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边塞诗派
盛唐边塞诗

的艰辛,又为边疆战事的节节胜利欢欣鼓舞。但边 防失策,边将无能,使战祸连年不息的现实,又使 他慨叹万分。因此,他的边塞诗或遣责穷兵黩武, 申述向往和平的愿望,或描绘边塞风光、风俗,既 有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也有对立功边塞理想的 追求。内容所及颇为广泛,边塞诗的代表作有《燕 歌行》。
4、高適边塞诗歌的艺术点
4、高適常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语言刚健质朴、精炼准确;岑 参则好比喻和夸张,语言新奇自如。 5、高诗浑朴质实,多采用写实手法;岑诗瑰奇峭拔,有浪漫主 义色彩。
四、边塞诗派的其他诗人
一)王昌龄 二)李 颀
三)王之涣
四)王 翰
五)崔
颢
一)、王昌龄(698-757) 京北长安人,祖籍太原,盛唐浪漫主义重要 作家,也是边塞诗派重要作家,主要擅长七绝, 现存诗 177 首,其中七绝有 75 首,五言绝句有 14首,占总数一半。在诗歌内容方面写边塞诗, 闺怨诗,宫怨诗和赠别诗四个方面。有人认为 他诗超过高、参,在七绝方面这一点也不过分, 被标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唐代七绝 数王昌龄写得最好。
王昌龄的边塞诗我们可以把他分为几类: 1)那些为清除边患而英勇善战,立功报国的将士们热 情讴歌: 《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反映边事所带来的弊端,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昏 庸:《塞下曲》:纷纷几万人,去者无生还。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3)对戍边寒卒同情寄予深切: 《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万里绝烽烟。”
一朝得成功。” 战骨成埃尘。”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对士兵寄予深切同情:“边兵如刍狗,
不光如此,他还反映农民疾苦:“去岁虽薄熟,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解读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解读一、边塞诗概况(一)、概念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斗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旺盛,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斗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丽的边塞诗派。
(二)、标记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2004年江苏卷)、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2005年重庆卷)等。
(三)、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闻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二、边塞诗内容1、边塞风光——秀丽壮阔2、统治者------穷兵黩武3、家乡------思乡念亲4、将士------ 艰苦生活、报国豪情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三、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四、边塞诗语言特点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五、边塞诗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方、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六、边塞诗常见意象1、与斗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斗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斗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秀丽、奇寒、宽阔、壮阔、广袤4、与斗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5、与斗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七、边塞诗的主旨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

王维山水田园诗代表中国山水田 园诗的最高成就。闻一多先生说: ‚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 的传统,后代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半 以此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 然‛。
1、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意境创造。
山水诗在谢灵运的笔下,往往追求 形似,写景繁富,而情与景两者则是 割裂的。陶渊明的田园诗则以写意为 主,并不着力于景物的刻画。 王维吸收了两家之长,把写景与 抒情密切结合,熔抒情与写景于一炉, 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从而创造了一 种玲珑剔透、不可凑泊的意境。
王维不是象谢灵运那样把山水景 物作为自己瞩耳流目的感官享受,而 是把山水景物作为精神的慰藉和心灵 的知音,当他写景时,景物就不是独 立于诗人主体之外的纯粹的客观对象, 而是寄寓了作者的情怀、思想、胸襟 与意趣,从而达到了情与景的完美融 合。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杂诗》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诗歌的风格特征
意境平淡清远。写平静明丽的自然景物,总
是带着一种闲适清爽的心情。没有一般隐士 诗的远离人间的寂寞感,而是在宁静的环境 中表现生活的美好感受。因此,他的诗于宁 静的美中有生活的热烈和喧闹的气息。正因 为这种感情基调,其诗有一种外恬淡而内明 丽的风格。有的在宁静秀美中带壮逸之气。
盛唐边塞诗派的名词解释_代表人物_影响评价_代表作

盛唐边塞诗派的名词解释_代表人物_影响评价_代表作盛唐边塞诗派的名词解释盛唐边塞诗派是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情感,大多具有爱国情感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
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尤以高适、岑参为首。
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高岑对比高适、岑参同样以边塞诗擅名,同长于七言歌行,诗风同样豪迈。
在反应现实的深度方面,高适诗超过岑参;在题材丰富和新颖方面,岑参超过高适。
高适诗将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苦难与崇高相对照,表现出慷慨悲壮的美;岑参诗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景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奇伟壮丽之美。
而这两种风格也正是盛唐边塞诗的两种核心体系。
盛唐边塞诗派的影响和评价盛唐边塞诗派的作品,其美学风格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
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
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
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
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燕歌行》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盛唐边塞诗派

