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规划设计
江苏省设计大师(城乡规划、建筑、风景园林)提名人选基本情况

江苏省设计大师(城乡规划、建筑、风景园林)提名人选基本情况(按姓氏笔画排序)1.丁沃沃,女,1957年6月出生,1984年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主要获奖情况:(1)泰州市市级机关综合办公楼,江苏省第九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项目负责人;(2)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江苏省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二等奖,项目负责人;(3)张家港职业高级中学,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建设部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项目负责人;(4)武进洛阳镇幼儿园,江苏省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项目负责人;(5)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江苏省第十四届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三等奖,项目负责人。
主要工作业绩:(1)南京夫子庙东西市场规划和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2)泰州市市级机关综合办公楼,项目负责人;(3)张家港职业高级中学,项目负责人;(4)武进洛阳镇幼儿园,项目负责人;(5)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项目负责人;(6)泰州市人大政协议事厅综合楼,项目负责人。
主要著作和论文:著作:(1)《欧洲现代建筑解析》;(2)《概念设计》。
论文:(1)《探索形式的消隐——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2)《古镇更新中的建造实验——长泾古镇人民大会堂改扩建工程》。
2.王建国,男,1957年7月出生,1986年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主要获奖项目:(1)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及其方法研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2)城镇建筑环境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3)四川绵竹广济镇文化中心,江苏省第十四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项目负责人;(4)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公共教学楼,江苏省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项目负责人;(5)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主体建筑群,江苏省第十四届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项目负责人。
江苏省苏州市环吉城风貌保护工程规划与设计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保持良好的城市生态 环境为前提.注重城市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城市 太环境绿化+弘扬和加强苏州水域独具特色的
绿 化风 貌 。 并结 台 域 市 绿地 系统 规 划 中 的五 片 儿 园 、四 楔 三 带 、一 环 九 溪的 建 设 要 求 .以 建 成 生态 城 市 为 最终 目标 .形 成 “ 树碧 水 绕 古 绿 域 ”的 舒适 宜 人 的生 态 环 境 。
市名片。
这将是苏州一 张更诱 人的城
江苏省苏州市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规划与设计
P n i n ei f i ni t i rtcinPo c l nn a dD s no n A c n t Poet r et a g g Rg e Cy o j ,
S zh , i gs u ou Jan u
目 地点 :
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
外环用地范围基本£
岸 至 环 城 路 之 间 用 地 太 情 扩 至 环城 路 另 一 侧 。
环城绿带共划分为I 应形成 1 个景 区.依据名 4 相应的景点 .构成环城4 8
环 古 域 风 貌 保 护 工 期 间 中心 城 市 重 点 建 设
是加快域市化进程、提升 城市综合竞争能 力 的重大项目。这项工程的 建成,有利于古 域 风貌保护 .缓解城 区交通 矛盾,推动结构调 整,发展城市旅游 ,改善 人居生态环境 ,为 把苏州建设成 “ 文化强市 、 “ 国家园林 城 市”、 “ 最适宜人居和创 业的城市 奠定 了
环城绿带是 环古城风貌保 护工程中的重
要组成 部分。早在 1 8 年制 订的苏州 市城 6 9
市总体规划中就 已明确提 出建 设环城绿带的 目标,也是1 9 年制订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 96 划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中五片八园、四楔三 带、 环九溪的城市绿地布局 中的重要构成
江苏省设计大师(城乡规划、建筑、风景园林)提名人选基本情况

江苏省设计大师(城乡规划、建筑、风景园林)提名人选基本情况(按姓氏笔画排序)1.丁沃沃,女,1957年6月出生,1984年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主要获奖情况:(1)泰州市市级机关综合办公楼,江苏省第九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项目负责人;(2)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江苏省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二等奖,项目负责人;(3)张家港职业高级中学,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建设部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项目负责人;(4)武进洛阳镇幼儿园,江苏省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项目负责人;(5)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江苏省第十四届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三等奖,项目负责人。
主要工作业绩:(1)南京夫子庙东西市场规划和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2)泰州市市级机关综合办公楼,项目负责人;(3)张家港职业高级中学,项目负责人;(4)武进洛阳镇幼儿园,项目负责人;(5)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项目负责人;(6)泰州市人大政协议事厅综合楼,项目负责人。
主要著作和论文:著作:(1)《欧洲现代建筑解析》;(2)《概念设计》。
论文:(1)《探索形式的消隐——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2)《古镇更新中的建造实验——长泾古镇人民大会堂改扩建工程》。
2.王建国,男,1957年7月出生,1986年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主要获奖项目:(1)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及其方法研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2)城镇建筑环境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3)四川绵竹广济镇文化中心,江苏省第十四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项目负责人;(4)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公共教学楼,江苏省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项目负责人;(5)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主体建筑群,江苏省第十四届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项目负责人。
苏州古城风貌

