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58 中小学教育管理2015年版教材笔记

00458 中小学教育管理2015年版教材笔记
00458 中小学教育管理2015年版教材笔记

名词解释/管理:

管理就是合理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的作用,利用各种关系和各项工作,高效率的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名词解释/教育行政:

教育行政是指国家根据一定的政策对教育工作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管理和领导。

名词解释/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带领并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简答题/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

答:教育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教育管理是一般社会管理的组成部分,它包含的一般管你的共同性质。他也应反映一般管理的本质。及教育管理也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严密的组织措施,科学的教育管理应许高效率的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管理与一般社会管理的本质是一致的。

管理内容的教育性。管理中渗透教育,管理与教育的高度统一,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特点。

管理对象和产品的主体性。在教育管理中,管理者是人,通过管理要培养的也是人。

管理过程的复杂性。人才成长周期长,过程非常复杂,因此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在确立目标

时既要考虑当前人才的需要,又要预测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论述题/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行政组织理论就是在组织中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建立系统的组织制度,运用制度进行管理。韦伯首先研究了社会控制问题尤其是在政府和工业部门中,少数人是如何控制多数人的问题。韦伯认为,过去的组织是以两种权利类型为特点的:传统权利和魅力权利。但在现代社会,这两种权利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倍第三种权利所取代,这种新的权利就是法律权利,他是以理性为基础的建立在法律基础上,有社会合法机构保护的控制形式。以法律权力为特征的组织就是韦伯所说的行政组织或官僚组织。

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下的官僚组织主要是指通过法定的职位或植物而不是个人或世奇的地位来实施组织管理,这种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一种七药企的效率又去理性的组织,同学是依据法律形式的。官僚组织强调机械化、专业化、剧毒管、证书(权力集中法,他在组织中消除个人感情等非理性的因素对组织对活动的影响,因此,他临时组织了人们的行为理性化具有一致性和可预测性。韦伯还进一步归来了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征:明确的组织目标;明确的职能分工;层级节制的权利链条;专业的培训机制;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合理合法的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业务处理和传递以书面文件为准。

韦伯指出,在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中,为了实现其目标所需要的全部活动都被划分为各种基本的作业作为任务分配给组织中的各个成员。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组织明确规定每一个成员的职权范围和协作形式。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结构分为三层,最高领导层相当于目前许多组织的高级管理阶层,行政官员层相当于忠诚管理阶层一般工作人员沉寂相当于基层管理阶层。这也就是韦伯的理想型科层制模式。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核心是建立系统的、理性的制度,建立完整的科层制模式的组织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制度是整个主见最重要的保障。

简答题/一般管理理论主要观点

答:1916年,法约尔出版了《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一书,首次系统论述了管理的职能和原则,成为管理学的经典著作,法约尔被称为一般管理理论的奠基人。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核心是管理过程学说和管理的14条原则管理过程学说首次系统论述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法院认为,为了有效开展管理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他提出了管理的14条原则: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指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人员报酬、极权、等级练、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法约尔还指出了进行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名词解释/计划职能:

计划只能是法院的管理五大职能之一,只对未来事态做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测,并制定一项指导未来的计划。该计划具有统一性、连续性和灵活性。

名词解释/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该假设从享乐主义哲学和利己主义思想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人都会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名词解释/魅力权力:

魅力权力是领导人以及超凡的魅力和特殊的吸引力是其他人服从命令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建立在人们对其神圣性、英雄主义或模范品格的忠诚之上。

简答题/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事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

二、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而士气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

三、在组织中,除了正是群体外,还有非正式群体存在。非正式群体有某种特殊的范围,影响到群体成员

的行为。

四、领导者在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的同时,还必须了解不合乎逻辑的行为,要善于倾听员工的意见,

是正式群体的经济需求和非正式群体的社会需求取得平衡。

五、在一个组织中,沟通、权力、影响、权威、动机和控制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尤其是上下级之间。简答题/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有三个主要观点:地衣,个体需要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按照一定层次排序的;第二,个体专注于他们没有实现的需要;第三地衣层次需要充分满足后才会感知并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简答题/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在马斯洛手作研究的基础上卖格雷格提出了两套相互对立的有关任何管理策略的讲授。他乘这两种理论为X理论和Y理论。他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就是建立在X理论对人的假设之上及经济人假设。

X理论认为:

一、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二、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付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接受别人的指导。

三、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

的目标而工作。

四、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五、多数人缺乏理性,举止盲目。

六、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上述思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情感冲

动的人,这些人负起管理的责任。

他进一步将X理论进行改动,创立了与人际关系理论的观点一致的给予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外理论。

Y理论认为:

一、多数人是勤奋的,如果条件有利,工作如同休息会儿游戏一样自然。

二、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三、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

四、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

五、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力只发挥了一部分。

简答题/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答:该理论认为,是员工感到满意的都属于工作本身我工作内容方面的,称之为激励因素;使员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称之为保健因素。

名词解释/社会系统理论:

巴纳德提出的管理理论,强调主题是一个人的内外协作的社会系统,其要素是共同的组织目标、合作的意愿以及信息的沟通。

简答题/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一、组织是有许多分系统组成的。这五个分系统包括: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析同,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和管理分系统。

二、企业是有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想主权的一体化系统,同时企业还是社会这个大系

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只有神泪外部条件的相互影响得到协调以达到动态平衡才能获得成功。

三、企业还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投入的是物质、劳动力和各种信息,产出的是各种产品或服务。简答题/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学习型组织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比德盛极总结出的一套企业管理方法。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足迹。彼得圣洁认为钥匙企业茁壮成长,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技能可以通过五项修炼获得:一、自我超越。踏雪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二、改善心智模式。三、建立共同愿景的。四、团队学习。五、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一项修炼。简答题/组织的基本特征

