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树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树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树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语文“三说”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语文学科是学好各个领域知识的基础和工具,学好语文,就拥有了一条通向知识海洋的绿色通道。引领孩子学好语文,感受祖国语言的文字美,我们要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灵活驾驭语文教材。今天,我所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我从课程目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部分进行研说。

一、说课标。

小学语文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是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融合在一起的。由于二年级处在小学学习的第一学习阶段,因此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一学习阶段的目标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进行分析。下面我就从这五个方面来简单谈一谈小学语文的学段目标和本册学习目标。

学段目标

201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习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

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原10条,现7条,更紧凑)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改“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原: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二年级上册的学习目标。

(一)、识字写字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阅读

1.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3.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三)、写作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2.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四)、口语交际

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二、说教材

(一)、编写体例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册教材是由目录、八组专题、生字表(一)(二)、选读课文,后记五部分组成。每组专题延续一年级下册体例依然由导语、识字、课例、语文园地四部分。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形式组织了八个教材内容,分别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编写特点(以第七单元为例)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每一组教材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专题,识字课、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展示台等内容都围绕着本组的专题安排。

2.识字课形式多样

识字课围绕本组的专题,而且形式多样。有的描写秋天美丽景色、反映学校生活和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词语,有的表达爱国之情的三字经,有讲思想方法、给人启迪的成语,

有提倡团结合作的,有教学生怎样做人的对联,还有反映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拍手歌。如识字7就是反映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拍手歌。

3.阅读课文内内容丰富

本册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学生爱读,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童话、寓言、诗歌、散文、故事、科普文章以及日记等应有尽有,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如第六组23诗歌《假如》,25《古诗两首》第七单元的26《“红领巾”真好》,27《清澈的湖水》,28《浅水洼里的小鱼》29《父亲和鸟》

4.课后练习题型多样

本册教材课后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写字、词句理解与运用等语文练习外,还编排了词句积累与扩展的练习;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练习(如,让学生回答:“除了小鸟以外,我们还应该爱护哪些动物?”);把课堂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的练习(如,让学生回答:“看到小动物受伤了,你在乎吗?你会怎么做呢?”);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练习(如,让学生收集资料、自编拍手歌)等。

通过这样的练习,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扩展课内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动手找,动手做当中增长本领,形成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5.教材呈现方式有很多的创新和突破。

首先编写角度有服务于教师的“教”转向于学生的“学”。无论是导语还是课后练习或者“语文园地”中的练习,均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是学生倍感亲切。如《识字7》文后,学习小伙伴建议:“我想自己编拍手歌,编好了说给你们听。”

其次,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教材中,每个“语文园地”都编排了“我的发现”这一栏目,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如“语文园地七”中,引导学生从一幅组合字形图中发现,汉字分分合合可以形成许多新的字。如“语文园地七”的展示台,让学生说说那些小动物对人类有益,怎么有益,讨论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再次,在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

6.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本册教材规定了识字量认识450个,但同时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认字,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认字,超过规定的识字量。教科书后面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处理,鼓励学生独立阅读。课后练习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有些题目不作统一要求,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上面的词语,会写的我都

写一写”。展示台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目的在于使所有学生在已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与发展。这些,都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和弹性。

(三)、内容的立体整合

本册教材采取了以专题整合内容的编排方法,而专题之间互相连联系。本册教材围绕学生“生活”为主题,引申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小专题。每个专题由几个单元构成。如,人与自然有“美丽的秋天”“保护环境、关爱动物”和“热爱科学”构建而成。“人与社会”由“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热爱祖国”、“关爱他人”三个单元构建而成。“人与自我”又通过“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和“友好相处、团结合作”两个单元得以呈现。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注重基础:字词教学、阅读训练、口语表达、词语积累,相辅相成,任何以教学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2、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端正的学习态度、自主合作与学习探究的学习意识。

3、创设快乐课堂:通过设置多种游戏、情节模拟、小组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4、发挥榜样带动:良性利用学生的攀比心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超能力”

(二)、评价建议

1、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关注过程,终结性评价关注结果,二者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前者,并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2、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注意发挥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加强并理解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4、评价要突整体性及综合性: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5面:知识点、思维点、情感点、语文技能训练点、主要教学方法与三维)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开发利用教材资源:利用文本插图,在拓展延伸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利用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联系生活,创建环境资源:合理利用教室校园以及学生开展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寻找语文,感受语文。

4、组织实践,开发地域资源: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去感受校园外的语文,拓宽学习空间。

以上是我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批评指教!

