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限定法速解资料分析

范围限定法速解资料分析
范围限定法速解资料分析

范围限定法速解资料分析2

资料分析主要考查的是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给定的资料多为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涵盖大量数字信息,由此使资料分析具有了计算量较大的特点。因此,许多考生对资料分析的计算感到特别头疼。事实上,资料分析的计算是有技巧的,通过这些简化技巧可以大大减少计算量,节约时间。

如下面这道考试真题:

【例题】

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比最小的是哪一年?

A.1980

B.1985

C.1999

D.2002

【解析】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比分别是:

由于四个选项中的数值是不同的,根据题干要求所列出的式子,将其进行放缩,可以将答案限定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再结合选项,选出最符合条件的答案,例题采用的是范围限定法。

范围限定法是对计算式中数据进行放大或缩小来将计算机的数值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再通过选项或其他限定条件来选择正确选项或进行大小比较。

又如下面这道公务员考试真题:

2002-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2006年,我国的出口额约比上年增长( )。

A.27.2%

B.23.8%

C.23.2%

D.19.9%

应用条件:在计算具体数值或若干个数值的大小比较时都可使用。进行放缩时,选择合适的放缩幅度,并注意放缩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使计算出来的数据跟真实值相差较小。

范围限定法包括资料分析的其他一些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考生对数字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技巧的熟练运用掌握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建议考生进行大量的练习。

资料分析之估算法

资料分析估算法 我们在做资料分析题时,通过阅读题目与材料、查找数据,然后列出算式,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快速的计算出结果。“估算法”是资料分析题当中的速算第一法,在所有计算进行之前必须考虑能否先行估算。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题设对计算精度的要求,决定了“估算”时对精度的要求。估算方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践中多加训练与掌握。下面通过几道例题来进一步理解估算法。 【例1】271.6 1.402?=( ) A.346.1 B.380.8 C.412.3 D.501.0 【思路剖析】首先观察选项,选项相差较大,可以用估算法。估算时可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2位有效数字;原式约为3784.1270=?,选择最接近的选项,答案选B 。 【例2】 %30.339.85%4.967.845÷=( ) A.1.5 B.2.5 C.3.5 D.4.5 【思路剖析】在较复杂的运算时,首先考虑能否估算。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2位有效数字,原式约为5.3853.34.9850≈?。答案选C 。 【例3】706.38÷24.75=( ) A.20.5 B.24.5 C.28.5 D.32.5 【思路剖析】本题可估算为284725 100725700=?=?=。 【提示】在运用估算方法时,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灵活处理,运算速度更快。 【例4】=+% 4.201%1.62114480 ( ) A.184348 B. 153113 C.91219 D. 125317 【思路剖析】本题是较复杂的叠除算式,首先考虑使用估算法。可估算为 85 339485?→

资料分析估算解题技巧

速算技巧:估算法】 “估算法”毫无疑问是资料分析题当中的速算第一法,在所有计算进行之前必须考虑能否先行估算。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估算的方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与掌握。 进行估算的前提是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并且这个差别的大小决定了“估算”时候的精度要求。 ★【速算技巧:截位法】 所谓“截位法”,是指“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将计算过程当中的数字截位(即只看或者只取前几位),从而得到精度足够的计算结果”的速算方式。 在加法或者“减法中使用“截位法”时,直接从左边高位开始相加或者相减(同时注意下一位是否需要进位与借位),直到得到选项要求精度的答案为止。 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为了使所得结果尽可能精确,需要注意截位近似的方向: 一、扩大(或缩小)一个乘数因子,则需缩小(或扩大)另一个乘数因子; 二、扩大(或缩小)被除数,则需扩大(或缩小)除数。 如果是求"两个乘积的和或者差(即a×b±c×d)",应该注意: 三、扩大(或缩小)加号的一侧,则需缩小(或扩大)加号的另一侧; 四、扩大(或缩小)减号的一侧,则需扩大(或缩小)减号的另一侧。 到底采取哪个近似方向由相近程度和截位后计算难度决定。 一般说来,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若答案需要有N位精度,则计算过程的数据需要有N+1位的精度,但具体情况还得由截位时误差的大小以及误差的抵消情况来决定;在误差较小的情况下,计算过程中的数据甚至可以不满足上述截位方向的要求。所以应用这种方法时,需要考生在做题当中多加熟悉与训练误差的把握,在可以使用其它方式得到答案并且截位误差可能很大时,尽量避免使用乘法与除法的截位法。 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资料分析估算法