答:组织的目的性、组织的开放性、组织的系统性、组织的复杂性。

论述题/开放的系统观

答:一、在如何对待组织结构的边界关系上、存在封闭的系统关河开放的系统关两种对立的观点。二、封闭的系统关认为系统具有自组织特征,能够进行自我能量转换,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开放的系统关与之相反,认为在封闭的系统中,能量是有限的,是会被消耗的,但不能维持累不平衡的时候,就会走向孤立,最终将会消亡。三、在开放的系统观看来来自外部环境中的竞争、资源及证据影响都会对组织的内部运行产生作用。正如不可你所说,一个系统是开放的,并不仅仅是因为只与环境间的相互交换联系,还因为相互交换联系是系统变化的关键因素。其开放系统观的学者认为,组织不仅受环境的影响,而且依赖于环境。组织从环境中获取原料,如人员、物质等,经过转换,向环境输出产品与服务的人,甚至可以通过最终的产出调节转化过程,使之得以忧患。四、只有开放系统才能保持能量、信息和物质的交换,组织调节转化过程,使之得以忧患。四、只有开放系统才能保持能量、信息和物质的交换,组织和从社会环境中检索、接受和输入信息,在组织中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变革创新,在输出给社会。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组织的存在和发展,组织必须随社会环境的变动而做出相应及时的调整,以保持组织与社会环境的适应和平衡,促进组织健康发展。

简答题/开放系统的主要特征

答:一、开放系统具有相互作用性。二、开放系统具有边界信。三、开放系统具有动态平衡性。

简答题/作为开放系统的学校的关键因素

答:学校不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系统而是社会系统内部的一个子系统是一个与社会主义要素互动的系统学校作为社会肋部的子系统具有五个关键要素,即结构、个体、文化、政治与教学。

名词解释/动态平衡:

所谓动态平衡就是通过一系列小镇机制维持系统各组成部分间的稳定状态。

名词解释/前瞻性原则:

所谓前瞻性原则,就是要求学校管理者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准确的预见教育的未来,并根据教育规律适时调整学校发展战略,创造性的设计学校的发展蓝图。

简答题/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前瞻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简答题/为什么学校管理要遵循系统性原则

答:所谓系统性原则就是只学校管理者在处理学校系统中各部门、各层次、各要素之间以及各部门、各层次、各要素与学校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人以实现整体目标为主题进行协调,是局部服从于整体,促进管理效果最优化的行为准则。这就要求系统性原则在管理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树立全局观点,强化整体意识。二,分工合作,协调配合。三,建设网络化管理系统,统一指挥。

简答题/简述学校管理效益性原则的要求

答:第一,重视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悠闲。第二,勤俭办学,提高经济效益。第三,合理配置资源。名词解释/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是以认识论为基础,以科学研究过程为线索,以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内容所建立起来的体系。

简答题/唯物辩证法对于教育管理研究的指导作用可以从哪些基本观点体现出来?

答:实事求是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动态发展的观点、矛盾统一的观点、质量结合的观点。

简答题/简述怎样在教育管理研究中做到实事求是

答:一,在研究的指导思想上要贯彻事实求是的精神。

二,在研究过程中要贯彻事实求是的精神。

三,在对事实材料进行分析时要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在对研究论文进行评价时,要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

名词解释/系统方法论:

系统方法论是指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简答题/简述教育管理研究系统方法论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方法,是按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来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即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论述题/论述系统方法论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方法论是指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系统方法,是按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来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即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系统科学有三条最基本的原理,及反馈原理、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

一、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没有反馈信息的系统,要实现恐惧是不可能的。反馈原理是自然、社会、思维中普遍起作用的原理。反馈原理告诉我们,必须要经常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否则任何系统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有序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开放,与外界有信息交换,才可能有序。与外界无信息交换的封闭系统,药学只有序是最不可能的。系统有教第一级的结构转变为较高级的结构,称之为有序。系统有较高级的结构转变为较低级的结构,称之为无序。有序原理启发我们,应当自觉主动地把自己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尽量争取与外界交换有用的信息,从而争取更大的进步。

三、整体原理。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系统整体的功能不等于个鼓励部分之和。没有结构的、没有整体功能的系统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说,整体大于个谷里部分的总和。整体原理告诉我们,不仅应该注意发挥各个部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的新的功能。

简答题/简述系统方法论对教育管理研究的指导作用

答:有利于行权交易是个大系统的认识;反馈原理在教育管理研究中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帮助人们找出现状与目的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改革;有序原理对于教育管理研究也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帮助人们认识到教育管理活动的开放性;整体原理对于教育管理研究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降低管理内耗现象。

名词解释/行动研究法

教育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者把行动研究的理念、方法和策略运用与教育研究领域的一种研究方法。

简答题/简述案例研究的步骤

答:一、确定研究问题的性质。二、确立研究假设。三、确定分析单位。

四、连接材料与命题。五、解释研究发现的准则。

简答题/简述教育管理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答:一、要重视理论研究。二、要研究教育管理的历史,总结教育管理的历史经验,从中归纳某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三、要提倡调查研究。四、要拓宽眼界,站到全球化的高度,进行教育管理的比较研究。五、要开展实验研究。

名词解释/学校规划

学校规划,即学校发展规划,又称为学校蓝图、学校远景计划、学校策略规划等,是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要求的,结果校庆分析和设计的,有一定目标导向的,学校全面改革发展和持续改进的行动计划。

名词解释/教育规划

教育规划是国家各级政府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从关西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出发对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做的部署、设计和安排,是从宏观层面上针对国家和地区制定的规划。

论述题/论述学校规划制定的基本原则

答:

1、科学性。在确定学校规划的过程中,要用科学的手段分析学校的历史情况和现状,用科学的方法规划学校发展。

2、系统性。学校是一个复杂的整体,规划涉及许多要素,从资源来看,设计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

素,从教育过程来看,涉及德智体美劳的兼顾。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要用系统思维的方法,考虑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如此,制定学校规划还要考虑到学校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3、可操作性。学校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应简单鸣鸟、通俗易懂,容易被人理解,并且切实可行,便于操作。