谢谢!

和平小学沈小玉

2014-11-23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说课稿》【2020年9月】

《树之歌》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识字课,在教学上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上。其中《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和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 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木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二、说学情 1.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知识积累,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诵读文本的同时,体现多样的识字形式,要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文本有机融合, 在反复的读书体会中,用不同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运用生活实际识字,列举相关联的词语等方法总结识字规律,学会识字方法。 2. 初步了解过形声字,但对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和自主识字意识差一些。所以本课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并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识字。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梧、桐”等15个新字,会写“杨、壮”两个生字,运用形声字自主识字。 2.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3. 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木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了解树木,探索自然的兴趣。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生对树木种类了解不多,对树木的习性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需要教师丰富资料。: 学法: 1.圈点批注法 主要让学生圈画树木种类,了解树木习性。 2. 讨论法

细品儿歌环节,可以让学生根据树木习性来找树木图片。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都认识哪些树木呢?(生答)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多认识几种树木,并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板书课题《树之歌》。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这首儿歌介绍了哪些树木呢?用笔把他们圈出来,读一读吧! (松柏不是一种树,是两种树。各自的名字是松树和柏树。) 指生说。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认一认这些树的名字吧。课件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白桦银杏水杉金桂 (去掉拼音你还会读么?)开火车读 2、集中识字。 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仔细观察,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你有什么发现? 杨、榕、梧桐、枫、松、柏、桦、桂、杉 生:都是木字旁。 师:还学过哪些与木字旁相关的字呢?(生回答) 师:木字旁一般与树木相关。再观察这些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发现呢? 师:他们是形声字。左边表意表示他们都是树木,右边表音提示了读音。形声字可以让我们快速识字。你来猜猜这是什么树: 榆树橡树楠树棕树石榴椿树柠檬树 (三)细品儿歌 师:我们的课文中有好多的树木插图,他们分别是什么树木呢? 答案就在儿歌里。请仔细读读儿歌,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 1. 师:看看第一句话写了哪几种树特点? 生回答:杨树很高。 榕树枝干比较粗壮。(有时候一棵大的榕树远远看去就像一片小树林) 梧桐树的树叶像手掌。(掌这个字我们怎么记住它呢?) 师:出示图片请你根据他们的特点,猜一猜这三幅图分别是什么树?

树之歌部编二年级语文教案

2 树之歌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能听写课后8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猜谜语: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 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猜一植物)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 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填空:本课讲了几种树,分别是什么? 三、认读生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1.请学生找到木字家族的字。想一想这些树都有什么特点、教师随机讲解。 (1)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2)杨:杨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杨树高)。 (3)榕:榕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榕树壮) (4)梧桐:“梧桐”树叶像什么、(手掌)谁能用“梧桐”说句话、 (5)枫:枫树到了秋天是什么颜色、(红色) (6)松柏:松柏有什么高洁的品质、(松柏不畏严寒,一年四季常青) (7)木棉:木棉的喜好是什么、(喜暖在南方) (8)桦:注意这个字读四声“huà”一边生长在哪里、(耐寒长在北疆) (9)银杏、水杉:这两种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被称为活化石,存在已很久远。)(10)金桂:金桂树的特点是、(开花满园香) 2、我们学的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左面的偏旁表示的是字的意思,右边的青字表示字音,这些字左面的偏旁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3、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掌握偏旁。 1.识记生字: (1)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壮、杉”为翘舌音,“松”为平舌音,读“sōng”。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桐”是“木+同”,“化”是“亻+匕”。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杨”是“扬”换掉“扌”加“木”。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板书:壮、杉、化) (1)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注意:所有带“木”字的字,第四笔撇都变成点。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壮”的右边是“士”,不是“土”;“化”的第