两句由边地萧条与敌人凶残构成塞外沙场严酷的景象,可见战争的破坏性与残酷性。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两句写唐朝军队,分写士兵和将帅:“半死生”,写唐军战士英勇无畏,是写苦战、伤亡惨重和战争失利;“犹歌舞”,是写将军在大敌当前之时,犹诗酒弦歌、沉溺美色、贪图享乐的情景;一正一反,构成鲜明对比;一个“半”字、一个“犹”字,饱含诗人的无限深情和极度悲愤。
天宝十三载(754)九月,封常清奉命西征播仙(新疆境内),岑参在轮台写此诗为封送行。走马川,即新疆境内车尔成河。行,诗体名。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三句写雪海大漠。明写雪海,暗示苦寒;明写沙尘,暗点大风,形象地描画出这次西征所遇风沙苦寒的恶劣气候和所处空阔荒远的战地环境,为全诗渲染气氛。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三句写汉将出师:金山以西,狼烟四起,烟尘纷飞,军情紧急。“马正肥”,使人感到对手的骠悍;“烟尘飞”,使人想到战事迫在眉睫。诗人以此写出师,既表明安边战争的正义性质,又渲染西征大军的威武精神。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四句由思情又转到沙场,在描绘出沙场战败的悲壮凄凉的景象中,深刻揭示出守边战士的怨情和悲苦。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两句议阵亡将士的高尚情操:他们浴血奋战,白刃相拼,为国死节,不顾功名。
1、写景奇壮。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前两句写实: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归来,明月清辉,一派和平宁静景象。后两句写风传《梅花落》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流露出思乡情调;“梅花落”三字拆用,又构成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片片梅花。全诗开朗壮阔,豪情四溢。
边塞诗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
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
队七万多人。
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
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
②希望终老田园。颈联写十里池塘,群鸭戏水的欢畅热 闹的景象以及川原桑柘在晚烟中平展的美景,表现了作 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田园生活的留恋。
③矛盾、无奈之情。尾联写虽志在终老田园,但春官识 名,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心理。
(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边塞诗鉴赏
走近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 活的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李益等),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其描写边塞生活的作品形成了一个流派, 即所谓的“边塞诗派”。广义地说,与边塞 戍边生活有关的诗歌就可以视作边塞诗。
1、初唐诗: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2、盛唐诗:
9、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 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老将形象。 • 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
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 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代边将有怀 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楼兰与强大的西汉以及匈奴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为求 生存,楼兰经常首鼠两端,朝秦暮楚。
高中语文盛唐边塞诗ppt 苏教版精品课件

