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河口规划管理控制方案
珠江河口治理

2O O6年第 6 ・E R I E 人 民 珠 江 期 P A LRV R
珠 江河 口治 理
王秋 生
( 水利部珠 江水利 委员会 , 东 广州 50 1 ) 广 16 1
摘
要: 总结 了珠 江河 口整治工作 。阐述 了珠 江河 口的水文概 况和 泥沙特征 , 细介绍 了 自上世 纪 5 详 O年代 以来各
珠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 位于中国南部。珠江流域由
西江 、 北江 、 江及 三角洲 4个 水 系组成 , 东 流域 面积 4 360 5 9 k2 m 。流域范围内包括 中 国的云南 、 贵州 、 西 、 广 广东 、 湖南 、 江西和越 南 的东 北部 部 分 地 区 , 中 , 中国境 内面 积 为 其 在 4210k? 西江是珠 江 的 主流 , 4 0 n 。 发源 于 云南省 曲靖 市 乌蒙 山脉的马雄山 , 流经云南 、 贵州 、 广西等省 ( 自治区) 与北江 后 在广东省 三水市相汇 , 入珠 江三角 洲 ; 进 东江在 广东省 东莞
地带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见图 1。20 年珠江河口7 ) 05
个城市 ( 不包括港 澳地 区) 常住人 口 386 0 万人 , 分别 占广东
省 的 4 .%和全 国的 29 国内生产总值约 1 0亿元 , 44 .%; 68 6 分
珠江 河口前缘东起九龙半 岛九龙 城 , 到赤溪半 岛鹅 头 西
l 河 口概 况
口门总量的 2 . , 83 沙量 2 4 万 t占八 大 口门 的 3%; % 1 , 3 3 虎
门、 崖门以潮流作用为主, 山潮比分别为O2 和O3。 . 6 .1河口范 围涉及广东省的广州、 佛山、 东莞 、 深圳 、 中山、 珠海、 江门等
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中的生态保护

划方案充分考虑与生态敏感 目标的保护功能相协调 , 采取各
种 措 施 对 敏 感 目标 加 以保 护 。 1 2 生 态 保 护 相 关 规 划 方 案 . 1 2 1 水 资 源保 护 规 划 .. 珠 江三 角洲 地 区 经 济 发 达 , 内河 涌 污 染 较 严 重 , 质 不 水 能 满 足城 市 供 水 的 要 求 ; 口 区 域 枯 季 受 咸 潮 上 溯 影 响 严 河
_ l
。
水 利 部 及 广 东 省 政 府 历 来 十 分 重 视 珠 江 河 口 的 治 理
规 划 工 作 ,9 3 5月 国务 院在 “ 于 珠 江 流 域 综 合 利用 规 19 年 关 划 的批 复 ” 指 出 : 江 河 口治 理 、 涂 围垦 和 综 合 开 发 与 这 中 珠 海
现水资源可持 续利 用和人与 自然 的和谐相处 , 支持 、 进河 口地 区社会 经济和 良性生 态 系统的 可持 续发展 而编制 促 的行业综合规 划。在规 划的编制过程 中, 充分考虑水环 境保护 、 生态保护 、 水 滩涂 资源保护 等方面 的需要 , 生态 使
保 护 成 为 本规 划 的 一 个 亮点 。
虎 跳 门 和崖 门 8个 出 海 口门 组 成 , 世 界 上 最 复 杂 的 河 口之 是
一
1 规 划 中的 生 态 保 护 1 1 充 分 关 注 规 划 区 的 敏感 生 态 目标 . 珠 江 河 口涉 及 广 州 、 深圳 、 莞 、 山及 珠 海 等 珠 江 三 角 东 中 洲 城 市 , 划 范 围 内 自然 保 护 区 、 业 保 护 区 、 要 湿 地 等 生 规 渔 重
关 键 词 : 划 ; 态保 护 ; 江 河 口 规 生 珠 中图 分 类 号 :V 1. T 2 25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第一章流域防洪形势1、1 流域概况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与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跨越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省(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越南东北部,总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我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公里。
流域北靠南岭,西部为云贵高原,中部与东部为丘陵盆地,东南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地、丘陵面积占94、4%,平原面积仅占5、6%。
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大茅坑,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