常用估算方法(上) 作者:新东方北斗星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贾柱保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的资料分析部分已经趋于稳定,每年的题量控制在四份资料二十道题。经过统计,在每年的二十道题中,判断结论性的题目大约占五道,这一部分基本上不需要太多的计算,属于应该当然解决的范畴;需要进行简单估算的题目大约占十道,计算量一般不大但比较讲求方法技巧,这十道题是关系到资料分析能否拿到理想分数的关键;除此之外剩余的大约五道题目往往需要比较复杂的计算,在考试中性价比不高。而针对比重最大的估算题目,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七种估算方法来解决。 估算方法一:尾数原则 在整个公务员考试数学部分当中,尾数原则是贯穿始终的最为基本的技巧之一,对于资料分析,当然也不例外。所谓尾数原则,是指只计算式子中各项的最末一位,通过尾数来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比如: 【例题1】:2006年北京市社招考试资料分析第四题: 中国入境游统计 131.2001年港澳台同胞的入境旅游人数是()万人次。 A.7778.66 B.7814.85 C.7863.21 D.8014.92 【答案】:A。 【新东方名师贾柱保解析】:要计算2001年港澳台同胞入境旅游人数,应用当年入境旅游总人数减去外国人入境旅游人数,即计算8901.29-1122.63。首先可以轻易判断出最末位数字应该是6,只有A选项符合,即为真确答案。

134.2001年我国的入境旅游人数比1995年多()万人次。 A.533.96 B.3728.68 C.4262.64 D.5138.06 【答案】:C。 【新东方名师贾柱保解析】:本题在本质上与131题没有区别,2001年入境旅游人数为8901.29万人次,1995年入境旅游人数为4638.65万人次,相减后的尾数应该为4,轻易得到C项为正确答案。 在运用尾数原则的时候,要注意到有两点限制。第一,计算式中只能包含加法、减法、乘法、乘方这四种运算中的一种或几种,不能包含除法运算或者开方运算。第二,ABCD四个选项中答案的尾数不能够完全一样。只有满足了这两个条件,才可以应用尾数原则进行估算。 估算方法二:除法首位 除法首位原则实际上与尾数原则恰好相反,主要针对出现了除法运算和开方运算的式子,只需要计算出第一位的数字既可以判断正确答案。 【例题2】: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A类资料分析第四题: 北京、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览表(单位:亿元) 125.2002年上海食品和服装的零售总额高出北京() A.18.9% B.42.5% C.65.5% D.70.6% 【答案】:C。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主要包括三种题型:文字类资料、表格类资料和图形类资料。虽然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更常见的题型是三大类材料的综合形式,但是无论是单一材料还是综合材料,分析材料的技巧都是一样的。对于这三大类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去解读才能迅速把握关键信息,及时准确地列出计算式呢? 一、文字类的材料分析 对于文字类的材料分析应该是很多同学不愿意面对的题型,字数多,数据多。并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无用数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一类材料如何解读呢。建议熟练掌握“结构阅读法”,主要两个策略:一,关键名词定位法,二,段落大意概括。一般而言,文字资料分为两种结构:多段式、一段式。 (1)多段式材料:1.关键名词定位,把材料中后面紧跟数据或者和数据有关的名词标注出来; 2. 二,段落大意概括。看每段第一句话,通过每段第一句话判断这篇资料是一段说一个主题,还是全篇说一个主题,并大概知道全篇资料讲述的是什么方面的问题。例如:2003年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达到107.04,比5月份上升0.76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 39点,具体的各分类指数情况如下: 6月份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11.46,与5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7.42点。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1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4%,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 6月份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108.47,比5月份上升2.41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68点。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达5723亿元,同比增长48.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3.4个百分点。 看到上面这个题目后,首先用5秒钟确定这篇文字资料的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总分式”。然后在20秒钟内,把每一段的关键词找出来,并在下面划横线作标记。做完标记后直接看题目,题目中问到哪个关键词,就在相应的段落里面寻找对应的数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做题的速度。 (2)独段材料:通过目测将文章按长度大概分为三部分或四部分,不需要精确。只看每部分的第一句话,而这句话是半句话,还是完整的一句话也没有关系,目的同(1),只需要大概了解。例如: 2007年,我国七大水系的40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有50.0%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26.5%的断面为Ⅳ~Ⅴ类水质;超过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占23.5%。与上年相比,七大水系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近岸海域296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25.4%,上升1.1个百分点。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4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渤海严重污染海域面积0.6万平方公里。全年平均气温为10.1°C,比上年高0.2°C。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有3 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有152个城市为三级,