可操作性还包含的学校规划的可控性。

4、激励性。规划必须能够激励人们的行动,鼓励人们为实现学校发展的目标而努力。

5、民主性。学校发展规划不仅强调校长等管理参与人员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还强调主权学校共同体的其他利益相关成员。学校发展规划是多方面参与决策与执行的过程,是学校民主管理方式的体现。

6、连续性。学校规划制定的连续性原则不仅区在时间上学校各个发展阶段规划的整体性、延续性,孩子学校发展与时代接轨的前瞻性。

简答题/简述学校规划制定的主要程序

答:1、学校现状的调查分析。2、定位学校发展的目标。3、确定各部门行动计划。4、制定评价机制。名词解释/问题树分析法

问题树分析法是一种艺术传图系统的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描绘数传的图形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的方法。

简答题/问题树分析法的步骤

答:1、找出学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在所确定的主要问题中,找出一个问题作为“核心问题”或“起始问题”。

3、确定导致“核心问题”或“起始问题”的主要原因。

4、确定“核心问题”或“起始问题”导致的主要后果。

5、根据以上因果关系画出问题数,反复审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修改。

简答题/简述应用问题数分析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一、问题数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写在文本框中的。二、涉及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学校现在已经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假想或推测的可能存在的问题。三、在问题数中,每个问题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四、分析时要注意多层次问题得多原因和多结果的关系,在分析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时必须具有逻辑性。

名词解释/S W O T分析法

S W O T分析法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遇与挑战的,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的一种分析方法。

简答题/简述S W O T分析法的主要步骤

答:1、明确相关要素,确定学校的优势和劣势及可能的机遇与挑战。

2、组合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构建矩阵,形成策略。

3、对策略进行甄别和选择,确定目前应该采取的具体策略。

4、应用S W O T分析把诊断学校发展的注意事项。

名词解释/德尔非法

德尔菲法,也称专家小组法,专家会议预测法成专家调查法,是一种用来征询专家们意见的主观预测与分析方法。

简答题/德尔非法在学校校庆分析中的基本步骤

答:1、确定学校问题。2、选择教育专家并组成专家团队。3、实施调查。

4、统计反馈。

5、汇总处理调查结果。

简答题/标杆分析法的含义及其具体操作步骤

答:标杆分析法,又称基准化分析法,是将学校所从事的活动与从事相同或相似活动的优质肖、品牌肖、只名校进行比较,找出差距,针对差距学习先进经验病句定改进方案,达到提高自身水平的管理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分析学校自身现状。2、确定标杆学校。3、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4、实施行动方案并进行跟踪评价。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活动方案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比赛活动 工作方案 课堂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深化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县教育教学工作,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树立一批教学思想先进,教学基本功过硬,教学方法灵活得当,课堂教学改革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典型,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经研究决定,结合《邵阳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比赛活动工作方案》,我县自20XX年秋季开始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新课堂”为主题,在全县举办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比赛活动。为确保全县比赛活动顺利实施,成立“新宁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比赛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县比赛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新宁县教研室。各县属学校、中心学校、民办学校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活动实施过程的组织领导。 一、组织机构 1.成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比赛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设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比赛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县教研室。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二、活动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用新课程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坚持先进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充分调动全县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手段、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打造名师团队。进一步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意识,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以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着眼点,整体优化全县中小学课堂教学,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参与对象 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的在岗教师。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的必须参加学校预赛,不在此年龄段的教师自愿参加。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规定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规定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试行)明确教师职责 教师学习《城关区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办法》明确学校各级部门的管理职责与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必须要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规定,保障每个孩子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需要,要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 实施细则 一、备课制度 语数教师进行半电子备课实验,兼职课程可全部进行电子备课。专职教师一律手写备课。 (一)通读教材备课制度 1、备课时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在通读本册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册教学内容在本学科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每单元的内容与其它单元以及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做好教材的整合与补充,以便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课必须对总的教学内容、目标,重点、难点,学生学情,教学措施进行分析、明确各项目内容。对学期课时进行安排,列出教学进度。 3、年级备课中的总目标、要求等项目在平行班老师共同商议下统一制定。各班老师再根据自己班情、学情进行个体分析,写出教育教学措施,体现班级特色,达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目的。 4、根据教情、班情、学情制定课题或教研专题。 (二)单元及课时备课制度

1、单元备课中要分析本单元教材内容、目标,教学重、难点,单元课时量安排。 2、每课备课教案中要有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具体分析,依据教材内容确定重点和难点是否分列。本科教材的课时安排。 3、每课时教案要依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采取用的教学用具等内容。 4、备课中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一要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而定;二要符合教学规律,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来定。 5、备课教案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程度的教学设计。备课教案应积极改革、创新,尽量体现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不可过空、过大,严禁“形式教案”“套路教案”。 6、备课时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专题)制定相应教学措施,从细微处着眼,做到围绕教育教学进行教科研活动,教学问题为专题服务,专题为课题服务。 7、备课中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提炼学习方法,并能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 8、备课中要体现对学生的关注。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提高优秀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困生成长,做到面向全体教学,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和答案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汇总课程代码(0458) 2004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过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管理学家【 A 】 A.法约尔 B.巴纳德 C.德鲁克 D.西蒙 2.教育质量分析分为两类:一是分层分析,二是【 C 】 A.状态分析 B.因果分析 C.状态分析和因果分析 D.系统分析和过程分析 3.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实际的【 A 】 A.行动过程 B.总结过程 C.实验过程 D.观察过程 4.县级人民政府设有教育局、 科或教育委员会,【 B 】 A.它是我国最基层的教育行政机关 B.它是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单位 C.它的职责就是管理乡村教育事业 D.它主要承担着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任 5.校长负责制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制度,也是学校的一种【 B 】 A.监督制度 B.决策制度 C.法规保障制度 D.参与制度 6.教育发展战略是国家在一定时期为实现其社会发展总目标而做出的【 D 】 A.教育发展规划 B.教育发展计划 C.有关全局性的预测 D.有关全局性的发展对策 7.教育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是【 B 】 A.作出行政强制执行决定、执行、告诫 B.作出行政强制决定、告诫、执行 C.取证、作出强制执行的决定、执行 D.间接强制执行、直接强制执行 8.教育经费构成主要包 括【 A 】 A.教育事业费、教育基本建设费、各种教育主管部门自身的事业费 B.教育事业费、基本建设费、人员经费 C.人员经费、公共经费、基本建设费 D.教学业务费、教师工资、 基建费 9.按照评价参照标准的不同,可将教育评价分为【 A 】 A.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B.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C.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0.教育督导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A 】 A.计划准备、组织实施、总结处理 B.调查研究、制定计划、组织实施 C.组织动员、调查研究、作出评价 D.深入实际、作出评价、总结指导