被围
•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 1.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统
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
(扣住“久”“断肠”“空”,体 会征人内心之苦)
诗人写征人思妇之苦与对汉将的谴责有何联系? 这一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 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 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 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 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 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 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 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 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 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 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 缺少的一段。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 1.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你 概括。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②“凭陵”
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③“风雨”天气之恶 劣。总结: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 •劣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 运种用对鲜比明的的手对法比的,作将用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 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 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
①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即把握时 代特征。 ②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③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盛唐边塞诗派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乃曰‘寒雨连江夜入 吴……’。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 曰:‘开箧泪沾衣,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 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 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昌龄则又引手 画壁曰二绝句。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 ‘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词耳,岂 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 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 敢与子争论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 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 则曰‘黄沙直上白云间……’。之涣即揶揄二子曰: ‘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旗亭画壁故事
唐人薛用弱《集异记》卷二载:“开元 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 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 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 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 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 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 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 词之多者,则为优矣。
其诗题材广泛,思想内容较深广,擅写边塞 军旅生活,有边塞诗40多首,代表其诗歌创作之 最高成就。高适有两次出塞的经历,其边塞诗以 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战争的冷静观察为基础,诗 中洋溢着高昂的爱国热情,充满慷慨奋发的时代 精神,抒发了他建功立业的志向,同时也对战争 中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入地揭露和理性的思考, 反映社会现实较为深刻,代表作有《燕歌行》、 《塞下曲》、《信安王幕府诗》、《塞上》等。
岑参的边塞诗取景生动,想象奇特,色彩丰 富,画面瑰丽,意境高远,情景交融,形成奇壮 瑰丽的艺术风貌。奇丽是岑参诗歌的主要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盛唐边塞诗派唐代边塞诗概况《全唐诗》有边塞诗2000余首时间跨度长作家众多初唐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陇头水》陈子昂《送魏大从军》盛唐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王翰李颀崔颢中唐卢纶钱起李益李贺刘长卿白居易······盛唐边塞诗派组成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王翰李颀原因北方人多有从军游幕经历时代精神的鼓舞热衷于人世间的功名富贵动辄以公侯卿相自许盛唐边塞诗内容一描写战争场面宣扬大唐赫赫军威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吐谷浑原为人名是4世纪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涉归之庶长子后转为姓氏和族名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高适《塞下曲》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王昌龄《少年行二首》其一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高适《蓟门行》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青海湖雪山指甘肃省的祁连山脉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汉代楼兰国王与匈奴勾结屡次拦截杀害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臣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智取楼兰国王之首级胜利归来《雁门太守行》中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雁门郡名现在山西大同东北一带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玉龙宝剑名二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独特奇异的风土人情
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高适《营州歌》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胡天八月即飞雪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火山五月火云厚《火山云歌送别》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岑参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正见夕阳海边落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雄奇苍茫生机勃勃充满浪漫主义情调奇崛的语言夸张的手法丰富的想像新奇赞叹的情绪乐观高亢豪迈昂扬的感情基调
雄浑壮美的意境中唐边塞风光李端《关山月》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回轮照海边分彩上楼长水冻频移幕兵疲数望乡只应成影外万里共胡霜写实倾向明显浓厚的感伤色彩苍凉凄清黯淡萧瑟三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思乡的忧愁《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a name=baidusnap0></a>黄昏</B>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nuò无奈无限情不自禁《长生殿》那君王一见了欢无那中唐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盛唐壮阔的画面激越悲凉的情感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中唐凄凉的景物凄清的情感哀感悱恻的艺术效果塞上曲
耿湋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身微久属千夫长家远多亲五郡兵懒说疆域曾大获且悲年鬓老长征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深沉压抑凄惨绝望四民族和睦边庭绝刁斗战地成渔樵榆关夜不扃塞口长萧萧高适《睢阳酬别畅大判官》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高适《九曲词三首》其三陈子昂《感遇》其二十九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拳跼兢万仞崩危走九冥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代表诗人1高适高适性格狂放不羁志大才雄他的诗歌具有沉雄深厚的特色历史背景开元26
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旧唐书·张守珪传》开元26年守珪裨将赵堪白真陀罗等假以守珪之命逼平庐军节度使乌知义令率骑邀叛奚余烬于潢水之北····及逢贼初胜后败守珪隐其败状而妄奏克获之功事颇泄塞下曲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以古体见长尤擅七言歌行与五古吸收汉魏古诗简老遒壮的特色气势浑雄而飞越自如在驰骋纵横中以筋骨取胜气骨遒上磊落奇俊多叙述议论直抒胸臆激昂斩截代表诗人2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语奇体峻意亦造奇以真实而新奇的物象入诗描写细致淋漓神奇瑰丽擅长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形式接近乐府但自立新题用韵节奏上不拘一格韵位繁密频频换韵《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代表诗人3王昌龄字少伯曾任江宁丞龙标尉七绝绪密而思清深婉而隽永七绝圣手王世贞称盛唐七绝唯李白与王昌龄为神品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少伯深厚有余优柔不迫怨而不怒丽而不淫余尝谓古诗乐府后惟太白诸绝近之《国风》《离骚》后惟少伯诸绝近之《诗薮》《出塞二首》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写景壮阔深沉的历史感对一代一代重演的民族战争的历史悲剧进行深入的思考意脉细密曲折风格雄浑激越哈萨克族五岁行骑马礼尚武精神与北方血统边塞战争不断有基本上一韵到底的《白雪歌》也有两句换韵《轮台歌》或三句换韵的《走马
川》有气势誓死报国的决心压抑隐喻战争失利《雁门太守行》原为乐府诗题燕脂形容战场上战士的鲜血晚霞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一样凝成夜色中浓艳得近似紫色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九岁常居洛以一首《雁门太守行》谒见韩愈得到赏识和举荐有微讽也有赞叹有忧郁感伤但更多的是雄迈高亢尤其突出广大士兵保卫边疆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爱好和平不是穷兵黩武高适性格狂放不羁志大才雄使他的诗歌具有沉雄深厚的特色北方人游幕经历李颀未曾游边地王翰经历不详王昌龄年轻时中进士前曾游历边塞到过泾州萧关宁夏固原临洮一带崔颢一窥塞垣说尽戎旅风骨凛然王之涣遭诬构拂衣去官遍游大河南北艺术概括力强不着眼于具体的战事而是把边塞战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在各个视角上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深刻的内涵饱满的热情突破边塞诗就乐府旧题加以敷衍的固有程式高适《燕歌行》诗家夫子性格豪迈长于七言思致缜密宜于短章构思精巧新奇手法婉曲多变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积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诗镜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