资料分析的方法

资料分析的方法 一、社会科学的研究步骤 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其中,在检验研究假设结束之后,需要与现有的文献对话,再次发现新问题,开始新一轮的研究过程。在这个环节之中,资料分析作为重要一环,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极为重要。 二、资料分析的方式分类 教育研究包含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及分类。一般情况下,按照认识论基础,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 也有部分学者按照研究目的、手段等对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比如别敦荣和彭阳红将研究方法分为:理论思辨、经验总结、历史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数学分析、质的研究和个案研究; 在国内,根据刘良华对研究方法的分类大体上有三个基本类型:实证研究(量化的、质化的)、思辨研究(又称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常以教育对策、教育反思、教育改革形式显现)。实证研究是基于“事实”的方式进行论证并有规范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 陈向明指出,“研究方法”一般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方法论,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定、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第二,研究方法或方式,即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第三,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即在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具体工具、手段和技巧等。 文中所采取的分类是按照陈向明定义中的第三个层面为标准进行的分类。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其他为辅,交叉使用的。以下内容是介绍每一种具体的方式。 那么资料搜集上来了?该如何分析呢? 三、具体的资料分析方式 1思辨分析 (1)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在政治学领域中,它着重对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 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政治制度的现状及其演变趋向。但不是断章取义地分析政治制度的现状,而是系统地研究它们以往的发展及其变迁的原因。历史研究法主要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从各种事件的关系中找到因果线索,演绎出造成制度现状的原因,推测该制度未来的变化。

2012年公务员行测考试复习:结构阅读法速解资料分析题

2012年公务员行测考试复习:结构阅读法速解资料分析题 文字资料是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资料分析部分较难、较复杂的一部分,是用文字陈述与数字列举相结合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其中所涉及到的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题时要求考生从中找出所需要的数据,并将相关数据结合起来,通过综合分析与判断而得出准确的答案。下面将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运用“结构阅读法”速解文字材料类资料分析题。 在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文字型资料分析题主要有以下四类, 材料一:“分段落主题型”文字材料 全年建设占用耕地18.83万公顷。灾毁耕地1.79万公顷。生态退耕2.54万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0.49万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9.58万公顷。当年净减少耕地4.07万公顷。 全年水资源总量2469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5%;人均水资源1873立方米,减少3.0%.全年平均降水量608毫米,增加1.9%.年末全国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86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多蓄水52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576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6%.其中,生活用水增长1.6%,工业用水增长2.7%,农业用水减少2.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53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9立方米,下降9.5%.人均用水量437立方米,下降1.1%.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08处,其中,能源矿产地50处,金属矿产地73处,非金属矿产地82处,水气矿产地3处。有77种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其中,石油12.1亿吨,天然气6974亿立方米,原煤406.2亿吨。 全年完成造林作业面积520万公顷,完成造林成活面积37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完成256万公顷。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成活面积268万公顷,占完成造林成活面积的72.2%.全民义务植树22.7亿株。截至2007年底,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518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5.0%.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万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3.3万平方公里。 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8%.煤炭消费量25.8亿吨,增长7.9%;原油消费量3.4亿吨,增长6.3%;天然气消费量673亿立方米,增长19.9%;电力消费量32632亿千瓦小时,增长14.1%.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5.2亿吨,增长17.4%;精炼铜399万吨,增长13.0%;电解铝1112万吨,增长27.6%;乙烯1048万吨,增长11.4%;水泥13.3亿吨,增长10.5%. 【结构阅读技巧】 本材料属于较长的文字型材料,全材料包括五个段落,但不同的段落讲述的主题是不相同的,分别讲述的是“耕地”、“水资源”、“矿产”、“造林”和“能源消费与原材料消费”(实际操作过程中分类不一定要非常科学,划定大致的主题即可)。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标明每个段落的中心词,以“中心词”为基准,由题目返回材料定位。