西江、北江在广东省三水思贤滘,东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分别汇入珠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与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
2004年,珠江流域人口9935万人,耕地6652万亩,地区生产总值17736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外贸出口总值约占全国的37%,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2 水文特征- 1 -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部低纬度地带,南临南海,西隔印度支那与孟加拉湾相望,受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影响,总体上属亚热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有酷暑、春夏多雨、秋冬干旱的气候特点,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常受热带气旋侵袭。
流域水汽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7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360亿立方米。
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非常集中,汛期(4月~9月)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
流域的洪水由暴雨形成,多集中在4月~10月。
前汛期(4月~7月)暴雨多为锋面雨,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流域性洪水及洪水灾害一般发生在前汛期;后汛期(7月底~10月)暴雨多为台风雨,形成的洪水相对集中,来势迅猛,峰高而量相对较小。
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35、31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7、8%。
西江防洪控制断面梧州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53900立方米每秒(2005年6月),调查历史洪水最大洪峰流量为54500立方米每秒(1915年7月)。
国务院批准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

10 4 1 6 0 1 / ∞ m
改善水流条件 , 降低 侧墙 高度 , 充分 利用窄缝 式消能 工 的水 流导 向作用和消能效果。
≤ 阜鼻童—
( ) b V形 出 口
参考文献 :
[ ]肖兴斌 .窄缝 式 消能工在 高坝消 能中的应 用与 发展综述 [ ] 1 J.
水 电 站设 计 ,0 4,0 3 :6—8 . 20 2 ( )7 1 [ ]南 晓 红 , 源 宏 , 宗 祥 , .窄 缝 式 消 能 在 重 力 拱 坝 坝 面 溢 流 2 聂 梁 等 中 的应 用 [ ] J .中 国农 村 水 利 水 电 ,0 4 ( :4—5. 2 0 ,6)5 6 [ ]沙 海 飞 , 辉 , 3 周 陈惠 玲 .坝 身泄 水 孔 窄 缝 消 能 工 三维 水 动 力 特 性
学 学报 (自然 科 学 版 )2 0 ,6( ) 29— 2 . ,0 8 3 2 :1 2 3
[ ]C ae p z l T o a asi 6 hd sSei a G, hm s t G k B,N asnFz rie naa・ esa i u .A nl ma c
yi o R G bs ruet o e rhm gn osser o [ ] s f N aet b l dl f o oeeu ha w J . s u nm so l f
图 l 水舌入水水平横断面图 O 模型试验 中矩形 出 口的窄缝 消能工一 部分水流 在窄缝 上端开始起挑 , 整体纵 向水 流挑距较 短 , 流抛射角较大 , 水 水
流 较 分 散 。 水舌 走 向朝 向溢 洪 道 轴 线 位 置 靠 拢 , 射 水 流 入 挑 水 点 靠 近 表 孔射 流 水 流 入 水 点 , 存 在 部 分 重 叠 , 深 了 坝 并 加 后 冲 坑 的 深 度 , 时 下 游 流 态较 紊 乱 。 试 验 测 得 流 态 和 数 值 同 计 算 较 为 一致 。修 改 为 V形 出 口后 , 中 孔 出射 水 流经 窄 缝 左 束 窄 后 , 舌 沿 纵 向拉 开 , 舌 整 体 的 抛 角 较 小 , 免 了 集 中 水 水 避 入 水 , 利 于 消 能 。数 值 模 拟 中 V形 出 口窄 缝 落 水 分 散 , 有 减
珠江河口整治近期方案的构筑和选择

