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货比三家》教案

合集下载

《货比三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货比三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货比三家 -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货比三家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2.培养学生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能力;
3.拓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教会学生何谓货比三家;
2.帮助学生明确如何使用货比三家的方法寻找最优秀的消费选择。

三、教学难点
1.学生反应周期太慢;
2.学生沉迷于价格而无法全面考虑三家商品各个方面。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通过阅读故事《聪明的买家》引入货比三家,明确什么是货比三家、为什么要货比三家,以及如何货比三家。

第二步:学习方式
让学生全神贯注地观看一组商品的图片和价格,然后让学生根据商品的图片和价格进行比较,用红色、绿色、蓝色代表三家商品,用电话等留言工具与他人商量,然后各小组展示出自己的判断结果。

第三步:总结
将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汇总,组织学生对得出的最终结果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从价格、品质、售后等各个方面去考虑三个库存的优缺点、以及证明如何达到最优解。

第四步:拓展
将多组不同类型的商品,包括生活和学习中的信托,让学生进行类似的货比三家的操作,进行拓展信托的实际应用,培养运用货比三家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

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购物观念,经济学位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体会
“货比三家”是经济学中一个极具实际意义的知识点,而且在实际中也经常使用。

在数学教学上教会学生如何货比三家,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创新思维,还有助于学生发现美的感知、逻辑思维、判断分析等方面的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货比三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货比三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货比三家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货比三家的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对比商品价格选择出最划算的商品。

3.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货比三家活动,提高购物时的消费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货比三家的概念。

2.掌握货比三家的方法。

3.实际进行货比三家活动。

教学内容1. 什么是货比三家讲解货比三家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在选择商品时,不仅仅要看价格,还要看质量、服务等方面。

2. 货比三家的方法2.1 选择商品老师提供三种不同品牌的商品,要求学生先看商品,看品牌、包装、产地、重量等信息,然后再看价格。

2.2 比较价格在比较价格时,要求学生按单位价格进行比较。

比如:两辆玩具车的价格分别是20元和15元,但其中一辆的重量更轻,这时学生需要计算出它们的单位价格,即每克多少钱,来进行比较。

2.3 判断结果学生根据比较结果进行判断,选择出最符合自己需要的商品。

在选择商品的同时,要注意服务、质量等其他方面的差异。

3. 实际活动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货比三家活动,可以选择不同的商品,如文具、零食等。

学生要实地走访不同的商店,了解不同商品的价格信息和服务信息,然后进行比较,选择出最划算的商品。

教学方法1.讲解法。

通过讲解概念和方法,让学生掌握货比三家的基本知识。

2.实践法。

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货比三家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货比三家的概念,明确选择商品时要考虑的因素。

2.学生能够掌握货比三家的方法,对商品进行差异化比较,选择最划算的商品。

3.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货比三家活动,提高购物时的消费意识和能力。

《货比三家》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货比三家》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实际应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开始,需要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联系。
-问题解决策略: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需要教授解题策略。
举例:在教学过程中,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三家商店的价格信息进行有效整理,然后运用逻辑推理找出最低价格。例如,可以通过制作表格、画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价格数据具体化,从而更容易进行比较。同时,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面对不同难度的问题时,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逐步突破难点。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气氛活跃。但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们大胆表达,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但从成果分享来看,有些小组的讨论效果并不理想,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讨论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分工。为了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中提前给出一些讨论指导,让学生们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价格的基本概念。价格是表示商品价值的一种货币表现形式。它是我们进行消费决策时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在三家商店中比较同一商品的价格,并找出最划算的购买方式。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如何收集价格信息和比较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数据分析,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货比三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店买过东西,遇到过要比较价格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在不同商店中比较价格,做出明智选择的奥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货比三家》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货比三家》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货比三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结合“抢红包”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感受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 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三、教学难点:- 小数大小比较的策略的多样性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读写方法,对小数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值比较。

然而,学生可能还没有接触过小数的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需要在本课时中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商品的价格标签,如面包2元、苹果5.5元等,并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有些价格是整数,有些是小数?2. 学生积极参与,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指导他们意识到小数是用来表示物品的部分数量的。

