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复习题 2
水文学复习题

水文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对于一个闭合流域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A多年平均降雨量等于蒸发和径流量之和B多年平均降雨量等于蒸发散量和地下水之和C多年平均降雨量等于地表径流量和地下径流量之和D地表径流量和地下径流量之和等于蒸发散量2、在降雨相同条件下易形成危害性洪水的是(A)A扇形水系B羽状水系C平行水系D混合水系3、同一流域,有两条单位线,一条由暴雨中心在上游的暴雨分析得出,一条由暴雨中心在下游的暴雨分析得出,则一般暴雨中心在下游的单位线比暴雨中心在上游的单位线()A峰值小,峰现时间迟B峰值大,峰现时间早C峰值小,峰现时间早D峰值大,峰现时间迟4森林对一个流域的年径流量的影响是(C)A森林能增加流域的年径流量B森林能减少流域的年径流量C森林既可能增加流域的年径流量也可能减少流域的年径流量D森林与年径流量无关5、百年一遇洪水是指(B)A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每隔100年必然会出现一次B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C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正好每隔100年出现一次D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6、根据霍顿产流机制,当流域中某一点的条件为i≤f p I-E>D时的产流形式为(C)A无径流产生B只产生地表径流C只产生地下径流D地表径流与与地下径流同时产生7、以下(ACD)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引起的典型水环境问题A水资源减少B诱发地震C水质恶化D海水入侵8、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的方法有(ACD)A算术平均法B加权平均法C泰森多边形法D等雨量线法9、承压水的特点表现为(ACD)A承压性B分布区和补给区不一致C直接与地表相通、易受污染D可作大型水源地10、在水文学里,一个地方本地的水资源总量是指(A)A本地降雨所产生的地表和地下水总量B本地地表和地下水资源蓄存总量C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三者之和D本地能直接利用的所有淡水资源11、在水文与水资源的基本特征中,相似性主要由气候和地理条件决定,而特殊性主要由(A)决定A下垫面条件B气候与气象条件C地质与地貌条件D森林植被条件12、以下对水资源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 D)A水资源循环过程是无限的,但循环量是有限的B水资源循环过程是无限的,循环量也是无限的C水资源对人类总是有益的D水资源具有周期性和随机性的特点13、根据水量平衡原理,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段内(D)A输入水量必等于输出水量B输入水量大于输出水量C输入水量小于输出水量D输入水量和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蓄水变化量14、当研究泥沙颗粒在静水中沉降规律时,如果沙粒雷诺数大于1000时,沙粒下沉的轨迹和所受的力分别为()A垂线下沉,粘滞阻力B螺旋形下沉,形状阻力C过渡状态,粘滞阻力和形状阻力同时起作15在水文频率计算中,我国一般选配皮尔逊Ⅲ型曲线,这是因为(D)A已从理论上证明它符合水文统计规律B已制成该线型的Φ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C已制成该线型的kp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D经验表明该线型能与我国大多数地区水文变量的频率分布配合良好16、根据霍顿产流机制,当流域中某一点的条件为i>f p I-E>D时的产流形式为(D)A无径流产生B只产生地表径流C只产生地下径流D地表径流与与地下径流同时产生17、以下(AD)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引起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A植被退化B诱发地震C地面塌陷D土地沙漠化、盐渍化18、人工补给地下水可达到()的目的A补充地下水量B抬高地下水位,防止地面沉陷C防止海水入侵D改善地下水质19、潜水的特点表现为(BCD)A分布范围小、数量少B分布区和补给区一致C直接与地表相通、易受污染D具有季节变化的特点20、适用于缆道上同时进行测流、取沙,用全断面混合法一次完成悬移质泥沙断面平均含沙量测量的采样器是(C)A横式采样器B瓶式采样器C调压积时式采样器D皮囊积时式采样器21对于一个地区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BC)A径流系数与蒸发散系数之和等于一B径流系数越大,蒸发散系数越小C径流系数越小,蒸发散系数越大D径流系数与蒸发散系数之间没有关系22以下属于流域几何特征的有(ABC)A流域面积B流域长度和平均宽度C流域的形状系数D流域的平均坡度23以下属于流域地形特征的有(AB)A流域平均高度B流域平均坡度C流域不对称系数D流域形状24以下属于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有(ABCD)A流域的地理位置B流域的地形特性、土壤、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C流域的气候条件D流域的植被及湖泊等25在土壤下渗中,主要形成重力水的阶段是(C)A湿润阶段B渗漏阶段C渗透阶段D所有阶段都形成重力水26双环刀法是测量(C)的方法A水面蒸发B土壤蒸发C土壤下渗D河水流量27经验单位线法中所作的假定是(AB)A倍比假定B迭加假定C独立假定D同频率假定28在泥沙颗粒所受的作用力中,促使泥沙颗粒运动的力包括(AB)A正面推力B上举力C颗粒粘结力D有效重力29目前测量推移质最精确的方法是(A)A坑测法B沙波观测法C采样器法D紊动水流法30在地下分布不均,水力联系各向异性的地下水是(B)A孔隙水B裂隙水C潜水D承压水二、填空题1.在依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含水层的空隙性质进行划分的综合分类法中,依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将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三种,依据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将地下水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种2在霍顿产流中,一个地方产生地表径流的前提条件是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产生地下径流的前提条件是包气带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3河流是由水体和河床组成。
