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课程标准
《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标准《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标准和应用。
主要包括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网络架构、通信协议以及应用案例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和标准;3. 理解物联网通信技术的网络架构和通信协议;4. 能够应用物联网通信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物联网通信技术概述1.1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定义及特点1.2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3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1.4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第二章物联网通信技术基础2.1 无线通信技术基础2.1.1 传输媒介2.1.2 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2.1.3 多址技术2.2 网络通信技术基础2.2.1 网络协议2.2.2 网络拓扑结构2.2.3 路由与转发2.3 传感器技术2.3.1 传感器原理2.3.2 传感器应用第三章物联网通信技术标准3.1 物联网通信技术标准的作用和意义3.2 国际物联网通信技术标准3.3 国内物联网通信技术标准3.4 物联网通信技术标准的发展趋势第四章物联网通信技术网络架构4.1 物联网通信技术网络架构的模型4.2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4.3 物联网通信技术网络架构的安全与隐私保护第五章物联网通信技术通信协议5.1 物联网通信协议的分类与应用5.2 物联网通信协议的关键技术5.3 物联网通信协议的标准与发展第六章物联网通信技术应用案例6.1 智能家居6.2 智慧城市6.3 工业物联网6.4 农业物联网6.5 医疗物联网四、附件本课程涉及附件包括物联网通信技术相关标准文档、案例分析以及实验材料等。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物联网: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各种物理设备,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网络系统。
2. 通信技术:指用于信息传输的技术手段,包括无线通信技术和有线通信技术等。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标准《物联网技术基础》主要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以及其中的关键技术。
课程围绕物联网中“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所涉及的三大类技术架构组成的物联网技术知识体系来安排,采用项目制,利用物联网在具体行业中的应用一一智能物流、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慧校园,主要介绍了RFID技术、传感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等。
将理论与具体实例相结合,由浅入深,从物联网技术的原理和基础知识到相关技术领域,均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物联网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设计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为目标,以构建物联网的实际工作过程为载体,以应用需求为出发点,引入前沿技术和研究成果,佐以行业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物联网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应用。
针对不同的行.业应用,以分析行业的应用背景为导入点,按照物联网三层架构分别描述了该领域应用所涉及的感知、传输和应用技术,最终导出该行业的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
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既能体现前沿技术研究成果,也能与产业界紧密结合。
二、课程设计思路(1)总体描述课程具体的设计,是依据物联网的三层架构,引出行业职业需要的核心技术,再推导出适用于教学的物联网应用案例。
整个教学,就围绕这些应用案例来展开。
(2)课程体系结构由于本课程在第一学年下学期开设,之前学生没有物联网相关专业基础,考虑到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来组织课程。
以五个项目为载体,贯穿课程的全部内容。
首先,每个项目分成子项目。
然后,每个子项目拆分成多个独立的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形成了一个学习情境。
三、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向,并通过其典型应用领域案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联网及其应用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并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物联网理论与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物联网相关应用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1.了解物联网的发展与现状。
《物联网工程技术综合实战》课程标准

《物联网工程技术综合实战》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物联网工程技术综合实战》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开设在第五学期,是一门学科综合性质课程,旨在让学生利用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完成一个综合型的智能机房项目,通过项目过程,令学生掌握物联网项目在开发中的每个环节。
同时通过小组协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
实训过程完全模拟企业项目组工作模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2.目的和任务学生能够具备根据项目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及详细设计文档,完成代码书写,并参与项目实施。
熟悉项目开发的主要流程,可以根据用户及项目经理要求完成设计、编码、测试等工作。
资料收集整理、制订和实施工作计划、理解程序代码和编写程序代码、基本类库理解、检查和判断、理论知识运用等方法能力;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语言表达、责任心与职业道德、安全与自我保护的社会能力。
本课程主要培养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掌握温、湿度传感器的使用与程序控制、服务器程序、开发新技术、熟悉VisualStudio2012开发工具的使用;能够搭建三层框架,能够配置IIS并在该工具下进行站点发布;能够独立进行数据库设计与实现;可以根据提出的任务要求,完成项目代码。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四、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温、湿度传感器的编程控制、软件设计的各个环节、三层框架(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表示层)、数据库设计、ASPX页与CSS结合应用、IIS站点部署、Cs代码编写。
教学难点:温、湿度传感器的编程控制、三层框架、数据库设计、Cs代码编写。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五、相关课程的衔接其前导课程有《电子技术》、《传感技术与应用》、《FPGA设计与应用》、《电子设计与制图》、《传感技术与应用》、《单片机技术应用》、《嵌入式技术与应用》、《C 语言程序设计》、《.Net初级应用》、《.NET高级应用》、《SQLServer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等。
《物联网工程基础施工》课程标准

