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1

合集下载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

王维山水田园诗代表中国山水田 园诗的最高成就。闻一多先生说: ‚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 的传统,后代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半 以此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 然‛。
1、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意境创造。

山水诗在谢灵运的笔下,往往追求 形似,写景繁富,而情与景两者则是 割裂的。陶渊明的田园诗则以写意为 主,并不着力于景物的刻画。 王维吸收了两家之长,把写景与 抒情密切结合,熔抒情与写景于一炉, 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从而创造了一 种玲珑剔透、不可凑泊的意境。


王维不是象谢灵运那样把山水景 物作为自己瞩耳流目的感官享受,而 是把山水景物作为精神的慰藉和心灵 的知音,当他写景时,景物就不是独 立于诗人主体之外的纯粹的客观对象, 而是寄寓了作者的情怀、思想、胸襟 与意趣,从而达到了情与景的完美融 合。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杂诗》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诗歌的风格特征
意境平淡清远。写平静明丽的自然景物,总
是带着一种闲适清爽的心情。没有一般隐士 诗的远离人间的寂寞感,而是在宁静的环境 中表现生活的美好感受。因此,他的诗于宁 静的美中有生活的热烈和喧闹的气息。正因 为这种感情基调,其诗有一种外恬淡而内明 丽的风格。有的在宁静秀美中带壮逸之气。

盛唐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 共40页

盛唐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 共40页

三、王维及其诗歌
1、亦官亦隐、亦儒亦释的艺术通才
(1)廿一举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陷 贼充伪职
(2)以张九龄罢相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 热衷政治,奋发有为,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 后期呼啸山林,隐逸自适,耽于佛事。
(3)母亲崔氏“师事大照禅师(神秀弟子) 三十余岁”——“兄弟皆笃志奉佛,食不荤, 衣不文彩”——“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 ———《能禅师碑并序》——“朝梵林未曙, 夜禅山更寂”
3、盛唐诗歌的基本特质(盛唐气象)
林庚:“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这就 是‘盛唐气象’与‘盛唐之音’的本质。” (《唐诗综论·盛唐气象》)
李泽厚:“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 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 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 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过程。”(《美的历 程》)
王维《襄阳孟氏马上吟诗图》:“襄阳 之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戴, 乘款段马。一童总角,负琴而从。风仪落落, 凛然如生。”(葛立方《韵语阳秋》)
•2、孟浩然之诗
(1)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一是借景抒怀、表达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遭际, 如《岁暮归南山》、《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二是描写故乡胜景、表现山林隐逸生活和闲适 之情的,如《春晓》、《过故人庄》等;
三是描写旅途风光、寄托身世漂零孤寂潦倒感 慨的,如《宿建德江》、《宿桐庐江寄广陵旧 游》、《夜泊浔阳望庐山》、《舟中晓望》等。
《岁暮归南山》:“并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 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万山潭》:“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 行潭树下,猿挂鸟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 山。求之不可得,沼月棹歌还。”(闻一多谓 “淡到看不见诗了”)

第二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1

第二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1

意译为净名,无垢称诘,意思 耽于佛事。 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称的 精于音律,为官太乐丞; 人。 善画,人物、山水兼长,为“南宗”及“文人画”之祖; 擅书法,尤工于草隶. 《新唐书》王维本传云:“工草、隶, 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 诗、文、书、画、音乐众艺兼善的通才。
2.王维诗内容
•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夏日南亭怀辛大
•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过故人庄
• • • • • • • •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王士源《孟浩然集 序》:“骨貌淑清, (三)诗的孟浩然与孟浩然的诗 风神散朗。”
1.诗的孟浩然
赴洛求仕( 36 岁) — 应举落第( 40 岁) — 干谒张相(45岁)—荆州入幕(49岁)
2.孟诗的艺术特点:平淡自然,清旷冲 逸。具体表现为:
(1)有壮逸之气;《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2)诗中多“有我之境”;《夏日南亭怀辛大》 (3)兴象超逸,别有妙境。 《宿建德江》 (4)诗风古澹,近于自然;《过故人庄》、《游精思 观回》
出谷未停午,至家日已曛。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二)王维及其诗歌 1.亦官亦隐、亦儒亦释的艺术通才
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 中国画三门:山水、花鸟、人物。 陈衡恪: “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 许多文人之感想 ” 。 文人画具有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 • 维摩诘是梵文 Vimaiakirti 在传统绘画里它特有的 “ 雅 ” 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所区 以40岁张九龄罢相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热衷政治,奋 的音译,又译为维摩罗诘、 别,独树一帜。 明代的董其昌正式提出 “文人画”和 “南北宗论”。 毗摩罗诘 ,略称维摩或维摩诘。 发有为,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后期呼啸山林,隐逸自适,