水文学试题

水文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水文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水的物理性质B. 水的社会影响C. 水在地球系统中的运动规律D. 水的化学成分2. 以下哪个不是水文学的主要分支?A. 地下水文学B. 河流水文学C. 大气水文学D. 土壤物理学3. 水循环中不包括以下哪个环节?A. 蒸发B. 降水C. 风化D. 径流4. 以下哪个参数是衡量河流水质的重要指标?A. 流量B. 温度C. pH值D. 溶解氧5. 以下哪个不是水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A. 保护水资源B. 促进经济发展C. 增加水资源消耗D. 保障社会福祉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水文学中的“基流”指的是__________。
2. 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
3. 在水文学中,__________是指水从地表或地下流动到河流、湖泊或海洋的过程。
4. 河流的“流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__________。
5. 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是指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包括__________、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三个方面。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水循环的过程,并说明其在地球系统中的重要性。
2. 描述河流水文连通性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3. 讨论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可能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四、综合题(共50分)1. 案例分析(20分)假设你是一名水文学家,你所在地区的一个水库因为连续干旱面临水位下降的问题。
请根据水库的现有数据和可能的气候变化趋势,提出一个综合的水资源管理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水库调度、节水措施、寻找替代水源等方面。
2. 设计题(30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模拟降雨过程中的径流形成。
请描述实验的设计步骤、所需材料、预期结果和可能的科学解释。
同时,讨论这个实验在实际水文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注意:请确保答案准确、条理清晰,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并在必要时使用图表或公式来辅助说明。
水文学复习题

水文学复习题水文学复习题水文学是研究水的分布、循环和特性的学科,是地理学和环境科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水文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一些水文学的复习题,帮助大家回顾所学内容。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因素对水的蒸发速率影响最大?A. 温度B. 湿度C. 风速D. 大气压力2. 下列哪个地貌类型最容易形成地下水?A. 山地B. 平原C. 河谷D. 沙漠3.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影响河流的流速?A. 河道的宽度B. 河道的深度C. 河道的坡度D. 河道的颜色4. 下列哪个因素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影响最大?A. 降雨量B. 蒸发量C. 地表径流D. 植被覆盖5. 下列哪个地下水的利用方式最为广泛?A. 饮用水B. 农业灌溉C. 工业用水D. 地热能二、判断题1. 地下水是地表水的一部分。
(正确/错误)2. 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
(正确/错误)3. 河流的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道横截面的水量。
(正确/错误)4.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降雨和地表径流。
(正确/错误)5. 湖泊的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
(正确/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水的循环过程。
2. 请解释地下水的形成和补给机制。
3. 请解释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4. 请解释湖泊的形成和分类。
5. 请解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四、应用题1. 某地区的年平均降雨量为800毫米,蒸发量为1200毫米,地表径流为200毫米,地下水补给量为400毫米。
请计算该地区的水收支平衡。
2. 某河流的流速为2米/秒,河道的横截面积为200平方米。
请计算该河流的流量。
3. 某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速度为0.5米/年,地下水的补给量为300毫米/年。
请计算该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
4. 某湖泊的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年平均补给量为5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800毫米。
请计算该湖泊的水量变化。
5. 某地区的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导致水资源短缺。