珠 江 河 口 由 八 大 出 海 口 门 组 成 , 4 门 是 虎 门 、 门 、 奇 东 蕉 洪 门 、 门 , 4门为磨 刀 门 、 横 西 鸡啼 门 、 虎跳 门 、 门。 崖 近 几 十 年 来 , 于 河 口 区 人 类 剧 烈 的 活 动 和 自然 演 变 等 因 由
积 , 维 护 伶 仃 洋 出海 水道 十 分 不 利 : 对 2 整 治 的 必 要 性 和 紧 迫 性 从 水 、 演 变 趋 势 分 析 , 口 区 若 按 照 目前 的 状 况 任 其 发 展 沙 河
失达 75 亿 元 。 .3
对如此 复杂的三角 洲进 行 河 口整治 , 其难 度之 大 叮想而 知 ,
以 目前 的 技 术 手 段 和 研 究 的 深 度 以 及 资 料 的 累 积 , 不 足 以 提 是 出完 整 的 三 角 洲 综 合 治 理 方 案 的 。 而 提 出 的 近 期 治 理 方 案 又 需 不影响将 来的三 角洲 整 体治 理 , 此 先研 究 提 出 构筑 三 角洲 系 因
素的影响 , 产生许 多问题 , 严重影 响 了经济 发达 的珠 江 三角洲 防 洪安全 , 人民的生命 财产安全 亦受 到威 胁 , 并制 约经 济 的进一 步
发 展 , 须进 行 治 理 。 必 1 珠 江 口 门整 治 现 状 和 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11 整 治 现 状 . 珠 江 三 角 洲 和八 大 出 海 口 门 的 整 治 , 2 从 0世 纪 5 0年 代 起 , 主要 进 行 了 西 江 、 江 三 角 洲 入 口思 贤 浯 控 制 的 规 划 方 案 ; 角 北 三 洲 网河 区联 围 筑 闸 规 划 方 案 ; 大 出 海 口 门 整 治 规 划 方 案 。2】 八 ( 世纪 6 0~7 代 完 成 了 网 河 区 的 联 围 筑 堤 ;0~9 0年 7 0年 代 主 要 是
珠江流域综合规划

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简要稿)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二〇一三年一月目录第一章流域概况 (1)1.1 自然概况 (1)1.2经济社会概况 (3)第二章流域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4)2.1 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4)2.2 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6)2.3 流域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7)第三章总体规划 (9)3.1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9)3.2 规划范围与任务 (9)3.3 规划目标 (10)3.4 规划控制指标 (10)3.5 规划总体布局 (11)第四章防洪减灾规划 (14)第五章水资源供给与保障规划 (19)5.1 水资源评价 (19)5.2 水资源配置 (19)5.3 供水规划 (21)5.4 灌溉规划 (23)第六章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规划 (24)6.1 地表水资源保护规划 (24)6.2 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 (25)6.3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26)6.4 水土保持规划 (28)第七章水力发电与航运规划 (29)7.1 水力发电规划 (29)7.2 航运规划 (32)第八章流域综合管理规划 (34)8.1 流域管理体制与机制 (34)8.2 流域水行政事务管理 (34)8.3 管理能力建设 (37)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39)9.1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目标 (39)9.2 规划方案分析 (39)9.3 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0)9.4 环境保护措施 (42)9.5 评价结论与建议 (43)第十章规划实施 (45)10.1 近期实施安排 (45)10.2 保障措施 (48)10.3 规划效益分析 (48)10.4 今后工作意见 (48)第一章流域概况1.1 自然概况珠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西江、北江、东江汇入珠江三角洲后,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形成“三江汇流,八口出海”的水系特点。
加强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实施管理 支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流、 潮汐 、 泥沙运 动规律极 为复杂 , 之河 口的治理 、 加 开发相 互影响 , 引导河 口有 序延 伸 、 障河 口地区 防洪 潮安 全是一 保