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1

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1

其一,政治感遇诗。 •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寓言》等; 其二,游侠、边塞诗。 《使至塞上》、《观猎》、《少年行》等; 其三,乡情、友情、爱情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杂诗》其二、《送 元二使安西》、《相思》等; 其四,山水、田园诗。 《山居秋暝 》、《终南山 》、《渭川田家》、 《鹿柴》、《竹里馆》、《辛夷坞》、《鸟鸣涧》 等。
李泽厚《禅意盎然》,求索,1986,(4)。

终南别业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俞陛云《诗境浅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 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 穷。” 清· 徐增《唐诗解读》卷五评:“行到水穷处,去不得处,我 亦便止;倘有云起,我便坐而看云起。坐久当还,偶值林叟, 便与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则不能以定还期矣。于佛 法看来,总是个无我,行无所事。”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西清诗话》云: “洞庭天下壮观, 骚人墨客题者众矣, 然终未若此诗颔联 一语气象”。 • 王达津谓其诗有一 种“由用世心的执 着和不屈权贵的豪 迈而形成的一定的 风骨”。
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 的发展过程。‛(《美的历程》)
二、盛唐边塞诗人
• (一)盛唐边塞诗派 • 盛唐时期,以写边塞诗见长的诗人,形成了 边塞诗派,代表作家是高适和岑参,并称“高 岑”,比较著名的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 崔颢、王翰等。他们多以诗歌描写边地的山川景 物、风土人情,反映塞上战争和军旅生活,或直 接表达卫国立功的愿望,或颂扬将士们的爱国精 神,或描写征人思妇的情怀。此外,有些还抨击 穷兵黩武的战争,讽刺边将的骄奢无能,同情广 大士兵的痛苦。这类诗歌鲜明体现了盛唐时期蓬 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中学语文文学常识学习笔记:盛唐山水田园诗、边塞诗

中学语文文学常识学习笔记:盛唐山水田园诗、边塞诗

中学语文文学常识学习笔记:盛唐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盛唐的詩人群體张毅撰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表现了返璞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色彩淡雅,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1诗中有画。

观察自然极为细致,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和境界空明的宁静之美。

2诗中有禅。

多写独坐时的感悟,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

3诗中有声。

工于音律,善于描摹大自然的音响,来刻画景物,创造意境。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1“余”“我”等字常入诗,即兴而发,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豪华落尽见真淳。

2 气象雄浑,境界阔大,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3常采用朴素而淡雅的白描手法,诗语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

4风格自然平淡,多以单行之气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5多写旅中风景,从高远处落笔,自寂寞处低徊,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

王孟山水田园诗艺术之比较:1王诗多为暗线情感结构(无我之境),而孟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常入诗(有我之境);2王诗理性的思索与孟诗感觉上的愉悦;3王诗笔法的精工秀丽、抒情的委婉含蓄与孟诗的疏朗清淡、率真直露;4王诗意境的幽深与孟诗意境的闲远;5在观照自然方面,王诗多静观默察,融汇绘画技法,孟诗意象多以动态物象为中心。

6在体裁方面,王诗多律绝,孟诗多五古和五言近体。

第二节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王翰的代表作《凉州词二首》,以豪饮旷达写征战,连珠丽辞中蕴含着清刚顿挫之气,极为劲健。

王昌龄作诗讲究立意构思,其作品除豪爽俊丽之外,还有“绪密思清”的特点,晚年诗风偏于清逸明丽。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剖析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剖析



王维不是象谢灵运那样把山水景 物作为自己瞩耳流目的感官享受,而 是把山水景物作为精神的慰藉和心灵 的知音,当他写景时,景物就不是独 立于诗人主体之外的纯粹的客观对象, 而是寄寓了作者的情怀、思想、胸襟 与意趣,从而达到了情与景的完美融 合。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杂诗》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初唐王绩在雕琢浮艳的六朝余风之外独树一帜,朴素、 清新的田园诗成为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
至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继承陶
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的传统并融会了两家的特点, 从而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并达到文学史上的颠峰状态。
2、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1)富庶的社会经济为士人提供了优裕的生活条件, 形成了山庄别墅化的生活环境,优游泉林、流连山水成为

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 坐看行云变幻,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 家的时间也忘了,何等自由惬意。 水穷云起之景,恰与诗人那种纯任自然、 无牵无挂,宛如云飞水流一般自在的情趣正 相契合,从而形成了意余于象的韵味悠长的 意境。

2、绘画技法的运用与诗歌的画意。
1、把绘画的构图手法运用于诗歌中。
名就而归山置田,也成为理想的人生范式。这样的生活方 式,使广大文人始终保持从容幽雅的心境来欣赏田园山水 的自然趣味,形成了无论仕隐都加入田园山水诗创作行列 的繁盛景象。