《树之歌》教案

《树之歌》教案 一:音乐导入: 播放儿歌请同学们仔细听,里面唱了什么? 这首歌唱的是小树要长高,小树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你们认识身边的那些大树吗?你知道哪些关于他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树之歌。(板书)二: 复习: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词语并让学生读词语。 三: 互动交流,了解内容 1.交流:你见过这些树吗?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除了我们知道的这些特点,这些树还有哪些特点呢?快点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这些树的特点吧! (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遇到读不准的生字圈出来,再读一读上面的音节。 (2)再次朗读课文,要将句子读通顺,遇到读不通之处,可以多读几次,也可以请老师示范。 (3)大声朗读课文,要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4)每种树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的句子,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针对读不准的字音和读不通的句子提出改进建议或者示范朗读。 四:再读课文,了解树木特点 1、学习第1句话: (1)出示第1句话,指名学生认读,说说这句话中写了哪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2)图片出示这三种树,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种树的样子,教师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流畅,恰当地运用一些描述性的词语。(3)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三种树的特点:杨树长得十分高大;榕树粗壮,可以独木成林;梧桐树的叶片像手掌。 (4)全班齐读第1句话,教师小结:树木的外形各不相同。(板书外形) 2、学习第2句话: (1)教师过渡:大自然中的树木除了外形各不相同,颜色也有区别呢!请小朋友们读一读第2句话,说说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句话,并交流自己的发现:枫树的叶子在秋天变红,而松树和柏树却是四季常青,就像披着一件绿色的外套。 (3)教师出示秋天的枫树和松柏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4)教师拓展出示不同季节树叶的颜色变化,鼓励学生用表示颜色的词语来说一说。(如:嫩绿、碧绿、浓绿、淡黄、金黄、绿中泛黄、浅红、火红等。)(板书)颜色) 3、学习第3句话: (1)教师过渡:树木除了叶片的颜色各不相同,脾气性格也有所不同呦!瞧,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种树(多媒体出示木棉树和桦树),它们一个喜暖,一个耐寒。 (2)指名学生朗读第3句话。 (3)教师小结: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树木的生活习性和外形也有所不同,这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树之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识字课,在教学上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上。其中《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和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木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二、说学情 1.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知识积累,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诵读文本的同时,体现多样的识字形式,要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文本有机融合,在反复的读书体会中,用不同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运用生活实际识字,列举相关联的词语等方法总结识字规律,学会识字方法。

2.初步了解过形声字,但对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和自主识字意识差一些。所以本课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并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识字。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梧、桐"等15个新字,会写"杨、壮"两个生字,运用形声字自主识字。 2.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木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了解树木,探索自然的兴趣。 四、教学模式 语文精读新授课 五、说教学方法 教法:

1.讲授法 学生对树木种类了解不多,对树木的习性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需要教师丰富资料。 学法: 1.圈点批注法 主要让学生圈画树木种类,了解树木习性。 2. 讨论法 细品儿歌环节,可以让学生根据树木习性来找树木图片。 六、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都认识哪些树木呢?(生答)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多认识几种树木,并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板书课题《树之歌》。

人教部编版《树之歌》优秀教案1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2 树之歌人教(部编版) 识字2 树之歌 文本分析: 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常识性较强,却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平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对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桦、木棉、梧桐、榕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提前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树木,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以便课上交流。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有一定的基础。尤其是本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掌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朗诵、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带有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说课稿

《树之歌》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树之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识字课,在教学上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上。其中《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和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木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二、说学情 1.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知识积累,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诵读文本的同时,体现多样的识字形式,要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文本有机融合,在反复的读书体会中,用不同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运用生活实际识字,列举相关联的词语等方法总结识字规律,学会识字方法。 2.初步了解过形声字,但对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

音的特点和自主识字意识差一些。所以本课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并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识字。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梧、桐"等15个新字,会写"杨、壮"两个生字,运用形声字自主识字。 2.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木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了解树木,探索自然的兴趣。 四、教学模式 语文精读新授课 五、说教学方法 教法: 1.讲授法 学生对树木种类了解不多,对树木的习性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需要教师丰富资料。 学法: 1.圈点批注法 主要让学生圈画树木种类,了解树木习性。 2. 讨论法 细品儿歌环节,可以让学生根据树木习性来找树木图片。 六、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知识树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知识树教材研说 一、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4.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5.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5.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6.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四)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2.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4.与别人交谈,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二、教材的结构与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分别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学会思考,团结友爱,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优质教案

