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与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 1、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里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 境内。 3、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 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
盛唐山水田园诗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由两 大诗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和两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开创了唐 朝一代诗风,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水平。
一、山水田园诗派
东晋末年陶渊明开创田园诗,刘宋时 期谢灵运开创山水诗。至盛唐,有一 批怀有建功立业的抱负却长期隐居的 诗人,多以山水田园为内容互相唱和, 诗风较为接近,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首联—起。远景,概写。总写 了雨后山中秋天傍晚的景致。 颔联—承。近景,细描。具体 描绘山间雨后初秋月夜的美好 景色。 颈联—转。由景及人,奇峰突 起。 尾联—合。总结收尾,点明题 旨。暗寓情愿归隐山林,不愿 入世作官的思想感情。
主题思想:通过对秋日傍晚 山间雨后景色的描绘,表达 了诗人寄情于山水,归隐田 园的思想感情。
《辛夷坞》所描写的是辛夷花初开,尽管很美,但
由于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这里与尘世的喧
嚣恰恰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以没有人 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没有 死的悲哀,而诗人也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存在,与 辛夷花合为一体,不伤其凋落,又不喜其开放。
王维的诗歌创作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农夫们结束了一天的辛劳, 扛着锄头归来,相互间亲热地打 着招呼。 一幅乡村黄昏时分的晚归图, 充满了恬然、自乐,散发着大自 然的芬芳。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以字行,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曾隐居鹿门山。
开元十六年(728),至长安应试,落第回乡。
开元十七年至二十年,漫游吴越等地。
二十五年,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不久即辞归养病。
二十八年,友人王昌龄自岭南赦还,相见欢饮,食鲜疾发而卒,年五十二。
两《唐书》有传。
孟浩然可谓一生布衣,过的虽是隐居与漫游生活,但并未忘情仕进。
他和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并称“王孟”。
许《彦周诗话》云:“孟浩然、王摩诘诗,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
”他的诗风格冲淡清幽,但“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卷五引《吟谱》)。
尤工五言诗,谢榛云:“浩然五言古诗近体,清新高妙,不下李、杜。
”(《四溟诗话》卷二)现存诗二百六十余首,有《孟浩然集》传世。
【原文】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 [1] ,涵虚混太清 [2] 。
气蒸云梦泽 [3] ,波撼岳阳城 [4] 。
欲济无舟楫 [5] ,端居耻圣明 [6]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 。
【注释】[1]平:指湖水涨满而与岸齐。
[2]涵:包含。
虚:元虚,指构成天地万物的元气。
混:混一。
太清:天空。
《文选•左思〈吴都赋〉》:“鲁阳挥戈而高麾,回曜灵于太清。
”刘渊林注:“太清,谓天也。
”[3][6]气蒸:水气蒸腾。
云梦泽:古泽薮名。
一说本二泽,江北为云,江南为梦;一说云梦实为一泽。
其遗址约在今湖南益阳、湘阴以北,湖北江陵、安陆以南,武汉市以西地区,洞庭湖即在其内。
[4]撼:一作“动”。
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云:“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漱啮城岸,岸常倾颓。
”[5]济:渡。
楫(jí):船桨。
《尚书•说命上》:殷高宗立傅说为相,命之曰:“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张衡《应间》曰:“学非所用,术有所仰,故临川将济,而舟楫不存焉。
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汉语言文学论文)

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山水诗歌的起源、形成条件及流行时代 (2)王维 (4)孟浩然 (5)盛唐山水诗歌的风貌 (6)结束语 (9)注释 (9)参考文献 (9)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刘攀龙[内容摘要]: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唐诗是最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
而山水田园诗却是众多诗歌流派中的一颗奇葩,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还有储光羲、裴迪、韦应物、柳宗元等诗人。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关键词]: 唐代山水田园王维孟浩然引言:山水田园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对于山水田园审美的自觉是魏晋对人的自觉同步进行的。
只有向内意识到自己的人格个性,才能向外感受自然;只有当人们能领略自身风度,气质,个性的美,才能感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妙,因为人类对内在自我的发现与对外在自然的发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山水诗的鼻祖是谢灵运,田园诗的鼻祖是陶渊明。
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一、山水田园诗歌的起源、形成条件及流行时代(一)、山水诗歌的起源中华泱泱大国,地大物博,多少山水雄奇壮丽,令人惊叹不已!至古以来,多少文人骚客,由景抒情,多少山水文章令后人仰叹!多少田园诗篇令人神往!对于山水田园的描写早已有了,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关于田园风光的描写,还有《楚辞》中对山水也有所描绘。
但是这些并不是真正的山水田园诗,它们只是作为抒情主人公活动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不过这些对于山水风景描写的诗词,为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开创了先词,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田园诗是描绘田园风物的诗歌。
田园诗起源于东晋陶潜,至盛唐时期王维,孟浩然诸人。
《诗经》中有若干此类作品,如《豳风·七月》依时序写一年的农村劳动和生活,但此后无人继续下去,一直到魏晋之际的陶渊明。
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异同