苏州古城风貌1.背景资料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苏州古城目前仍然坐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格局没有太大变迁,其城市空间布局、河网道路体系、建筑传统和城市景观在我国城市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环绕古城有一条古代人工开凿的护城河,与整个城池同时建成,是整个水城城体水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护城河呈长方形,全长17.48km,水面30~150m不等,东西南北内侧共设8座水城门,外侧连接航道,构成四通八达的航运干线。
但是长期以来,苏州护城河两侧充斥着杂乱无章的工厂、仓库、码头以及交易市场,船只随意停靠,河道沿线一派脏乱破败的景象。
作为“十五”期间苏州市重点建设的十大工程之一,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于2002年5月正式启动,投资约40亿,是一项集城市交通、生态绿化、景观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也是苏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建项目,对于保护古城风貌、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缓解交通矛盾、发展旅游事业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构筑了更为完善的黄金旅游、交通走廊和防洪屏障,营造了具有苏州水乡特色的景观精品、历史画卷、绿色项链。
2.实习目的(1)通过对工程的了解,学习古城景观更新的理论与方法。
(2)学习滨水绿地的景观处理手法,以及如何通过景观营造来体现地域文化。
3.实习内容3.1空间布局环城绿带以传统风貌、自然生态、一流设施形成水上旅游、陆路交通、绿色生态三大系统,分为四大功能区,西部为金阊十里、盘门水城;北部为吴门商旅、都市驿站;东部和南部为城南山林、枕河人家;东南一线为宝带长桥、运河风光。
整条风光带由水系和城墙体系串接,除了保存下来的古城墙残段、古桥等大量历史文化遗存外,沿途设有南园春晓、双桥烟雨、金门流辉、气通阖闾、古津帆影等48个景点,这些景观节点依据历史文化和地貌各有特点,平均500m左右就能欣赏到不同景致,舟漂湖面,位移景换,目不暇接,营造了“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传统苏州景观。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PPT

•考核机制 •专门化、专项化研究机制 •协调、监督机制 •片区规划师责任制度 •资金保障制度 •产权政策 •土地、拆迁政策 •传统产业扶持政策 •培训政策
保护方法创新
4、建立辅助系统,提供保障 机制
公众参与
•参与传统产业发展 •参与保护规划编制 •参与传统民居改造
法律法规
•专项立法
保护方法创新
5、运用科技手段,建立信息系统
传统产业保护
古城人口容量
完善保障机制
辅助系统 公众参与 制度政策 完善法律
近期行动计划
相关规划编制 近期建设项目 相关研究项目 产业扶持项目
建立档案系统
信息数据库 分类查询 统计分析 辅助决策 扩展性
创新总结
创新总结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规划文本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规划文本苏州市规划局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0月第1条水道系统1、水网格局的保护⑴保护原则坚持整体保护、局部恢复、整治环境、有效利用的原则,改善水环境、弘扬水文化、做优水景观,发挥水经济。
⑵整体意向——“三环连扣涵风物;路河伴行傍画楼”三环即平临环:平门小河——王天井河——干将河——临顿河——齐门河——外城河;盛桃环:学士河——道前河——十全河——盛家带河——官太尉河——平江河——东西北街河——桃花河;城河环:外城河。
通过处理临水、沿街建筑立面,增设公共开放空间,导入传统产业及休闲功能等措施,使三环水系、特色街巷、环城风貌带紧密结合,彰显“涵风物”、“傍画楼”的意境。
⑶保护措施①保护现有河道保护历史城区内现有河道,改善水质,定期疏浚,形成流动的水;整修古桥、驳岸、河埠等相关环境要素,保持水巷的尺度、比例和两岸建筑风格;增加开敞空间、亲水空间,充分发挥其旅游、休闲、景观和生态的价值。
②合理恢复历史河道恢复中张家巷河、王天井河以及古城西北部内城河,延续古城骨干水道历史格局,恢复重要片区的水网系统。
保持路河空间关系,两侧建筑体量宜小不宜大,沿河建筑高度与河面宽度应保持适当的尺度比例,体现“小桥流水”、“人家枕河”的优美意境。
③挖掘、串联不同主题功能,组织特色水上游线结合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特色空间的打造,组织水上旅游(平江河——东西北街河——桃花河——学士河——道前河——十全河、平门小河——王天井河、齐门河——临顿河)。
2、与水相关的要素保护⑴水质:坚持“源头治理是根本,河水流动是关键,强化管理是保证”的原则,治理水环境、促进水流动、预防水污染,建立覆盖整个古城的水系保洁网络,推行保洁监督和维护。
⑵驳岸:驳岸应充分体现苏州古城的风貌特色,反映地方文化,基本可分为三种类型:缓坡式驳岸、直立式驳岸和具有传统风貌的驳岸。
历史名城苏州城市规划