省时省力小技巧:资料分析估算法

省时省力小技巧:资料分析比例估算法 这比十大速算实用多了,因为这个方法,解决了我们许多运算资析头疼的问题 资料分析实际上只是“比例问题”的一个延伸。所以,一定要搞清楚比例问题;然后,用估算法结合比例的转换来做。 口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 解析:在做资料分析(主要指文字类的)、短文章阅读和申论时我都是先看问题再看资料,带着第一道题读材料,能做了立即停止阅读,答题;在停止阅读处做好标记,以便接着读,答完第一题后再带着第二题接着读;依此类推。 好处有三: 1、针对性强,准确率高; 2、有时很多材料的段落根本用不上,可以节省时间; 3、完全符合“应试”的思维。 具体到资料分析上我们举例说明:(以06年国考原题为例) 2003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9.3亿元,增长19.5%,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6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6%;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10.5%。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1.2003年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为( )。 A.24387.5亿元 B.5002.6亿元 C.3979.6亿元 D.816.3亿元 2.2003年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之比约为( )。 A.1:6.87 B.6.87:1 C.1:2.37 D.2.37:1 3.与2002年相比,2003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绝对增长量最大的执行部门是( )。 A.各类企业 B.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 C.高等学校 D.无法得知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分数模型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分数模型(一) 资料分析部分是公务员考试的最重要一部分,这部分试题的难度并不高,涉及的知识点也不多,但是通过红麒麟公考专家与考生的交流发现,资料分析部分是公务员考试中失分比较严重的部分。在考试过程中,考生要么没有时间解答这部分,要么在考场上面解答的时候手足无措,不知所云,甚至有的还直接放弃这部分试题,在此红麒麟资深老师提醒你,一定要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认真对待,全面的准备。 资料分析考试用到的解题技巧比较多,在此我们主要讲解分数模型。所谓分数模型指的是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从而将乘法运算转化为除法,简化计算,或者是将整数转化为分数,从而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的方法。一般来说,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中: 1、计算整体中某一部分的值 这种情况指的是给出整体的值以及部分的百分数,求解部分的数值,此时,我们可以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同时将乘法转化为除法运算,简化计算, 百分数分数转化模型表 1=1 1/2=50% 1/3≈33.3% 1/4=25% 1/5=20% 1/6≈16.7% 1/7=14.3% 1/8=12.5% 1/9≈11.1% 1/10=10% 1/11≈9.1% 1/12≈8.3% 1/13≈7.7% 1/14≈7.1% 1/15≈6.6% 1/16=6.25% 1/17≈5.9% 1/18≈5.6% 一般来说,我们只需要记住11之前的数据即可,但是后面的有时候也会用到,还是需要注意一下,来看个例题。 【例题1】(2012年浙江真题) 2008年浙江省生产总值达到2146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5.1%,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53.9%,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41%。 例:2008年,浙江省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约比第一产业多()。 A.7675亿元B.7705亿元C.7745亿元D.7765亿元【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分数。2008年浙江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比第一产业多21463×(41%-5.1%)=21463×36.9%亿元。选项中的数值比较接近,对数值进行估算时容易造成误差,此时考虑对其中的某些数进行拆分。 36.9%最容易联想到的是33.3%,而33.3%≈1/3,36.9%-33.3%=2.6%,2.6%可以近似认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一、描述统计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 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 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卩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卩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 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 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 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 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 分层分析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