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异同摘要:王维、孟浩然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诗与画结合的范例,都具有闲适、恬淡、宁静的风格,都是以禅入诗。
他们的山水田园诗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孟浩然的诗以描写南方山水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王维的诗以描写北方田园生活为主。
王维的诗比较偏重于对客观描绘,孟浩然的诗则偏重于对主观抒情。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相同;不同生活在盛唐时期的诗人,是幸运的。
大唐盛世的文化氛围富有浪漫气质。
成为山水诗滥觞的沃土。
大唐盛世时期是开明开放的,这是一个游山玩水的时代,人们释放激情,追求生命的质量,热爱生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兼容并包。
诗人们在自由自在的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山川给予他们作诗的灵感,大自然带给他们无限的遐想。
此时的王维与孟浩然又恰恰都是吮吸盛唐山水养分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中都有遨游天下,耽情山水的经历。
襄阳境内本就多名山胜水,孟浩然又是襄州襄阳人氏,并隐居于此。
孟浩然在四十岁时仍未中进士,怀着满腔的失意与落寞漫游吴越,时间长达三年之久。
期间游历了几江东、江浙、湘桂、巴蜀等地。
把愁怀之情寄托于游山玩水之上。
而王维的三水之路不曾停止,先后在终南、辋川隐居过,而且由于受到仕途的影响,不得不在两京之间来回,趁此机会又先后游历了中原、汉水一带。
一、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相同之处(一)王维、孟浩然山水诗都是诗与画结合的范例王维孟浩然的诗讲求山与水的结合,因而其山水诗堪称诗与画相结合的典范。
王维常以画家的思想和眼光观察大自然,又用画家的笔法把大自然描绘得很形象,他的每一首诗都像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卷。
对于笔下所描绘的事物善于运用运用一些技巧,如:色彩的生成、色彩的对比,光影的变化等,而且对于事物敷彩着色很是到位。
以此来唤起人们的直观印象,尤其是诗中对于自然景观的刻画,唤起的印象更加深刻。
而且他们二人的诗比较善于写形,在写形的同时注重写意,形意结合,传达出诗的意韵来。
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摘要:山水田园诗起源于晋代,其中代表是东晋时期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已是代代经典相传的佳句,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王维和孟浩然成为当时的主流。
这类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优美典雅,风格恬静清秀,语言清丽洗练。
整首诗句都体会着作者的真实情感。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王维孟浩然东晋时期,陶渊明等人形成了一种东晋田园诗派,南朝山水诗派则以谢灵运、谢脁为主,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这些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唐诗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一种繁荣的局面,山水诗出现了丽日惊天的奇观,王维与孟浩然等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传统,形成了一个与边塞诗派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派。
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感情,,意境幽深,色彩雅淡,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
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一唐代山水田园诗产生的背景及特点在盛唐时期,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国家昌盛,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优越,为四处游山玩水,欣赏风景提供了一定得物质条件。
另一方面,当时的唐朝盛行佛道思想,道家的崇尚自然以及追求自然的和佛教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当时的文人提供了精神条件。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 诗歌的一个流派,最 重要代表人物为东晋 诗人陶渊明。古往今 来,陶渊明的诗作及 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特别是田 园诗,它自成流派、 一直影响后世诗人创 作的发展,陶渊明的 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 生活,来源于陶渊明 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 受,有的接近于口语, 有的近似歌谣:有的 直抒胸臆,直接表明 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 之情,语言平淡而自 然,朴实而又毫不缺 管色彩,给人一种清 新、淳美的感觉、诗 情画意的感受。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 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 济)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 《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 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 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 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 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 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 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 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 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因其居住地门前栽种有五棵柳树, 固被人称为五柳先生。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 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 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渊明爱菊, 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至今脍炙人口。他性 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 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失火,迁至栗里,生活较为 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 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 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 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 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 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 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景平元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 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的 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元嘉元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 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 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 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 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 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拟挽歌辞》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 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王维与孟浩然合称什么

王维与孟浩然合称什么中唐时期的诗人,并称为“王孟韦柳”。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
【王维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
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
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开元进士。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简介】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孟浩然与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孟浩然与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孟浩然与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世称“王孟”。
王维是诗佛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开元九年(721)进士。
任太乐丞,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前期的诗大都反映了现实,有着较进步的政治倾向。
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鲜明的反映了他逃避现实的消极情绪。
王维是唐代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杰出诗人,他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诗中。
王昌龄是诗家夫子七绝圣手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夫子”。
李白是诗仙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杜甫是诗圣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
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
杜甫是一个创作天地很广阔的诗人。
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
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善于描写细小的事物,题材是多方面的。
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人艺术的各种长处,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贾岛是诗奴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李贺是诗鬼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白居易是诗魔他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
所以人称“诗魔”。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陕西渭南人。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用辞尖锐,主题鲜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1]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王昌龄
是诗家夫子七绝圣手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夫子”。
李白
是诗仙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杜甫
是诗圣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杜甫是一个创作天地很广阔的诗人。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善于描写细小的事物,题材是多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人艺术的各种长处,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孟浩然与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世称“王孟”。
王维
是诗佛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开元九年(721)进士。任太乐丞,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前期的诗大都反映了现实,有着较进步的政治倾向。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鲜明的反映了他逃避现实的消极情绪。王维是唐代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杰出诗人,他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诗中。
贾岛
是诗奴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李贺
是诗鬼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白居易
是诗魔他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陕西渭南人。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杜甫:“诗圣”,与李白称“大李杜”
白居易:有“诗魔”、“诗王”之称
王维:“诗佛”
孟郊:与贾岛合称“郊寒岛瘦”
贾岛:与孟郊合称“郊寒岛瘦”刘禹锡:“诗豪”另外还有
佛印:“诗僧”
孟浩然:“孟襄阳”
李商隐:“诗谜”
王勃:“诗杰”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山水田园诗人
王昌龄边塞诗人
李白浪漫主义
杜甫豪放派
刘禹锡
是诗豪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其诗涉猎题材广泛,所做政治讽刺诗,辛辣尖锐;所作怀古诗,沉郁苍凉,语浅意深;所作仿民歌诗,清新爽朗,别开生面。
李白:“诗仙”,与杜甫称“大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