识字2 树之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树”,感受树的象征意义,提高赏析散文的能力。 2、通过朗读,品味,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去解读文本。 3、理解课文的文化情怀与都市色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合作探究文本中“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①比较“菩提”与“棕榈”的抗争精神。 ②通过探究整合学生在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熟知本文的形神、情理、虚实。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二、补充资料 三、导入新课 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在她的笔下创设了两个浪漫的形象----橡树与木棉,它们作为人间真情的代表深入人心;道家学派的先哲庄子也提到了一棵树,在它的寓言中,凤凰非此树不栖息,它就是梧桐,梧桐既是庄子对滚滚尘世的追求。那么,作家林?b>d德笔下的那些树,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树》。 四、展示课件 让学生辨别不同的树的图片(捕捉课文细节), 设疑:你最喜欢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树? 五、品读全文,理解课文 1、这是一篇谈论树的散文,在课文中都谈到了哪些树?重点说到得有哪几种? 提示:菩提树、圣诞树、棕榈、桑、松 重点:菩提树、圣诞树、棕榈 2、寻找文中关于菩提树的描写并思考:菩提树在本文中有什么特点?其象征意义是什么? 提示:谦逊地生长在都市的盲点 这桑科乔木缓缓飘落下无数艳丽的花朵,继续灌溉着大地,一面柔和覆盖在一个青年的双肩上 菩提树高雅的气质,的确隐喻着觉者一生 关联佛教象征着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 ----静穆安详,令作者肃然起敬,产生一种敬仰之情(作者态度) 补充: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

《树之歌》教案

《树之歌》教案 一:音乐导入 播放儿歌请同学们仔细听,里面唱了什么? 这首歌唱的是小树要长高,小树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你们认识身边的那些大树吗?你知道哪些关于他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树之歌。(板书)二:复习: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词语并让学生读词语。 三:互动交流,了解内容 1.交流:你见过这些树吗?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除了我们知道的这些特点,这些树还有哪些特点呢?快点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这些树的特点吧! (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遇到读不准的生字圈出来,再读一读上面的音节。 (2)再次朗读课文,要将句子读通顺,遇到读不通之处,可以多读几次,也可以请老师示范。 (3)大声朗读课文,要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4)每种树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的句子,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针对读不准的字音和读不通的句子提出改进建议或者示范朗读。 四:再读课文,了解树木特点 1、学习第1句话: (1)出示第1句话,指名学生认读,说说这句话中写了哪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2)图片出示这三种树,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种树的样子,教师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流畅,恰当地运用一些描述性的词语。(3)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三种树的特点:杨树长得十分高大;榕树粗壮,可以独木成林;梧桐树的叶片像手掌。 (4)全班齐读第1句话,教师小结:树木的外形各不相同。(板书外形) 2、学习第2句话: (1)教师过渡:大自然中的树木除了外形各不相同,颜色也有区别呢!请小朋友们读一读第2句话,说说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句话,并交流自己的发现:枫树的叶子在秋天变红,而松树和柏树却是四季常青,就像披着一件绿色的外套。 (3)教师出示秋天的枫树和松柏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4)教师拓展出示不同季节树叶的颜色变化,鼓励学生用表示颜色的词语来说一说。(如:嫩绿、碧绿、浓绿、淡黄、金黄、绿中泛黄、浅红、火红等。)(板书)颜色) 3、学习第3句话: (1)教师过渡:树木除了叶片的颜色各不相同,脾气性格也有所不同呦!瞧,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种树(多媒体出示木棉树和桦树),它们一个喜暖,一个耐寒。 (2)指名学生朗读第3句话。 (3)教师小结: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树木的生活习性和外形也有所不同,这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分类整理,包括:一、积累类知识点。二、方法类知识点 一、积累类知识点。 (一)字词类知识要点: 1、学会213+207个生字。 2、字音:区别平翘舌音、前后鼻、易读错字音与多音字;能读准轻声、读准易错词。 3、字形:区别形近字、同音字;能准确积累四字词语,能改正错别字。 4、分类积累成语、歇后语、别称。 5、能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6、掌握常见的词语构词方式。 整理方法: 1、整理两册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 容易混淆的字。 2、整理难写字的重点笔画。 3、整理两册6个多音字,及常见的多音字。 4、整理积累成语类、歇后语、别称等。 (1)成语分类: a、按来历分为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 b、按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贬义词; c、按修辞格分为含拟人的、含夸张的、含比喻的。 (2)积累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3)积累别称: a、借代的词语 b、表示不同年龄的词语 5、整理常见词语的构成方式: 聚精会神(同义连用) 深入浅出(含反义词) 眼疾手快(含近义词) 思想(两个字意思相同) 安危(两个字意思相反) 牙刷——刷牙(调换顺序) 亮晶晶、小心翼翼、循循善诱、层层叠叠、 商量商量、自生自灭(各式各样的叠词) (二)句子类知识要点: 1、正确使用句号、逗号、顿号、分号、感叹号、书名号、冒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 2、了解四种语气句,能辨析句子的修辞手法与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句的表 达效果。 3、句子转化:语气句的转化;非修词句向修词句的转化。 (三)名言警句、古诗知识要点:

1、背诵16首古诗及32句名言警句,帮助学生整合归类。 2、重温读诗句、晓诗意、悟诗境的方法,理解古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3、理解名言的意思,能灵活运用。 整理方法: 1、名言警句归类整理。 学习类、树立志向、努力进取、认识事物、 怀念家乡、亲近大自然、、、、、、 2、古诗归类整理。 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爱国诗、题画诗、 政治诗、讽刺诗、、、、、、 3、结合注释,逐字逐句、一一对应,想象画面,串词成句理解诗意。 4、背诵积累,并能结合语境灵活运用。 (四)积累要求背诵的重点段落。 六(上) 《少年旅行队》《想象》《匆匆》 《松坊溪的冬天》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壶口瀑布》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六(下) 《延安,我把您追寻》《在山的那边》 《井冈翠竹》8到9自然段 《二泉映月》第5自然段 《我的故乡在北京》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美丽的晋祠》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雪》背诵喜欢的自然段然段 (五)阅读类语文知识 1、了解文章的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重点了解: (1)叙述的三种方式:顺叙、倒叙、插叙。 (2)描写包括: 直接、间接。人物描写包括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3)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等。 2、了解读书的方法与要求:朗读、默读、浏览 (1)朗读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 (2)默读做到“两到”:眼到、心到。 (3)浏览就是把文章快速地阅读,了解文章的大意。 3、了解整理信息的方法:读书笔记、表格整理、知识树等。 4、了解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从态度与能力两方面来关注。 6、作文知识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树(李玲)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树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树“走遍千山万水”。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它将带领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 下面,我将从这4个方面进行阐述。(1)教材编排的结构特点与知识的整合(2)研读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重难点(3)构建知识树的设计思路和设想(4)教材的处理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材编排的结构特点与知识的整合 1、全册教材的编排是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第一组专题“走遍千山万水”它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 本单元“走遍千山万水”它由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一三大部分组成。导语点明了本组的专题,提出了学习要求。课例由3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前3课是是精读课文,第4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语文园地由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五个栏目组成。 2、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的教学要求,这三大部分在教材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在第一单元教材一开始,书上第一页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真是江山如画!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这诗一般的语言就是本单元的导语。它提示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点明专题,布置了学习任务,引导单元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在3篇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也就是书上12页安排有这样一段“连接语”,(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地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的整体感更强。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单元整合不仅体现在课文内容上,还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活动上。为了便于复习检测,在4篇课文后安排“词语盘点”,“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由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优质教案