资料分析----两位数除法之迅速估算方法类

精通两位数除法在我们做资料分析中的估算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所有的除法都可以通过截前两位,化成两位数的除法,只是看要求的精度而已。比如两个三位数,两个五位数相除,甚至更多位,如果只截取前两位,误差大概是1/1000---9%之间,通过增补法一般可以控制在1%---3%以内。 废话不多说,试举一例:32/47=? 老实说,确实很简单,当然不是让你估算成3/4啊,那样差距太大了。无论笔算,直除,口算,心算,都行。但是我们追求的是迅速,任何两位数相除,我们都能够极快的估算出来。口算的时候还在为首位上6还是上7犹豫。这都不重要,因为这不是一种好方法。 当然也可以上7,47*7=28+5=33,比32多1,70*(1-3%)=68% 我们来尝试除了直除法以外的几种方法: 1)32/47-----32/48=2/3,47à48,增加2%,故原式=2/3上涨2%,66.6+1.3=68% 2)32/47-----64/94,64*(1+6%)=64+4=68%左右。 3)32/47=32+2/47+3=34/50=68/100=68% 计算器结果68.085%,可以说,上面三种方法都是很精准的。而且绝对比直除法要快很多。 未完啊,还有很多其他类型。。。。。 嫌两位数太少,来个多位数?五位数相除怎么样? 38498/83567=? 385/835=38.5*1.2=38.5+7.7=46% 计算器结果46.068% 57/83=? 1)直除,上7,83*7=58,58--57大概减少2%,70%跌去2%,大概68.6%。 2)1/12=0.0833,原式=57*1.2=57+11.4=68.4%,略大于这个数。 3)55/80=0.625+0.0625=0.688 计算器结果68.67%。 数字的敏感程度: 25-》26,上涨了多少4% 33--》35,上涨了多少,6% 55--》51,下跌了多少,8% 81---》80,下跌了多少,1.25% 27/78=? 约分么?9/26=35% 27*1.3=27+8=35% 67/87=? 我试着直除一下,感觉先上8,87*8=696,好吧,大了,上7,87*7=609,670-609=61,O(∩_∩)O~,运气还不错,77%,出来了。但是其实真没必要, 67/87=70/90=77%.或者67*(1+1/7)=67+9.5=77% 将这种除法定性,一般都是分子小于分母,因为是算比例嘛。在这里,分母尤其重要。绝大部分的换算都基于分母的变化。 一,分母小于40,此种算法一般没什么难度,顶多分子10-30,分母20-40,基本上口算没有障碍的。比如17/36= 上5,比50%小1/17,47%. 二,分母在45-55之间,这时候*2法特别适合,尤其是位数比较多的时候,如19123/47398=38/94=38*(1+6%)=38+2=40%+; 26093/53227=52/106=52(1-6%)=52-3=49%.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不看你会后悔的)

㈠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各种信息、资料不仅来得快,而且数量庞大,特别是处于社会中枢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是信息收集、加工、处理、传递的基地。它所接收的信息和资料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复杂程度上,以及广泛性上,都是一般单位和部门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作为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快速分析综合的能力,才能胜任其工作。 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转换与分析综合的能力。它是随着社会高度信息化及管理科学化的发展以及对人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而逐步从其他测验中分离出来的。 资料分析测验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进展或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和判断,如对政策、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二是对被研究现象的统计规律、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及依存程度的规律等加以揭示和阐述;三是对被研究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特征进行预测或推断。 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这组资料可能是一个统计表,一个统计图,或者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相应地有3~5个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再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的答案来。可以说,资料分析测验的试题着重考查应试者以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应试者不但要能读懂统计图表,即准确地把握各项数据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要能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把握数据的规律,从而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起到指导、定向以及调整的重要作用。 资料分析测验共有20道题,一般来说,问题的难度有三级:第一是简单题,这种题在阅读资料之后只需要通过观察就可以在资料图表中直接找到答案,比如判断最大值,最小值或资料中某一具体数值等:第二级是中等难度题,常常要经过一定的运算或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分析组合之后才能得出答案;第三级是较难的题,往往给出一组判断,要求应试者判断这组判断的正误,这类题一般带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对资料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与综合,有时甚至要用到资料上没有直接给出的相关背景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答题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统计表是把获得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按一定的顺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内的任何一种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可以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但统计图与前面所说到的统计表与文字资料有着很大的不同。统计表主要是大量数据的罗列,要求考生在复杂的数据中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量化比较和趋向分析,它主要是对数据的驾驭。文字资料蕴涵大量相关数据于一大段材料中,它需要你按照给出的要求,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66337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μ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μ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 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 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分层分析。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 3、偏相关:在某一现象与多种现象相关的场合,当假定其他变量不变时,其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偏相关。 六、方差分析

