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文化
中考作文:叙写对水文化的理解

中考作文:叙写对水文化的理解
水文化是指以水为主题的文化,它涵盖了水的历史、科学、艺术、宗教等不同领域的知识。
水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水力发电和水利技术的发展,它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水文化不仅体现在水的科学研究中,它也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从古至今,水文化一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水文化也是一种精神文化,它把水视为生命的源泉,认为水是一种神圣的东西,可以给人以精神上的滋润和力量。
水文化还体现在水域景观中,它把水域景观融入到了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把水域景观融入到城市文化中,从而改善城市的环境和空气质量。
总之,水文化是一种多元的文化,它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和精神文化中,还体现在水域景观规划和设计中,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空气质量。
水文化概念

水文化概念
《水文化概念》
一、水文化的定义
水文化是一种以水为中心的文化理念,重视水资源,将水与人、自然、历史、传统、习俗、文化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文化理念。
水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把握水文化的教育、弘扬水文化的精神、探索水文化的实践并形成水文化的制度是当今我国水利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水文化的内涵
1、爱护水资源:在普及水文化教育中,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关注,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使公众切实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综合规划。
2、尊重水的传统文化:应进一步认识和调动水的传统文化,尊重水的文化和文化中历史的内涵,以此加强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尊重意识和关注。
3、节约水资源:在文化教育中,强调重视节约水资源的意识,特别要提倡节约及全面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水资源的浪费。
4、预防水污染:让公众了解水的组成,学会及时发现水污染现状,以便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污染,减少对水资源的危害。
三、水文化的发展
水文化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即政府、企业、水用户、社会以及学术机构的作用。
其中,政府作为水文化发展的主导
者是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政府应该积极参与水文化的建设,同时多鼓励企业及水用户参与水文化的推广,开展水文化的宣传活动,并鼓励社会自发行动助力水文化的发展。
浅谈水文化

浅谈水文化我们大家都知道人们生活是离不开水的,水对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我们人类许多的文明大多都是来源于大河流域,水文化是人类创造与水有关的科学人文等方面的文化财产。
水文化是存在于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中关于水的相关文化,它包括人们对水的认识和感受、关于水的观念,管理水的方式、社会规范、法律,对待水的社会行为、治理水和改造水环境的文化结果等,通过宗教、文化艺术、制度、社会行为、物质建设等方面得以表达,这是一种彰显人和水和谐关系的文化。
大禹治水的民族精神和“献身、负责、求实”的精神是水利人的精神支柱,大禹治水的精神概括起来说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科学治水的精神、敢于胜利的精神、开创社会文明的精神,总之大禹治水的精神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铸就了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基石,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水,是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
综观世界文化流源,水势滔滔的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的枯容消长明显地影响了巴比伦王国的胜衰兴亡,地中海沿岸的自然环境是古希腊文化的摇篮,流淌在东方的黄河长江,则滋润了蕴籍深厚的中原文化和绚烂多姿的楚文化。
所以,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似乎可以将一切文化现象纳入到“水文化”的范畴内,“水文化”称的上是其他文化的母体。
总的来说,水文化是对传统水功能的一种延伸和升华,其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区域人民的优良传统和品德在水事活动中的体现,其根本理念是创造以认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水文化有不同的含义。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水充满生机和活力;而老子从另一个角度论水德“上善弱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儿于道。
”这也体现了水的人格魅力。
可见,水文化就是人的文化,这也是我们现在提倡“人水和谐发展”的最初依据。
从水利的角度来讲,水文化是人类对社会各个时代和时期水环境观念的外化,是人类为适应自然生态水环境和满足兴利除害需求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指导自身行为和评价水利工程、水利事业的准则,这也是我们华水的准则。
浅谈水文化内涵 研究方法和意义

三、水文化的意义
最后,水文化对于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让人们更加水的利用 和保护,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三、水文化的意义
例如,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水资源利用工程,也是世界文 化遗产。它不仅为成都平原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也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 点,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都江堰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思想,为现代环境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内容摘要