项 复杂 、 长期 而艰 巨 的任 务 。
2 河 口治 理 面 临的 新 形 势 由于 水 沙 动 力 条 件 复 杂 , 类 活 动 影 响加 剧 , 江 河 口 人 珠
增强 。
近年来 , 因流域枯水期 径流量偏 小 , 加之采砂 导致 三角 洲河道 下切 , 口咸潮 上溯呈加 剧趋势 , 河 咸水 线不断 向上游
推 进 , 珠 江 河 口地 区 的 供 水 安 全 构 成 严 重 威 胁 。 据 统 计 , 对 20 0 4年 和 20 0 5年 ,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受 咸 潮 影 响 的 人 口 约 珠
仍存在着局部河段 泄洪 能力不 足 、 防洪防潮形 势严 峻 、 潮 咸 上溯 、 水生态环境 恶化等 一系列 问题 。同时 , 口地 区经 济 河 社会的高速发展又对保障区域防洪安全 、 水安全和生态 安 供
全 提 出 了 更 高 的要 求 。 2 1 流域 洪水 情 势 发 生 变 化 , 口防 洪 防 潮 形 势严 峻 . 河
发展。
关键词 : 口; 划; 河 规 实施 ; 理 ; 江 管 珠 中图 分 类 号 : V 1. . T 22 5 1
1 珠 江 河 口概 况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 2 5 2 1 )6 90 - 10 - 3 (0 0 0 4 1 4 9 0 0
加大 ; 二是 因无序采砂导致三角洲北 江片水道河床 的下 切幅 度大于西江片 , 、 江洪水 向东 四口门的分 泄 比例增加 , 西 北 加
破坏了湿地水生 态环境 , 降低 了湿地 的污染 物降解能 力 , 导
珠江河口管理有关问题研究

地还湖” 《 。 河道管理条 例》第三 十六条规 定“ 对河道 管理 范 围内的阻水障碍物 , 按照谁设 障、 谁清 除的原则 , 由河道主 管 机关 提出清障计划和实施方案 , 由防汛指挥部责 令设 障者 在
规定 的期 限内清除。 期不 清除 的 , 逾 由防汛指挥 部组 织强行
较多地考 虑本 部门 、 本系统 的利益 , 各 自的角度 管理 、 从 保护
的基 本 框 架 。 些 法 律 、 规 的 出 台 , 保 证 合 理 利 用 自然 资 这 法 为
法律 和行 政赋权 不足 和不 明确 , 河 口管 理混 乱 、 是 管理 难度大 的根本症结 。 实 中, 口很 多资源 低效 利用 与环境 现 河 破坏并非 由于行政部 门权力 不够 , 而是 由于权 限不 清 、 则 罚 不 明或执法不严所造成 的 , 中体现在 : 集 a )珠江河 口历史悠 久 , 多行洪 河道 的关 键节 点受 河 许
珠 江河 口是 上游径流与潮流相互作用的地 区, 由于经济
发展需要 , 开发河 口成 为 众多 行业 的共 同选 择 。 是 , 但 近年 来 , 自然演变 的宏 观背 景下 , 在 资源 的过度 开发 利用 和不合
和开发相 关资源 , 各单项 自然资源法不 但未形成 协调统一 的 保 护和管理开发 资源 的规范 体 系 , 而却 成 为扩 展部 门权 反
文, 导致执法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 2 珠江河 口管理执 法存在 的问题 2 1 法规交叉 、 限不清 . 权
理开发珠江河 口, 建立 河 口管理 的相关 法规 。 国正 处在 应 我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 要求 建立 规范市场 主体 和行为关 系的法 律法规体系 , 由于立法 和执法 的不 足 , 但 以及行 政考核 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河口不仅是流域洪水、泥沙宣泄入海和纳潮、航运 的通道,而且地处咸淡水交汇、泥沙淤积之处,形成了复杂
珠江河口地处粤港澳经济发达地区,人类活动频繁,水 沙条件复杂,治理任务繁重。珠江河口具有泄洪纳潮、水资 源利用、航运交通、水生态保护、岸线滩涂资源储备等多重 功能。保护珠江河口对于保障流域防洪、供水及航运安全, 维持河口生物多样性,促进河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 的战略意义。
中央和广东省十分重视珠江河口的治理、开发和管理工 作。珠江委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组织编制了《珠江流域 防洪规划》、《珠江河口澳门附近水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 《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并先后通过国务院审批。上述 规划对引导河口的合理有序延伸、指导珠江河口地区的治 理、开发与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河口治理、开发和管理
1
