照相机可以不需要镜头,为什么现在的相机前面不是一个小圆孔而是几块玻璃呢?而且这几块玻璃(镜头)还卖得那么贵!这是因为小孔要成像的话,孔必须很小,这也是针孔相机名称的来历。
如果孔开得和门一样大,这个孔就成不了像。
所以我们没有小门成像一说。
孔小进光量就小,所以玩针孔摄影非常锻炼人的耐心,一张照片曝光几分钟到几个小时都常见。
而且,由于光的衍射干扰,针孔相机拍的图片都不够清晰,如雾里看花一般。
没有人原意花几个小时去拍一张模模糊糊的照片,我们要想办法加大进光量。
有什么办法能够把这个小孔开大而又能生成清晰的图像呢?人们马上就想到了凸镜的聚光功能。
把玻璃凸镜装到大孔上,问题不就解决了?确实如此。
相机镜头就是这样诞生的。
今天数码相机的各种镜头都是几块凹凸镜的排列组合,然后外面用塑料或铁皮一包。
有了镜头,小孔成像的这个孔–也就是下文中的光圈–就不再是针孔了,它变成了洞。
进光量问题解决。
但有时候问题又来了:我们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大洞。
比如夏日沙滩上烈日当头,四处白花花一片,为了分清到底是人肉还是白沙,我们需要眯着眼睛仔细观察。
镜头是照相机的眼睛,这时候相机也需要眯起眼睛。
很显然,为了应付不同的光线强度,我们还需要给镜头装上能够调节这个洞的大小的装置,以便在强光时缩小为针孔,弱光时开成大洞。
这个装置就是光圈。
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
一组凹凸镜再加上光圈就诞生了完整的镜头。
定义:光圈就是镜头里调节进光孔大小的装置。
常见的光圈值如下: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每两挡相邻光圈值之间进光量相差一倍。
例如光圈从F4调整到F2.8,进光量便多一倍;从F2.8到F2又多一倍。
也许您已经看出来了,光圈值和光圈实际大小是相反的,进光量最大时光圈为F1,最小时为F64。
对135相机来说大多数镜头的最小光圈为F22。
既然光圈可大可小,那多大的时候镜头的成像质量最好?根据上图,最小光圈F22时光圈跟针孔差不多,数码相机成了针孔相机,前面说过针孔成像好不了;光圈最大的时候小孔又变成了大门,成像也差。
所以,根据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庸之道,请牢记:镜头在中等光圈的时候成像最好(图片最清晰)。
如果是135数码单反,中等光圈为F8或F11。
小数码DC要看具体机型,如果可选光圈值在F2.5到F8之间,中间的F4.6为最佳光圈。
假如光阴似水,镜头的光圈就是水龙头,它控制着水流(进光量)的大小。
对于镜头我们当然是希望它的光圈越大越好,这就如同家里的水龙头,虽然平时我们刷牙洗脸从不把它开最大,但万一有一天家中失火,我们会立即把龙头拧到最大,并且痛恨当初为什么没有装一个大点的水龙头。
一个镜头最大光圈时成像并不好,平时我们一般少用最大光圈;但在特殊弱光又不准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比如深夜的街头纪实抓拍,我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最大光圈,并且后悔当初为什么没买一支大光圈镜头。
但大光圈镜头的价钱很贵,重量惊人。
比如Canon70-200mm有两个版本,光圈为F4的售价人民币五千元,重700克;光圈为F2.8的那一款售价八千多元,重达1500克。
这是因为光圈大一级,镜片就大很多,加工难度大。
是否值得为大一级光圈多付出一倍的钱和负重的汗水,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曝光为了讲清曝光这个词,我们还是回到小孔成像。
假设一个黑乎乎的密闭房间,一面墙壁上开了个小圆窗户,窗对面的内壁上安上感光材料(白沥青,大型胶卷或CCD)。
这就是一台大型房式照相机。
在没有打开小窗之前,房间里是黑乎乎的。
我们打开小窗,光线从小孔而入,射到对面墙壁的胶卷上,产生光化反应(或光电反应,如果是CCD),照片就诞生了。
此过程就叫做曝光。
要得正确曝光的图片,必须精确决定曝光量。
所谓曝光量就是让多少光进入这个密闭房间里。
如果进光量太大,照片就会白花花一片,晚上变成了白天。
如果进光量太小,照片就会黑乎乎的,白人变成黑人。
幸好我们有了光圈和快门两样工具可以一起来控制曝光量。
曝光就是光圈和快门的组合。
可以这样认为:光圈(值)大小其实就是那个小圆窗户开多大,快门(速度)就是窗户打开多久。
假设窗户只打开1/4,时间为4秒钟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很显然,窗户打开一半,时间2秒钟也能让底片正确曝光,因为1/4*4=1/2*2=1,进光量都是一样多。
同样的,如果窗户全开,曝光时间就只需要1秒了。
假若一个镜头光圈全开为F4,用摄影行话来说,光圈F4快门速度1秒为正确曝光值,那F5.6和2秒以及F8和4秒也同样能得到准确曝光的图片。
重要结论:一张正确曝光的图片可以有N种不同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组合。
总结以上几个名词解释,有三个因素能影响一张图片是否正确曝光:光圈,快门速度,ISO。
其中光圈和速度联合决定进光量,ISO决定CCD的感光速度。
如果进光量不够,我们可以开大光圈或者降低快门速度,还是不够的话就提高ISO。
大光圈的缺点是解像度不如中等光圈,快门速度降低则图片可能会糊,提高ISO 后图片质量也会下降。
没有完美的方案,如何取舍要灵活决定。
焦距光线经过透镜就会聚成一点(焦点),镜头的焦距就是从镜片(或镜片组)的中心到底片(CCD)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
对全幅135数码单反相机以及我们以前常用的135胶卷相机(使用超市里的盒装胶卷)来说,焦距50mm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简称标头,拍出来的照片类似肉眼平视的感觉(视角为45°左右)。
严格的定义是:标准镜头就是焦距等于底片(或CCD)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单张135底片是24x36mm,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其对角线长度为43mm,所以135画幅的标头应该是43mm。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把焦距为40-60mm的都称为标头。
早期的单反相机是与50mm镜头捆绑销售的,这也许是称其为“标准镜头”的原因吧。
广角镜头(焦距小于35mm)能够让照相机“看得更宽阔”,因为它视角大;长焦镜头(焦距大于70mm)能让照相机“看得更远”,但视角窄。
长焦镜头也称远摄镜头或望远镜头。
从焦距的定义就可以推断出,广角镜头都身材矮小,长焦镜头都高大威猛。
以后我们只要一看到那些又粗又长的大家伙,不用说那都是长焦头。
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