水文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水文学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水文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水的运动与分布b) 水的化学成分c) 水的净化方法d) 水的测量和监测答案:a) 水的运动与分布2. 水文循环是指什么?a) 水从地球表面蒸发并形成云,最终降落回地面的过程b) 水沿地表流动的过程c) 水在地下蓄积并形成地下水的过程d) 水从地下蓄积逐渐被抽取和利用的过程答案:a) 水从地球表面蒸发并形成云,最终降落回地面的过程3. 下列哪个是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参数?a) 水的颜色b) 水的味道c) 水的温度d) 水的压强答案:c) 水的温度4. 下列哪个工具可以测量水位的变化?a) 流速计b) 液位计c) 风速计d) 露点计答案:b) 液位计5.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地下水的形成和储存?a) 水的渗透性b) 地层的结构c) 降水量d) 井水的使用量答案:d) 井水的使用量第二部分:填空题1. 水文学中,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道或渠道的 ________。
答案:水量或液体体积2. 陆地上的水分以 __________ 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
答案:水蒸气3. 河流的流速可以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固定截面的水________ 来确定。
答案:体积或流量4. 地下水是指位于地下的水体,常常隐藏在 ________ 中。
答案:岩石或土壤颗粒之间5. 下雨过程中,水从云中向地面下降的过程被称为 ________。
答案:降水过程或降雨过程第三部分:解答题1. 简要解释水文循环的过程,并说明其重要性。
答案:水文循环是指水从地球表面蒸发形成云,通过降水最终回到地面的过程。
它的重要性在于维持地球水资源的平衡,确保适当的降雨和供水。
水文循环还会影响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请简要描述一种常用的测量水位的方法,并说明其适用性。
答案:一种常用的测量水位的方法是使用液位计。
液位计通过测量液体的压力来确定水位的变化。
它适用于河流、湖泊或水库等水域的水位测量。
工程水文学第二章试题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一)填空题4.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5. 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___ 。
6. 自然界中,海洋或陆面局部的的水循环称_____________。
7.水循环的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河流的水资源之所以源源不断,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永不停止的。
10. 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述为。
11.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五段。
12. 河流某一断面的集水区域称为_______________。
13.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__________流域;否则,称流域。
15. 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18. 在闭合流域中,流域蓄水变量的多年平均值近似为___________。
28. 计算流域平均雨深的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0.流域总蒸发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33. 流域的总蒸发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__蒸发和_____________蒸散发。
34. 包气带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分最大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
35. 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干燥土壤的下渗率(f)随时间(t)呈_______变化,称为____________曲线。
36. 土壤中的水分按主要作用力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类型38. 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水文学试题及答案

水文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水文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地球大气B. 地球水体C. 地球岩石D. 地球生物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水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A. 河流B. 湖泊C. 冰川D. 沙漠答案:D3.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位置B. 颜色C. 味道D. 温度答案:A4. 以下哪个不是水文学中的水循环组成部分?A. 蒸发B. 凝结C. 降水D. 风化5. 什么是径流?A. 地表水的流动B. 地下水的流动C. 河流中的水D. 湖泊中的水答案:A6. 水文循环中,水从海洋到陆地的主要途径是什么?A. 蒸发B. 凝结C. 降水D. 地下水流动答案:C7. 以下哪个是水文学中常用的测量工具?A. 温度计B. 风速计C. 雨量计D. 气压计答案:C8. 什么是水文地质学?A. 研究水的化学性质B. 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C. 研究水的物理性质D. 研究水的生物特性答案:B9. 以下哪个是水文学中常用的数据?B. 温度C. 湿度D. 风速答案:A10. 什么是流域?A. 河流的源头B. 河流的终点C. 河流的流域D. 河流的流向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水文学中的“流域”是指______。
答案:河流或湖泊的集水区域2. 水文循环中的“蒸发”是指水从______状态转变为______状态的过程。
答案:液态,气态3. 地表水的流动被称为______。
答案:径流4. 地下水的流动被称为______。
答案:地下径流5. 河流的源头被称为______。