但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力的增强,以及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国人开始重 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并试图从中寻找出可以为世界所共享的价值观念。然而, 中西文化论争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事实上,这个问题本身是复杂而且多维度 的。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的内涵和意义。首先,我们应该 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些宝贵的文化遗 产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所在。
内容摘要
其次,汉字的内涵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例如,“福”字在中国文化 中象征着吉祥和幸福,而这个字由“示”和“畐”两部分组成,其中“示”代表 神祇,“畐”代表满溢的酒器,寓意祭祀神祇以求平安和丰收。再如,“喜”字 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快乐和高兴,而这个字由“士”和“口”两部分组成,寓意 君子开口笑,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乐观、开朗的追求。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水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元素之一,也是生命得以延续的必需品。在汉文化和泰 文化中,水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本次演示将 比较与“水”有关的汉泰熟语的意义和文化内涵,旨在探究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 和。
内容摘要
在汉文化中,与“水”相关的熟语非常常见,如“水到渠成”、“水滴石 穿”、“水涨船高”等。这些熟语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与体悟, 寓意着耐心、坚持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而在泰文化中,与“水”有关的熟语同 样丰富,如“ชมพู่น้ำ”(直译为“水滴聚集”,意指“积少成多”),“ลดتاوداบบ แสน”(直译为“河水淹没了田地”,意指“自毁前程”)
浅谈水文化——精选推荐

浅谈⽔⽂化⽔⽂化浅议陈兴茹(中国⽔利⽔电科学研究院⽔⼒学研究所北京 100038)摘要:根据当前⽔⽂化的重要地位,指出⽔⽂化建设的必要性,给出⽔⽂化的定义,并根据不同的分类⽅法,对⽔⽂化进⾏了分类,指出了⽔⽂化传播的途径和⽅法,分析了⽔⽂化建设对于当前我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化,定义,必要性,分类,意义⼀、⽔⽂化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化作为我国众多⽂化中的⼀种,是我国古代劳动⼈民在长期与⽔的⽃争中形成的关于⽔的各种传说、民谣、⼩说、诗歌等艺术形式的总称。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及⼈民⽣活⽔平的提⾼,⼈们对社会各项服务设施的功能需求也在相应地发⽣变化。
⽔利作为服务于国计民⽣的基础产业,其⼯作理念也在逐步地从“兴利”“除害”等利⽤⾃然、改造⾃然为主向⼈与周围⾃然环境协调、与⾃然和谐相处转变。
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利⼯作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积极调整⼯作思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表现。
新时期,我国⽔利⼯作⾯临的突出问题是⽔资源紧缺、⽔环境恶劣,这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不匹配。
缓解这种⽭盾的办法之⼀,就是加强⽔⽂化建设的⼯作⼒度。
⽔利⼯作者认识到,意识形态作为影响⼈类⾏为的⼀种特殊存在物,会对治⽔思路、治⽔理念产⽣重要影响。
因此,积极开展⽔⽂化的宣传⼯作,对⽔利⾏业职⼯加强⽔⽂化的宣传和教育,使之通过学习优先的⽔⽂化,增加⽔资源保护的责任感,培养⼯作热情,调动⼯作积极性,从⽽对⽔利⼯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类正在积极开展如何恢复⽔⽣态系统、改善⽔环境和恢复⽔域景观⾃然美的活动。
⽔⽣态系统恢复和⽔景观重塑正成为当前我国⽔利⼯作的热点。
景观建设必须以良好的⽔环境和⽔⽣态作为基础,否则没有景观可⾔。
然⽽,光有景观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丰富的⽂化内涵来填充。
城市之间的区别主要是⽂化上的区别,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化上的竞争,凌驾于城市硬件设施之上的⽂化底蕴可以穿过时空,具有永恒的魅⼒和影响⼒。
简述水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简述水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水文化是一种以水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它将水作为人类生存、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元素,强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和管理,同时也关注水文化对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水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非常广泛,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水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详细阐述。
一、水文化的内涵1. 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水文化强调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包括水的开发、分配、保护、治理等方面,以保障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2. 水文化史和文化传承:水文化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水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同时水文化也需要通过文化传承的方式得以延续和弘扬。
3. 水文化与自然环境:水文化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水文化的形成和演变与气候、地形、地质等自然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水文化的传承也需要考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维护。