中小学如何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傅爱云一、要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改革内涵任何改革都是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显然,课堂教学改革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是探索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过程。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钟启泉说:“教育改革的核心在课程,课程改革的核心在课堂,课堂改革的核心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充分地说明了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不只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它的内容很丰富,但概括起来主要有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的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学生良好(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堂教学管理的改革等。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达成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而言,课堂教学既要努力让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为学生当前的升学服务,更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是更高的教育理想。课堂教学改革后,我们的课堂教学会有一个根本转变,从课堂教学流程上看,即要从“教——学——用”到“学——教(思或疑或问)——用”转变;从教师的教学方式上看,要从教师清楚讲授到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转变;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看,要从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二、要提出一个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在教师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的前提下,学校应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学校的办学理念提炼出一个课堂教学改革理念。课堂教学改革理念,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灵魂、旗帜与具体的指导思想。如,某校提出的“幸福课堂”教学理念,即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幸福,教师勤奋、创新工作是幸福,校园和谐、充满活力与激情是幸福;某校提出的“人本健智教育大课堂”教学理念,即以师生健康发展为本,构建健康、智慧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体健、心健、智健,让每一个教师激情、荣耀、幸福,努力构建有情趣、有活力、有思想的课堂。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理念,这里讲的是在学校办学理念之下的提炼,不是随意的编撰。不是别人提出“435课堂教学”,我就提出“246课堂教学”,不是别人提出构建“灵动课堂”,我就提出构建“灵性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不能成为一句挂在嘴上的口号,或一段挂在墙上的标语,课堂教学理念要有内涵,全校师生要透彻理解把握,师生要能为实现教学理念而不断探索。三、要建构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并不是实践层面上的改革,要落实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理念,还要构建一个新的、承载着课堂教学改革理念的基本教学模式,并在学校统一推行这个基本教学模式。改革后的课堂,要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有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教学活动所以,新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一般由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当堂检测等环节构成。当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一个基本的教学流程,基本的东西,在实际运用中,应有所变化。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个教学环节的容量可以不同。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弱,展示(表现)的欲望强,那么教师就少让学生自主、合作,而多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活动,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到了高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强了,而展示的欲望却弱了,那么教师就多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另一方面是教学环节的活动程度应有所不同。如,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低年级,合作学习的方式就可能只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分解班级,小组内相互检查检查作业,相互督促学习,以小组的总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等,目的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合作方法,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到了九年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已有很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就可以更细、更高,甚至可以要求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一个问题的研究。四、要掌握有效运用教学模式的技术构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有效地运用教学模式,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学生自主学习,就需要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什么、如何自主学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自主学习等一系列问题。从我们的改革经验看,要有效运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掌握以下四个方面的技术。一是要掌握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技术。合作学习小组是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基础。建设合作学习小组,首先要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其次要在这种组织形式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探索合作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计划)【圣才出品】

第7章 教育计划 7.1 复习笔记 一、教育计划 1.教育计划的起源 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教育计划,即作为教育行政管理学上的计划,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产生并获得明显发展的。有人把它称之为现代教育计划。 (1)教育计划的特点 ①综合性,即它的内容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校外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设想。 ②长期性,是指它揭示了5年、10年或20年这样长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并以达成此目标为目的。 ③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密切相接。 (2)教育计划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①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战后重建和如何发展的问题。 ②由于苏联早一步实施了计划教育,取得了以1957年卫星上天为标志的巨大成果。这一计划教育的成功,对世界震动很大,影响和促进了世界教育的计划化。 ③随着科技竞争而来的教育竞争的展开,使教育计划在各国迅速建立起来。 2.教育计划的定义 (1)教育计划的定义 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

(2)教育计划的特征 ①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计划的前提。 ②教育计划是量化了的教育政策目标或教育发展目标。 ③教育计划具有技术性。教育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包含着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战略上的决策,以及实施方案的建立等程序或步骤。 3.教育计划的类型 (1)按照教育计划的规模可以分为教育事业规划和教育计划 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区别在于,规划是对较大范围、较大规模及较长时间内教育发展总方向、大目标、主要实施步骤及重大措施的设想。计划相对规划而言,是指在规划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政策、任务做出的较短时间的具体安排和落实措施,计划的发展指标、措施步骤、时间安排都比较详尽、具体。 (2)按照计划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教育的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中期计划是长期计划的中间站,短期计划则为实现中、长期计划的一个实际步骤。从这种认识出发,一个完整的长期计划应包括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这几个相对部分。 (3)按制定计划主体权力的大小、能控制教育资源范围的大小、计划对象特定化的程度来划分,可分为国家的教育计划、地区的教育计划及学校内部的教育计划在实行计划管理的国家,实际上不可能只有国家的教育计划而没有地方的、学校的教育计划。因为如果没有地方的、学校的教育计划,国家的教育计划就会落空。 (4)按教育计划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综合的教育计划与单项的教育计划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实施细则