答案:源头或发源地6. 河流的终点被称为______。
答案:河口7. 河流的流域面积是指______。
答案:河流集水区域的总面积8. 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______。
答案: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9. 雨量计是用来测量______的。
答案:降雨量10. 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子在______、______和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水文学复习题集与答案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材建设项目《水文学》习题集参考答案环能学院市政工程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0.12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水文学的一般概念与水文测试 (5)第三章水文统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19)第四章年径流及洪、枯径流 (34)第五章降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51)第六章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 (55)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水文现象是指(地球上的水受外部作用而产生的永无休止的运动形式)。
2.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物理化学性质)及(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预测、预报各水文现象变化情势的一门水利学科。
3.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降水)、(蒸发)、(渗流)和(径流)。
4.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大循环),海洋或陆面局部的水循环称(小循环)。
6.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工程水文学的内容,根据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基本可分为两个方面(水文分析与计算)和(水文预报)。
7.水资源是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通常用(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描述。
8.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可分为二个方面,它们是(成因规律)和(统计规律)。
根据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计算的基本方法可分为(成因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
9.水文现象具有时程变化的(周期性)与(随机性)的对立统一,地区分布的(相似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二、选择题1. 水文现象的发生[ d ]。
a 完全是偶然性的b 完全是必然性的c 完全是随机性的d 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2. 水文分析与计算,是预计水文变量在[ c ]的概率分布情况。
a 任一时期内b 预见期内c 未来很长很长的时期内d 某一时刻3. 水文预报,是预计某一水文变量在[ b ]的大小和时程变化。
水文学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1、蒸发、径流。
2、干流。
3、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
4、分水线/分水岭。
5、悬移质泥沙、推移质泥沙。
6、、矿化度。
7、、水尺、自记水位计。
8、旋杯式流速仪、旋桨式流速仪。
9、变差系数、偏态系数/偏差系数10、降水强度/雨率。
11、初损量、后损量。
12、洪峰流量、洪水过程线、洪水总量。
13、坡地漫流、河槽集流14、统计。
15、等值线图法、水文比拟法。
16、降雨和降雪、露、霜、雹、霰等。
17、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
18、悬移质输沙率、推移质泥沙率测验。
19、点降水量。
20、加权平均法、算术平均法。
二、简答题1、该流域的地面分水线明确,且地面与地下分水线相互重合的流域。
2、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强度。
3、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和距离平方倒数法。
4、降雨过程中由于植物截留、蒸发、填洼和下渗而损失的水量。
5、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或近期观测到的,比其他一般洪水大得多的稀遇洪水。
6、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独立性、随机性进行审查。
7、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与河流弯道离心力。
8、降落到地面的雨水从地表深入土壤内的运动过程。
10、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或者近期观测到的,比其他一般洪水大得多的稀遇洪水。
11、水文年鉴、水文数据库、水文手册、水文图集、各种水文调查及气象部门的水文气象资料。
12、下落到地面的降水,由地面和地下汇流到河槽并沿着河槽流动的水流的统称。
13、上下游站或者临近流域站资料的移用、利用洪峰、洪量关系插补延长、利用本流域暴雨径流关系插补延长。
三、论述1、详细阐述以降雨补给的河流为例,地表径流的形成过程。
答:第一阶段:降水过程。
降雨的大小和它在实践、空间上的分布,决定着径流的大小和变化过程。
第二阶段:蓄渗过程。
降雨全部消耗于植物截留、土壤下渗、地面填洼及流域蒸发。
当降雨强度逐渐加大超过下渗强度是,开始形成坡面上的细小水流,第三阶段的坡地漫流过程即行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份资料不代表权威,相当简洁,请亲慎重考虑,方便看而已。
