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病虫害
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种植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下面将介绍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1. 花生主要病害:
(1)炭疽病:炭疽病是花生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症状为叶片上出现小黑点,后期叶片会逐渐变黄并脱落。
综合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适时进行整地和清除病残体,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环境,预防病害的发生。
(2)疫霉病:疫霉病是花生的常见病害,主要症状为叶片和茎部出现白色霉菌,植株发黄甚至死亡。
预防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消除病害源,加强通风透气,注意施肥和灌溉管理。
2. 花生主要虫害:
(1)花生象甲:花生象甲是花生的常见害虫之一,以地下幼虫为害,主要危害花生的地下部分。
综合防治方法包括选择健壮的种子,适时进行土壤处理,如深翻和消杀,及时发现虫害的田间清除和喷洒合适的杀虫剂。
(3)蚜虫:蚜虫是花生常见的叶部害虫,主要危害花生的叶片和茎部。
综合防治方法包括加强病虫害监测,适时进行农药防治,保持田间通风环境良好,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花生病虫害的方法包括: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选择抗病虫害品种,保持良好的田间环境,适时消除和清除病虫害源,合理施肥和灌溉管理,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
科学轮作和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也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花生是一种广泛种植的农作物,是人类重要的能源、蛋白质和营养来源之一。
然而,花生的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影响着产量和品质。
因此,合理的综合防治策略对花生的生产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一、主要虫害1. 花生地老虎花生地老虎是花生上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它在地下损害植物根部。
在幼苗期,地老虎会在花生根部刺穿穿孔,导致植物凋谢,根系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此外,地老虎还可以降低花生的生产能力。
综合防治措施:花生地老虎防治包括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两种方法。
化学防治适用于轻度和中度虫害,可使用敌敌畏等化学杀虫剂喷洒。
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利用花生硬皮瓢虫、花生土豆线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控制害虫。
2. 花生象甲花生象甲主要吃花生根部的嫩叶、幼芽和新生枝,导致枯死。
与地老虎相似,花生象甲也在花生根部挖洞,影响花生的正常生长。
3. 花生夜蛾花生夜蛾是花生重要的害虫之一,它的幼虫喜欢吃花生育茎尖端和未开花的穗头。
另外,花生夜蛾的成虫也会使花生苗凋谢。
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上使用含氟氯、敌敌畏等杀虫剂与轻粉尘或雾化再运用。
另外,防治期间及时深翻土壤,削弱害虫寿命。
花生花萎病是由一种土壤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植株衰老、叶片发黄、花后凋萎。
花生花萎病不仅严重破坏了花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还会导致花生的短期范围内质量下降。
综合防治措施:合适的施肥、适当的灌溉是防止花生花萎病的关键。
此外,也可以通过轮作措施控制土壤病原菌。
花生花萎病普遍在干旱条件下发生,所以在管理上需注意避免干旱造成的损失。
综合防治措施:保持土壤肥沃和湿润是预防花生锈病的措施之一。
此外,合理施用肥料和农药,及时清除落叶和植株残体以及喷洒5%石硫合剂等化学防治方法都可以有效控制花生锈病。
综合防治措施:与花生花萎病类似,施肥和灌溉控制花生斑枯病的发生都是关键。
此外,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综合防治措施:1. 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应优先推广种植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新优花生品种,如新制品种正一号、海莎1号等,使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减小。
花生常见病虫害防治(2023版)

花生常见病虫害防治花生常见病虫害防治一、病害防治⑴病害概述花生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霜霉病、干腐病、晚疫病、黑斑病等。
⑵霜霉病防治1)清除病株和病叶,以防病菌传播。
2)采用合适的农药喷雾,如苯酚酯类、酞菌酯类等。
3)注意病害流行季节,及时防治。
⑶干腐病防治1)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抵抗力。