许屯小学国家课程实施细则 (试行稿) 为了贯彻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落实《大连市中小学管理规范》和《瓦市中小学教学管理基本要求》,进一步确立精细化管理理念,规范我镇教学管理工作,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现对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作如下修订: 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1、根据国家及省、市、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整体设置小学教育课程方案。(具体见每学年《小学课程设置计划》) 2、学校必须根据“课程设置方案”,开齐、上足、教好各门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延长学生学习时间,挤占其它学科课时。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具体见每学期《小学作息时间表》),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总量不超过6小时,积极开展好每天上下午的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有1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严禁组织任何年级学生在节假日(含双休日和寒暑假)集体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组织集体上课。 3、各校应根据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特长,统筹安排好课务分工,尽力做到专业、能力对口。教导处应认真编排好总日课表。班级课表、教师课表必须与学校总日课表保持一致,教师要严格按课表进行备课、上课,不得私自调课、代课、缺课,每学期开学5天内,各校必须将学校总日课表报总校。 4、各校要建立“考课”制度,设置调课单和查课记录,明确专人,每天对全校各班级课表对应情况和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督查,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确保科学、品社等学科开课率达100%。 二、突出抓好备课环节 1、学校教导处应加强备课工作的指导。各学科一律以课时为单位进行备课,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科学地分配课时,不缺备。各学科备课周总课时数以课程设置方案为依据。语文、外语学科原则上要求超课备课(2—3课时),数学学科做到超例题备课(超2—3课时),科学、品社学科要求超周备课(1—2课时)。各科复习期间也必须按课时备课,各类学科的单页试卷、习题、作业纸等均不得替代备课课时,各学科严禁以旧充新、抄袭他人、网上下载等不切实际,难以操作的备课,坚持

高邮市中小学教学管理要求

高邮市中小学教学管理要求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加快高效课堂建设,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及《扬州市中小学教学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扬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特制订本要求。 第二条: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一切工作都应服务于教学。各校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不断优化教学管理体系,着力提升教学实效。 第三条:本要求共八章,其中第二至七章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第八章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衡量教师教学质态的重要标准。 第四条:本要求是教学管理的底线,对未按要求落实、违反相关要求的学校或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当年不能参加教学类评优表彰。 第二章课程设置 第五条:规范课程开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科学安排课表,合理安排作息。 1.小学和初中确保每天安排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同时每天至少安排一次体艺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确保《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90%以上。深入推进体艺“2+1”工程,让学生逐步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2.均衡配置教学资源,音乐、体育、美术、品德、科学、信息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健康教育(含心理健康)等课程均应配备专任、专职教师。十三五期间,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专职教师比例应逐步达到《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要求。深入实施《高邮市中小学生阅读工程实施意见》,每周从地方课程中开辟一节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积极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3.学校课表对外开放,班级课程表、作息时间表、体育活动表公布上墙和在学校网站公示。 第六条: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学生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资源,其数量应达《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要求,力争实现校本课程教材化。注重开发和利用校内外教育基地及其他社会资源,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开展富有学校特色的文化节庆、学生社团活动。 第三章管理机制 第七条:教学管理组织。学校教学管理团队分工明确,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健全,形成由校长室牵头,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负责,备课组和任课教师具体落实的课程实施团队。 第八条:教学管理制度。制定符合教育行政部门基本要求的、有学校特点的、细化的校级教学管理制度。 第九条:教学专题会议。校长每学期至少主持召开三次关于教学工作的校务会议,专题研究教学工作。教导处(教科室)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9-12章)【圣才出品】

第9章教育财政 9.1复习笔记 一、教育财政概述 1.教育的公共性 教育的公共性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的定义。 (1)公共品 萨缪尔逊(Samuelson,1954)最早给出了公共品的定义。他认为公共品是指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人对其消费减少的物品。根据他的观点,是否存在消费量的减少是区分公共品和私人品的关键特征。其他经济学家根据他的定义概括出了公共品的两个重要特征,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 ①非竞争性(也称为供应的联合性)是指增加消费者的成本为零; ②非排他性是指排除那些从消费中受益但拒绝付费的人需要很高的成本或者从技术上不可行。 纯公共品同时具有消费非竞争性和收益非排他性的特征。现实中,纯公共品和纯私人品的种类都比较少,大量物品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品(准公共品)。尽管纯公共品同时具有消费非竞争性和收益非排他性的特征,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具有非竞争性特征的物品并不一定具有非排他性。 (2)外部性 外部性(外溢效应)是指一方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直接成为另一方的生产或效用函数变量的现象。外部性的存在会改变第三方的效用,增进了第三方效用的外部性为正外部性,降

低了第三方效用的外部性为负外部性。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消费者的效用受到了第三方的影响。由于人类机会主义行为的普遍性,第三方会隐瞒自己的偏好进行“搭便车”。因此,外部性会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定,最终引起市场失灵。外部性和公共性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很多具有外部性的物品同时具有公共性。 (3)教育产品的属性 关于教育的产品属性,经济学家有不同的观点。多数学者认同教育为混合品,同时具有公共品和私人品的特征。但教育还具有正外部性,会导致市场提供的不足。 教育的正外部性和公共性是教育财政得以存在的逻辑基础,也使得政府利用财政举办公立教育有充足的理论依据。 2.教育的公权属性 教育的公权属性是从法学的角度进行的定义。 (1)公权、私权和社会权 公权和私权的区分主要看强制性的强弱。对于社会权的定义学术界尚没有统一意见,但不论人们对教育权的属性如何进行界定,教育权在现代社会带有一定社会性是肯定的。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公权、社会权与私权本身构成了一条强制性由强到弱的权利链条。 (2)教育的权利属性 教育的权利属性随社会发展而变化。在古代社会,受教育权基本属于私权,随着社会演进,教育才逐步具有了公权与社会权的属性。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与公立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教育权开始具有社会性和强制性的重要标志。 现代教育包含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教育其法律属性也不尽相同。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中,义务教育的强制性最强,因此更多地体现了公权的特点;高等教育的强制性最弱,更多