国考资料分析计算技巧之分式估算法

国考资料分析计算技巧之分式估算法 京佳教育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资料分析的计算往往有一定的技巧,而将数据化成分式进行估算,通常不用笔算即可得到选项。本文以2011年国考资料分析二题其中的128小题为例进行说明。 例: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26~130题(此处仅为128小题)。 2008年世界稻谷总产量68501.3万吨,比2000年增长14.3%;小麦总产量68994.6万吨,比2000年增长17.8%;玉米总产量82271.0万吨,比2000年增长39.1%;大豆总产量23095.3万吨,比2000年增长43.2%。 128.2000年,中国稻谷产量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比重约为()。 A. 20% B. 24% C. 28% D. 32% 【常规解法】 128.D 由图可得,2008年中国稻谷为19335万吨,由表可得,2008年中国稻谷增长率为1.9%,由材料第一段可得,2008年世界稻谷总产量68501.3万吨,比2000年增长14.3% 可得,比重为 19335÷(1+1.9%) 68501.3÷(1+14.3%) ×100%,再经过一步步计算可得,结果约为32%。故 选D。

【京佳解法】 128.D 由图可得,2008年中国稻谷为19335万吨,由表可得,2008年中国稻谷增长率为1.9%,由材料第一段可得,2008年世界稻谷总产量68501.3万吨,比2000年增长14.3%可得,比重为 )()(%3.1413.68501%9.1119335+÷+÷=)()(%9.11%3.1413.6850119335++? >3.6850119335>7 2 ≈0.29,故选D 。 大家在遇到此类题时,不妨试着采用分式的估算方法,以提高解题速度,减少时间浪费。

资料分析的一些估算速算心得

最后一星期,资料分析的一些估算速算心得。 管理提醒:本帖被麦子执行加亮操作(2010-10-20) 嘿嘿开心的周末,先听听歌↓ 点击播放多媒体 资料分析在省考的比重,还有其重要性,我就不再罗嗦了,之前在那个笔记帖里面已经有说过一些。题目一般是文字资料、表格和统计图3种,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自然是追求最快的速度来解题,所以口算心算、还有计算能力很重要。剩下的一个星期里面一定要好好把握,资料分析的进步空间其实是相当大的。表格还有统计图这些比较直观一点,容易处理,难度最大的还是在文字资料题,这里也主要说这部分的。 做题的时候一般都是直接跳过材料看问题,然后再回去材料中找了。要特别注意所求问题的年份、具体内容(非常重要也非常容易弄错的字眼,我的习惯是问题标记,材料也标记一下)然后一般也是几种类型题: 文中直接可以找到信息的那种题目就不说了,细心一点一般都没问题的; 第一种是计算某个具体数值(如今年1000,比去年增长10%,求去年具体多少)或增额、增幅,占多少比重等(注意谁比谁,年份依然要非常小心) 第二种是比较数值大小(草稿纸用自己明白的符号或字简单列出各个需要比较的项) 第三种是选正确或错误的(最麻烦,我碰到这类题型都喜欢从D项开始看起,因为我觉得后面选项概率大一些,当然要是碰到答案刚好是A项会比较郁闷一些T_T...) 首先要明白,我们做资料分析题大多数的时候都并不是傻傻地直接计算出准确的数值,而是尽量把它转化成简单的计算,然后求出一个最接近正确选项的值,这也就是最常用到的估算。其实几乎每道题都能用到估算,但是估算总会有偏差,所以我觉得每一道题目拿上来就应该先看一眼选项,然后再决定后面题目的处理方法,假如选项之间相差大一些(相对于具体数据来说)则可以进行大幅度的估算,如果相差不大估算的时候就要小心一些。 第二,直接引用材料的数值计算实在太过复杂,看到每个需要计算的数,就要尽量有意识地在脑海里或者稿纸上把它转化成整数来求,比如原来是要计算2647*33.8%,一眼看下来, 就是差不多2700/3=900,当然具体还是需要跟前面说的一样结合选项来取值,尽量减少误差