的基本依据。按照规划部署,磨刀门、蕉门、洪奇门等口门 先后进行了综合治理,珠江河口泄洪纳潮能力得到了提高, 航运条件也有所改善,在防御流域 1994 年 6 月、1998 年 6 月和 2005 年 6 月大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 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 制性措施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注 : 表 中 数 据 取 自 《 2013 年 广 东 统 计 年 鉴 》。
9.13
4
(三)规划概况 珠江河口水沙动力条件复杂,人类活动影响频繁。为解
决泄洪不畅、滩槽不稳、口门淤积、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 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扼制河口滩涂乱垦过度开发活动,保障 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珠 江委在水利部和广东省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因势利导、统 筹兼顾、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规划方针,先后完成了磨 刀门口门整治规划、伶仃洋治导线规划、广州至虎门出海水 道治理规划,黄茅海及鸡啼门治理规划和珠江河口综合治理 规划等工作。2010 年,国务院批准了《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 划》,该规划内容包括河口治导线规划、泄洪整治规划、水 资源保护规划、岸线滩涂保护与利用规划以及采砂控制规划 等。
6
5.横门规划治导线 横门水道采用一主一支布局,北支为主干,南支为支汊。 北支起始断面宽以 550m 控制,以南、北两侧治导线控导延 伸与洪奇门延伸治导线相接;南支在芙蓉山口河宽为 500m, 以合适的扩宽率延伸至金星门。 6.横门北汊与洪奇门汇合延伸段规划治导线 洪奇门水道与横门北汊交汇后,汇合延伸段以万顷沙二 十涌口为起点控制河宽,以合适的扩宽率延伸至淇澳岛东侧 与伶仃洋西侧治导线相连。 7.磨刀门规划治导线 磨刀门采用一主一支布局,主干由挂定角向南延伸至横 州口,治导线控制行洪宽度 2200~2300m;支汊洪湾水道由 挂定角向东延伸至马骝洲,治导线控制行洪宽度 500m。横洲 口外的西治导线,从磨刀门西治导线开始向南延伸至交杯岛 与当地现状堤线相交,然后向西偏转延伸后以一定半径的圆 弧向西转,与龙屎窟西侧-1m 等高线连接。白龙河治导线以 两岸现状堤线为基础,东治导线出口与横洲岛西侧端点相 连。 8.鸡啼门规划治导线 鸡啼门以大霖为起点控制河宽,沿深槽以合适的扩宽率 向南延伸。西侧治导线近期延伸至高栏岛的白藤咀;东治导 线在离小木乃后,以弧线与三灶岛阳光咀抛石堤头相连。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珠江河口概况
(一)自然特性 珠江河口是珠江流域的尾闾,范围包括八大口门区及其
河口延伸区。八大口门自东向西依次为虎门、蕉门、洪奇门、 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东四口门入注伶仃 洋河口湾,西四口门直接入注南海或黄茅海河口湾(见图 1.1)。伶仃洋平面形态呈喇叭状,位于湾顶的虎门属潮优型 河口,以潮汐作用为主,其潮汐吞吐量排在八大口门首位; 西侧的蕉门、洪奇门、横门为河优型河口,其中蕉门、横门 均呈现一主一支的泄洪通道格局;磨刀门直面南海,是西江 主要的泄洪输沙出口,为河优型河口,磨刀门水道为其主汊, 洪湾水道为支汊;鸡啼门是西江分支鸡啼门水道的出口,口 门外是内凹式的浅海湾;黄茅海是平面形态呈喇叭状的河口 湾,湾顶分别有崖门、虎跳门两口门水沙注入,虎跳门为河 优型河口,崖门为潮优型河口。
1
多样的自然生境,种类多样的生物在此繁衍、栖息或作为迁 徙的重要中转站,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珠江河口蕴藏着丰 富的滩涂资源、湿地动植物资源、渔业资源等,分布有国家 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深圳福田红树 林和内伶仃岛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虎岛自然景观与咸 淡水鱼类产卵场保护区、珠江口经济鱼类繁育保护区、黄唇 鱼市级自然保护区、外伶仃岛—大襟岛海域幼鱼和幼虾保护 区、台山沿海幼鱼和幼虾保护区、崖门口经济鱼类繁育场保 护区等。
附件
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 管理控制方案
水利部珠江河口海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2015 年 2 月
目录