2)清除病残杂物,减少病菌滋生。
3)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
4)间断灌水,避免过湿。
⑷晚疫病防治1)培育抗晚疫病品种。
2)定期清除杂草,保持通风。
3)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⑸黑斑病防治1)清除病残叶片和感染的果实。
2)加强植株营养管理,增加抵抗力。
3)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防治。
二、虫害防治⑴虫害概述花生常见的虫害主要有花蝇、卷叶蛾、花针蚜等。
⑵花蝇防治1)使用黄板或黄色黏胶捕捉成虫。
2)喷洒合适的杀虫剂,如氯氟环腈、敌百虫等。
3)定期清除花腐病感染的花朵。
⑶卷叶蛾防治1)使用性功效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2)疏通花药,捕捉卷叶蛾幼虫。
3)适时进行采收,及时清除卷叶蛾寄生的豆荚。
⑷花针蚜防治1)喷洒活性炭酸钾或尼古丁等药剂进行防治。
2)增加花粉及花蜜资源,吸引花针蚜天敌。
三、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如下:1)花生常见病虫害防治示意图2)花生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指南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农药:指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制剂。
2)预防措施:指在病害或虫害发生前采取的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病虫害的发生。
3)防治方法:指防虫害的具体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由于其生长周期长、易受病虫害的侵袭,给产量和品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下面将介绍花生主要的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方法。
一、病害1.花生锈病:花生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会导致花生叶片上出现黄褐色的锈斑,并且会扩散到整株花生植株。
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用耐锈病品种、合理轮作种植、定期喷施杀菌剂等。
3.花生斑点病:花生斑点病是由斑点病菌引起的,会导致花生叶片上出现大小不一的黑色斑点。
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斑叶片、合理施肥、合理灌水等。
二、虫害1.花生蚜虫:花生蚜虫是花生上的常见有害昆虫,会导致花生叶片发黄、畸形,并且会分泌蜜露,促使蜜露黑粉菌滋生。
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施肥、定期喷施杀虫剂等。
2.花生豆荚象:花生豆荚象是花生的主要害虫之一,会使花生果壳受损,导致花生落果。
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定期喷施杀虫剂、清除花生周围的杂草等。
3.花生蛴螬:花生蛴螬是花生的地下害虫,它以花生的根部为食,会导致花生植株的生长发育不良。
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轮作种植、加强土壤管理、定期施肥等。
综合防治方法:1.选择抗性品种:选用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花生品种,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2.合理施肥:根据花生生长的需要,适量施肥,以保证花生植株的养分需求,增强花生植株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3.药剂防治: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季节和程度,定期喷施适合的杀菌剂和杀虫剂,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
4.清除病虫源:在田间及时清除病虫源,如清除田间的病斑叶片,清除花生周围的杂草等,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5.合理轮作种植:花生种植过程中,合理选择轮作作物,如玉米、豆类等,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针对花生主要的病虫害,可以通过选择抗性品种、合理施肥、药剂防治、清除病虫源和合理轮作种植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保证花生的产量与品质。
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花生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种植。
由于气候变化和土壤条件的不同,花生种植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病虫害不仅会导致花生产量下降,还会严重影响花生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综合防治花生的病虫害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花生的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农民和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一、花生主要病害1.花生早疫病花生早疫病是花生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由疫霉菌引起。