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定

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定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事业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培养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整改过去机械、麻木、倦怠的工作作风,根据教育局《富源县教育局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和乡中心学校《古敢水族乡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拟定此管理规定。 一、备课基本要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手段、备假设) 备课是上好课、规范教学行为、创优教学模式的前提;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因而不允许超前一周备课,不允许抄袭教案。每位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用心优化教学方法。在备课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对象),既要考虑尖子生,又要兼顾学困生,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同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培养学生会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寓教育于教学之中。统筹优化课堂教学,发挥教育智慧,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 二、上课基本要求 1、警示铃声响后,教师在教室门前做好上课准备(着装、仪表、情绪调整、关闭手机等),不迟到。学生要准备好上课的学习用品。 2、上课期间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教室,不能坐着上课,不准提前下课,不允许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和课间操时间。“小三门”

课程要上足课时,有组织、有纪律地进行,不允许随意放学生在外随意自由活动。 3、上课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易适度,文道结合,面向全体学生,追求教学的民主化和公平化,并要求板书设计科学合理,书写规范,条理清楚,使用普通话教学。 4、上课要合理分配教学环节及其时间,深入浅出、因势利导地善诱学生,不骂课、不厌课,把好教学“五环节”,以饱满的精神向40分钟要质量。 5、教师要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小事小病不请假,不私自停课、调课或代课。 6、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待学生,用“显微镜”看待学生的缺点和弱点,用“望远镜”看待学生的发展,禁止课堂上“师道尊严”,改变教师高高在上地批判、批评学生的方式。亲其师则信其道,师者要以朋友的角色、商量的口气、互学的态度面对学生,确保课堂教学的和谐与稳定、优化与提升。 7、搭建课堂互动合作学习平台,废止教学中的“一言堂”、“填鸭式”、“大锅饭”的教学方式,废止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存在。以富有人情味、富有激励色彩的语言感召默化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的愉悦化。 三、作业的布置、批改和辅导要求 1、根据教材和学生,有针对性地布置分层作业(含预习作业),布置的作业量要适量而有梯度,杜绝机械重复或惩罚性作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征求意见稿) 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各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为促使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设置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促进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现根据我市实际,对中小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一、计划 1.严格按课程方案开齐各类课程,上足课时,制定符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要求的课程实施计划,特别要按规定开设科学、艺术和实践活动课程,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推进初中综合课程和高中选修课程建设,并保证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自主选择空间。在学校和班级的醒目位置公示学校和班级课表。学校和学科教师均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2.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组织领导教导(务)处、教科室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计划必须对全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提出明确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五天印发给学校各部门、教研组、备课组和学科教师,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务)处、教科室组织实施。 3.学科教研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在教导(务)处、教科室指导下,根据学科教学研究要求及本校实际制订,其内容包括:(1)上学期教研工作情况分析;(2)本学期教研工作的目标、任务与要求;(3)教研活动的安排(含教科研课题研究安排)。建有备课组的学校要将备课组活动计划纳入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之内。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三天订好送教导(务)处、教科室审定,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4.学科教学进度计划,由备课组或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制订。制订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前,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研究教材。计划要明确一学期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其内容包括:(1)学生情况简析;(2)本学期教学总目标与要求;(3)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

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方案是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下文。 20**年8月16日,德宏州委、州政府启动了德宏州教育教学改革,并将州民中、芒市中学、梁河一中、××一中等学校作为改革试点学校。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在白涛教授的指导下,××县教育局在××一中高中部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现已全面启动实施。并将于20**年9月在全县部分中学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为认真做好此项工作,根据德政发【20**】199号《德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宏州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经县教育局研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请各学校认真贯彻执行。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提高课堂效益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我县基础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通过3-5年的实践和努力,全县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并步入良性发展阶段,课堂教育教学发生明显变化,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理念发生转变,教学和学习状况发生变化,学校工作效益和教学明显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缓

解教育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改变我县教育落后局面,形成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模式。 本次改革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教育主管部门 要变单一的行政管理为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要将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下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上,把政府的宏观政策具体地落实在学校的管理上。深入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增强对学校的服务意识。让每一个职能部门对口承担一个乡(镇)或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监督、指导和服务工作,将干部的考核与学校的工作绩效挂钩。要让教科研部门和学校参与职能部门的宏观管理。在教育主管部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推行管理措施的时候,邀请教科研部门和学校的有关领导或专家参与,或建立一支常态的业务专家队伍为职能部门的宏观管理出谋划策。 (二)教研部门 要建立以教科研部门为核心的业务管理机制。要加强教科研部门建设。以在职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相结合的形式,分小学、初中和高中,建立一支能够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的学科专家队伍。要以教科研部门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各乡(镇)中心校和县直学校教科研部门要成立不同学段的学科专家组,指导、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研究和教师培训,评估学校的教育教学;在统一部署、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又为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三版笔记