环境水文学定义: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水文循环定义、主要环节、基本过程、成因:(1) 水文循环定义(water circulation)地球上或某一区域内,在太阳辐射和重力的作用,水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入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现象。
(2)水循环基本过程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不断从水面、陆面和植物表面蒸发,化为水汽上升到高空,然后被气流带到其他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
到达地面的水,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一部分形成地面径流流入江河归入海洋,还有一部分又重新回到空气中。
其中,渗入到地面的水,一部分被蒸发、一部分最终也流入海洋。
(3)水循环的成因的内因:水的三态变化—水是地表条件下唯一能实现三态变化的物质外因:1太阳蒸发,使水蒸发。
2,地球引力,使水降落,并向低处汇流。
(4)水分循环机理:①水循环服从质量守恒定律—热量、势能。
②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
③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到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④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⑤地球上的水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溶解且携带某些物质运动。
3 水循环类型:大循环、小循环、大陆外流区小循环与内流区水循环。
(1)大循环:发生在全球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外循环。
特点:以蒸发与降水两环节水分在空中与海洋、陆地进行垂向交换,以水气输送与径流进行横向交换海洋——云、大气——陆地——海洋(2) 小循环:发生在海洋和大气之间、或陆地和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内循环。
海洋与大气-海洋小循环—只有海面的蒸发与降雨两环节:海洋——云、大气——海洋,陆地——云、大气——陆地(3)陆地-大气-陆地小循环中可分为:—大陆外流区小循环:除有自身垂向的水分交换,还有多余水量以地表径流及地下径流的方式输向海洋,存在于海洋间的横向水分交换—大陆内流区小循环:地面上不直接与海洋沟通,水分交换以垂向为主,自称为一个独立的循环系统。
5 影响水分循环的因素:自然地理因素1)降水类型2)蒸发3)地貌人类社会因素。
1 水量平衡原理,水文学所依据基本原理:由物质不灭定律而导出的水量平衡原理。
可简要表述如下:对任一区域,任一时段内:来水量=出水量+区域蓄水变量或者说:收入的水量与支出水量之间的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
3 水量平衡与水循环关系,水量平衡是质量守恒原理在水循环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地球上水循环能持续不断下去的基本前提。
1.3 蒸发1 蒸发的概念及意义:蒸发:是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汽态,逸入大气中的过程。
也是海洋与陆地上的水返回大气唯一途径。
蒸发既是水交换过程,也是热量交换过程。
它的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是相等的。
那里的地面上没有河流,连干枯的小河沟也没有。
2 蒸发的物理机制根据蒸发面的不同分为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
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合称陆面蒸发。
流域(区域)上各部分蒸发和散发的总和,称为流域(区域)总蒸发。
植物散发是植物根系从土壤等吸收的水分,通过叶面、枝干蒸发到大气中的一种生理过程。
它不仅是物理过程,也是植物的生理过程。
3 影响蒸发的因素:供水条件、动力学和热力学条件。
土壤特性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蒸发,植物散发4 蒸发量的计算蒸发量计算途径:一是采用一定的仪器和某种手段进行直接测定;二是根据典型资料建立地区经验公式,进行估算;三是通过成因分析建立理论公式,进行计算。
确定水面蒸发量的(1) 器测法:(2)经验公式法(3)热量平衡法1 降水概念:降水主要指降雨和降雪,其它形式还有露、霜、雹等,水分以各种形式从大气到达地面统称为降水。
2 降水的基本要素降水(总)量、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降水强度(或雨强)、降水面积。
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降水量。
以mm/min或mm/h4.降水特征的表示方法:降水过程线、降水累积曲线、等降水量线(等雨量线)、强度-历时曲线、平均深度-面积曲线、雨深-面积-历时曲线。
算术平均法:方法简便,适于流域面积不大,地形起伏不大,雨量站分布较均匀的流域;泰森多边形法:方法较简便,精度也较好,适用于雨量站点分布不均匀的流域,缺点是各雨量站权重在各次降雨中视为定位;等雨量线法:适用于地形变化较大,区域内雨量站足够多,能结合地形变化绘出等雨量线的流域。
但要足够数量的雨量站,每次降雨都须绘制等雨量线图,工作量大,实际应用不多。
4 影响降水的因素地理位置气旋台风途径及其它因素影响地形条件影响、森林对降水的影响、水体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影响5 可能最大降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系指在现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段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一般采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水温与气象相结合的模型计算PMP。
1.5 下渗1 土壤水包气带和饱水带、土壤水定义把存在于包气带中的水称土壤水。
土壤水的存在形式: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土壤含水量和水分常数:最大吸湿量、最大分子持水量、凋萎系数、毛管断裂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含水率)又称土壤湿度,表示一定量的土壤中所含水分的数量。
B最大分子持水量:由土粒分子力所结合的水分的最大量。
是薄膜水厚度达最大值的水量。
