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教案

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教案
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教案

7.5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3.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4.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误差分析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复写纸片),重物(带纸带夹子),导线,刻度尺,铁架台(带夹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预学

【预学内容】

1.复习巩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下列几种情况中,物体的机械能守恒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A.水平推出的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

B.沿着光滑斜面匀加速下滑的物体

C.被起重机匀速吊起的物体

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2.受上题的启发,如果现在要用一个具体的运动实例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你觉得选哪种运动来研究最简单,方便呢?说说你的理由.

3.根据你的选择,谈谈实验中要测量的物理量,要用到的实验器材,必要的实验步骤.【预学疑难】

课内互动

【新课导入】

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那么如何用实验来验证这个定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

一、设计实验:

教师活动:针对大家的预学情况,投影出几个同学的实验方案,要求大家分组讨论每个方

案的可行性.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得出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只有重力做功的最

简单的运动.

教师活动:自由落体物体初速度为零,当下落高度为h 时,速度达到v ,则有:221mv mgh 本实验中我们就要找出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mgh 和物体增加的动能221mv 看看两者是否相等,如果两者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提出问题:实验中我们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用到哪些实验仪器呢?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学生甲: 需要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刻度尺测量物体下落的高度

学生乙: 不需要测质量,因为质量可以两边约掉,只要看gh 是否等于22

1v 就可以了. 可以借助于打点计时器来测物体下落的高度以及物体的速度.另外打点计时器

的限位孔要竖直放置,所以需要用仪器把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

教师活动:很好,质量是不需要测的,所以不需要用天平.另外我们可以用带夹子的铁架

台将打点计时器固定.

提出问题:如何根据实验打出的纸带测量物体下落的距离,及物体的速度呢? 学生活动:在纸带上取某点A ,测出它距第一个点的距离,即为物体下落的高度.在A 点

前后各取一个点,将A 点作为两点的中间时刻,求出前后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教师活动:同学们讨论的都非常好,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

看实验的具体步骤

(1) 按图装置固定好计时器,并用导线将计时器接到电

压合适的交流电源上

(2) 将纸带的一端用小夹子固定在重物上,使另一端穿

过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着纸带,使重物静

止在靠近计时器的地方.

(3) 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

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4) 换几条纸带,重做上面的实验.

二、学生分组实验

在学生开始做实验之前,老师应强调如下几个问题:

(1)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有何要求?

(2)在架设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3)实验时,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的顺序怎样?为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的问题,讨论、交流.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1)电火花计时器要接到220 V 交流电源上,电磁打点计时器要接到4 V ~6 V 的交流低压电源上

(2)打点计时器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尽量减少重物带着纸带下落时所受到的阻力作用.

(3)必须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才能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学生分组进行试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整理、分析数据

教师活动:怎样选取合适的纸带呢?

学生活动:甲:选择点迹最为清晰的纸带,以便于取点计算分析

乙:因为是自由落体运动,因此打第一个点时的速度必须为零,与第二个点之

间的距离应为2mm .

教师活动:测量下落高度时,某同学认为都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弄错.他的看法正确

吗?为了减小测量 h 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还是近些好?

学生活动:这个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为了减小测量 h 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

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

由图表可见:mgh 总是近似等于22

mv . 提出问题:大家有没有发现虽然mgh 总是近似等于

221mv ,但是mgh 总是略大于221mv ,也就是说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要略大于物体增大的动能.大家能分析一下这个

现象吗?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学生甲: 重物下落过程中要受到空气阻力作用,有一部分重力势能要转化为内能,所以

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要略大于物体增大的动能.

学生乙:纸带与限位孔之间可能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摩擦

教师活动:大家分析得很对,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尽量减小重物下落时纸带所受的阻力.因此我们对重物的选择就有一定的要求了,最好选择质量大,体积小的重

物,以减小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但是,空气阻力总还是存在的,所以,所

以实验中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应总大于动能的增加量,这样才是符合实际的四、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自由落体的研究,验证了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在该实验中,我们都是从起点开始测物体下落的距离,从而进行验证.如果某同学不慎将纸带开始的一部分撕坏了,那么可以用该纸带来进行数据处理,从而进行验证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思考.

课后提升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数据是重物的( ) A.质量B.下落时间C.下落高度D.瞬时速度

2.选择纸带时,较为理想的是( )

A.点迹小而清晰的B.点迹粗的

C.第一、二点距离接近2mm的D.纸带长度较长的(40---50cm)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

铁架台(含夹子)、打点计时器、复写纸、低压直流电源、天平、秒表、导线、开关.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

4.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如果以v2/2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线应是,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斜率等于的数值.

5.下列实验步骤中,合理的顺序是

A.把重物系在夹子上,纸带穿过计时器,上端用手提着,下端夹上系重物的夹子,让夹子靠近打点计时器.

B.把打点计时器接入学生电源交流输出端,输出电压调在6V.

C.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

D.拆下导线,整理器材.

E.接通电源,释放纸带.

F.断开电源,更换纸带.再进行两次实验.

G.在三条纸带中选取最合适的一条,再纸带上选几个点,进行数据处理.

6.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如图所示,其中A点为打下的第一个点,0、1、2……为连续的计数点.现测得两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s5、s6,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打点时间间隔均为T.根据纸带测量出的距离及打点的时间间隔,可以求出此实验过程中重锤下落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表达式为____

_____.在打第5号计数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___ _____.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打下第_________号和第__________号计数点之间的过程为研究对象.

7.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某同学选择了一条理想的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时计数点对应刻度尺上的读数如图所示.图中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A、B、C、D分别是每打两个点取出的计数点.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B点时:

(1)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多少?

(2)动能的增加量是多少?

(3)根据计算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学反思

参考答案

7.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课后提升

1.CD

2.AC

3.不必要的有:天平、秒表、低压直流电源;缺少的有:低压交流电或220V

交流电、刻度尺.4.过原点的倾斜直线,g 5.CABEFDG

6.

2

1

2

3

4

5

6

9T

s

s

s

s

s

s

a

-

-

-

+

+

=,

T s

s v

26

5+

=, 1 5

7.(1)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1.911m

(2)动能的增加量是1.865m

(3)根据计算的数据可得: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机械能守恒;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为:重物实际上除了受重力之外,还受空气阻力的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