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词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其中一些显著的差异包括:1.社交礼仪:在西方文化中,个人隐私权很重要,人们通常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更为密切,交往方式更注重亲密和尊重长辈的传统。

2.时间观念:西方文化注重效率、准时和规划时间。

在商务谈判或社交活动中,时间被认为是有限的资源,需要准时使用。

而在中国文化中,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保持,因此会更灵活地处理时间。

3.价值观念: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个体权利和自由。

而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社会责任和和谐。

这导致在对待权威、家庭关系、个人目标和责任感等方面有所不同。

中文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表达转化为中文的过程。

在翻译中,需要考虑到中西文化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符合当地文化习惯。

同时需要注意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歧义和误解,并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来解决。

在翻译时1.文化等效:根据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境,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考虑,选择最恰当的翻译方式。

例如,对于西方谚语或习语,可以采用相应的中文谚语或习语来传达相同的意思。

2.文化适应:根据特定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解释,以确保翻译的意思在目标文化中能够被理解和接受。

这可能需要对原文进行解释或添加必要的背景信息。

3.文化传达:除了简单地翻译文本,还可以尝试传达原文背后的文化意义和情感。

这需要对原文的文化内涵有深入的理解,并使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达。

总之,中西文化差异对于中文翻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翻译对于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文化背景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文化等效、文化适应和文化传达等策略来处理中西文化差异。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英汉互译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然而,英汉互译中存在着许多文化差异,这些文化差异不仅仅影响到翻译的质量,也会影响到双方的交流效果。

本文将针对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语言表达习惯语言表达习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特有的一套表达方式和规则。

英汉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语气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1.1 语法英语中的语法较为简单,且喜欢用被动语态,往往注重表达的是行为的过程,而中文则偏向于主语,注重表达的是行为的结果。

例如,英语的“the book was written by Tom”可以直接翻译成“这本书是Tom写的”,但是中文更习惯表达被动者,所以对应的翻译为“这本书是被Tom写的”。

1.2 词汇英汉之间的词汇使用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例如,“红颜薄命”在中文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达,而在英语中则不存在相应的形式,只能翻译成“beautiful women often have a tragic fate”,这个翻译虽然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但是在词汇选择和表述上已经有些许的不同。

1.3 语气英语中的语气重点在于准确表达,而中文中则更强调礼貌和委婉。

例如,英语中的“Can you wait a moment?”可以直接翻译成“请你等一下”,但是中文的表达则更加含蓄委婉,“请问可以稍等片刻吗?”在传递相同的信息的基础上,语气的委婉程度也有不同。

二、文化内涵文化内涵是指语言和词汇在不同文化环境下所蕴含的意义。

英汉语言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的翻译效果。

2.1 礼节在英语社交场合中,通常使用较为正式的语言和词汇,例如礼貌称呼、用语等。

在中文文化中,也有诸多的礼节性用语,例如“您好”、“拜托”等。

在翻译时,需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以适应不同文化习惯。

2.2 宗教宗教在英汉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地位。

在英语中,诸如Christmas、Easter等宗教节日是比较特别的,而中国传统节日的宗教色彩则较少。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存在显著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

一、语言习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子构造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英语注重形式逻辑,句子结构严谨,常使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句子简短明了,多使用并列结构和流水句。

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化为独立句或者前置修饰语,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自然。

二、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些在英语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反之亦然。

在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译文,避免误解和歧义。

例如,“drago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着邪恶和凶猛,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认知,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习语与俚语翻译习语和俚语是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在直译时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习语和俚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对应表达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美感,以使译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逻辑分析和形式推理,而汉语国家的人们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直观感悟。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调整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跨文化交流和交流需求日益增加。

而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导致了翻译难度的加大,其中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尤为明显。

本文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以帮助英语翻译者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中西文化差异可以从多个层面上影响英语翻译。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1. 语言习惯中西文化的语言习惯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中文是“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而英文是“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英语翻译存在语态不同或语言表达不清的情况。

此外,中西文化的习惯用语和惯用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例如“惟妙惟肖”、“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等,这些表达方式在英语中有时难以恰当地表达。