2 下渗的物理过程下渗三个基本阶段和垂向分布特征可划分为3个阶段:1、渗润阶段2、渗漏阶段3、渗透阶段下渗的垂向分布1、饱和带2、过渡带,4、湿润带,下渗率(下渗率f(下渗强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渗入土壤中的水量称下渗率或下渗强度(f)。
单位:mm/分; mm/小时)、下渗能力(下渗能力fp(下渗容量)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
)4 影响下渗的因素:土壤特性的影响:降水特性的影响流域植被、地形条件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影响1.6 径流径流:指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径流。
径流组成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及壤中流(表层流)、基流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m3/s)。
2 径流的形成过程流域降雨阶段、流域蓄渗阶段、坡地产流和漫流阶段河槽集流阶段3 影响径流的因素气候因素流域下垫面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1 流域产流机制:。
超渗地面径流产流机制;壤中产流机制;浅层地下径流产流机制;饱和地面径流产流机制2 流域产流方式超渗产流方式;饱和产流方式超渗产流与饱和产流的区别:①超渗产流决定于雨强,与降雨量关系不大。
饱和产流决定于降水量,与雨强关系不大。
②湿润地区以饱和产流为主,干旱地区以超渗产流为主。
相关分析1简直线相关(一元线性回归)2复直线相关(多元线性回归)1.图解法2.分析法1河流基本概念:地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陆地表面上的线形凹地流动,并汇集于各级河槽上称为河流。
水系,河流沿途接纳很多支流,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
面向下游,左边的河岸称为左岸,右边的河岸称为右岸分水岭(当地形向两侧倾斜,使雨水分别汇集到两条河流中去,这一起着分水作用的脊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岭。
)、流域,它是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分别构成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
(闭合流域,流域的地面、地下水的分水线重合时,称闭合流域。
、非闭合流域流域地面、地下分水线不重合时,即本流域与邻近流域有水量交换则称非闭合流域。
)2 河系特征:水系形状羽状水系平行水系混合状水系河长从河口到河源,沿河道溪线量得的距离为河长,单位为km。
河网密度单位流域面积内干、支流的总长度称河网密度。
可用下式计算:河网密度=干、支流总长度/流域面积河网密度表示一个地区河网的疏密程度。
它是流域中径流发展的标志之一。
河网密度越大,流域被洪水切割程度越大,径流汇集较快;河网密度小,径流汇集慢,流域排水不良。
河网密度越大,排水能力越强。
我国东南部的水乡,河网密度远高于北方地区。
3流域特征:几何特征:流域面积,流域形状流域长度流域平均宽度,流域不对称系数,地形特征:流域平均宽度流域平均坡度面积高程曲线流域分水线和出流断面所包围的面积称流域面积流域的轴长流域长度流域的平均宽度是指流域面积与流域长度的比值流域的不对称系数是表示流域左右岸面积分布的不对称程度。
河流水情要素:水位、流量、流速、水化学、泥沙、水温、冰情。
水位,指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以上的高程。
基面,河流某处的水面高程,它以一定的零点做为起算的标准,此标准称为基面。
水位过程线水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以时间为横坐标,水位为纵坐标。
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通常用Q表示,单位m3/s。
水化学(矿化度、硬度)河水中溶解质的含量。
硬度是指水中含钙和镁盐的含量。
冰情(凌汛)我国境内四分之一以上地的河流,每年冬季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冰情。
一般用初冰日、终冰日、冰期日数、封冻、解冻日数、冰盖厚度描述冰情。
封冰和解冻则在很大程度上受河流水力条件影响。
入冬以后当气温下降至0℃以下,河水开始结冰,到第二年春季随气温升高开始解冻。
一般分三个时期:结冰期从河水开始结冰到形成稳定冰盖为止。
封冰期河面结冰后,如果气温继续下降,冰面不断扩大,直至全河被冰层覆盖,称为封冻或封冰。
解冰期自冰盖破裂,开始流冰,到全部融化为止。
凌汛在河流解冻时,如果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上游解冻早,下游解冻晚,向下游移动的冰块就可能由于下游河道多弯或狭窄而堆积起来,形成冰块。
冰堤上游,水位抬高。
这种现象称为凌汛。
4.3 河流补给类型也称河流水源。
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
最终的来源是降水。
(1)雨水补给一般以夏秋季两季为主。
雨水是大多数河流的补给源。
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河流多由雨水补给。
雨季到来,河流进入汛期。
2)冰雪融水补给主要存在于夏季。
在我国分布于西北以及青藏高原地区。
(3)湖泊湿地水补给湖泊和沼泽对河流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因此由湖泊和沼泽补给的河流具有水量变化缓慢,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
3)地下水补给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都十分均匀。
(4)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春季。
这类补给的特点具有连续性和时间性,比雨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变化来得平缓。
在高山和高原地带,河流水源还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正常年径流量的计算方法有长期资料时的计算根据我国河流的特点和资料条件,一般具有二三十年以上可作为有长期资料处理。
有短期资料时的计算。
无资料时的推求:流域产流、汇流计算:等值线图法、水文比拟法、径流系数法、水文查勘法4.6 河流系统与环境系统的相互关系河流是所在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其中其主导作用是气候条件。
一方面开展着河流的分布;另一方面,制约着水源的补给形式及其比列。
河流对自然地理环境也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