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会计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会计学硕士培养方案

会计学硕士培养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会计学硕士培养方案# 会计学硕士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本专业招收财务、审计、经济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生,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英语基础,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会计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系统会计学专业知识和扎实会计实务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 三、培养要求### 1. 课程设置学生在修读本专业课程期间,需要完成以下核心课程的学习:1. 会计基础2. 会计中级理论与方法3. 财务管理与控制4. 金融会计5. 高级财务会计6. 财务报表分析与决策7.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2.实践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还设置了实践环节。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会计实习:学生需要在企业或机构进行为期3个月的会计实习,实践操作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等,并撰写实习报告。

2. 模拟企业:学生将分组组建模拟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并进行财务决策与实践演练,最终撰写模拟企业的年度经济报告。

### 3. 学位论文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后,需要选择一个与会计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贴近实际并有一定的创新性。

## 四、培养流程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学习:1. 第一学年:修读基础理论和方法类课程,包括会计基础、会计中级理论与方法等。

2. 第二学年:修读专业课程,包括财务管理与控制、金融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

3. 第三学年:开展实践环节,包括会计实习和模拟企业实践,并同时开始准备学位论文选题。

4. 第四学年:选择论文方向,开始撰写学位论文,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 五、培养支持为了加强学生的培养质量,学校将提供以下支持:1. 导师制度:学生在入学后会被分配一位导师,导师将全程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论文撰写。

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与方案

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与方案

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和比较全面的专业素养,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强创新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层次会计专业人才。

本专业的硕士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系统掌握会计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2.掌握会计活动的规律和要领,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不断学习提高能力;4.具备独立承担相关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5.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研究方向“会计学”是管理学门类中“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

会计学侧重于研究现代会计的最新理论和方法,揭示会计活动的规律和适用条件,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本专业设置的研究方向有:1.管理会计方向本研究方向对各种成本管理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分析与设计企业业绩评价系统、进行管理信息决策分析、资本市场研究、实例分析。

同时,本研究方向紧紧围绕最新课题展开,研究企业竞争优势与价值链管理、企业战略绩效评价、公司治理与激励机制等重要领域。

2.财务会计方向本研究方向以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框架为依据,以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国内外财务会计理论,回答、分析和解决企业财务会计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与实务、财务报告改进、会计信息披露、财务会计热点问题等。

3.审计学方向本研究方向系统、深入地研讨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前沿成果,特别是研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研讨审计的本质,审计假设,审计基本概念,审计理论结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性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构成要素,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功能、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条件,我国审计制度的问题等。

4.会计信息系统方向会计信息系统方向,主要研究信息技术在会计、审计及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会计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会计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会计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应用型)一、培养目标应用型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知识,系统掌握现代会计、财务管理以及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进行相关专业管理工作的能力,能胜任政府部门与大中型经济组织会计、财务与审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

二、专业及研究方向1. 专业简介我校会计学专业本科是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设立的,1978年获硕士研究生招生权,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获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1997年,会计学科被评为财政部部属院校两个重点学科之一,2002年被评为全国五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之一,2004年成为全国首批21家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试点单位之一,2007年,会计学专业被评为湖北省品牌专业,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优势学科。

2. 研究方向三、学制与学习年限根据2007年3月22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决议,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2~4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会计与财务前沿专题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实证会计理论、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企业并购与重组、企业改制与上市、企业盈余管理、企业伦理与职业道德、CFO领导艺术与管理技巧等。

**选修课按照五个研究方向进行设置,备注栏表示该课程仅面向该研究方向的学生开设,非备注研究方向的学生不能选修该课程,学生必须在对应研究方向的选修课程内选满10学分的课程,即5门课程。

***《高级会计实务研究》、《高级财务实务研究》、《高级审计实务研究》、《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四门CPA课程的选修学分不计入38学分之内。

注:除上表所列课内学分外,我校硕士研究生还需完成实践与创新环节的10学分修读。

五、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特点,分别采用闭卷笔试、面试、提交论文、答辩等多种考查方式。

其中,必修课一般采用“考试”形式,选修课可根据情况采用“考试”和“考查”等形式。

会计学硕士培养方案

会计学硕士培养方案

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1202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的高级应用人才及从事会计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研究人才。

具体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会计与财务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国内外会计、财务领域的现状、理论前沿与发展趋势,具有深厚的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理论功底,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熟悉相关学科知识。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善于合作共事,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强创新能力。

毕业后,能够胜任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中介机构、大型企业、金融机构的理财工作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

二、研究方向 1、研究方向之一:会计学(环境会计、矿产资源会计、生态会计、环境审计)本研究方向以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框架为依据,以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国内外财务会计理论,回答、分析和解决企业财务会计问题。

本研究方向涉及会计基本理论,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相关内容,且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其特点是及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本研究方向的重点: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会计理论与实务问题: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与实务、财务报告改进、会计信息披露、财务会计等。

二是会计学新分支的理论与实务,如环境会计、矿产资源会计、人力资源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生态会计、环境审计等。

三是关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财务、会计实践问题与热点问题等。

2、研究方向之二:财务管理(环境管理会计、资源型企业财务管理、生态价值评价)财务管理学主要介绍公司资金运动的预测、组织、协调、分析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活动。

通过学习财务管理,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投资决策管理、筹资决策管理、股利分配决策管理和流动资金决策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形成一套对公司财务的预测、计划、控制、分析和核算的较完整、科学的管理方法。

会计学研究生 培养方案

会计学研究生 培养方案

会计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了解国内外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现状,掌握会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论;2.掌握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在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编制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3.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掌握财务信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会计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5.具有跨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的视野和能力,能够吸收和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思想方法,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有利的支持。