2. 文化内涵中西文化的价值观、观念和传统不同,这也会在英语翻译中体现出来。

例如,中文中的“仁爱”、“忠诚”、“恭敬”等概念在英语中难以找到准确的翻译词汇。

此外,中西文化的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和理解度。

3. 社会习俗中西文化在社会习俗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婚礼、葬礼、生日等场合中,中西文化的礼仪习俗不同,翻译时需要注意这些细节。

同样,在商业谈判、政治演讲等场合中,中西文化的沟通方式也存在不同,在翻译时需要对此进行适当的调整。

对策1. 了解中西文化了解中西文化是有效处理中西文化差异的前提。

英语翻译者可以通过学习中西文化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在翻译中采取适当的措施。

2. 注意语言表达方式由于中西文化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英语翻译者需要注意语言表达方式的恰当性和准确性。

在翻译时,应该注意差异并对应调整语言表达方式,以让翻译的文本更加准确、清晰易懂。

3. 熟悉中西文化的惯用语中西文化在惯用语方面也存在差异,英语翻译者需要熟悉中西文化的惯用语以便在翻译时恰当使用。

例如,“功德无量”在西方文化中可用“limitless merit”,“一飞冲天”可用“rise to fame”等。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中西文化差异是英语翻译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些差异涵盖了语言、价值观、社会习惯等多个方面。

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考虑这些差异,以便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本文将讨论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一、语言差异语言是文化的核心之一,中西两种语言在语法、词汇、句式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1. 词汇差异中西两种语言的词汇体系有很大的区别,有些概念在中文中有对应的词汇,而在英文中则需要使用表达方式来表达。

在翻译时,需要从文化角度考虑选择合适的词汇,以便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解决办法:熟悉两种语言的词汇体系,掌握其相关文化背景。

在翻译过程中,可以使用注释或者脚注,提供适当的补充说明。

2. 语法差异中文和英文的语法结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文的主语可以省略,而英文则不行;中文的修饰语通常在前,而英文则在后。

解决办法:学习英文的语法规则,了解其与中文的差异。

在翻译时,需要对句子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保持意思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二、价值观差异中西两种文化在价值观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英语翻译中经常引起了误解和困惑。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自由和独立,而中国文化则注重集体利益和家庭观念。

1. 社会礼仪中西两种文化在社会礼仪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西方文化中的问候通常是握手,而中国文化则是鞠躬。

在翻译时,使用正确的礼貌用语和礼节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解决办法:了解不同文化的社会礼貌和礼节习惯,适当调整翻译中的语言表达方式。

可以在翻译过程中给出必要的文化背景说明,以帮助读者理解。

2. 价值观冲突中西两种文化的价值观在很多方面存在冲突。

中国文化中尊重长辈,而西方文化中重视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权。

这些冲突会在翻译中产生一些困惑和歧义。

解决办法:翻译人员需要深入了解中西文化的价值观,并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意思。

在翻译中,需要保持中立和客观,避免将个人观点和偏见引入翻译中。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是指中文和英文在语言结构、词汇使用、语言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音音素和语音规则的差异中文和英文在语音音素上存在一定差异。

中文中,音节的音质较为简单,音节中的声母和韵母构成了音节的基本重要部分。

而英文中,辅音相对较多,辅音和元音的组合形式也较为复杂。

英文的元音数量较多,元音的发音也比中文更加多变。

二、词汇差异中英语言的词汇有很大的差异。

中文的词汇较为丰富,很多个词汇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意思,一个字可以表示一个意义,也可以结合其他字形成词组,具有很高的词汇灵活性。

而英文的词汇相对较为简单,虽然英语也有同音或近音的词汇,但在一般情况下,同一个词只有一个特定的意义。

三、句法和语法差异中文和英文在句法和语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属于屈折语言,名词和形容词没有单/复数、性别、格的变化,这使得中文的句子结构相对简单。

而英文则属于有形态变化的屈折语言,名词和形容词的单/复数、性别、格等变化较多,使得英文的句子结构相对复杂。

四、文化差异中英语言的文化背景也造成了一定的差异。

中文表达更偏重于内涵,强调文化内涵的分享和传递,注重语言的修辞手法,而英文表达更注重事实表述,偏向于简洁和直接。

因为中英两个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英语言的使用中也会出现一些行为规范的差异,例如语气的使用、尊称的使用等。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在语音音素、词汇、句法和语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一差异主要源于两个语言的历史文化差异以及语言的不同特点。

