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百花园一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教案1语海畅游1 词语真有趣。
目的:积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了解相同的单字经过不同的组合,在表达的意思上可能会有所变化。
学习步骤:①初读练习中词语,初步感受汉语言的的丰富性。
②自己尝试说出几组这样的词语。
如:著名——名著;队列——列队;来往——往来[可以发给学生纸条,让学生把自己想好的写下来]③让学生比较读练习中的两组词语,发现不同。
(字的位置变化,意思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化)④让学生给自己准备的词语归类。
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调整,第二步调整后于第四步结合,课堂效果会有所不同。
2 读一读,想一想。
目的: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发现并掌握对话的四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
学习步骤:①讲解“对话”的组成——“文中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②让学生用不同符号(直线和曲线)标示出练习中所给例句的“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③读一读标示后的例句,结合“学习小伙伴”的提示,发现规律。
小结:提示语在前——“说”后点冒号;提示语在中——“说”后点逗号;提示语在后——“说”后点句号;没有提示语。
④到课本中找寻有关对话描写,印证规律。
⑤完成一组加标点练习。
⑥针对练习完成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当段落中出现两个人的对话时,学生不容易区分人物语言的归属,也就不容易判断对话表现方式)积少成多读读背背——《爱的奉献》目的: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行必要的积累。
学习步骤:①诵读本单元学过的或课外收集到的诗歌,简单说说现代诗歌的特点。
②自由练读《爱的奉献》,班内展示。
③听歌曲《爱的奉献》,进一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班内交流学习感受,试背诵《爱的奉献》。
阅读平台——《尝试》目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认识实际,深入理解短文,使学生明白做事要有信心,勇于面对困难,不懈努力,终会获得成功学习步骤:①解释“尝试”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曾做过怎样的尝试,结果如何。
②结合课后思考题,自由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百花园一 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百花园一语文S版深度解教材:“语文百花园一”包括“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大部分。
“温故知新”中的“字义的明白得”安排了多义字“望”的字义辨析,这是一项查字典差不多功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够依照句子意思推测并选择合适的选项,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学练习,并补充检测。
“认识破折号”需要学生先回忆往常对破折号的认识,总结破折号的用法,再进行练习,教师可适当总结点拨。
“拓展与交流”要紧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分析,即“抓住重点语句、场面描写或重要情节进行摸索”的方法,可放手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再汇报总结。
“阅读平台”安排的是两首寓言诗,能够利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自学,交流总结。
“积少成多”选编了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语,能够让学生查资料讲讲有关成语的故事,以便于更好地记住、积存词语。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本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去阅读课外的童话和寓言,以便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童话和寓言的明白得。
以先让学生在课前预备一两个童话和寓言的小故事,再在课上讨论内容以及包蕴的情感和哲理。
而“习作”是仿写一篇童话故事,内容范畴较广,学生素材较多,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能在作文前列出简单的提纲。
知识与能力:1.能依照句子的内容,选择多义字正确的义项,分析总结破折号的用法。
2.把握“抓住重点语句、场面描写或重要情节进行摸索”的阅读方法。
并利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学习两首寓言诗。
3.积存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语。
4.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分析课外童话和寓言故事的能力。
5.能仿写一篇童话,同时内容具体,主题鲜亮。
突破重难点:重点:依照本单元所学知识,分析课外童话和寓言。
突破方法:采取先“帮扶”后“学步”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小组合作,用“典型”带动“全体”,并用“一帮一”的方式,让学生都能学好这一差不多功。
难点: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童话。
突破方法:采取“范文引路”的方法,先分析一篇优秀童话作品,引导学生仿写,待明白得把握这一体裁后再进行创作。
《语文百花园一》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语文百花园一》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录像短片《小明学语文》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二、出示词语瞧看瞅扫视盯着讲说商量告诉劝告落落大方窃窃私语源源不断1、寻找规律:(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我们下面要去语文大观园玩一玩,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成小组逛。
大观园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活动,积极参加,还能得到积分呢!让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最高!1、(出示)一扇门谁能有快又准得背会门上这首古诗,大门就会开开。
2、(出示)一只小猴子一只小猴子挡住了去路,它带来了一篇小诗歌,如果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它就让你过去。
3、妙语堂(练习句、段、篇)介绍: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你能说说你的寒假见闻吗?练习说。
指名说。
四、小结五、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语文百花园一》教案

《语文百花园一》教案《语文百花园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用联系上下文、或词典的方法理解“粗枝大叶”等成语,并搜集课文的成语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2、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后的感想,敢于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
3、阅读短文《泼水节》。
4、语文大课堂:搜集民间故事或民间歌谣。
二、教学重点、难点用联系上下文、或词典的方法理解成语,并能搜集成语三、教学课时:2课时(不包括习作)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理解与运用。
