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资料
中国名水文化

主讲:*** 资料收集:*** 制作:***
中国名水文化
一、江河文化
二、湖泊文化 三、温泉文化
一、江河文化
1.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是中华 民族的骄傲,长江源远流长,沿岸自然景观奇特, 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沿江的名胜古迹有集儒、道、 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的宝库,是华夏文 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峡谷、险滩、奇峰、流泉、 溶洞构成三峡两岸的自然风光。长江三峡以其奇山 秀水,展现出自然界鬼斧神工的魔力。 沿江景点有虎跳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4.桂林山水甲天下
广西桂林是世界著名的 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 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 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 甲天下”的赞誉。这里 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 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 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 天下奇绝的高山梯 田......
5.京杭大运河
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
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 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 1782公里,相当于苏伊士运河的10倍多,巴 拿马运河的22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 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 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3.太湖
太湖,中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250平方公
里,跨江浙两省,烟波浩淼,气势磅礴。太 湖以优美的湖光山色和灿烂的人文景观,闻 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无锡山 水、苏州园林、吴县洞庭东山和西山、宜兴 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区的著名旅游胜地。
(二)海滨
海滨是海水与大陆交相作用的历史印迹。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 开”,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登岳阳楼后写下的千古名句。 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为我国第 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 部。湖中心有座葱翠常绿的 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 便因此而得名。
水的文化遗产

水的文化遗产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承载着各种文化遗产的宝库。
从古至今,水一直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来说,水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水在各地文化中的遗产,展现其多样性与魅力。
一、古代水文化的遗产在古代,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许多古代文明来说,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被赋予了神秘的象征意义。
例如,古埃及的尼罗河被视为神圣之河,被尊奉为神灵的化身,给予了古埃及文明以灵感与力量。
另外,古印度的恒河也被尊崇为一条神圣的河流,无数信徒慕名而来,洗去身上的罪孽,追求灵性上的净化。
二、水的美学遗产除了在宗教信仰中的意义外,水还在美学领域中留下了深刻的遗产。
自古以来,水一直是艺术家们喜爱的创作题材之一,将水的形态与音乐、绘画、文学等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
例如,中国古代的水墨画将水的形态融入到艺术作品中,通过墨色与纸张的运用,勾勒出江河湖海的气势与优美。
而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也经常描绘海神波塞冬掌管一方海域的壮丽景象,凸显出水与艺术的紧密关联。
三、水的建筑遗产水的文化遗产还可以在建筑领域中找到。
许多古代文明都善于利用水资源,创造出宏伟壮丽的水利工程和建筑物。
比如中国的古代水井、水塔、水库等,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成为了独特的建筑景观。
而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建造了许多宏伟的浴场、喷泉和水道,这些均体现了古罗马对水文化的推崇和利用。
四、水的文化节庆水的文化遗产还体现在各地的传统节庆活动中。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庆祝水的节日,例如中国的端午节赛龙舟、泼水节等,都与水紧密相关。
这些传统节庆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成为了各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现代水文化的遗产随着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水的文化遗产也在不断更新。
例如,现代城市中的水景广场、人工湖、喷泉等,在为人们带来美丽景致的同时,也传递着对水资源的重视和爱护。
关于水的中国文化

关于水的中国文化水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水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被视为纯洁、灵动和富有生命力的象征。
下面将从水的意义、水的象征、水的应用和水的保护四个方面,探讨水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水被视为阴性的代表,与阳性的火形成了天地间的两个重要元素。
水被认为是柔软、温和的,象征着包容、温情和柔韧的力量。
同时,水也被视为润物无声的象征,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的“无为而治”、“静水流深”的理念相契合。
此外,水还被视为财富和繁荣的象征,因为水能够滋润大地,使万物生长。
水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国人民长期以来依赖水进行农业生产,水稻是中国传统的主要粮食作物,而水亦是养育着数百万农民的母亲。
此外,水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饮食、工艺等方面。
中医理论中,水被认为是五行中的一种,与肾脏和冬季相对应,因此在中医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水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如清汤、煮菜等都需要水的参与。
此外,水还被用于制作茶、酒等传统饮品。
在中国传统工艺中,水被广泛应用于制作瓷器、丝绸等。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短缺问题。
因此,保护水资源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课题。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水资源,包括加强水污染治理、推动水资源节约利用和加强水环境保护等。
同时,人们也在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鼓励使用节水设备和改善生活习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象征着纯洁、灵动和富有生命力,也在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只有保护好水资源,才能继续传承和发展中国丰富的水文化,让水继续为我们带来生命和繁荣。
水文化