4. 水文化与社会经济:水文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有着深远的影响,水资源的分配、利用、管理等方面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同时水文化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5. 水文化与全球治理:水文化是全球治理的重要领域之一,涉及到全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等方面,需要各国共同合作和协调。
二、水文化的外延1.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水文化的外延包括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水电、灌溉、供水等方面,以满足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
2. 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水文化的外延还包括对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包括水污染的防治、水生态的恢复和保护等方面,以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健康。
3. 水文化的旅游与文化产业:水文化的外延还包括对水文化的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利用,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4. 水文化的教育与普及:水文化的外延还包括对水文化的教育和普及,以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很好:浅谈水文化

浅谈水文化、水利文化和水利行业文化2012-11-05何为水文化何为水文化?我个人理解,一言以蔽之,就是人水关系的文化。
水文化是一个非常古老而十分新颖的文化形态。
说它非常古老,是因为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自从有了人类的活动,有了人类与水打交道的“第一次”就有了水文化:说它十分新颖,是因为在我国把水文化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提出来进行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的事。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管子》)水是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上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浮天载地,高高下下,无处不在。
水是生命之源,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万千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现代人经常仰望星空,叩问“哪个星球上有水?”因为有水的地方才会有生命的存在。
“水生民,民生文,文生万象”。
水养育了人类,人它给人类带来的恩惠远远超过世间万物;人类作为大自然的骄子(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其繁衍生息须臾离不开水,创造文化更少不了水的滋润和哺育。
当然,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是创造文化的主体。
而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自身并不能生成文化,只有当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水发生了关系,人类有了治理、利用、保护、管理水以及亲近水、鉴赏水等方面的实践,有了对水的认识和思考,才会产生文化。
比如,大禹治水“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思路,明代潘季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理黄河方略,等等,这些都是治水文化(治水文化是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精华。
同时,水作为一种载体,通过打上人文的烙印即“人化”,可以构成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物质的——如黄河大堤、都江堰、大运河等水利工程,精神的——如“上善若水”、“智者乐水”、“水滴石穿”、“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曾经沧海难为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等“水性哲学”。
与此同时,这些“人化”的东西,反过来又起到“化人”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所以,水文化的实质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人是水文化的主体,水事活动是产生水文化的源泉。
水的文化世界水日的传承

水的文化世界水日的传承水是自然界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不仅是维持万物生存的必需品,也承载着人类文化的丰富内涵。
每年的3月22日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水日,旨在倡导节水意识、强调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性,并推动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水的文化,还可以传承和发展这一文化。
本文将从水的文化内涵、水文化的传承和水日的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水的文化内涵水的文化是指以水为核心元素,融入各种文化形态的现象和概念。
水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包括水在各种宗教信仰中的象征意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水景描写、水与人类社会的日常生活习俗等。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水都承载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水被视为生命之源、涵养智慧的象征,禅宗更以“心如止水、心如明镜”来追求心灵的宁静和清澈。
而在印度文化中,河流恒河被视为神圣的化身,每年的喜马拉雅冰川供水期被当做“洗涤罪孽”的时刻。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水的象征意义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多样性,这也为我们传承和发展水的文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二、水文化的传承水文化的传承是指将水的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传递和延续。
这需要我们加强对水文化的认识和弘扬,激发公众的相关兴趣和热情。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渠道,将水的文化知识融入到教育体系中。
比如,在学校课程中加入相关的水文化内容,在地理、历史和文学等科目中讲解水的作用和水文化的体现。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文化活动和节日庆祝来传承水的文化。