盛唐的诗歌流派

盛唐的诗歌流派

一.盛唐的诗歌流派有哪些?
1、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所以也叫王孟诗派,其诗作以描写秀丽山水各恬静田园风光,表达自己淡泊闲适的生活情趣为主,风格清新舒雅,写景状物工细传神,形式上大力写作五言律诗和绝句。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2、边塞诗派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3、浪漫诗派
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ppt课件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ppt课件

不一须宿 向生臾昔 空几白朱 门许发颜 何伤变成 处心垂暮 销事髫齿
chanyuan.mp3
叹 白 发
王 维
2、王维的诗歌创作 (1)内容 (2)艺术风格
其一,王维的游侠、边塞诗:
这部分诗歌多作于前期,感染着盛唐时期蓬勃 向上的时代精神,积极进取,乐观热情,有《使至 塞上》、《观猎》、《少年行》、《老将行》、 《陇西行》等,多用七言歌行体,笔意酣畅,意境 雄浑,音调铿锵,颇有盛唐气象。如《少年行》:
孟浩然既有儒家热衷功名的理想和追求,又 有求仕未果后的真心归隐;这种仕与隐的矛盾一 生都纠缠着他的头脑;理想破灭后,洁身自好、 保全人品。
3.诗歌创作
描写山水行旅和隐逸生活的诗作最能代表孟 浩然诗歌的风格。他的山水诗或写游历所见各地 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其中往往在抒写 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 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如《宿建德江》、《临 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
成就之二:形神兼备,物我契合,诗意与画 境的结合,对前代山水田园诗加以继承发展,扬 长避短。
四、孟浩然 1、生平: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四十岁离家 求仕未果,在“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哀 歌中离开长安。长期漫游江淮吴越之间。晚年依 旧过着隐居生活。开元二十八年因病不治而终。
2、思想:
乐维




1、王维的生平思想:
前期仕途顺利,政治热情高潮,充满济世之 志,儒家思想占主导,写下不少边塞诗和涉及时 政的诗作,风格热烈、豪放。后期政治热情减退, 佛教思想占主导。诗作以山水田园为主,借以排 遣苦闷。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 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纹 綵。……在京师,日饭十数名 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 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 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 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 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旧唐书 王维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王维诗歌艺术成就 A. 基本风格:自然优美,清雅冲淡 B.“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1)色彩的充分运用; (2)光线的巧妙使用; (3)空间构图的层次感立体感; 明净秀逸--浑然一体的诗情画意。
C.诗中的禅境
山中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春园即事》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辋川别业》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田园乐》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积雨辋川庄作》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青溪》
王士源《孟浩然集 序》:“骨貌淑清, (三)诗的孟浩然与孟浩然的诗 风神散朗。”
1.诗的孟浩然
赴洛求仕( 36 岁) — 应举落第( 40 岁) — 干谒张相(45岁)—荆州入幕(49岁)
2.孟诗的艺术特点:平淡自然,清旷冲 逸。具体表现为:
(1)有壮逸之气;《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2)诗中多“有我之境”;《夏日南亭怀辛大》 (3)兴象超逸,别有妙境。 《宿建德江》 (4)诗风古澹,近于自然;《过故人庄》、《游精思 观回》
《辋川集》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 露的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 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 似乎一切情绪的波动和思虑都被净化掉了, 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以言说的自 然之美。
(四)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五)储光羲《钓鱼湾》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 的发展过程。‛(《美的历程》)
二、盛唐边塞诗人
• (一)盛唐边塞诗派 • 盛唐时期,以写边塞诗见长的诗人,形成了 边塞诗派,代表作家是高适和岑参,并称“高 岑”,比较著名的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 崔颢、王翰等。他们多以诗歌描写边地的山川景 物、风土人情,反映塞上战争和军旅生活,或直 接表达卫国立功的愿望,或颂扬将士们的爱国精 神,或描写征人思妇的情怀。此外,有些还抨击 穷兵黩武的战争,讽刺边将的骄奢无能,同情广 大士兵的痛苦。这类诗歌鲜明体现了盛唐时期蓬 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使至塞上
• • • • • • • •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观猎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
起的突兀
章 句 法 法 中间两联 之 之 一气流走 妙 妙 结的意远 字 法 之 妙
思考题
1.阐释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2.试比较‚王孟‛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3.阐释盛唐边塞诗派; 4.试比较‚高岑‛边塞诗的艺术特征; 5.分析王昌龄七言绝句的艺术成就。
参考文献
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大学 出版社