新课讲解1. 教师引入本课的主题“货比三家”,解释这是一个比较商品价格的活动,类似于我们在购物时要选择最合适的商品。

2. 教师出示三个商品的价格表格,并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价格中是否有小数?如何比较这些小数的大小?- 教师:请看这个价格表格,我们要比较三种商品的价格大小。

大家观察一下,这些价格中是否有小数?- 学生:有的商品价格是整数,有的是小数。

- 教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比较这些小数的大小呢?3. 教师依次引导学生使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小数的比较,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a. 拓展法:将小数扩大成整数进行比较。

- 教师:比如,0.1和0.2,我们可以将它们扩大成10和20,显然20大于10,所以0.2大于0.1。

b. 表格法:将小数转化为分数形式,再比较分数大小。

- 教师:比如,我们将0.25转化为分数形式,就是 25100,将0.5转化为分数形式,就是50100。

显然,25100小于50100,所以0.25小于0.5。

第八单元《货比三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八单元《货比三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八单元《货比三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知道“货比三家”的含义。

2.能够使用比较法理解数据。

3.能够使用“同种商品比价法”进行货比。

4.能够使用“单种商品比价法”完成货比。

教学重点1.理解货比三家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掌握同种商品比价法和单种商品比价法。

教学内容一、概念解释1.货比三家:指将同样的商品在三个以上的商铺进行比较,以求能够购得最优质的货品。

2.比较法:将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种类的物体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认识其特点和规律,达到认识事物、掌握抽象概念的一种方法。

二、学习方法同种商品比价法和单种商品比价法。

1. 同种商品比价法同种商品比价法就是同时比较3个或3个以上商铺出售的同种商品的价格,从中进行筛选,选择价格合适、质量好的商品。

例:小华要买一支笔,他想知道哪家商铺出售的价格最低。

他到A商铺、B商铺、C商铺进行了比价,发现价格如下:•A商铺:1.2元•B商铺:1.3元•C商铺:1.4元在这三家商铺中,小华应选择A商铺,因为它的价格最低。

2. 单种商品比价法单种商品比价法是指只在同一家商铺内比较同种商品的价格,从中选择价格合适、质量好的商品。

例:小明在超市内要买一件薄外套,他想知道哪件薄外套才是最适合他的。

他发现超市内价格如下:•A件薄外套:12.5元•B件薄外套:14.8元•C件薄外套:15元因此,小明选择价格最合适、质量最好的A件薄外套。

三、教学案例小芳妈妈要给她买一个铅笔盒,她看中了下面这些铅笔盒。

请你帮小芳的妈妈进行货比三家。

•A商铺:10元•B商铺:11元•C商铺:9元请你在下面的表格中填上价格最低的铅笔盒所在的商铺。

铅笔盒A商铺B商铺C商铺价格10元11元9元价格最低的商铺C商铺四、作业1.请同学们回家和家长一起尝试做和实践“货比三家”,选择自己心爱的物品,进行比价,选择价格合适、质量好的商品。

2.完成课堂上的作业练习。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货比三家”这一重要购物技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我们节省购物成本。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货比三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货比三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货比三家》|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能够理解货比三家的概念;2.能够通过货比三家的方法找到最优的方案;3.能够应用货比三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了解货比三家的概念;2.掌握货比三家的方法;3.能够独立应用货比三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货比三家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种方法。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出示三个商品的图片并问学生:“你们都喜欢这些商品,但是要买的时候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到最终的结论:货比三家。

Step 2 讲解教师通过实例来详细讲解货比三家的概念和方法。

首先,教师告诉学生应该如何询问不同商家的价格、质量等信息,然后比较得出最优方案,并解释如何采用货比三家的方法进行选择。

Step 3 示例教师在黑板或投影仪上以一道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使用货比三家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李爸爸要买一瓶牙膏,A店的价格是5元,重量是40克;B店的价格是4元,重量是35克;C店的价格是6元,重量是45克。

请问李爸爸应该怎样购买最划算?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采用货比三家的方法,比较价格与重量,选出最优方案。