识字 2 树之歌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能听写课后8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猜谜语: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 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猜一植物)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 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2)填空:本课讲了种树,分别是 。 三、认读生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1.请学生找到木字家族的字。想一想这些树都有什么特点?教师随机讲解。 (1)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2)(课件出示3:杨树图片)杨:杨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杨树高)。 (3)(课件出示4:榕树图片)榕:榕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榕树壮)(4)(课件出示5:梧桐树图片)梧桐:“梧桐”树叶像什么?(手掌)谁能用“梧桐”说句话? (5)(课件出示6:枫树图片)枫:枫树到了秋天是什么颜色?(红色)(6)(课件出示7:松柏树图片)松柏:松柏有什么高洁的品质?(松柏不畏严寒,一年四季常青) (7)(课件出示8:木棉树图片)木棉:木棉的喜好是什么?(喜暖在南方)(8)(课件出示9:桦树图片)桦:注意这个字读四声“huà”一边生长在哪里?(耐寒长在北疆) (9)(课件出示10、11:银杏、水杉图片)银杏、水杉:这两种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被称为活化石,存在已很久远。) (10)(课件出示12:金桂树图片)金桂:金桂树的特点是?(开花满园香) 2﹒我们学的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左面的偏旁表示的是字的意思,右边的青字表示字音,这些字左面的偏旁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3﹒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掌握偏旁。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13)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树说课文字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义务教育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三方面以知识树的形式对本册教材进行具体研说。 一:说教材包括:编排体例及目的、内容结构及分析、知识与技能立体整合 1、编排体例及目的 本册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从本册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课文分为精读、略读、课外阅读,形成了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课外阅读促进能力提升。本册教材安排了两次资料袋、3次阅读链接和3次小练笔,还有4次口语交际和8次习作,语文园地中有“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还有个别融入“书写提示”、“识字加油站”,在教材的后面还安排了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这样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内容结构及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8个单元,其中6个单元是以双线组织的单元,其

人文主题分别是“学校生活”“金秋时节”“童话世界”“祖国河山”“我与自然”“美好品质”。另外两个单元比较特殊:第四单元“预测”是阅读策略单元,分别安排了一篇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和两篇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来引导学生学习预测策略。在精读课文中,旁批和和课后题相结合,展现了预测的基本方法,在整个单元中还穿插安排了一系列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尝试运用阅读策略。第五单元“观察”是一个习作单元,是围绕习作能力的培养编排的,培养学生体会留心观察和细致观察的好处。本单元与其他单元不同先安排两篇精读课文,学习表达方法;。然后是“交流平台”梳理总结;和“初试身手”,初步尝试表达;之后是习作例文,进一步感受,积累经验;最后是单元习作,呈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通过这几个板块,形成了习作单元的完整结构。 本册第一次安排了一篇文言文《司马光》以学生熟悉的故事内容,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另外培养学生迁移运用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口语交际”包含各种类型的交际话题,既有侧重独白类话题,也有侧重对话类话题,从不同角度推动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发展。每个单元中的习作,根据每个单元内容迁移运用,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呈现学习成果,例如第五单元“观察”为主线,通过一系列课文学习、习作例文,引导学生体会“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好处,寻找眼中的“缤纷世界”。全册除了第五单元没有安排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七个语文园地,围绕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拓展运用。本册书

树之歌说课稿

树之歌说课稿 《树之歌》这首儿歌,写了11种树木,分别是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柏树、木棉树、桦树、银杏树、水杉、金桂,并从不同角度写出了这些树木的特点。这些树木有的是学生熟悉的,有的是学生没见过或者见过不知道树名的。如此,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桐和松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相关树木的外形和特点。 4、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木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树木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图片,丰富学生对树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

2、指名读句子,同桌合作读句子并互相纠正。 3、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读一读,圈一圈。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正音指导,随文识字学词,朗读练习等,让学生在初读环节真正做到读好书,识好字,夯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 3、再读课文,了解树木特点: 1、这首歌介绍了哪些树木呢?用笔把它们的名字圈一圈,再借助拼音读一读(生圈画树名,并读树名) 2、识记形声字 梧、桐、松、柏、杉、桦、枫、桂 3、猜一猜下面几个词语的读音 橡树、樟树、石榴树、梅树 4、齐读: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通过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培养识字能力并学会运用。】 5、观察图片,说说榕树和杨树有什么特点。 自由读句子,男生读句子,女生读句子,齐读句子。 6、读一、二两句话,用波浪线划出它们的特点。 理解比喻句并读好句子,识记并理解装字。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出示图片、观察交流、练习表达、拓展提升、趣味诵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树木的不同特点,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语文《树之歌》说课稿