1、学生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一读。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不理解的成语的意思。
4、集体反馈。
5、指名任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6、本单元的课文中还有很多的成语,请找一找。
7、小结。
二、拓展与交流。
1、同学们,本单元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这些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心灵和聪明才智。
你们读了这些故事有些什么想法?我们应该怎样去想呢?首先让我们读一读丫丫他们几个人的话。
2、指名读一读。
3、你从他们的话中了解了什么?4、引导学生再读丫丫和宁宁说的'话。
5、小结。
三、阅读平台。
(一)了解泼水节,激发阅读兴趣。
1、板书课题:泼水节2、你们谁能来介绍一下泼水节。
3、这么有意思的节日,让我们赶紧读一读,去感受一下傣族的民族风情吧。
(二)读文,感受泼水节欢乐的气氛。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初步感受傣族的民族风情。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3、指导朗读。
4、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同学们,我们感受了泼水节的欢乐,又了解了一个少数民族——傣族人民族风情。
除了这些民族的风情之外,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许多谚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这些民族的特点。
6、指名读谚语。
7、学生练习背诵。
四、总结今天我们都收获了什么?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1、导语: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民间故事,你们看有的神鸟,有的格萨尔王,有的冬不拉,有的火把节,有的刘三姐。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一》教案+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目标】1.巩固对字义的理解并认识破折号的作用。
2.积累12个来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3.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4.选择课内外阅读的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按要求讲给大家听。
5.完成童话: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
6.学习列一个简单的提纲,根据提纲把想象的故事写清楚、完整。
7.在童话中把自己的情感和要说明的道理表达出来。
8.自改习作,并和同学交换修改。
【重点】1.巩固对字义的理解并认识破折号的作用。
积累12个来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2.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3.学生能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并根据提纲把想象的故事写清楚、完整。
4.在童话中把自己的情感和要说明的道理表达出来。
【难点】学生在讲童话、寓言故事时,要把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讲得清楚明白,能运用不同的语调讲述。
在童话中把自己的情感和要说明的道理表达出来。
【教具、学具】1.教具:PPT课件、童话或寓言故事的动画片、《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续写习作一篇。
2.学具: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
【授课类型】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感悟法【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巩固对字义的理解并认识破折号的作用。
2.积累12个来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3.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所学的课文中哪些句子中间出现了破折号?你能找出来吗?(课件展示带破折号的句子。
)2. 认识破折号。
A、学生读句子,理解题意。
B、学生交流,你获取了那些信息?C、总结破折号常用的4种用法。
(课件出示破折号的几种常用用法。
)D、拓展练习。
二、温故知新1.字义的理解。
A 学生自由读,弄清题意。
B 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C 拓展练习。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语文百花园一:走进安徒生童话》语文S版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安徒生童话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能够分析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色,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段落结构,进行仿写和创作。
4.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对安徒生童话进行评价和欣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安徒生童话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资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浪漫氛围的学习环境。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童话世界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
2.学生围绕话题,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激烈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4.教师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出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学生分享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和感悟,总结安徒生童话的特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安徒生的照片,让学生了解这位童话大师的生平和作品。
2.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安徒生童话,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安徒生的童话能够经久不衰,深受孩子们喜爱?
3.通过对安徒生童话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意识。
四年级语文语文百花园教案

四年级语文百花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能够理解诗歌的意义,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创作简单的诗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等方面的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诗歌朗读与背诵1. 诗歌:《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二单元:诗歌的意义与情感1. 诗歌:《小池》、《寻隐者不遇》、《游子吟》等。