Step 4 练习教师分发练习材料,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在小组内进行练习,用货比三家的方法解决问题。

Step 5 总结教师询问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让学生总结出货比三家的概念和方法,强调货比三家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这个方法。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到周围的商店比较同一种商品的价格和质量,应用货比三家的方法找到最优方案,并按格式写出练习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以及实例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货比三家的概念和方法,在实践中进行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老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在实际中收集更多的数据来运用这种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货比三家》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货比三家》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货比三家》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1)理解“货比三家”的含义,掌握购买物品时应该怎样比较、选择价格优惠的物品。

(2)分辨物品的数目和数量,并识别常见的货币符号。

2.能力要求:(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能够正确地计算和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并能够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选择。

二、教学内容《货比三家》1. 课程重点:认识货币符号,掌握价格比较的方法。

2. 课程难点:进行价格比较的实际操作,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师生互动(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购买商品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如何确定购买哪一种商品,引入今天的教学内容——《货比三家》。

2. 演示(10分钟)教师出示几组常见的货币符号,让学生进行认识。

然后老师出示不同物品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手动练习排序,体验实际的比较、选择不同物品的过程。

3. 学生自学和交流(20分钟)学生自主在小组内完成一组商品的价格比较,通过小组内讨论学生交流想法、找出错误、认真解决问题。

学生需要了解到不同商品的价格,以及相对比较优惠的价格,核对正确答案。

4. 教师巡回检查、点评(10分钟)5. 小结复习(5分钟)教师为学生讲解一些购买物品时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例如判断质量、防假货等。

四、教学效果评估方法1.课堂上通过小组比较的方式,实时检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在课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有关购物的作业,检验学生对于货币符号以及价格比较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3.观察学生在上课中的参与度和实际表现情况,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五、教学资源和手段1. 教学资源教师准备一些商品的图片,以及一些常见货币符号的图片。

2. 教学手段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教师巡回检查等多种手段,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实践操作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8.2《货比三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8.2《货比三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8.2《货比三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8.2《货比三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八单元的第二章。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比大小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比较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具体内容包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比较三个数的大小,以及运用比较来选择更合适的商品或服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和三个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来做出更明智决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 教学重点:比较两个数和三个数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张购物清单,清单上有三个商品,分别标注了价格。

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你要购买其中一个商品,你会如何选择?”2. 讲解比大小的方法:教师用PPT展示两个数,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

然后,教师再展示三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比较两个数和三个数的方法。

3. 例题讲解:教师用PPT展示一个例题,例题中给出了两个商品的价格,让学生比较哪个更便宜。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更便宜的商品。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组商品价格,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每组中更便宜的商品。

5. 小组合作: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商品,然后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每个小组认为最便宜的商品。

全班交流,看看哪个小组的结论更准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大小两个数:比较大小三个数:比较大小运用比较,做出明智决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面两个数的大小,写出结果。

58 6072 70(2)比较下面三个数的大小,写出结果。

85 80 8296 94 97(3)假设你要购买一个笔记本,有两个商店出售,价格分别为12元和15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比三家》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比较小数大小。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的小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用具
课件、小黑板。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对元、角、分的掌握程度,来比较元角分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学了,笑笑去买铅笔盒,他分别到三家文具店看了看铅笔盒的价钱,不知道哪个店的便宜,请你们帮帮他。

二、探究新知。

1、观察文具盒的价钱,并读一读标价。

2、解决到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1)比较4.9和5.1元两者的大小。

(2)在小组内说说想法,交流各自比的方法。

3、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比较大小的问题,互相提出问题,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4、试一试。

1题:观察题中哪边的人民币多,填上合适的符号。

2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学生独立尝试比较数的大小。

同桌互相纠正,说说比较的方法,再找找错误的原因。

5、练一练。

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拣其中的1、2道题说说是如何比较的。

2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题:(1)学生观察各文具店毛巾和牙刷的价钱。

(2)指名学生说说哪个文具店的便宜。

(3)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三、实践活动。

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

学生自己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

小组向全班发布商品信息,哪种商品到哪家商店买便宜。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