《物联网工程基础施工》课程标准《物联网工程基础施工》是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在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中起着核心地位的作用,实践性强。
学习本门课程需要有一定的《物联网概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等课程的相关知识,平行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短距离无线通信》《Java程序设计基础》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物联网工程从分析、选用设备、工程施工等关键技术。
本课程主要通过任务分析让学生了解项目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具有分析项目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任务实施让学生了解项目实施的过程,通过工程配套开发使学生能够具体的开发一个简单的系统工程,并通过部署的硬件实现软硬件的结合,从而完成项目。
三、设计思路早在2010年“两会”期间,物联网就已经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确立为国家五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
本课程作为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教学的主导思路是理论够用、实践为主,每个项目尽量还原了项目开发的过程,使学生有进入项目开发过程的感觉。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先帮助学生分析工程项目实施的目的及完成后将要实现的功能,然后详尽讲述项目中所用到的关键技术。
最后根据工程实施的步骤完成硬件的联通和软件开发,综合调试实现相应的功能。
四、课程培养目标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一)知识目标和专业能力1.掌握物联网工程的特点,能够对工程项目进行需求分析,熟悉物联网工程施工中应用到的主要技术,熟悉物联网工程相关设备功能,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2.能够对智能感应门改造项目工程进行分析,实施,及软件开发;3.能够对社区自动照明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实施,及软件开发;4.能够对小区红外感应楼道灯光系统项目工程进行分析,实施,及软件开发;5.能够对车辆自动停泊计费系统项目工程进行分析,实施,及软件开发;6.能够对家居安防系统项目工程进行分析,实施,及软件开发;7.能够对小区智能化改造项目工程进行分析,实施,及软件开发。
《物联网工程实践》课程标准(理论+技能考)

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性质1.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物联网建设等相关岗位所需的物联网工程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建设物联网工程从设计、规划、开发、测试、施工、使用、维护的全过程流程,熟悉常用物联网工程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并能熟练地完成物联网工程实施,并通过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心等基本工作素养,为学生以后从事物联网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本课程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前导课程是《Android操作系统及应用开发》,《Zigbee技术应用》,《RFID技术》,后续课程是《毕业论文》和《顶岗实习》。
1.2课程设计思路1.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理实一体化系统化课程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校企合作的优势,对物联网实施工程师的职业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析。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课程标准,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
校企双方共同确定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工作情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课程需要配备的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训条件。
2.培养职业能力为主,培养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辅在课程设计中除了培养职业能力之外,还包含了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
社会能力是指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能力。
主要包括规范安全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
具备社会能力,能够保证学生较快融入社会团体,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
方法能力主要包括较强的资源检索能力、较强的自学学习能力、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新技术跟踪能力。
具备方法能力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掌握新技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课程目标2.1 知识目标1.掌握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识图的方法;2. 熟悉常用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图例;3. 掌握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所使用的软件;4. 掌握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的步骤。
《物联网技术》课程标准(1+x 传感网应用开发考证版)

《物联网技术》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课程代码:适用对像:3年制高职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建议学时:90学时学分:4学分修订时间:2020年1月二、课程性质《物联网技术》是三年制高职高专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该课程支撑了“1+X”传感网应用开发(中级)的主要考核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数据采集、STM32 微控制器基本外设应用开发、RS-485 总线通信应用、CAN 总线通信应用、基于BasicRF 的无线通信应用、Wi-Fi数据通信、NB-IoT 联网通信、LoRa 通信应用开发等知识,同时,通过编程与实操来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的能力培养。
由于《物联网技术》这门课程中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应该在程序设计、硬件动手能力等方面有一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主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能根据各种传感器的基本参数、特性和应用场景,运用信号处理的知识选择处理方法,根据需求科学地处理信号;2.能根据ModBus 协议,运用RS485 总线原理、串口通信技术,独立进行基于ModBus 串行通信协议的编程组网;3.能根据CAN 总线协议,运用CAN 总线通信技术,独立搭建CAN总线并编程实现组网通信;4.能根据ZigBee 开发指南,熟练搭建开发环境并使用仿真器进行调试下载,并独立编码实现点对点通信并进行系统调试;5.能根据Wi-Fi AT 指令手册,完成热点功能验证、进行无线数据传输等操作;6.运用口通信技术,熟练使用云NB-IoT 工程,独立编程实现数据传输;7.能根据MCU 编程手册和LoRa 数现通信距离和传输速率的调整。
四、课程内容和学时课程内容(总计划90学时)模块一数据采集模块二STM32 微控制器基本外设应用开发模块三RS-485 总线通信应用模块四CAN 总线通信应用模块五基于BasicRF 的无线通信应用模块六Wi-Fi数据通信模块七NB-IoT 联网通信模块八LoRa 通信应用开发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板书或PPT进行对重要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能够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物联网工程》课程标准

