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高考语文复习唐诗常用常识素材《边塞诗派》

高考语文复习唐诗常用常识素材
边塞诗派
边患,一直是困扰甚至危及历代朝廷的重大问题。
从商、周时期北方的玁狁(即后代的匈奴),到后代的匈奴、吐蕃、突厥、西夏、辽、金等,与中原的战争不断,以边塞题材入诗的作品,自《诗经》以来就有很多。
《诗经》中的《采薇》、汉乐府中的《出塞》《入塞》《关山月》《饮马长城窟》等都是边塞题材的诗歌。
唐代自立国起,就一直受东突厥、吐谷浑、吐蕃、西夏等的不断侵扰。
初唐时期,经唐太宗君臣的征讨,才保持相对安定的局面。
但此后仍然战争不断。
一方面,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的困苦,一方面,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建功立业,直取功名富贵的机会。
初、盛唐时期的许多诗人,都亲身经历过边塞的军旅生活,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边塞诗派。
盛唐的边塞诗派名家辈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都是唐诗名家,这还不包括王维、李白、杜甫等也写过不少边塞题材诗歌的大诗人。
盛唐的边塞诗佳作迭现,《燕歌行》《塞下曲》(高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凉州词》(王之涣)、《从军行》《出塞》(王昌龄)等,都是唐诗中的名篇。
盛唐的边塞诗充满一种昂扬的情调,有一种希望杀敌报国、保土安民的豪情,也揭露了战争的残酷与社会的黑暗,许多诗歌对下层士兵和人民大众充满了同情,也有一些诗歌描写了边塞风光与风土人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1。
简述唐代的边塞诗派

唐代边塞诗派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描写边疆战争和边塞风光为主题。
这个流派的诗歌作品充满了豪迈、奔放、豁达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边疆士兵的艰辛。
唐代边塞诗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的乐府诗歌,乐府诗歌以描写民间生活和战争为主题,为后来的边塞诗奠定了基础。
在唐代,由于国家的强盛和对外扩张的野心,边疆战争频繁,边塞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等。
这些诗人在诗歌中描绘了边疆战争的激烈和士兵的英勇,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和家乡的深深思念。
他们的诗歌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高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豪迈、奔放、豁达的情感为主,表现了边疆士兵的英勇和豪情。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有力,富有节奏感,如《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士兵在战争中的艰辛和孤独,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自身的豪情和豁达。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作品以细腻、感性的描写为主,表现了边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悲惨命运。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风雪和寒冷,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士兵的同情。
李颀是唐代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的残酷为主,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有力,富有哲理,如《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争的荒凉和士兵的疲惫,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总的来说,唐代边塞诗派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这个流派的诗歌作品充满了豪迈、奔放、豁达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边疆士兵的艰辛。
2017年高考文学常识: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2017年高考文学常识: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导读:2017年高考文学常识: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是盛唐的诗歌流派之一。
唐时,各民族不断进行融合,但也时常发生一些民族冲突,边塞战争频繁。
这些历史现象对当时的生活影响较大,因此也成为许多诗人的歌咏题材。
这些诗作多写军旅征战生活、边塞风光景物、边上的风土民情,以及征人思妇的深切思念。
内容大同,诗风相近,所以被成为边塞诗派。
边塞诗人的作品气势奔放,慷慨激昂,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边塞诗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或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高考语文,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李颀的《古从军行》,是唐边塞诗中的杰作。
王之涣和崔颢等人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以高适、岑参最为知名,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边塞诗派的特点

边塞诗派的特点
1. 边塞诗派的一大特点就是充满了豪迈之气呀!你看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那是多么的有气势,让人读起来就觉得热血沸腾呢!
2. 还有啊,边塞诗派很喜欢描写边疆的风光呢,那景色可壮观啦!岑参写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哇,光是想象一下就感觉好震撼啊!
3. 边塞诗人们对战争的描写也很深刻呀,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像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多真实的写照啊!
4. 他们的情感表达非常直接呢,简直是直抒胸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这写得太绝了吧,那种洒脱劲儿一下子就出来了,你说是不是?
5. 边塞诗派常常会塑造一些英勇的形象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笔下的飞将军多威风,一下子就立住了!
6. 再看看那些对异域风情的描写,多有意思啊!“葡萄美酒夜光杯”,哇,这画面感,这不是让我们领略到了别样的风情吗?
7. 边塞诗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也让人感动呢。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思乡之情多么浓烈啊!
8. 边塞诗派的作品就是这么有特色,这么让人着迷呀!它们就像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难道你不想深入去了解吗?
观点结论:边塞诗派以其豪迈之气、独特的风光描写、深刻的战争感悟、直接的情感表达、英勇形象塑造、异域风情展现、浓厚思乡之情等特点,真的太有魅力了。
高考边塞诗歌知识点