李泽厚: “简言之,不诉诸理知的思索, 不诉诸盲目的信仰,不去雄辩地论证色空 有无,不去精细地讲求分析认识,不强调 枯坐冥思,不宣扬长修苦练,而就在与生 活本身保持直接联系的当下即得、四处皆 有的现实境遇中‘悟道’成佛。现实日常 生活是普通的感性,就在这普通的感性中 便可以超越,可以妙悟,可以达到永恒— 那常住不灭的佛性。‛
意译为净名,无垢称诘,意思 耽于佛事。 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称的 精于音律,为官太乐丞; 人。 善画,人物、山水兼长,为“南宗”及“文人画”之祖; 擅书法,尤工于草隶. 《新唐书》王维本传云:“工草、隶, 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 诗、文、书、画、音乐众艺兼善的通才。
2.王维诗内容
•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李泽厚《禅意盎然》,求索,1986,(4)。

终南别业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俞陛云《诗境浅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 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 穷。” 清· 徐增《唐诗解读》卷五评:“行到水穷处,去不得处,我 亦便止;倘有云起,我便坐而看云起。坐久当还,偶值林叟, 便与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则不能以定还期矣。于佛 法看来,总是个无我,行无所事。”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终南山》)

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 (《送梓州李使君》)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晓行巴峡》)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新晴晚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袁行霈:“被语言符号所唤起的形象虽然不是实 在的,可以触觉的,但它们的丰富、多彩和活泼,决 不逊于眼前的实物。王维‘诗中有画’,是因为他 虽用语言为媒介,却突破了这种媒介的局限性,最 大限度地发挥了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 了对于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象,组成一幅幅 生动的图画。‛

书事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他所展示的是自然造物生生不息的原生状态, 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没有孤独,也没有惆怅, 只有一片空灵的寂静,而美的意境就产生于对这 自然永恒的空、静之美的感悟之中。
辋川集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袁行霈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8年,第 174-175页。

山居秋暝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三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 画面音响有机组合,给人一种新鲜朴实丰富律动的美。 《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
寓言二首
朱绂谁家子,无乃金张孙。骊驹从白马,出入铜龙门。 问尔何功德,多承明主恩。斗鸡平乐馆,射雉上林园。 曲陌车骑盛,高堂珠翠繁。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 君家御沟上,垂柳夹朱门。列鼎会中贵,鸣珂朝至尊。 生死在八议,穷达由一言。须识苦寒士,莫矜狐白温。 • 八议:封建刑律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必须交由皇帝裁决或 依法减轻处罚的特权制度。
夏日南亭怀辛大
•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过故人庄
• • • • • • • •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西清诗话》云: “洞庭天下壮观, 骚人墨客题者众矣, 然终未若此诗颔联 一语气象”。 • 王达津谓其诗有一 种“由用世心的执 着和不屈权贵的豪 迈而形成的一定的 风骨”。
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 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 浣纱明月下。
将颜色词置于不同的环境和光线中进行使用,使色彩产 生明暗变化,来增强画面色彩的对比度和层次感。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汉江临泛》)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送邢桂州》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木兰柴》)
第二章
盛唐边塞诗人与山水田园诗人
一、盛唐文学概说
1.盛唐文学的范围 开元元年(713)到大历元年(766),含玄宗、 肃宗、代宗三个历史时期。 2.盛唐时期的主要作家 盛唐气象,表现在士人乐观自信的 边塞诗人、山水田园诗人、李白、杜甫等。
豪迈气概、勇于革新的独创精神 3.盛唐诗歌的基本特质(盛唐气象) 李泽厚:‚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 和追求自由的开放胸襟,体现于诗歌 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 则是充溢于作品中的昂扬之气 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 和壮大之美。
出谷未停午,至家日已曛。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二)王维及其诗歌 1.亦官亦隐、亦儒亦释的艺术通才
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 中国画三门:山水、花鸟、人物。 陈衡恪: ‚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 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 。 文人画具有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 • 维摩诘是梵文 Vimaiakirti 在传统绘画里它特有的 ‚ 雅 ‛ 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所 以40岁张九龄罢相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热衷政治,奋 的音译,又译为维摩罗诘、 区别,独树一帜。 明代的董其昌正式提出 ‚文人画‛和 ‚南北宗论‛。 发有为,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后期呼啸山林,隐逸自适, 毗摩罗诘 ,略称维摩或维摩诘。
王维《襄阳孟氏马上吟诗图》
“襄阳之状,颀而 长,峭而瘦,衣白 袍,靴帽重戴,乘 款 段 马。 一 童总 角 , 提书笈负琴而从。 风仪落落,凛然如 生。”(葛立方 《韵语阳秋》)
赠孟浩然
• • • • • • • •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其一,政治感遇诗。 •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寓言》等; 其二,游侠、边塞诗。 《使至塞上》、《观猎》、《少年行》等; 其三,乡情、友情、爱情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杂诗》其二、《送 元二使安西》、《相思》等; 其四,山水、田园诗。 《山居秋暝 》、《终南山 》、《渭川田家》、 《鹿柴》、《竹里馆》、《辛夷坞》、《鸟鸣涧》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