工作分析资料分析法

? ?工作实践法 ?功能性职务分析(FJA) ?关键事件法 ?观察法 ?面谈法 ?任务调查表 ?问卷法 ?职务分析问卷(PAQ) ?秩序分析法 ?典型事例法 ?工作日志法 资料分析法 为了降低工作分析的成本,应当尽量利用现有的资料,以便对每个工作的任务、责任、权利、工作负荷、任职资格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调查奠定基础。 岗位责任制是国内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十分重视的一项制度。但是,岗位责任制只规定了工作的责任和任务,没有规定该工作的其他要求,如工作的社会条件、物理环境、聘用条件、工作流程以及任职条件等等,如果根据各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岗位责任制添加一些必要的内容,则可形成一份完整的工作描述和任职说明书。下表是一份较为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对工作分析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某炼钢厂计划科综合统计员的岗位经济责任制 从上表可为工作描述和任职说明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另外,我们还可通过作业统计,如对每个生产工人出勤、产量、质量、消耗的统计,对工人的工作内容、负荷有更深的了解,它是建立工作标准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则可提供任职者基本素质资料 工作实践法 工作实践法是指工作分析人员从事所研究的工作,由此掌握工作要求的第一手资料。例如为了了解工人的工作状况,佛罗里达州州长鲍伯。 格雷尼姆在竞选期间的100天里,作了100种不同的工作。 这种方法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用这种方法可以了解工作的实际任务以及在体力、环境、社会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短期内可以掌握的工作。 缺点:对需要大量训练和危险的工作,这种方法不适用。 功能性职务分析(FJA) 美国劳工部提出一种成为工作者功能的职务分析(Functional Job Analysis)作为职务分析程序的一个阶段。工作者功能是指那些确定工作者与信息、人和事之间关系的活动。这些活动如下

资料分析速算顺口溜

资料分析速算顺口溜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经验)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

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

第三章 资料分析计算技巧

第三章资料分析计算技巧 资料分析算式中数据一般较多且位数大多超过三位,直接计算费时又易错,为了快速、准确地得出结果,可选择合适的计算技巧来减少计算量、减轻计算难度。 一、特征数字法 特征数字法是利用一些常用数据的数学特性,将小数、整数和分数三者相互转化的化简方法。 二、尾数法 主要指通过运算结果的末尾数字来确定选项,常用于和、差的计算,在资料分析中偶尔用于乘积的计算。尾数可以指结果的最末一位或者几位数字。 1、尾数位数规则(加法、减法、乘法) 2、尾数法应用条件 尾数法一般应用与计算某一具体数值的题目。当题干中所给的选项尾数各不相同时,可以使用尾数法快速选出正确选项。

三、首数法 首数法与尾数法类似,是通过运算结果的首位数字或前两、三位数字来确定选项的一种方法。首数法一般运用于加、减、乘、除中,在除法中最常用。 1、首数位数规则(加法要考虑进位、减法考虑借位,除法进到可以判断正确选项为止) 2、首数法应用条件 首数法在计算具体数值或若干个数值的大小比较时都可使用。注意:要计算的首数的位数需结合选项和其他条件来确定。 四、乘除转化法 4、乘除转发法应用条件 (1)乘除转化法主要应用于具体数值的运算; (2)当选项间的差距比较大且增长率的绝对值小于10%时,推荐使用乘除转发法。 五、有效数字法