该病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更易发生,对花生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初期症状为叶片上出现小型黄斑,逐渐扩展成为大型黄斑,最终导致叶片干枯。
成熟果实也容易感染,出现大面积褐斑和腐烂。
综合防治花生早疫病的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料、及时防治。
2.花生炭疽病花生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潮湿环境下发生。
初期症状为叶片上出现黄色小点,随后逐渐发展成为红色小斑,在叶片上形成大片锈斑。
严重时会导致叶片脱落,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
综合防治花生锈病的措施包括:加强通风透光、保持田间整洁、喷施药剂。
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或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减少或控制病虫害种群的一种防治方法。
在花生上,可以利用昆虫天敌如蚜虫天敌和蚜虫寄生性天敌等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花生生态环境。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花生的抗病能力,使其生长茁壮,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在花生种植中,可以采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肥,保证花生的养分供应,提高抗病能力。
3.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或机械手段,减少或消灭病虫害种群的一种防治方法。
在花生种植中,可以通过清除杂草、采用覆盖材料等方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等化学制剂,杀死或驱避病虫害的一种防治方法。
在花生种植中,可以采用合理用药的方式,喷洒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制剂,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三、加强科学管理,提高防治效果1.合理轮作适当的轮作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在生长过程中会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对花生的产量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综合防治花生的主要病虫害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一、花生的主要病害1. 花生疫霉病花生疫霉病是由疫霉菌引起的,在湿热条件下易发生。
该病在花生的生长期内,对花、叶、茎和果实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影响花生产量和质量。
综合防治措施:① 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② 合理密植,提高通风性,减少湿度,降低疫霉病发生的风险。
③ 种植前进行田间地力调查,保证土壤富含养分。
④ 喷施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2. 花生锈病花生锈病主要在潮湿多雨季节易发生,对花生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威胁,导致植株凋落,减产严重。
3. 花生斑枯病花生斑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中易发生。
该病会造成花生植株叶片出现枯黄斑点,导致叶片变黄脱落,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生长。
综合防治措施:① 种植抗病性强的品种。
② 控制水分,避免过湿的环境,保持正常通风。
③ 喷施杀菌剂进行预防和控制。
1. 花生蚜虫花生蚜虫主要在花生生长的早期出现,对花生的嫩叶、嫩茎造成危害,导致植株生长迟缓,影响产量。
综合防治措施:① 适时进行田间清理,清除虫源。
② 喷施催化剂,促使蚜虫迁移,降低虫害密度。
③ 喷施敌敌畏、多菌灵等杀虫剂进行控制。
综合防治措施:① 适时采用防治蓟马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② 采用草粉、硫黄熏烟进行驱避。
3. 花生螟蛉花生螟蛉主要在花生的花期易出现,对花生的花朵和果实造成危害,影响花生的结果期。
综合防治措施:① 适时采用杀虫剂进行防治。
② 加强农田管理,清除病虫害源。
要综合防治花生的主要病虫害,首先要从品种选择、土壤管理和施肥等方面做好预防工作,其次要及时采取喷洒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手段进行防治。
加强农田管理,保持良好的田间环境,及时清除种植区域的虫源和病源,有效控制花生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花生常见病虫害诊断与防治

三、综合防治办法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 1、选用高产抗病花生新品种,如:海花1号、丰花3号、中 花3号、中花4号等。