例如,组织水文化艺术展览、举办演讲比赛和举办水文化节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公众感受水的文化内涵。
三、水日的意义世界水日的设立旨在唤起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
水作为生命之源和人类活动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世界水日,我们可以加强全球范围内对节水意识的普及,推动人们从根本上改变对待水资源的态度。
节水不仅是一种日常的生活习惯,更是一种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化浅议陈兴茹(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研究所 北京 100038)摘 要:根据当前水文化的重要地位,指出水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给出水文化的定义,并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对水文化进行了分类,指出了水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法,分析了水文化建设对于当前我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文化,定义,必要性,分类,意义一、水文化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水文化作为我国众多文化中的一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水的斗争中形成的关于水的各种传说、民谣、小说、诗歌等艺术形式的总称。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会各项服务设施的功能需求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
水利作为服务于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其工作理念也在逐步地从“兴利”“除害”等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主向人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转变。
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水利工作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积极调整工作思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表现。
新时期,我国水利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劣,这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不匹配。
缓解这种矛盾的办法之一,就是加强水文化建设的工作力度。
水利工作者认识到,意识形态作为影响人类行为的一种特殊存在物,会对治水思路、治水理念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积极开展水文化的宣传工作,对水利行业职工加强水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使之通过学习优先的水文化,增加水资源保护的责任感,培养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从而对水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人类正在积极开展如何恢复水生态系统、改善水环境和恢复水域景观自然美的活动。
水生态系统恢复和水景观重塑正成为当前我国水利工作的热点。
景观建设必须以良好的水环境和水生态作为基础,否则没有景观可言。
然而,光有景观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填充。
城市之间的区别主要是文化上的区别,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上的竞争,凌驾于城市硬件设施之上的文化底蕴可以穿过时空,具有永恒的魅力和影响力。
由此,水文化建设被提到日程上来,它作为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补充,可以增添景观的个性化内涵和持久性、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
因此,水文化建设符合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总之,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的特点决定了我国水文化内容的丰富和底蕴的深厚。
水文化作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一员,是古人与水打交道的历史见证,是先进的管理水、利用水的历史记载。
因此,弘扬水文化对于我国当前水利工作的意义重大,具体表现在可以激发人们爱水的热情、促进当前水利工作思路的转变、提升城市形象、建立新时期良好的经济、人、社会和谐关系等。
二、水文化的定义河流的景观以及河流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对人的感官产生刺激,人们对这种刺激会产生感受和联想,通过各种文化载体所表现出来的作品和活动都可以成为水文化[1]。
或者换句话说,水文化就是人类长期以来从事与水有关的水事活动所产生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的集合。
三、水文化的分类1.根据水文化的表现方式,可分为[1]1.1诗歌类:在唐宋诗词中,讴歌大江大河、湖泊壮丽景观的作品随手可得。
表达水灾之后民众流离失所的悲惨民谣也有很多记录。
1.2碑刻类:在石碑和岩石上刻记曾经发生过的水现象。
如三峡白鹤梁鱼纹石刻及相应文字记录了历史上发生过的长江枯水位;都江堰的石碑记录了李冰的治河原则;黄河花园口蒋介石题刻的石碑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人工决堤的惨剧。
1.3绘画类:山水画一直是我国文化的主流,表达了人们对水域景观的追求和向往,其中以《清明上河图》最具代表性,它精细地记录了黄河下游曾经有过的繁荣。
1.4史记传说类:在中国数千年的治水活动中,涌现过许多民众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被文字记载,或经过长期口头流传,形成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学。
如关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至今家喻户晓。
1.5信仰类:由于人们对水灾的恐惧和对治水人物的崇拜,逐渐形成有宗教色彩的信仰。
如随处可见的龙王庙、禹王庙、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纪念韩愈治理韩江的韩王庙等。
英雄人物逐渐被神化,至今香火不断。
1.6祭祀类:在历史上每当遇到干旱和洪水,民众苦不堪言,迷信地认为是上天在发怒,常常举办各种祭祀活动,祈求降雨、平安。
1.7民俗类:长期在水畔生活的人群或民族,为表达人与水的亲密关系,或为了纪念某一事件和人物,或为了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而举行的活动,长期以来演变成为民俗。
如西双版纳傣族的泼水节、洞庭湖区的赛龙舟等。
1.8科学著作类:在长期的治水活动中,人们也加深了对水的认识,也涌现了一些治水的专家,形成理论,汇聚成书。