《树之歌》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分析 《树之歌》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二年上册识字单元第二篇课文。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2.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汉字,多数孩子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字形,针对个别教难的生字,还会利用查字典的方法组词,同时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他们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大多数同学都能读懂儿歌,并能根据儿歌内容回答简单的问题。 3.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理念确定三维目标,说出理论依据) 知识目标 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情感目标 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4.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二、教学、学法 说教法 1、激趣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让学生观察校园周围的树木,了解这些树的名称及特点。课上,老师拿出杨树叶、柳树叶、榆树叶让学生猜猜。并说一说理由。 2、多种识字法 针对二年级学生识字量大的特点(本课要认15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显得尤其重要。于是,识我设计了采用多种形式识字。如:先检查预习的识字情况,同桌互读,然后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出示生字正音,小老师提示读音,接着学生开火车读,个别读、领读等方法,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让学生举一反三,利用形声字的特点,集中记忆8个木字旁的生字,并且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猜一猜“橡树”“楠树”“榆树”等生字的读音。 3、情境创设法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因此,范读中,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课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次走进文本的时候,利用课件出示相应树木的插图,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不同树木的特点,达到图文结合,直观形象的效果。对于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借助电教媒体,感受课文意境,其实打开的是学生心灵的小窗,睁大的是学生智慧的眼睛。 说学法

四年级语文知识树2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教材 今天我解读的教材版本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和说建议三个部分来进行研说。(知识树:) 说课标将从阶段目标,本册内容标准俩方面;说教材从内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编写特点;而说建议将要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说课标 一、课程总目标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总体目标定位; 第一学段是一二年级,第二学段是三四年级,第三学段是五六年级。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对各个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说的是四年级上册,可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来我就新课标对第二阶段目标的要求具体谈一谈。 二、阶段目标 第二学段学段目标可从识字写字方面、阅读方面、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五方面出发。课件出示知识树:年段目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学习汉字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习惯。累计认识汉字2500个,会写200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在阅读方面,朗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学会默读,以此提出疑问。与此同时学会略读,粗知大意。在理解课文上,能理解词句并把握内容、体会感情,复述大意感受作品并体会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在平时也要注意诵读与积累,使其能积累词句、段落及其它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并能背诵50篇。除此之外,应注意课外阅读,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在习作方面,要不拘形式,注意表现内容。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留心观察,乐于表达,增强自信心。愿意读给别人听,分享习作的快乐。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的病句,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在口语交际方面,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把握内容,简要转述。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用语言打动他人。 在综合性学习方面,能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并观察自然、社会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组织趣味活动,学会合作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简单题问, 第二说教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从全册看,教材编排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知识树:单元结构),而且单元内部,自成系统。专题分别安排了“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等8个主题单元,每个单元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 从各主题单元的构成看,能围绕一个主题,从多方面选材,充实和丰富主题。(知识树:第一单元),按照导语、课例、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四个部分组成,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课例由精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两部分,并在精读课文后有课后思考题,而略读课文有用连接语提示学习要求。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识字2 树之歌 优质教案

识字2 树之歌 文本分析: 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常识性较强,却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平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对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桦、木棉、梧桐、榕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提前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树木,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以便课上交流。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有一定的基础。尤其是本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掌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 朗诵、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带有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树说课稿说课讲解

“三说”演讲稿 ----黄花山中心校王瑶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叫王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我将从课标、教材、建议三方面说起。说课标:说课程总目标及学段内容标准;说教材: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及知识内容解析与整合;说建议: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说课标 (一)课程总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知识与能力: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并用正确书写,写作内容要具体,具有真情实感,能够用文明用语得体的交流,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在学语文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能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课文,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落实整体性目标,本册教材还对课文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合作精神,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处于第三学段,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学生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词背诵、综合复习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这样不仅落实了整体性目标,还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二)内容标准 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六年下册语文应达到的内容标准是: 1、识字写字方面 本套教材到五年级下册为止,学生累记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个学段识字量,故从六年级上册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而且本册教材要求会写的生字减少到80个,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文教学完成,教学中教师可就难写字,易混字作重点指导,学生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2、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方法,作为小学阶段最后一册,还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 3、口语交际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习作 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具体、生动。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读书笔记。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