二、培养模式1.培养模式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注重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课程学习为主、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2.学生将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育方式,全面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实务技能,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3.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将开展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

三、培养课程1.会计学基础课程: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代理机构会计、审计学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会计学理论和实务的基础知识;2.财务报表编制课程:教授企业财务报表、税务报表、金融报表等的编制方法和规定,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技能;3.现代信息技术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教授现代信息技术在财务中的应用,包括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让学生掌握财务信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跨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课程:教授经济学、统计学、数学、金融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跨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的视野和能力。

四、实践教育1.社会实习:让学生在社会实际工作环境中接触企业会计实务,加深对财务管理的理解和认识,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2.课程设计:将会计核算模拟、市场调查、财务分析等实际操作课程设计融合到教学中,让学生在模拟企业实际运营环境下进行实践操作;3.毕业论文:让毕业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某一财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会计学硕士学硕培养方案

会计学硕士学硕培养方案

会计学硕士学硕培养方案会计学硕士学位是深造会计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学位,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入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机会。

本文将探讨会计学硕士学位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会计学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高的会计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独立进行会计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能在会计领域的高级管理岗位上发挥领导作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内容1. 会计学理论: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和税务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2. 会计实务:培养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业务的操作流程和技能,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

3. 会计信息系统:培养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包括财务软件应用、数据分析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 会计法规:培养学生对会计法规的理解和掌握,包括财务报告准则、税法和审计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

5. 会计伦理与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职业精神,能够在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准则。

三、培养形式1. 课堂教学: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会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科研训练: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会计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4. 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交流,使学生了解国内外会计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国际视野。

四、培养要求1. 修满规定学分:学生需修满规定的学分,并通过考核,达到毕业要求。

2. 完成研究课题:学生需完成一定的研究课题,并撰写毕业论文。

3. 参与实践活动:学生需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参与学术交流:学生需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术素养和国际视野。

五、培养效果通过会计学硕士学位的培养,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具备扎实的会计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胜任各类会计工作。

会计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会计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会计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会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具有国际思维和创新能力,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会计管理和研究人才。

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会计和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或承担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1.财务会计2.审计3.财务管理4.管理会计三、学习年限博士生在校学习期间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3-4年。

原则上第一、二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三、四学期以科学研究为主,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开题工作,第六学期完成答辩工作。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课程设置由公共必修课、学科通开课、专业通开课、选修课四部分构成。

具体课程设置见以下课程计划表。

五、应修满的总学分数博士研究生应修满15学分方可进入答辩阶段毕业。

其中,全校公共必修课4学分、学科通开课2学分、专业通开课2学分、选修课7学分。

选修课程应根据自己学习方向,结合导师意见和自我知识结构进行选择。

六、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并取得合格成绩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

在第三——四学期,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选题的理由或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研究计划、论文写作大纲、主要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经导师和所属专业教研室导师组答辩后方能正式进入论文撰写工作。

博士研究生论文初稿完成后交导师审阅,修改后经导师同意推荐参加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通过学院审查后,方可组织论文的评阅、答辩等工作。

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利用假期赴企业或其他单位调查;参加导师或教研室安排的辅助教学实践活动(包括讲授、辅导、答疑等);参加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或根据导师的安排参与调研、收集资料等。

会计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会计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会计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1202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达到如下目标:(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精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在会计学科内,掌握坚实的会计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独立从事会计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在会计学科上有新见解。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会计学专业文献资料并撰写论文。

(三)身心健康,能完成学习任务和胜任所担负的工作。

二、研究方向1、现代会计理论与方法2、理财理论与方法3、审计理论与方法4、金融理论与方法5、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三、学制及学分要求学制为两年半到三年。

学分要求如下:学位课程至少应修满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四、课程设置注:1、专业选修按二级学科设置,每位硕士生至少选修本专业三门;2、满足以上要求,可选修其他课程,课程目录见培养方案附录。

研究生个人学习计划的制定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和研究方向的需要,于入学后两个月内完成。

研究生毕业、申请学位时,研究生处和有关学院将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个人学习计划检查该生是否已达到培养规定要求。

五、实践环节及其他环节要求(一)教学实践为了培养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独立教学能力,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参加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本科课程教学、辅导工作,或辅导实验、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工作。

教学实践的内容、要求和时间安排由导师提出初步意见,相应系做出具体安排,并由教学实践指导教师写出考核评语。

教学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一个月的助教工作量。

对来自高等院校的在职人员,且已从事过一学期以上教学工作的,可以不参加教学实践。

(二)专业生产实践为了培养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生产实践能力,对没有或缺乏会计学工作经验的硕士研究生,应安排一段时间(一般可以利用寒暑假进行)到企业实习,实习结束后,写出总结报告,并由接受企业作出相应的书面鉴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名称:会计学专业代码:120201学位授权类别:管理学
一、学科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会计学学科创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我国较早开展会计学高等教育的院校之一。

在邓子铮、朱梦熊等老一辈教授的带领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本学科在会计学领域尤其是水运会计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员和政府高级公务员,在交通运输行业和相关产业部门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1996年起本学科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目前,本学科有邵瑞庆、田建芳、叶自源、钱美发、史英明、金丽玉、巫珊玲、曾秋根、李丹、唐玉莲、张川、姚荣芬共十二位导师。

他们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公司理财、税务、审计等多个专业方向,其中在物流运输和港口航运领域的研究最具实力。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主要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刻苦的钻研精神;身体健康;具备系统深入的会计学、理财学和审计学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掌握扎实的管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经济学、法学等知识;精通一门外语;熟练使用计算机;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事务所、工商企事业单位尤其是物流运输和港口航运领域的财务、会计、审计部门的综合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并具有继续深造的学术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