水文化
水主智,其性聪,其情善,其味咸,其色黑——《周易》
“水之性润下,顺则有容”、“水不绝源,仗金生而流远”——四库全书《三命通会》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
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
”——先秦古简《太一生水》
水性——刚、柔、坚、韧、容、浮、和、善、献。
刚:水射刃物,水滴石穿。
柔:水汽相生,以柔克刚。
坚:巍巍冰山,坚不可摧。
韧:抽刀断水水更流。
容:能容万物,浑然一体。
浮:载舟浮桥,水力输运。
和:无微不至,随物赋形。
管子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
”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又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庄子曰:“水静则明烛须眉。
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
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
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
浩大无尽,好像有道。
流几百丈山涧而不惧,好像有勇;
安放没有高低之平,好像守法;
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
无孔不入,好像明察;
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
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
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遇水必观。
关于水的文化

水文化是指以水和水事活动为载体人们创造的一切与水有关文化现象的总称,包含了水利文化的全部内容。
是从全社会的视野来看待水和水利的。
我们说中华水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以水为轴心的文化集合体,就是说,中华水文化是客观地存在于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
我们的任务在于把中华文化中各个方面与水有关的文化集中起来,使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就可以清楚的看出中华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化的三种境界,水文化与人类的渊源。
在卡西尔(现代西方哲人)看来,在对宇宙的最早的神话学解释中,我们总是可以发现一个原始的人类学与一个原始的宇宙学比肩而立:世界的起源问题与人的起源问题难分难解地交织在一起。
这位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本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学者,事实上揭示了一个令人醒目的文化现象:世界与人同源。
水,作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以它天然的联系,似乎从一开始便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历史形成了一种不解之缘。
纵观世界文化源流,是水势滔滔的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的消长荣枯明显影响了巴比伦王国的盛衰兴亡,地中海沿岸的自然环境显然造就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摇篮,流淌在东方的两条大河--黄河与长江,则滋润了蕴藉深厚的中原文化和绚烂多姿的楚文化。
水,以其原始宇宙学的精髓内涵已渗入人类文化思想的意识深层。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以及对自然的认知,由物质的层面升华到一种精神的境界。
搜寻中国的文化典籍,几乎所有史实文献,都蕴涵着丰富的"水文化"的内容,对"水"的描写、吟诵、歌咏,也一如那些被视为"永恒"的题材,成为世代文人笔下旷古不衰的"文学母题"。
一部中国文学史,倘从"水文化"的角度去审视,说它是渗透着"水"的精髓的人类文化史卷,亦绝非是一种牵强之谈。
《山海经》载"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的故事,民间口传文学所述,远古洪荒,洪水滔天的传说,于今看来虽是一种"神话的感知",但这种"原初层"的原始智力所独具的文化体认,仍可使我们感悟到"水文化"的内涵。
简述水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简述水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水文化是一种以水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它将水作为人类生存、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元素,强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和管理,同时也关注水文化对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水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非常广泛,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水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详细阐述。
一、水文化的内涵1. 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水文化强调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包括水的开发、分配、保护、治理等方面,以保障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2. 水文化史和文化传承:水文化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水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同时水文化也需要通过文化传承的方式得以延续和弘扬。
3. 水文化与自然环境:水文化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水文化的形成和演变与气候、地形、地质等自然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水文化的传承也需要考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维护。
4. 水文化与社会经济:水文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有着深远的影响,水资源的分配、利用、管理等方面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同时水文化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5. 水文化与全球治理:水文化是全球治理的重要领域之一,涉及到全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等方面,需要各国共同合作和协调。
二、水文化的外延1.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水文化的外延包括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水电、灌溉、供水等方面,以满足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
2. 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水文化的外延还包括对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包括水污染的防治、水生态的恢复和保护等方面,以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健康。
3. 水文化的旅游与文化产业:水文化的外延还包括对水文化的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利用,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4. 水文化的教育与普及:水文化的外延还包括对水文化的教育和普及,以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水文化课件