比较有名的如《山海经》、潘季训的《治水方略》等。
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水文化。
历史水文化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记录了我国的自然、地理、灾害和社会变迁等。
以上根据水文化的表现方式分类说明,尽管水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人类对水的认识的体现,这其中的内容或是对灾难的记载、或是征服水的活动、或对水景观的刻画、或是对水的整治方法和思路的探讨、或是对治水英雄的赞美和铭记等。
另外,从以上的水文化各种表现形式还说明,水文化不分种族、年龄、阶层,属大众文化的范畴。
2.根据水的不同存在形式,水文化可分为2.1 江河文化[2]我国是一个江河数量较多的国家,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万余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80条,大于10000平方公里的有79条。
其中,长江和黄河在世界排名分别为第三和第五位。
一位外国学者曾说过这样的话:“称中国为河川之国,其意义不仅在于它有众多的河流,而且在于因为对河川进行了治理而极大地影响了它的历史。
”纵观我国的城市发展史,大部分城市都是滨水而建,同时城市作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地,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因此,我国的江河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
2.2 湖泊文化[2]湖泊是指陆地上低洼地区储存大量而不与海洋发生直接联系的水体。
湖泊对于人类的养育和恩惠,表现在水产、灌溉、航运、供水、洪水调节、美化环境等方面。
正因为湖泊对于人类的众多好处,因此,湖泊文化也是源远流长的。
有许多文字记载、文学影视作品都被人们所熟知,如山东的微山湖曾是著名的梁山泊的一部分,也是抗日英雄们活动的主要场地;以河北的白洋淀为故事发生地点的电影有《小兵张嘎》、《新儿女英雄传》等;鄱阳湖相传曾是三国周瑜操练水军的地方,因此才为赤壁大战的胜利提供了条件。
2.3 海洋文化[2]地球表面70%是水,因此,地球是一个水球。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作为我国古代外交史和航海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中国乃至国家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海洋是我国开发利用较早的水域之一,海洋水文化的历史更久远。
2.4 泉文化[2]地下水的天然露头,人们称之为泉。
泉由于具有独特的运动特性和景观,而被人们所喜欢和钟爱。
泉水分为冷泉、热泉、温泉等,可被人们观赏、休闲、健身、养神、疗养等。
正因为泉所具有的这些特殊的功能,泉自古就是诗人们写作的对象,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5 瀑布文化[2]瀑布,是指从河床纵断面陡坡或悬崖上倾泻下来的水流。
瀑布千姿百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被人们所传唱,并对瀑布产生无限的遐想。
瀑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感观享受,同时对于精神愉悦、陶冶情操等都非常重要。
2.6 雨文化[2]雨,按照科学的观点,主要是云中冰晶或雪粒因水汽转移、碰撞、合并等作用,不断增大,到上升气流无力支持时下降融化而成;也有由水滴直接增大下降而成。
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农业是我国的命脉。
因此,雨与我国劳动人民关系较密切,“雨润农田”“久旱逢甘雨”等被人们传诵。
2.7 雪文化[2]雪是从云中降落、具有六角形白色结晶的固体降水物,是由于气温较低,水汽在空气中凝结生成的。
“断桥残雪”“苍山白雪”“太白积雪”等都是对于雪景的描述。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把北国的风光描述得淋漓尽致,杭州西湖以水美著称,但杭谚云:“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另外,还有由水文化所衍生出来的酒文化、茶文化等,在此不再赘述。
3.根据水文化存在的层次不同,可分为[3]3.1表层的景观水文化:人们对多姿多彩的水形态的观赏是构成景观水文化的重要内容。
“四海翻腾云水怒”“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润物细无声”等分别构成大海文化、江河文化、瀑布文化、清泉文化、冰雪文化、雨水文化等,都是人们心理感受的一种表达。
3.2中层的行为水文化:主要包括水行业的规划设计、科学管理、科学实验等业务活动;包括水行业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站建设等水文化事业;包括以水和水域为场所和在水行业内开展的各种水文化活动。
根据水行业的不同工作性质,行为水文化还包括机关水文化、企业水文化、事业水文化、社团水文化等。
3.3深层的心理水文化:主要包括水行业人们的思想信仰、思想道德、行业精神、价值观念、哲学理论、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水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这种文化一旦形成,对人们行为的指导性和维系事业的连续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水务活动中一切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水利行业精神是这种心理水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水利事业发展巨大的精神动力。
4.根据水文化的时空分布不同,可分为[3]时代水文化:主要包括远古时代的水文化、古代水文化、近代水文化、现代水文化。
区域水文化:指不同地区的水文化,主要包括中国水文化、外国水文化、城市水文化、农村水文化、各地方水文化、各流域水文化等。
5.按水文化所处地域不同,可为分:1)黄河水文化[4]主要集中在陕西、山西、河南的黄河中游地区,包括支流渭河、洛河、伊水,是古代文化发源地。
这里的黄河水势汹涌澎湃,两岸山峰夹峙,文化积累深厚。
著名者有:禹门口为纪念大禹治水传说遗址;三门峡附近通往山西的重要渡口——风陵渡,有王之焕诗《登鹳鹊楼》、《凉州词》等著名诗作,在伊水边有著名的龙门石窟,东西两山夹水称伊阙,三国时代曹植的《洛神赋》使此处洛河更富有神奇色彩;传世画作《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夺标》,精彩地描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水上生活;王维和白居易的诗文描写了在长安别墅内河湖围绕的优美环境,都是这一地区水文化的精彩代表[4]。
2)荆楚潇湘水文化[4]春秋时期长江中游最早发展的是楚文化。
楚江即长江湖北、江西、安徽一段,另一段荆江,包括武昌、黄州、隋州等,也属于楚文化的一部分。
湖南洞庭湖以及湘、资、澧、沅四大水系,也属于长江水系,称潇湘文化,也属于楚文化。
这一地区的水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包括屈原的辞赋,纪念屈原的民间活动,唐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的活动、相关建筑和文学作品,如黄鹤楼、岳阳楼的诗、词和赋,赤壁地区的词,名篇名作众多,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