2.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义,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3. 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创作法:通过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1. 朗读与背诵:通过课堂朗读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2. 诗歌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对诗歌意义和情感的理解。
3. 诗歌创作: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素养。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诗歌朗读与背诵1. 春晓2. 静夜思3. 登鹳雀楼第二周:诗歌的意义与情感1. 小池2. 寻隐者不遇3. 游子吟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诗歌的修辞手法1. 诗歌:《风雨》、《江南春》、《渔歌子》等。
2. 教学重点:识别和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第四单元:诗歌的韵律与节奏1. 诗歌:《忆江南》、《所见》、《敕勒歌》等。
2. 教学重点: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语文百花园一

语文百花园一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利用图片、联系字形,让学生复习学过的会认字。
2.初步学会一些认字的方法,并说说自己通过这个方法还认识哪些字。
3.知道一些节日的具体日期,并从中练习说话能力。
4.练习读背儿歌,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5.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当众说话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说话态度大方,音量适中的好习惯。
二、内容分析本次语文百花园有六项内容:包括认识象形文字;学习识字方法;了解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读背儿歌,培养阅读兴趣,积累语言和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还安排了一次“能说会道”,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设计思路此次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综合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联系旧知的探求新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同时,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在乐中学,趣中学。
四、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第一题的“刀、禾、雨、门、牛”等几字的卡片3.第二题:挂图,摘果子的字谜卡教学过程:本节课的内容是完成第一、二、三、四、五题一、激趣引入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很爱学习。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百花园里玩一玩,想去吗?这个百花园的名字叫“语文百花园”(出示课件百花园图,拱形门上写着“语文百花园”)2.生:读题,师:这语文百花园的知识可丰富呀,我相信你们在里面一定学到许多知识呢。
二、游玩“识字园”(学习第一题)1.出示多媒体课件——识字园(师:瞧我们来到了语文百花园中的识字园了,里面的汉字真有趣呢,咱们进去看看吧!2.(出示课文插图),认认说说,仔细观察图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1)同桌互相说说;(2)指名说;(3)齐说一遍。
3.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字像什么?(在学过的课文中,电视里、报纸上……)4.师归纳:同学们说的这些汉字都是象形字,古时候的人呢,就是根据这样的符号记录所看到的东西,这些符号已经变成了现在的汉字了。
5.利用拼音读准字音,自由读几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zháo ( )重累lěi ( )朝
zhuó( ) zhònɡ() lèi ( ) zhāo ( )
综
合
性
训
练
创
新
提
高
训
练
下列句子中,判断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1、我一定像从前那样用心学习。()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标出。
2.指导读准字音。
3.拓展举例。
(二)词语搭配
1.读题,提问生是否明白要求。
(师析题)
2.小组合作进行“童年”搭配。
3.汇报纠正。
4.拓展“江水”等的搭配。
(三)照样子写句子。
1.让生读例子,找例子中的事物。
2.对比“芦苇”“桅杆”的共同之处。
3.你想对那只受伤的小鸟说什么?你想对那用弹弓打鸟的孩子说什么?
4.感情朗读。
二、能说会道-------我们在大自然中成长。
1.师读题,生拿笔画要求。
2.让生汇报明白了那些要求。
3.师讲小时有趣事激发想象欲望,说话欲望,板书“有趣”、“难忘”。
4.小组交流自己童年有趣、难忘的事。
5.全班交流。
6.生评“谁讲得好”?
时间
2006年月日
第3周星期三下午
主讲人
李胜焕
集备
内容
语文百花园一
教材
简析
本次百花园有五个栏目。语海畅游有三个内容:读准多音字;词语搭配;比喻句。积少成多要求读背《田园乐》。能说会道以“我们在大自然的成长”为话题,进行交流。“笔下生辉”要求把口语交际中的内容写下来。
设计
理念
让学生区别同样的字在不同的词中读音是不同的,拓展词语搭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词语可前后搭配,多种形式训练比喻句,尽量让生掌握这种句式。
3、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4、我的眼睛很像妈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多音字的教学不仅仅是读准,更让拓展让学生会根据不同拼音会读。
2.词语搭配是重要的一环,要加大训练量。
3.比喻句是教学中的难点,要在平时教学中渗透。
4.作文教学要着重“激发”、“讲评”。
巩
固
性
训
练
(知识点考点)
一.例: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
1、小朋友叽叽喳喳的,像。
2、柔软的草地,像一张绿色的地毯。
3、,像。
二.词语搭配
“天空”“长江”“大地”
二多音字组词。
chā( )
mó( )bó( ) chà( ) xínɡ( )
磨薄bò( )差chāi ( )行
mò( ) báo ( ) cī( ) hánɡ( )
教学
目标
1、读准多音字。
2、学习比喻句。
3、读、默古诗。
4、体会作者的情感。
5、交流自己童年难忘、有趣的事,并写下来。
教学
重点
1、读准多音字。
2、交流自己童年难忘、有趣的事,并写下来。
3、学习比喻句。
教学
难点
同上。
教具
学具
课件。
教学设计
教师补充
主
讲
教
师
设
计
方
案
主
讲
教
师
设
计
方
案
主
讲
教
师
设
计
方
案
第一课时
第三课时
一、笔下生辉
1.指名读题,其他学生拿笔画要求。
2.指名说要求,师补充。
3.师板书“事”“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怎样做?”
4.生写。
二、评作文。
1.投影学生优秀作品,让生读评。
2.师就“怎样写清楚?”“怎样写具体?”重点指导。
3.投影不好作品,让生评说问题所在,并口头补充修改。
对应训练补充
3.师举例继续让生对比,加深认识。
4.让生口头说句子。
5.做课本练习。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古诗,读准读顺。
2.全班齐读。个人诵读。
3.生简单说理解。
4.指导朗读。
5.读,同桌抽背。默写。
第二课时
一、学习“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自由朗读《一只小鸟》,要求读准读顺。
2.让生汇报:围绕一只小鸟你读懂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