1、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它是以中央或地方的教育法令、法规为指导,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对整个教育行政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以实现目标管理优化的一门现代科学。 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构件学校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和健全学校组织及其运行机制,优化半血资源,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的一门现代科学。 6、教育管理学的性质: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②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③教育管理学具有独特的文化性。 7、教育管理学的特点: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 8、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是受着三种因素的影响:(教育管理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③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教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 9、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管理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 14、什么是教育管理? 教育就是在一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方化环境下,教育管理部门领导者在教育价值观的支配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所管辖的各级各类教育组织进行预测与规划、组织与指导、监督与协调、激励与近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开发和合理配置,以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增进办学效益,稳定教学秩序,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1、对管理的理解。 ①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管理具有两个重要职能,一个是组织和开发生产力的职能,另一个是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职能。 ②管理是观念形态的方化,管理行为是受着某种价值观所支配的。 ③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决策:管理者为了实现预计目标。,在客观条件的约束下,从两个以上的可能性或方案中,经过价值判断或决策论证选择出既满意又可行的方案的行为。 3、文化:是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它是人类在长期的改造自然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观念定势、思维定势和价值定势。 4、为什么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管理决策一旦失误,速度越快,力度越大,其后果就越严重在西蒙看 来,决策应该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程,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在管理 中唯有对现实预定目标有贡献的决策才是有价值的决策。 5、为什么西蒙教授说“管理就是决策”。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蒙教授提出“管理就是决策”。以往的管理过度看重管理过 程和管理职责,而忽略了决策的正确与否是最为重要的,决策一旦失误,后果危害巨大。在西蒙教授 看来,决策应该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在 管理中唯有对实现预定目标有贡献的决策,才是最有价值的决策。 6、教育管理与社会管理的共同特点和自己特点。 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部分,它具有社会管理的共同特点:①任何一级教育组织都存在于一定社区 环境之中,社区中各种因素都会对教育组织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②办教育离不开资源,办教育的 资源来自政府、社会团体、私人自愿者的投入。③教育事业内部必须和谐、平衡的发展。④建立正常 的教育工作秩序和合理规章制度是办好教育的重要条件。 教育管理又不同于社会管理,它具有自己的特点:①管理育人。②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任 务。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办好教育的关键。④教育管理主要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矛 盾和问题。 8、管理现代化:它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既是以现代管理意识为指导,又是以现代组织的民主化和法 制化为载体,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管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实现信 息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模式。 9、教育管理现代化就是在教育行政管理上实现民主化、科学化和专业化。 10、传统的教育管理现代化和80年代的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的比较:①由重视学校功能管理转到学校 的效能管理。 ②由重视各个职能部门的优化管理转到整体优化管理。 ③由重视对教育管理过程的监督和检查为主转到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为主的管理。 ④以强调教育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为主的管理,转到以权变思想为指导的,更加灵活 多变的管理。 ⑤在教育管理方法上由重视行政管理方法为主,转到行政方式和科学手段相结合。 1、对教育管理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管理流派有哪几个? ①行政学、法学理论流派(最早提出是施泰因) ②“科学管理”理论流派(泰勒) ③科层管理理论流派(马克思.韦伯) ④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流派(梅奥的“霍桑实验“提出的人际关系说说是前身) ⑤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为公共选择理论,代表为詹姆斯.布坎南) ⑥行政伦理学 2、施泰因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管理人员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人在生产过程的操作程序进行观察和试验,分析每项工作的动作和 时间,除去多余的和错误的动作。 ③每个人能否完成日工作量标准取决于标准化管理。 ④为了造就标准化的工人,必须对工人进行岗们训,达不到厂方规定标准的工人,不能上岗。 ⑤为了鼓励工人打破定额,建立了岗位标兵制度和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⑥宣扬科学管理是一场伟大的“心理革命“,工人和厂方的管理人员不要相互对立。 2、施泰因教育法对教育行政的作用。 ①保障了政府的权力机关对教育事业的监督与控制,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普及和提高。 ②保护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利、义务和责任,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和公平的原则。 ③维护了教育事业内部的正常秩序的稳定性,有利积累经验,提高教育质量。 ④促进了教育管理行政行为的有效性。 3、施泰因从行政角度对教育管理的分析。 教育行政管理理论是从行政学的视角讨论管理的实效性。它的基本观点是: ①教育行政机构是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学校进行管理的组织。 ②教育行政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强制性的特点,管理行为不应该受非理性因素的干扰。 ③教育行政管理的重点是制定和执行中央或地方的教育法令和法规,制定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 的工作计划,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扩大教育的投入比重,提供咨询与服务,开展督导和评价等。 ④协调社会、政府、学校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扩大学校对社会的影响,使各方面 的义务、责任和利益得到协调发展。 3、泰勒科学管理的特点:1.目的和中心是提高生产销率2.管理人员用科学方法对工人在生产过程的操 作程序进行观察和实验,分析每项工作的动作和时间,出去多余的和错误的动作 3 .标准化管理4. 对工人人进行标准化培训5.简历岗位标兵和实行计件差别工资制6工人和管理人员不能对立 泰勒科层管理理论属于古典组织学派的一个分支。科层体制又称官僚体制。在西方,官僚体制是与同 僚体制相对应的一个名词,它是指像政府机关那样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 泰勒科层管理理论基本观点:①职位分类。②权力分层。③法定资格。④委其责任。⑤遵纪守法。⑥ 理性关系。⑦固定工资。 4、梅奥的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观点: ①人是社会人,这是人际关系学说的理论出发 ②工作条件、工资报酬不是影响工效的第一要素,工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又来源于人与 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③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之中,群体行为对个人行为发生很大的影响。 ④人的行为是最复杂的。有合乎逻辑的行为,也有不合逻辑的行为,管理人员不要简单处理。 5、什么是行为科学? 广义的:凡是采用科学方法研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群,统统属于行为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产生、发展和转化的规律,以便预测人的行为,进而控制人的行为 的一门科学。 6、为什么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要以人性假设为出发点? 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产生、发展和转化的规律,以便预测人的行为,进而控制人的行为的一门科 学。世界上一切管理活动都是通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共同完成。管理者在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时, 他首先想到是:什么是人,然后才是采用什么方式去影响人。这样才会有利于管理者的管理。 人性假设包括:工具人假设(X理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复杂 人假设;决策人假设; 7、什么是群体? 群体是同个体相对应的概念。是指一定数量的人群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 相互作用的共同体。 8、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区别:正式群体:1.由于工作需要集体和起来的群体当工作不需要时群体解 散或调整后,人不在属于这个群体,关系终止2.组织内有职责权的分配,每个人的言行是受组织性和 纪律性的约束3.领袖人物是受上级任命的,就是群众选举也要经过上级领导机关批准。非正式群体: 1.感情需要集合起来的群体,一旦感情淡化或破裂关系自动结束 2.群体没有组织性或纪律性靠道义来约 束自己的言行3.关键人物是领袖,但不许要认命。 9、行为科学理论主要是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A.人性假设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B.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C.群体行为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支柱;D.领导行为理论是行 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出发点。 1、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 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 分等构成。 2 集权制:行政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或下属机关没有货很少有自主权, 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知识为准。