❖ 2、拌种:使用OKL抗重茬专用剂1号(重茬灭)(2kg/亩) 拌种。
❖ 3、土壤处理,消除土壤中病虫源:亩用20%亮剑乳油30毫 升+乙酸酮300克兑水20-30公斤,对地面均匀喷雾。
保治达
一.有效成份:
18%咪鲜.松脂铜乳油
二.产品特点:
1. 功效全: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种功效。 2. 药效快:药后2小时渗入植物组织内传导至全株,
48小时控制病害,三天内作物生长有明 显改观。 3. 广 谱:既杀真菌又杀细菌。 4. 药效期长:具有很强的展着性、粘着性和渗透性,
耐雨水冲刷。 5. 经济实惠:
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 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
9、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 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 害。。
10、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11、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 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 施药或生石灰。
5、害虫危害多,病菌从伤口侵入易发病。 6、土壤疏松、腐殖质多的田块易发病。 7、播种早、管理粗放的发病重。
花生锈病农业防治方法:
1、 播种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和农作物病残体,集中 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 、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 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播种后用药土覆盖,易发病地区,在幼苗封行前喷施一次除虫 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5、适时早播,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 壮苗。 6、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 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 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 杀虫的药土,
花生常见病虫害

花生常见病虫害花生常见病虫害一、病害1、花生斑点病花生斑点病是由叶斑病菌引起的病害。
初期病斑为圆形、黄色,逐渐变为暗褐色,中央出现小黑点。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清除病斑叶片。
2、花生锈病花生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病害。
病斑呈现黄褐色,表面密布红色锈粉,严重感染会导致花荚变形。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病害监测、及时喷洒合适的杀菌剂。
3、花生炭疽病花生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
病斑为黑色凹陷,表面有白色粉状孢子团。
防治措施:清除病斑植株、加强通风排水、适时喷洒杀菌剂。
4、花生根腐病花生根腐病是由土壤中的真菌引起的病害。
患病植株根部发生褐色腐烂。
防治措施:浇水不过多、加强通风、用抑制物质处理土壤。
二、虫害1、花生蚜虫花生蚜虫是花生上的常见害虫,会导致花荚和叶片黄化、畸形。
防治措施:合理施肥、定期喷洒杀虫剂。
2、花生象甲花生象甲是会危害花生嫩茎、叶片和花荚的害虫。
防治措施:及时清除田间杂草、设置黏虫板、喷洒杀虫剂。
3、花生象鼻虫花生象鼻虫是花生的主要害虫,会导致田间花生植株节间萎缩和畸形。
防治措施:合理施肥、定期清除虫害植株、喷洒杀虫剂。
4、花生螟虫花生螟虫是会危害花生花荚的害虫。
防治措施:及时采摘病虫害花荚、喷洒杀虫剂。
附件:花生常见病虫害图片法律名词及注释:1、植物保护法:指对植物疫病、虫害等进行预防、防治、消灭和抑制的工作的法律规定。
2、杀虫剂:指用来杀灭或控制害虫的化学物质或生物制剂。
3、抗病品种: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特定病害具有较强抵抗力的植物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增加:1、花生茎腐病2、花生叶斑病细分为网斑病、黑斑病、焦斑病等。
还有疮痂病近年流行。
3、花生烂果4、虫害增加金针虫、地老虎等。
5、苗前和苗后除草剂品种、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查找过程中再根据情况增加一些内容。
花生常见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花生是黑山县种植面积比较大的经济作物,因连年重迎茬种植,花生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叶斑病、茎腐病、果腐病、病毒病,虫害主要有蛴螬、蚜虫、棉铃虫等害虫,为保证花生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好花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花生病害一、花生根腐病1.症状:俗称“鼠尾”,烂根。
各生育期均可发病。
但春播花生主要发生在7月上旬之前。