高考边塞诗歌知识点诗歌一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边塞诗歌则以其独特的题材和情感而备受关注。
在高考中,边塞诗歌也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考点,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对于备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边塞诗歌的背景、题材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高考边塞诗歌的知识点。
一、背景知识边塞诗歌是指创作于唐代晚期至宋代初期(约9世纪至11世纪)的一类诗歌作品。
当时,中国的北方边塞地区频繁遭受外族的侵扰,战乱不断。
边塞诗歌因此诞生,成为士人倾诉忧愤、怀忧天下的重要途径。
二、题材特点边塞诗歌的题材十分独特,主要以边塞战争和边塞生活为中心。
例如,边塞战争的残酷和壮烈、边塞边军的生活和奋斗、祈求上天保佑的神圣情感等都是边塞诗歌常见的题材。
与此同时,一些边塞历史事件、英雄事迹、家乡风物等也常被诗人描写。
这些题材以其独特性为高考边塞诗歌的重要考点。
三、表现手法边塞诗歌的表现手法独具匠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抒发感情在边塞诗歌中,诗人常常通过抒发自己的忧愤和思乡之情来表达内心的痛苦。
例如,有些诗歌中写到“故乡何处是,忘尔爱尔忧”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
2. 描写景物边塞地区的风景十分特殊,常常出现沙漠、戈壁、辽阔的大漠等独特景观。
边塞诗歌通过描写这些景观来烘托氛围,如“胡地横尘起,沙中寄旅思”的诗句。
3. 借物寄怀在边塞诗歌中,诗人常常通过借物寄怀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
例如,用杨柳寄托思念之情、用孤雁寄托别离之苦等等。
4. 叙事手法边塞诗歌中许多作品采用了叙事的手法,通过讲述故事来表达诗人对边塞地区战争和生活的理解和关注。
例如,边塞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一首通过叙事手法展现边塞战争残酷的著名作品。
综上所述,边塞诗歌是高考重点考察的知识点之一。
了解边塞诗歌的背景、题材和表现手法,对于备考取得好成绩非常重要。
希望本文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盛唐诗之边塞诗派

第三段:被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本节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 将更深的谴责。这里并不是游离战 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 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
城南少妇,日夜悲愁; 蓟北征人,徒然回首。 相去万里,永无见期。
岑参的边塞诗
岑参(715~769),湖 北江陵人。一生两度出塞, 先赴安西,后赴北庭,向 往从军立功。天宝三载 (744)进士。曾两度赴 西北边塞。55岁官至嘉州 (四川乐山)刺史,任满 罢官,心情郁闷,卒于成 都旅舍。有《岑嘉州诗 集》,今存诗403首。
终日不得意,出门何所之。 从人觅颜色,自叹是男儿。
饮马长城窟行 陈琳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 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 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 多寡妇。作书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时时念 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 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不独见长 城下,死人骸骨相撑住。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间。明知 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 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 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 长”而辞官。次年入陇右、河西节 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
➢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 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 地石乱走。 平沙莽莽,狂风夜吼, 碎石乱飞,这是出兵的环境。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边防战士斗志昂扬, 和环境形成反衬。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又称为“高岑诗派”。
【介绍边塞诗的主要特点】1.边塞诗派举例: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归纳特征(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家乡---思乡念亲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2)风格——雄壮豪迈。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3、赏析方法(1).词句分析法(2).形象分析法4、常见意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5、主旨:①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②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③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④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⑤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⑥注意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高考语文复习之“边塞诗”解读

⾼考语⽂复习之“边塞诗”解读⾼考语⽂复习之“边塞诗”解读⼀、边塞诗概况(⼀)、概念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个以反映边界战争⽣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产期在“⼤唐盛世”,从⽞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强盛,开疆拓⼟,不少⽂⼈,或投笔从戎,或置⾝幕府,因⽽出现了⼤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标志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从军”等字词。
如:柳中庸的《征⼈怨》(2 0 0 4年江苏卷)、王昌龄的《从军⾏(其⼆)》(2 0 0 5年重庆卷)等。
(三)、代表诗⼈有⾼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
以岑参、⾼适为最著名,故⼜称岑⾼诗派。
⾼适的《燕歌⾏》、岑参的《⽩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边塞诗内容1、边塞风光——奇丽壮阔2、统治者穷兵黩武3、家乡思乡念亲4、将⼠ ----- 艰苦⽣活、报国豪情5、友⼈--- 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三、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四、边塞诗语⾔特点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五、边塞诗常⽤⼿法借景抒情、对⽐、衬托、象征、⽐喻、夸张、⽤典、渲染、虚实结合等六、边塞诗常见意象1、与战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门关;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浑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明⽉、雪⼭、⿊⼭、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阔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旌旗、烽⽕、⽻书、⼽、⽭、剑、戟、斧、钺、⼑、铩、号⾓、战车、辕门、烽⽕等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等。
七、边塞诗的主旨1、歌颂将⼠奋勇杀敌、以⾝许国的豪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
总体上讲它体现出了一种阳刚之美。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
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
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
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代表人物
边塞诗派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历史起源
唐代疆域广阔,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国际交往也日益增多。
为了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安宁,维护国家的和平统一,保护国际通商,盛唐时代安边性质的战争时有发生。
又由于不少帝王好大喜功,一些官僚将帅邀功边关,唐王朝的开边战争也不断出现。
这样,以边关战事为中心的边关生活便成了盛唐诗人关注的重要内容。
他们一方面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所鼓舞,另一方面也为立功边关求取功名的仕进道路所吸引,或身赴边塞,或心向边关。
再加上一些边帅能武能文,延揽文学之士,使文人学士得以依附,并获得一种横槊赋诗的创作环境。
因此,盛唐时代的边塞诗,便在隋及初唐边塞诗的基础上繁荣起来。
代表诗人是高适和岑参。
小编提示: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语文网,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