了解和体会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两种语言,促进中英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对英语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及对策进行探讨。

1. 文化背景差异: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中西方人的认知方式、态度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也不尽相同。

2. 语言表达方式差异:中国人在表达中喜欢使用比喻、典故等修辞手法,西方人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这导致同一概念在中西文化下的表达方式截然不同。

3. 礼仪习惯差异:中西方的礼仪习惯,包括问候方式、交际礼数、场合礼仪等,均存在较大差异,对于翻译人员来说是一大挑战。

4. 文化内涵差异:中西文化内涵的不同会导致一些表达在翻译时难以准确转换,甚至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

1. 深入了解中西文化:翻译人员应该对中西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包括历史、传统、价值观等方面,尤其是在涉及到文化内涵的翻译时更应谨慎行事。

2. 强化语言表达能力:翻译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要熟练掌握中西文化下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做到言辞恰当、情感传递准确。

3. 尊重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要尊重中西文化的不同,不要人云亦云,而是要在维护原意的基础上,尽量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情境。

4. 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翻译人员应该积极参与中西文化交流活动,增加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下的语言差异。

5. 寻求多方意见:在翻译过程中,不妨寻求多方意见,包括中西方朋友、专业人士等,以获得更准确更丰富的语境信息,避免翻译中的不必要误解或错误。

三、结语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只要翻译人员能够深入了解中西文化,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尊重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并积极寻求多方意见,就能有效应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更好地发挥翻译作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

希望本文提供的对策能够对英语翻译工作有所帮助。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习语是每个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语言交流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部分之一。

在不同的语言间翻译习语是一项很困难的任务,因为往往需要考虑到文化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虽然都是很有影响力的语言,但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这些文化差异深刻地影响了英汉习语的翻译。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1. 礼仪中国人讲究礼仪文化,礼节在交际中是必不可少的。

英国人也很注重礼节这一点,但他们的礼节文化与中国不同。

英国人往往注重个人空间和自由,他们更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在表达时往往比较直白。

相反,中国人在交际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礼貌和尽量不给别人带来不便,他们往往更加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 观念中西文化差异很大,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各有不同。

虽然中国和英国都很重视友谊和家庭,但他们的观念和文化不同。

中国人在友谊和家庭观念方面更加传统,强调团结和互助,而英国人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独立性。

3. 语言汉语和英语有很大的差别,在翻译英汉习语时,需要考虑到这些语言差异。

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英语有许多不同之处,尤其是在表达方式和习语方面。

中文有很多词语和表达方式是英语中无法表达的,所以翻译习语时需要很好地理解两种语言差异。

二、英汉习语的翻译翻译英汉习语需要考虑到文化和语言的差异。

以下是几个要点:1. 了解背景和文化了解什么是习语,它们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的含义和使用方式非常重要。

在翻译时,需要了解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之间的区别和异同点。

如果一个人只是单纯将英语翻译成中文,而不了解文化差异的话,就可能会犯很多错误。

2. 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来翻译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通常不可直接解释。

因此,在翻译英汉习语时,应该选取最合适的方式来表达信息。

有时候一个习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物,那么需要根据语境和背景来判断最合适的翻译方式。

3. 在语境和情景中使用习语通常是在特定的语境和情景下使用的,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这种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汉词中的中西文化差异高熹(交流生学院生物技术 168615140001)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表达方式。

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文明的成果,因此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在其语言的各个方面,而其中词汇更能体现文化中的内涵。

所以中西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了词汇中的各个方面的差异,本文对英汉词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中西文化;词汇;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没有语言也就不可能有文化,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把文化一代代传下去。

语言是保持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几乎每个文化集团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文化差异在其中有诸多的表现。

英语和汉语分别是适用范围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系,其文化差异体现在词汇中的方方面面。

一、文化差异是词汇差异的原因1、历史文化与词汇中华文明相对于西方文明更为源远流长,其中几千年的文字发展较英语更能表达出准确的意义,即便表达同一词汇适用对象不同时也有不同的表达。

例如,对于“我”这一第一人称词汇的表达,在汉语尤以文言文中,一般人可称我、余、吾、予、在下;大臣称自己臣;皇帝则为朕、寡人;读书人小可、不才;下人为奴才、老奴;出家人是洒家……而在英语中,这些众多的表达仅仅为一个“I”。