出苗前受害,侵染刚萌发的种子,造成烂种不出苗;幼苗受害,主根变褐,植株枯萎;成株受害,主根根茎上出现凹陷长条形褐色病斑,根部腐烂易剥落,没侧根或很少,形似鼠尾,地上植株矮小,叶片黄,开花、结果少,且多为秕果。
2.传播途径: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土壤、病残体、粪肥和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
病菌主要借雨水、农事操作传播,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病株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3.防治方法(1)做好种子处理。
用于播种的种子要贮藏好。
播前翻晒种子,剔除变色、霉烂、破损的种子。
多菌灵可湿粉剂800倍液浸种,并且密封24小时再播种。
(2)及时施药预防控制。
一旦发现田间病株,随即采用喷雾的办法施药封锁中心病株,以免感染周围的健康植株。
用40%三唑酮和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
与植物生长营养液混合配制,隔7-15天喷洒1次,连喷2次,交替施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花生根腐病。
二、花生叶斑病1.症状花生叶斑病以黑斑病和褐斑病为主,两种病害均以危害叶片为主。
花生发病时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出现症状,后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早期均产生褐色的小点,逐渐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
褐斑病病斑较大,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圈,而黑斑病病斑较小,颜色较褐斑病浅,边缘整齐,没有明显的晕圈。
天气潮湿或长期阴雨,病斑可相互联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叶片焦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
如果发生在叶柄、茎干或果针上,轻则产生椭圆形黑褐色或褐色病斑,重则整个茎干或果针变黑枯死,使花生产量大幅度下降。
2.发生规律:这两种病菌都以子座或菌丝在病残体的茎叶上越冬,次年春季遇适宜的条件,越冬的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花生植株上,萌发芽管,直接侵入叶片表皮或从气孔侵入,以后病菌不断生长发育,形成子座,重新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发展蔓延。
花生生长前期,发病轻,后期发病重。
两种病害的发病高峰期均在花生收获前20-30天。
3.防治方法:(1)种子灭菌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2)喷施用药发病初期喷洒: 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药时宜加人0.2%洗衣粉做展着剂,间隔15-20天一次,连防2-3次。
三、花生根结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病又称花生根瘤线虫病。
俗称地黄病、地落病、黄秧病等。
花生根结线虫病是花生的重要病害,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
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达70~80%,甚至无收。
1.症状:主要为害植株的地下部,引起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
凡是花生能入土的部分(根、荚果等)都能受线虫为害,播种半个月后,花生主根开始生长时,线虫侵入主根尖端,使根尖膨大变成纺缍形或不规则的虫瘿,表面粗糙,初期为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经过多次再侵染,形成“须根团”并有腥臭味。
花生受害后,根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机能受阻,且根瘤减少,茎叶变黄,开花推迟,结荚很少,到7~8月雨季来临时,病株由黄变绿,但仍较健株矮小,病株结果少而秕,此外在根颈、果柄和果壳上有时也能形成根结。
虫瘿是识别此病的重要依据。
2.发病条件:1.土温:土温11~12℃时卵开始孵化,15℃时幼虫破壳孵出。
幼虫发育适温25~28℃。
2.土壤湿度:一般干旱年份病重,多雨年份病轻。
幼虫侵入的最适土壤含水量是70%。
线虫可因土壤湿度变化而上下移动。
3.土质通气良好质地疏松的沙壤土或沙土病重,尤其肥力低的山岗薄发病重。
低洼、返碱和粘性土壤发病轻或不发病。
4.连作地发病重,轮作地病轻。
3.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料,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提高抗病力。
轮作倒茬,与不感病的禾本科作物玉米、谷子、小麦及薯类实行轮作,可大量减少土壤内虫口密度,深刨病根,进行晒根;收获时,将带有虫瘿的植株根部集中杀死虫瘿,减少扩散传播。
(2)加强检疫。
不从病区调种,必要调种时,可在原产地剥壳后再调种。
(3)药剂防治。
每亩用80%二溴氯丙烷乳剂3千克,60%的二溴乙烷乳剂4-5千克处理土壤。
方法是春耕时顺犁沟均匀施入,并立即覆土,以免挥发,降低药效;或用3%呋喃丹颗粒剂与播种同时穴施每亩3千克左右;或用10%益舒宝颗粒剂和3%米乐尔颗粒每亩5千克左右,开沟条施;或用10%防线一号乳油每亩3千克左右加细土25千克制成毒土施入穴内,覆土后播种。
播种要分层播种,防止药害。