一、《物联网工程》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物联网工程课程类型:B类课程属类:职业能力课程课程学分:4学分计划课时:72学时教学组织:教学做一体化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先修课程::《Zigbee及应用技术》、《物联网综合布线》后继课程:无职业资格:物联网工程员课程部门:信息工程系制订:《物联网工程》课程开发团队批准人:姜义林团队负责人:罗汉江(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物联网建设等相关岗位所需的物联网工程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建设物联网工程从设计、规划、开发、测试、施工、使用、维护的全过程流程,熟悉常用物联网工程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并能熟练地完物联网工程实施,并通过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心等基本工作素养,为学生以后从事物联网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习领域“物联网工程”课程设计学习领域11学习难度范围3 物联网工程时间安排理论实践一体化:72学时职业行动领域描述物联网工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性强的专业课。
物联网应用技术最终以物联网工程的形式体现出来,而由于物联网的具体应用涉及面广,跨越多学科、多个知识层面和知识点。
本课程目的在于找出物联网工程的共性的内容,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把握物联网工程从设计、规划、开发、测试、施工、使用、维护的全过程流程,为将来工作具体的物联网工程实施打下很好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操作技能。
各学习场所的学习目标(学校的)理论学习了解物联网工程的规划与设计,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与集成过程,能够对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设计实现简单设计,并能开发出简单的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示例。
(企业的)实践教学学生在物联网工程开发企业能够进行简单用户需求分析,进行简单设计与开发,能够进行物联网工程实施施工及其管理,能够对物联网使用与维护并能实现简单二次开发。
物联网工程 教学方案

物联网工程教学方案一、课程概述物联网工程是一门涵盖计算机网络、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和智能控制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掌握物联网系统设计、搭建和应用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应对现代物联网系统开发中的挑战,为未来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做好准备。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物联网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2. 掌握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和搭建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物联网系统的开发和实验;3. 掌握物联网系统中的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和网络通信等关键技术;4. 了解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具备相应的解决方法;5. 能够运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联网概念及体系结构、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网络、物联网通信协议、数据处理与存储、安全与隐私保护等。
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课程设计等。
理论讲解主要通过教师授课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原理。
案例分析主要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实验操作主要通过实际硬件搭建和软件开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联网技术,掌握物联网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课程设计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实验和课程设计本课程将安排多个实验和课程设计项目,主要包括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实验、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实验、无线传感网络搭建与通信实验、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开发项目等。
通过这些实验和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实践,掌握物联网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学时:48学分:3 课程负责人:谢品章 1.课程定位
《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RFID 传2.学生在教学中,3.3.1●●● ●能根据设计方案和验收标准对工程进行测试和验收; ●能够进行成本估算和效益分析。
3.1.2职业能力
将职业能力的强化训练贯穿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包括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策略能力,制定工作计划能力,确定工作方法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
3.1.3发展能力
将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包括沟通表达、团队协作、敬岗爱业的职业道德、安全操作规程、社会环保意识、信息保密意识等能力。
3.2知识目标
●能够进行物联网项目的需求分析;
●能够撰写物联网项目的设计说明书;
●能够进行传感设备、RFID设备、网络、嵌入式系统的选型;
●能够组建和维护无线传感网;
●具备系统集成的能力;
5.1教学模式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选用不同特点的教学方法,应着重实践和实地考核,着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操作与练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应用。
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保证学生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计划、策略、自学等方法能力和团队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5.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以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应有助于学习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己的操作动手能力。
建议采用教学方法如下表2:
表2教学方法描述
年下企业锻炼时间不少于40天,专业教师要进一步强化与企业和实践课题的联系。
6.2学习与实训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是完成课程学习情境教学的重要场所,应充分利用现有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和网络教学环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要建设专业物联网实训室,并在校外相关物联网企业建立一批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力争所学内容不与社会脱节,能正确适应市场需要。
6.3教材及相关资源
由于物联网相关教材较少,尤其是有代表性的,因此,建议选用教指委指定的教材。
由以后的教材由我们教研室编写,同时配有相应的教学课件和资源。
7.考核与评价
7.1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的考核评价采用“过程+结果”的方式进行,即学生综合成绩的评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考核评价,即为过程考核,在平时以适当方式(各门课程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成绩;二是通过对学生提交的工作成果、理论作业、调查报告以及期末试卷测试成绩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考核评价。
7.2考核评价内容
考核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具体技能方法的掌握程度,相关法律法规的认
,
7.3
(1
到60%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