这种现象可以归结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有一些历史上错误的观点也会大致词汇的不同。

例如我国古代中医认为记忆是存在于心脏中,而这一观点也深入到了文化,make up one’s mind坚定思想去做,而中文习惯却为坚定信心,同样,决心、用心良苦、心碎、专心、心领神会、口是心非等都是这“错误”的历史因素在词汇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2、不同主观认识导致的词汇差异各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决定了各民族对客观对象有着不同认识。

西方人对狗有着特殊的情怀,他们认为狗是忠诚、可靠、聪明、勇敢的象征。

而在中文词汇中,比如狗头军师、走狗、狗东西、狗腿子、兔死狗烹、人模狗样……大部分均为贬义表达。

同样,英语中有一谚语“as cunning as a dead pig”翻译为“像狐狸一样狡猾”,而不能翻译为死猪,很重要的原因是猪对中国人而言是愚蠢的象征。

另外,西方人在表达词汇时避讳使用数字“13”,这与西方信仰基督教中最后的晚餐犹大是第十三个赴宴的有关。

在中国“4”音同“四”,“18”代表着十八层地狱,因此中国的酒店常常不设第四层,人们买房也避讳十八层楼,而更青睐于“6”、“8”、“9”。

3、客观对象与词汇由于中西方的大环境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很多客观对象会有不同的词汇含义。

对于同一事物“风”来说,中国的中东部大部分地区为季风气候,春夏刮温暖潮湿的东南风,秋冬则为寒冷干燥的西北风。

英国常年受西风带控制,西风从大西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英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和湿润。

因此,统一客观对象“西风”在中西方就形成了败北、困难重重与顺利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

另外,长期不同的环境会产生彼此不理解的客观对象,例如万元户、赤脚医生、工业券是特定环境下产生的特殊词汇。

二、不同种类词汇体现出文化差异当我们概括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把吉凶、善恶、美丑等蕴意强加给词汇时,便产生了文化内涵。

在前文中,阐述原因时列举了部分人称词,动物,自然现象,数字词汇方面的差异。

这部分则表现其他类别词汇的文化差异。

1、色彩词汇色彩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领域,它们不仅具有物理的本质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除了表示固有的颜色意义外,它们还有许多象征意义和联想意义,显露出不同的民族特征和民族文化心理。

中国人对红色情有独钟,过年贴的是红对联;挂的红灯笼;本命年穿红衣服;表彰时戴的是大红花;迎接贵宾要铺红地毯;近现代中红色更代表着红旗、红军、红色政权等。

而在西方的文化中,red更多的是代表流血、死亡和暴力。

例如red-assed火冒三丈,red-handed犯罪。

西方人认为白色是吉利的颜色。

西方结婚要穿白颜色的婚纱,英国法官带着白色的假发套,童话里更是白马王子。

而在中国,白色虽然有时代表清廉、无辜,但更多时候是以贬义出现的。

白色衣服白色头巾是出现在葬礼中的,并且更有白色恐怖、一穷二白、苍白无力,苍狗白衣等。

2、植物词汇中国以菊花象征君子,清寒傲雪的品格,而在西方,菊花出现之地往往是坟墓,葬礼等场合,代表着哀悼、思念之情。

玫瑰花虽然原产于中国,因多刺代表侠客之意,而在西方却有爱情、温柔、纯洁、天真之意。

因为欧洲独特的地中海气候,适宜一些植物的生长,也产生了中文中没有的寓意。

live branch(橄榄枝)象征“和平”,sourgrapes(酸葡萄)比喻因得不到而被故意贬低的事物,meconium(罂粟)原产南欧,被看作是缅怀之花,在战后悼念烈士时往往胸口佩戴罂粟花。

汉语中也有独有的莲花代表清廉,松树有挺拔,坚毅的表达。

3、动物词汇除了上文所说的部分动物外,更有其他的词汇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差异。

其中最有代表的是龙,在中国古代皇帝往往自称“真龙天子”,炎黄子孙更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形容对子女殷切期盼为望子成龙。