水文化是人类对水的认识、利 用、保护和管理的文化总和
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历史、 水哲学、水艺术、水科技等
水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 时代性等特点
水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倡导节水、护水、爱水、 亲水等理念
水与人类文明的 关系
生命之源:水是生命的基本要素,人类生存离不开水 农业基础:水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灌溉、养殖都离不开水 工业动力:水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发电、冶炼等都需要水 生态平衡: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生态平衡需要水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是文明的基 础
水是农业发展的关键,促进了农业文明 的发展
水是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商 业文明的发展
水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促进了工业 文明的发展
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促进了文化 文明的发展
水是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促进了生态 文明的发展
水文化的表现形 式
水文学的定义: 研究水文现象及 其规律的科学
水文化课件
讲解人:XXX
目录
水文化的概念和 内涵
水与人类文明的 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文化的表现形 式
水文化的传承和 发展
水文化的概念和 内涵
水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包括对水的认识、利用、保护和管理 水文化反映了人类对水的尊重、敬畏和感恩 水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水文学的研究内 容:包括降水、 径流、蒸发、地 下水、水质等
水文学的应用: 在水资源管理、 防洪减灾、环境 保护等方面发挥 重要作用
水文学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 水文学的研究方 法和手段不断更 新和完善
水雕塑:以水为材料,塑造 各种形态和形象的雕塑作品
水的文化世界水日的传承