中国山水文化与历史名城建筑xxxx班xxx xxxxxxxxxxxxx摘要:山水住宅的发展形成,对城市组成水平展开式布局是有深刻影响的。
山水住宅文化的主张,简言之就是将城市建设称自然山水的式样,使城市与自然山水融合,而不是驾驭于自然之上,也可以理解为“园林化城市”。
关键词:山水文化、园居文化、沧浪亭、苏州正文:一、山水文化中国古代山水文化是古代灿烂的文化总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包括双重含义:一是山水文化涉及的面非常广,诸如自然地理、天文气象、水文地质、水利灌溉、宗教旅游、。
哲学政治、绘画音乐、工艺构造、诗歌神话、科技工程等方面,都有其活动的内容;二是山水文化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必定集中地表现在人类的居住地——城镇,特别是中国山川广阔,环境壮丽,人口众多,文化发达,城市反映文化现象则更为突出。
因而,上水文化本身即是成真的一部分,山水文化的形成源于城市,融于城市。
中国古代城市中弥漫着的山水文化气息,在世界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这有四点直接原因:1.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古代文明一直延续下来。
延续意味着文化积累的身后,甚至还保留着原始状态的某种形态,2.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广泛独特的自然地理山川面貌。
与自然展开殊死搏斗,也是山水文化产生和传播的重要前提。
3.中国古代特有的天文、农业、水利和哲学思想培育。
山水文化的直接形成是从科技和哲学思想发展而来的。
4.有了理性的探索。
因此,中国古代山水文化发展与城镇规划建设活动,自始至终是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山水文化在城市中最终表现特性为以下两种情况:1.水面和山岗以及周围地区的建筑、桥梁、道路等级重视聚体,有重视个体;2.无论是水边建筑还是山上建筑,大都以“曲折、小巧、院落、群组”取胜。
以上的两种景观与西方建筑的城市风格是大相径庭的,中国是将建筑与城市融于自然之中,而西方则是突出于自然之中。
山水文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是逐步积累加深的,在一个区域形成高潮之后,才反应在少数重要的城市之中。
苏州古城保护案例

苏州古城保护案例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苏州古城保护这档子事儿,那可真是一个超棒的案例。
一、苏州古城的独特魅力。
苏州古城就像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你看那大街小巷,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就像一条条时光隧道,把你带回到过去。
古桥横跨在小河上,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水乡。
像著名的宝带桥,长长的桥身如同一条玉带漂浮在水面上,造型优美又独特。
还有那古色古香的园林,什么拙政园、留园啦,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亭台楼阁、假山池沼、花草树木,布局巧妙得不得了。
就说拙政园里的小飞虹吧,那廊桥的样子就像一道彩虹落在了水上,美得不像话。
二、面临的挑战。
但是呢,随着时代的发展,苏州古城也面临着不少头疼的问题。
比如说,现代城市建设的浪潮那是一波接着一波,高楼大厦像春笋一样冒出来。
古城周围的一些地方都在搞开发,如果一不小心,这股开发的劲儿就可能冲进古城,破坏了古城的原汁原味。
还有啊,大量的人口涌入,古城里的居住环境压力就增大了。
房子老旧,基础设施有些跟不上,像排水系统有时候就会在下雨天闹闹小脾气,给居民们带来不便。
而且啊,商业化的诱惑也很大,要是管理不好,古城可能就会被那些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店和廉价小吃摊给淹没了。
三、保护措施。
苏州可没被这些问题吓倒,而是想出了一系列超厉害的保护措施。
1. 规划先行。
政府就像一个超级智慧的大管家,制定了严格的古城保护规划。
这个规划就像是古城的保护罩,明确规定哪里能修房子,哪里能搞商业,哪里只能原汁原味地保留历史风貌。
比如说,在古城区内限制新建高层建筑,这就保证了古城的天际线不会被破坏,站在古城的任何一个角落,抬头看到的还是那一片古朴的天空。
2. 古建筑修复。
那些老房子、古建筑可是古城的宝贝啊。
苏州请来了一群能工巧匠,就像一群魔法大师一样,让古建筑重新焕发生机。
他们采用传统的工艺和材料,一块砖、一片瓦地精心修复。
就像修复一座古寺庙的时候,从寻找同样年代、同样质地的木材,到按照传统榫卯结构进行搭建,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