四、花生黄曲霉病1.症状:栽培措施不当,为黄曲霉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发病症状在收获后的花生仁上可以明显而直观地表现出来。
刚开始蔓延时,果仁呈褐色或黄褐色,有隆起的斑块儿。
在贮藏期,感染病菌的花生仁渐变为黄绿色,上面有大量的分生孢子病菌。
如果混杂在花生食品中,就成为直接的致癌菌。
受病菌感染果仁如果作为种子播下后,容易造成烂种和缺苗的现象。
2.发病规律: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许多类型土壤以及农作物残体中,黄曲霉菌的感染开始发生在田间,特别是在花生生长后期,如果遭遇干旱的天气,当土壤干旱导致花生荚果含水量降到30%时,代谢活动减弱,很容易受黄曲霉菌的感染。
收获前,黄曲霉菌感染源来自土壤,土壤中的黄曲霉菌可以直接侵染花生的荚果。
收获后,不及时晾晒,以及贮藏不当可以加重黄曲霉菌的感染和毒素污染,引起荚果的霉变,加重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如果荚果破损,黄曲霉菌易从伤口处侵染,在贮藏过程中迅速繁殖。
如果花生收获过迟,感染黄曲霉病的机率增大。
3.防治方法:(1)改善花生地灌溉条件,及时灌溉。
特别在花生生育后期,花生荚果发育期间保障水分的供给,避免收获前干旱所造成的黄曲霉菌感染大量增加。
(2)除草不要伤害花生荚果。
在花生的盛花期,中耕除草培土时,不要伤及幼小荚果,尽量避免在结荚期和荚果充实期进行中耕除草,以免损伤荚果。
(3)防治地下害虫。
在种植过程中,适时防治蛴螬和根腐病,把病虫害对荚果的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
(4)适时收获。
在花生成熟期,在遇干旱又缺少灌溉的条件下,可以适当提前收获,试验表明,如果在正常成熟期前两周收获,可以大大减少了黄曲霉菌的污染。
收获后及时晒干荚果,一定要将花生种子的含水量控制在8%以下,这样可以有效地杜绝种子感染环境中的黄曲霉菌。
五、花生病毒病1.症状:条纹病毒病分布最广。
患有条纹病毒病的植株在顶部表现出来,顶部嫩叶颜色浓淡相间斑驳,沿着侧脉有绿色条纹,植株稍矮化,叶片不明显变小。
花生矮化病毒病在植株顶端嫩叶上,出现明显的褪绿斑块儿,或者出现浅绿与绿色相间的花叶症状,叶片变窄小。
病株常中度矮化,荚果发育不良,形成小果和畸形果。
花生芽枯病毒病导致顶叶和生长点坏死,不能生长,植株明显矮化矮化。
2.发病规律:如果播种的种子带有病毒源,那么主要靠蚜虫传播。
一般花生苗期蚜虫发生早,数量大,易引起病害严重流行。
花生苗期降雨少、气候温和、干燥,容易导致蚜虫大发生,造成病害流行。
如果及时地预防蚜虫,病毒病的发生程度就比较轻。
3.防法方法:(1)推广地膜覆盖技术。
种播覆土后,推广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具有驱除蚜虫的效果,覆膜地块在苗期诱惑集中蚜虫的比例,比裸露的地块儿减少90%。
地膜覆盖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病害的发生,降低病毒病的危害。
如果用这种通过药剂处理的粉色地膜,可以预防杂草的生长。
还有驱避蚜虫的效果,应该大力提倡使用。
(2)清除感染源。
病毒病在同一地块容易相互传播。
因此,一旦发现病株,一定要急时拔除。
清除周围的杂草及其他蚜虫寄生的植物,减少侵染来源。
如果与玉米等高杆作物间作,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3)药剂防治:防治花生病毒病应该从防蚜虫入手,在花生的苗期,蚜虫就飞到花生上,吸取汁液传染病毒。
这时,我们用2.5%高效氯氰菊脂1000倍液,或者用3%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喷雾花生园,可以有效控制花生病毒病的蔓延。
六、花生果腐病1.症状:轻的果壳内部发黑,果仁不明显,重的果壳内外发黑腐烂,果仁发污,失去光泽。
2.发生原因:有的是由生理性原因引起,有的是病原菌引起的。
主要原因有①虫蛀烂果:花生幼荚生长期,遭受蛴螬的危害,导致荚果腐烂。
②鼠害烂果:荚果从膨大到成熟发育期间,遭受田鼠危害后,病菌侵入而导致烂果。
③干旱烂果:花生饱果形成后,徒遇严重干旱,花生果柄逐渐老化,此后如遇到较大的降雨或灌水,病菌及水分乘虚侵入荚果,因果柄老化,荚果中的水分不能向上运输,致使饱果发生霉烂。
④涝害烂果:尤其是地膜覆盖花生,在荚果将要成熟时,徒遇大雨或灌水,未及时破膜,散墒不及时,而导致烂果。
⑤病菌侵染烂果:镰刀菌、子囊菌、腐霉菌、丝核菌,各种病菌的多次侵染是形成果腐病严重的主要原因。
⑥缺钙烂果:花生缺钙后,果壳薄、组织疏松,病菌和水分易侵入,造成烂果。
应合理配方施肥,因氮、钾对钙有拮抗作用,适量施硼、锌,促进钙素吸收,也就是说,偏施氮肥、过量施钾肥,而硼锌不足,会影响钙的吸收。
3.防治方法:(1)轮作倒茬。
(2)药剂拌种。
(3)防治地下害虫。
(4)平衡施肥,培育壮苗,增强花生抗病力。
(5)起垄种植,便于排灌。
(6)推广使用硼肥。
不仅可以减少秘果,增加双果,提高产量,还可以促进钙素的吸收。
对于缺钙地块,在施肥时,注意用过磷酸钙,不用磷酸二铵。
(7)合理灌排。
一般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要及时浇水,浇水以沟灌为宜,喷灌效果更好。
阴雨连绵时,要进行排水,保持田内无明水,增强植株和荚果的抗逆性能,降低烂果率。
药剂处理花生种子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药土拌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50公斤种子用成药0.15-0.25公斤(按有效成分计算为0.075-0.125公斤),将药粉与细干土2.5-5公斤混匀,配成药土。
花生种子先用水淘洗潮湿,然后再分层与药土拌和,要使每粒花生种子都均匀沾上药土,拌药土后可立即播种。
二、药液拌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50公斤花生种子用成药0.15-0.25公斤,加清水2公斤配成药液,用喷雾器分别喷洒在花生种子上,使每粒花生种子都均匀地沾上药液,晾干后即可播种。