水的文化世界水日的传承水是自然界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不仅是维持万物生存的必需品,也承载着人类文化的丰富内涵。
每年的3月22日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水日,旨在倡导节水意识、强调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性,并推动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水的文化,还可以传承和发展这一文化。
本文将从水的文化内涵、水文化的传承和水日的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水的文化内涵水的文化是指以水为核心元素,融入各种文化形态的现象和概念。
水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包括水在各种宗教信仰中的象征意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水景描写、水与人类社会的日常生活习俗等。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水都承载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水被视为生命之源、涵养智慧的象征,禅宗更以“心如止水、心如明镜”来追求心灵的宁静和清澈。
而在印度文化中,河流恒河被视为神圣的化身,每年的喜马拉雅冰川供水期被当做“洗涤罪孽”的时刻。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水的象征意义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多样性,这也为我们传承和发展水的文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二、水文化的传承水文化的传承是指将水的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传递和延续。
这需要我们加强对水文化的认识和弘扬,激发公众的相关兴趣和热情。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渠道,将水的文化知识融入到教育体系中。
比如,在学校课程中加入相关的水文化内容,在地理、历史和文学等科目中讲解水的作用和水文化的体现。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文化活动和节日庆祝来传承水的文化。
例如,组织水文化艺术展览、举办演讲比赛和举办水文化节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公众感受水的文化内涵。
三、水日的意义世界水日的设立旨在唤起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
水作为生命之源和人类活动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世界水日,我们可以加强全球范围内对节水意识的普及,推动人们从根本上改变对待水资源的态度。
节水不仅是一种日常的生活习惯,更是一种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化资料
一、关于水:
1、老子在《道德经•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事,善能;动,善时。
”他认为高尚的人好像水一样,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看不上眼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具有崇高美德的人,像水那样避高趋下善居人后,不计地位卑微,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对人善于真诚相待,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无为而治,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
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
以水论道,以“水德”养“人德”,是老子得“道”之道。
2、流水滋润着大地的一切生命。
《管子·水地篇》:
“水者何也?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
”从高山流水,小桥流水到门前流水,落花流水,水无时不在丰富着这个世界。
以盘古开天地为始,潺潺的流水就伴着时光吟唱着春花秋月,似水流年,沉舟侧畔,橘子洲头,人生长恨水,双溪舴艋舟……
水具有的大概品质:恩泽万物的博爱精神------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善利万物的奉献精神------恩施天下,无欲无私;以柔克刚的坚定精神------坚忍不拔,勇往直前;浮天载地的包容精神------淡泊名利,胸怀宽广;碗水端平的公平精神------无私无欲,公正公平;志存高远的求知精神—博采众长,矢志不移;荣辱与共的团结精神------聚细成河,众志成
城;道法自然的管理精神------少管多理,以文化人…
二、校园文化之水文化
1、水文化系列
水的成语:顺水推舟
水到渠成
水泄不通
杯水车薪
车水马龙
滴水穿石
跋山涉水
似水流年
细水长流
行云流水
如鱼得水
萍水相逢
2、水文化系列
水的歇后语: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冬天吃冷水——滴滴在心头;
竹篮打水——一场空
电线杆子挂暖壶——水平(瓶)高
稻田里盖猪圈——肥水不流外人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3、水文化系列
水的诗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水文化系列
水的名句: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水文化系列
水的谚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7、水文化系列
水的俗语:
近水楼台先得月
井水不犯河水
海水不可斗量
高山流水遇知音
远水解不了近渴
远水救不得近火
莫让年华付水流
8、水文化系列
我国的水资源情况: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
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
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大家得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9、水文化系列
节水小常识:
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
养鱼的水浇花,能促进花木生长。
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
如果将漂洗的水留下来用做下一批衣服洗涤水用,一次可以省下30—40升清水。
家中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它完全可以保证冲厕所需要的水量。
10、水文化系列
水,生命之源:
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
爱惜生命之源,“关”住滴滴点点。
人体的70%是水,你污染的水早晚也会污染你,把纯净的水留给下一代吧!
保护水资源,生命真永远。
11、水文化系列
名人眼中的水: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石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孔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
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
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看似没有造型,却能作为滋润万物的救星而被殷殷期盼……——余秋雨
12、水文化系列
滴水穿石的启示
一滴从岩石滴下来的水看来是微不足道的,然而长年累月地滴,却能造成奇迹。
桂林的山洞中有不少长如石柱、蔚为奇观的石钟乳,就是岩石滴水的含有物历数万年的积累而形成的。
滴水穿石”这个成语,启迪我们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勇往直前。
13、水文化系列
水的精神:
水的身上看到了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无论小溪还是江河,在生命中都不断地向前、向前……直到大海,广阔无垠的大海并不是终点,水遇热成汽,遇冷为雨,流进小溪,流进江河,奔向大海……夜以继日,年复一年,永不后退,永不停歇,但水似乎仍是不能改变自己一生遵循的道路。
“水滴石穿”是水的力量,“空明澄澈”是水的美丽,“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是水的力与美的结合与体现。
14水文化系列
水的灵性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
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上善若水”,
是说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
它能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正如古人所说的:“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
”凡是能利物、利人之事,水都尽力去为。
水的这种特性,可谓之“上善”。
三、有关理念
(一)、【办学理念】济世育人,渎守高洁
“济世育人”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激励师生不能自满、固步自封,要扎实、创新、对发展和成功孜孜以求,育出栋梁是“济渎人”永恒的梦想和希望。
人的发展是根本性的问题,从事教育要耐得清贫,独守高洁情操,如济渎般不同流合污,是教育者的永恒追求。
【校训】坚信、坚毅、坚守、坚实
坚信(济渎包容并蓄矢志入海,象征着学校办学目标明确)
坚毅(济水万里奔流百折不挠,象征着育人须持之以恒)
坚守(济水穿黄而不能同流合污,象征着从教须心无杂念)
坚实(济水处处润泽方流远,象征着教学须步步扎实才成功)
【校风】激流勇进,笃志创新(以创新为发展的原动力)
【教风】教风:寄情课改,独当重任(静心教改,革弊布新)
【学风】学风:积厚薄发,读万卷书(好学不倦)
;或:骥行千里,度量天下(志向高远)
(二)、1.学校办学理念:
寻精神生命之源,奠终身发展之基
2.学校主流文化:
“水育”文化
①“水育”文化建设的思路:以水论事、以水喻理,以水明志、以水导行。
②“水育”文化核心价值:上善若水(挖掘一切关于水的优秀品质)。
③“水育”文化具体目标:像水一样奉献、和谐;(滋养万物;随物赋形)
像水一样公正、包容;(水满即平;恶浊不让)
像水一样柔韧、勇敢;(刚柔并济;赴渊无惧)
像水一样灵动、至善;(顺势而变;澄清净化)
④“水育”文化教育模式:
“水育”德育----构建“环境文化熏陶、学科课程渗透、校本课程深化、常规管理落实、综合实践拓展”五位一体的水育德育实施体系。
“水育”课堂----构建“和谐。
灵动”的课堂教学体系。
3、学校办学目标:
将学校建成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愉快学习的乐园,教师幸福工作的家园。
4、学生培养目标:学生在全面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做到“六有”:有正确的信仰、有良好的习惯、有创新的精神、有动手的能力、有“水育”文化的优秀品质。
5、教师发展目标:
公正仁厚------做富有爱心的教师;
灵动至善------做拥有智慧的教师;
水滴石穿------做勤于治学的教师;
流水不腐-----做乐于创新的教师;
和谐共进------做善于合作的教师。
(三)、文化主题:
学习水文化,争做美德少年
学校精神:
积水成渊,汇流成海
办学理念:
上善若水,厚德载重
校训:
不言之教,无为之宜
校风:日进不懈,自强不息
教风:海纳百川,润物无声
学风:矢志不渝,水滴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