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研究报告

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研究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办好教育,关系着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的 前途命运,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成败,关系着民族能否早日复兴。只 有把我国的人口优势多成人才优势,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立于不败之地,而基础教育为人才强国战略奠定基础。作为我们农 村学校,必须学习先进经验,在传统教学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形成办学特色,我校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注重习惯养成和 细节落实,精细化管理不断深入,教师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学生养成了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校风正,学风浓,教风硬,教育 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不断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近几年来,农村学校生源不断减少,学校面临生存的危险,只有质 量立校,才能留住学生,促进学校生存的发展,倒逼我校迎难而上,在安全、卫生、教学管理中积极研究,在领导、教师、学生诸关系中,不断做强、做细、做实,调整政策,协调关系,让师生释放工 作学习积极性,增强爱岗敬业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识,在学校和班 级管理,时时处处、方方面面,定位准确,无缝对接,不留死角, 不留漏洞。学校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学生必须有 强健的体魄,丰富的知识,健全的人格,学校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 个性,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师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我校在安全工作日常管理中,注重常规管理,强化空间职责,时段 职责的落实,强调教师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学生一心一意认真 学习,不断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这就为学校安全工作作出了贡献,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保障,卫生工作,实行责任制管理,空间分 片到班级,班级交片到人,定时打扫,专人检查。同时树榜样、抓 典型,在好与坏的对比惩戒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校园 确保整洁亮丽。 学校工作,重在管理,发展人,成就人。我校提出的口号“工作找 着干,别等人安排;抢着干、别等人催促。”以教师学有榜样,赶 有目标。工作过程时时刻刻都有记载,我校在传统

2019年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

2019年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 xxxx年中小学课堂改革行动 一、目的宗旨 以“三个面向”、“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为理论支撑,以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改革为基本途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学生自主为主,突出学生的“学”与“习得”。抓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更新教育观念,重新构建课堂结构,把低效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向“教学效益最优化”的轨道上来,快速提升我县教育质量和水平,着力打造特色课堂。 二、愿景目标 一年迈好步,二年全覆盖,三年新常态。 三、具体措施 (一)模式构建 1、把我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成果,与现有的中小学课堂改革的典型范例进行比较、归纳,初步提出“定安县中小学新理念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总体框架。各乡镇和中小学可以直接使用或借鉴或独创符合本地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验。 2、对全县中小长、教导主任及骨干教师开展“新理念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培训,了解和把握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模式的架构和流程等。 3、各中小学根据初中、小学《课程标准》的阶段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科特点,选择和形成(初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架构。 4、及时了解并定期分类开展培训、交流、指导,使全县初中、小学都熟悉、广泛应用、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力争乡镇内学校无空白,学校内年级无空白,内学科无空白,为课改打好基础。 (二)团队打造 1、按自愿和遴选方式确定县直属初中2所(七、八年级)、小学2所(四、五年级);乡镇中学3所(七、八年级)、中心学校3所(四、五年级)学校作为县级第一批重点团队培养、指导对象。加强、教导主任团队、学科教师(含)团队、学生(含小组长)团队的模式操作的准备工作培训,实施过程的教学监控和指导,确保改革工作起好步和有实效,不断优化,取得良好成果,为区域课改提供样本。 2、以改造和优化模式为重点,加强学校、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应用中考核、备课及导学案制定、小组学习等情况的反馈和问题研究,定期督查、巡回指导实施。 3、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召开和参加现场会、研讨会等形式,重点解决推进中的管理、教师集体备课和导学案质量、学生学习小组建设与教学质量效益等问题,尽快突破疑惑期、高原期的瓶颈制约,打造整体推进的样板学校或示范学校(初中2所,中心学校2所),积极推广成功经验,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财政)【圣才出品】

第9章 教育财政 9.1 复习笔记 一、教育财政概述 1.教育的公共性 教育的公共性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的定义。 (1)公共品 萨缪尔逊(Samuelson,1954)最早给出了公共品的定义。他认为公共品是指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人对其消费减少的物品。根据他的观点,是否存在消费量的减少是区分公共品和私人品的关键特征。其他经济学家根据他的定义概括出了公共品的两个重要特征,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 ①非竞争性(也称为供应的联合性)是指增加消费者的成本为零; ②非排他性是指排除那些从消费中受益但拒绝付费的人需要很高的成本或者从技术上不可行。 纯公共品同时具有消费非竞争性和收益非排他性的特征。现实中,纯公共品和纯私人品的种类都比较少,大量物品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品(准公共品)。尽管纯公共品同时具有消费非竞争性和收益非排他性的特征,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具有非竞争性特征的物品并不一定具有非排他性。 (2)外部性 外部性(外溢效应)是指一方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直接成为另一方的生产或效用函数变量的现象。外部性的存在会改变第三方的效用,增进了第三方效用的外部性为正外部性,

降低了第三方效用的外部性为负外部性。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消费者的效用受到了第三方的影响。由于人类机会主义行为的普遍性,第三方会隐瞒自己的偏好进行“搭便车”。因此,外部性会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定,最终引起市场失灵。外部性和公共性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很多具有外部性的物品同时具有公共性。 (3)教育产品的属性 关于教育的产品属性,经济学家有不同的观点。多数学者认同教育为混合品,同时具有公共品和私人品的特征。但教育还具有正外部性,会导致市场提供的不足。 教育的正外部性和公共性是教育财政得以存在的逻辑基础,也使得政府利用财政举办公立教育有充足的理论依据。 2.教育的公权属性 教育的公权属性是从法学的角度进行的定义。 (1)公权、私权和社会权 公权和私权的区分主要看强制性的强弱。对于社会权的定义学术界尚没有统一意见,但不论人们对教育权的属性如何进行界定,教育权在现代社会带有一定社会性是肯定的。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公权、社会权与私权本身构成了一条强制性由强到弱的权利链条。 (2)教育的权利属性 教育的权利属性随社会发展而变化。在古代社会,受教育权基本属于私权,随着社会演进,教育才逐步具有了公权与社会权的属性。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与公立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教育权开始具有社会性和强制性的重要标志。 现代教育包含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教育其法律属性也不尽相同。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中,义务教育的强制性最强,因此更多地体现了公权的特点;高等教育的强制性最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