前 言 ............................................ 1 一、珠江河口概况 ................................. 1 (一)自然特性 ................................... 1 (二)社会经济 ................................... 3 (三)规划概况 ................................... 5 二、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管理控制方案编制的必要性.. 9 (一)珠江河口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 9 (二)规划管理控制的必要性 ...................... 15 三、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管理控制原则与目标....... 17 (一)规划管理控制依据 .......................... 17 (二)规划管理控制范围 .......................... 18 (三)规划管理控制原则 .......................... 19 (四)规划管理控制目标 .......................... 19 四、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管理控制方案 ............ 21 (一)规划管理控制方案 .......................... 21 (二)规划管理控制意见 .......................... 29
3
开发建设,以及大量跨河桥梁的修建,极大促进了珠江河口 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珠江 河口地区包括港珠澳大桥、中山至顺德快速路深港特大桥和 广州南沙开发区万龙二桥等大中型涉水工程正在开工建设, 而规划亦有深中通道、深茂铁路、黄茅海跨江大桥、鸡啼门 金海大桥等多项大型涉河工程和广州南沙港区、深圳大小铲 岛港区、珠海高栏港区等多个港区待建或扩建。随着《珠江 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颁布实施及 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河口各地市的规划新区及规 划产业园等陆续付诸实施(如东莞长安新区、中山翠亨新区、 珠海横琴新区等重大规划新区),可以预见,珠江河口地区 的社会经济发展必将进一步快速发展。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的要求,进一步维护珠江河口健康有序发展,以确保防洪安 全、供水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依据国务院 2010 年 批准的《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的总体规划布局,结合珠 江河口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珠江委研究制定了 2030 年前珠江河口严禁开发管理线(红线)、严控开发管理线(黄 线),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方案。方案经批准后,将是今后 一段时期内珠江河口保护、管理的重要依据。
珠海 158.26 136.87
11.36 1503.76
9.54
东莞 829.23 727.54
4.13 5010.17
6.06
中山 315.50 274.22
22.62 2441.04
7.75
江门 448.27 277.28 292.57 1880.39
4.20
合计 4089.89 3499.89 465.50 37336.63
5
1.伶仃洋河口湾规划治导线 以东、西侧治导线为控制,形成规则的大喇叭河口湾形 态。东侧治导线考虑港口码头的外伸,自东莞交椅湾的沙角 起,向南延伸至大铲湾的棚头咀,基本沿-5.0m 等高线布设。 西侧治导线自凫洲水道出口南岸直线与龙穴岛连接,龙穴岛 以下以弧线连接至孖 沙尾部,基本沿-3.0m 等高线下延,与 蕉门、洪奇门治导线出口相衔接后弯向西南至淇澳岛东侧。 2.黄茅海河口湾规划治导线 黄茅海河口湾以东、西治导线控制,形成喇叭状河口形 态。西治导线从崖门出口西侧起,沿旧石堤尾往南,经白排 以西,再往南经黄茅岛与角咀山相接,然后以大弧线拐向西 南与蛇鼻咀相接。东治导线从虎跳门出口南侧开始,至三虎 码头,沿-2.0m 等高线与南水岛抛石堤头相连,再从十八螺 咀抛石堤头延伸到高栏岛西侧。 3.广州至虎门出海水道规划治导线 广州至虎门水道规划治导线基本按现状岸线平顺连接, 控制新沙港尾、大虎、大角山三断面的水道宽度。 4.蕉门规划治导线 按一主一支的格局延伸蕉门口。凫洲水道进口处河宽为 1200m,南、北两岸以治导线控制,按 3%的扩宽率延伸,蕉 门南支七涌口处河宽以 800m 控制,以 3%的扩宽率向南延伸 与伶仃洋西治导线相连。
表 1-1 珠江河口六市 2012 年社会经济情况统计
地区
人口 (万人)
非农业人口 (万人)
耕地面积 (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