在计算多为有效数字的数据时,可将其个位、十位或百位等的数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舍位,得到相对简单的数据,再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就是有效数字法。 有效数字法多用于乘除法运算中。 1、有效数字法进舍位原则 乘法——进行乘法运算时,两个乘数都可进(舍)位; 除法——进行除法运算时,建议只将除数进(舍)位。 当需要进(舍)位的第一位是0-4时,一般舍位,是5-9时,则采用进位。 2、有效数字法应用条件 有效数字法多用于选项间差距较大,计算精度不是很高的题目。 六、运算拆分法 运算拆分法即将算式中数据拆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便于计算的数的和或差的形式,再分别进行相应计算的方法,类似于分配律,常用在乘除法的计算中。 运算拆分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乘法、除法运算。 (一)乘法运算拆分原则 将其中一个乘数或两个乘数都进行拆分 3533*(1+11.2%。)=3533*1+3533*1%+3533*%。+3533*0.2%。~3533+35+4=3772 (二)除法运算拆分原则 只将被除数进行拆分,除数一般情况下不予拆分。 175.5 / 13=(169+6.5)/13=13+0.5=13.5 七、范围限定法 范围限定法是指通过对算式中数据进行放大或缩小,将算式的数值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再通过选项或其他限定条件来选择正确选项或进行大小比较。 在使用范围限定法时,要注意放缩的一致性。 1、范围限定法的放缩一致性 加法、乘法——放大(缩小)其中的一项会使结果相应放大(缩小)。 减法——被减数放大(缩小)导致结果相应放大(缩小), 减数放大(缩小)导致结果相应缩小(放大)。 除法——被除数放大(缩小)导致结果相应放大(缩小), 除数放大(缩小)导致结果相应缩小(放大)。 2、范围限定法应用条件 范围限定法在计算具体数值或比较若干数值的大小时都可使用。进行放缩时,要选择适合的放缩幅度,使计算出来的数据跟真实值相差较小。

2012河南省考资料分析速解方法之关键词标注法

2012河南省考资料分析速解方法之关键词标注法 京佳教育 资料分析的得分难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材料冗长,数据关系非常的复杂,每道题目考生必须定位到材料的相关位置,查找到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列式计算;二是时间特别短,每道题目的标准解题时间基本上是在一分钟左右,在一分钟之内必须定位数据、列式计算、得到结果,因此,速度是资料分析解题的核心所在。针对资料分析这一特点,关键词标注法可以帮助备考者统筹安排阅读方法、解答顺序,合理使用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效率。 1. 材料关键词标注 材料阅读是资料分析解题的第一步,首先花20秒左右的时间大概浏览一下材料,那么在浏览材料的时候,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信息都有哪些?具体内容如下表: 材料关键词标注要点 【示例】(2004·国家A) 2003年6月份,“国房景气(1)指数”达到107.04,比5月份上升0.76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39点。具体的各分类指数,情况如下: 6月份竣工面积(2)分类指数为111.46,与5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7.42点。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1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4%,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 【标注分析】由第一段最后一句中的“情况如下”可知一、二段之间是总分关系。快速浏览材料第一、二段首句可知,它们的关键词分别是“(1)国房景气”和“(2)竣工面积”。 2. 题干关键词标注 题干解读是做资料分析题目的第二步,通过题干分析,可以确定关键词及考查的重点内容、涉及的重要概念等,根据其中的关键词返回材料定位相关数据信息。 【示例】(2004·国家A) 2002年的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⑴的增幅是()。 A. 40.4% B. 38.6% C. 20.4% D. 18.6% 【标注分析】题干强调的主体是“(2)竣工面积”,根据这个关键词我们可以定位到上面示例材料中的第二段,那么这道题目解题所需要的相关数据信息就可以在第二段材料中查找。 3. 选项关键词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