而在西方文化中,这一不存在的动物被形容成布满鳞片,长着翅膀,拖着长长尾巴,喷火吃人的怪物。

再比如羊,因为其被驯服的特征,中国人习惯把羊认为成软弱,温和,忠厚的象征。

而在西方,sheep(绵羊)是善良的象征,不同的是goat(山羊)却了淫荡邪恶的象征,代表坏人。

4、地理因素前文中在论述客观对象时讲到了由于地理因素,中西方人对“西风”一次有不同的情感表达。

其他还有中国人习惯称的“挥金如土”在英语中表达为“spend money like water”,中华文明从产生之日起一直在大陆上发展,而西方文明在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中都是海洋文明,尤以英国是一个岛国,通过海洋认识了世界,对大海有着深深的眷恋,因此会有以上差异。

5、名称差异中西方的姓都是随父亲,但在西方有一特征为已结婚妇女常把母姓去掉而加上丈夫的姓。

通常口头称呼常称夫姓,或第一节名字加夫姓。

美国已婚妇女90%随了夫姓。

法律没有要求,都是自愿的。

而且,调查指出50%的美国人认为法律应该要求妻子随夫姓。

名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身份识别。

认为女性结婚就会改姓的这种观点——哪怕是自愿选择的,就这种“选项”本身——就等于说女性自己的名字只是暂时的、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等于说结婚对女性的人生是一件改头换面的大事而男人则婚前婚后还是他自己。

作者个人认为这是在宣传“自由平等”的西方存在的一个严重性别歧视的劣根性的体现。

6、人称词汇人称词除了上文历史因素讨论的“我”之外,“you”(你、你的)在中文中就有尔、余、汝、女、乃、而等表达。

“he”、“she”、“it”则有彼、其、之等表达,更有针对不同对象有弱冠、总角、豆蔻、襁褓、贱妾、内人、夫君等的不同表达。

7、习语差异中国的成语与一些习惯用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产生于古代诗词、神话预言、历史典故、经典名著、民间传说等。

而西方的习语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圣经、经典名著、历史故事、事件等。

因此即便是同一意思,使用的习语词汇很可能也大不相同。

词汇“恶有恶报”在中国出自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英语表达却是Sow the wind and reap the whirlwind,这些习语的差异很好体现了中西文化差异。

三、英汉词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英国社会人类学家Malinowski说过:“语言深深扎根于文化现实和该民族人民的习俗。

”中西文化的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具体问题中要注意文化差异中词汇的不同,确切地说这种不同是受民族主义思维的影响。

在翻译、交流的过程中,翻译独立的词汇是毫无意义的,尤其由英语到汉语的过程中,要注意具体的语境,一方面因素是英汉文化差异造成表达同一事物、情感等时的表达内容和方法截然不同,另一方面是因为英语的表达不够准确,例如rose一词代指所有蔷薇科的花朵(梨、苹果、玫瑰、月季等),aunt则代表了一类女性(阿姨、舅妈、姨母、姑妈、婶娘等)。

此时,克服母语的干扰尤为重要。

母语的语言系统和思维方式和要建立的新的语言系统和思维方式必然是有矛盾的,这使我们在翻译时,译文经常受汉语思维不自觉的支配。

此时,熟悉中西方文化在词汇中的差异尤为重要。

另外,在礼仪外交场合,注意这种差异尤为重要。

在安排外宾住宿时要避免13层和13号的房间,同样对待中国人要避免4和18等数字。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开大型会议时,与会人员会佩戴红色领带,显示庄重和大气。

而在国际交往中,往往佩戴的是蓝色领带,代表的是信任与合作。

包括开会、用餐中,环境要避免菊花的出现。

以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的出现。

四、结束语文化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多类型的结构体系。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和载体。

语言的使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文化的干扰。

而词汇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子,所以准确地了解词汇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对于语言学习者,对于跨文化交际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准确地解读了词汇的文化内涵及文化差异,我们才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1]杨燕.从汉英词汇看中西文化异同(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杨军.中西文化对汉英词汇的影响(J).科教文汇,2007.[3]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4]王芳.从特殊词汇的语义内涵看中西文化差异(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5]王建香.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词汇的影响(J).科技教育创新,2009.[6]徐芸.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语用研究(J).云梦学刊,2009.[7]屈春芳,常春喜.中西文化差异与英汉词汇的内涵(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